会计史课件第1至6讲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9785370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PPT 页数:126 大小:1.5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会计史课件第1至6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会计史课件第1至6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会计史课件第1至6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资源描述:

《会计史课件第1至6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史课件第1至6讲(1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会计史会计史内容第一讲会计史概述第二讲会计的源起与命名第三讲周礼财计制度第四讲“上计”制度与官厅财计管理第五讲汉简与汉代会计记录第六讲唐宋时期的审计制度第七讲复式簿记的起源与传播第八讲公司制与现代民间审计的兴起第九讲工业革命与成本会计第十讲二十世纪初的中式簿记改良运动第十一讲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的发展与演进第十二讲美国的会计准则建设第十三讲管理会计的历史第十四讲国际会计的发展第十五讲会计的国际协调与趋同第十六讲二十世纪末期以来的会计发展与变革第十七讲未来会计第一讲会计史概述主要内容:1.关于学习会计史的几个基本问题2.会计史概览学习目的:通过本讲,对学习会计史的价值和会计史框架有基本认识一、几个问

2、题1.为什么研究历史?2.会计有没有历史,为什么研究会计史?3.如何研究会计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研究历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研究历史为什么研究历史为什么研究历史从一个小谜题开始请猜以下两节文字可能最早出现在哪一年的会计著作中?1.“随着电子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运用和发展,现代会计将面临着一场深刻革命”2.“一方面是电子计算机的高速化、微型化、廉价化和普及运用,另一方面则是电信设备电话、电视、电脑、传真、录相等遍及城乡,遍地开花。电子与电信的结合,两者并列运用,从而铺设了覆盖全球的通讯网络,这种组合信息的网络,通过高速度、高质量的收集、加工、储备和传递信息,使企业信息化,国家信息化,以至整个社会信

3、息化。人类在开创信息世界的同时,也着手控制这个信息世界,而对经济信息世界的控制便落在经济工作者、会计工作者的肩上,由此,人类历史上会计的第五次大革命发生了,人类进入通过经济信息全面控制社会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以记帐、算帐、报帐为主要特征的簿记工作,将陆续被电子计算机会计所代替。在这个时代,整个会计世界,将转变为电算化世界。”答案:1.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上)“前言”第1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2.郭道扬,会计发展史纲,“结束语”,第481-482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1版历史的意义一般性描述古人三镜之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

4、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新唐书魏征传恩格斯:“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任何一个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弗朗西斯培根:“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鲁迅:“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华盖集答KS君钱穆:“治史以明变。”中国历史研究法“我们该自历史演变中,寻出其动向与趋势,就可以看出历史传统。我此所谓历史传统,乃指其在历史演进中有其内在的一番精神,一股力量。”(同上)第二个问题:会计有没有历史,为第二个问题:会计有没有历史,为什么研究会计史什么研究会计史郭道扬:“越是在人类社会生产革命的跃进时期,对于它过去发展经历的回顾

5、,乃至对于历史遗产的研究就越是显得必要。过去的会计在历史演进中所反映出来的种种规律,以及它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也正是我们研究现代会计和预测未来会计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论中国会计史研究“一部会计发展史表明,自有天下之经济,便必有天下之会计,经济世界有多大,会计世界也便会有多大。”会计史研究(第一卷)“会计史是会计知识的海洋,会计思想的宝库。是会计文化中的文化,会计理论中的理论。”会计史研究(第一卷)A.C.利特尔顿:“历史于人大有教益,且具有充分的感召性。每当紧要关头,唤起对历史的回忆,对于认识不断变化的事物皆会大有助益。我们总有必要对各种思想观念不断做出哪怕是很谨慎的修正

6、,对各种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调适与修复。除了历史,我们还可从何处获得更多觉悟?”1900年前会计的演进“历史亦锤炼人的洞察力,并藉此做出更好的权衡。”1900年前会计的演进“就会计史而言,如同一般历史一样,在其整个过程中,各种事件是彼此相连的,并以变化为其永久性特征。或许,在这个特殊领域内,不像在国家事务中那样对洞察力有极高要求。然而,会计仍处在演进之中而当今可能正处在一场伟大变革的中央。如果我们不具备很好的历史洞察力,将无法了解这一趋势。如果无法明了这一趋势,我们将无法在整个发展中自信地做出明智的反应。因而,即便在今天这样一个忙碌的世界中,我们仍然有必要掌握一些有关过去簿记与会计发展的颇为有趣

7、的历史知识。”1900年前会计的演进第二个问题:如何研究会计史第二个问题:如何研究会计史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通常的研究方法:史料考据通史研究专题研究王建中主编会计发展史中的观点:对于会计历史,可进行综合研究、国别研究、分期研究、专题研究。我们的任务是:了解会计发展演进的基本历史事实和规律,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审视目前的会计及其变革。二、会计史概览1、会计的萌芽、会计的萌芽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简单刻记与直观绘图记事会计发展的起点“在距今约十至二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由于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原始部落里的经济关系随之复杂化起来。为了组织生产活动与合理地分配物品,以及有目的地进行食品与其他物品

8、的储备,迫使人们不得不在头脑之外的自然界去寻找帮助进行记事的载体,以及进行计量、记录的方法了”(郭道扬,会计史教程P32)。于是有了以简单刻记与直观绘图记数、记事为形式的原始会计行为。2、会计的命名与会计基本体系的确立、会计的命名与会计基本体系的确立西周时期会计的命名,标志着会计基本体系的确立。会计至此脱胎换骨,从最初简单、原始的记录、计量行为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并在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管理体系中占据了十分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它自身也由此走上了体系化完善与发展的道路。3、单式簿记的发展演进、单式簿记的发展演进单式簿记代表会计发展完善的一个漫长历程。(1)单式簿记是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9、里所采用的主要簿记方法。(2)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特征,决定了单式簿记必然经历一个相对较为漫长和缓慢的发展历程。(3)单式簿记法所代表的是会计发展的另外一种形态,即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完善的渐变的形态。4、复式簿记的产生及会计理论研究的开端、复式簿记的产生及会计理论研究的开端(1494年)年)1494年卢卡帕乔利的数学大全出版发行,“开创了会计发展史的新纪元”。由此开始,“整个世界才从会计实务的研究中摆脱出来,向着会计理论的研究方面发展,会计方能成其为一门学科”5、产业革命与注册会计师、成本会计的发展、产业革命与注册会计师、成本会计的发展十八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产业革命

10、,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巨大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会计也以英国为中心开始了新一轮创新和发展。这一时期的会计发展有许多值得注意的特点:(1)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众多会计师公会的成立,执业会计师作为一个新的专门职业首先在英国兴起,由此吹响了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的号角,并对未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十九世纪末期一系列成本会计专著的出版,标志着一门新兴会计学科的诞生。虽然这时的成本会计理论还显得比较肤浅,但却为二十世纪成本会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3)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出现,对会计思想的发展起到了直接作用,并直接导致了一系列会计概念的产生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

11、展。现代会计中的许多思想和方法,皆是应股份有限公司的要求而产生的。6、20世纪三十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与会计世纪三十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与会计准则的发展准则的发展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第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导致了一系列以规范为目的的法律制度(包括1933证券法和1934证券交易法)的出台。在会计方面,则因准则的研究与制定而开创了以会计准则作为基本规范的现代会计繁荣发展的新纪元。7、20世纪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后会计的全新发展年代金融危机后会计的全新发展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制定高质量会计准则,是20世纪末期会计发展中很有意义的事件,与此相伴随,会计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展:(1)20世纪90年

12、代,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实实在在地将世界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2)国际业务的发展,极大地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会计的国际协调与趋同;(3)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人们尽管也在追求观念上的变革,但却依然坚守着许多过时的观念、制度和方法,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及有效的应变准备,没有有效的预警系统,也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表面的强大掩盖着极大的脆弱。会计史框架构解西方观念中对会计历史的总体看法,可大致概括如下:古代文明中短暂的辉煌毫无建树的封建时代原始时代的混沌状态复式簿记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以管理控制论观点为基础的会计史框架国家产生,混沌初分资本主义萌芽,企业会计的地位日益突出原始时代的混沌状

13、态第二讲会计的起源与命名主要内容:1.会计产生的时间与背景2.会计的命名3.大会计学习目的:通过本讲,了解有关会计产生与命名的基本知识,包括:为什么产生会计、何时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何时出现“会计”一词一、会计的起源会计起源经历了相当长一个时期。1、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简单刻记与直观绘图记事会计发展的起点在距今约十至二三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由于生产剩余物品的出现,原始部落里的经济关系随之复杂化起来。为了组织生产活动与合理地分配物品,以及有目的地进行食品与其他物品的储备,迫使人们不得不在头脑之外的自然界去寻找帮助进行记事的载体,以及进行计量、记录的方法,于是有了以简单刻记与直观绘图记数、记事为形

14、式的原始会计行为。人类会计思想演进的历史起点(历史研究).doc2、新石器时代,刻符计量、记录法与绘图计量、记录法原始计量、记录方法演进的关键性阶段距今大约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1生产性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2渔猎捕捞技术的改进与渔猎收获物的增加;3皮革加工技术与能力的提高和原始纺织手工业的出现;4陶器制造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5原始交换关系的萌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有了刻符计量、记录法,绘图计量、记录法,以及中东地区的“黏土标志”这样一种介于刻符记事与绘图记事方法之间的计量、记录法3、人类进入文

15、明时代前夜原始计量、记录方法的变革经济“书契”计量、记录方法的产生公元前三、四千年左右,“熔炼铜矿所需的化学方法和各种金属的性质”的发现,将人类带入了金属时代,这一时期会计的代表性发展是“书契”记录法的产生。“书契”的特征:1是用文字做成的记录;2其中有一类是数字为主体的经济记录;3记录时有一定之规,无论记数,记文均如此,收藏保管亦非同以往。可见它已脱出刻符、绘图记事的窠臼,有了真正“簿记”的特性。郭道扬先生讲:“书契使我国会计的轮廓开始明朗化”,并认为“它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前夜之际在原始计量、记录方法变革中产生的重要成果,它体现了会计发展史上首次变革的历史成就”(郭道扬,会计史教程P84)第

16、二章会计的起源图片.ppt二、会计的命名与会计基本体系确立西周时期会计的命名,标志着会计基本体系的确立。周礼“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司会下分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个职能部门。司书:掌文书与会计记录;职内:掌财赋收入及其记录;职岁:掌财政支出及其记录;职币:掌货币出纳及其记录。会计命名的历史条件: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我国奴隶制经济至此进入鼎盛时期:(1)由于技术、工具的改进,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有了空前发展;(2)商业成为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门,并出现了都市中比较正规的市场及市场管理机构;(3)以“井田制”为

17、核心,通过“建国”、“立家”而形成的奴隶制经济体制至此得到健全,并为维护王室对经济的统治、征纳贡赋提供了基本保证;(4)职官制度的完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组织保障;(5)建立了一套分工明确、结构健全、体系合理、权责明晰的财计管理体系。会计命名的意义:(1)确立了会计在国家政治、经济及财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会计为核心的财计体系成为国家政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对以后汉、魏直至唐宋诸朝的财计制度建设及财计监督管理产生重要影响;(2)取中国文字特殊的象形意义,用“会计”二字表明了会计概念的基本含义,并在周礼中以制度形式对会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近乎完美的阐释;(3)以“日成、月要、岁会”

18、和“月计岁会,三年大计”等方式以及详细的司职划分与制度规定,确定了会计核算、报告及稽考的时间界限与形式;(4)设立了专门掌管会计工作的官职(司会),并对其职司、权责关系等做了明确规定;(5)建立了完善的钩考制度及各项具体事务、职责的监督管理制度;(6)设立了完善的会计组织体系,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分设,构成会计职能划分及会计、出纳分管的雏形。会计至此脱胎换骨,从最初简单、原始的记录、计量行为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并在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管理体系中占据了十分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它自身也由此走上了体系化完善与发展的道路。三、“大会计”台湾学者,佛学大师南怀瑾在上海某高校的一次演讲,题为“大会计

19、?”讲到:绍兴的会稽山,原来叫做茅山,因为大禹当初召集了全国的诸侯来,“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名茅山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所以会计两个字是这样来的。为什么是大会计?史记夏本纪中有:“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三载考功,五年政定,周行天下,归还大越,登茅山,以朝四方群臣乃大会计遂更名茅山曰会稽之山。”事实上,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会计都是一个大的综合性的财计监控体系。第三讲周礼财计制度主要内容:1.周礼概说2.“司会”司职与“会计”的含义3.周礼财计制度体系学习目的:通过本讲,了解周礼财计制度的基本知识及会

20、计的基本含义一、周礼概说周礼周礼亦称周官或周官经,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把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六经。孔子收徒讲学时,选用了这些典籍作为教材。“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在孔子看来,不学礼,便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因此,必须“立于礼”(论语泰伯)。礼所包括的范围很广,从国家的典章制度,直至个人的行为准则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由于我国早在夏、商、周时就进入了奴隶社会,而周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代,所以周礼是中国最中国最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早和最完整的官制记录,也是世界古代一部最完整的官制记录整的官制

21、记录。全书6篇,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各篇分为上下卷,共12卷。这6篇中的冬官司空早佚,到汉时补以考工记。周礼.ppt王安石:“一部一部周礼周礼,理财居其半,理财居其半”,故后世有“一部周礼半理财”之说为什么理财如此重要?为什么理财如此重要?汉书食货志“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唐代杨炎论曰:“夫财赋,邦国之大本,生人之夫财赋,邦国之大本,生人之喉命,天下理乱轻重皆由焉喉命,天下理乱轻重皆由焉。”迈克尔查特菲尔德在会计思想史中说:“在内部控制、预算和审计程序等方面,周代在古代世界是无与伦比的。较之公元前的任何国家,中国人早就将公共财政列入行政事务部门。

22、在这里,会计主要用于评价政府计划的成功程度和官吏的工作效率。”二、“司会”司职与“会计”的含义1.周礼财计体系的基本框架周王以下设六卿,为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其中太宰为六卿之首。太宰又称冢宰,冢者,大也。周礼天官冢宰:冢宰“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司会”为计官之长为计官之长。“凡上之用,财用,必考于司会凡上之用,财用,必考于司会。”“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以参互考日成,

23、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日成、月要、岁会日成、月要、岁会 通常被解释为三种不同期限的会计报告。2、“司会”司职周礼“司会”“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司会所属四大部门:司书:掌文书与会计记录;职内:掌财赋收入及其记录;职岁:掌财政支出及其记录;职币:掌货币出纳及其记录。3、“会计”的含义字面意义说文解字:會,合也。增益也。以后引伸为增加、增多。計,从“言”,从“十”。直言曰言。说文解字:“计,会也,算也”清代学者焦循在孟子正义中说:“会,大计也。然则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三、周礼财计制度体系1.完善的财计官

24、制体系周王|(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六卿)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相当于后世:吏、户、礼、兵、刑、工天官冢宰为六卿之首,总揽政务大权。天官理财主要依靠两大部门:(1)会计组织部门司会系统(2)国库组织部门 周王朝严密的财计组织周王朝严密的财计组织(周朝:公元前(周朝:公元前11世纪世纪公元前公元前841年)年)单式记账单式记账:采用文字叙采用文字叙述的形式,述的形式,以实物计量以实物计量单位记录所单位记录所发生事项。发生事项。稽查稽查会会 计计总出总出纳纳国库国库会计报告制度会计报告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会计记账方法会计记账方法周周 王王天官大宰天官大宰地地 官官

25、春官、夏官等六卿春官、夏官等六卿小 宰司 会宰 夫年报年报 月报月报旬报旬报职内职币内府外府玉府职金天府泉府司 书九府出纳大府大府为库藏之长,总管各色货贿收支管理事务。其职责有四:其一,总管货贿收入,并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发送珍藏、日用1两类仓库;其二,总管财物支出。凡财物付出,皆需由大府按式法发放。国家的一切费用,也需通过大府领取;其三,年终考核财物收支。大府只是一个管理部门,而不是具体的府库。它行总体管理之责,财物保管具体由作为它下属的府库或财物保管部门负责。玉府:保管天子所有的珍玩、玉器、兵器、服饰、礼器等珍贵之物。内府:保管因九贡、九赋、九功而收到的财物、武器、车辆等以及四方诸侯进献的各种

26、宝物,以供国家使用。天子派遣使者所带礼物,由内府供给。天子和冢宰给臣下宾客的特别赏赐,亦由内府供给。外府:主管国家货币收支事务,供应国家所需的各项法定开支。君王、王后及世子的服装费用开支也从外府支用。凡祭祀、宾客、丧纪、会同、军旅所需礼品、赏赐、路途开支,皆由外府付给。国家杂务开支也从外府支付。九府中的泉府,属地管司徒系统,负责市场管理中的钱物保管,负责市场借贷等事宜;天府,属春官宗伯系统,掌管祖庙财物;职金,属秋官司寇系统,掌管锡石、颜料和罚金。2周礼财计制度的突出特点(1)量入为出的财政总原则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Miao),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

27、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原因在于: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2)收支对口、专税专用天官冢宰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弊余之赋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四曰币贡

28、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斿贡九曰物贡(3)立足于内部控制的会计部门设置钱帐分管原则的最早使用(4)完善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制度凡用财,必有考。“月计、岁会、三年大计”的定期报告和考核制度(5)司会交互勾考(6)相对独立的宰夫审计制度宰夫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诸臣之复、万民之逆。掌百官府之征令,辨其八职: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数。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七曰胥,掌官叙以治叙。八曰徒,掌官令以征令。掌治法,以考百官府、群都、县、鄙之治,掌治法,以考百

29、官府、群都、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乘其财用之出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以式法掌祭祀之戒具,与其荐羞,从大宰而涤濯。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客赐之飧牵,与其陈数。凡邦之吊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用,凡所共者。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三公六卿之丧、与职丧,帅官有司而治之。凡诸大夫之丧,使其旅帅有司而治之。岁终,则令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以考其治。治不以时举者,以告而诛之。正岁,

30、则以法警戒群吏,令修宫中之职事,书其能者与其良者,而以告于上。(7)九府出纳统由司会监督制度“九府”统归司会控制,天官再控制司会,而周王又控制天官,从而达到控制全国财计的目的。而周王的用财,也在司会考核之列。关于王上及王后用财(物)的考核。在各部门及管事的年终汇总审核中,对王、后及世子的耗用,多有例外。如在膳夫,有“唯王及后、世子之膳不会”;在庖人,有“唯王及后之膳禽不会”;在酒正,有“唯王及后之饮酒不会”;在外府,有“唯王及后之服不会”等。但这并不意味着王、后的开支完全在审查范围之外。在司书执掌中,有“凡上之用财用,必考于司会”,说明尽管不参加一般的汇总考核,但王上的耗用,司会也要做到心中有

31、数。此外,职币所管余财,可由用于零星开支和赏赐,但其支出,年终也要进行汇总审核。小结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那部书,从制度的角度对后市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周礼理财之胜,在于体制设计上的系统性,以及各种管理控制原则的良好运用;在于将理财之责,全面系统地贯穿到组织(职官)设置的各个方面,机构设置周全合理、内部控制科学有序。一部周礼半理财,正此之谓也。美国管理史学家克劳德小乔治在引证了周礼的一些资料后认为,“中国人在三千年以前的一些概念已带有当代管理的声调:组织、职能、协作、提高效率的程序以及各种控制技术。”第四讲“上计”制度与官厅财计管理主要内容:1.“上计”概说2.汉代“上计”3.上计簿(集簿)的内

32、容4.上计制度与官厅财计管理学习目的:通过本讲,了解“上计”制度,其实质、形式、历史意义、以及与官厅财计管理的关系一、一、“上计上计”概说概说1.上计及其实质说法之一: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这一制度随着集权制加强而形成,早在战国时,魏、秦两国即已实行。说法之二:所谓上计,即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县令长于年终将该县户口、垦田、钱谷、刑狱状况等,编制为计簿(亦名“集簿”),呈送郡国。根据属县的计簿,郡守国相再编制郡的计簿,上报朝廷。朝廷据此评定地方行政长官的政绩。根据云梦出土的秦简所载,确证战国时期的秦国和灭六国后的秦皇朝,均有上计制度。上计制度

33、的“计”,本为计算之意。由于计算需要记录帐目,于是“计”又产生了记帐、结算帐目的“计帐”等涵义。又记帐依赖于簿籍,因而又导引出“计簿”等称谓。记录帐目与簿籍,需要专门机构与官吏,于是又有计吏、计史、计者、官计等官名和“计所”等机构名称。各级官府的簿籍所记录的情况,最后都要统一报告朝廷,这便叫“上计”。专门办理上计事宜的官吏,便叫“上计吏”。每个郡、县和每个部门,其经济的收支、户口的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的情况以及社会治安状况,都在上计内容之列。官府通过它,可以掌握各个方面的情况和变化发展,从而据以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整套作法和规章

34、,就是所谓上计制度。归结以上各种说法,可知:“上计”是古代中国一种国家财计考核的专门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由最初的中央集中考核,逐渐发展为一种多层次的逐级考核报告和检查形式,成为一种重要的财计检查制度。而这种财计检查是和对各级官员的考核密切联系在一起的。2.上计的历史演进(1)上计制度的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禹会诸侯江南江南,计功而崩,被认为是最早的一次上计大会。(2)西周时期,月计、岁会、三年大计,冢宰协助天子考核,并将结果呈送天子,这种由周王亲自“受会”、“受计”之形式,成为“上计”制度化的开端。(3)战国时期,“上计”已经不局限于中央财计部门,而已经按行政区划逐级进行上计,逐级呈

35、送上计报告。韩非子外储说左讲:“西门豹尾邺令,期年上计”,为“上计”一词见诸史料的最早记录。淮南子人间训也讲;“解扁为东封,上计而入三倍”(4)秦朝进一步将上计制度化,并写入法律。(5)汉朝是上计制度发展的高峰。不仅有有了完善的上计制度体系,而且有“计相”之设,颁布“上计律”、有专门的“上计簿”、“上计吏”、而且多有皇帝亲自受计的记录。(6)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官厅财计监察及官员考核的基本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隋唐时期的计帐和户籍制度,以及以后的国计簿、会计录的编制等,皆受到上计制度的深刻影响。此外,历史上还有多个朝代继续实行上计制度。比如隋文帝曾复兴上计制度,而唐代又继承之

36、。新唐书柳冕传,柳冕在一次上表中称:“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最。圣唐稽古,天下朝集,三考一见,皆以十月上计京师,十一月礼见,会尚书省应考绩事。”二、汉代二、汉代“上计上计”1.汉代上计的形式两汉时,郡国守、相於岁终遣吏赴京师上计。西汉时从郡中派到中央去上计的人为丞或长史,东汉时有专职的上计掾、史。上计时地方向中央呈交计书,或称为计簿。郡国上计,一般由皇帝或丞相亲自接受计书,汉武帝刘彻曾在甘泉宫和其他地方受计。西汉末到东汉,多由大司徒受计。朝廷根据计簿对守、相进行考核,有功者受赏,有过者受罚。各地所上计书,最后集中到丞相府,由计相把这些计簿存档保管。汉代州刺史每年也须向中央上计。各县於岁末向守、

37、相上计簿,其性质和郡国向京师上计相似。乘计吏送计书到京城之便,地方上把向朝廷申报的其他簿籍或贡奉物品也一并带去,郡国向中央推举的孝廉之类人才,也可相随而行,秦汉时称这种办法为“计偕”。上计吏于岁终抵京,即参加正月旦,天子会见百官朝贺的大典。在京期间,国家举行大典,上计吏也应召参加,如宗祀大典、大丧、会陵之礼。上计吏参加祀典,不仅要行礼如仪,有时还令其在神轩前,报告一郡的政绩。统治者借助“神”的权威,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京期间,除参加祀典之外,上计吏有时还会受皇帝召,对答所问郡中的有关问题。如汉书王成传载,宣帝“诏使丞相御史问郡国上计长吏守丞以政令得失”。再如,汉旧仪载,皇帝曾下诏令御史敕问计

38、吏的具体问题:“问今岁善恶孰与往年?对上。问今年盗贼孰与往年?对上”。有时皇帝还亲自询问计吏。如:后汉书张堪传载,“帝(光武)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2.汉律中有上计律,是处置上计事务的专门律条。3.计相之设张苍(公元前250?前152年),生于战国末年,阳武(今河南阳武县城东南)人。秦时做过御史,负责管理图籍文书(因侍立于殿柱下,故称为柱下史),刘邦反秦,经过武阳时,投靠刘邦,清除燕王臧荼叛乱有功,封为北平侯,领食邑一千二百户。“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时,萧何为相国,而苍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故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领主郡国上计者。”“尤好书,无

39、所不观,无所不通。”4.汉武帝四次受计元封五年三月,于高祖明堂受郡国计太初元年受计于甘泉天汉三年三月祀明堂受计太始四年三月于高祖明堂受计5.汉书中有关上计的记录汉书严助传:“愿奉三年计最”。汉书朱买臣传:“坐中惊骇,白守丞”。张晏注:“汉旧郡国丞长吏与计吏俱送计也”。也就是说,由丞代理郡守,率长吏、计史等,奉计京师。颜师古同意此说,并解释道:“谓之守丞者,系太守而言也”。汉书黄霸传载,京兆尹张敞奏霸:“窃见丞相请与中二千石博士杂问郡国上计长吏守丞,为民兴利除害成大化条其对”。又:“丞相图议上奏曰:臣问上计长吏守丞以兴化条,皇天报下神雀”。汉书王成传载,宣帝“诏使丞相御史问郡国上计长吏守丞以政令

40、得失”。后汉书集解百官志一注引汉旧仪:“哀帝元寿二年,以丞相为大司徒。郡国守丞长史上计事竟,遣君侯出坐庭上,亲问百姓所疾苦”。“后汉书应奉传注引谢承书曰:“奉少为上计吏,许训为计掾,俱到京师”。后汉书杨终传沈钦韩注:“论衡云:子山为郡上计吏,见三府为哀牢传。”后汉书赵壹传:“光和元年,举郡上计到京师”。三、上计簿(集簿)的内容三、上计簿(集簿)的内容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出土的汉简中有上计内容的主要是集簿,“可能是东海郡上计所用的底稿或副本”。这册题为集簿的木牍,正反两面书写,约650字,22行。其内容包括四部分:1.地区面积和行政机构概况集簿专有一项写明东海郡地区面积:“界东西五百五

41、十一里,南北四百八十八里。如前”集簿以七个项目分别列出该郡各级行政机构和其它各类机构,以及全郡吏员人数,以表明本郡各类机构的设置完备,吏员配置整齐2.农业情况的介绍集簿用了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进行说明,包括土地面积的总数,可以开垦的和不可以开垦土地的数量,种植小麦的数量和种植树木数量等内容3.税收方面的收支情况主要是钱谷两个方面的情况,钱的收入与支出、谷物的收获量和支出数4.以户口为主的内容在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赋税的主要来源是农民缴纳的各种田赋、口赋、算赋、户赋等,因而对农民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是上计重点考察的内容。四、上计制度与官厅财计管理四、上计制度与官厅财计管理上计制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

42、套审计监督制度,是一种抑制贪污舞弊的有效形式。上计制度是将地方上的各级官吏所管辖的在一定时期的人口、财物和土地的变动数量以及税收、支出的数量上报给相关官吏接受审计的思想。汉考志记载:“汉之朝集使,谓之上计吏,谓上一年计会文书及功状也。”可见,会计方面的文书是上计的主要内容。上计是考核封建官吏政绩的制度,封建官吏政绩的体现首先是在财物管理方面的合法性,然后是税收增减的合理性。西汉十分重视上计工作,并“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会计报告是皇帝进行赏罚的主要依据。上计完成后,据卫宏汉旧仪记载,皇帝和主要政府官员会接见上计吏,由计室掾吏宣读皇帝的敕令,令上计吏回去告知次年的工作重点。秦汉时期上计的

43、内容与财政收支有关,是封建统治者考核官吏政绩的主要依据。一般包括户口、钱谷、盗贼等内容体系。“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计簿”是考核地方官的主要指标。户口和垦田数反映了地方官管理的静态状况,户口和垦田数是征税的基础,是封建统治者产权控制的重点。而钱谷出入的考核则是对官吏经济活动合法性的考核。第五讲汉简与汉代会计主要内容:1.汉简与汉代会计概说2.简牍中的汉代会计3.总结学习目的:本讲通过对汉代简牍中会计及经济史料的研读,了解汉代会计的形式及其巨大成就一、汉简与汉代会计概说1.汉简中国两汉时代遗留下来的简牍。早在北周时代就有人在居延地区发现过汉竹简书,北宋人也曾在今甘肃

44、等地获得过东汉简。在20世纪考古中,人们在各地发现了大量汉代简牍,成为研究古代文化的一种重要资源。已发现的汉简可以根据出土情况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汉代西北边塞地区遗址里发现的,可简称为边塞汉简边塞汉简。一类是在汉墓里发现的,可简称为墓葬汉简墓葬汉简。边塞汉简边塞汉简还可分为三种:敦煌汉简敦煌汉简。斯坦因于1907年在敦煌附近发现汉简后,1914年又在甘肃的敦煌、安西、酒泉、鼎新(毛目)等地的汉代边塞遗址里,发现了170枚左右汉简。1944年夏鼐等对敦煌小方盘城以东的汉代边塞遗址进行考察,掘获汉简43枚。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敦煌小方盘城以西的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里发现汉简1200余枚。此外,在

45、1977年和1981年,考古工作者还分别在酒泉西北的玉门辖地花海农场和敦煌酥油土两地汉代烽燧遗址里采集了一些汉简。斯坦因1914年发现汉简的地点横跨汉代敦煌、酒泉两郡,70年代发现汉简的玉门花海也应属酒泉郡,但是习惯上把这些汉简统称为敦煌简敦煌简居延汉简居延汉简。19301931年,中国、瑞典学者合组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甘肃、内蒙古境内的额济纳河两岸和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东南的汉代边塞遗址里,发现1万枚左右万枚左右汉简。这次发现汉简的地点,在北部的属汉代张掖郡居延汉代张掖郡居延都尉辖区都尉辖区,在南部的属张掖郡肩水都尉辖区,但习惯上把这两个地区出土的汉简统称为居延简居延简。1930年,考察团还在甘

46、肃鼎新以西的北大河沿岸,斯坦因在1914年调查过的一段边塞遗址里,发现了少量汉简。这段边塞应属酒泉郡。因此,在所谓居延简里实际上还包括了极少量的酒泉简。19731974年,甘肃居延考古队在破城子(居延都尉所属甲渠候官治所遗址)和肩水金关遗址等地进行试掘,获汉简近汉简近2万枚。万枚。1976年,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等单位组织调查组,沿额济纳河下游,在居延地区进行了广泛调查,获汉简汉简164枚枚。估计居延简今后还会大量出土。罗布泊汉简罗布泊汉简。19301934年,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北岸的汉代防戍遗址里,掘获西汉宣、元、成诸帝时木简木简71枚枚。这批简的出土地点接近所谓楼兰遗址,也有人称之为楼兰汉简

47、楼兰汉简。边塞汉简通常发现于边塞地区的官署(如都尉、候官治所等)和烽燧的遗址烽燧的遗址里,为屯戍吏卒所遗留。已发现的边塞汉简绝大多数是木简木简。简的年代起自西汉中期(武帝后期),讫于东汉后期,中间包括王莽新朝和更始时期。已发表的汉简上的明确纪年,最早的是武帝天汉二年(前99)和三年。最晚的是顺帝永和二年(137)。边塞汉简所反映的并不仅仅是边塞地区的情况。在很多方面,西北边塞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情况是一致的。而且边塞汉简的有些内容,如某些诏书和中央机关发的公文,本来就是面向全国的。因此无论是研究汉代的西北边塞地区,还是全面地研究汉代史,汉简都是十分重要的史料。通过六七十年来对汉简的研究,在汉代的边

48、防设施(包边防设施(包括烽燧制度)、屯田制度、兵制、官制、行政制括烽燧制度)、屯田制度、兵制、官制、行政制度(包括文书制度)以及汉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度(包括文书制度)以及汉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阶级关系等方面和阶级关系等方面,都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墓葬汉简墓葬汉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陆续发现,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批:1959年7月,甘肃省武威磨嘴子6号汉墓出土竹木简500枚左右,主要部分是仪礼的9篇抄本,约抄写于西汉末至王莽时期。1972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长沙马王堆 1 号汉墓号汉墓(下葬年代约当文帝晚年)出土竹简312枚,是记载随葬物的“遣册”。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约当

49、武帝初期)出土竹简6000枚左右,但大部分已残碎,包含孙子、齐孙子(即孙膑兵法)、晏子、太公、尉缭子等古书的部分抄本,以及很多其他古书(绝大部分是佚书)。同时发掘的2号汉墓出武帝元光元年历谱一份。1972年,甘肃省武威旱滩坡汉墓(约当东汉前期)出土医方简牍一批。1973年,河北省定县40号汉墓(为西汉晚期的中山王墓)出土一批已经炭化的残碎竹简,字迹尚可勉强辨认。其中有论语、文子、太公等古书的部分抄本,以及内容大都见于孔子家语、说苑、大戴礼记等书的一些儒家作品。此外还有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等。1973年和1975年,考古工作者两次发掘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的西汉前期墓地,在好几个墓里都发现了

50、遣册。1973年发掘的10号墓里,还发现了内容主要为乡文书的一批竹简和木牍。1973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文帝十二年下葬),除了出土大批珍贵帛书外,还出土竹木简600余枚(包括少量木牍),一部分是遣策,一部分是讲养生之道和房中术的书。1977年,安徽省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约当文帝时)出土竹简一批,其中有诗经、仓颉篇等书的部分抄本,可惜都已残碎。1983年12月1984年1月,江陵张家山247号、249号、258号三座西汉前期墓出土大量竹简。247号墓出简1000多枚,其中有汉律、秦谳书、盖庐阖闾、脉书、引书、算数书和历谱、遣策等。249号墓有日书。258号墓有历谱。80年代,江苏省仪征县

51、胥浦101号汉墓(属西汉末年)出先令券书等简牍。2.相关概念相关概念简牍简牍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简牍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3.汉代会计汉代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以后一千多年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会计也取得了突出成就。郭道扬教授认为:“由于封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使得这个时期的会计在全国得到统一和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西汉时代,是中式会

52、计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时代,这个时代会计发展的影响贯穿其后封建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汉代会计的突出成就汉代会计的突出成就:(1)财计组织和制度建设方面,从中央到地方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封建国家的财计制度的基础被建立起来,为后来的封建朝代树立了样板。(2)建立了完整的“上计”制度,并制定了“上计律”。(3)建立起了以“入、出”为会计记录符号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方法。(4)财计理论有了很大发展。二、简牍中的汉代会计(一)与会计相关的汉代简牍与会计相关的汉代简牍考古发现中获得的汉代简牍,很多涉及经济记录,为会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与会计相关的简牍主要包括:1.居延汉简2.湖北江陵汉墓竹简3.

53、悬泉汉简1991年在敦煌悬泉发现的汉代诏书律令19901992年,在甘肃敦煌与安西交界的悬泉遗址出土2万余枚汉简,内容包括诏书、律令、爰书等内容。4.1993年,在江苏连云港东海县尹湾村出土木牍24方和竹简133枚,约四万余字。5.走马楼三国吴简1996年在湖南走马楼仓井出土的三国时期东吴的文书1999年,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发现10万余枚三国时期的吴简,内容极为丰富(二)居延汉简中的会计记录(二)居延汉简中的会计记录居延漢簡釋文合校:44:合4.10吞遠部建平元年正月官茭出入簿居延漢簡釋文合校:45:合4.11斗食吏三人一月奉用錢二千七百一歲奉用錢三萬二千四百居延漢簡釋文合校:46:合4.12出

54、穈子一斗貸鄣卒張抹十月二日居延漢簡釋文合校:63:合4.26已得三月癸亥盡丁丑積十五日奉用錢六百自取居延漢簡釋文合校:109:合6.18出粟一石九斗三升少付殄北候官以食駟望卒趙居延漢簡釋文合校:156:合8.5A入粟小石一石六斗六升大陽居延漢簡釋文合校:157:合8.5B出粟小石一石六斗六升大陽朔三年居延漢簡釋文合校:171:合10.3出麥一石九斗三升少以食斥竟卒周奉世九月食居延漢簡釋文合校:231:合11.23,11.22出錢六十七付周長卿勞賜凡四百六十居延漢簡釋文合校:233:合11.27A謹移穀出入簿一居延漢簡釋文合校:254:合14.1A肩水候官地節四年計餘兵穀財物簿毋餘?毋餘茭汉汉

55、永元器物簿永元器物簿永元器物簿书于东汉永元五年至七年(公元9395)。19301931年,出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居延遗址。居延汉简绝大多数原本都以细麻绳编联成册,出土后,因麻绳腐烂断绝,原有册书尽成散简断片。“永元器物簿”出土时,仍保持原状,由77枚简编联而成,其中2简无字,乃首批发现居延汉简一万余枚中完整册书仅存两种之其一(其二为“永光二年候长郑赦予宁书”,由3枚简编联而成),为整理其它简册提供了依据。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永元器物簿永元器物簿”实际上是由永元五年六月、七月,六年七月,七年正月、三月、六月的月度会计报告“月言部”缀合而成的会计簿书。其特点:(1)时间、地点、编报者

56、、项目(报告)名称、内容明确清楚。如:永元七年三月壬午朔一日壬午,广地南部侯长叩头死罪敢言之,谨移正月进尽三月见官兵釜铠四时簿一编,承三月余官弩二张、箭八十八枚、釜一口铠二合。今余(2)标准的定期报告格式(3)“承”“今余”以及“毋出入”的表达方式,为后来“四柱结算法”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三)悬泉汉简(三)悬泉汉简(参看图)“悬泉汉简”发掘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甘肃敦煌,前后共出土简牍两万余枚,其中不乏会计类简牍,极具历史价值的简牍,文字如下:效谷移建昭二年十月传马簿,出悬泉马五匹,病死,卖骨肉,直钱二千七百,校钱簿不入,解口?敦煌悬泉汉简释萃0116:69这是一枚审计简牍,“传马簿”是用来记

57、录马匹进出的账簿。该简牍大意说的是审计人员检查马匹账时发现:传马簿上列示五匹马病死,遂将马肉卖了2740钱的记录,但是回过头来看“钱簿”却没有记录这项收入。审计人员提出质疑,“这是为什么”。(T0115:49)騧,乘,齒十八歲,送渠犁軍司馬令史勳承明到遮要,病柳張,立死,賣骨肉臨樂里孫安所,賈千四百。時嗇夫忠服治爰書,誤脫千,以爲四百。謁,它爰書。敢言之。A守嗇夫富昌B(T0114:468AB)此二简是郡府审核其钱簿时,第一简是马的骨肉卖了400钱,但是钱却没有收到,第二简是说明卖了1400钱但却出了差错,记为400钱,这说明在当时这笔经济业务的程序不仅要在传马簿上下账,而且还要记入钱簿。这样

58、自然能够体现出当时登记对应账户应该是一种惯例,不然也不能发现这些差错。元康四年鸡出入簿出鸡一双,以食长史君,一食,东。出鸡一双,以食使者王君所将客,留宿,再食,东。出鸡二双,以食大司农卒史田卿,往来四食,东。出鸡一双,以食丞相史范卿,往来再食,东。出鸡二双,以食长史君,往来四食,西。出鸡一枚,以食太医万秋,一食,东。出鸡一双,以食刺史,从事吏一人,凡二人,一食,东。出鸡一双,以食大司农卒史冯卿,往来再食,东。出鸡一枚,以食使者王君,一食,东。最凡鸡四十四双。正月尽十二月丁卯所受县鸡二十八双一枚,正月尽十二月丁卯置买鸡十五双一枚,直钱千二百一十五,唯廷给。二一三过长罗侯费用簿悬泉置元康5年正月过

59、长罗侯费用薄(簿)。县掾延年过。入羊五,其二羔,三大羊,以过长罗侯军长吏具。入鞠三石,受县。出鞠三石,以治酒之釀。入鱼十枚,受县。入豉一石五斗,受县。今豉三斗。出鸡十双一枚,以过长罗侯军长史二人,军侯丞八人、司马丞二人、凡十二人。其九人再食,三人一食。出牛肉百八十斤,以过长罗侯军长史人,斥侯五十人,凡七十二人。(0112:6178)二甘露二年二月庚申朔丙戌,魚离置嗇夫禹移悬泉置,遣佐光持传马十匹,为冯夫人柱,禀軦麥小卅二石七斗,又茭二十五石二鈞。今寫券墨移书到,受薄入,三月报,毋令繆,如律令。(0115:96)这枚汉简的意思是说,魚离置嗇夫移书悬泉置,言冯夫人路过,马匹食用草料应及时造册上报,

60、现在正式的凭证已经传达就可以记账了。从这枚汉简可以看到在西汉时会计审核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只有用墨笔书写的可作为正式凭证的文书,才能做为记账的凭证,这与现在的记账程序如出一辙。三、总结郭道扬教授认为:“由于封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使得这个时期的会计在全国得到统一和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西汉时代,是中式会计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时代,这个时代会计发展的影响贯穿其后封建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汉代(尤其是西汉时期)是中式会计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时代,这个时代会计发展的影响贯穿其后封建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第六讲唐宋时期会计主要内容:1.唐宋时期会计概说2.唐宋时期的审计组织建设3.唐代国计簿与宋代会计录4.敦

61、煌资料中的唐代寺院会计学习目的:本讲通过唐宋时期审计组织建设、国计簿(会计录)的编撰、以及唐代寺院会计来了解唐宋时期会计的基本情况一、唐宋时期会计概说1.唐宋时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我国会计的全面发展时期。2.唐宋时代也是财计理论的兴盛发展时期,唐朝国计簿和宋朝会计录,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样板意义的财计著作。3.唐宋时代也是理财人才辈出的时代,唐代的刘晏、杨炎、陆贽,宋代的王安石、苏辙、司马光、曾巩、蔡襄、韩琦、叶适等人,在财计理论和实践方面有深入研究,建立了重要功绩。4.在这个时期,民间会计也获得了全面发展。二、唐宋时期的审计组织建设(一)中国审计的源流1.“审计”一词的来源

62、“审计”一词的出处,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具代表性且目前被大多数学者公认的说法是,最早在南宋南宋正式将审计活动冠之以“审计”一词。其史料根据是宋会要宋会要职官职官二七之六一记载:“高宗建炎元年五月十一日,诏诸司专司、诸军专司,专字下犯御名同音者,改作诸军诸司审计司诸军诸司审计司。”其意是指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五月,为避宋高宗赵构名讳(“构”“勾”同音),将诸军诸司专勾司改作诸军诸司审计司。后将诸军审计司、诸司审计司后将诸军审计司、诸司审计司合称为审计审计院院。这是我国最早将审计机构正式以“审计”一词命名的记载。2中国审计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审计的源头究竟定在哪个朝代?会计和审计学术界有多种看

63、法,诸如“夏商说”、“西周说”、“秦汉说”、“曹魏说”、“北宋说”等等。(1)夏商萌芽阶段(2)西周成型期(3)汉代“上计制度”,完形时期(4)唐宋时期,组织体系建设时期(二)唐代比部审计1.“比部”在组织结构体系中的位置唐代进一步发展完善了自隋以来的三省六部体制,使这行之有效的君主集权政体形式逐渐固定成型。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理和封驳,尚书省为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在中央,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共二十四司,具体负责执行各方面的行政事务。其中户部设户部本司、度支、金部、仓部四司,总领全国财政大计;刑部设刑部、都官、比部比部、司门四司,总领全国“刑法、

64、徒隶、勾复、关禁之政令”,比部负责有关审计事宜。尚书省刑部比部2.比部的组织机构变迁据唐六典刑部尚书:唐初沿用隋代旧制,比部为刑部第三司,总领全国审计事宜,其下有主事四人,令史十四人,书令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计定员五十二人。龙塑二年(公元662年)改比部为司计,设司计大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恢复旧制。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又改比部为司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依旧。上述比部组织机构设置及其变迁,可以说明两个问题:(1)比部发展到唐代,其组织机构已初具规模并趋于稳定,各种人员的配置也基本齐备。这是唐代比部健全完善的标志之一。(2)龙朔、天宝年间曾两度改比部为司计,尽管历时不

65、长,但用明确的司计来命名审计部门,则表明唐代对审计对象和审计职能有了新的认识。3.比部的审计职权范围据旧唐书职官志:比部郎中、员外郎“掌勾诸司百僚傣科、公廨、赃赎、调敛、徒役、课程、通悬数物,周之内外之经费而总勾之”。“凡仓库出纳、营造、佣市、丁匠功程、勋赏赐与,军资器仗、和籴屯收,也勾复之。”归纳起来,唐代比部的审计范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财政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经费支出,中央机关各级官吏的薪傣禄廪支出,勋赏赐与支出,工程营建支出以及军用开支;其二,财政收入,包括各种赋敛、税收;其三,其他收入,包括赃赎、徒役以及逃亡罪犯的遗物等项收入;其四,公库系统的出纳,包括仓储粮食财物的支纳

66、给受,丰年议价和集谷物的出纳和储藏。在唐代,凡国家财计,无论内外、军政、上下,无所不勾,无所不比,比部的审计范围之广,考核项目之详,都是前所未有的。4.比部的有关审计制度唐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比较明确的审计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各种对象的审计程序,送审时间以及审计处理要求等重要事项。(1)关于报送审理程序和时间方面的规定(2)关于审计处理的有关规定(3)考核审计官员的标准(三)宋代审计院1、宋朝官制的基本格局赵宋建国之初,宋太祖首先着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割据的悲剧不再重演,着力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枢密院、中书二省和户部、盐铁、度支三司。三司设三司使三司使独立掌管全国财权。使军、政财、司法大权统统收归中央,集于皇帝一人,“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与此相适应,中央财计及审计体制作了不少改革尝试,宋代中央国家机构有过两次大调整,一是神宗元丰年间,依唐改官制,基本恢复三省六部体制;二是南宋初年,进一步精简国家机构,裁减了大批中央机关。中央政体形式的变化,必然影响审计体制发生变动。2、宋朝审计的发展宋朝审计的发展大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