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汇编7篇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99752865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8.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劝学教案汇编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劝学教案汇编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劝学教案汇编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劝学教案汇编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劝学教案汇编7篇(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劝学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须要留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劝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劝学教案 篇 执教:成都市树德中学尹德华 说明:该课在20xx年11、26四川省中学语文课堂大赛,获省级一等奖 授课班级:宜宾市宜宾一中高20级七班 教学课时:课时 课型:四川省中学语文课堂大赛赛课课堂实录协助用具:三张幻灯片。 老师问:“请大家看幻灯片,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才应当具备哪几种技能?你们想想,大家说一说”学生答:学问、口才、创新、设计、计算机、想象力 老师讲:黑曼在美国的将来学家杂志上

2、列出了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才应当具备的七种技能?:(展示幻灯片)展示幻灯片的七种实力,同学们记住,你要想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人就要从这七个方面去努力。今日我在这个课堂上我要教大家这当中的三种实力:一、筛选信息、理解信息的实力。二、劝服他人的实力。三、不断学习的实力。这堂课来学习劝学 (老师板书课题:劝学) 老师讲:细心的同学就会发觉“劝”字我写的是一个繁体字,这是一个形声字,形声字中带“力”字的普遍有个规律:多有“勉励”的意思,所以,劝学不能说明为“规劝学习”或“劝阻学习”,而应当是勉励学习。之前提到的七种实力,在将来学家杂志上提及,好像是对将来的畅想,但是我们的祖先在230多年荀子就用最为形

3、象的语言做了最洪亮的论述:“学不行以已”(老师板书)这也是全文的首句。同学请回答该怎样断句? 学生答:学/不行/以已“已”是“停止”,全句就是说:要不断的学习。这是七种实力之一。再看应当怎样说理?我们都不喜爱别人板着脸孔说教,那么怎样有劝服力,怎样将忠言不是说得逆耳而是说得顺耳?这是一个人的本领和实力,这就是论证。所以,怎样有劝服力是有方法的,那就是要学会一些论证方法。 好,现在我们来训练第一种实力:筛选信息、理解信息的实力,并用这个实力来练习背诵。或许有同学会说背诵多简洁;或许有同学会说背诵太难。那么通过这堂课的训练,全部的同学都会觉得很简单。有一个词汇:“读书”,不知大家留意了吗?生活中我

4、们也常听到这样的对话:“王大妈:孩子在哪里读书?”“在宜宾中学读书。”但是事实上,应当改成:“在宜宾中学做作业。”(学生、老师齐笑)“读书”一词成为整个学习行为的代名词,足见其重要性,但是却被我们大家忽视了,今日我要在这个课堂再一次唱响这个词汇:“读书”。老师特别规范而精彩的朗读。(当堂博得全体师生的热情掌声,在颁奖和总结的大会上再次做了朗读)。老师指令:“听老师朗读的时候要拿起笔来句读或做圈点”。学生齐读老师订正几个语音:穴(xu)中规(zhn) 学生再齐读一遍。 用课文的其次自然段来训练:怎样筛选信息?怎样用筛选信息的方法来帮助我们的背诵?先来看看作者选取了哪些比方的对象,同时讲解一些字词

5、: (老师板书:蓝草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从蓝草中提取; 水冰讲: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说明客观事物是可以变更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木讲: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中:合乎)直木被火烘烤就变得弯曲。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虽”字是转折点,也是背诵的一个重要信息。金讲: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反省自己,那么就才智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 土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老师:请同学看这些所选比方对象的特点。 学生:(七嘴八舌的抢答:是金、木、水、火、土,是五行) 老师:你们很了不得,我有个问题:哪里是火?学生:使之然也“”字通“

6、,用火烘烤 老师:同学们今日这是一个重大发觉,长期以来这个问题都被人们忽视了。老师教学用书中学第一册(人民教化出版社中学语文室)08页上这样写到:劝学的写作特点是“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方,把抽象的道理说明白,深化浅出,使读者简单接受。”从今日同学们的发觉来看,这句话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没有充分地解读出该篇的精髓。作者不但不是随意地选取比方的对象,而恰恰是专心良苦。“五行”在中国古文化中的重要性自不用说,看看,草木是万物之本,水是万物之源。而论据的代表性和概括性更是得以充分的体现。比方论证不仅要求形象还要求美。这个内容应当可以成为教参的补充。(全场热情的掌声)请同学们头脑中装着这几个信息

7、,再次朗诵这个段落,打算背诵。课后用这个相同的方法背诵全文。 学生齐读。老师订正:故木受绳/则/直 学习第三段:捕获信息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学习方法)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老师问:“这整个段落的核心句是哪句?” 学生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老师问:“这当中的核心词汇呢?” 学生:“善假于物也。” 老师讲:我记得有句话说:一个最有本领的人,不是看他多有本领,而是全部有本领的人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服务。(全场热情的

8、掌声) 这就是善假于物。那么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假”什么?怎样“假”?也就是说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怎样借助外物来解决问题? 同学1回答:看资料、查工具书。 同学回答:我记得一个老总说:21世纪最大的才智就是剽窃别人的才智。当然这个“剽窃”是不对的应当改成“借鉴”。要想学好就应当借鉴别人的方法,再劳逸结合。(全场热情的掌声) 老师:很好!大家的掌声就是对你最好的评价。强调几点:善擅长假借助物外物 老师:最终一个自然段,这里主要说学习中最重要的方法积累。平常你们有积累的习惯吗?今日带了笔记本没有?是平常就没有,还是忙着来上课忘了?应当有,全部学科都应当有。不仅要积累,还要分类。分析:积土成山,风

9、雨兴焉。土山风雨 这在哲学上就称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也体现了学科之间是相通的,荀子特殊强调积累。 分析:什么是君子? 学生答:学不行以已就是积累。 老师:一个人不断地学习,积累,就明白礼义。明白礼义,就是称为君子。这是第一层体现了积累的重要性。其次层: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生:这是说积累的坚持不懈,要日积月累。第三层:用心致志。这里有个难点: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彝族的语言有一个特点,比如:“一块黑板擦”他们会说“黑板擦一块”。请看这里有个什么语言现象? 学生:“倒装”! 老师:什么倒装,再详细一点。学生:定语后置。 老师:彝族的语言现象有些接近古汉语。初中学过

10、的有:“马之千里者。”(马说)译为:千里马“石之铿然有声者。”(石种山记)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课文的这一句应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第三个实力:劝服他人的实力,常用的是打比方的方法,比方不仅仅是把抽象的事物现象化,而且比方句本身也很美。下面我们一“宽容”这一对象来做一个练习,学习。要求用比方句来表达,一句或两句都行,三个连续的就更棒了,请同学们把它写下来。(两分钟) 学生1:宽容是寒日里一缕朝阳,宽容是酷暑里的一屡轻风。 学生2:天空接纳了每一片云彩,无论美丑,所以广袤无边;大地拥抱了每一寸土地,无论贫富,所以宽广无边,大地拥抱了每一条河流,无论大小,所以无穷无尽。(全场掌声)

11、 老师:看来我们不是缺少这种实力,只是缺少开掘,今日我就是来开掘的。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次大胆的尝试。荀子很了不得,德国号称哲学之乡,在那里产生了多数的哲学界的顶级人才,如:黑格尔、康德、叔本华等。但是现在从这里的声音说:“错了!真正的哲学是在中国,赶快派传教士到中国去。”这是多么令人傲慢的信息。那么在今日的这个名篇当中,就论证这一点来说有没有不尽如人意甚至是不够科学的地方呢?同学们敢不敢去怀疑?学生齐声说:“敢!”(让学生探讨了两分钟) 学生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 蟹是有八只脚,而不是六只脚。儿歌里唱到:螃蟹一呀,爪八个,两只眼睛那么大一个。 学生2:螃蟹的两个爪不

12、是用来挖洞的,不是它不专心,而是它没有那个实力。 学生3:蟹和蛇是会挖洞的。蟹和蛇是利用自然的缝隙,用头钻进去,转动身子,产生动力,从而挖成洞窟的。 老师:这也是善假于物。今日教给大家的三种实力,大家有收获吗? 学生齐声说:有!劝学教案 篇2 一、导入新课(干脆导入) 二、文学常识 1、荀子(约前313前28),名况,时人尊称为“荀卿”(孔子为孔圣人,孟子为亚圣),战国末期赵国人。闻名思想家、教化家。他是先秦儒家的最终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汲取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实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荀子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官祭酒,后为楚兰陵令。韩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学

13、生。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 孟子强调“法先王”;荀子强调“法后王”,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确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孟子强调施仁政、行王道,强调以礼治国、民贵君轻;荀子主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孟子认为“性本善”;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化可以变更人的本性。 荀子是韩非子的老师,他承认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实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2、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6篇为荀子所著,末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14、。 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记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方。 3、题解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看法,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化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三、语法总结 难点翻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备的品德和最高的才智;“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备

15、的品德和最高的才智也就具备了。、通假字(107练习三)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一词多义(07绝、强、假、望、闻) 生: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名词) 蛟龙生焉(生长,动词) 一:骐骥一跃(一,数词) 专心一也(专一,形容词) 利:非利足也(灵敏、快,形容词) “利足”现在也有这种构词方式,如“快手”(干事情快)。利足,就是跑得快。金就砺则利(锋利,形容词)=蚓无爪牙之利 、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用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4、古今异义词蟹六跪而

16、二鳌 蟹腿,跪下蚓无爪牙之利爪子和牙齿,帮凶、走狗;感情色调改变5、特别句式 (l)推断句青,取之于蓝 冰,水为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方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四、分析课文(先完成106练习一)第一段 提出学不行以已的论点 (1)课文中心论点用“君子曰”引出有什么好处?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点拨: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行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作用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

17、是学习的看法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其次段 学习的意义第一步:弄清观点 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表述作者观点的?(起句和结句。) 开头说:“学不行以已”,下面接着有一连串的设喻,这些设喻是证明这个观点的吗? 不是干脆证明这个观点,而是用来证明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个观点的。 既然如此,“学不行以已”和结句所表述的观点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后者用来证明前者因为“博学而日参乎己”有“知明而行无过”的功效,所以“学不行以已”。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句话中,哪些字眼表示了“不行以已”的意思? “博”要“博”则“不行以已”;“日”每天,亦“不已”之意。其次

18、步:弄清设喻的内涵 、这段话中的设喻可分几组?分三组:“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利”。 、这三组设喻从总体上看,都是为了论证“君子博学行无过矣”这一论点的。既然如此,是否可以认为这是简洁的重复? 不是,因为三者的角度不同。 3、它们的角度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比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用来比方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 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既经变更,则不会复原到原来的状态、性质上去,用“輮”来比方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 “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

19、而行无过”;可见这一组设喻是前两组设喻的总括,由此顺理成章地引出作者的观点。第三段学习的作用 1、本段有哪些设喻,先一一列举出来。“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则“见者远”;“顺风而呼”则“闻者彰”;“假舆马”可“致千里”;“假舟楫”可“绝江河”。) 2、这些设喻各有什么作用? 用来说明“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用来说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登高而招”“顺风而呼”“舟楫”“舆马”是不是简洁的重复?所假之物的性质是否相同? 不是。中所假之物“高(山)”“风”,都是自然物;中所假之物“舆马”“舟楫”,是人的独创创建之物,二者有层次凹凸之分。4、起句和结

20、句是怎样的关系?“学”是前提条件,“善假于物”是结果能利用自然可谓善,能创建可用之物,则是善之善者。 补充:作者在本文中所论述的观点,跟他的“性恶”说是分不开的。因为“性恶”,所以须要改造,改造后即可为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就说明白这一点。改造的方法就是进行教化,“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教化可以改造人,使人为善。这种教化改造,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又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第四段 学习的看法和方法 、课文论述学习的方法和看法,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是如何正反设喻论证的?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论述学习要积累,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其次层论述学习要

21、持之以恒,是反正、反正设喻论述的。第三层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五、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1)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方,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详细、生动,深化浅出,使读者简单接受。 比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有时将两种相反的状况组织在一起,形成显明的比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如将骐骥与驽马比照,朽木与金石比照。 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改变,读来毫无板滞之感。 有的比方,单说比方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索,如“青

22、出于蓝”“冰寒于水”。 有的先设比方,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方,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方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2)论证结构严谨,是本文另一特点,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先阐述意义,在点明方法,由为什么怎么办,层层深化 ()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排比句使文章气概充足,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运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改变流畅

23、,反映了荀文争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六、补充劝学名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 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 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 千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莫享少年福,免受老来穷。积财不如教子。 棒头出孝子,娇养忤逆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不读一家书,不知一家理。 教子不离书,种地不离猪。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成人不自由,自由不成人。 棒槌钻牛皮,虽慢窟窿大。师打徒不恨,父打子不羞。年怕中秋月怕半,一周单怕星期三。 独牛难套,独子难教。 三年荒个秀才。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平常不用功,考试叫老兄。 三天不练手生

24、,三天不念口生。 先学做人之道,再习成材之法。地种不好荒一年,儿教不好害一生。 活到老学到老,学一辈子学不了。丈夫无技艺,虚活一世人。 五谷丰登不离猪,改门换户靠读书。 学者如禾如稻,不学如篙如草。 遗子黄金满屋,不如教子一经。 大匠教人以规则,良师正人以言行。先生先生你莫尬,你给我写个鼋鼍龟鳖灶;先生先生你莫夸,你给我写个飞凤家(均指繁体字)。 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 师傅手艺不高,教下徒弟扭腰。惜钱休教子,护短莫投师。 七、练习 (一)说明下列多义词: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正通人和,百废具兴 汉室可兴也 2. 学不行以已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今诸生学于高校3.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医之好治

25、不病以为功 4.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二)说明下列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 1木直中绳 而绝江河 3非利足也4.上食埃土 (三)选择词义: 1.“疾”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小病,苦痛,痛恨,快、快速,强、猛烈通“嫉”,嫉妒,弊病,缺点。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海瑞)素疾大户兼并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会长老,问人民所疾苦( ) “绝”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杜绝、断绝,隔绝,极、尽、穷尽,停止、消逝,无路可通,很、特别。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

26、秦望( ) .“致”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达到,送达,表达、传达招引、引来,归还、交还,意态、情趣、尽、极。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 ) 罗敷前致词:使君自有归( ) 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不用心致志,则不得也( ) 4“强”有两个读音:qg,i;有以下几种常用义:健壮、强壮,强大、势力过人,优越、好,有余、有多,牵强,强迫,运用强力。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 )( )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吾去去矣。将军强留之() “用”字有以下几个常用义:任用,运用,采纳,用途、用处,物资,

27、财用,因 、由。专心一也()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 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 (四)区分下边各句子里加黑的词的用法: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五)翻译下面三个句子,要特殊留意加黑词词义的落实: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六)填写本文不同设喻方法的例句:1

28、.正反比照的形式,如_ _。 2反复形式,如_ _。3.先用比方,再引出道理,如_ _。 .单说比方,不提论断,使道理隐含其中,如_ _。 5.先设喻引出道理,再用另外的比方作进一步论证,如_荀况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下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下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下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行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荀子

29、天论劝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驾驭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学问 2、实力目标:以诵读培育语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实力 3、德育目标:相识“学不行以已”的深刻道理。教学设想 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志向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协助性手段。教授劝学,我拟以“读”为基调,即朗读、诵读、背诵。当然,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读”的过程中, 老师应当知道他们扫清字词句的阅读障碍, 引导他们理清文章

30、的行文思路,这对诵读课文、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提高阅读鉴赏文言文的实力很有帮助。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诵读课文(感性认知)、探究课文(理性认知)、背诵课文(实力升华)。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树立为发展学生实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 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学问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学问的学习。 2、教学方法 本文采纳诵读教法、探讨沟通法。诵读要多次进行,起先照课本朗读,要求字音无误,节奏显明,读得顺畅;继此再读,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能大体成诵; 最终,经过分析、思索,

31、要求领悟文章的基本内容,达到娴熟地背诵全文。这种诵读式的教学,跟从前书塾的死记硬背是有着实质上的区分的。为了使诵读收到实效,首先要擅长依据课文内容和写法上的一些特点,启发学生的爱好。使学生产生自觉诵读的要求;其次,在诵读练习过程中发觉难点时,要指示学生运用各种记忆的因素去解决它们,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做到当堂成诵。 诵读练习可以分段、分层地进行,但最终肯定要连贯地背诵全文。 3、课时支配 第一课时:诵读课文、探究课文、背诵课文。其次课时:整理、归纳文中重要的文言学问(实词、虚词、句式)。劝学教案 篇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驾驭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2、朗读课文,体会对话

32、中人物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他们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方法。 4、懂得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重点驾驭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理解文意。品尝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出的人物的形象特点。学习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 自学导航 一、 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蒙()卿( ) 即( ) 邪( ) 孰( ) 2、理解文题 劝学是 的意思。文题点明白。、走近作家作品及文中人物()、司马光(1019186),字君实,是 时期 家,家。世称 先生。本文选自 ,这部书是_

33、主持编纂的一部_体通史,记载了从_到_共_年的史事。 (2)、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国的建立者。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在位23年。辛弃疾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对孙权赞道:天下英雄谁敌手?!。 、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5、学生汇报预习中发觉的问题。 二、设纲导学:(一)、结合课下注释,整理重点文言词语,理解文意。1、课文注释补充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2、考考你: (1)、说明加线的词: 卿今当涂掌事 蒙辞以军中多务见往事耳及鲁肃过寻阳 (2)、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当刮

34、目相待。 (二)、感知内容,体会对话中不同语气,揣摩人物心理活动。 1、概括孙权劝学劝的内容,并揣摩他说话时的语气。 (1)不行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读出怎样的语气?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气怎样?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2、依据文中鲁肃、吕蒙的对话,揣摩人物心理并体会其作用。 鲁肃 吕蒙3、说说主要人物的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个案补充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探讨 、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特点?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支配结尾有何用意?3、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对读书的看法有无变更,为什么呢?总结归

35、纳 请梳理本节课学问并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拓展迁移 请阅读下面这则古人读书的故事,想想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反馈练习 、找出文中两个成语并说明、指出通假字说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古义 今义 孤: 治: 博士: 但: 4、一词多义辞以军中多务 卿今当涂掌事见往事耳以 当 见 自以为大有所益但当涉猎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布置作业 、假如你的同学不爱读书,你能不能

36、学习孙权的劝导方法劝导他重视学习呢?请以我来劝你多读书为题,写一篇30字左右的小作文。 4、积累有关读书格言,两句以上。举荐阅读三国演义中与课文中人物有关的章节。 法国闻名作家罗曼罗兰撰写的名人传劝学教案 篇 1.结合注释,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故事内容。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通过角色扮演,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一)学问链接 作品简介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卷,历时1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主要以时间为纲,事务为

37、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斗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留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句子所

38、表示的语气,标注在括号内。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依据原文内容填空。 (1)从“_”中可见吕蒙进步之大;从“_”可见鲁肃爱才敬才。 (2)“_”可看出吕蒙对于自己的进步相当自信,“_”一句生动地表现出了吕蒙的颇为得意。 (3)通过学习,吕蒙由“_”变得使人“_”,可见学习对一个人是特别重要的。 阅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行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

39、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2)

40、摘抄选文中你喜爱的句子并说明喜爱的理由。(3)比较赏析: 结合课本注释,翻译下面的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_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_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 蒙辞以军中多务:_及鲁肃过寻阳: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劝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学问和实力目标: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领悟文章内容,品尝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对自己的成长重大意义;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文章

41、的内容和主旨,品尝文章中人物对话,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写的是什么故事吗?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试想一下,假如他长大后再勤奋学习,那么他会有所成吗?今日,我们学习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简介作者以及资治通鉴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参考课后注解1)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研讨品尝 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重点词句见学

42、案) 、请学生试读课文(提示其他同学留意听清字音和停顿)、订正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全班齐读。 二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依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除课后注释外的重点词句或疑难字词(含学案中要求注释的字词;文中两个成语的含义是:吴下阿蒙:三国时名将吕蒙,特指不好读书的吕蒙,泛指人学识短浅。刮目相待:变更旧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互助解决。 3、请同学翻译课文。 三读 ,阅读课文,概述情节 记叙吕蒙在孙权的劝告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进步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四读,精读课文,品尝对话,分析性格 1、思索

43、:孙权是如何劝学呢?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应当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卿今涂掌事,不行不学!”: 双重否定,语气坚决坚决,神态慎重肃穆,既严要求,又充溢关切、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怪、不悦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的关切、爱惜。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烈,语气殷切。) 2、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关爱部下、好学、善劝(先一语破的,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44、使吕蒙无可推辞) 3、课堂熟读“劝学”部分内容直至背诵。 、思索:应当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劝学的结果?品尝鲁肃与吕蒙两人的对话。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不由自主的发出赞美,侧面表现吕蒙的才略的惊人进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为自己才略深感骄傲,颇为自得的神态,当之无愧的坦然看法。(骄傲、自得)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主动与吕蒙结交,是因为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的,表明鲁肃爱才、敬才;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 、从这些语句及行动中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爱才、敬才)7、那么吕蒙听从劝说就学,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看”,可以看出他是一

45、个怎样的人? (能听取看法、好学)8、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分吗? (明确:孙权的话是仔细相劝,表明白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9、小组同学间分角色表情朗读劝学结果。 0、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开卷有益(或要虚心接受正确看法,刻苦学习)四、拓展延长 古今中外,很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书到用时方恨少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书籍,是全世

46、界的养分品 五、结束语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应当相识到我们必需不断地学习,才能挺立在时代的潮头。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在学问的海洋里,披荆斩棘,扬帆远航! 布置作业: 1、 有表情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 完成顶尖课课练第44页至 45页1-8题 以上就是语文网我共享的孙权劝学精品教案的全部内容。劝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训练文言文朗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体会文言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之美;2、在诵读、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品析实力; 3、结合自身实际,学习从人物身上折射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文言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47、之美。 课时支配 一课时 课前打算反复朗读课文,做到字音、停顿精确无误;查阅资料,了解资治通鉴和文中的主要人物的基本状况。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沟通课前搜集的材料: 、文学常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主要人物: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国君,吕蒙和鲁肃是吴国的将领,鲁肃比吕蒙年长且地位高。老师展示课件资料,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诵读课文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读得精确而有韵味; 2、学生听读,标划生字注音和节奏; 3、学生朗读,老师指导。三、理解课文 1、学生比照课下注释自主翻译

48、课文,并标划出疑难字词; 2、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解决疑难,做好记录; 初:当时。 今:现在。 岂欲:莫非想。 但:只是。 孰若:谁比得上。 即:就。遂:于是。、老师提示重点词语: 当涂:当道。 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现在指学位的最高一级。见往事:了解历史。其中“往事”的今意是过去的事情。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全班集体解决疑难,通译课文;当时,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行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莫非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

49、于是起先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非常惊异的说:“以你现在的才能、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挚友,然后分别了。 5、整理古文翻译本。四、品析语气 老师指导完成课后练习题二,学生诵读课文,品读古文的语气特点。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五、拓展延长 老师提问: 1、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不同改变,你得到哪些启示?、你知道

50、文中有哪些成语吗? 学生合作探讨,回答问题。 、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为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告“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进步。从而说明白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大意正确即可) 2、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六、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 2、完成语文同步学习与探究。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8页 共38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第 38 页 共 3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