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项目分析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19974051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1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项目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xx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项目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xx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项目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xx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项目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项目分析(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项目分析一、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一)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围绕节能环保、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新能源等产业领域技术创新需求,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培育建设一批绿色技术创新基地平台,建设12家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二)加速推进绿色低碳科技成果的转化积极推动我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获得国家认定以及示范应用,落实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落实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力量建立市场化运行的绿色技术创新联合体。二、 国内实施绿色低

2、碳高质量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共同关注的多边议题。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气候治理,并作出重要贡献。意见作为指导做好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既明确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也提出了到2025年、到2030年、到2060年的主要目标;既从总体上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又分领域作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具体部署。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中方付出艰苦努力。同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才能实现各项发展目标。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

3、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

4、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就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重要基础。三、 中国绿色低碳金融产品的创新绿色金融体系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按照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应当研究规划发展特色鲜明、支撑绿色产业发展有力、引领绿色消费导向显著的绿色金融,对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为此,应当将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有序开发,作为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服从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绿色低碳金

5、融产品和服务开发,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解决绿色投融资所面临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产品和分析工具缺失等问题;需要金融、财政、环保等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支持,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项目环境外部性问题;需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充分利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三大功能,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方面有序推动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同时,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还需要契合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进程、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金

6、融需求、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水平等具体情况。要服务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清洁能源产业(包括水电、光电、风电、天然气等,潜在的产业还有氢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包括晶硅光伏、能源装备、储能设施、能源输配等)、清洁能源应用产业(包括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等),既涉及每个低碳优势产业的科技创新、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孵化、优势企业培育、发展环境营造等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也涉及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支撑产业以及清洁能源应用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除此之外,绿色农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服务等产业发展也涉及与低碳优势产业融合发展问题。鼓励和

7、支持金融机构在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管理框架下,坚持以服务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及其融合发展为首要目标,统筹兼顾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和创新。积极推动绿色低碳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参与各类绿色产业基金,实现绿色资产证券化;帮助绿色低碳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开发林权抵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贷款、环境服务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等创新型信贷产品,有效提高绿色低碳企业绿色信贷的可获得性。充分利用绿色再贷款、绿色金融债、专业担保和财政贴息等政策,积极服务绿色低碳产业中小微企业,有效解决其在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立足金融机构的平台

8、优势,为绿色低碳企业提供绿色供应链管理、财务顾问、研究咨询等中间服务,为绿色优势产业各企业提供全面过程、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一)要注重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绿色金融发展法律法规支撑,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法律法规制度建立健全,强化执法监督和问责力度。加快构建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完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加强绿色信贷实施情况监测评价,形成支持绿色信贷等绿色业务的激励机制和抑制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约束机制。尽快建立银行绿色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做好环境风险管理。尽快建立绿色企业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等纳入监控范围。尽快完善上市公司和发

9、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对伪造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的惩罚力度。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在重点流域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合理推进跨行政区域排污权交易,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积极争取建立成渝地区区域性排污权交易市场、节能量(用能权)交易市场、水权交易市场。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重点领域碳排放配额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积极推进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在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中的应用。(二)要注重金融创新风险防控绿色投资是典型的跨期投资,周期长,不确定性高,风险大,必须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管控金融风险。开发绿色低碳金

10、融产品和服务,要重点关注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多元化资金需求、抵押担保物价值相对不足以及部分项目建设期限长、投资额度大、风险不确定等问题,建立资产和组合双维ESG风险监控机制。在投放绿色信贷、发行绿色债券方面,应当加强对信贷客户及项目的审核筛选,认真开展客户的环境及社会风险专业评估,严格进行贷款三查,实施信贷全流程风险管控。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可探索创新开发碳汇质押贷款和生态贷等信贷新产品以及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并购、绿色银团、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保险等业务,为绿色产品的价值实现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充分利用成熟的风险管理工具和运作模式,按照金融市场逻辑管理绿色金融市场,实现绿色金

11、融资源有效的跨周期配置和套期保值。要注重防止底层资产可能存在固有瑕疵或涉及欺诈风险。四、 全国绿色低碳转型能源产业的发展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全国碳市场自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备受关注。据统计,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首周(截至7月23日)总成交量48330万吨,总成交额2496968万元。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日前表示,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交易活跃,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运行平稳。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后续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更多高排放行业将逐步纳入。与此同时,央地近期密集发文部署更多绿色低碳转型举措,助推我国能源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目前多行业

12、正通过技术升级创新逐步实现低碳甚至零碳排放。(一)碳市场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数据,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上周最高成交价6107元/吨,最低成交价5208元/吨,7月23日收盘价为5697元/吨,较7月16日上涨1120%。7月21日,中国石化完成全国碳市场首笔大宗协议交易,从华润集团买入10万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成交数据,这笔交易为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首笔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金额为5292万元。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仍有不少企业处于碳交易摸索阶段,还在积累经验,随着企业参与度不断提高,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对于碳价走势,业内普遍预计将保持上涨。中国人民大学

13、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越分析说,为体现以提高碳排放配额价格而增加碳排放成本的市场属性,我国的碳交易市场配额价格也将随着双碳目标的临近而上涨。届时,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优势将进一步体现。(二)多举措推动绿色转型碳中和无疑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碳市场落地基础上,近期多部委密集发文部署更多绿色低碳转型举措。支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出行,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提升生态碳汇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推动氢能的制运储用全链条发展。地方层面也举措不断,例如,浙江出

14、台浙江银行业保险业支持6+1重点领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重点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居民生活等六大领域以及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工作举措。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完善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强化转型期金融风险管理、加强数字化改革引领、推进行业自身建设等五大路径出发,确定20条重点任务,形成38项重点领域的差异化金融支持具体举措。开展碳排放分布及行业特征摸底调研,强化重点碳排放区域、行业、企业管控,通过强化企业碳排放报告管理,推动企业能源和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推广低碳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工业领域煤炭高效利用和电能替代,协同推进温室气体减排,探索企业资源降碳的激励机制,鼓

15、励高碳排放企业开展碳达峰的研究。(三)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后续将有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更多高排放行业逐步纳入。在此背景下,我国能源产业结构调整也在加快进行。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日前表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将很快发布,将在各主要领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助力加速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和创新。据悉,其主要内容涉及优化能源结构、控制和减少煤炭化石能源、推动产业和工业优化升级以及遏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盲目发展等。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行各业都在明确相关路径,已取得一些成效。火电行业作为排放大户,积极通过技术创新减少排放。通过富氧燃烧节能减排耦合煤炭分

16、级分质高效利用综合生态产业链技术制取清洁能源干馏煤气+水煤气,结合IGCC系统以混合煤气为燃料,以利用纯氧与循环烟气形成的混合气体替代原有空气供混合煤气燃烧进行零碳发电,实现电力、煤焦油、一氧化碳母料等能源清洁生产、能源产品与碳脱钩。钢铁行业方面,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初稿已初步完成,全国237家企业约65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石化行业中,中国石化日前宣布将开启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涵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3个环节,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国家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提供应用案例。这标志着我国CCU

17、S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对有效提升碳减排能力、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五、 绿色低碳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更加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绿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稳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同蓝大同绿大同清品牌不断提升。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能源体系、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成为全社

18、会自觉行动,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美丽大同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六、 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自然生态平衡问题成为广大人民所关注和重视的焦点问题,也是人类所面临的一次重大考验,只有有效的预防环境污染,进行环境治理,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严格控制污染源,控制三废,才能让人们重新获取一片碧水蓝天。(一)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环境污染就是指人们的各种生产和生活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向大自然排放各种不利于环境的物质,而使环境质量降低,给生态带来不平衡,具体来讲环境污染可以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等,而这些污染的危害性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不断的提升,给人们的健康

19、带来很大的隐患。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也就是空气的污染,是人类一分一秒都离不开的,因为大气是一种混合性气体,它虽然会受到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那种变化却不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如果在空气中融人了氮氧化合物以及二氧化硫(SO,)等等污染物以后,就会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质量带来严重的破坏,可能会让人们从不同程度上患上呼吸道、生理机能以及各种粘膜组织的疾病,严重时,还会出现中毒现象,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另外,大气污染也会对植被的生长造成破坏,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也命名生物链被打乱。1、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相对于大气污染来讲更为严重,因为人们在饮用了受到污染的水,或者食用到受污染水中的生物,就可能直

20、接导致中毒死亡,而且污染水的长期食用,不仅会引起人们的一些诸如细菌性痢疾、血吸虫病等等常见疾病,还会受到一些化学物质的侵袭,诱发癌症的发生。而据数据调查发现,全世界水污染数量有55亿立方米,这个数字是令人发指的,而水污染问题也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障碍,需要进行彻底的解决和根除。2、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放射性污染主要包括X射线、射线和中子的全身照射,而这些放射性污染源大都是出自于一些原子能工业排放以及化学试验及医疗排放物等等,而生物在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刺激以后,轻则会出现感染、脱毛现象,重则伤及肠胃,甚者会导致其中枢神经损伤直到最后的死亡。(二)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分析与研究1、绿

21、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种类而要从根本上进行环境污染的治理,达到人们理想的绿色低碳生活,就必须要从其治理的技术种类入手,具体来讲,可以包括生物技术、膜技术、催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超声波降解技术、微波技术,等离子体技术等等,而这一系列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从源头上有效的改变生态环境,还可以进行一些生物资源的再利用,达到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的目的。2、绿色低碳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应用从我国当前环境分析得知,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都是来自于煤燃烧后的产物。在对于土壤环境的保护方面,可以采用固体废弃物的电力气化技术来完成,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而且成本低,还能避免二次污染现象的发生,达

22、到能源的循环利用,尤其是对于白色污染的处理,更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最重要的水污染问题上,绿色化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更是实现了绿色理念,实现污水的零排放,比如说,它可以完成对废液的有效中和,可以对农药的使用进行改良,让农业生产实现绿色化,最终达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绿色低碳环保要求。七、 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一)发展绿色生态种植当前我国化肥,农药年用量均为世界第一,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投入,导致资源效率低、浪费大,环境风险高。尽管随着科学施肥技术的不断进步,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由原来的27%增至2020年的402%,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自2005年起,中国农业大学建立了我国

23、主要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创新与应用协作网,在生产中破解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将植物营养学与作物栽培学、土壤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进行交叉创新,率先提出了绿色增产增效理论和技术新思路,突破了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难以协同的国际难题。与全国2090万农户一起应用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累计推广面积3770万公顷,实现增产11%、减肥156%、增效34%、减排16%。创新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实现生态种植,需要确保绿色产地环境。绿色种植首要条件是绿色产地环境,一方面,绿色种植体系设计以及管理均应基于当地水、土、气、热等自然条件;另一方面,绿色产地环境对大气、水及土壤提出更高要求,产地环境应避免污

24、染、生产用水质量达标、土壤元素含量适宜。其次,要创制绿色投入品。以气候土壤作物系统为抓手,创制气候、土壤、作物生产和肥料设计融合的绿色投入品,可在满足作物需求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作物的生物学潜力,最大化养分利用效率,有效降低养分损失。再次,要构建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体系。依据根际生命共同体原理通过根层调控技术最大化根系对养分吸收和活化利用潜能,挖掘土壤和环境养分潜力;通过地上地下匹配技术,优化配置品种、密度、播期,设计高产群体;调控根层养分供应满足高产需求,同时降低环境代价;与绿色投入品、机械施肥、耕层扩容、秸秆还田、有机配施、水肥耦合等配套措施相结合,集成以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为核心的绿色增产增效

25、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二)推动绿色生态养殖2020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为25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1/4。然而,蛋白原料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动物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不足75%,氮、磷等养分还田量仅占排泄总量的40%50%,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源头。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种养结合,实现绿色可持续生产,已成为当务之急。实施策略应包括以下方面。坚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种养结合。要遵循因地制宜、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循环利用的原则,以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养殖环境有效治理为目标,以发展畜牧循环经济为核心,充分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形成资源循环链条。推进小

26、区域生态农场建设,鼓励高养殖密度地区发展区域种养结合模式建设,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畜禽养殖源头控制与生产过程粪污综合管理。以研究资源节约与安全型畜禽饲料为切入点,通过饲料精准配比和质量控制,开发替抗饲料添加剂,降低环境排放和有害物质摄入,有效实现源头污染控制;加强畜禽生产过程粪污管理。通过饲舍储存处理施用全链条技术体系创新,可实现氮素减排60%,磷素减排90%;推行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研发畜禽粪污低碳绿色处理技术模式;全面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提高粪肥养分循环率至70%,可进一步减少化肥用量1/3。加强区域科学布局与生态养殖规划,根据区域资源禀

27、赋、环境容量,系统优化主产区养殖业空间布局。根据区域土壤特性和作物养分需求,以种定养,实现作物绿色优质生产与畜禽养殖密度、粪污循环利用的高效匹配。根据区域养殖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粮经饲种植结构,促进绿色、健康、生态养殖。(三)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和管理近年来,绿色食品事业蓬勃发展,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食品产业规模化经营,组建规模较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企业集团,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绿色食品的精深加工开发力度,增加营养均衡、养生保健或食药同源加工食品的市场供应,提高绿色食品的附加值。其次,提高绿

28、色食品认知度。加强绿色食品相关生产知识宣传,拓宽绿色食品销售渠道,对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和制度严格把关,强化认证后监管与责任追溯。再次,加强绿色食品供应链技术创新。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科技投入,扩大生产基地建设,促进绿色食品相关辅助性产业建设,加强绿色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技术投入,创造有利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最后,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与制度。修订、完善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强化绿色食品的先锋带头作用,加强绿色低碳生产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增强标准体系的可操作性、前瞻性、规范性,建立完善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标准体系与监管制度。(四)减少食物浪费倡导绿色消费食物生产与消费系统的绿色转型具有

29、巨大低碳减排潜力。按当前人均收入趋势推测,2050年人均饮食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比2009年增加32%。同时,现有饮食结构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群面临严重营养健康问题。平衡膳食是保障我国居民营养健康和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定健康平衡膳食需从多利益主体角度协同实现,在企业层面,要加强食品企业参与,如推广碳标签等引导居民低碳消费;在科研层面,加大农业和相关产业科研投入,如用于生物强化、食品强化等技术开发;在消费层面,也需要营养和可持续观念的转变,如增强绿色消费意识,减少食物浪费和损失。(五)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种植、生态养殖,促进绿色食品产业与健康消费,需要农

30、业绿色低碳技术的支撑,加强科技攻关和政策支持力度。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绿色肥料、农药、种子等农资创制;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技术;根际生命共同体定向调控技术;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健康土壤培育技术;高产高效农机农艺结合技术;绿色低碳种植与污染阻控技术;智能化精准健康养殖技术;畜禽粪污低碳循环利用技术;绿色种养一体化集成技术;绿色健康食品生产与加工技术。围绕绿色,高效,低碳,生态可持续农业发展,面向未来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精心布局一批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的绿色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培育国家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创新平台,支撑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样板绿色生产

31、基地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融合发展,推广科技小院等技术服务模式,加快农业绿色低碳技术在全国大面积落地。八、 绿色低碳引领生活新风尚近年来,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不断呈现新亮点。随着科技的发展、相关设施的完善,日常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更加便利、更易实现。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在各地普及,绿色出行、低碳消费广受欢迎,绿色金融、绿色生产、绿色回收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正以绿色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一)碳账户推动产业升级所谓个人碳账户,存储的不是钱币而是碳减排量。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副调研员,个人碳账户通过统计用户的绿色支付、绿色出行、旧物回收、节水节能等绿色行为,采用特定的方法学,核算出个人

32、减少的碳排放量,生成用户的减排积分。基于客户的碳减排量,将客户分成深绿中绿浅绿三个等级,银行对不同等级的客户在授信额度、贷款利率、办理流程三方面提供差异化的优惠政策。对普通用户来说,个人碳账户让自己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变得更有价值;对金融机构来说,个人碳账户可以吸引客户、增加用户粘性,帮助提高客户的绿色信用能力,降低信贷资产风险。例如,工业企业碳账户通过采集企业能源消耗和生产工艺中的碳排放值,核算企业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指标,再将其分为红黄浅绿深绿4个标签,享受不同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从而引导工业企业减碳降耗。农业碳账户则是以传统种植养殖、畜牧业循环利用、肥料使用等作为减排关键点,折算碳中

33、和值。(二)智能云助力节能减排要实现双碳目标,在工业生产领域推广节能、降耗、减污的绿色生产方式必不可少。供热行业是保障民生的重要行业。但每到冬季,公司节能减排的压力也格外大。例如东方能源负责河北省石家庄市的热力供应,公司的管理系统落后,缺少统一的综合感知和管理平台,全网数据不能互通,所以无法及时感知全网热力的运行状况,导致能耗偏高、超额采购压力大。另外,系统自动化程度低,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天气和供热管网的大量设备,常会出现供热温度不均衡、不稳定等问题,引发居民不满而产生投诉。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由百度智能云提供技术支持,智慧数字热网就是将数字化技术嵌入供热系统中形成智

34、慧平台。东方能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平台实现了智慧热能管理和智能调度。比如,每个供热站所能承载热负荷由供回水温度及压力、换热站设备的高压值、流量大小决定,不确定因素很高,一旦超负荷运转就会引起局部供热不足,无法达到理想供热效果。但利用智慧数字热网的预测分析,就可以精确预测每小时的需热量,既保证了供热效率,避免居民家庭出现暖气不暖的问题,又能节省能耗,避免浪费。平台提供的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热网一张图,将热网数据汇聚并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包括二维电子地图和三维BIM数据模型,实现了对换热站、供暖设备、阀门等位置信息的管理。经测算,智慧数字热网的建设可以使该公司的热网节

35、能3%5%。东方能源与百度智能云打造的三网融合模式,响应了石家庄市创建新型智慧城市号召,成为探索智慧能源、智慧社区创新发展的一个典范。百度智能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他们还将与更多能源企业、制造业企业合作,针对不同企业的特点,将高效节能的技术与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到更多产品、服务和运营当中。(三)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如今,出门骑共享单车、上网购物买东西已成为大众的生活日常。互联网+一方面转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模式,提供了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低碳生活的选择,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资源浪费。比如,报废的共享单车如何回收?众多的快递包装盒怎么处理?现在,相关企业注意到这些问题,倡导了不少变废为宝的活动,

36、激发了互联网企业绿色改革的新思路。目前废旧单车金属部分的回收再利用产业链比较成熟,但由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轮胎却难以重新塑形,焚烧后还会污染空气。但如果将其破碎后铺上操场,即可建成安全环保的塑胶操场。美团交通业务可持续发展高级专家秦浩表示,共享单车变球场项目充分实现了废旧单车的回收再利用,自去年6月发起至今,已完成18个球场的捐赠,使用了4万个回收轮胎,累计铺设面积达1万平方米,后续还将在全国各地的山村学校落地更多环保篮球场。九、 绿色低碳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工业领域能源消费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65%,是节能重点领域和主战场之一。我国工业领域用能企业数量多、涉

37、及面广,加快推进工业节能提效,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还能够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更新换代,提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工业能效水平不断提升,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三五期间下降16%的基础上,2021年下降56%,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8万亿元,年增速在10%以上。根据产业发展实际,行动计划给出了具体目标:到2025年,新增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70%以上,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到80%以上,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优于13,工业领域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在重点用

38、能行业遴选100家能效领跑者企业,探索创建10家超级能效工厂。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低碳经济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咨询报告。方案提出,到2025年,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2%,制造业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较2020年提升2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5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5%。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0%以上。在锂电产业方面,方案提到要做强正负极材料环节,招引电解液、铝箔等关键环节头部企业,实现锂电主辅料均衡协调发展。到2025年,力争锂电产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

39、。瞄准新能源汽车,开展链主精准招引工作,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水平,并围绕整车和零部件龙头,梳理形成5+2零件供应商清单。十、 金融助力绿色低碳生活的方式金融助推绿色发展,可直接提升和改善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要求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管理,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指出,来自日本、美国和欧洲等9个国家的明确证据表明,PM25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肺癌风险性增加25%到30%。金融助推绿色发展,将消除潜在的和实际的生态环境风险,能够提升大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因环境损害造成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负担。金融能够支持绿色产业扩大就业,提升人民群众的收

40、入水平。中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绿色发展不仅能够破除资源环境瓶颈,还将孕育新兴业态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动力,促进经济提质升级。在经济从原来的黑色向未来的绿色转型中,绿色产业的兴业也能够增加人口就业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收入,有助于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的研究表明,实施控煤政策对就业的挤出影响不大;如果政策得当,节能、替代能源及相关产业逐步健康发展,还会使全社会就业总水平有所提高。分用途看,绿色交通运输项目和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项目贷款余额分别为383万亿元和2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27%,全年分别增加5858亿元和2

41、337亿元。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94%,全年增加5954亿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全年增加2892亿元。金融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绿色转型,同时也带动了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的转变。绿色金融可以有力地推动扶贫开发工作,采用新方式,树立新理念。中国的贫困人口大都位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历史、交通、经济等原因,基础设施不足、工业发展缓慢,反而环境污染近无,自然生态保存较好,山清水秀风光好。近年来,中国在资本市场优化绿色通道政策,促进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有1

42、3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政策首发上市,累计募资74亿元,另有66家拟上市企业正在筹备上市工作。陆续开发和上市了苹果、红枣等适合贫困地区大规模种植的农产品期货品种和棉花、天然橡胶等农产品期权品种,期货市场在稳定农业生产、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农产品价格市场化改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绿色发展的指引下,引导这些地区积极转换发展理念,发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把扶贫工作和环境保护、经济开发结合起来,把绿水青山变成真正的财富,让贫困地区的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十一、 绿色低碳的发展历史9月22日,正值中国正式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周年之际,碳中和,中国在行

43、动全球直播研讨暨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全球数十万人线上线下收看发布会。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碳中和:中国在行动基于国际形势下的政策布局与行业动态分析智库研究报告,探索中国未来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之路。在提出碳中和目标的一年间,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国行动力:各部委相继出台碳中和重点政策;各省市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写入地方十四五规划;各行业部门积极响应号召,制定减排路径规划;金融系统全面开启绿色升级。报告指出,宏观上,碳中和将使中国以绿色为核心导向,重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提升综合发展实力,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微观上,碳市场为企业低碳转型带来金融机遇,低

44、碳经济将为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气候环境因素将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对象。当前,全球绿色低碳经济布局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可持续经济占比持续提高,各国加大投入并扶持绿色产业;二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市场主流,国际能源格局开始转变;三是国际绿色金融市场逐渐成熟,绿色融资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四是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国际合作重要导向及国际竞争新兴战场。将敦促各部门按照顶层指引开展自身特色减排工作,不断开展能源结构合理优化、传统产业绿色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服务贸易低碳转型等工作,推动各重点排放行业加快制定绿色转型与低碳减排路径并引导金融行业开展绿色创新升级并加大对低碳产业的资源投入。报告为中国碳中和之路提出以下四条建议:第一,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第二,应探索可持续的、符合碳中和长远目标的绿色金融体系与服务模式;第三,应在推动能源与工业低碳进程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数字经济时代潜在领域的减排工作;第四,应将绿色低碳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