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易筋经)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199673794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7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健身气功(易筋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健身气功(易筋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健身气功(易筋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资源描述:

《健身气功(易筋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身气功(易筋经)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健身气功(易经筋)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1 12 2一、少林易筋经一、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各位可从下面所转载的练法中仔细体会。3 3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十二势第一势:韦驮献杵一势第一势:韦驮献杵一势第二势:韦驮献杵二势第二势:韦驮献杵二势第三势:韦驮献杵三势第三势:韦驮献杵三势第四势:摘星换斗势第四势:摘星换斗势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第六势:出爪亮翅势第六势:出爪

2、亮翅势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第八势:三盘落地势第八势:三盘落地势第九势:青龙探爪势第九势:青龙探爪势第十势:卧虎扑食势第十势:卧虎扑食势第十一势:打躬势第十一势:打躬势第十二势:工尾势第十二势:工尾势4 4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5 5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展平,抱掌合两臂展平,抱掌合拢,旋臂指胸,环拢,旋臂指胸,环拱抱球拱抱球两臂曲肘,徐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指头向上,掌心相对(对(1010厘米左右距厘米左右距离)

3、。此动作要求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情做8 820 20 次。次。诀曰:立身期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貌亦恭。6 6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手下按,提掌前推,两手下按,提掌前推,两手平开,翻掌提踵两手平开,翻掌提踵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向后挺;呼气

4、时,指尖上翘,掌向外撑。尖上翘,掌向外撑。反复进行反复进行8 820 20 次。次。诀曰:足指挂地,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目瞪口呆。7 7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平步静息,提掌胸前,翻掌托平步静息,提掌胸前,翻掌托举,提踵上观举,提踵上观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向上,两中指相距3 3厘米;沉肩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曲肘,仰头,目观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上腭,鼻息调匀。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

5、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两掌向前下翻。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反复脚跟着地。反复8 820 20 次。次。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8 8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势

6、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右手高举伸直,虚步。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气时,头往上顶,双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连续姿势锻炼。连续5 510 10 次。次。诀曰:只手擎天掌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回收左右侔。9 9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

7、右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弓步。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为本势预备动作。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随呼吸反复进行。随呼吸反复5 510 10 次。次。诀曰:两腿后伸前屈,诀曰: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原须注双瞳。膀,观原须注双瞳。1010第六势:出爪亮翅势两脚开

8、立,两臂前平两脚开立,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举,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十指用力分开,虎口相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对,两眼怒目平视前方,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随势脚跟提起,以两脚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尖支持体重。再两掌缓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缓分开,上肢成一字样平举,立掌,掌心向外,平举,立掌,掌心向外,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随势脚跟着地。吸气时,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两掌用暗劲伸探,手指向后翘;呼气时,臂掌向后翘;呼气时,臂掌放松。连续放松。连续8 812 12 次。次。诀曰:挺身兼怒目,诀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处,功须七次全。11

9、11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脚尖相衔,足跟脚尖相衔,足跟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分离成八字形;两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经下往后,左手屈肘经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颈状。指,使右手成抱颈状。足趾抓地,身体前倾,足趾抓地,身体前倾,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如拔刀一样。吸气时,双手用力拉紧,呼气双手用力拉紧,呼气时放松。左右交换。时放松。左右交换。反复反复5 510 10 次。次。诀曰:侧首弯肱,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弗嫌力猛:

10、左右相轮,身直气静。身直气静。1212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膝下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两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稍停片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物状。动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吸气时,如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反复时,如放物状,反复5 510 10 次。收功时,两脚徐次。收功时,两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徐伸直,左脚收回,两足并拢,成直立状。并拢,成直立状。诀曰:上腭坚撑舌

11、,诀曰: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起立足无斜。1313第九势:青龙探爪势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两脚开立,两手成仰拳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护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五指捏成勾手,上体左转。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腰部自左至右转动,右手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亦随之自左至右水平划圈,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手划至前上方时,上体前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倾,同时呼气:划至身体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左侧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左右交换,动作相吸气

12、。左右交换,动作相反。连续反。连续5 510 10 次。次。诀曰:青龙探爪,左诀曰: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1414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右脚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蹲,成右弓左仆腿势;上体前倾,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双手撑地,头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方。吸气时,同时两臂伸直,上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体抬高并尽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呼气时,同时屈肘,胸部下落,上体

13、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上体后收,重心后移,蓄势待发。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如此反复,随呼吸而两臂屈伸,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上体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扑食。动作连续食。动作连续5 510 10 次后,换左次后,换左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弓右仆脚势进行,动作如前。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诀曰: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1515第十一势:打躬势 两脚开立,脚尖内扣。双两

14、脚开立,脚尖内扣。双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手仰掌缓缓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力合抱头后部,手指弹敲小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脑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体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动作;吸气时,身体挺直,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目向前视,头如顶物;呼气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时,直膝俯身弯腰,两手用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力使头探于膝间作打躬状,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勿使脚跟离地。根据体力反复复8 820 20 次。次。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诀曰: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元气自

15、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在肘双弯。1616第十二势:工尾势两腿开立,双手仰掌两腿开立,双手仰掌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由胸前徐徐上举至头顶,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目视掌而移,身立正直,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弯,上,仰身,腰向后弯,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目上视;然后上体前屈,双臂下垂,推掌至地,双臂下垂,推掌至地,昂首瞪目。呼气时,屈昂首瞪目。呼气时,屈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体下弯,脚跟稍微离地;吸气时,上身立起,脚吸气时,上身立起,脚跟着地;如此反复跟着地;如此反复2121次。次。收功:直立,两臂左右收功:直立,两

16、臂左右侧举,屈伸侧举,屈伸7 7次。次。诀曰:膝直膀伸,诀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厥功维备。1717 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候,更为鉴识。却病延年,功无与类。健康指导 易筋经气感强,收效快,尤其是内外兼修,身心同养,性命双修,具有御邪疗疾,延年益寿,开发潜能的功效。从中医研究的角度看,易筋经以中医经络走向

17、和气血运行来指导气息的升降,在身体曲折旋转和手足推挽开合过程中,人体气血流通,关窍通利,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而按现代医学观点来看,修习易筋经,会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强,从而改善人体的内脏功能,推迟衰老。易筋经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较高,因此,全套运动只适宜于体质较好的青壮年慢性病患者。体质较弱者,可量力而行,有选择地操练其中几势或减少每势操练次数。心脑血管和哮喘病发作期间忌用。1818 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1919二、六字诀养生法二、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

18、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2020历代文献 秦汉的秦汉的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庄子刻意刻意篇中说:篇中说:“吹吹 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在西汉时期王褒传王褒传一书中,也有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养性延命录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一书中说:“凡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19、。纳气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气有六。纳气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所著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所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也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即是观能治

20、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2121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

21、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2222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寿世保元中,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又说:“五脏六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病,内伤脏腑,外攻九

22、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宇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

23、气,以嘘宇治吁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吁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分主五脏六腑也。2323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2424嘘字诀 春嘘明目 以嘘治吁气 2525呵字诀:夏呵心,以呵治心气 2626呬字诀 秋呬宁肺,以呬治肺气 2727呼字诀四季常呼脾化食,以呼治脾气 2828吹字诀 冬吹肾宁,以吹治肾气 2929嘻字诀三焦嘻出热难停以嘻治胆气 3030治病健身的机理治病健身的机理 祖国医学认为自然界祖国医学认为自然界“五运六气五运六气”

24、的变化,影的变化,影响着人的生理和健康,人的身体是受四季的冷热响着人的生理和健康,人的身体是受四季的冷热干湿和五行生克的影响。比如春天容易生肝病,干湿和五行生克的影响。比如春天容易生肝病,是因为自然界阳气上升,人的肝气上亢的缘故。是因为自然界阳气上升,人的肝气上亢的缘故。秋天呼吸系统容易生病,是因为秋气肃杀,人的秋天呼吸系统容易生病,是因为秋气肃杀,人的肺气虚怯。所以应注意按季节锻炼身体。肺气虚怯。所以应注意按季节锻炼身体。人体的脏腑又与人体的脏腑又与“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的生克制化联系在一起。所以练功的顺序一般按的生克制化联系在一起。所以练功的顺序一般按五行相生的顺

25、序进行,但又要根据个人身体的虚五行相生的顺序进行,但又要根据个人身体的虚实再加以相生相克地重点练习。实再加以相生相克地重点练习。3131 人体脏腑的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人体内外不同作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齿、喉产生不同的型状和变化。从而造成胸腹部不同的内在力,影响着不同的脏腑。古人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口型,分别影响肝、心、脾、肺、肾和三焦。呼气时,又用意念和动作导引气血循经运行,从而取得治病延年的效果。3232 总之,六字诀是根据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生克制化的理论,按春、夏、秋、冬四时节序,配合五脏(肝、心、脾、肺,肾)属性,与角、徵、

26、宫、商、羽五音的发音口型,配似呼吸、意念和肢体导引,引地阴上升,吸天阳下降,吐出脏腑之浊气,吸入天地之清气,结合后天之营卫,推动真元,使气血畅行于五脏六腑之中,以达通淤导滞,散毒解结,调整虚实,修残补缺,身心康健,益寿延年之实效。3333三、华佗五禽戏 我国东汉著名养生家华佗在总结前人模仿禽兽动作锻炼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将庄子中首倡的“熊经鸟伸”的运动方法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五禽戏”。现在可以见到的有关“五禽戏”的最早说明,是宋代张君房编纂的。3434 五禽戏是汉代的著名神医华陀创立,是一种模仿五种动物动作和神态的功法。模仿动物的功法早在汉代之前就有,如庄子中就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27、的记载。华佗的功绩在于将以前的功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组合成套路,通过口授身传进行传播,让大家强身健体。五禽戏开始并没有文字流传,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用文字记录了下来。3535 云笈七签卷三十二所引的养性延命录一书。该书记载说:“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返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腿,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

28、,距各伸缩二臂,各七也。”3636 五禽戏的内容主要包括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3737虎戏:自然站式,俯身,: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两手按地,用力使身躯前耸并配合吸身躯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三缩并呼气,如此三次。继而两手先左次。继而两手先左后右向前挪动,同后右向前挪动,同时两脚向后退移,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以极力拉伸腰身,接着抬头面朝天,接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般以最后,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后四肢前爬七步,后退七步。退七步。虎举虎扑3838运行路线基本上保持

29、在同一垂直线上,两手在体前上下反复举起落下;握拳由下向上至肩前时,松开变掌,举至头顶,掌指充分展开上撑;再握拳下落至肩前时,松开变掌,按至腹前,掌指充分展开下按。双手运行是由腰部带动进行的,通过手臂屈伸,双手在体前划二次立圆。3939鹿戏:接上四肢着地势,:接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右侧后视,当双目向右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稍停,呼左转至极后稍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气、头颈回转,当转至朝地时再吸气,并至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三次,法。如此左转三次,右转两次,最后回复右转两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如起势。然后,抬左腿

30、向后挺伸,稍停后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三次,右腿二次。伸三次,右腿二次。鹿奔鹿抵4040鹿角是鹿戏的一个基本手型。摆起与肩高时,划立圆;转腰下视时,划平圆;还原时,划立圆返回。手握空拳,两臂前平举,反复练习两臂内旋动作,要求做到两臂伸直,掌背相对,拳变鹿角,手指向前,然后还原。4141熊戏: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面,两手抱膝下,两脚离床面,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面,略停,先以左肩开床面,略停,先以左肩侧滚落床面,当左肩一触侧滚落床面,当左肩一触床面立即复头

31、颈用力向上,床面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面,略停后再以右肩离床面,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后起身,右交替各七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面成蹲式,两手两脚着床面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面。当左脚、右手掌离床面。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躯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躯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止。熊晃熊运4242力发于腰,腰腹摇转带动两手划圆,以顺时针摇力发于腰,腰腹摇转带动两手划圆,以顺时针摇转为例。起始

32、,髋部和下肢相对固定,身体放松,转为例。起始,髋部和下肢相对固定,身体放松,重量压于腹部,两臂自然下垂,手成熊掌,虎口重量压于腹部,两臂自然下垂,手成熊掌,虎口相对,放于脐下,轻附腹前。相对,放于脐下,轻附腹前。提左髋,松腰胯,屈腿膝,移重心,落地沉,震提左髋,松腰胯,屈腿膝,移重心,落地沉,震腰胯;压左腰,即放松,转体右,靠左肩,摆臂腰胯;压左腰,即放松,转体右,靠左肩,摆臂前;坐重心,压右腰,即放松,转体左,靠右肩,前;坐重心,压右腰,即放松,转体左,靠右肩,摆臂前;压左腰,即放松,转体右,靠左肩,摆摆臂前;压左腰,即放松,转体右,靠左肩,摆臂前。再提右髋,向前迈步。腿为底盘,厚重沉臂前。

33、再提右髋,向前迈步。腿为底盘,厚重沉稳;腰为中轴,左右转动;臂为垂柳,随风摆荡。稳;腰为中轴,左右转动;臂为垂柳,随风摆荡。4343猿戏:择一牢固横竿,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脚悬空,作引体向上七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悬,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猿提猿摘4444左脚撤步,右脚收回成丁步和右手抄掌、头部右转眼神注视右前上方要同时完成。右腿迈步伸直和舒臂摘桃、眼神注视右前上方要同时完成。右脚收回成丁步和屈臂托桃、眼神注视左掌要同时完成。当两手上提至胸前时:肩上耸,脖下缩,收腹提肛,形成上下合力;含胸团背,肩臂内

34、夹,形成左右合力。4545鸟戏: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后坐下。交替各七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也七次,如此左右交替也七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七次。伸缩各七次。鸟飞鸟伸4646,

35、两掌腹前相叠,在体前上举至头前上方,此时,两掌腹前相叠,在体前上举至头前上方,此时两臂伸直,五指并拢,屈腕,掌面保持水平,指两臂伸直,五指并拢,屈腕,掌面保持水平,指尖向前,犹如白鹤的尖嘴;然后,两臂微屈下落,尖向前,犹如白鹤的尖嘴;然后,两臂微屈下落,两掌仍相叠,手腕松柔,由屈到伸,下按至腹前;两掌仍相叠,手腕松柔,由屈到伸,下按至腹前;再两臂成人字形向后分开,与身体的夹角约为再两臂成人字形向后分开,与身体的夹角约为4545,两掌变成,两掌变成“鸟翅鸟翅”伸向体侧后方,掌心向伸向体侧后方,掌心向上;动作完成后,两臂放松下落至腹前,两掌相上;动作完成后,两臂放松下落至腹前,两掌相叠。叠。当两臂

36、平举和上举时,手型皆为当两臂平举和上举时,手型皆为“鸟翅鸟翅”,手臂,手臂下落时,下落时,“鸟翅鸟翅”变为掌。变为掌。4747 五禽戏在练习时不宜太累,以出汗为标准,适可而止。以下用于中医大观中的房中养生,左目录中也写内容的题目。次序按照下文的次序即可,都放在左目录后边。4848四、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套由八种不同动作组合而成的运动方法。古人认为此法具有健身益寿,祛病除疾之效,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锦缎,故取名“八段锦”。八段锦八段锦 相传由唐代道士钟离权所创,后发展为多种套法,并分文、武两种。4949“八段锦八段锦”有文、武之分,其中文八段锦在明、有文、武之分,其中文八段锦在明、清以前的许多养生书

37、籍中均有记载,如朱权的清以前的许多养生书籍中均有记载,如朱权的月瞿仙活人心法月瞿仙活人心法、高濂的、高濂的遵生八笺遵生八笺、周、周履靖的履靖的赤风髓赤风髓等等,不但文学详尽,且配有等等,不但文学详尽,且配有谱图;谱图;武八段锦在明代龚居中的武八段锦在明代龚居中的万寿丹书万寿丹书安养篇安养篇中始有刊载,但只有如下歌诀:中始有刊载,但只有如下歌诀:“双手托天理三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背后七颠百病消,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气力,两手攀足固肾腰

38、”,而无图谱。,而无图谱。一直到清代末年娄杰编辑刊行的一直到清代末年娄杰编辑刊行的八段锦坐立功八段锦坐立功图诀图诀中,才出现武八段的练功图。中,才出现武八段的练功图。5050文八段为坐式,坐式八段锦见于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包括宁神静坐,手抱昆仑(即脑后枕骨粗隆),指敲玉枕、扭头频频,推摩肾俞,手转双轮(手向前像车轮转动),按摩攀足,任督慢运(意念引气沿任督二脉运行)八节。5151武八段“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撑臂蹲裆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身腰,攒拳伸臂增气力、背后七颠把病消”。5252双手托天理三焦 5353左右开弓似射雕 5454调理脾胃须单举 5555五劳七伤往后瞧 5656撑臂蹲裆去心火 5757两手攀足固身腰 5858攒拳伸臂增气力 5959背后七颠把病消 60606161思考题1。易经筋共有几节动功?每节如何操作?2。五禽戏共有几节动功?每节如何操作?3。六字诀共有几节动功?每节如何操作?4。八段锦共有几节动功?每节如何操作?5。动功练习有哪些注意事项?6。易经筋、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为什么可作为医生的基本锻炼功法?626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