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操作常规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199631535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病理科操作常规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病理科操作常规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病理科操作常规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资源描述:

《病理科操作常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科操作常规(3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医技科室操作常规病理科操作常规第一章 病理学检查常规第一节 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一、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一)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1)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

2、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2)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明确地址、邮编及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二)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三)下列情况的申请单和标本不予接收。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6、标本严重自溶、

3、腐败。干涸等。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不予存放。(四)临床医师采取的标本应尽快置放于盛有固定液(中性甲醛,即中性福尔马林)的容器内,固定液至少为标本体积的倍。对于需要做特殊项目检查(如微生物、电镜、兔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标本,应按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固定或预处理。(五)病理医师只对病理科实际验收标本的病理学诊断负责。(六)病理科应建立与送检方交接申请单和标本的手续制度。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定。二、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一)病理科验收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验收日期,及

4、时、准确编号(病理号),并逐项录入活检标本登记簿或计算机内。严防病理号的错编、错登。(二)标本的病理号可按年编序,或连续性(不分年度)编序。(三)同一病例同一次的申请单、活检标本登记簿(包括计算机录入)、放置标本的容器、组织的石蜡包埋块(简称蜡块)及其切片等的病理号必须完全一致。(四)病理科应建立验收人员与组织取材人员之间申请单和标本的交接制度。(五)在病理科内移送标本时,必须确保安全,严防放置标本的容器倾覆、破损和标本的散乱、缺失等。三、标本的预处理标本验收人员对已验收的标本酌情更换适宜的容器,补充足量的固定液。对于体积大的标本,值班取材的病理医师在不影响主要病灶定位的情况下,及时、规范地予

5、以剖开,以便充分固定。四、标本的巨检、组织学取材和记录(一)对于核验无误的标本,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操作:1、肉眼检查标本(巨检);2、切取组织块(简称取材);3、将巨检和取材情况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活检记录单印于活检申请单的背面)。(二)巨检和取材的技术操作:1、巨检和取材必须由病理医师进行,应配备人员负责记录。2、巨检和取材过程中,应严防污染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3、标本一般应经适当固定后再行取材。已知具有传染性(例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的标本,应在不污染环境和(或)不扩散传染的原则下,经必要的初步巨检或切开后,立即置于盛有足量固定液的专用容器内,充分固定后再行常规巨检和取材。4、病理医师在

6、对每例标本进行巨检和取材前,应与记录人员认真核对该例标本及其标志与申请单的相关内容是否一致。若对申请单填写的内容和(或)标本有疑问(例如患者姓名有误,标本内容、数量、病变特征与申请单填写的情况不符等),应暂行搁置,尽快与送检方联系,查明原因,确保无误后,再行巨检和取材。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临床医师共同检查标本和取材。对于有疑问的标本,在消除疑问前不得进行巨检和取材,应将有关标本连同其申请单一并暂时妥为保存。5、病理医师进行巨检和取材时,记录人员应根据病理申请单内容,向巨检医师报告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手术所见、标本情况(采取部位、数量等)和送检医师的特殊要求等,并如实、清楚地将病理医师的口头描述记

7、录于活检记录单上。必要时,应在活检记录单上(或另附纸)绘简图显示巨检所见和标示取材部位。取材者应核对记录内容。6、具有医学学术价值的标本可摄影存档,并酌情妥为保存。7、病理科宜积极推行巨检和取材的录音记录。每次巨检和取材结束后,应由专人立即对录音内容进行文字整理,记录于活检记录单上(手录或用计算机录入、打印)。有关的录音资料应保存至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发出后两周。8、细小标本取材时,可用伊红点染并用软薄纸妥善包裹。9、每例标本取材前、后,应用流水彻底清洗取材台面和所有相关器物,严防检材被无关组织或其他异物污染,严防细小检材被流水冲失。10、巨检和取材必须按照本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参见第章第四节)。

8、对于由不同部位或不同病变区域切取的组织块,应在其病理号之后再加编次级号(例如:一,一,一,;,C,)。11、巨检者、取材者和记录人员应相互配合、核查,确保所取组织块及其编号标签准确地置人用于脱水的容器(脱水盒等)内。12、标本巨检和取材后剩余的组织、器官应置人适当容器内,添加适量州中性甲醛并附有相关病理号和患者姓名等标志,然后按取材日期有序地妥善保存。取材剩余的标本一般保存至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发出后两周。13、病理医师在每批标本巨检和取材后,应与记录人员共同核对取材内容,并在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上签名和签署日期。14、取材后剩余的病理标本属于污染源,应遵照有关规定处理。15、巨检和取材医师或记

9、录人员与制片的技术人员应认真办理所取检材、活检申请单记录单和取材工作单等的交接手续。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定。五、组织切片制备的基本要求(一)组织制片过程中,应确保切片号与蜡块号一致。(二)制片工作一般应在取材后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含需要脱钙、脱脂等特殊处理的标本)。(三)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检查制片质量,并加贴标有本病理科病理号的标签。常规石蜡包埋一染色片的优良率(甲、乙级切片所占的比例,优级率(甲级切片所占的比例)。不合格切片应立即重做。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参见表21。表21 常规石蜡包埋一染色切片质量的基本标准优质标准满分(分)质量缺陷减分组织切面完整,内镜咬检、穿刺标本切面数1

10、0组织稍不完整:减1分;不完整:减410分;未达到规定面数:减分切片薄(u)厚薄均匀切片厚(细胞重叠),影响诊断:减10分;厚薄不均匀:减分切片无刀痕、裂隙、颤痕10有刀痕、裂隙、颤痕,尚不影响诊断:减分;有刀痕、裂隙、颤痕,影响诊断:减分切片平坦,无皱褶、折叠10有皱褶或折叠,尚不影响诊断:各减分;有皱褶或折叠,影响诊断:各减分切片无污染物10有污染物:减分无气泡(切片与载玻片间盖玻片与切片、载玻片间),盖玻片周围无胶液外溢,透明度好10有气泡:减分;胶液外溢:减分细胞核与细胞质染色对比清晰10细胞核着色灰淡或过蓝:减分;红(细胞质)与蓝(细胞核)对比不清晰:减分切片无松散,裱贴位置适当10

11、切片松散:减分;切片裱贴位置不当:减分切片整洁,标签端正粘牢,编号清晰10切片不整洁:减分;标签粘贴不牢:减分;编号不清晰:减分合计100注:切片质量分级标准:(1)甲级片:分(优);(2)乙级片:分(良);(3)丙级片:分(基本合格);(4)丁级片:分(不合格)(四)制片过程发生意外情况时,有关技术人员和技术室负责人应及时向病理科主任报告,并积极设法予以补救。(五)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将所制切片与其相应的活检申请单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等进行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将切片连同相关的活检申请单活检记录单、取材工作单等一并移交给病理医师。双方经核对无误后,办理移交签字手续。具体交接方法由各医院病

12、理科自行制定。(六)常规活检组织切片制备技术的基本要求参见第章第一节。六、组织切片的光学显微镜检查和病理学诊断(一)初检病理医师1、应认真阅读申请单提供的各项资料,必要时(尤其是疑难病例),应向有关临床医师了解更多的临床信息。2、应认真阅读活检记录单中关于标本巨检的描述。3、应了解患者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切片的病理学诊断和有关文字记录),包括:(1)本病理科既往受理者,必须及时调阅相关切片等病理学检查资料;(2)非本病理科既往受理者,应积极协助患者从有关病理科商借相关切片等病理学检查资料参阅。4、应在活检记录单上签署“医嘱”,告知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深切片、连切片、特殊染色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

13、。5、应全面、细致地阅片,注意各种有意义的病变。初检的病理医师,应提出初诊意见,送交主检病理医师复查。(二)主检病理医师1、主检病理医师对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要做进一步的处理。(1)必要时亲自观察标本,补充或订正病变描述,指导或亲自补取组织块。(2)提请科内上级医师会诊或进行科内读片讨论(会诊)。(3)与有关临床医师进行临床-病理会诊。(4)必要时约见患者(尤其门诊患者)或患者亲属(或其他患方相关人员),了解病情,说明病理学诊断的疑难情况和延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等。(5)于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前进行科外病理会诊(诊断报告前病理会诊),应将各方面会诊意见的原件(或复印件)作为档案资料贴附于

14、有关患者的活检记录单中备查。(6)必要时,建议临床医师重复活检,或密切随查。2、主检病理医师根据常规切片的镜下观察,结合标本巨检、相关技术检查结果、有关临床资料和参考病理会诊意见等,做出病理学诊断或提出病理学诊断意见(意向),清楚地书写于活检记录单的有关栏目中,并亲笔签名。各方会诊意见不一、难以明确诊断时,主检医师可参考会诊意见酌情诊断,或在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将各方会诊意见列出,供临床医师参考。3、对打印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主检病理医师应与活检记录单上的病理学诊断文字进行核对,并亲笔签名(参见本节下文“八、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及其签发”)。七、相关诊断技术的选用病理医师可借助于组织化学染色(包括特

15、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等相关诊断技术检查提供的佐证,对某些病例(尤其是疑难病例)进行病理学诊断(具体内容参见第章)。八、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及其签发(一)病理学诊断表述的基本类型类:检材部位、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理学诊断。类: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或是对于拟诊的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有所保留的病理学诊断意向,可在拟诊疾病病变名称之前冠以诸如病变“符合为”、“考虑为”、“倾向为”、“提示为”、“可能为”、“疑为”、“不能排除(除外)”之类的词语。类:检材切片所显示的病变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即不能做出类或类病理学诊断),只能进行

16、病变的形态描述。类:送检标本因过于细小、破碎、固定不当、自溶、严重受挤压(变形)、被烧灼、干涸等,无法做出病理学诊断。(二)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基本内容1、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病理号、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医院或科室(住院或门诊)、住院号或门诊号、送检和收验日期等。2、巨检病变和镜下病变要点描述(一般性病变和细小标本可酌情简述或省略)。3、与病理学诊断相关技术的检查结果。4、病理学诊断的表述,参见上文“(一)病理学诊断表述的基本类型”。5、对于疑难病例或做出、类病理学诊断的病例,可酌情就病理学诊断及其相关问题附加:(1)建议(例如进行其他有关检查、再做活检、科外病理学会诊、密切随诊或随访等);(

17、2)注释和(或)讨论。6、经过本病理科和(或)科外病理会诊的病例,可将各方病理会诊意见列于该例患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书写要求1、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文字表述力求严谨、恰当、精练,条理和层次清楚。2、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为一式二份,一份交予送检方,另一份随同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和病理学检查记录单一并存档。主检病理医师必须在每一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上签名,不能以个人印章代替签名,不能由他人代为签名。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3、手书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必须二联复写,必须文字规范、字迹清楚,不得潦草、涂改。4、手书和计算机打印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的关键性文字,例如“癌”、

18、“瘤”、“阳性”、“阴性”和数字等,要认真核对,不得有误。5、计算机打印的图文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提供的病变图像要准确,具有典型(代表)性,放大倍数适当。6、患者的基本情况项目必须严格按照送检临床医师填写的文字抄写或用计算机输录于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中,并认真核查无误,签发报告书的病理医师和病理科的其他人员都不得改动。7、病理医师不得签发虚假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不得向临床医师和患方人员提供有病理医师签名的空白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发送1、病理科自接受送检标本至签发该例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为个工作日以内。2、由于某些原因(包括深切片、补取材制片、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

19、色、脱钙、疑难病例会诊或传染性标本延长固定时间等)延迟取材、制片,或是进行其他相关技术检测,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应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3、病理科应有专人发送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住院患者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发送至有关临床科室。病理科所在医院门诊患者和院外患者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发送方法,由各医院病理科自行制定。4、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经收人员(包括患方人员)必须履行签收手续。5、病理科已发出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被遗失时,一般不予补发;必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可以抄件形式补发。九、资料管理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资料必须妥善管理,有关规定参见

20、本章第五节。十、会诊病理学会诊是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诊断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关规定参见本章第六节。第二节 手术中快速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一、概述(一)手术中快速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快速活检)是临床医师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就与手术方案有关的疾病诊断问题请求病理医师快速进行的紧急会诊,尤其需要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间的密切合作。(二)快速活检要求病理医师在很短时间内,根据对切除标本的巨检和组织块快速冷冻切片(或快速石蜡切片)的观察,向手术医师提供的参考性病理学诊断意见。与常规石蜡切片的病理学诊断相比,快速活检会诊具有更多的局限性和误诊的可能性。有的病例难以快速诊断,需要等待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诊断。

21、因此,应向临床医师说明快速活检的:(1)局限性;(2)适用范围;(3)慎用范围;(4)不宜应用范围。(三)有关临床医师应于手术前向患者和(或)患者授权人说明快速活检的意义和局限性等,取得患者和(或)患方的知情和理解。患者和(或)患者授权人应在由医院制定的手术中快速活检患方知情同意书签署意见和签名。(四)主持手术的临床医师应在手术前一天向病理科递交快速活检申请单,填写患者的病史,重要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提请病理医师特别关注的问题等。尽可能不在手术进行过程中临时申请快速活检。(五)手术中快速活检应由经过该项工作训练的主治医师以上的病理医师主持。尚不具备相应条件的病理科不应勉强开展手术中快速活

22、检业务。(六)负责快速活检的主检病理医师应了解患者的(1)临床情况;(2)手术所见;(3)既往有关的病理学检查情况。二、适用范围(一)需要确定病变性质(如肿瘤或非肿瘤、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等),以决定手术方案的标本。(二)了解恶性肿瘤的扩散情况,包括肿瘤是否浸润相邻组织、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等。(三)确定肿瘤部位的手术切缘有无肿瘤组织残留。(四)确认切除的组织,例如甲状旁腺、输卵管、输精管及异位组织等。三、慎用范围涉及截肢和其他严重致残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标本。需要此类手术治疗的患者,其病变性质宜于手术前通过常规活检确定。四、不宜应用范围(一)疑为恶性淋巴瘤。(二)过小的标本(检材长径0.2者)。(

23、三)术前易于进行常规活检者。(四)脂肪组织、骨组织和钙化组织。(五)需要依据核分裂象计数判断良、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六)主要根据肿瘤生物学行为特征而不能依据组织形态判断良、恶性的肿瘤。(七)已知具有传染性的标本(例如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五、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编号和登记手术中快速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编号和登记参见本章第一节中“一、”至“三、”项的有关规定。六、标本的巨检、取材和记录(一)病理科验收快速活检申请单和标本后,应参照本章第一节中“四、”项的有关规定,立即进行标本的巨检、取材和记录。(二)主持快速活检的病理医师应亲自参与标本的巨检和取材(或指导取材)。(三

24、)通常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变组织1或块,需要时,增加取材块数。七、组织切片的制备(一)冷冻切片1、完成冷冻染色切片制备的时间通常为min。2、恒冷箱切片机制片:至少应于切片前开机预冷,冷室温度一般为-15-20。常规开展冷冻切片快速病理学诊断的病理科,恒冷箱切片机宜处于24恒温待机状态。3、其他方法的冷冻切片制备参见第章第一节。(二)快速石蜡切片1、完成快速石蜡-染色切片的时间通常为30min。2、快速石蜡切片的制备方法参见第章第一节。制备好的冷冻或快速石蜡-染色切片,加贴标有本病理科病理号的标签后,立即交由主检病理医师进行诊断。八、手术中快速活检会诊意见及其签发(一)有条件的病理科宜由两位具有

25、中、高级职称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快速活检的病理学诊断意见。对于病变疑难、手术切除范围广泛和会严重致残的手术中快速活检,应由两位具有高级职称的病理医师共同签署会诊意见。主检病理医师签名的字迹应能辨认。(二)快速活检诊断意见一般在收到送检标本后40min内发出;同一时间段内相继收到的多例患者标本或是同一例患者的多次标本,其发出报告的时间依次类推。对于疑难病变,可酌情延时报告。(三)对于难以即时快速诊断的病变(例如病变不典型、交界性肿瘤病变或送检组织不足以明确诊断等),主检病理医师应向手术医师说明情况,恰如其分地签发病理学诊断意见或告知需要等待常规石蜡切片进一步明确病理学诊断。(四)主检病理医师签署的

26、快速活检病理学诊断意见,宜以文字形式报告(具体发出方式由各医院自行决定)。快速活检病理学诊断意见报告书发出前应认真核对无误。九、冷冻切片后剩余组织的处理(一)冷冻切片后剩余的冷冻组织(简称“冻对”)和冷冻切片取材后剩余、未曾冷冻的组织(简称“冻剩”),均应保存,用以制备常规石蜡切片,以便与冷冻切片进行对照观察。(二)“冻对”、“冻剩”组织的蜡块和切片须与同一病例手术后送检的切除标本编为同一病理号,并做出综合性诊断。(三)当冷冻切片病理学诊断意见与其“冻对”组织的常规石蜡-HE片的病理学诊断不一致时,该例的病理学诊断一般应以石蜡-HE片诊断为准。十、资料管理手术中快速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资料必须

27、妥善管理,有关规定参见本章第五节。第二章 病理学基本技术操作第一节 病理组织学诊断检材的制备技术一、组织的固定(一)凡需要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标本(器官或组织),离体(活体或尸体)后,应尽快置放(浸泡)于装有足够量固定液的容器中固定。固定液量应为被固定标本体积的倍。置放标本的容器大小视标本和固定液的体积而定,应适当大一些。临床科室切取的标本置放于容器中固定后,应尽快送交病理科继续固定。未能及时、充分固定的干涸或腐败标本不能再进行固定和用于制作切片。(二)常规固定液为中性甲醛(10中性福尔马林)。应预先多量配制贮存,以备随时使用。小标本的固定时间为46,大标本为1824或更久。(三)根据病理学特

28、殊检查(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染色、电镜观察等)的需要,应选用其他适宜的固定液进行固定。参见后文“(七)常用固定液。”(四)器官、组织固定的基本方法可参见本章第四节“病理标本的肉眼检查和组织学切片取材技术”。1、管、胃、肠、胆囊、膀胱等空腔器官:依规范方法剪开后,按其自然状态平铺于硬纸板上(重点暴露黏膜面或内表面的病变处),并用大头针将标本边缘处固定于纸板上,然后放人中性甲醛中固定(黏膜面或内表面朝向容器的液面,并覆盖薄层脱脂棉)。2、肝、脾:由器官背面,沿其长轴每间隔1.52.0纵向平行剖开,切成数片。将每片肝或脾轻轻地平放于装有4中性甲醛的容器中,容器底

29、面衬以脱脂棉。应避免标本弯曲和相互间的叠压。3、肺叶:放人固定液中的肺叶漂浮于液面,须在肺表面覆盖浸含固定液的薄层脱脂棉。必要时从支气管注人适量4中性甲醛。4、肾:沿肾外缘中线朝肾门方向做一水平切面(深达于肾盏),再行固定。5、淋巴结:先用4中性甲醛固定后,再沿其长轴切开(肿大的淋巴结可切成数片,厚23),继续固定。6、骨组织:先锯成小片(若是长骨应做横向锯片),在4中性甲醛中固定24后,再进行脱钙。7、微小组织或液体沉淀物:先用拭纸或滤纸妥为包裹(须用大头针扎牢),然后放入专用小盒内进行4中性甲醛固定,以防检材遗失。凡进入固定程序的标本必须连带其正确无误的病理检验号(病理号)。(五)多数固定

30、液对人体有害,需要防护,必须在封闭的通风条件下进行操作。(六)组织块的切取和固定。1、由较大标本切取用于制作切片的组织块(取材)时,应与标本的断面平行,组织块厚度一般为0.3cm(不应0.5cm),面积一般在(11.5)cm(11.5)cm。2、切取组织块的形状,在充分包括肉眼所见病变的前提下尽量规则些(例如方形、矩形、三角形等);由一个标本切取的多块组织的形状有所不同,便于蜡块与其相应切片的核对。3、固定组织块的固定液量,一般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4、室内常温(25左右)下的固定时间为324;低温(4)下的固定时间应延长。5、固定组织块的容器要大一些。6、组织块固定期间需要间断地轻

31、摇或搅动固定液以利于固定液的渗入。(七)常用固定液。1、4中性甲醛(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甲醛(40)100无水磷酸氢二钠6.5磷酸二氢钠4.0蒸馏水9002、乙醇-甲醛(酒精-福尔马林,AF)固定液:甲醛(40)10095乙醇900说明一般组织块经乙醇-甲醛固定2后,即可移入95乙醇内脱水。3、Carnoy固定液:无水乙醇 60氯仿 30冰醋酸 10说明本液是组织化学染色的常用固定液,组织经Carnoy液固定12后,即可移入95乙醇中脱水。二、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常规切片)的制备(一)制备程序1、水洗。2、脱水。3、透明。4、浸蜡。5、包埋。6、切片。(二)注意事项组织切片制备及其H染

32、色过程中使用的乙醇、丙酮、二甲苯、石蜡等为易燃、有毒物,必须专人管理,2以内不得有明火,局部环境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消防设施。(三)常规切片的手工操作1、水洗 用流水冲洗已经固定的组织块30min。2、脱水(常温下)(1)乙醇-甲醛(AF)液固定:60120min。(2)乙醇-甲醛(AF)液固定:60120min。(3)80乙醇:60 min。(4)95乙醇:60 min。(5)95乙醇:60 min。(6)无水乙醇:60 min。(7)无水乙醇:60 min。3、透明(1)正丁醇:30min。(2)正丁醇:30min。4. 浸蜡;(1)石蜡:(52-54)60min。(2)石蜡:(52-56)6

33、0min。(3)石蜡:(52-56)60min。 注意事项:(1)用熔化石蜡必须有专人负责,必须在熔蜡箱内或水浴中(70)进行,不得用明火加温;(2)熔蜡的容积应为组织块总体积的510倍以上;(3)组织块经二甲苯适度透明后方可转人浸蜡过程,应尽可能减少将透明后组织块表面的二甲苯带入熔蜡中;(4)浸蜡时间适宜,过短时浸蜡不充分(组织过软),过长时组织硬脆;(5)熔蜡应及时过滤、更换。5、包埋(1)先将熔化的石蜡倾入包埋模具中,再用加热的弯曲钝头镊子轻轻夹取已经过浸蜡的组织块,使组织块的最大面或被特别指定处的组织面向下埋入熔蜡中,应将组织块平整地置放于包埋模具底面的中央处。包埋于同一蜡块内的多块细

34、小组织应彼此靠近并位于同一平面上;腔壁、皮肤和黏膜组织必须垂直包埋(立埋)。(2)将与组织块相关的病理号小条置入包埋模具内熔蜡的一侧。(3)待包埋模具内的熔蜡表面凝固后,即将模具移入冷水中加速凝固。(4)从包埋模具中取出凝固的包埋蜡块(简称蜡块),用刀片去除组织块周围的过多石蜡(组织块周围保留12石蜡为宜)。将包埋蜡块修整成为规则的正方形或长方形。(5)将病理号小条牢固地烙贴在蜡块一侧(编号应清晰可见)。(6)把修整好的蜡块烙贴在支持器上,以备切片。(7)使用包埋机的方法按有关厂商的说明书操作。(8)注意事项。应将组织块严格分件包埋。包埋时一定要首先认真核对组织块的病理号(包括次级号)、块数和

35、取材医师对包埋面的要求,准确地置入相应的病理号小条。发生包埋差错时,必须立即与取材医师和病理科当班负责人取得联系,及时处置。必须严防各种异物污染,勿将无关组织如缝线、纸屑或其他异物(尤其是硬质异物)埋入蜡块内。包埋过程要操作迅速,以免组织块尚未埋妥前熔蜡凝固。包埋用的熔蜡应纯净,熔点适宜。浸蜡工用软蜡(熔点为4550),浸蜡、和包埋用蜡均用硬蜡(熔点为5658)。包埋用熔蜡使用前应先静置沉淀、过滤。熔蜡时不得使用明火,以防燃烧。包埋用熔蜡的温度应65;包埋用的镊子不可加温过高,以免烫伤组织。(六)切片1、切片刀或一次性切片刀片必须锋利。使用切片刀时,必须精心磨备(在低倍显微镜下确认刀刃无缺口)

36、;使用一次性切片刀片时,应及时更新。2、载玻片必须洁净、光亮。3、将切片刀或刀片安装在持刀座上(以15为宜)。4、将蜡块固定于支持器上,并调整蜡块和刀刃至适当位置(刀刃与蜡块表面呈5夹角)。5、细心移动刀座或蜡块支持器,使蜡块与刀刃接触,旋紧刀座和蜡块支持器。6、修块(粗切)。用右手匀速旋转切片机轮,修切蜡块表面至包埋其中的组织块完整地全部切到。修块粗切片的厚度为1520注意:对于医嘱再次深切片(特别是在原切片中发现了有意义病变而进行的深切片),应尽量少修块,以尽量好地获得有关病变的连续性。7、调节切片厚度调节器(一般为46),进行切片。切出的蜡片应连续成带状,完整无缺,厚度适宜(45)、均匀

37、,无刀痕、颤痕、皱褶、开裂、缺损、松解等。8、以专用小镊子轻轻夹取完整、无刀痕、厚薄均匀的蜡片,放入伸展器的温水中(45左右),使切片全面展开注意:必须水温适宜、洁净(尤其是水面);每切完一个蜡块后,必须认真清理水面,不得遗留其他病例的组织碎片,以免污染。9、将蜡片附贴于涂有蛋白甘油或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 silane,APES)处理过的载玻片上(HE染色时酌情使用,可省略)。蜡片应置放在载玻片右(或左)2/3处的中央,留出载玻片左(或右)1/3的位置用于贴附标签。蜡片与载玻片之间无气泡。10、必须立即在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一端(待贴标签的一

38、端),用优质记号笔或刻号笔准确、清楚地标记其相应的病理号(包括次级号儿注意:必须确保载玻片上的病理号与相关组织石蜡包埋块的病理号完全一致,不得错写或漏写病理号)。11、将置放了蜡片的载玻片呈斜置片刻;待载玻片上的水分流下后,将其置于烤箱中烘烤(6062,3060min),然后即可进行染色。12、注意事项。(1)组织块固定、脱水、透明和浸蜡的质量直接影响切片制备。切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首先应注意从切片前的上述各环节中寻找原因。(2)切片机的质量是制备优质切片的重要前提。要使用质量好的切片机,规范地切片,精心维护切片机。(3)经由内镜、穿刺等获取的细小组织,应间断性连续切片多面(一般至少制备张蜡片,

39、必要时制备更多张)。须做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的病例,可预制蜡片备用。(4)切片人员应细心操作,防范被切片刀具割伤。三、冷冻组织切片的制备程序(一)应用恒冷箱切片机制备切片是目前最适用方法。恒冷箱切片机种类较多,应严格按有关厂商的说明书操作。用于切片的组织块必须未曾固定并不能沾水。(三)注意事项1、制作冷冻切片所需的试剂和设备等应处于随时可供使用状态。2、切取的组织块大小适宜(厚度3),并尽快置于冷冻组织切片机上制备切片。3、调节冷冻程度,试切合适时便迅速切片。冷冻不足无法切片,冷冻过度切片易碎。4、冷冻切片固定液。苦味酸饱和于80酒精液 75ML甲醛 10ML丙酮 10ML冰醋酸 5ML醋

40、酸 1G5.冰冻切片操作程序(1)新鲜组织冰冻切片入固定液中固定30秒中。(2)自来水洗12分钟。(3)用苏木素置于60度下染核2030秒。(4)自来水水洗12分钟。(5)051盐酸酒精液分化12次(6)入弱氨水返兰。(7)自来水洗12分钟。(8)1伊红染液染色15秒钟。(9)逐级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四、脱钙方法骨和其他钙化组织,通常需要脱去钙盐后进行切片。骨组织脱钙前须先行固定。(一)常规脱钙法1、将骨组织锯成薄片(约110.3)。2、在中或州中性甲醛中固定612。3、将骨片置于5硝酸(急需时可置于37温箱)中脱钙,至用针轻刺可进人时为止,需1224(小块骨组织脱钙仅需23)

41、,其间可更新脱钙液23次。4、流水冲洗2。5、移人5甲明矾液,24h 。6、流水冲洗23。7、按常规脱水。8、石蜡包埋。(二)电解脱钙法将骨片置于装有8硝酸和10甲酸混合液的电泳槽(有盖的方形玻璃标本缸或烧杯)内的阳极处,6直流电源下持续电解30 min至3,至用针轻刺可入时为止。(三)骨髓组织脱钙可浸泡于苦味酸乙醇饱和液(占85)、甲醛(占10)和冰醋酸(占5)的混合液中(同时进行固定和脱钙)。(四)注意事项1、骨片等脱钙组织的厚度适宜。2、脱钙组织与脱钙液的体积比1:30。3、脱钙过程中应不时摇动,多次更换脱钙液。4、脱钙时间不可过长。5、微波处理可加速脱钙过程。6、脱钙后的组织必须用流水

42、充分冲洗。7、用于包埋的石蜡硬度适中(不要过软或过硬)。五、苏木精一伊红()染色HE染色是应用最广泛的组织病理学常规染色技术。(一)染色程序1、石蜡切片 HE染色(常规HE染色)(1)松节油:510min。(2)松节油:510min。(3)水乙醇:13min。(4)无水乙醇:13min。(5)95乙醇:13min。(6)95乙醇:13min。(7)80乙醇:1min。(8)蒸馏水:1min。(9)苏木精液染色:1020 min。(10)流水洗去苏木精液:1min。(11)盐酸-乙醇:13s。(12)稍水洗:12s。(13)返蓝(用温水或氨水等):510s。(14)流水冲洗:12 min。(15

43、)蒸馏水洗:12min(16)0.5伊红液染色:min。(17)蒸馏水稍洗:12s。(18)乙醇:12s。(19)无水乙醇:35 min。(20)无水乙醇:35 min。(21)无水乙醇:35 min(22)中性树胶封固。2、冷冻切片染色(1)冷冻切片固定:1030s。(2)稍水洗:12。(3)苏木精液染色(60):3060s。(4)流水洗去苏木精液:510s。(5)盐酸-乙醇:13。(6)稍水洗:12。(7)返蓝(用温水或1氨水等):510s。(8)流水冲洗:1530s。(9)0.5伊红液染色:12 min。(10)蒸馏水稍洗:12 min。(11)80乙醇:12 min。(12)95乙醇:

44、12 min。(13)无水乙醇:12 min。(14)无水乙醇:12 min。(15)石炭酸-二甲苯:23min。(16)二甲苯:23min。(17)二甲苯:23min。(18)中性树胶封固。上述(7)和(8)项可省去,但(9)的冲水时间须延长至1015min(细胞核显示更清晰);(15)项可用无水乙醇代替,北方地区可省略。(二)染色结果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肌纤维、胶原纤维和红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红色。钙盐和细菌可呈蓝色或紫蓝色。(三)染色注意事项1、切片染色前,应彻底脱蜡。2、用含有升汞液体固定的组织,其切片染色前应先脱去汞盐。(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洗。(2)碘液:20min。(3)流水冲洗:

45、5 min。(4)95乙醇:10min。(5)水洗:1min。(6)5次亚硫酸钠水溶液:5 min。(7)流水冲洗:5min。(8)显微镜观察除汞满意后,转入HE染色。3、脱除甲醛色素(必要时)。(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洗。(2)()与乙醇()混合液:min。(3)流水冲洗:5 min。(4)转入染色。4、严格执行染色流程,用显微镜控制细胞核的苏木精染色质量。染片应着色鲜艳,红、蓝分明,对比清晰。5、载玻片自二甲苯中取出后,应立即用洁净、光亮的盖玻片和稠度适宜的中性树胶湿封载玻片。封盖处内无气泡,外无溢胶。封片时必须进行操作人员和局部环境的二甲苯污染防护。不应将组织切片烤干或风干后再行封片。6、

46、必须在载玻片的一端牢贴标签。标签上应印有病理科所在的医院名称。标签上应清楚显示有关的病理号及其次级号;标签上的病理号应准确无误,无涂改。7、制片完成后,技术人员应将切片与其相应的病理学检杏记录单或取材工作记录单认真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将制备好的切片连同相关的活检申请单、活检记录单以及取材工作单等一并移交给有关的病理医师;交接双方经核对无误后,办理移交签字手续。8、石蜡切片-染色的优良率(甲、乙级切片所占的比率)应90。石蜡切片-染色质量的基本标准列于表。9、制片工作一般应在取材后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合进行脱钙、脱脂等需要特殊处理的标本)。10、制片过程出现意外情况时,技术室人员应及时向病理医师

47、和病理科主任报告,设法予以补救。(四)HE染色试剂的配制1、苏木精染液(1)苏木精染液:苏木精1无水乙醇硫酸铝钾蒸馏水氧化汞0.5冰醋酸8先用无水乙醇溶解苏木精,用蒸馏水加热溶解硫酸铝钾,然后将该两液合并煮沸,加人氧化汞,继续加热和搅拌溶液至深紫色,随即用冰水冷却,恢复至室温后过滤备用。使用前加人冰醋酸并混匀、过滤。(2)改良苏木精液:苏木精2无水乙醇250硫酸铝钾17蒸馏水750碘酸钠0.2冰醋酸20先用无水乙醇溶解苏木精,用蒸馏水溶解硫酸铝钾,然后将该两液混合,再依次加入碘酸钠和冰醋酸。使用前过滤。(3)改良苏木精液:液:苏木精2无水乙醇40液:硫酸铝钾100蒸馏水 600将苏木精溶于无水

48、乙醇中(液);稍加热,使硫酸铝钾溶于蒸馏水中出液)。将液与液混合后煮沸2 min,再用蒸馏水补足至60ml,加入400mg碘化钠充分混匀。染液呈紫红色。2、针吸法穿刺术操作要点。(1)用手固定肿物,将安装在空注射器上的穿刺用针头刺人肿物,然后外拉管芯cm。(2)迅速上下提插注射器管芯1020次(其间变换针头方向34次),遂使肿物不同部位的较多内容吸进人针头和注射器内。(3)将注射器与针头分离(管内负压因而解除);随后,再将该注射器与仍插于肿物内的针头相接,拔出针头,穿刺结束。(4)迅速推动注射器的管芯,尽快地将位于穿刺针头内的少量吸出物排射在张清洁的载玻片上,进行涂片。3、涂片方法。用针头将载

49、玻片上的吸出物轻轻均匀拨开,或用推片法朝一个方向展开(不可双向往返推移)。4、吸出物过少时,可向离心管内冲洗穿刺针头,再将冲洗液离心,然后取其沉淀物涂片,参见上文“一、”项“(五)液体涂片的制作”。5、吸出物较多时,可用适量乙醇-生理盐水液将涂片后注射器和针头内剩余的吸出物冲洗至离心管中,离心后,取其沉淀物制作常规石蜡包埋切片。6、吸出物中含有细小组织块时,应将其制作常规石蜡包埋切片。7、内脏肿物穿刺时,必须在影像学检查的引导下用较长细针进行穿刺。8、穿刺操作完成后,即在细胞病理学检查单上书写穿刺记录。第二节 细胞学诊断检材的制备技术一、组织印片、压片的制备(一)组织印片1、用锋利刀片剖开刚切

50、取的新鲜肿瘤组织或淋巴结等,然后用清洁载玻片轻压于组织剖面处,将组织表面的细胞成分印在玻片上。用稍微加温的载玻片制备印片时,可印得较多细胞。2、制作淋巴结印片前,应先用滤纸吸去淋巴结切面上的血液、组织液。(二)压片1、选取微小薄片组织平铺于一张载玻片上,再用另一张载玻片叠加其上并予轻压。2、脑组织质软,易于制作压片;稍硬的组织须切成细碎薄片制作压片。二、涂片的固定(一)用于染色和巴氏染色的涂片必须湿固定,即涂片后立即进行固定。乳头溢液涂片和液体标本离心沉淀物涂片,应待涂膜潮干(即周膜稍干而其中央区域未干)时进行固定。用于瑞氏染色、-姬姆萨染色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涂片,必须干固定,即待涂片稍干后

51、再进行固定。(二)巴氏()染色巴氏染色时,细胞透明度好,细胞结构清晰,色彩丰富而鲜艳,主要用于妇科细胞学涂片、痰涂片和富含鳞状上皮细胞的涂片检查。1、试剂配制(1)苏木精液:参见本章第一节“五、苏木精-伊红()染色”。(2)盐酸-乙醇液:浓盐酸170乙醇99(3)橙黄6液:橙黄6 0.5蒸馏水5无水乙醇95磷钨酸0.015先将橙黄6溶于蒸馏水中,再加人无水乙醇,然后加人磷钨酸。(4)36染液:36储备液液:亮绿0.5,溶于5蒸馏水中,溶解后加人无水乙醇至 100。液:伊红0.5,溶于5蒸馏水中,溶解后加人无水乙醇至100。液:俾士麦棕 0.5,溶于5蒸馏水中,溶解后加人无水乙醇至100。36工

52、作液36储备液的液4536储备液的 液4536储备液的液10磷钨酸0.2碳酸锂饱和水溶液1滴2、染色程序(1)将已经固定的涂片置于80乙醇中min。(2)蒸馏水洗2min。(3)苏木精液染核1012min,自来水洗。(4)盐酸-乙醇液分化约2030s,至涂片呈淡橙红色。(5)流水冲洗1015min,蒸馏水洗。(6)依次用80、95乙醇脱水,各2 min。(7)橙黄液染色35 min。(8)95乙醇洗23次,洗去多余染液。(9)36工作液染色3-5 min。(10)95乙醇洗23次,洗去多余染液。(11)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3、染色结果 细胞核呈深蓝色,核仁呈红色;不同分化类

53、型的鳞状上皮细胞,其细胞质颜色各异:角化细胞呈粉红色,不全角化细胞呈橙黄色,角化前细胞呈淡蓝或淡绿色;红细胞呈橙红或鲜红色,白细胞的细胞质呈淡蓝绿色;黏液呈淡蓝或粉红色。(三)瑞氏()染色瑞氏染色一般用于血液涂片,也可用于检查肿瘤细胞。1、试剂配制(1)瑞氏染液:瑞氏染料1甲醇600将瑞氏染料放人研钵内,加人适量甲醇与之混合研磨,使染料逐渐溶解。将溶解的染液倾入另一玻璃瓶内,然后再加人适量甲醇继续研磨;未溶解的染料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染料完全溶解、甲醇用完为止。染液避光保存备用。(2)磷酸盐缓冲液:无水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4蒸馏水1000:6.57.02、染色程序(1)涂片自然干燥。(2)滴加瑞

54、氏液染色1min。(3)滴加等量的磷酸缓冲液,轻轻摇荡玻片或用洗耳胶球在玻片上轻轻吹气,使两液体混合均匀,持续1015min。(4)流水洗去染液。(5)涂片风干后,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3、染色结果 胞核呈紫红色,细胞质呈紫蓝色,黏液呈粉红色或淡蓝色。(四)姬姆萨()染色一姬姆萨染色适用于造血系统的细胞涂片和鉴别恶型淋巴瘤的类型。-原液和姬姆萨原液配制繁琐,可直接购买。1、试剂配制(1)工作液:原液份蒸馏水610份使用前配制。(2)姬姆萨工作液:姬姆萨原液1份蒸馏水610份使用前配制。2、染色程序(1)涂片自然干燥,蒸馏水洗12min。(2)作液染 1530min。(3)自来水冲洗,洗去载

55、玻片上的染液,蒸馏水稍洗。(4)姬姆萨工作液染1530min。(5)自来水冲洗,洗去载玻片上的染液。(6)涂片风干后,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3、染色结果 胞核呈紫红色,细胞质和核仁呈蓝紫色。(五)染色染色用于阴道细胞学涂片快速测定雌激素水平。1、试剂配制(1)5淡绿水溶液83(2)1伊红水溶液17将两液混合后使用。2、染色程序(1)用细胞刷沿阴道侧壁刷取黏膜鳞状上皮细胞,放入装有12生理盐水的试管内。(2)在试管内滴入3滴染液,用细胞刷在染液中轻摇混合。(3)将12滴混合液滴于载玻片上,制成涂片。(4)待涂片干燥后,用中性树胶封片。3、染色结果 鳞状上皮细胞的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质区分明显。

56、角化前细胞的核呈网状,角化细胞的固缩核呈基本不着色的空泡状。三、TCT细胞学诊断方式及要求一、标本评估 满意标本送检标本贴标签,有编号,有申请目的。有关临床病史填入送检单(如年龄、末次月经阴道宫颈和盆腔检查主要发现)。有足够量保存好并结构清晰鳞状上皮细胞达800012000个,其覆盖液基制片应超过3040。足够量颈管柱状上皮团(1或2团,每团不少于10个或5个细胞),或有移行区细胞成分(化生细胞)。除此之外,保存好的鳞状上皮细胞达5000个以上即可。不满意标本标本没有识别标志和申请目的。载玻片破裂而不能修复。缺乏足够量、保存好并结构清晰鳞状上皮细胞,覆盖面少于10。血细胞和炎细胞过多,细胞重叠

57、、过厚,固定欠佳,空气干燥和污染等因素,影响75或更多上皮细胞的观察。不满意标本处理原则说明拒收或不能制片的详细原因。标本已进行制片和检查,应说明何种原因引起无法满意地对上皮细胞异常做出评估。二、描述性诊断报告反应性细胞改变炎症反应(轻度 中度 重度)萎缩反应(伴或不伴炎症)IUD反应放疗反应鳞状上皮细胞异常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CIN)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CIN)鳞状细胞癌(SCC)腺上皮细胞异常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宫颈腺细胞 宫内膜细胞非典型腺上皮细胞,不除外腺

58、癌腺癌宫颈腺癌 宫内膜腺癌 宫外腺癌三、对诊断及治疗建议有性行为的妇女在开始3年每年做1次宫颈抹片,若均为阴性以后每3年做1次,直至65岁。对ASCUS的处理意见分为重复涂片、检测HPV和行阴道镜检查三种。若能保证随访,36月复查涂片连续2年。若不能保证随访,或患者有高危因素,应立即做阴道镜或组织活检。宫颈瘤样病变(包括ASCH)或临床可疑病变而细胞学阴性,需做阴道镜下组织活检。活检结果为CIN,行物理、抗炎等治疗或宫颈锥切术。活检结果为CIN,45岁以下,行宫颈锥切或Leep刀宫颈环切;45岁以上或患者强烈要求,可行全宫切除,之后阴道镜或细胞学定期随访。第一年每3月1次,第二、三年每6月1次

59、,第四、五年每年1次。鳞癌、腺癌或其他类型恶性肿瘤,按具体临床手术分期做相应的全宫切除和(或)加淋巴结清扫,必要时手术前后加放疗或化疗。四、TCT质量管理标准一、诊断部分阅片严格核对编号、标本得5分;如标本与申请单据不符,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并报告上级医师;如查对结果属临床差错,本科得0.5分,如属本科差错扣0.5分。TCT标本应于3-5日内出报告,遇有疑难病例请值班主治医师复验,主治医师如有疑难,请主任医师复验,实行三级复验制得5分。病理报告书写正确,条理清晰,无错别字,无涂改得5分,如有一项欠缺扣0.1分。细胞诊断严肃认真,防止差错,正确诊断得10分,如有差错,分清责任,及时登记,并按情节扣分。复验完毕申请单和切片应有次序地交档案室保管得4分,不得遗失或差错,如有差错每次扣0.1分。每人使用显微镜,负责保养爱护得3分,如有损害酌情扣分。下班前关好门窗、水电,不出事故得3分,出事故酌情扣分。二、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