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9602520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文献综述【摘要】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基本权利难以保障、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心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户籍制度矛盾和家庭教育缺 位造成的。从教育的角度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区、家庭的协调合作。加快户籍 制度改革;政府主动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快 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的课程;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人共同方式。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 对策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 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

2、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 的限制, 这些农民在自己进城就业的同时,他们的大多数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问题。 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委托亲戚代养或寄养形成了农民工父母和子女长 期处于两地分离的局面。从此,我国农村许多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留守 儿童”。 学术界一般将“留守儿童”概念界定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 需要他人照顾的 16 岁以下的孩子。1大量的农民工父母“别家离子”,常年漂泊在外, 无非是为了家里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事与愿违,就是因为 他们长期在外,孩子因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受教育权受到了严重的 侵害。

3、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流动儿童数量急剧增加,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 问题才得到各方关注,专门针对其教育问题解决的政策法规也相继颁布。流动儿童义务教 育问题上升到法律层面,适应了当前乡城人口迁移的态势。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仍 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没有纳入常规管理,社会只停留在呼吁的层面。一、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现状和他们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留守儿童基本现状1 数量多,涉及面广。1)农村中小学父母外出打工者众多。依 2000 年普查的人口数据推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指 14 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约为 1980 万,流动儿童为农业户口的约有 1000万。11122)低年级学生家

4、长比高年级学生家长打工人数多 。小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比初中家长外 出打工的要高出 10 到 30 个百分点,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又比高年级学生家长 外出打工的多 10 到 20 个百分点。33)农村留守儿童在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 。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安 徽、湖南等经济 比较落后的农业地区,在重庆、江西、安徽 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全部儿童中所占比 例高达 20%左右, 此外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海南、江苏、浙江也存在相当数量的留守 儿童。4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会持久存在。1) 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乡城人口转移的经典理论是“一步转移理论”,即农村人 口在乡城迁移时切断了与土地的联系

5、,是一种永久性迁移。但我国的乡城人口转移走的是 一条独特的“中国路径”:即农民在进行地域迁移和职业转换后,并没有一步成为城市市 民, 只是城市的农民工,从城市农民工到城市市民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城乡二元 分割体系决定了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就业非正规化,居住边缘化,生活“孤岛化”,社会 名声污名化,发展机会弱化和社会认同内卷化。5贸然采取家庭化流动的 方式来解决 其子女的监护和教育问题,对于农民工来说,不仅他们自身要承受城市失业、工伤事故、 疾病等经济风险,其子女也要承担相当大的教育失败风险。处于动态留守即从流动到留守 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一般较差,成绩和情绪波动都较大。同时,农民工在城市永

6、久性定居 的愿望并不强烈,“据估计,1990 年以来,每年进城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只有 1000 万至 1500 万(即约 20)选择长久居住在城市或举家迁入城市而成为定居性迁移者,大多数 进城农民工往往选择不在城市定居而呈候鸟式流动,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抽样调查也印证 了这一结论。”62) 随着“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实行,近年来出现了部分流动儿 童“回流”的现象,这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留守儿童的阵容。(二)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1 道德教育危机 。留守儿童大都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 的外出务工,孩子往往就 成了家中的“孤儿”。如果是由祖辈隔代教育

7、往往意味着过 多的溺爱,这样容易形成孤僻、任性等不良的人格特征,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生活还是对将 来的人生, 都会产生极其 不利的影响; 如果是托付亲戚监护, 由于中国农村的特殊情 况, 亲戚们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由于长期缺乏管束,一部分留守儿童的道德状况处 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甚至一些留守儿童成了一系列让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的主谋或 被害人。2 智力教育下滑 。根据 2005 年中国农村情况报告表 明:从总体上看, 留守儿童 现在成绩和父母外出打工以前相比呈现了下滑的趋势, 在班上排名上等和中等的人数有 所减少,而中等和下等的人数则增加了一些。由此可以看出,在父母外出打工之后, 部 分儿童

8、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下降。3 情感教育缺失 。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教育的关键期,可是在这个时候留守儿童却无法享 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 护, 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 的异常,人格发展不健全。周宗奎 等人(2005)的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有失落感,有寄人篱下的不适 感, 他们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性格上变得自卑,这种心态在父母外出的女生身上有相 当的代表性。74 教育问题相当严重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有效监管,较之非留守儿童, 其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和生活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在人身安全方面,主要表现为

9、: 由于得不到亲情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 受到他人的人身侵害和自己行为失控导致的安 全问题。8学习方面则学习习惯差, 自觉性差, 家校合作难。心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 性格极端化,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对父母充满怨恨,有被遗弃的感觉,品行容易朝消 极的方向发展。生活上日常营养得不到保证, 生病了不能及时得到照顾,卫生习惯较差。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确实普遍存在,但无较 好的解决措施, 需要政府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解决。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 制度缺失和相关法规不合理。以户籍制度为主要标志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资源配置,客观形成市民与农民的发

10、展机 遇的不平等。9这种不平等同样体现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上,农民工虽然进了城,找到了工作,但他们的子女却不能享受城里人同样的受教育权利,由于他们的户口没有迁移,他 们的子女教育问题仍由原住地教育部门负责。他们的子女若在城里就读要缴名目繁多的各 项费用,如择校费、赞助费、借读费等。大部分农民工面对如此高昂的费用,只能无奈地 将其子女留在老家接受教育。 涉及农民工子女上学相关的全国性的法规主要有 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1998 年 3 月 2 日国家教委、公安部发布 流 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 2003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 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

11、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法规虽然为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提供了 支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规定存在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 暂行办法第3 条规定“流动儿童少年常住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 适龄儿童的外流”,第 10 条规定:“招收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可依国家 有关规定按学期收取借读费。”等等,显然这些规定有明显的歧视性。(二) 经济因素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城乡教育发展 很不平衡,城市教育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义务教育在农村基本成了农 民自己的义务。税费改革前,农村教育统筹农民直接承担义务教育费用,改革前总数 100 亿元左右,改 革后,实际这

12、部分资金合到了农业税中,表面上是政府预算,实际上仍来自农民,因为乡 镇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来自 农民交纳的农业税。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目前 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是中央和省 13,县级 9,乡镇 78。2006 年虽然取 消了农业税,但这里有一个如何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的问题。多年来,广大农 村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办学,农民经济力量有限,农村义务教育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 量、教育教学质量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而政府投入农村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以 2002 年为例: 整个 2002 年合计中学教育经费 1670 亿元,其中投入到农村去有 427 亿元,不 足 25.6 ;小

13、学经费 1449 亿元,其中投入到农村有 839 亿元, 占 57 9 。农村中小学 依然面临着很大的经济压力,大部分学校只能达到“保安全、保工资、保运转”的条件, 学校基本上还没有精力和财力注意到“留守儿童问题”。 2007 年已经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 15 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所有孩子都能 上得起学,向实现教育公平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过高的高等教育费用,加上大量的高校毕 业生就业难的残酷现实,使大多数农民们望而生畏。目前,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 7000 元,相当于贫困地区 9 个农民1 年的纯收入。1个 4口之家的西部农村贫困户家 庭, 即使

14、有 3 个身强力壮的劳动力,1 年的纯收入还供不起 1 个大学生。“十 五”期间 中国青年发展状况及“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 趋势研究报告中显示: 在 18 年时 间里,中国大学学费涨了约 25 倍。(三)“新读书无用论”。李庆丰认为:由于他们的父母打工照样能够挣钱, 出现了 “新读书无用论”。这些因素使得部分农村家长对孩子上学前途缺乏信心,同样导致学生 厌学情绪滋长蔓延,不可避免地出 现了很多学生中途辍学,过早地踏上社会的现象。10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对策与建议农村留守儿童可能是相当长时期都会村子的一个现象,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发展的一 个重要现实问题,这不单单是其一个方面的问题,而

15、是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和切实可 行的措施。从教育的角度分析,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政府、社区、 学校、以及家庭之间的协调合作。(一)彭金兰(2004)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1 大力推进农村新课改,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改变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杜绝“留守孩子”因厌学而辍学现象的发生。2 注重对“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创造有效的育人环境,给留守儿童以 特别的呵护和关爱。3 建立健全家校联防育人机制。学校要向家长公布学校各科老师的联系方式,召开监 护人座谈会,提高他们的素质,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和育子方式,并提醒家长多与孩子进 行情感上的沟通。4 加强同社

16、区、村组的合作 ,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同时学校还要主动与当地 文化、工商、妇联等单位配合,净化学校周边环境。(二) 林宏(2003)对福建省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后指出 ,造成 留守儿童厌学、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亲子分离,缺乏沟通;离异家庭 增多;代养人文化素质偏低;学校周边环境的干扰。针对以上问题,他提出以下建议:1 依靠政府部门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制力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2 依靠学校这一主渠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3 发挥社区综合教育功能,形成社区、学校、家庭立体式的教育管理网络;4 建立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管理机制,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要制定新的政策,允许流动人口

17、的子女随父母在居住地接受与当地孩子平等的教育。(三)赵洪国(2007)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1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虽然经过国家的努力,现已逐 步取消对农民工子女征收高额借读费等不合理条件。把子女带在身边的外出务工人员毕竟只是打工者中的小部分,大多数农民工还是选择 把子女留守家中。所以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经济,消除城乡差别,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这 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一方面可以由此 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就近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让农民工在当地实现就业。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广大的留守儿童不再留守。2 改

18、善农村教育环境,让“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教育工作中应增强针 对性。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 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 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尽量完善寄宿制,把“留守儿童”都集中在学校住宿, 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这么做既避免家中老人的溺爱又可进行更科学的生活引导。学校还 可以教育和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团结帮助留守同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 园氛围和环境。3 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 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 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

19、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学校 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 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 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 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 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四)向东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1 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城乡差距。我国农民的贫困,根源在于城乡社会的“二元结构”,这种结构的户籍制度安排,把大 部分的福利分配给了城里人。根据世界银行对 38 个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别的研究报告称, 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

20、比超过 2:1 的国家十分罕见。国家统计局的一位官员指出,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应该是是 5:1,甚至是 6:1。中国创了城乡收入差距的世界之最。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是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 制度相联系的城乡分离的各种制度,从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定、实施优惠政 策和配套措施,让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利益。同时,逐步实 现户籍制度改革,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 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 本所在。2 政府主动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以实现社会

21、关怀。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来看,各 部委应尽本部门的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来有效 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不能等问题非常严重的时候才采取补救性措施,因应提前做好 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针对你农村打工人群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提出要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 女的教育,政府应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教育的应对。3 建立农村社区少年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儿童少年的教育历来是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共同责任,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 由于基层没有相关的的社区

22、教育组织,使得我国农村社会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方面与 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只有不到去不时间的1/3,而其他时间 大部分实在家庭和社会。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就到了非 常迫切的地步。同时,也具有了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一是因为基层 党务机关人员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中有大批人能胜任中小学 生的监护、教育和生活料理等工作。二是有部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经济相对比较富裕,他 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建立某种机构,来管理和监护其子女,使他们能安心在外务工。因此, 在农村建立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以有基层是个区域、学校和共青

23、团三家牵头,联合妇 联、工会、村委会和派出所,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这必将 对留守子女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4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 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也能够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 村寄宿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 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我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 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同时,学校要利

24、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 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5 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在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和教育的同时,我们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尤其是 生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儿童,我们更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应该呼吁所有学校要对青少 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我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要专设心理教育 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儿 童健康和和谐的发展。6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有必要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和亲自沟通方式。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而又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作为监护,做好就

25、留一个 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的存在于完整,这样家长可以跟学 校经常保持联系,共同承担起教子责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 通方式,时间不能距离太久,保持与孩子经常性联系。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其 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更有更多的关心。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 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方面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11学生一般通过 日记本方式来抒发和宣泄自己内心的秘密与不满,如果父母以书信与子女交往,子女就可以把父母作为一种倾诉的对象。同时,父母与留守儿童的的老师应保持经常性联系,向老 师请教教育子女的方法方法,共同商讨

26、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五)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开展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 研究。据统计,2000 年我国农村人口为 928 亿人,其中农村劳动力为 48 亿人。而未来我 国每年新增农业领域新增农村劳动力约 700 至800 万人之间。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农业领 域内只需要 1至 15 亿劳动力。剔除现在48亿农村劳动力中包括的 128 亿乡镇企业 劳动者,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需要向城市转移2 到 25亿人。12范先佐先生认为:“农 民工子女的问题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都会 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发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

27、问题,涉及到我国社会、经济的众多领域,因此需要组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 学、经济学等领域调动力量,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建议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专门的机 构,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实验,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这既是为国家宏观教育 决策提供参考,又为地方政府制定具体政策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13 10四、参考文献1 林艳浅谈“留守儿童”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20062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 (1).3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7)4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28、.人口研究,2005, (1).5 李真流动与融合M 团结出版社,2005: 42 576 吴兴陆.农民工定居性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 (1).7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 范大学学报, 2005(1): 72808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7)9 时伟,谢振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缺失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 5)10 李庆丰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影响 上海教育科研 2002(9)11 刘纯根 关心农村留守儿童也是农村建设内容 200612 苏明国民经济转型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 2003(49)13 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 7)14 彭金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 01 期15 林 宏 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3)15 赵红国.浅议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教育教学 2 0 0 7. ( 7月下旬刊)16 向东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教育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