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942924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2年新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2年新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2年新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2012年新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新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教案(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海底世界课型:准备课课时:1 课时一、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正确的进 行数数 2、能力目标:在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海底世界,培养他们数数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正确的进行数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我们山东青岛有美丽的大海,大家一定见过吃过不少的海产品,今天,老师带大 家到海底世界玩一玩.大家要仔细的观察。看看海底都有些什么?他们有分别在哪呀?让我们

2、 快去看看吧!在图上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示范数数 二 教数数 1、教师指导,让学生由“物”到“量”深入的观察,陆续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注意数 的顺序、方法、养成良好的数数习惯。 (1) 、仔细观察,看看海底都有些什么?(同桌交流。 ) (2) 、谁来告诉大家你都认识了哪些动物?(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这种 动物的名称,并按数量多少排列位置的先后。 ) (3) 、数数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有几只。 (指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投影数一数。在数的过程 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数,并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清楚所数动物在图中的位置。 ) 2、 学生独立数数 (1) 、你还想

3、数什么?抓紧时间,比一比谁数得最准确。 (2) 、汇报数数情况,教师板书并写上相应的数字。 3、 学生活动:数一数螃蟹有几只脚?海星有几只角? 三、联系生活,练习数数。 1、可让学生观察自己组中成员,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初步掌握方法。 2、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一下校园,让学生根据掌握的学习方法,也来“数一数” 。 3 、让学生观察一下周围都有什么?可以用几个小圆片来表示?所以他们都有几个? 四、 教师小结: (指板书)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在海底世界都认识了哪些动物?它们各有 多少只?我们一起再来数一数。 五、 课后作业:数一数家中有哪些东西?都有几个? 六、板书设计: 海底世界 七、教后小记第一

4、单元 快乐的校园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 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难点是写110各数。二、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

5、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三、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同

6、时,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第一课时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信息窗1,自主练习第1、7、8题。教学目标: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5以内物体的个数。2、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3、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来到新学校,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

7、学生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2、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出示情境图)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太阳”、“树”、“飞机”、“小朋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4、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如:“天上有几架飞机”(学生提不出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数一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意有顺序的数数,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2、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3、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解决解决。注意尽

8、可能多的找图中的信息。4、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5、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1、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3、自主练习第7题,根据数字涂颜色。4、自主练习第8题,接着画。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五、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快乐的校园 15的写法教学内容:教科书15数字的写

9、法,“自主练习”第2、3题。教学目的:1、会写1-5各数。2、巩固对1-5各数的认识。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4、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今天就来和它们做好朋友,学会写这些数,好吗?二、观察字型,学习书写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书空,记笔顺。4、描红,并尝试书写“1”这个数字让学生自己来写一写就行了。“2”和“3”先让学生观察观察数字在格中的位置,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学生描红。最后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4”、“5

10、”这两个数字先让学生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比一比,同位互相纠正。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2题,书水果填数字。2、自主练习第3题,按照题目设计,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数,再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点子图,最后进行1-5写数练习。四、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信息窗2。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教学重点:0的含义。教具准备:苹果树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2、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

11、,苹果上有110的数字), 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3、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听得仔细,摘的正确。”“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谁能摘下比6大比8小的苹果?”“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教师板书。“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提要求来摘苹果?”指名让学生提要求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探究表示方法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

12、,发现0是最方便的。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2、0的其他含义(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来表示?”“你在哪儿看到过0?”(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3、0与其他数的比较。“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4、0的写法(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2)0的形状像什么?(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5、做游

13、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1、自主练习第1题。数苹果填15数字。这个题主要是巩固010的数序。2、补充按顺序填数。进一步巩固05的数序。( )1( )( )( )55 ()( 3 )()()( )3、自主练习第5题。 进一步认识04、自主练习的第6题。理解还剩的含义。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五、课后反思第四课时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口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610的写法及自主练习1,2,3,6,7,8题。教学目标:1、学

14、写610各数。2、初步渗透数的组成、按群计数和简单的找规律。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数学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数字娃娃在开会,6、7、8、9、10 五个数字有意见,因为1-5五个数早和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家都会写这五个数了,可6-10 还没机会和大家作好朋友,它们都等不及了,你看它们来了。(板书:6、7、8、9、10)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1、师:今天,如果你仔细观察,学会写这些数字,把它们写得很美,它们就会和你成为好朋友。2、学习6的写法(1)看字型:你看小6先来了,出示6(在田字格中的写法)。 看看它象什么?(生说,表扬鼓励学生

15、发表自己的见解)(2)学写法:看一看、说一说它在格中的位置和布局(让学生充分观察,充分说)。(3)写一写,自己试书空,师指导书写。3、学习7、8、9、10的写法(1)师:7、8、9、10也等不及了,它们在书上第9页等着你哪。(2)看书自学:学生自己观察字型,他们分别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充分交流。(3)自己学习各数的写法。先书空练习,再尝试书写。4、你学会了吗?有问题吗?你觉得哪个数字最难写?请学生当先生进一步指导书写。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1、自主练习第1题数动物连数字。2、自主练习第2题伸指头填数字。3、自主练习第3题借助正方体图,渗透数的组成。练习时,可以利用学生手

16、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来理解数的分与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练习量,教师再自行设计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3、自主练习第6题根据数字把圈圈涂色。4、自主练习第7题按数序连线,连后说说象什么?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五、课后反思:第五课时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信息窗3及自主练习1、2、3、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

17、戏? 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二、提出问题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1)独立看图(2)汇报观察结果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3)组间交流三、解决问题1、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 (教师随机板书问题)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穿白衣、黄鞋的男孩排第几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四、拓展应用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

18、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2、自主练习第4题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和给彩虹涂颜色。3、自主练习第5题把小鸟送回家。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表示的意义。4、自主练习第11题饭前准备筷子的情境图。主要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两个两个的数,渗透按群计数。练习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填空“准备了( )根筷子”。可以一根一根地数,也可以一双一双地数,还可以根据碗的个数来确定。此题可利用学具帮助数数。数完后,注意引导学生交

19、流不同的数数方法。5、自主练习第12题按题目要求数一数说一说小动物的只数和顺序,再填一填。渗透有关位置的初步知识。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五、课后反思: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数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教学难点

20、:从生活中找数.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一、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周围数的实践活动,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的认识,进一步体验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初步建立数感。2、经历寻找周围数的过程,体会找数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与同伴合作的习惯,初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共同合作的意识。二、重点难点:重点:深化对10以内数的意义难点:从生活中找数三、教学内容:活动一1、同桌交流:找一找身体中的数说一说有几个手指头,几只耳朵2、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身上找一找数。活动二1、看书上的第二幅情境图找数2、启发学生数公共场所的数。(教室、校园等)活动三、1、出示第三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

21、数。2、从想一想自己家里还能找到那些数?活动四1、出示第四幅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数。2、请同学们想一想操场上还有哪些数?全班交流。活动五同学们,从生活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数?(给同学们留有足够交流的时间)课时教案(讨论稿)学 科: 数学 年 级:一 课 题: 分类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小学 使用者: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 学目 标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对物体分类的方法,明白并能叙述自己分类的标准。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妈妈的小帮手”这一故事情景,使学生体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维方法。教 学重 点掌握分类

22、的方法及分类的标准。教 学难 点掌握分类的标准。教 具主题图、“自主练习”的图片。教 学 过 程环节设计过 程二次备课一、 谈话导入二、 探究新知三、“自主练习”四、 全课小结师:小朋友们,你们放在家里的衣服都是谁整理的?你会整理自己的衣服吗?你帮妈妈整理过衣服吗?学生自由发言。师:今天,小明要帮妈妈整理衣服,小朋友们愿意帮帮他吗?(板书课题:妈妈的小助手)1、 展示主题图,此时衣服是凌乱堆放的。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明家的衣服这样放着好看吗?怎么办呢?生:不好看,应该帮他整理一下。师:你打算怎样整理呢?生: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师:这个办法真好,我们一起来分一分。师:还可以怎样整理

23、呢?说说你的分法。生:还可以按上衣和下衣分。师:哪些是上衣,哪些是下衣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分类。师:小朋友们,我们对小明家的衣服已经按爸爸的、妈妈的和小明的整理了,也按上衣和下衣分类了,还可以怎样整理呢?引导学生:还可以根据穿在外面的和里面的进行分类,或以大人和小孩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2、教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帮小明整理衣服一共有几种方法。师:第一种,我们将爸爸的放一堆,妈妈的放一堆,小明的放一堆,我们就说这种分法是按人的不同来分的。第二种可以说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纠正和补充:第二种分法是按衣服穿在身上的位置来分的。师:第三种、第四种呢?

24、小结:大家看看,这四种整理方法的标准不一样,我们整理出来的结果一样吗?在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是哪些分法?2、 对比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房间。师:看了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房间,你心里是怎样想的?愿意给大家说说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师:妈妈很辛苦,我们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小结:爸爸妈妈不但要工作,还要照顾我们,我们应该用行动来感谢爸爸妈妈,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从小做一个爱爸爸妈妈、爱劳动的好孩子。1、第一题:想一想,分一分。(1)出示第一题的实物图片,引导:先认一认图中各是什么,再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分,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2)学生说分的方法,指名上讲台分一分。教师:你能说说这位小

25、朋友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吗?(3)引导:还可以怎样分?你是按什么来分的?学生可能回答:可以按蔬菜和水果分,也可以按物体的形状分为圆形的和长条形的,还可以按叶和果来分。(4) 选一种你喜欢的分法,在书上圈一圈,将同一类的圈在一个大圈里。(5)2、第二题:分一分,说一说。(1)你认识这些叶子吗?谁来说说它们的名字?(2)先让学生独立分一分,圈一圈,在指名说说是按什么标准分的,是怎样分的。3、第三题: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还想知道哪些知识?作 业 设 计板 书 设 计分 类(1) 卷心菜图片、茄子图片、辣椒图片、黄瓜图片梨子图片、香蕉图片、苹果图片(

26、2) 卷心菜图片茄子图片、辣椒图片、黄瓜图片、梨子图片、香蕉图片、苹果图片(3) 卷心菜图片、梨子图片、苹果图片茄子图片、辣椒图片、黄瓜图片、香蕉图片教 后 感 悟课时教案(讨论稿)学 科: 数学 年 级: 一 课 题: 比较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小学 使用者: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 学目 标1、 初步掌握比较几个量的多少、高矮、长短、大小的思维方法。2、 能初步理解同一个物体如果与之比较的对象变化,比较的结果也可能不同。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4、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推理等活动,体会比较几个量的多少、高矮、长短、大小等的思

27、维方法。教 学重 点掌握比较几个量的多少、高矮、长短、大小的思维方法。教 学难 点初步理解同一个物体如果与之比较的对象变化,比较的结果也可能不同。教 具主题图、小明、爸爸、妈妈的头像若干张,天平一台,小萝卜3根,大萝卜1根。教 学 过 程环节设计过 程二次备课一、 谈话导入二、 探究新知。三、“自主练习”四、全课小结小朋友们还记得上节课小明帮妈妈整理衣物的事情吗?整理完后,小明和妈妈将叠得整齐的衣服放进了衣橱。就在这个时候,小明有个聪明的发现。想知道小明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去看看。(板书课题:妈妈的小帮手)1、出示主题图:(1)大家仔细观察,小明家的衣橱里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学生回答:有衣服、

28、马、花瓶,有荷花的圆球。(2)师:(手指叠放的三堆衣服)你能分出这三堆衣服分别是谁的衣服吗?最上面的是谁的衣服?中间是谁的衣服?最下面是谁的衣服?师:我们刚才说小明有一个聪明的发现,究竟是什么呢?谁来读一读小明的话?学生读:妈妈的衣服真多呀!师:这就是小明的发现。你认为小明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学生1:应该是数出来的。师:如果不用数,你能知道谁的衣服多吗?学生2:妈妈的衣服堆得最高,所以妈妈的衣服最多。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从衣服的高矮中知道了衣服的多少。大家再仔细观察,谁的衣服叠的最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如果将小明的衣服和爸爸的衣服比,谁的衣服多?谁的衣服少?你们能完整地

29、说一说吗?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叙述: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多,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少。(教师板书,其中人名用头像代替)如果将小明的衣服和妈妈的衣服比,谁的衣服多?谁的衣服少?完整的说应该怎样说?(教师板书)为什么同是小明的衣服,会出现一会儿多、一会儿少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因为和小明的衣服比较对象变了,说小明的衣服多是和爸爸的衣服比,说小明的衣服少是和妈妈的衣服比。这三个人中,谁的衣服最多?谁的衣服最少?2、教师:你能将挂着的三件衣服进行比较吗?你打算比较它们的什么?(长短)(1)爸爸的衣服和妈妈的衣服比。(2)妈妈的衣服和小明的衣服比。(3)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怎样?比爸爸的衣服又

30、怎样?怎样完整地叙述?谁的衣服最长?谁的衣服最短?3、 提问:还可以将衣橱中的哪些东西进行比较?(1)将左边的战马和右边的小马比,可以比大小,也可以比高矮。(2)将两个花瓶进行比较。(3)将两个圆球比,可以比大小,也可以比轻重。4、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比较几个物体的什么?1、第一题:哪本书最厚?画“”;哪边书最多?画“”。(1)引导学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哪本书最厚?”是两种书各拿一本在比,只在最厚的那一本下面画“”,(1)引导学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哪本书最厚?”是两种书各拿一本在比,只在最厚的那一本下面画“”,薄的什么也不画;“哪本书最薄?”是说书的本数最多。(2)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

31、正。2、第二题:重的画“”,轻的画“”。(1)认识天平。教师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及什么叫天平平衡。(2)你认为天平在什么时候会平衡?引导:天平两边盘里的重量相等时,天平平衡。(3)如果天平两边的重量不相等,你认为重的一边会怎样?轻的一边会怎样?教师将身边两个很容易分出轻重的物体放入两个盘中进行检验。(4)学生独立分析、判断第一图中两个水果的轻重,集体订正。(5)仔细观察第二图,天平左右两边平衡说明什么?两边一样重。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两边一样重也告诉我们,3个小萝卜和一个大萝卜相等。天平下面是几个小萝卜和几个大萝卜在比?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时将1个小萝卜和1个大萝卜在比。你认为谁轻谁重?

32、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6) 实际操作,用实验验证。3、第三题:哪团线长些?请画“”。你还能比什么?(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订正时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2)你还能比什么?(比线团的大小)4、第四题:在适当的内画“”。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同是我的手,一会儿是短,一会儿是长呢?5、第五题:哪个重些?(1)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大的东西不一定重,小的东西不一定轻。(2)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可以将物体的哪些方面进行比较?你学会了哪些?作 业 设 计板 书 设 计妈妈的小帮手比较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多,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少。小明

33、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少,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多。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多,比妈妈的衣服少。(其中人物用头像代替)教 后 感 悟课时教案(讨论稿)学 科: 数学 年 级:一 课 题: 综合练习我学会了吗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 课型: 练习课 设计者: 小学 使用者: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教 学目 标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巩固对事物的分类和比较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能力。3、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回顾和整理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意识。4、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整理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教 学重 点对知识的整理及应用。教 学难 点对知识的整理。教 具单元主题

34、图教 学 过 程环节设计过 程二次备课一知识回顾二、巩固练习三、全课小结1、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刚刚学习了哪些知识吗?学生回答。2、 引导学生整理知识。(1)我们和小明一起帮妈妈整理了衣服,我们都按哪些标准进行了分类?引导学生简要回答。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分类。(2)小明帮妈妈整理好衣服后,和妈妈一起把衣服放进了衣橱,在这里我们对衣橱里东西进行了比较。想一想,我们把对这些物体进行了比较,都比较了它们的什么?引导学生简要回答。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比较。1、出示“我学会了吗”主题图。(1)仔细观

35、察,图上都有些什么?(2)大树发出了什么喊叫?为什么小数可以承受而大树却受不了?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归纳:因为大树上的小孩比小树上的小猴要重。(3)小猴和小猴比较,谁轻谁重?怎样叙述?(4)如果把两棵树进行比较,可以比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可以比高矮,还可以比粗细。(5)还可以比什么?谁给你的同桌听一听。2、实践活动:整理书包。(1)大家想让自己的书包里的东西变得整齐好看吗?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整理书包。(2)将自己书包里的所有书和文具拿出来,先想一想,你打算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3)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4)组织学生展示整理结果,引导:你是按什么分的?(5)看着书包里的书本和文具,你可以将哪些物体进行比较?将他们的什么进行比较?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问的?作 业 设 计板 书 设 计教 后 感 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