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二代导航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19942761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北斗二代导航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斗二代导航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斗二代导航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北斗二代导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斗二代导航(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斗二代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 (BD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 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 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 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 时能力,定位精度优于20m,授时精度优于100ns。2012年12月27 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 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及欧盟伽利略定位系统一 起,是联合

2、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 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 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 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 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 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 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 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2000年10月31日;

3、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 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 (国际电信 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 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 (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 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系统工作原理“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 户到两颗

4、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 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 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 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 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经加密由出站信 号发送给用户。“北斗一号”的覆盖范围是北纬5 55,东经70 140 之间的心脏地区,上大下小,最宽处在北纬35左右。其定位精度 为水平精度100米(1 a),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 工作频率:2491.75MHz。系统能容纳的用户数为每小时540000户。与GPS系统对比1、覆

5、盖范围:北斗导航系统是覆盖我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覆盖范围东经约70 140,北纬5 55。GPS是覆盖全球的 全天候导航系统。能够确保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能同时观测到 6-9颗卫星(实际上最多能观测到11颗)。2、卫星数量和轨道特性:北斗导航系统是在地球赤道平面上 设置2颗地球同步卫星颗卫星的赤道角距约60。GPS是在6个轨 道平面上设置24颗卫星,轨道赤道倾角55,轨道面赤道角距60。 航卫星为准同步轨道,绕地球一周11小时58分。3、定位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主动式双向测距二维导航。地 面中心控制系统解算,供用户三维定位数据。GPS是被动式伪码单向 测距三维导航。由用户设备独立解算自位

6、解算在那里而不是由用户设 备完成的。为了弥补这种系统易损性,GPS正在发展星际横向数据链 技术,使万一主控站被毁后GPS卫星可以独立运行。而“北斗一号” 系统从原理上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一旦中心控制系统受损,系统就不 能继续工作了。4、实时性“北斗一号”用户的定位申请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统, 中心控制系统解算出用户的三维位置数据之后再发回用户,其间要经 过地球静止卫星走一个来回,再加上卫星转发,中心控制系统的处理, 时间延迟就更长了,因此对于高速运动体,就加大了定位的误差。此 外,“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其具备的短信 通讯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备的。综上所述,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卫星数

7、量少、投资小、用户设备 简单价廉、能实现一定区域的导航定位、通讯等多用途,可满足当前 我国陆、海、空运输导航定位的需求。缺点是不能覆盖两极地区,赤 道附近定位精度差,只能二维主动式定位,且需提供用户高程数据, 不能满足高动态和保密的军事用户要求,用户数量受一定限制。但最 重要的是,“北斗一号”导航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卫星导少的 初步起步系统。此外,该系统并不排斥国内民用市场对GPS的广泛 使用。相反,在此基础上还将建立中国的GPS广域差分系统。可以 使受SA干扰的GPS民用码接收机的定位精度由百米级修正到数米级, 可以更好的促进GPS在民间的利用。当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随 着我军高技术武

8、器的不断发展,对导航定位的信息支持要求越来越高。双星定位不同于“多星”定位“一代北斗只用双星定位,比GPS等投资小、建成快,” 范本尧说这是我国国情决定的,也对一代“北斗”的技术路线提出了 特殊的要求,“所以我们的定位系统具有自己的特点。”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都是使用24颗卫星(GPS 还另有3颗备份卫星,GLONASS则因经费问题损失了几颗卫星)组 成网络。这些卫星不中断地向地面站发回精确的时间和它们的位置。 GPS接收器利用GPS卫星发送的信号确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并根 据无线电波传送的时间来计算它们间的距离。等计算出至少34颗 卫星的相对位置后,GPS接收器就可以用三

9、角学来算出自己的位置。 每个GPS卫星都有4个高精度的原子钟,同时还有一个实时更新的 数据库,记载着其他卫星的现在位置和运行轨迹。当GPS接收器确 定了一个卫星的位置时,它可以下载其他所有卫星的位置信息,这有助于它更快地得到所需的其他卫星的信息。“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 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 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黄秉英研究员说, 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一代“北斗”采用的基本技术路线最初来自于陈芳允先生的“双 星定位”设想,正式立项是在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卫 星、地面控制中心站和

10、用户终端等3部分即可完成定位。一代北斗” 与GPS系统不同,对所有用户位置的计算不是在卫星上进行,而是 在地面中心站完成的。因此,地面中心站可以保留全部北斗用户的位 置及时间信息,并负责整个系统的监控管理。“一代北斗采用的是有源定位,GPS和GLONASS等都是 无源定位,”范本尧说,“这是它们质上的不同点。”所谓有源定位就用户需要通过地面中心站联系及地面中心站 的传输,通讯就不必通过其他的通讯卫星了,一星多用符合我国国情。 GPS和GLONASS没有设计通讯功能,主要原因就在于不需要地面站 中转服务的无源定位不能提供通讯服务。区域性基于技术水平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中

11、国卫星 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绍,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 意义,并有一些GPS系统所没有的长处,如在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可以把道路拥堵的实时情况在导航仪上反映出来。一代“北斗”是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只能全天候、全天时用于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而GPS和GLONASS都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在 全球的任何一点,只要卫星信号未被遮蔽或干扰,都能接收到三维坐 标。“区域性是我国双星定位的技术特点、水平以及国家需求决定的,” 范本尧说。GPS和GLONASS的空间部分是高度在2万千米左右的卫星组 成的网络。GPS的卫星平均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GLONASS卫星 平均分布在3个轨道平面上,不停地绕

12、地球旋转。这样,在全球的任 何位置、任何时间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通过它们就可以 获得高精度的三维定位数据。“北斗”一号是双星定位,轨道偏高,距离地面3万6千千米, 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卫星。之所以要在这么高的高度是因为我们只有 两颗定位卫星,不能覆盖整个地球,如果在较低轨道上绕地运行,每 天就要有一定时间不能监控我国所在区域。二代“北斗”可称“中国的GPS”“我国发展二代北斗不会采取一步到位的方式,也不会 停掉一代,另外发展二代,”范本尧说,“我们会在一代的基础上不断 补充卫星数,增加其功能,提高其整体水平。”这位将继续承担二代 “北斗”设计工作的科学家说“二代北斗可以称为伸国的GPS

13、 , 不过它仍然会比GPS多一个通讯为发展我国二代“北斗”的关键技 术提供了准备。范本尧举例说,此次定位的“北斗”一号备份卫星上 新装载了用于卫星定位的激光反射器,能够参照其他星,把自身位置 精确定格在几个厘米的尺度以内。这颗卫星已定位成功,表明这种技 术是有效而可靠的。这样,当我们不断发射新的卫星构建二代“北斗” 体系时,众多卫星就会找准自己的位置,构成符合标准的网络。此外, “北斗”一号的3颗星寿命都是8年,专家正不断研究,预计下一次 发射的卫星寿命就能达到10年左右了;而目前GPS卫星的寿命都是 12年左右,GLONASS卫星的寿命则是3到5年。“20世纪原子钟最辉煌的应用莫过于由它构成

14、了全球定位系 统的核心,”黄秉英说,导航星和地面站全离不开它。目前的原子钟 主要有3种:铷钟、铯钟和氢钟。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寿命长的原 子钟正是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必需的。在结构方面,铷钟最小体积已达 到6立方厘米;在频率稳定度方面,氢钟最好;而在长期频率稳定度 和准确度方面,则以铯钟最佳。目前,设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国 家授时中心使用的就是被称为“激光冷却一铯原子喷泉频率基准”的 铯钟,我国的授时基准一UTC (NIM)都是由它提供并不断同国际基 准校正的,而“北斗”将建成,届时,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将从中获得 更大的效益。2003年5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三颗“北斗 一号”导航定

15、位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 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第一代全天候、全天 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它由两颗工作星和一颗备份星 组成。前两颗“北斗一号”卫星分别于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发射升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野 外作业、水文测报、森林防火、渔业生产、勘察设计、环境监测等众 多行业以及其他有特殊调度指挥要求的单位提供定位、通信和授时等 综合服务。200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两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 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对于满足我国国民经济、 国防建设的需要,促进我国卫星导航定位

16、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经 济和社会意义。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由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 心为主的地面部分、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服务区域为中国及周边国系统可广泛应用 于船舶运输、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渔业生产、水文测报、 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众多行业,以及军队、公安、海关等其他有特 殊指挥调度要求的单位。北斗系统三大功能快速定位:北斗系统可为服务区域内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 快速实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20100m;短报文通信: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40-60个汉字的短报文信息;由于对包含车辆的位置和状态信息的数据要求有一定的实时性。同

17、时车辆与调控中心之间的信息沟通实际上也是一种数据的通信 方式,其信息量一般也不会超过GSM短信息的长度范围。因此利用GSM的短消息业务基本可满足系统通信的需要。其次,通过短信息 方式发送数据其成本代价远远低于其它方式(如通过话音信道)。与其他无线电台等传统方式比较,采用GSM短信息网络系统 具有以下优点:1、速度快,实时性好,不掉线;2、可以双向通信,及时返回终端信息;3、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4、由于控制中心无须专门设置大功率发射电台,将大大降低 安装费用;5、覆盖面广受地理环境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民用服务提供商

18、目前有五家,以神州天鸿(北京神州天鸿科技有限公司)和北 斗星通(北京北斗星通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最为出色。北斗应用五大优势同时具备定位与通信功能,无需其他通信系统支持;覆盖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24小时全天候服务,无通信区;特别适合集团用户大范围监控与管理,以及无依托地区数据采 集用户数据传输应用;独特的中心节点式定位处理和指挥型用户机设计,可同时解决 “我在哪和“你在哪”;自主系统,高强度加密设计,安全、可靠、稳定,适合关键部门应用。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是覆盖中国本土的区域导航系统。中国卫星 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介绍,北斗定位导航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 意义,并有一些GPS系统所没有的长处,如在静态地图的基础上,可 以把道路拥堵的实时情况在导航仪上反映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