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9942281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前言本编准由建设部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宁波 开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市洁净废植物油回收有限公司、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建国、任连海、聂永丰、朱华伦、李荣伟、冯幼平1计划来源国标委2005-2007 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国标委工交联 200629 号)中,在“废旧产品及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领域,提出制定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 的计划。2007 年,国标委正式批准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立项,批准文号为 20074595 T333。2

2、标准的目的与意义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控制餐厨垃圾污染,回收餐厨垃圾资源,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特制定本标准。3 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依据“一致性、先进性、可行性”原则,达到与现行法规、政策和标准保 持一致,力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4 编制过程2007 年立项,经过一年多的前期准备和技术储备,2008 年项目启动,2008 年 6 月 26 日通过首次工作会议,确定了标准的参编单位和标准基本内容。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Technical Requi

3、rements for Recycling of Restaurant and Kitchen Wast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餐厨垃圾资源利用的技术要求与产品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餐厨垃圾资源利 用技术应用的各环节,包括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与资源化产品生产、设计、建设和作业管 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适用于本标准。EN 14214 欧盟生物柴油标准GB 1064

4、7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GB 10648 饲料标签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287 农用微生物菌剂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8172 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13079饲料中总砷的测定GB/T13080饲料中铅的测定方法GB/T13081饲料中汞的测定方法GB/T13082饲料中镉的测定方法GB/T13083饲料中氟的测定方法GB/T13084饲料中氰化物的测定方法GB/T13085饲料中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GB/T13086饲料中

5、游离棉酚的测定方法GB/T13087饲料中异硫氰酸酯的测定方法GB/T13088饲料中铬的测定方法GB/T13089饲料中噁唑烷硫酮的测定方法GB/T13090饲料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GB/T13091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测定方法GB/T 13092 饲料中霉菌检验方法GB/T 13093 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检验方法GB/T 17480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GB/T 8381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方法GB/T19095-2003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CJ/T 17-1999 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 垃圾转运CJ/T 19-1999 城市环境卫生专用设备 垃圾堆肥CJ/T 227

6、-2006 垃圾生化处理机CJ/T 3059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CJ/T 84-1999 垃圾车CJJ/T 52 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CJJ/T 65-2004 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 86-2000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NY525 有机肥料标准3 术语和定义3.0.1 餐厨垃圾 restaurant and kitchen waste 饭店、宾馆、企事业单位食堂等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残羹剩饭、过期食品、下脚料以及 厨房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等混合物,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过熟化的 有机废物。3.0.2 有机营养废

7、物 organic nutrient waste 生活垃圾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等来自于动物和(或)植物的固体有 机污染废弃物,如饭店剩饭菜、居民厨房残余物等。3.0.3 餐饮垃圾 restaurant garbage 饭店、餐厅及食堂等餐饮单位产生的剩饭菜及食品下脚料。3.0.4 厨余垃圾 kitchen residue 来自于饭店、餐厅、食堂以及居民厨房炊事活动中产生的未经熟化的食品下脚料。3.0.5 泔水 swilling 饭店、餐厅产生的残羹与剩饭菜的浆状混合物。3.0.6 食品垃圾 food waste 城市日常生活中,餐饮活动中产生的残余食品废弃物及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

8、的下脚料等。3.0.7 好氧堆肥 aerobic composting 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主要利用好氧微生物对废物进行堆肥的方法。3.0.8 厌氧发酵 anaerobic fermentation 在隔绝空气不与分子态氧接触的情况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控制地使垃圾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CH、CO和稳定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423.0.9 干热处理 dry thermal treatment 将餐厨垃圾预脱水后,利用热能进行干燥处理,同时杀灭细菌,回收资源的处理技术。 3.0.10 湿热处理 hydrothermal treatment 基于热水解反应,在适当的含水环境中,利用热能

9、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回收油脂、 营养物等资源,并改变垃圾后续加工性能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3.0.11 复 合 微 生 物 菌 好 氧 扩 培 complex microbial inoculants aerobic expanding cultivation利用高温复合微生物菌种将餐厨垃圾转化为微生物培养基,扩培出高活性、高能量、高 蛋白的微生物菌群的处理方法。这些菌群经过深加工可制成微生物肥料菌剂、生物饲料及农 用微生物的载体。3.0.12 有机肥料 organic fertilizer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施于土壤以提供植物营养为其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3.0.13 油脂回收率 ef

10、ficiency of oil and grease recovery 回收的油脂量(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占餐厨垃圾中所含油脂总量的百分数。3.0.14 过氧化值 peroxide value每 1000g 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毫克当量数。4 餐厨垃圾的收集和运输4.1 收集过程中的要求4.1.1 餐厨垃圾必须进行源头单独分类收集,严禁餐厨垃圾与其它城市生活垃圾混合收集4.1.2 餐厨垃圾应采用密闭、防腐专用容器盛装,采用密闭式专用收集车进行收集。4.1.3 餐厨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在容器中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4 小时。4.1.4 餐厨垃圾宜采取定时收集方式。4. 2 运输过程中的要求4.2.1

11、禁止未经主管部门批准特许经营的单位及个人清运餐厨垃圾。4.2.2 禁止危险废物及非餐厨垃圾进入餐厨垃圾处理系统。4.2.3 餐厨垃圾运输车辆应密闭,运输过程中严禁跑、冒、滴、漏及异味泄露。4.2.4 运输路线尽量避开交通拥挤路段,运输时间应避开上下班高峰时间。4.2.5 运输距离不宜超过 20 km。5 餐厨垃圾处理厂厂址选择5.0.1 餐厨垃圾处理厂厂址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区域环境总体 规划要求;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5.0.2 处理厂厂址的选择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5.0.3 处理厂与已有居民住宅的卫生防护间距不得小于 5

12、00 m。5.0.4 处理厂应位于城市夏季主导风向下风向。5.0.5 处理厂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应满足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要求。6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工艺6.1 预处理及综合处理环节6.1.1 破碎(1) 根据进一步加工及处理要求,餐厨垃圾需要破碎。(2) 餐厨垃圾破碎后不得直接冲入或脱油后冲入市政管网,破碎后的最大粒径要求小于 15mm。(3) 采用堆肥、厌氧发酵、湿热处理时,破碎后的粒径范围应达到不影响泵送和混合运行 的尺寸大小。(4) 进行破碎操作时,要求设备噪声符合现行标准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6.1.2 分选(1) 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利用处理前,要求去除玻璃、陶瓷

13、等杂质。(2) 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前,要求分离并回收金属、塑料、筷子、餐盒等非营养物。(3) 餐厨垃圾严禁混入有毒有害物质。6.1.3 油脂回收(1) 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要求油脂回收率不低于40%。(2) 严禁餐厨垃圾中回收的废油作为生产或加工食品的原料。(3) 餐厨垃圾废油脂的分离回收应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及城市规划的规定。6.1.4 固液分离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过程中,应实现固液分离,垃圾中的固性营养物资源回收率不低于 60%。6.2 好氧堆肥工艺6.2.1 进入堆肥厂的物料需要进行破碎、分选、水分调节、碳氮比调节等预处理,进厂粒径 范围应为2575 mm,含水率应为50%60%,碳氮比

14、应为2530: 1。6.2.2好氧堆肥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好氧静态堆肥处理技术规程(CJJ/T52)的要求,发酵设施必须设有强制通风装置。高温发酵过程必须保证堆体内物料温度在 55C以上,并保持5-7天。6.2.3 发酵设施必须设有渗沥液收集系统,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发酵设施底 部必须设置集液池(井)。渗沥液应集中收集,并作为物料调节用水,多余的渗沥液应送至 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6.2.4对堆肥设施排出的气体应集中收集,经过除臭处理后达标排放。6.2.5 垃圾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应尽可能回收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必须进行焚烧处理 或卫生填埋处置。6.2.6 堆

15、肥预处理、发酵、后处理设施应具备防雨、除尘、除臭、防渗、通风措施。6.2.7 发酵设施及预处理、后处理设施应按工艺要求装配,对于易腐蚀的金属构件及设备应 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6.3 厌氧发酵6.3.1 厌氧发酵前应进行破碎、分选等预处理,破碎粒度应达到不影响进料和卸料装置有效 作用的要求。6.3.1 厌氧发酵过程中应具备混合搅拌设施,混合搅拌设施根据厌氧发酵反应装置类型选 取。6.3.3 对于低固体厌氧发酵工艺,发酵物料固体含量以4%8%为宜;对于高固体厌氧发酵工 艺,发酵物料固体含量以20%35%为宜。6.3.4发酵物料碳氮比(C/N)应控制在2530: 1为宜。6.3.5 发酵系统 pH

16、应控制在 6.67.8,并维持一定的碱度,发酵物料碱度(以 CaCO3 计)以 25005000 mg/L 为宜。6.3.6餐厨垃圾发酵温度以3038 C (中温)和5060 C (高温)为宜。6.3.7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总固体的破坏率不低于50%,挥发性固体的破坏率不低于 70%。6.3.8 产气中 CH 含量不低于 50%。46.3.9 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盐、金属化合物和氨毒性问题。6.3.10 工艺中产生的渗沥液尽量回用,不能回用的应送至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放。6.3.11 发酵处理后的固性残余物经脱水后,进行妥善处置。6.3.12 沼气收集、输送和贮存设施应进行防火防爆设计,并具

17、备相应的消防设施。6.4 湿热处理6.4.1 湿热处理前,必须进行破碎、分选等预处理,去除其中的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 非营养物质。6.4.2湿热处理温度不低于121C,处理时间不少于20分钟。6.4.3湿热处理物料的含水率宜控制在75%95%。6.4.4 湿热处理加热方式可采用导热油加热、蒸汽加热等。6.4.5 处理后的固性残余物中有机资源回收率不低于80%。6.4.6 处理后致病菌杀灭率不低于 99.99%。6.4.7 不能回用的餐厨垃圾脱出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6.4.8工艺各环节产生的异味气体要求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6.4.9湿热处理设施及预处理、后处理设施应按工

18、艺要求装配,对于易腐蚀的金属构件及设 备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6.4.10 湿热处理设施须设置泄压阀或呼吸阀等安全防护装置。6.5 干热处理6.5.1 干热处理前,必须进行破碎、分选等预处理,去除其中的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 非营养物质,并应预先脱水、脱油。6.5.2干热处理温度应不低于140C,热处理时间不少于40分钟。6.5.3 干热处理加热方式可采用导热油加热、蒸汽加热等。6.5.4 干热处理后固性产物含水率应不高于30%。6.5.5 处理后固性残余物中有机资源回收率不低于80%。6.5.6 处理后致病菌杀灭率不低于 99.99%。6.5.7 餐厨垃圾脱出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19、。6.5.8 工艺各环节产生的异味气体要求集中收集,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6.5.9 干热处理设施及预处理、后处理设施应按工艺要求装配,对于易腐蚀的金属构件及设 备应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6.5.10 干热处理设施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防止火灾、烫伤、设备过热损坏等事故的发生。6.6 复合微生物菌好氧扩培6.6.1 在餐厨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应加入微生物预处理菌,防止餐厨垃圾因环境因素或时 间因素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使物料变质而产生有害菌、毒素以及异味等。6.6.2 在进行好氧发酵前,应进行预处理,剔除餐厨垃圾中的无机物。6.6.3 高温复合微生物菌好氧扩培采用的微生物菌种,包括高温复合微生物菌和预处

20、理菌应 是国家相关部门列表允许使用的菌种,从菌种的分类、遗传稳定性、药敏反应和安全性等方 面保证菌种的有效性和环境安全性。6.6.4发酵过程中物料温度从常温升至80C,应维持8小时以上,其中65C至80C温度区 间应维持6小时以上。6.6.5产出物用于种植,应符合国家农用微生物菌剂(GB20287-2006)标准的指标要求, 并经国家相关部门认证。6.6.6 处理过程产生的工艺废气和高油脂废水,应按照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和国家标准,集中 收集处理排放,避免二次污染。6.7 垃圾生化处理机6.7.1生化处理机要求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垃圾生化处理机(CJ/227-2006)的规定。6.7.2 要符合国家和

21、地方关于使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卫生安全的相关要求。6.7.3 要求处理后的残余物进行妥善处置,不产生二次污染。7 环境保护和劳动卫生7.1 废水餐厨垃圾资源化工艺产生的废水必须经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应优先考虑系统内循环再利 用,必须排放时,餐厨垃圾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废水中污染物最高 允许排放浓度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执 行。7.2 废气工艺中须包括废气净化系统,废气要求经过净化后方可排放。氨、硫化氢、甲硫醇和臭 气浓度厂界排放限值根据餐厨垃圾处理厂所在区域,分别按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表1相应级别的指标值执行。7

22、.3 废渣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中产生的废钢铁、废塑料、一次性餐盒、筷子、酒瓶、废包装物等非 营养性杂质应分别收集、贮存和运输,优先考虑资源回收,不能回收的须无害化处理后采取其他处置措施。7.4 噪音餐厨垃圾处理厂噪声控制限值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执行。7.5 处理厂应设有管理、安全消防、生活、设备维修、地磅、分析化验、给排水、车辆冲洗、 供电设施、通讯、监控等设施。7.6处理厂周围应设1020m宽的绿化防护带,并设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7.7 处理厂应设有相应的地表水、大气监测设施,并定期进行监测。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必 须按照相应的国家现行标准执行。7.8 厂区应有灭鼠、灭蝇、

23、除臭措施,避免二次污染。7.9 处理厂区应设有道路行车指示标志、安全标志、防火防爆及环境卫生设施标志。8 餐厨垃圾资源利用产品要求8.1 饲料产品8.1.1餐厨垃圾饲料化产品卫生指标必须符合饲料卫生标准(3B13078)的要求,饲料、 饲料添加剂的卫生指标及试验方法见表8. 1 . 1 。8.1.2 饲料化产品含水率应不高于13%。8.1.3 饲料化产品中油脂过氧化值不得超过100。可添加适量抗氧化剂来提高餐厨垃圾饲料 化产品的抗氧化性能,如天然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等。采用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时,一 般添加量应控制在150mg/kg以下。8.1.4饲料化产品包装及标签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饲料标签

24、(GB 10648)的规定。8.1.5 饲料化产品必须符合国家现行饲料标准关于饲料营养的有关规定。表8.1.1 饲料、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序号卫生指标项目产品名称限值测定方法备注1砷(以总砷 计)的允许量 (每千克产品 中)(mg/kg)石粉 硫酸亚铁、硫酸镁W2.0GB/T13079不包括国家主管 部门批准使用的 有机砷制剂中的砷含量磷酸盐W20.0沸石粉、膨润土、麦饭石W10.0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 碘化钾、碘酸钙、氯化钻W5.0氧化锌W10.0鱼粉、肉粉、肉骨粉W10.0家禽、猪配合饲料W2.0牛、羊精料补充料猪、家禽浓缩饲料 猪、家禽添加剂预混合饲 料W10.0以在配合饲料中20%的

25、添加量计 以在配合饮料中1%的添加量计2铅(以Pb计) 的允许量(每千 克产品中)生长鸭、产蛋鸭、肉鸭配合 饲料、鸡配合饲料、猪配合 饲料W5GB/T13080以在配合饲料20% 的添加量计序号卫生指标项目产品名称限值测疋方法备注(mg/kg)奶牛、肉牛精料补充料W8产蛋鸡、肉用仔鸡浓缩饲料 仔猪、生长肥育猪浓缩饲料W13骨粉、肉骨粉、鱼粉、石粉W10磷酸盐W30产蛋鸡、肉用仔鸡复合预混 合饲料仔猪、生长肥育猪复 合预混合饲料W40以在配合饲料中1%的添加量计3氟(以F计)的 允许量(每千克产品中)(mg/kg)鱼粉W500GB/T13083高氟饲料用HG2636-1994 中 4.4条石粉W

26、2000磷酸盐W1800HG2636肉用仔鸡、生长鸡配合饲料W250产蛋鸡配合饲料W350猪配合饲料W100骨粉、肉骨粉 生长鸭、肉鸭配合饲料W1800W200GB/T13083产蛋鸭配合饲料W250GB/T13083以在配合饲料中1%的添加量牛(奶牛、肉牛)精料补充 料W50猪、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W1000猪、禽浓缩饲料按添加比 例折算后,与相 应猪、禽 配合饲料 规值相同4霉菌的允许量(每克产品中) 霉菌总数 (103个/g)玉米40GB/T13092限量饲用:40-100 禁用:100小麦麸、米糠40限量饲用:40-80 禁用:80豆饼(粕)、棉籽饼(粕)、 菜籽饼(粕)50限量饲用:5

27、0-100 禁用:100鱼粉、肉骨粉20限量饲用:20-50 禁用:50鸭配合饲料35猪、鸡配合饲料;猪、鸡浓 缩饲料;奶、肉牛精料补充 料455黄曲霉毒素 B1允许量(每 千克产品中)玉米W50GB/T17480 或B/T8381花生饼(粕)、棉籽饼(粕)、菜籽饼(粕)W30序号卫生指标项目产品名称限值测疋方法备注(|1 g /kg)豆粕W10仔猪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W20生长肥育猪、种猪配合饲料 及浓缩饲料W10肉用仔鸡前期、雏鸡配合饲 料及浓缩饲料W20肉用仔鸡后期、生长鸡、产 蛋鸡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W10肉用仔鸭前期、雏鸭配合饲 料及浓缩饲料W15肉用仔鸭后期、生长鸭、产 蛋鸭配合饲料及

28、浓缩饲料W20鹌鹑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W10奶牛精料补充料 肉牛精料补充料W506铬(以Cr计) 的允许量(每千克产品中)(mg/kg)皮革蛋白粉W200GB/T13088鸡、猪配合饲料W107汞(以Hg计) 的允许量(每千克产品中)(mg/kg)鱼粉W0.5GB/T13081石粉;鸡配合饲料,猪配合 饲料W0.1米糠W1.08镉(以Cd计) 的允许量(每千克产品中)(mg/kg)鱼粉W2.0GB/T13082石粉W0.75鸡配合饲料,猪配合饲料W0.59氰化物(以HCN 计)的允许量(每千克产品 中)(mg/kg)木署干W100GB/T13084胡麻饼、粕W350鸡配合饲料,猪配合饲料W501

29、0亚硝酸盐(以NaNO2计)的允许量 (每千克产品 中)(mg/kg)鱼粉W60GB/T13085鸡配合饲料,猪配合饲料W1511游离棉酚的允棉籽饼、粕W1200GB/T13086肉用仔鸡、生长鸡配合饲料W100许量(母十克产 品中)(mg/kg)产蛋鸡配合饲料W20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W6012异硫氰酸酯(以 丙烯基异硫氰菜籽饼、粕W4000GB/T13087鸡配合饲料生长肥育猪配合W500序号卫生指标项目产品名称限值测疋方法备注酸酯计)的允许 量(每千克产品 中)(mg/kg)饲料13恶唑烷硫酮的 允许量(每千克产品中)(mg/kg)肉用仔鸡、生长鸡配合饲料W1000GB/T13089产蛋鸡

30、配合饲料W50014六六六的允许 量(每千克产品 中)(mg/kg)米糠;大麦麸;大豆饼、粕 鱼粉W0.05GB/T13090肉用仔鸡、生长鸡配合饲料 产蛋鸡配合饲料W0.3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W0.4153滴滴涕的允斤 曰 (n* 古 石米糠;大麦麸; 大豆饼、粕W0.02GB/T13090许量(母十克产 品中)(mg/kg)鱼粉鸡配合饲料,猪配合饲料W0.216沙门氏杆菌饲料不得检出GB/T1309117细菌总数的允 许量(每克产品 中)细菌总数(106个/g)鱼粉V2GB/T13093限量饲用:2-5 禁用:5注:1.所列允许量均为以干物质含量为88%的饲料为基础计算。2.浓缩饲料、添加剂

31、预混合饲料添加比例与本标准备注不同时,其卫生指标允许 量可进行算。8.2 肥料产品8.2.1 肥料化产品为棕黄色或褐色或灰褐色,粒状或粉状,无机械杂质,无恶臭。8.2.2 肥料化产品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8.1.2 的要求。表 8.1.2 肥料化产品的技术指标项目限值测疋方法有机质含量(以干基计)/ (%)$30NY/T 304总养分(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以干基计)/ (%)$4.0NY/T 297; NY/T298; NY/T 299脂含量(以粗脂肪占干基质量百分数计)/ (%)0.3一水分(游离水)含量/ (%)W20GB/T 8576pH值5.58.0NY5258.2.3 肥料化产

32、品中重金属、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值指标应符合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 准(GB 8172)的要求。8.2.4 肥料化产品中严禁含有玻璃、钢铁、陶瓷等成分。8.2.5肥料化指标测定方法应依据有机肥料(NY525)规定的试验方法。8.3 生物柴油产品生物柴油技术指标应符合表8.1.3 所列的要求。表 8.1.3 生物柴油产品技术指标性质限值单位测定方法15C时的密度0.86-0.90103kg/m3EN ISO 3675, EN ISO 12185闪点$120CEN ISO 3679水分W500mg/kgEN ISO 12937总杂质W24mg/kgEN 12662动力学粘度,40C3.5-5.0mm

33、2/sD 445硫酸盐灰分W0.02%,质量ISO 3987硫W0.001mg/kg,质量EN ISO 20846, EN ISO 20884十六烷值$51EN ISO 5165碳残余(100%,样品)W0.03%,质量EN ISO 10370酸度值W0.5mg KOH/gEN 14104酯含量$96.5%,质量EN 14103甘油三酯W0.2%,质量EN 14105游离丙二醇W0.020%,质量EN 14105, EN 14106总丙二醇W0.250%,质量EN 14105磷含量W10mg/kgEN 141119 用词说明:1 表示必须严格执行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遵从的 正面词采用“应”、“要求”;反面词采用“不得”。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条件允许时首先遵从的 正面词采用“以为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遵从的,采用“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