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甘肃沿线人地关系的探讨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940012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4.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丝绸之路甘肃沿线人地关系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丝绸之路甘肃沿线人地关系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丝绸之路甘肃沿线人地关系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丝绸之路甘肃沿线人地关系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丝绸之路甘肃沿线人地关系的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丝绸之路初研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前 202 年8 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 (今西安)为起点,东汉时以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 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 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 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19 世纪下半期,德

2、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 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 都城长安出发,(东汉时由都城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 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軒(jian,今 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 30 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 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 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

3、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 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 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 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 时也简称为丝路。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 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 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 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

4、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 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 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 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一、丝绸之路的路线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或洛阳到玉门关、阳关。(汉代开辟)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东段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

5、线均长安或者 洛阳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西安(长安): 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 武威(凉州)张掖(甘州)迺泉(肃州)敦煌(沙 州):莫高窟、榆林窟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 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天水西宁伏俟城索尔库里盆地(索尔库里)中段往返于丝绸之路上的商队。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 时有变迁

6、。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 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 阗)、莎车等至葱岭。阳关 若羌(鄯善)且末 尼雅(精绝),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和田(于阗)西段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 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乌鲁木齐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怛罗斯,今 哈萨克斯坦城市)托克玛克(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城市)萨莱(俄罗斯)萨克尔伊斯

7、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今十耳其城市)二、丝绸之路的前奏甘肃省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齐家文化中华人民共和 国黄河上游地区的铜石并用时代 文化。因 1924 年在甘肃广河齐家 坪首先发现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900年。分布在甘肃、青海省境内的黄 河及其支流沿 岸阶地上 。共发现遗址 350 多处。居民经营农业 ,种植粟等作物 , 使用骨铲 、穿孔石刀和石镰等生产 工具。饲养猪 、羊、狗与 大牲畜牛、马等 。制陶业 发达,双大耳 罐、高领折肩罐和镂孔豆等为典 型器物。已出现冶铜业,有铜 刀、锥、 镜、指环等一 类小型红铜器或青铜器。齐家文化玉器,早在上个世纪之初 已伴随着齐家文化的发

8、现而面世 了。不过,比 起对红山玉器、良渚玉 器乃至石家河玉器、含山玉器来,对齐家文化 玉器的认识与重 视,似与这发 现的历史和它应有的地位还很不 相衬。齐家文化具有产生大量精美玉器的背景和条件。考古学上的齐家文化,为黄河上游地区 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因 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遗址而得名。 齐家文化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 地方,其年代在距今四千年前后。此前,学术界公认的文化特征主要有二,一是有一群独具 特征的陶器,二是出现了红铜器和青铜器。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还有一批独具 特色的玉器,其内涵之丰富,品种之繁多

9、,工艺之精美,令人折服。当为齐家文化乃至西北 原始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三、丝绸之路的开拓前 119 年,张骞时任中郎将,又第二次出使西域,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 孙国、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自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向汉 武帝报告关于西域的详细形势后,汉朝对控制西域的目的由最早的制御匈奴,变成了“广地 万里,重九译,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 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 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 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

10、流,同时汉朝在收取关税方面取得了巨大利润。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 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 年),设立了 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 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97 年,东汉将军班超在重新建立起汉朝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后,派甘英携带大量丝 织品到达条支(可能是今日土耳其的安条克),而当时安条克以南正是埃及和安息争夺的国 土。因而中国与埃及最早的官方沟通应当就是在这一时期。而记载中的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官 方沟通似乎不止于此。后汉书记载了公元166 年罗马使节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 中国建立了大

11、使馆的纪录。然而,当中国进入东汉时代以后,由于内患的不断增加,自汉哀帝以后的政府放弃了对 西域的控制,令西域内部纷争不断,后期车师与匈奴年年不断的战争更令出入塔克拉玛干的 商路难以通行,当时的中国政府为防止西域的动乱波及本国,经常关闭玉门关,这些因素最 终导致丝路东段天山北南路的交通陷入半通半停。汗血宝马 汗血马的原产地在土库曼斯坦。史记中记载,张骞出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 汗血。”故在中国,两千年来这种马一直被神秘地称为:“汗血宝马”。全世界汗血马的总数 量非常稀少:一共只有 3000 匹左右,其中有2000 多匹在土库曼斯坦。因此被土库曼斯坦奉 为国宝,并将汗血马的形象绘制在国徽和

12、货币上。外国专家曾对汗血马的“汗血”现象进行过 考察,认为“汗血”现象是受到寄生虫的影响。目前(2008 年)我国共有汗血宝马 3 匹在长 春。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 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 34.5 厘米,身长45 厘米,宽 13 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 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 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 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

13、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 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 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 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四、丝绸之路的繁荣随着中国进入繁荣的唐代,西北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了中国统治者的关注。为了重新打通 这条商路,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 控制西域的机构,新修了唐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并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 将西线打通至中

14、亚。这样一来丝绸之路的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人们在 青海一带发现的波斯银币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多的,这证明青海也随着丝路的发展成为与河西 走廊同等重要的地区,加上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波斯(7 世纪中叶后阿拉伯帝国取代了波 斯的中亚霸权)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与汉朝时期的丝路不同,唐控制了丝路上的西域和中亚的一些地区,并建立了稳定而有 效的统治秩序。西域小国林立的历史基本解除,这样一来丝绸之路显得更为畅通。不仅是阿 拉伯的商人,印度也开始成为丝路东段上重要的一分子。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也不再仅仅 是商人和士兵,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们也逐渐出现在这一时

15、期。中国大量先进的 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 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一时间唐朝人在文化方面得到了极 大的满足。 丝路商贸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大大激发了唐人的消费欲望,因为商贸往来首先带给人们的是物 质(包括钱财等)上的富足,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次是不同的商品来源地域带给 人们的精神差异的影响。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 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 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这一切都成

16、了唐 人尤其是唐时高门大户的消费对象与消费时尚。相对而言,唐人的财力物力要比其它一些朝 代强得多,因此他们本身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追求超级消费,而丝路商贸活动的发达无非是为 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而已。理所当然的就有许许多多的人竭力屯奇居异,有钱人不仅购置 奇珍异宝而且还尽可能在家里蓄养宠物、奴伎。帝王皇族带头,豪绅阔户效之,庶民百姓也 以把玩异域奇物为能。美国学者谢弗指出:“七世纪(中国)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 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地流行于 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唐三彩 唐三彩的产地西安、洛阳、扬州是陆上和海上丝绸古道的联接点。在古丝绸之

17、路上,唐 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骆驼。可以想见,在沙漠中,人和骆驼艰难跋涉,相依为命,所以人和 骆驼有一种亲密感。它那高大的形态和坚毅负重的神情,似乎还带着丝绸古道的万里风尘。 据考古界的挖掘,在丝绸之路、地中海沿岸和西亚的一些国家都曾经挖掘出来过唐代三彩的 器物碎片。那么这种文化传流到国外也对他们的陶瓷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包括在日本和 朝鲜。日本奈良时期曾经仿制中国的三彩制作出来过三彩器物,当时被称为奈良三彩,朝鲜 的新罗时期也仿造中国的三彩制作过三彩的器物,叫新罗三彩。天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武威城南五十公里处,地处中路乡灯山村,是我国早期的石窟之一。创建于 十六国北凉,后经历代开凿,规模宏大,

18、建筑雄伟,有学者称为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 为北朝至唐时期文物。窟内保存壁画数百平方米,现存洞窟三层,佛龛十七个,佛像一百多 尊,以及魏、隋、唐时期的汉、藏写经。其中主体建筑大佛窟如来坐像,造像神态逼真,形 象各异,塑造精致。说明此时古印度佛教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五、丝绸之路的绵延1280年忽必烈在宫殿接见马可波罗。自唐末以来西北丝绸之路已经错失了它发展的大 部分机遇一一中亚和新疆地区荒漠地区的草原、绿洲被连年的战火所摧毁:这对以一个绿洲 国家的农业生产而言毫无疑问是致命的,而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正是古代国家立国的根 本。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国各地战火纷飞,为丝路直接服务的北方地区经济大

19、受打击,史料记 载黄河流域的丝绸生产几乎陷于停顿。当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孙们孜孜不倦的开辟着广阔的疆 土时,丝绸之路一一不仅是这条西北丝绸之路,包括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一一都已 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蒙古帝国内部的交通路线。虽然蒙古帝国的统治者们并没有建立严格 的、十分完善的中央集权体系(这也许与其游牧民族的特性有关),各地并没有统一的行政 体系。但蒙古帝国也摧毁了以往在丝绸之路上大量关卡和腐朽的统治,令丝绸之路的通行比以 往各个朝代都要方便一些。蒙古帝国和它在中国的权利继承者,对这些从西方前来的旅行者 抱以非常欢迎的态度,元朝统治者甚至任命一些外国人一一主要是基督教徒,担任地方的行 政长官。不

20、过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 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丝绸之路了。诸如马可波罗和长春真人的游记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从 侧面反映西北丝路的衰落。此外,包括中国在内亚欧大陆进入了逐渐寒冷的阶段。当丝路的 历史步入 14 世纪一一中国称其为“明清小冰期”的开端后,西域地区脊背上已不再适合当时 的人类居住。西北丝绸之路的东端几乎已经荒废。而西域各古国大多已不复存在,成为流沙 之中见证丝路辉煌的遗迹。丝绸之路有利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 条丝绸之路,至尽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交流中,仍然发挥着 重大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汕I北道4丝绸之路线路图O”、八沁、已信.厂、o兰*中道河卜| 南道丝绸之路初研调研人:王卉 单位:07级地环4班 时间:2008年 10月 18日 指导老师:石惠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