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课标一轮总复习地理讲义:第三章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含答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938692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6.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1版新课标一轮总复习地理讲义:第三章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版新课标一轮总复习地理讲义:第三章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版新课标一轮总复习地理讲义:第三章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2021版新课标一轮总复习地理讲义:第三章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新课标一轮总复习地理讲义:第三章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课程目标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地壳物质循环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大气受热过程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物质组成及物质循环考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对应学生用书p271地球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_地震波 _传播速度的变化。类型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A 表示_横_波较慢_固体 _2B 表示_纵_波较快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2)不连续面名称波速变化表示 _莫霍 _面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

2、播速度突然_加快 _表示 _古登堡 _面此面以下 _横波 _完全消失,_纵波 _波速突然下降(3)划分三个圈层:图中C 为_地壳 _,D 为_地幔 _,E 为_地核 _(由外核和内核组成)。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是_岩浆 _的主要发源地。(4)岩石圈:由坚硬的_岩石 _组成,包括地壳和 _上地幔顶部 _。2地球的外部圈层(1)A 表示 _大气圈 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氧。(2)B 表示 _水圈 _: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连续 _但不规则的圈层。(3)C 表示 _生物圈 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 _大气圈 _的底部、_水圈 _的全部和 _岩石圈 _的

3、上部。3对应学生用书p28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1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的概况,可简化总结成下表以便于记忆: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地幔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外核内核莫霍面古登堡面平均 17290051506370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呈固态4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做岩石圈。要注意对岩石圈和地壳的区分。2地壳的结构地壳的厚度和物质组成各处并不相同。大陆地壳较厚,

4、大洋地壳较薄。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壳可以分成两层,上层叫硅铝层,含硅和铝较多,主要由比重较小的花岗岩类组成;下层叫硅镁层,这一层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主要由比重较大的玄武岩类组成。二层之间的界面为康拉德面。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是普遍存在的。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气体及其中的悬浮物质,主要由氮、氧组成厚度 20003000 千米水圈由各种水体组成的外部圈层按状态包括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按位置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连续但

5、不规则生物圈地球表层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环境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最活跃的圈层例题(2019 海南)2019 年 2 月 19 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 8588 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据此完成(1)(2)题。(1)该钻井(A)A 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面C已穿透岩石圈D 即将穿透地幔(2)该钻井深达8500 多米表明当地拥有深厚的(D)A 侵入岩B喷出岩C变质岩D沉积岩解析 (1)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 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 41 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 千米;平原、盆地

6、地壳相对较薄。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钻井深度约9 千米,未穿透地壳,A 项正确;B、C、D 项错误。(2)油气等化石燃料多储存在沉积岩中,A、B、C 项错误,D 项正确。5考点二地壳的物质组成对应学生用书p281矿物(1)概念:是具有确定_化学成分 _、物理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2)存在形成:_气态 _、液态和 _固态 _。(3)分类:_金属 _矿和 _非金属 _矿。2岩石(1)概念:岩石圈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_矿物 _组成。(2)按成因分:岩浆岩(火成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 _化石 _,常见有砾岩、砂岩、

7、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如由花岗岩变质形成的_片麻岩 _,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_大理岩 _,由砂岩变质形成的石英岩,以及由页岩变质形成的_板岩 _等。对应学生用书p29类型形成常见岩石有用成分举例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

8、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例题(2018 北京)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图中(C)6A 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解析 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A 错误;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判断断层上覆岩层形成时间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 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

9、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 正确;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D 错误。7考点三地壳的物质循环对应学生用书p291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_转化 _,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_运动 _和_变化 _之中。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 _岩浆 _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 _地壳物质循环 _。3地壳物质在其自身不断循环和转化的同时,与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在不断进行_物质 _交换和 _能量 _转化。对应学生用书p29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多种变式图以上变式图中,代表冷却凝固作用,代表外力作用,代表变质作用,代表重熔再生作用。2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的方法(1)关键是判断岩浆和

10、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就是岩浆岩。(2)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一般有三个箭头指向。(3)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三大类岩石都有可能重熔再生形成岩浆。(4)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例题(2018 江苏)“玉中之王”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在高温高压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到“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1)(2)题。8(1)和田玉属于(D)A 甲B乙C丙D丁(2)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

11、单概括为(C)A(b1b2)aB(e1e2)dCe1De2解析 (1)图中风化物是确定物质名称的突破点,可先确定戊为沉积岩,进而确定其他物质类型分别为甲侵入岩、乙喷出岩、丙岩浆、丁变质岩。(2)和田玉为高温高压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因此为变质岩。和田玉是由白云岩(沉积岩)变质形成,因此其地质过程为e1。判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1)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判读方法(地质作用:侵蚀、沉积、褶皱、断裂、升降运动等)地壳稳定:各岩层整合接触。地壳活跃:岩层弯曲或错位(水平运动);岩层缺失(升降运动)。具体可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首先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还是背斜,地层有

12、无缺失,各岩层是否含有化石;有无断层,断层部位在什么地方;有无侵入岩,是什么时代侵入的;等等。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 A、B、C、D 均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 ABCD)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下图所示。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9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

13、源。如下图所示。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如下图所示。注:若图中同时有褶皱和断层,一般情况为由于褶皱而导致断层,即先发生褶皱,再发生断层。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下图所示。(2)岩层新老关系判读方法沉积规律(下老上新原则):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破坏与被破坏的原则:岩浆岩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覆盖与被覆盖的原则: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若为褶皱,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海底岩层:距大洋中脊(海岭)越近,岩层越新距海沟越近,岩层越老;根据化石:生物越简单形成时间越早,越复杂形成时间越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