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938303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征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园林,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成了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三大体系。西亚的造园活动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影响到叙利亚、伊拉克、埃及、西班牙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兰教地区。西亚与北非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园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他们的心目中,水和绿荫显得特别珍贵,认为“天国乐园”(伊甸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美妙的乐声在庙堂里回荡。因此阿拉伯人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园,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限划清。园内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并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

2、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又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古希腊于公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终于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艺术被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方式,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

3、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方整端正,与园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环境判若两个世界,充分显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重台叠馆的建筑和中轴线是全园的主体和轴心,结合山势,从山上引水下山,用于纳凉。而且还建有雕像装饰的喷泉池沼,随阶降泻的叠瀑等。巴黎凡尔赛宫苑是举世公认的欧洲古典园林杰作。园林总面积广达1500公顷.相当于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园的中轴线长达3千米,与地处高坡长达400米的宫殿主楼垂直相交。中轴的前半段为十字形水渠,两侧是星罗棋布的花坛、喷泉、池沼、雕像。园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一系列对景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凡尔赛宫苑是路易十四称霸全欧后于1661年始建的

4、,历时百年之久,消耗全国赋税的十分之六。壮丽的凡尔赛宫苑无处不体现主权的至高无上,但也充分展示了法兰西园林简洁豪放的独特风格。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截然不同。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世界历史上较主要的园林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国古典园林,一类是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它们的形式不同,风格迥异,然而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诗情画意”,各自寓有自己的“意境”。西欧的古典主义园林,是以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发展起来

5、的造园艺术思潮为基础,于十七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形成的。这种园林在形式上有强烈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规则的建筑图案,修剪整齐的树草花圃,人造的水池喷泉,笔直的道路,宽阔的广场和娇柔的石雕像以比拟神圣的君主集权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除了有长期的、民族的、传统的历史渊源外,也是当时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在造园艺术上的反映。这种古典主义的园林,曾得到当时社会的推崇,其中更多的是诗人、画家们的赞许和歌颂,也就赋有了在当时社会上风行的“诗情画意”和特有的“意境”。因此,“诗情画意”“意境”,应该是每一种形象艺术所共有的内容,只有揭示“诗情画意”和“意境”所特有的内容,才能真正地揭示不

6、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园林的特点。那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呢?一般说,我国的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它们决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开。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即: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

7、出,一览无余。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或喧宾夺主。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这个“五要”“五避”,贯彻在创作园林的各个具体环节。这些环节主要是座基选地,总体布局、院落组合、单体建筑、山水、花木、道路和造景的一些技巧等等。座基选地,通俗一点讲,就是造园的建造位置选在什么地方,划分多大的范围。一般的说,只有:“

8、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都希望将园址选在天然的山水形胜之处,或者至少在有山连脉,有水通源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取得融汇于“天然”的效果。当然,有时候客观条件并不那么理想,有些园址不得不座基在地域环境和造园条件较差,甚至是被认为很不适宜造园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通过造园家的努力,摈弃丑陋之弊,借取精美之景,并根据具体的座基情况,因势利导,“得景随形”地进行其创作。总体布局,是造园家进行园林创作的首要一环。要摸清园主需要在园中表现的主题思想,园林的功能以及所处的环境后,才能“立意”,才能做到“胸中自有丘壑”。具体的步骤是,先根据功能内容,划分区域,分割出各种不同活动内

9、容的区域空间,组织各种环境气氛的观赏路线,把园林组织得有条不紊;然后通过各种园林要素的精心配置,突出某一个主题景色,统一全园的气氛,使各个区域空间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在较大的园林中,还布置了许多“园中之园”,如苏州网师园中的“殿春簃”一院,北京北海中的:“静心斋”一院,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等等。在圆明园和承德避暑山庄里,则几乎到处都布置了各类“园中之园”了。大量地布置“园中之园”,不仅是我国古代造园家经常采用的一种总体布局的手法,而且也值得在我们今天的造园活动中作为借鉴。在大范围园林的总体布局中进行划分区域空间的有效途径,可以增加园林内部环境气氛的曲折变化,同时还可使园林内部取得“小中见大”

10、“大中见小”的对比效果,在各园之间相互呼应,相互因借,创造出更美的景色画面和更多的游览情趣来。院落组合,是每个园林创作中必然遇到的一个空间组织阶段。因为院落是划分区域后的最小的空间单位,不管这座园林以什么为主体,或是怎样进行围合,院落是始终存在的。一般园林院落的主体是由单体建筑充任的,也就是园治中立下的“凡园圃之基,定厅堂为主”的“规矩”了。我国古典园林中的院落布置形式有规则式和自由式两种。规则式的院落组合中,又以半封闭的三合院和封闭的四合院为其最基本的形式,并以它们为基础,衍生出各种复杂的其他组合形式来。由于它们包含着庄重严肃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呆板的气氛,所以这类组合形式,在园林中,尤

11、其是气候条件比较优越的南方园林中,采用得比较少,而较多地采用后一类自由式的院落组合。所谓“自由式”,当然不是随意地乱摆,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布置。它仍然需要突出重点,确定主要建筑的位置,然后对其他景物随宜布置,高低错落、曲折参差、主次分明地组织各个画面,创造“天然”的气氛,保持着各种景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定了造园的大局座基选地、总体布局和院落组合之后,接着就需要对各种园林要素进行更加细腻的处理了。所谓“园林要素”,就是指我们在造园时必须采用的各种景物实体,包括单体建筑、山水、花木和道路等。有人还建议包括动物,笔者认为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动物也是增加园林气氛和游赏情趣的一种实体。游在池水中

12、,飞在花草上,跑在树林中,以至围栏在建筑里,都可以引进在景色画面之中,甚至还可以作为某一地域的主要景色。如“花港观鱼”“鱼跃鸢飞”“石矶观鱼”不都是以动物为主要观赏景面吗?何况苑囿的起源也是从狩猎开始的,它还是二千多年来苑囿的传统习惯呢!直到现在的公园里仍然附设有动物园,只是如今大多数园林不再有意识地引进动物罢了。单体建筑,是指园林中各种各样的单体建筑物和构筑物。我国古代的建筑师,已经根据不同的功能用途和内容要求,创造了许多建筑类型,如宫、殿、楼、阁、厅、堂、斋、轩、馆、亭、台、舫、榭、廊、桥、壁、墙、洞、门、牌坊、塔和其他一些建筑小品,并通过房屋的立面(形式和体量)和平面(形式和组合)的变化

13、,再辅以富有民族风格的工艺装饰和色彩,使得各种建筑类型更是千变万化,完全适应于各种环境气氛的需要。协调在古典园林之中。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就是不仅要注意单体建筑的形象,更要着重于这些建筑如何同园林中的功能要求及园林气氛相适应,而不能单纯地从这些建筑的构造、立面、平面类型去模仿,更不能随意地、生硬地把它们抄袭在现代的园林建筑活动中。山水,原是由不同的地形地貌而形成的自然景物,在我国“创作自然”的古典园林里是至关重要的。山是骨骼,水是血液。山,按其质料构成分类,不外乎有石山、土山和土石相间的山;按其大小和位置,则又可分为园山、院山和单峰三类。园林中的山,是经过细心挑选的,要求它们姿态入画,气势雄

14、伟,轮廓曲折,构成美丽的天际线。尤其对石山、石峰要求更严,除了选取石种外,还得用“挑、飘、透、跨、连、悬、垂、斗、卡、剑”等一系列叠石技法,叠成造型奇特和构图优美,各面成景的假山,供人们欣赏。水,在园林中有动、静之分,如河流、涧溪、飞瀑、涌泉、滴水、细注都是动的例子,但园林水景却以给人平静的印象为主。水要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顺乎自然地进行安排。水体要活,分聚处理要得当,小则聚,大则分,岸曲水洄,似分似连。这样可增加借景机会和画面层次,密切水面同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映衬,使整个园林脉络相通,气氛协调。山和水的处理是否“天然”,是整个园林成败的关键。在当前人们对红楼梦中的大观

15、园发出的一片赞扬声中,笔者想乘这里议论山水的机会,对曹雪芹描绘大观园的“立意”谈一些粗浅看法。在作者笔下,是把大观园和当时的社会风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他把大观园描绘成一个藻饰豪华、欲尽人间之大观的园林。然而,恰恰在这里,作者有意在造园章法方面埋下了同“天然”相违的要害,以此来隐喻当时趋向没落的而且已经“病入膏盲”的“太平盛世”。然后,又通过贾宝玉的嘴,来指责大观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即显示了贾宝玉的才华,突出了书中人物的性格,又给这个家族的没落事先留下了伏笔,真可谓是“一箭多雕”了。大观园中存在着的造园根本章法的弊病,绝不是大观园描绘者的偶然失着,却正说明曹雪芹在造

16、园学方面的造诣是很深的。花木,经过人工的莳栽、培植和组织,使它们成为园林造景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应当指出,我国古典园林中的花木,虽然也是经过人工莳栽、培植和组织的,但与西欧古典主义园林不一样,绝大多数仍然保持了它们自然生长的姿态。花木在园林中的意义,可以用“润肤嫩肉”或“盛装”来进行比喻,它本身不仅可以独立构成景色画面,而且还能以它来围合空间,组织道路,对比尺度,配衬主景,丰富层次,和谐色调。同时由于花木的存在,引进了许多走兽、飞禽,鸟语花香,生气勃勃,使景色画面更为活泼生动,给人以色、香、味俱全的美好享受。花木还同古代人们的比拟联系在一起,如松的永恒、苍劲,竹的潇洒、挺拔,海棠的娇嫩,杨柳

17、的多姿,芭蕉的长青,腊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联想丰富,感染力极强。我国古代的园艺家,为了使花木满足四时观赏的要求,对花木的移栽、修剪、繁殖、保护及其适应的气候、土壤条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无数的宝贵经验。这在我们今天特别强调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时候,赋予了花木以更重要的意义。道路,和山水花木等同样列为园林要素。并不完全是因为它覆盖了一部分园林面积。而是因为它在园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道路理解为只是园林里的通道,而应看作是画面上组织景色观赏点的连线。它不仅把园林中数量多分布广的各个景物连贯起来,而且还把人们引导到恰当的位置和适宜的角度,得以欣赏

18、这些景物的最佳画面。道路还向人们展开了一个有头有尾的连续画面,把各种园林景色组织到统一协调的气氛中去引导观者从头至尾有条不紊地进行观赏。同时,由于道路本身的各种处理和别致的安排,会使游人感到妙趣横生。如前行时或疑已无路,豁然开朗;或穿山过穴,别有洞天;或临池岸,轻拂杨柳;或登峻峰,畅胸舒怀抓住人们的心情,抑扬顿挫,随之起伏。使处于静态的秀丽景色,给人一个动态的欣赏意境。一般的说,园林中的道路设计,都是“因景设路”,但亦有“因路设景”的情况。有曲廊幽径,也有通街大道,有石板道、砖墁道,也有“花街铺石”,各有特点和意趣,使得道路各处景随步移,把园林联系成为完整的优美的有机统一体。我国园林之所以引人

19、入胜,除了总体布局和园林要素的设置等等以外,主要还有“安排主景”和“巧于借景”两个方面的因素。如何安排主景,实际上是一个在众多的园林要素中组织各个景面,集中体现自然美的过程。园林,作为一种空间的、组合的形象艺术,也同其他形式的艺术一样,必须是主题明确,情节丰富,构图完整,气氛统一;并要使“人作”的景物变得“宛自天开”,给人以自然美的艺术享受。因此,主景的安排在造园中是第一位的。主景在总体布局、院落组合中,通过组织轴线、安排景物位置等办法,往往占有突出的位置,也就是游赏视线集中、地位显要的地方,成为一个空间的重点,并在周围景物的对比中被烘托出来。现举颐和园里的佛香阁一组主景为例,加以说明。佛香阁

20、一组建筑,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南坡,昆明湖前湖一区,占据了万寿山南坡的中段。它本身是一座三四十米高的重檐带回廊的楼阁,矗立在山坡之上,周围的建筑无论从造型、大小,高低等各方面,都无法同其相比。端庄的排云殿在它的脚下垫着,神圣的智慧海在它的后面围着,使它显得巍巍雄伟。在佛香阁的上下,中轴线十分明确,多组院落分列两边,簇拥着这组建筑,甚至连东西长达七百多米的湖边长廊(连同它的廊亭和突出湖岸的对鸥舫、鱼藻轩。)也对称于这条中轴线。在昆明湖前湖各处的堤岸桥岛上,都可以望见佛香阁这组建筑,而且始终成为人们观赏的中心。这就是安排好主景而取得的艺术效果。当然,主景同配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在同一空间范围中,在许

21、多位置和角度都可以欣赏主景,而当人们站在主景处时,一切配景则又成为欣赏的主要景物了。主景还常常在欣赏一般景色的画面中,成为借景、背景。主景和次要景物的相互因借,融汇贯通,就能组织出生动活泼的自然景象。如何巧于借景,是我国古代国林造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根据造景的需要,有选择地将本空间以外的景色组织进来,突然区域空间范围甚至整个园林的界墙的限制,扩大了园林的空间,使景色画面构图生动,层次丰富,园里园外,相互呼应,浑然一体。园冶中说:“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睛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通过取舍,有所选择地达到所借

22、之景既“精”又“巧”的要求。借景的分类,按园冶所述较为全面,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在借景过程中,要选择一定的观赏点,组织人们的视线,使人们在观赏这些景物时有良好的位置、角度和环境,这就需要采取对景的手法。对景的情况很多:有时当你漫步林荫道上,林木两边相衬,托出一组景物;有时当你在廊中停留,廊外又是一派风光;有时让你透过门洞、窗口、花墙,或隐或现地望见一幅幅构图优美的景色画面;等等。借景可以在专设的各处观赏点,将四周的景色组织得更为集中,这种造景的匠心、技巧和艺术鉴赏力是极为高深的,使人们在游赏园林的时候,随时有许多构图精美、层次丰富的景色呈现在眼前,给人以置身于仙境胜地的感受。

23、这正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巧、高明的特色之一。谈了“创作自然”各个环节上的“五要”和“五避”之后,还要谈一下“借景寓情”。“借景寓情”同“创作自然”一样,都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之一,是与我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认识和发展过程紧密相联系的。借景寓情,简单的解释,就是要借那些经过创作的自然之景,寓进园主的设计思想,即园冶中的“三分匠七分主人”。这里的主人,计成也有解释,为“能主之人也”,就是所谓的“造园家”吧。实际上,这些“能主之人”,在那些社会里,还是必须按照园主的功能需要和思想要求而“主”的。由于社会发展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古代拥有园林的社会阶层是有限的,基本上集中在帝王、官宦、地主、商贾、士大

24、夫等豪门富户手里,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他们的思想烙印。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大自然的美的欣赏是一致的,而且不断地改造和创作自然,从中提高美的认识,提炼美的因素,寓于园林之中。在悠久的历史长流中,无一不融汇着他们的智慧和心血。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讲,“寓情”首先寓的是对大自然的美的欣赏的感情,然后才是园主所苑,明清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及当代的公园,风景区抒发的政治、社会思想方面的感情。等。皇家园林多采用规整式布局,以显示其宏伟浩大,气“借景寓情”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用势磅礴,有帝王之气。而私家园林则以自然式布局,观赏“景的题名”。人们常闻“

25、诗言志”一说,而“景的题名”将比诗植物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如把植物做成动物更为集中,更为隐喻。我们从许多名园中的一些建筑和景造型,以实现其动感,在院角、廊侧、墙边的小空间内散区的题名,以至整个园子的款名上,就不难看出这一点了。植花木配以峰石、构成小景画面,使人们顾盼于不经意之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间。经过历代造园者的继承和创新,中国现代园林已把园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主要是指东方式园林,欧洲式园林艺术进一步升华,充分体现艺术的魅力。运用借景、对林和阿拉伯园林。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里面,中国园林艺景、框景、对比、渗透、层次的构图手法,融情于景,融术独树一帜,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点和艺术的特点

26、。意于情,刀凿斧劈,不露痕迹。既展现大自然的美好景观,首先给大家介绍了中国园林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又透视作者的思想,体现艺术的朦胧美。如广州文化公园的地位,以及中国园林本身又分成了两大园林体系,就是内的园中园,广州白云宾馆内的水景园,桂林芦笛岩风景北方的大型皇家园林,和南方的小型私家园林。区等等。正如明代计成所著园治中所说的“虽由人作,然后,给大家介绍如何来欣赏中国的园林艺术。中宛自天开”,以简单而显复杂,以浅近而显深远,透出各种国的园林艺术,不管是北方的大型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空间。小型私家园林,都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国的唐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有很多自己的特点,比如

27、说宋词非常有名,中国古代的绘画也非常有名,而中国的园我们有很多建筑形式,是我们民族自己所特有的和我们民林也正是要追求这样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这样一种审美族的特点,比如说我们的亭,我们所有园林里面都有一种的境界,所以不管是北方的大型园林,还是南方的小型园亭子,有台,有楼,有阁,有堂,有榭等等,所以这些亭、林,都是把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台、楼、阁、堂、榭共同组成了我们园林艺术里面的建筑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意境,这个是中国园林最主美。中国古典园林还非常讲究中华民族建筑的艺术的形式要的精髓。美,并且十分注意把这些建筑物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接下来,分别讲述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

28、美、建筑美和人文美。从中国的园林建筑来看,自然美包括山水、树木、花草等等,几乎所有的园中都有水池,有假山,有花草,有树木,创造一种小桥流水,荷花漂香的这种自然的风光。因为中国的园林艺术,深深的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因而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的风格和民族的特色,所以我们在欣赏园林艺术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要欣赏它的人文美,也就是它的文化美,这点是中国园林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国的园林艺术和中国的建筑一样,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同时又是我们民族的审美追求。中国园林是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据文献记载,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有造园活动。历代许多文人墨客、诗词名家都寄情于山

29、水、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而一些文人士大夫不满足于一时游山玩水,到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便应运而生。造园者融自己的思想文化内涵于园林之中,并追求自然情趣,由简单模仿,升华为艺术之美。洛阳伽蓝记记载:“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室芳树,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这是艺术美的真实写照。造园的艺术家们寄情于园林之中,把园林建成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通过立体空间的整体构思,组成景象的序列,形成庭园空间的层次和节奏感。把景色置于动感之中。如行云流水、飘然欲飞,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抒发自己的情感。“柏叶青青栎叶红,高低相竞弄秋风。夜来风雨轻击敛,绣出骊山岭上宫。”即是诗情,又是画意。中国园林有唐代著名的“辋川别业”,宋代的艮岳、上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