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

上传人:ta****u 文档编号:19934566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4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资源描述: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版)(2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技术规定(2016 版)一. 观测业务要求1.1 观测时次1、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自动观测项目每天 24 次定时观测 (摘 自气发2008475 号)2、基准站、基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5 次(08、11、14、 17、20时),一般站人工定时观测次数为每日3 次(08、14、20时)。 (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1.2 观测项目1、各台站均须观测的项目: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气温、 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日照、地温(含草温)、雪深。2、由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云、浅层和深 层地温、蒸发、冻土、电线积冰、辐射、地面状态。3、由省级气象主管机构指定台

2、站观测的项目:雪压、根据服务 需要增加的观测项目(1-3 条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13 321 号)4、有两套自动站(包括便携式自动站)的观测站,撤除气温、 相对湿度、气压、风速风向、蒸发专用雨量筒、地温等人工观测设备; 仅有一套自动站的观测站,仍保留现有人工观测设备。(摘自气测函 2013321 号)5、云高、能见度、雪深、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降水类天气现 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相应的人工观测。6、为了保持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延续性,张北、长春、寿县、 电白、贵阳、格尔木、银川和阿勒泰8 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任务的基 准站,保留 08、14、20 时人工观测

3、任务(含自记仪器记录整理)(摘 自气测函201236 号、气测函2013321 号)定时人工观测项目表站类北京时真太阳时08时11、 14、 17 时20时日落后基准站 基本站总云量 低云量_.云咼能见度冻土雪深雪压 降水量(结冰期)总云量 低云量_.云咼能见度总云量低云量_.云咼能见度日蒸发量(结冰期)降水量(结冰期)日日照时数一般站能见度冻土雪深雪压降水量(结冰期)能见度能见度降水量(结冰期)日日照时数人工观测的天气现象白天需连续观测,夜间应尽量判断记录。 结冰期且无称重降水传感器的观测站需定时人工观测降水量。1.3 观测任务与流程1. 每日观测任务(1)每日日出后和日落前巡视观测场和仪器

4、设备,确保仪器设 备工作状态良好、采集器和计算机运行正常、网络传输畅通。具体时 间各站自定,站内统一。(2)每日定时观测后,登录MDOS、ASOM平台查看本站数据 完整性,根据系统提示疑误信息,及时处理和反馈疑误数据;按要求 填报元数据信息、维护信息、系统日志等。(3)逐时上传地面小时数据文件、辐射数据文件,按规定上传 加密数据文件。(4)按规定编发重要天气报告。(5)电线积冰观测时间不固定,以能测得一次过程的最大值为 原则。(6)日落后换日照纸,20 时后-23 时 45 分上传日照数据文件。 (摘自气测函201545 号)(7)每日 20 时后上传当日分钟数据文件;检查当日数据是否齐 全,

5、并做好数据文件的备份;00 时后自动上传日数据文件(现行业 务软件利用霾日统计算法在 00 时后对日数据文件中的天气现象段进 行自动订正上传)。已自动发送的日数据异常时,在次日 08时前利用 业务软件更正上传 (摘自气测函201545 号)(8)自动站设备出现故障时,按照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 控业务职责流程(试行)(气测函2010235号)填报ASOM系统。(摘自气测函2013 321 号)( 9 )守班期间,因硬件故障导致整套自动站无法正常工作,经排 查在 1 小时内无法恢复时,及时启用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无 备份自动站或便携式自动站的,仅在定时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补测(摘 自气测函20

6、13 321 号)(10)每日监测并记录探测环境变化情况,探测环境有变化应及时上报。2. 定时观测流程(1)45-60 分观测云、能见度、雪深、雪压、冻土及其它人工观 测项目,连续观测天气现象。(2)正点前 10分钟查看显示的自动观测实时数据是否正常。(3)00 分,进行正点数据采样。(4)00-01 分,完成自动观测项目的观测,并显示正点定时观测 数据,发现有缺测或异常时及时按有关规定处理。(5)01-03 分,向微机内录入人工观测数据。(6)03-05 查询监控数据文件传输1.4 校时观测业务系统应按照关于全国气象业务系统统一校时的通知 (气预函201297 号)的要求使用网络时间协调与授

7、时系统定期 校时。Windows系统默认的时间同步间隔为7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 确定校时时间及校时频率。二. 观测与记录2.1 云1、基准站、基本站观测云量、云高,不观测云状,云高前不记 录云状。云高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云高人工观测。 一般站不进行云的观测 (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2、因雪、雾、轻雾使天空的云量无法辨明或不能完全辨明时, 总、低云量记 10;可完全辨明时,按正常情况记录。因霾、浮尘、沙尘暴、扬沙等视程障碍现象使天空云量全部或部 分不明时,总、低云量记“-”,若透过这些天气现象能完全辨明云量 时,则按正常情况记录 (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有修改)2.2

8、能见度人工观测能见度记录以千米(km)为单位,取一位小数,第二 位小数舍去,不足 0.1km 记 0.0。自动观测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最小能见度记录以米(m)为单位,取整数。自动观测能见度数据有1 分钟能见度值(瞬时值)和10分钟平 均值。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Z文件)VV段的1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 分钟能见度值, 10分钟能见度为正点10 分钟平均值,最小能见度 为小时内最小10分钟平均值,以m为单位,取整数。CW段的能见 度为正点前15分钟(46-00分)内的最小10分钟平均值,以km为 单位,取一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二位及之后的数值直接舍去。自动观测视程障碍现象的最小能见度为

9、过去10分钟平均值的10 分钟滑动平均值,以 m 为单位,取整数,小数点后数值舍去。重要 天气报告中的能见度(95VVV编码组中的VVV)以过去10分钟平 均值的10分钟滑动平均值为准,以10m为单位编报,不足10m时, 米数舍去,高位不足补“0”。2.3 天气现象2.3.1 天气现象类别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定义了34 种天气现象。 当前保留观测和记录的有21 种: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 雨夹雪、阵性雨夹雪、冰雹、露、霜、雾凇、雨凇、雾、轻雾、霾、 沙尘暴、扬沙、浮尘、大风、积雪、结冰。取消了 13 种:霰、米雪、冰粒、吹雪、雪暴、烟幕、雷暴、闪 电、极光、飑、龙卷、尘卷风、冰针。其中 ,

10、雪暴、霰、米雪、冰粒 出现时,记为雪,这4 种天气现象与雨同时出现时,记为雨夹雪;雷 暴、龙卷出现时,记录在值班日记中,作为重要天气报编发的依据。 (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2.3.2 记录规定1、已实现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每天24 小时连续观测。 未实现自动观测的天气现象白天(08-20 时)保持人工连续观测, 夜间(20-08 时)现象应尽量判断记录,只记符号,不记起止时间。2、夜间降水类天气现象应与降水量保持一致,避免出现有降水 量但无降水现象的记录 (摘自气测函201545 号)3、由于降水现象影响人工观测能见度小于10.0km,不必加记视 程障碍天气现象 (摘自气测函200522

11、7 号)4、08 时定时观测时,对夜间出现的所有天气现象按规定配合编 报。如果只有一种现象编报“过去天气”,而又不能确定该现象是否占 满过去一小时之前的整个时段时,按未占满处理, W1 编报该现象,W2编报0 (摘自气测函201226号)2.3.3 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1、能见度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视程障碍类天气 现象由软件自动判别,取消该类天气现象人工观测。 (摘自气测函2013 321 号)2、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判别的台站,扬沙、浮尘、轻雾、霾的能见度判别阈值为7.5km,沙尘暴、雾的能见度判别阈值为 0.75km,能见度人工观测的台站其判别阈值为10.0km和1.0km (

12、摘 自气预函2014 4 号)3、观测人员要参考上游天气状况、卫星云图及本地大气成分监 测数据,结合本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进行综合 判识。定时时次对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判识结果、现在天气现象 编码和连续天气现象进行人工确认 (摘自气测函2015 45号)4、霾的观测(1)霾现象自动观测的台站,若日内现在天气现象的霾记录持 续6个(含)以上时次,则当日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记霾。日内霾现象持续记录不足6个时次,但20时日界前后达6个(含) 以上时次时,若日界前(后)持续霾现象记录达4 个(含)以上时次 则在相应日记霾;若日界前和日界后持续霾记录均为 3 个时次,只在 日界前

13、记霾。08时白天与夜间栏记录霾的原则同20时日界处理。若某时次现在天气现象缺测,则该时次按无霾现象记录处理。(2)对霾现象以人工判识为准的台站,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 象段记霾方法不变。(3)由业务软件自动实现日数据文件连续天气现象段霾记录, 当正点数据文件的现在天气现象缺测或数据异常时,日数据连续天气 现象段霾记录以人工处理为准。(4)A 文件中霾记录以日数据记录为准 (摘自气测函201545 号)日数据文件中日界前后霾的记录处理时次1718192021222300日界前日界后霾记录2.4 湿度严格执行湿度传感器月维护制度,每月清洁保护罩,确保测量准 确性。禁止触摸传感器感应部分,以免影响正常

14、感应。每月维护情况 应在气簿-1备注栏、MDOS元数据和ASOM月维护中记录(摘自气 测函201545 号)2.5 降水非结冰期,所有降水记录原则上以翻斗雨量传感器为准,称重降 水传感器或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作为备份,取消人工观测。无自动 观测设备备份的观测站,保留人工观测作为备份。结冰期,所有降水观测记录以称重降水传感器为准,人工观测为 备份;无称重降水传感器的观测站,以人工观测记录为准。有自动观测记录时,08 时、20 时定时降水量以自动观测数据为 准;无自动观测记录时,08 时、20 时定时降水量以人工观测记录为 准 (摘自气测函2013 321 号)各省(区、市)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机构

15、,应根据本省降雪出现 的平均时间和分布情况,统一要求提前启用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同时 停止翻斗雨量传感器 (摘自气测函2011199 号)2.6 蒸发1、基准站、基本站保留蒸发观测,一般站不进行蒸发观测。2、蒸发自动观测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取消非结冰期的大 型蒸发人工观测 (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3、蒸发自动观测的台站,降水期间不加盖, 但应及时取水,防 止因降水过多发生溢流。4、使用 E-601B 型蒸发器冬季结冰期较长的的台站应保留小型蒸 发器安装支架,冬季结冰或大型蒸发故障时使用小型蒸发,两种仪器 切换时间应选在结冰开始和化冰季节的月末20 时观测后进行(摘自 气发200849

16、1 号)5、冬季结冰期很短或偶尔结冰的地区,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要求进行观测。2.7 雪深雪压1、各省(区、市)气象局观测业务主管机构,应根据本省积雪出现的历史最早(晚)时间和分布情况,统一要求提前启用(停用) 自动雪深传感器 (摘自气测函2012278 号)2、自动观测雪深又承担雪压观测的台站,根据雪深自动观测记 录,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人工观测雪压(摘自气测函2013 321 号)2.8 电线积冰1、电线积冰架安装在观测场外,选择观测场附近空旷、平整、适 宜观测的场地,按照现有要求架设 (摘自气测函2012264 号)2、电线积冰架上的观测导线为直径26.8mm的电缆。3、有电线积冰观

17、测任务的台站,应视机测定每次积冰过程的最大 直径和厚度,以毫米(mm)为单位,取整数。当所测的直径达到以下数值时,尚须测定一次积冰的最大重量, 以克/米(g/m)为单位,取整数:单纯的雾凇38mm雨凇、湿雪冻结物或包括雾凇在内的混合积冰31mm(摘自气测函2010253 号)2.9 辐射1、承担辐射观测任务的台站,辐射表夜间可不加盖,但应在北 京时 08 时前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对光点)、散射辐射表感应面遮蔽 和净全辐射表薄膜罩状况 ( 摘自气测函201226号)2、若日极值出现时间恰为24时,对于辐射极值,一律记录为24 时 00 分,其它要素记录为 24 时 00 分和 00 时 00 分

18、均可 (摘自气测函2005227 号)3、辐射观测站配备的高精度毫伏表(四位半)需要定期检定。(新 增)2.10数据文件格式及记录变更1、地面气象要素数据文件(长 Z 文件) 一般站的长 Z 文件中,总云量、低云量和编报云量、云高、云状以 及云状编码等记录按缺测处理。基本站、基准站的长Z文件中,编报云量、云状和云状编码等记 录按缺测处理。云高、雪深自动观测设备已正式业务运行的观测站,云高、雪深 记录由业务软件自动写入长Z文件。2、 A 文件一般站不录入云相关记录。基准站的云量方式位采用24次定时观测方式,X=A;基本站的 云量方式位采用 3 次定时观测方式, X=9。非自动观测的实测云高记录,

19、应保留;云高前的云属,按缺测处 理。自动观测的实测云高,自动云高记录暂不录入。A文件中降水量的方式位X=6。有自动观测记录时,第1段定时 降水量用自动观测数据代替,第 2段自动降水量不变,第 3段降水上 下连接值以自动降水量为准。3、Y 文件 11 一般站不录入云相关记录。基准站、基本站日平均云量、云量量别日数按照08、14、20时3次定时观测记录值统计 (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4、A文件、Y文件附加信息中“观测时间”的内容记录基准站为:10/05/08;11;14;17;2010/24/24 小时连续观测基本站、一般站为:10/03/08;14;2010/24/24 小时连续观测(摘

20、自气测函2013321 号)5 、已经取消的观测项目和已经实现自动观测的相关记录,不再记入气簿-1 (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2.11 异常记录处理2.11.1 异常记录处理原则1、白天正点记录出现异常时,定时观测时次的记录应及时处理, 其它正点时次的记录应在下一定时观测前完成修改、上传。夜间正点记录出现异常时,应在当日 10 时前完成修改、上传。 若夜间异常数据影响到08 、 09 时记录时,应在10时前对 08、 09时 相应记录进行修改、上传 (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2 、已实现自动观测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地温、草温记录异常时,正点时次的记录按照正点前10分

21、钟内(51-00 分)接近正点的正常记录、正点后10 分钟内(01-10 分)接近正点的 正常记录、备份自动站记录、内插记录(瞬时风向、瞬时风速缺测处 理,风向、风速不做内插)的顺序代替。3、无自动记录可代替时,仅在人工定时观测时次正点后10 分钟 内,对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降水、能见度、地温(草 温除外)进行人工补测,其他时次按缺测处理;若某要素人工观测仪 器已按规定撤除或超过正点后10分钟,则该要素不再人工补测 (摘 自气测函201545 号及地面气象观测规范)4、连续两个或以上正点数据缺测时,不能内插,仍按缺测处理。 内插可以跨日界 (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测函20052

22、27 号)5、分钟数据异常时做缺测处理,不做代替或内插。 因分钟数据 异常造成加密数据文件错误时,加密数据文件一律不做订正处理(摘 自气测函2013321 号)6、自动气象站每小时正点数据与该正点时的分钟数据不一致时, 一般情况下,维持原记录。若对前后记录分析,确认正点数据有误可 用该正点的分钟数据代替,或确认正点的分钟数据有误可用正点值代 替 (摘自气测函2005 227 号)7. 4 次平均值和 24 次平均值可以互相代替(摘自气测函2005 227 号)8、自动站或自记雨量观测的降水量、自记日照时值有缺测,自 动站观测的蒸发量、辐射曝辐量和日照时数的时值缺测连续两小时或以上时,日总量按缺

23、测处理 (摘自气测函2005227 号)9、雪深、云高、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自动观测设备出现故障时, 恢复人工观测;观测结果明显错误时,结合天气实况人工判定。(新 增)10、异常记录的处理情况,均应在备注栏注明,并在MDOS中填报 (摘自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并结合其他规定)2.11.2 具体要素的异常处理2.11.2.1 气温和湿度1、经处理过的正点气温值要与该时次的相对湿度值(也可以是 处理后的值)共同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经处理过的正点相对 湿度值要与该时次的气温值(也可以是处理后的值)共同反查求得水 汽压和露点温度 (摘自气测函201545 号)2、自动站相对湿度缺测或异常,需要人工补测时

24、:(1)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C,则用毛发湿度表进行补测, 水汽压、露点温度用自动站气温和经过订正后的毛发湿度表读数反查 求得;(2)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C,需同时观测干球和湿球温度, 用以计算水汽压、相对湿度及露点温度。此时不用考虑干球温度是否 -10.0C (摘自气测函2005227 号)2.11.2.2 气压自动气象站本站气压缺测,用人工补测时,若水银气压表和气压传感器高度不一致,应将人工观测的本站气压订正到自动站气压传感 器的高度上来,再以此计算海平面气压。(摘自气测函 2005227 号)2.11.2.3 降水1、自动观测降水量记录异常时的代替原则(1)非结冰期,降水量观

25、测以翻斗雨量传感器记录为准时,记 录按照称重降水传感器、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顺序代替。如以称重 降水传感器为准,记录按照翻斗雨量传感器、备份站翻斗雨量传感器 顺序代替。无自动观测备份设备时应及时启用人工补测。(摘自气测 函2013321 号)(2)结冰期,用人工观测记录代替。(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2、降水量记录异常处理(1)若无降水现象,因其它原因(昆虫、风、沙尘、树叶、人 工调试等)或自动站故障而多记录时,应删除该时段内的全部分钟和 小时降水量。该情况在值班日记中说明。(摘自气测函 2005227 号)(2)降水现象停止后,仍有降水量,若能判断为滞后(量一般 为0.1、0.2、0.

26、3mm,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小时,可将该量累加到降 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否则将该量删除。夜间(208时) 能够判断为滞后降水的,按前述处理;无法判断的,按正常处理 (摘 自气测函2005227号,原文为“夜间不守班的站,夜间(208时) 混有滞后降水量时,因无法判断,按正常处理。”,不尽合理)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承水口内沿堆有积雪或雨凇时,应及时清理到 收集容器内。由此产生的异常数据,若能判断降水结束时间的,加入 到降水结束的时次,该时次分钟降水按缺测处理;不能判断降水结束 时间的,加入到有降水量的最后一个时次,该时次分钟降水按缺测处 理 (新增)(3)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在降水过程中,伴随有

27、沙尘、树叶等杂 物时,按正常降水记录处理;液态降水溢出或固态降水堆至口沿以上, 或降水过程中取水,该时段降水按缺测处理。(摘自气测函2011 199 号)(4)当降水量观测以翻斗雨量传感器记录为准,出现漏斗堵塞、 随降随化的固态降水等情况时,如果没有自动观测记录可代替,但有 人工记录,若翻斗雨量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量的差值百 分率与其它正常时次相当,则按正常处理;若自动站记录的降水量明 显偏小或滞后严重,该时段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按缺测处理,定时降 水量用人工观测记录代替 (摘自气测函2005227 号)(5)上述情况应在发现后及时处理,如果影响了后续时次的雨 量统计,也要对受影响的时

28、次进行处理。2.11.2.4 风2 分钟与 10 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不能相互代替 (摘自气测函2005227 号)2.11.2.5 蒸发1、降水期间、蒸发桶溢流或维护时,小时蒸发量异常按 0.0 处理。 (摘自气测函201545 号)2、设备故障时,若备份站记录正常,小时蒸发量用备份站记录 代替。无备份站时,若只缺测一小时,该时次内插处理;若连续缺测 2 小时及以上,相应时次作缺测处理 (摘自气测函2015 45 号)3、设备故障短期无法修复的,应及时恢复人工观测,蒸发降水 量用自动(人工)降水记录代替 (摘自气测函201545 号)4、自动蒸发日合计缺测用人工观测的日蒸发量代替时,把日蒸

29、发量记录在1920时,业务软件MOI中其它时次为“-”,OSSMO软 件中其他时次为空 (摘自气测函2005227号、业务软件手册)2.11.2.6 能见度1 、能见度自动观测的观测站,当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自动判别 出现明显错误时,仅对定时时次的现在和过去天气现象记录进行人工 订正。能见度记录仍以自动观测为准,允许自动能见度记录与该类天 气现象不匹配 (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2、当能见度设备故障或数据异常,非定时观测时次的正点数据 中所有能见度数据均按缺测处理;定时观测时次进行人工补测,人工 观测值存入Z文件CW段能见度和VV段10分钟平均能见度,其他 VV段自动能见度数据按缺测处理;

30、A文件中使用人工观测值(摘 自气测函201545 号)3、能见度自动观测、且视程障碍现象自动判别时,在定时观测 的 45-60 分钟,能见度和天气现象可以不匹配 (摘自气测函 2013 321 号)2.11.2.7 云云量与自动观测云高记录矛盾时,仅对定时观测时次记录进行处 理,有云量无云高时,维持原记录;无云量有云高时,删除云高记录。 (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2.11.2.8 雪深雪深自动观测或判别出现故障时,守班期间按人工观测方式观测 雪深自动观测记录与积雪现象不匹配时,仅对定时观测时次记录 进行处理,有积雪无雪深时,维持原记录;无积雪有雪深时,删除雪 深记录,同时清理采样区残留积

31、雪 (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2.11.2.9 辐射1、若在日出第 2 个小时至日落前 2 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 面有积雪反射辐射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 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 缺测处理,再用内插法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 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 0 处理 (摘自气测 函2005227 号)2、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 显错误,则维持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 素的记录值按缺测处理,再按记录缺测时的处理规定对该记录进行处 理。当出现水平面直

32、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 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 常 (摘自气测函2005 227 号)3、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可用内插 法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包括前后两时次),应按梯 形法进行内插 (摘自气测函2005227 号)2.11.3 时极值的异常处理某时次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地温、草温(雪温)因 分钟数据异常而影响时极值挑取时,时极值应从本时次正常分钟实有 记录和经处理过的正点值中挑取。1、若极值从本时次正常分钟实有记录中挑得,则极值和出现时 间正常记录。2、若极值为经处理过的正点值,且该正点值

33、为正点后10 分钟内 的代替数据、备份站正点记录、前后时次内插值或人工补测记录值, 则极值出现时间记为正点 00 分 (摘自气测函201545 号,有修 改)3、不能从以上记录中挑取时,时极值按缺测处理。三. 气象报告所有地面气象观测站只编发重要天气报告。3.1 天气现象电码现在天气现象电码表00-99 中不用的现在天气现象电码有: 01、02、03、04、08、11、12、13、17、18、19、29、36、37、38、 39、76、77、78、79、87、88、91-99。过去天气现象电码表中不用的过去天气现象电码:9。3.2 重要天气报3.2.1 编发项目大风、龙卷、冰雹、雷暴和视程障碍

34、现象(霾、浮尘、沙尘暴、 雾)。雷暴、龙卷两种现象,记录在值班日记中,作为编发的依据 (摘 自气测函2013321 号)3.2.2 电码形式0 段 (WS ) GGggW0 IIiii1 段 911fxfx 915dd919MwDa 939nn 94917 95VV 957wwV2 段 555/0 段为必报段。每份重要天气报告都必须编报本段。1 段为统一资料段。当观测到上述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应编报 本段有关电码组,其他组省略不报。2 段为补充资料段。段内各省(区、市)规定的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自行确定。当 1 段或 2 段没有应编报的资料时,整段省略不报。(摘自重要天气报告

35、电码(GD-11II)、气发2008186号)表 1 重要天气报电码形式表电码组释义(WS)报类指示组,以英文字母加括号编报。GGggWoGGgg:为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北京时),GG为时数,gg为分钟数。 w0:发报要求指示码。按本省(区、市)要求的发报标准编发的重要天气报告,wo报1;按国家气象中心要求的发报标准编发的重要天气报告,W0报0; 同时符合本省(区、市)和国家气象中心要求的发报标准时,w0也报0。Iliii区站号911f fX X911一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极大瞬间风速资料。fxfx极大瞬间风速,以m/s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915dd915指示码,表示其后为风向

36、资料。dd风向,以十八方位编发。919M Dw a919扌日示码,表示其后为龙卷资料。M 一海龙卷、陆龙卷。WD龙卷所在的方位。(详见表3M D电码表)aw a939nn939指示码,表示其后为冰雹资料。nn一最大冰雹的最大直径,以mm为单位编报。冰雹直径99mm时,nn报99。94917指示码,表示本站视区内出现雷暴。95VVV95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本站视区内出现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 时的能见度资料。VVV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的能见度。以10m为单位编报,不足10m时,米数舍去,高位不足补“0”。例如:能见度为26m,VVV编码为002;能见度为8m, VVV

37、编码为000。 视程障碍自动判别时VVV为过去10分钟平均能见度的10分钟滑动平均值。(必须与957ww组同时编报)957ww957指示码,表示其后为本站视区内出现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 的编码资料。ww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的编码。(必须与95VVV组同时编报)555补充资料段指示组,其后的电码组按本省(区、市)气象局的规定编报。(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II)、气发2008186号)3.2.3 编发原则1、不定时编发,即观测到编发项目中所列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 就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 -1111)2、当同时有两种或

38、两种以上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包括 前一种现象的报还没有发出,又有另一种或几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 时,合并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告,各有关电码组一一编发。此时,0 段中的 GGgg 编报最后一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 (摘自重要天 气报告电码(GD - 1111)3、在08、14、20时整点前半小时(3100分)内观测到大风、 冰雹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其相关内容合并在正点Z文件中,不另发 重要天气报(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II、气测函2012 26 号)4、夜间重要天气现象的编发原则20:0107:30,出现时间可以确定且在编发时效内的重要天气现 象,尽量编发。不能确定具体时间的可不

39、编发。(摘自气发2008 186号,原文“在不守班的20时01 分至08时00分(北京时)时段内, 如能确定雷暴出现时间的应拍发,此后白天守班时段不再拍发;如不 能确定准确时间的,可不拍发。”、 “在不守班的每天 20时 01 分至08 时 00分(北京时)时段内,如能确定霾、浮尘、沙尘暴、雾达到发 报标准的时间的应拍发,此后白天守班时段不再拍发;如不能确定具 体时间的,可不拍发。”)由前一日持续至本日20 时后的视程障碍现象,以 20:01分为发报 时间编发;由前一日持续至本日20 时后的雷暴以第一声闻雷时间编 发 (摘自气发2008 186 号,原文 “霾、浮尘、沙尘暴、雾由前一 日持续至

40、本日20时后的,拍发一次重要天气报,此时GGggWO中的 GGgg报2001。”、“当雷暴由前一日持续至本日20时后的,以20时 后的第一次出现闻雷的时间为准拍发一次重要天气报。 ”)20:0107:30之间未发且持续到07:30之后的重要天气现象,如 达到始发或续发标准,则龙卷、视程障碍现象以07:31 分为发报时间 编发;雷暴以 07:30以后第一声闻雷时间编发;大风、冰雹现象合并 在 08 时 Z 文件中,不单独编发。(摘自气测函201545 号,原文为“夜间出现重要天气现象, 达到始发或续发重要天气报标准且持续到07:30之后,大风、冰雹现 象合并在08时Z文件中,雷暴以07时30分以

41、后第一声闻雷时间编 报,其它现象发报时间以 07:31 编发。 ”)3.2.4 编发标准表 2 重要天气报编发标准重要天气发报项目电码组编发标准编发说明大风911f fX X915dd(始发)极大瞬间风速3 m/s;(续发)极大瞬间风速3 m/s。国家标准始发17m/s,续发24m/s。省级标准自定。龙卷919M Dw a(始发)测站或视区内出现龙卷;(续发)又有另一龙卷出现。只要出现龙卷就编发。冰雹939nn(始发)测站出现冰雹;(续发)同次过程中,冰雹直径增大10mm或以上。始发标准0mm续发标准+10mm雷暴94917测站视区出现雷暴每日编发一次。视程障碍现象电码组能见度标准ww编码编发

42、说明霾95VVV957wwVVV5.0km05母日编发一次。浮尘VVV 1.0km06沙 尘 暴沙尘暴0.5kmVV 1.0km30每日达到标准时编发;达更强级别时续发。每日累计最多发3份。强沙尘暴0.05kmVV0.5km31特强沙尘暴VV0.05km32雾雾0.5kmVV 1.0km40浓雾0.05kmVV0.5km41强浓雾VV0.05km42注:业务软件中,视程障碍现象重要天气报的发报标准按上表设置。(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II)、气发2008186号)3.2.5 具体规定3.2.5.1 大风1、风向风速传感器出现故障时,改用备份自动站或人工观测大 风数据编发重要天气报。(摘

43、自气测函2013321 号)2、人工目测风力时,按风力等级对应的风速中数值编报。3.2.5.2 龙卷表3MwDa电码表电码Da (方位)Mw (龙卷类别,距测站距离)0在测站上海龙卷,距测站3.0km或以内1东北海龙卷,距测站3.0km以外2东陆龙卷,距测站3.0km或以内3东南陆龙卷,距测站3.0km以外4南不用5西南6西7西北8北9多个方位(摘自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II)3.2.5.3 冰雹冰雹随降随化或来不及测量时,可目测估计其直径编报。3.2.5.4 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1、视程障碍类天气现象实现自动判别的观测站,该类重要天气 现象由业务软件自动编发。当自动判别出现故障时,恢复人

44、工观测及 编发。(摘自气测函2013321 号)2、霾重要天气报的编发不受霾日记录方法影响。(摘自气测函201545 号)四. 应急加密观测各省(区、市)气象局按照地面气象应急加密观测管理办法 (气测函201226号-附件 3),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于保留和 取消的观测项目,及时启动应急加密观测。(摘自气测函2013321号)1、已实现雪深、固态降水、能见度、降水类和视程障碍类天气 现象等要素自动观测的,加密时采用自动观测数据。2、在加密观测的时次,须在相应正点数据文件中记录连续天气现象和现在天气现象编码 (摘自气测函201545 号)3、执行应急加密观测指令时,应在首个加密时次设置加密参数, 加密结束后改回参数。4、雪深以厘米(cm)为单位,取1位小数,扩大10倍输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