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

上传人:住在****他 文档编号:19930544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8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资源描述:

《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7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学硕心理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考研模拟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1.()认为,在睡眠中,由于刺激的减少,神经系统就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A.精神分析学派B.生理学观点C.认知派观点D.行为主义答案:B 本题解析:参考第31题。2.言语听觉区的发现者是()A.乔姆斯基B.梅耶尔C.布洛卡D.威尔尼克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诵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句时,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A.创造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答案:C 本题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言

2、语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再造想象的创造性水平比较低。当诵读诗句时,脑中浮现的是诗句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再造想象。4.内隐学习最早的研究范式是A.人工语法范式B.序列学习范式C.复杂系统范式D.样例学习范式答案:A 本题解析:内隐学习最早和最重要的研究范式是人工语法范式,5.一般地,人的()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A.晶体智力B.模仿能力C.创造能力D.流体智力答案:A 本题解析:晶体智力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但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6.根据真分数理论,信度系数与效度系数的关系为A.二者恒等B.效度系数大于或等于信度系数C.信度系数的平方根小于或等于效度系

3、数D.信度系数的平方根大于或等于效度系数答案:D 本题解析:7.方差分析中,F(2,24)=090。则F检验的结果()A.不显著B.显著C.查表才能确定D.此结果不可能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方差分析原理的理解。F为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比较得出的一个比率数。如果F1,说明数据的总变异中由分组不同造成的变异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部分由实验误差和个体差异所致。也就是说不同的实验处理之间差异不大或者说实验处理基本无效。如果F=1,同样说明实验处理之间的差异不够大。当F1,且落入F分布的临界区域时,表明数据的总变异基本上由不同的实验处理造成,或者说不同的实验处理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故本题的正确

4、答案是A。8.鲁班因丝茅草划破手而发明锯;邓录普因手握充水的橡皮管感觉到其弹性而发明了充气轮胎,均属于()A.迁移的作用B.原型启发C.定势的影响D.功能固着答案:B 本题解析:原型启发就是指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某种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可能 性或途径的现象。其中,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称原型。定势指先前解决问题的方法影响 了后来同种问题的解决。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只了解物体的主要用途,而限制将物体移作它用。迁移指学习过的内容对后来的学习造成了影响。9.布劳恩(Braun,1998)采用PET技术,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A.边缘系统被激活,前额皮层被激活B.边缘系统和前额皮层都没有被激活C.

5、边缘系统被激活,前额皮层没有被激活D.边缘系统没有被激活,前额皮层被激活答案:C 本题解析:布劳恩( Braun,1998)采用PET技术,考察了个体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皮层激活情况,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视觉皮层与边缘系统之间的通路被激活,而前额皮层没有被激活。边缘系统与情绪、动机等认知功能有关,而前额皮层主要负责监控。这能够解释梦的某些特征,如高度情感化、非逻辑性、荒诞性等。10.在皮亚杰看来,当儿童能够对“aX+bY=c;aX-bY=d”这样的方程组进行计算时,儿童处于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 本题解析:皮亚杰认为形式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

6、的不同在于,形式运算阶段运算的对象是抽象的。11.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A.学习心理学B.人格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动机心理学答案:C 本题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心理学规律的科学。12.托尔曼认为,强化物不是引起学习的关键因素。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A.顿悟学习实验B.位置学习实验C.系列学习实验D.潜伏学习实验答案:D 本题解析: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在没有强化物的条件下,动物照样进行了学习,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13.一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最准确的间隔时间是A.1秒B.3秒C.5秒D.7秒答案:B 本题解析:维耶罗特早在1868年就对时

7、距长度的估计进行了研究,发现被试对3秒的估计最为准确。14. 关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描述错误的是 A.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B.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但这个思维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C.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D.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答案:D 本题解析: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即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存在跳跃的方式。15.通常认为,一般能力的核心成分是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想象能力答案:C 本题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活动

8、中都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16.在一项研究情绪的实验中,要求A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观看恐怖电影,要求B组被试在前后两次情绪测试之间休息,则A组被试通常被看作是A.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B.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C.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实验组D.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的控制组答案:C 本题解析:A组和B组被试前后都进行了情绪测试,即A组和B组都属于前测后测设计。又因为A组被试看了恐怖电影而B组并没有看,因为看恐怖电影是实验处理,通常将A组看作是实验组B组看作是控制组。17.有时人类的活动是为了增加驱力。能够对此现象进行

9、解释的动机理论是A.本能理论B.驱力理论C.唤醒理论D.诱因理论答案:C 本题解析:驱力理论强调人类的活动是为了减少驱力。而在实际人类活动中,常常不是为了减少驱力,而是要增加驱力,如努力探究新的环境、参加惊险竞技比赛等。针对人类的这种行为,赫布和柏林等人提出了唤醒理论。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18.在维果茨基看来,人类心理的实质是()A.信息加工的产物B.个体生物成熟的表现C.物质生产工具导致心理变化的结果D.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答案:D 本题解析:维果茨基提出了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观,认为人类心理实质就是社会文

10、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并且,儿童必须首先掌握一定的中介手段才可能发展出高级心理机能,这种中介手段就是工具。工具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工具,如各种器具、机械;另一类是心理工具,如符号、标记和语言等。工具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晶,儿童通过对工具的掌握,就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文化转化为自己内部心理结构了,这个过程就是内化过程。心理工具指向人内在的心理活动,人类主要依靠心理工具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自身。认知学派认为心理实质是信息加工的产物,自然成熟论者认为心理实质是个体生物成熟的表现。19.X轴使用于表示()A.实验条件,即被试所在的组别B.每个组中被试的人数C.被试解决所有问

11、题所花费的时间D.被试解决第三个问题所花费的时间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目可知,本题的自变量为被试所在的组别。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20.于1948年首先用投射法对成就动机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麦克里兰B.阿特金森C.默里D.布鲁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1.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的比例称为相对差别阈限,也就是指()A.主观相等点B.相等地带C.韦伯比例D.不肯定间距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2.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定位于()A.左半球B.右半球C.网状结构D.边缘系统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了解和掌握。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

12、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存在一侧优势。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23.能够用来比较不同样本或不同心理特质测试数据之间相对离散程度的统计M 是A.决定系数B.变异系数C.相关系数D.回归系数答案:B 本题解析:绝对离散程度是方差和标准差,它不能解决不同特质之间的离散程度比较。相 对离散程度是变异系数CV=标准差/平均数X100%,解决了不同特质之间的离散 程度比较。24.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A.热情B.表情C.激情D.心情答案:B 本题解析: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

13、种成分组成的。其中,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它是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25.()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心A.兴趣B.需要C.动机D.价值观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6.下表所示的实验设计方案(a、b为两个自变量,S为被试),,这种设计是A.ABBA设计B.被试间设计C.被试内设计D.混合设计答案:B 本题解析:在该实验设计中,我们看到每种实验处理的被试都是不同的,因此该设计是被试间设计。27.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构成个体独特性的那些重要特质属于 A.首要特质B.中心特质C.根源特质D.共同特质答案:B 本题解

14、析: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个人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人格特质,它影响到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的特质,一般一个人大约有510个。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一般人很难了解。28.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A.生态系统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知觉学习理论D.条件反射学说答案:B 本题解析:班杜拉把强化区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以及自我强化三种,其中,替代强化指的是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习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15、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班杜拉认为侵犯行为是通过直接强化或者观察学习习得的。29.库柏等假设有两个任务,除了被知觉对象需要心理旋转的角度不同外别无差异,那么两者的()应当就是心理旋转完成两者间角度差所需的时间A.反应时之和B.反应时之差C.辨别时间之差D.呈现时距答案:B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0.听觉发生能量转换的部位是A.外耳B.中耳C.内耳D.听神经答案:C 本题解析:内耳基底膜的运动导致毛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31.注意是一种()A.独立的心理过程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C.个性心理特征D.以上皆不是正确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是认知过程中的伴随状态,它是指人

16、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当前所选择的认识对象和所需要的行为上。注意和人的意识有密切的关系,它出现在人的各种认知和行为中。所以注意会出现在感觉、知觉、思维等过程中,总是伴随其他心理过程的,任何认知过程都需要注意的参与,所以本题的答案是B32.皮亚杰主要从儿童的()中来研究道德的认知发展A.道德判断B.道德体验C.法律观点D.道德行为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3.根据迁移的层次不同,把学习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班杜拉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4.主张“知识是个人的建构,不存在共同的知识”属于()A.社会建构主义观B.信息加工理论C

17、.激进建构主义观D.奥苏伯尔的理论答案:C 本题解析:激进建构主义有两个原则:一是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而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二是认识的技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世界。激进建构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我们无法知道的,而且也没有必要去推测它。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的经验。激进建构主义主要关注个体与其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对学习的社会性的一面重视不够。35.美国学者桑代克提出了能力因素的()A.独立因素说B.二因素说C.群因素说D.智力多元理论答案:A 本题解析:桑代克提出了独立因素说,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组成的。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彼此无关,能力

18、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的独立发展。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1.SPI理论假定,记忆系统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展上都存在一定的顺序。它们的加工过程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A.这些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即信息以串行的方式在系统中得到编码B.存储是并行的,即一次编码的事件会在多个记忆系统中产生效应,并保存在不同的脑区内C.提取是独立的,即从一个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可以不受其他记忆系统的影响D.一个系统的输出与另一个系统的输入没有关系答案:A、B、C 本题解析:SPI理论认为记忆系统加工过程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这些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也就是说,信息以串行的方式在系统中得到编码,或者说,一个系统的输出提供了另一

19、个系统的输入,信息在前一个系统中得到成功的加工,才能在下一个系统中进行编码。存储是并行的,也就是说,一次编码的事件会在多个记忆系统中产生效应,并保存在不同的脑区内。提取是独立的,也就是说,从一个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可以不受其它记忆系统的影响。2.研究发现,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的趋势为()A.从简单到复杂B.从呆板到灵活C.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D.从间断想法到有组织的综合性想法答案:A、B、C、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青春期情绪变化的主要特征是()A.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B.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C.情感内容日益具有社会化性质D.青春期躁动答案:A、D 本题解析:青春期情绪变化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不

20、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二是青春期躁动,指由于第二性征和性功能的发展,出现性好奇和接近异性的欲望,又由于环境和舆论限制,而压抑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而导致的烦躁与不安。4.与注意稳定性这一注意品质有关系的注意现象包括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起伏C.分心D.注意的范围答案:A、B、C 本题解析: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品质。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它是由无关刺激干扰引起的,影响当前作业的进行,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与注意稳定性有关的另一注意现象是注意的起伏,注意的起伏是指注意在短暂时间内的起伏波动。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是注意的另一品质

21、。5.考察人们对事件的错误记忆的研究方式包括A.误导信息干扰范式B.联想研究范式C.无意识知觉范式D.KK范式答案:A、D 本题解析:用于研究错误记忆的范式主要有联想研究范式、无意识知觉研究范式、错误联接范式、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其中联想研究范式和无意识知觉范式主要考查的是人们对单词的错误记忆;错误联接范式既可以考查对单词,也可以考查对图片、脸谱等材料的错误记忆;而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范式则是考查人们对事件的错误记忆。6. 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式有 A.黏合B.内化C.典型化D.夸张答案:A、C、D 本题解析: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式有夸张、黏合、典型化、联想等。而B项中的

22、内化是在关于认知发展、学习过程的论述中用到的术语。7.机体感觉区的投射关系是()A.左右对应,上下对应B.左右交叉,上下倒置C.手、舌、唇的投射面积较大D.投射面积大小取决于身体各部位实际机能重要程度答案:B、C、D 本题解析: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中央后回的最上端的细胞,主宰下肢和躯干部位的感觉;由上往下的另一些区域主宰上肢的感觉。头部在感觉区的投射是正直的,即鼻、脸部位投射在上方,唇、舌部位投射在下方等。身体各部位投射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例如,手、舌、唇在人类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机体感觉区的投射面积就较大。8.元认知的发展特点表现

23、在()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B.从他控到自控C.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D.从局部到整体答案:A、B、C、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某考生学会了z检验之后,也能够在检验中采用Z的检验步骤进行解题,这是学习过程中的()A.正迁移B.水平迁移C.顺向迁移D.自迁移答案:A、B、C、D 本题解析:从学习的效果看,该现象属于正迁移;从迁移的情景来看是水平迁移;从迁移的方向来看是顺向迁移;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自迁移、近迁移和远迁移。如果个体经验能迁移到结构特征与表面特征都基本相同的其他情境中,属于自迁移。本题也属于自迁移。10.下列对“发现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布鲁纳为“发现法”提供了

24、理论依据B.“发现法”一般只用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情景中C.“发现法”可完全替代传统的讲授法D.布鲁纳提出,学生掌握学科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答案:A、D 本题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提出了发现式教学理论。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这些规律包括已经发现并证明了的规律。教学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自己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现代教育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非常多,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都用发现的方式获得。11.二项实验满足的条件有()A.任何一个实验恰好有两个结

25、果B.共有n次实验,并且n是预先给定的任一整数C.每次实验可以不独立D.每次实验之间无相互影响答案:A、B、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项分布的定义。二项分布是指实验仅有两种不同性质结果的概率分布。即各个变量都可以归为两个不同性质中的一个,两个观测值是对立的,因此二项分布又可说是两个对立事件的概率分布。故答案为ABD。12.言语的特征有()A.创造性B.结构性C.意义性D.指代性答案:A、B、C、D 本题解析:言语的特征有:创造性。言语的创造性表现在,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这些语句是他们以前从未说过或听到过的。结构性。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

26、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存在的。言语受一定规则的约束,只有符合一定规则的言语,才是人们在交际时可以接受的言语。意义性。言语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意义,这种意义性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交流。指代性。言语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者抽象的概念。社会性与个体性。言语是个体运用言语符号进行的交际活动,具有社会性。言语行为同时又是一种个体的行为,它跟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具体条件分不开,因而具有个体的特点。13.用测谎仪测谎通常使用的生理指标有A.血压B.心率C.皮肤电D.呼吸频率答案:A、B、C、D 本题解析:测谎仪就是一台多导生理记录仪,它可以同步记录各项生理指标,测谎仪包括心

27、率、脉搏容积、呼吸以及皮肤电反应等多项指标。14.婴儿的气质类型包括()A.活动型B.慢热型C.社交型D.冲动型答案:A、C、D 本题解析:巴斯和普罗敏根据婴儿在各种类型活动中的不同倾向性,将其划分为:活动型、情绪型、社交型、冲动型四种不同气质类型,并且认为这四种气质类型各具有不同的行为特性。15.毕生发展观认为,心理发展总是由()和()两个方面结合而成的A.生长B.成熟C.衰退D.完善答案:A、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6.关于听觉的神经齐射理论的正确描述有()A.该理论由韦弗尔提出B.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以下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C.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对频率高的

28、声音单独作出反应,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D.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以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答案:A、B、C、D 本题解析:韦弗尔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以下时,听觉神经个别纤维的反应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反应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反应 频率较高的声音。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0赫兹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当声音频率超过5000赫兹,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17.詹姆斯一兰格情绪外周理论认为()A.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

29、统的丘脑B.认知在情绪的发生中起着决定的作用C.情绪与动机有密切的联系D.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答案: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8.奇异梦境的主要特征包括A.不协调性B.不连续性C.认知的不确定性D.梦境转换的无规律性答案:A、B、C 本题解析:奇异梦境的主要特征包括不协调性(人物、物体、行为和情景特征的错误搭配)、不连续性(人物、物体、行为和情景特征会突然发生改变)和认知的不确定性(认知模糊)等。心理学家发现梦境转换具有一定的规律。研究者将转换内容分为人物、生物和非生物三大类,发现80%的转换是类别内转换,20的转换是非生物转换称生物或人物转换成生物,没有发现人物转换成其他物体的情况,也没有发

30、现非生物与人物互相转换的现象。19.方差分析霈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有A.总体正态分布B.各处理方差齐性C.总体方差已知D.各组样本容量相同答案:A、B 本题解析:方差分析的基本前提包括: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彼此应无显著性差异;变异 的相互独立性。2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锥体细胞含有昼视觉所必需的视紫质,能分辨颜色,故而是昼视觉和颜色视觉的器官B.神经节细胞只与较少锥体细胞相连,因此有对物体细节的精确辨别能力C.棒体细胞含有、夜视觉所必需的紫红质,故而是夜视器官,但不能分辨颜色D.棒体细胞含有昼视觉所必需的视紫质,能分辨颜色,故而是昼视觉和颜色视觉的器官答案:A、B、C 本题解

31、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视感受细胞特点的掌握。锥体细胞分布于视网膜中央窝。它的机能特点是:神经节细胞只与较少锥体细胞相连,因此具有对物体细节的精确辨别能力;含有昼视觉所必需的视紫质,能分辨颜色,故而是昼视觉和颜色视觉的器官。棒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它的机能特点是:多个视杆细胞通过双极细胞与一个神经节细胞相连,由于空间积累效应,能起到光放大的作用,使视觉对光敏感;含有夜视觉所必需的紫红质,因而是夜视器官,但不能分辨颜色。故答案为ABC。21.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A.最初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B.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不同兴趣

32、C.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D.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加强答案:B、C 本题解析:童年期儿童的学习兴趣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在整个童年期内,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内容更感兴趣。在整个童年期内,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分化。在整个小学期内,儿童对有关具体事物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游戏因素在儿童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22.工业心理学包括A.工程心理学B.管理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心理测量学答案:A、B 本题解析:工程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现代技术科学相结

33、合的产物,属于工业心理学分支。它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相结合统称为工业心理学。23.下列关于选择反应时的表述,正确的有A.选择反应时与选择刺激数目之间呈线性关系B.刺激一反应之间的相似性越高,选择反应时越长C.准备状态与不同选择反应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D.个体成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反应时缩短答案:A、C 本题解析:选择反应时指的是依据不同

34、的刺激物,在各种各样的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选择反应时与选择刺激数目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故A项正确。被试的准备状态的好坏对反应时的测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故C项正确。BD说法错误,24.阜南的能力层次结构理论将能力分成如下几个层次()A.一般因素B.大因素群C.小因素群D.特殊因素答案:A、B、C、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5.等值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有()A.共同组设计B.运用严格平行测验C.“锚测验设计D.运用问题行为测验答案:A、C 本题解析:等值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以“人”为媒介的共同组设计,即让一组人接受不同的测验

35、版本;另一类是以“题目”为媒介的“锚测验”设计,即在不同测验版本中含有共同的题目。26.强调特殊迁移的学习迁移理论包括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说D.学习迁移的产生式理论答案:B、D 本题解析:形式训练说强调学习迁移是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官能提高了,学习者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都提高了,这是一般迁移。共同要素说认为两种情境相同的因素越多,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特殊迁移。概括说强调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这是一般迁移。学习迁移的产生式理论强调两种学习中产生式重叠的多寡影响迁移,这是特殊迁移。27.平均差的优点是A.受抽样变动影响小B.有利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C.较好地代表了数据

36、分布的离散程度D.意义明确,计算严密答案:A、C、D 本题解析:平均差在计算过程中因为需要取绝对值,所以不利于进一步的分析计算。其他三个选项均为平均差的优点。28.工作记忆的组成成分有A.语音环路B.唤醒系统C.视觉空间画板D.中央执行系统答案:A、C、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9.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游戏为主导活动B.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C.动作成熟D.个性开始形成答案:A、D 本题解析: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游戏是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

37、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幼儿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由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和言语的初步发展,共行为的自觉性也逐步发展起来了,这为儿童个人倾向的形成创造了最初的条件。动作成熟不是心理特征是生理特征。30.关于选择性注意,正确的说法是()A.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B.按照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C.按照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仅仅在输入的物理特征水平上操作D.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晚期选择模型答案:A、B、C 本题解析:Broadbent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早期选择模型,该

38、理论认为过滤器根据刺激的物理特征进行选择,如位置、颜色等。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信息要么被全部识别,要么根本得不到加工。三.问答题(共35题)1.(1)计算交互作用AB的自由度和它的均方值。 (2)检验因素B及AB的显著性。答案: 本题解析:2.什么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他们在知觉过程中起怎样的作用?答案: 本题解析:【答案要点】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的知觉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processing)或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processing)。它强调了刺激本身在模式识别中的重要性。与刺激有关的信息来自感受器,这些信息触发了模式识别过

39、程。简单的基础水平特征的结合,使我们能够识别更复杂的、整体的模式。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种加工叫自上而下的加工(topbottomprocessing)或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drivenprocessing)。在自上而下的加工中,知觉依赖于感知的主体,知觉者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爱好、对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和期待、他的一般知识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例如,在阅读课文时,由于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我们从课文中提取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

40、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心理学家认为,为了解释模式识别的复杂性,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都是必要的。两个过程很可能是互相促进的过程。3.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在一个实验中,要求大学生阅读赞同或反对卡斯特罗在古巴推行有关政策的文章。告诉被试,有的人是自愿选择赞同或反对立场的,有些则是按规定被分配去写赞同或反对文章的,也就是说文章并不代表本人的观点。最后要求被试评价这些作者对卡斯特罗的态度。结果发现,即使被试知道有些言论是作者被命令写的,但他们仍然认为凡是写“赞同”文章的人都比写“反对”文章的人更加支持卡斯特罗。材料2:某学生的考

41、试成绩不好,作为学生本人来说,可能认为试题难度太大,或其他同学在考场中干扰了自己;而老师则认为是因为学生不努力,知识掌握不牢固;家长可能认为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合自己的孩子等。材料3:运动员在足球比赛中输球时,一般会认为要么是裁判不公平,要么是场地不适应,不会认为是自己的技术不好;赢球时往往会认为这是自己拼搏所应得到的,绝对不是裁判的有意偏袒。试从归因偏差的视角解释上述三个材料。答案: 本题解析:(1)材料1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材料1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是基本归因偏差。基本归因偏差又称为主要归因错误,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个性特征低估了情景的作用。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

42、这条规律比较适合西方,强调集体主义的亚洲国家的人多使用情境归因。(2)材料2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材料2中不同的主体归因不同,这符合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是指行动老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虽然,双方认知到的是同一个行为,但是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的特质。(3)材料3中涉及的归因偏差类型材料3中提到,不管是赢球还是输球,运动员提到的原因总是对自己有利。这个归因偏差被称为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而对于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归因偏差

43、类型的掌握情况。三种归因偏差有一定的联系,基本归因偏差仅仅考察了观察者的归因特点,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则加入了对自身归因特点的分析。基本归因偏差和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特别是活动者一观察者效应中蕴含了自我服务偏差的思想。4. 比较模板说、原型说和特征说三种模式识别理论的观点及优缺点。 答案: 本题解析:(1)模板说的基本观点和优缺点模板说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各式各样的在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些袖珍复本即称作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

44、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该理论的优点:第一,说明了知识经验的作用;第二,得到了实验的支持;第三,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该理论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对于刺激模式与模板的比较过程没有详尽的说明。对刺激的加工是从整体特征还是局部特征开始?模板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刺激与记忆中的各种模板的比较是同时进行的还是一个个相继进行的?这些问题都没有解释。第二,缺乏灵活性。按照模板说的基本观点,为了识别某个特定的模式,必须事先在记忆中贮存与之对应的模板,如果该模式在外形、大小或方位等某些方面有所变化,那么每一个变化了的模式都要有与之对应的特定模板,否则就不能得到识别或发生错误的识别。在

45、这种情况下,要得到正确识别,就需要在人的记忆中贮存不可计数的模板,从而极大地增加记忆的负担。这与人在模式识别中表现出的高度灵活性是不一致的,人可以毫无困难地识别用不同字体写出的同一个字母,甚至其大小和方位也可以不同。(2)原型说的基本观点和优缺点该模型认为:模式识别的基本过程就是通过将当前刺激与记忆中的有关原型进行匹配,从而获得当前刺激意义的过程。原型不是某一个特定模式的内部复本,而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这种原型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该理论的优点:减轻了记忆的负担;使人的模式识别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原型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人类在知觉或模式识别上

46、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的特点,即无论在表征上还是在方向上的变化,也不管那些形状是否完整,人们总是很容易就能识别一些形状。因此,对于模式识别问题而言,该模式有一定的吸引力。原型说只含有自下而上的加工,而没有自上而下的加工。这个理论并没有非常具体、详细地描述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过程。因此,仅仅依靠这个理论,我们还无法了解模式识别的详细过程和机制。(3)特征说的基本观点和优缺点特征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

47、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特征说的优势:首先,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就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其他细节,避开预加工的困难和负担,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性。其次,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模式中,必然要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最后,由于需要获得刺激的组成成分信息,即抽取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进行识别,这使模式识别过程可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这一点是极重要的。应当说,特征说是含有较多的学习可能性的。特征说的不足:第一,该模型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无自上而下的加工。第二,该模型是一个典型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模型,与很多整体加工优先的实验证据

48、相悖。第三,在模式识别时,除受特征的影响还受别的因素的影响,比如,空间频率对于字母识别就有影响。 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三种模式识别理论旨在探讨这种匹配过程的实现机制,5.简述时间知觉及其影响因素。答案: 本题解析:(I)时间知觉是指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它以自然界的周期现象、机体生理节律和周期性社会活动等为线索。(2)时间知觉的影响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发生事件的数量与性质;人的情绪、动机、兴趣、态度等因素。6.论述几个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比较他们的异同。答案: 本题解析:【答

49、案要点】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对选择性注意的研究,可以揭示人们如何有效地选择一类刺激而忽略另外的刺激及选择的过程等。选择性注意有三种认知理论:早期选择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和多阶段选择理论。 (1)注意的早期选择模型。早期选择模型假设只有一部分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因此又称为知觉反应模型。其包括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过滤器理论。该理论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提出,他认为注意是一个过滤器,按照“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

50、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从而完全丧失了。神经系统的过滤作用表现为“全或无”的性质,通过的信息完全通过,没有通过的信息就完全丧失了。过滤器根据刺激的物理特征水平进行操作,声音之间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是位置的物理分离。衰减理论。该理论由特瑞斯曼提出,她同意布罗德本特的过滤器假设,但是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的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没有完全消失。过滤器有两种,一种位于语意分析之前,称为外周

51、过滤器,它根据刺激信息的特点而对它们给予不同程度的衰减;另一种在语意分析之后,称为中枢过滤器,它是根据语意信息来选择信息的。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此,信息的选择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依赖于语意特征。这种理论强调了中枢过滤器的语意分析作用,所以被称为中期选择模型。 (2)后期选择理论。多伊奇等人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另外一种观点后期选择理论,后由诺尔曼加以完善。这种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

52、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即,假定所有的信息年达到了长时记忆,并激活了其中的有关项目,然后竞争工作记忆的加工。后期选择理论有时也叫完善加工理论、晚期选择理论、反应选择理论或记忆选择理论。 (3)多阶段选择理论。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及后期选择理论都假设注意的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即信息加工系统是非常刻板的。约翰斯顿等人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这就是多阶段选择理论。这一理论的两个主要假设是: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多阶段选择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由于强调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化的假设所带来的难题。 (4)几种认知模型的比较。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对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知觉选择模型认为过滤器位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