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复习大纲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9921581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4.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心理学基础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学基础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学基础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复习大纲(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心理学基础复习知识点大纲一、感觉感觉的概念及分类1. 概念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 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知识的源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2. 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感觉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外部感觉指接受外部刺激,反应外部事物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 (2)内部感觉指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反应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它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机体感觉等感觉的一般规律1. 感受性和感觉域限 ( 1)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2)感觉阈限:指能引起感

2、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这种对最小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2. 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二是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1)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适应相同的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感觉的对比两种不同的刺激物作用于一种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可以分为同时 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同时

3、作用于一种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两种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 种感受器时,产生继时对比(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任何一种感受器的感受性,都会因同时或继时发生作用的其他感受器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有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例如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如红色给人以热烈的感觉,紫色给人以高贵的感觉等二、知觉知觉概述1. 概念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知 觉的基础。2. 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 (1)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

4、是知觉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2)区别: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应3. 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对象(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特性)不同来划分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 知觉及方位知觉。 (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时间长短)和顺序性(时间先后)、周期 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做连续的位移,由此引发的知觉就 是真动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 或者在没有

5、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知觉的主要形式有: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距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 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也叫 最佳运动 诱发运动(相对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例 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自主运动。在暗室里,如果你点燃一支熏香或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你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现象 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会看到静 止的物体,似乎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类型示例本质动

6、景运动动画、电影、电视制作原理两静相继出现诱发运动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 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动静,同时出现自主运动注视暗室里燃烧的烟头; 星星眨眼静运动后效注视飞速运动的火车后再看周围树 木动静,先动后静知觉的特性 1.视觉的整体性我们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 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2.自觉的理解性。所谓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 语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 3.知觉的选择性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十分繁多样的,人不可能在瞬间全部清楚的感知到,但可以 按照某种需要和目的,主动而有意的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

7、作为 知觉的对象,或无意识的被某种事物所吸引,以它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产生鲜 明清晰的知觉印象,而把周围其余的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只产生比较模糊的 知觉印象 4.印象知觉的恒常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它的稳 定性,即知觉恒常性恒常性的种类: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感知觉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1.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2. 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1)强度律。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因 此,教师言语应尽量抑扬顿挫。 (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

8、象和背景差异 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比如板书设计。 (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比如通过多媒体模 拟植物的生长过程 (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相同、颜色相一致的事物 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的感知,比如教材编排分段分节3.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 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三、注意注意概述1. 概念注意就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2. 注意的特点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 (3)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3. 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功能4.

9、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注意的种类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没有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过程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者含义、区别并举例)1.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观状态这两个方面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强烈的刺激 新异的刺激 变化的刺激 对比的刺激 起指示作用的刺激 (2)人的主观状态 需要和兴趣 情绪状态 主体的知识经验2.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指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

10、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 (2)间接兴趣一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3)合理的组织活动 (4)排除内外干扰3.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意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由 有意注意发展而来的更高级的注意。它是人所特有的注意形式。类型目的性意志努力性质举例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不需要低级、自发的窗外的歌声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需要高级、自觉的学习、听课有意后注意有不需要最高级、自觉 程度很强电脑打字“盲 打注意的品质及培养1品质 (1)注意的广度/范围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的把握到的对象的 数量。影响注意

11、范围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 被注意对象的特点 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较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 间长短,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维持在 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对一定活动的总的指向 上,而行动所接触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发生变化。当注意某一对象时,人的 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的加强或减弱。注意的这种周 期性变化称为注意的起伏,有时也称注意的动摇。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是注 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 (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

12、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的主动的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 一种活动上。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强度,注意转移的快慢 和难易还取决于新注意对象的特点现象名称对象是否转变是否有意作用举例注意动摇否否无消极作用把表放在刚刚能听到 滴答声的地方,十分 专心地听,时而听到 时而听不到注意分散是否消极课堂中学生被窗外鸟 叫声吸引注意转移是是积极听老师讲完后按要求 做随堂练习题四、记忆及遗忘1. 概念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 持、再认或回忆。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说,记忆过程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2.

13、分类根据信息从输入到提取所经过的时间、信息编码方式和记忆阶段的不同,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含义、特点)(1)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 下来。这种记忆叫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瞬时记忆的特点 时间极短,图像信息储存的时间约为0.25到1秒之间,声像信息存储的时 间仅在2到4秒之间 容量大 形象鲜明 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瞬时记忆的编码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两种。图像记忆是瞬时记忆的主要 编码形式。(2)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

14、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转入长时记忆(复述分为 保持性复述与精细复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时间很短,短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虽比感觉记忆长,但也不超过一分钟 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组块,是以单元来计算的。米勒提出了 组块的概念,所谓组块是指若干小单位联合成大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 组成的单位。他认为,短时记忆容量是以组快来计算的 意识清晰 易受干扰 短时记忆的编码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两种,主要是听觉编码。(3)长时记忆(又称永久性记忆),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 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 容量无限 信息保持时间长久,在理论上认

15、为是永久存在的。 长时记忆的编码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两种形式:表象编码和语义编 码,它们又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名称保持时间存储方式特点举例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4秒及以内图像记忆声像记忆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视觉后像短时记忆(操 作记忆或工作 记忆)5秒-1分钟听觉编码视觉编码时间较短 容量有限 7+-2组块 意识清晰 易受干扰边听课边记笔 记长时记忆1分钟直至终 身意义编码容量无限 时间长久一年有四个季 节3. 记忆的品质 (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

16、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维度含义对策敏捷性识记速度的快慢抓紧时间专心致志持久性保持时间的长短加深理解合作复习准确性记忆的准确程度认真细致注意检查准备性提取和运营速度组织得当牢牢巩固遗忘1. 概念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一种记忆 的丧失。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 记忆的遗忘;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遗忘是保持的对 立面,也是巩固记忆的一个条件。如果不遗忘那些不必要的内容,要想记住和 恢复那些必要的材料是困难的。2. 种类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3. 遗忘规律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

17、斯第一个对遗忘的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遗忘曲 线是一条指数型衰减曲线,它表明了遗忘规律,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遗忘 的材料是先多后少注:看书上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图片4.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学习)的程度达到50%,即学习 的熟练程度达到150%,记忆效果最好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新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 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5. 遗忘的学说 (1)消退说桑代克这种学说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

18、到及时强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造 成的 (2)干扰说这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中新旧经验的相互干扰造成的,如前摄抑制和倒 摄抑制的干扰 (3)压抑说(又称动机说)一一弗洛伊德此种学说认为,许多遗忘的发生既不是由于记忆的衰退,也不是由于经验的干 扰,而是因为个人常常压抑痛苦的记忆 (4)同化说一一奥苏贝尔奥苏贝尔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学说提出者核心观点消退说桑代克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及时强化,随 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造成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记忆中新旧经验的相互干扰造 成的压抑说弗洛伊德遗忘是由于个人常常压抑痛苦的记忆同化说奥苏博尔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

19、化的过程6. 根据遗忘规律有效组织复习 (1)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2)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3)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4)复习方式多样化五、思维表象与想象表象1. 概念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2. 特征 (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 (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想象1. 概念想象是人脑对以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 种类根据想象时有

20、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2)有意想象有预定目的,自觉产生的想象叫有意想象在有意想象中,由于想象的新颖程度、创造水平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者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以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1)幻想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2)理想积极的幻想被称为理想,它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可能实现(3)空想消极的幻想会成为空想和妄想,它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1、不可能实现3. 想象力的培养(1)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2)丰富学生知识,扩大表象储备(3)创设想象情境,引发想象(4)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唤起学生的想象思维概述1. 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 思维与感知觉思维和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个 别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外部联系的反映。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 内部联系及其规律性的反映。3. 思维的特点(1)间接性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不能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 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2)概括性指思维所反映的不

22、是个别的事物或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 质特征以及事物所具有的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4. 种类。(1)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感知运动思维、具体形象思 维和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活动指向性或探索目标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集中性思维 和发散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集中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把 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研究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思维种类小总结分类依据分类结果思维活动凭借物感知运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思维活动探索目标方向集中性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

23、) 发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思维品质及培养1. 思维品质(1) 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思考问题,多方面的认识事物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重大问题,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 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考问题时能有主见地、客观地评价事物(3) 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发展与变化,及时的改变先前拟定的计划和方案,同时能准确迅速寻找解决问题新方法(4) 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思维逻辑性是指能有根据的进行严密的逻辑推

24、理。事物的逻辑性使人在谈话写 文章或是解决问题时显得有条不紊。思维的非逻辑性是指没有经过充分的逻辑推理就得出的结论的思维过程,表现 为直觉和灵感六、动机 1.动机概念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 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1) 激发功能当学生对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时,这种学习动机能够唤醒学生进行学习的情绪状态。(2) 指向功能具有某种动机的学生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并使自己的学习行为朝向这些目标(3) 维持功能七、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概述1. 概念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伴随着认识而产生的心理过程2. 情绪

25、和情感的关系(1)区别 情绪通常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 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在种系发展中,情绪发展早,是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发生晚,具有社会性, 只有人类具有 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2)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离不开情绪。 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3. 情绪、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工具 (2)动机功能情绪能够以一种与动机相同的方式,直接引发行为的产生,该类行为称为情绪 行为 (3)信号功能表情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4)调节功能情绪对认知功能的调节作用2. 情绪的分类

26、(含义和特点,并举例,重点掌握) (1)心境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 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3)应激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八、人格气质1. 概念气质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这种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心 理过程的速度(如知觉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程度)、强度(如情绪体验的强 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稳定性(如注意保持的时间、心境持续的时间)、指 向性(如内、外向,情结的外露程度)等方面的特征。2. 气质类型 (1)胆汁质:胆汁质

27、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 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提、情绪不稳 定、粗技大叶为特征。 (3)黏液质: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 行动缓慢为特征。3.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他依据神经过程的 基本特性,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了四种类 型。 (1)不可遏制型一一强、不平衡一一胆汁质 (2)活泼型一一强、平衡、灵

28、活一一多血质 (3)安静型一一强、平衡、不灵活一一粘液质 (4)抑制型-弱-抑郁质4. 气质与教育 (1)克服气质偏见 (2 )根据学生的气质特征因材施教 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 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 的个性品质。 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 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稍神,防止其见异思迁, 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课的优点。 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 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

29、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 强的优点。 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 开场合下指贵,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 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3)指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控 (4)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人格理论1. 特质理论提出者:奥尔波特。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 (1)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 特质。 (2)个别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别特质根据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又可 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

30、次要特质,1.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展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的 行为。如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2.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特质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如林 黛玉的清高、率直、聪明、孤僻、都属于她的中心特质。3. 次要特质也是人格的组成因索,是个体的-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 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来。2.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该理论又称特质因素分析论,其核心是卡特尔关于人格特质的概念卡特尔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棂型。模型分为四层,即个别特质和共同 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坏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 特质。 (1)表面特质和根源

31、特质表面特质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以相同原因为基础的行为特质。如害怕考试和体 育比赛时双腿发抖的同一原因一焦虑就是一种根源特质。 (2)体质特质和环镜特质体质特质是由先天的生物因素所决定,如兴奋性、情绪稳定性等环境特质则由 后天的坏境因累所决定,如焦虑、有恒性等 (3 )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动力特质是指具有动力特征的特质,它使人趋向某一目标,包括生理驱力、态 度和情操。能力特质指表现在知觉和运动等方面的差异特质气质特质是决定一个人情绪 反应的速度与强度的特质。性格1. 概念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2. 性格和气质的关系区别

32、气质受先天因素彭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性格的形成受社会和实践的影响 较大.因此变化比较容易。 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也无好坏之分;性格表现 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 (2)联系 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性格可以制约气质的表现,也可以影响气质的改变。3. 影响性格的因素 (1)遗传的有限作用 (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3)学校教育的彭响i (4)社会实践对性格形成的作用九、能力什么是能力概念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理解a)能力表现在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b)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特征。c)能力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生活分不开。二、知识与技能a

33、)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b)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活动方式有时表 现为操作活动,有时表现为心智活动。三、能力的种类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平时说的智力。特殊能力是指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 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创造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划分标准:根据能力在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 因素的关系。内涵:流体能力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它较少依赖于 文化和知

34、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 的能力,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发展:流体能力20以后达到高峰,30岁后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晶体能力一生 一直在发展,25岁之后发展速度趋缓。关系:晶体能力依赖于流体能力,然而流体能力高者居于贫乏的智力环境中, 晶体能力的发展将是低下的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智力。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是在操作技能基础 上发展而来的。社交能力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四、能力的结构能力的因素说独立因素说 人物:桑代克观点: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

35、成的。不同能力和不同因素是彼 此没有关系的二因素说人物:斯皮尔曼观点: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力或一般因素(G因素),另一 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因素)。G因素决定了人们不同智力作业时有相 关,而因为S因素的存在作业成绩不是完全的相关。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 普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的智力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a)空间智力b)音乐智力c)言语智力d)逻辑数学智力e)人际智力f)内省智力g)身体运动智力六、能力测验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智力年龄:简称智龄,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智商:也称智力商数,用IQ表示。

36、其公式为:智商(IQ) = (智龄MA-实龄CA)X100用智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来代表智商,叫比率智商。(ration IQ) 比率智商的缺点: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下降,与实际不符。我国的比纳一西蒙量表(了解即可)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三种韦氏量表成人智力量表(WAIS),16岁以上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 ,6 16岁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4-6岁分别测量个体的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改比率智商为离差智商(deviation IQ) 离差智商的原理:人的智力按常态分布,离平均分数越远,获得该分数的人越 少。因此离差智商就是根据被试在同年龄总体中的相对位置计算出来的智商。离差智商公式:

37、IQ=100 + 15Z七、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三四随到十二三岁,智力的 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1825岁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 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成年期是能力发展的稳定时期。流体与晶体中年之后流体智力有下降的趋势,而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是稳步上升的。个别差异能力发展趋势有个体差异。八、发展水平的差异超常者与智能不足者超常者是智力高度发展,通常智商分数在130以上。智能不足表现为智商在70分以下。表现早晚的差异结构差异性别差异O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O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O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O遗传的作用O

38、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产前环境的影响早期经验的作用学校教育的作用O遗传素质只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有可能把这种可能性变为能力发展的现实性。常规知识点补充心理学流派碍人物活跃时间备江构 洼主义心理学冯带铁钦熟1379-2030/代竹究怠1日的堵构,仆为怠1只印阿咎是R1从分舶K星本 的安五灼迥W4打解成这些基五枣素.者,在逆找 出它们之可的关有曲律,就可以达到理瞬冬摭实届 的目的。桂心王XIT首法机能主义心理学詹粤券/社成utu-u 也:土1年1匕研究惹记的为荒彦巨的“拦出=苣沮流的瓣金:危识 是七禽Ti,傣水流一样。L由L詹姆斯4&埋学泉昔泠.羊油了津让亍意识沆的用想g*行

39、为主义心理学毕生/折金纳20凹己20年代-E年代古认心律,氯只,制都为,认为人的行糊潺有后 工环境=影响下厄成白加而人的区别在丁甜金继彳否 U屈胴部心里活动的浙,但是他坚焙屈-仃行 为都是由为外部邸境决走&加3年毕牛聂北虹 怵为主义召*仲所首 的5年学*标志昔行为宇 乂我延k唔式塔埋学长壳勒idiu也:叫年代研究意诅体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以对事物的M 识具角整体性,心生、忘识不孚二感觉兀紊圣机施总 和。.格鬲?心珪学” 一些实蟾百宾祯林内唔式 揩如觉规律籍神分析亨巡10世弟期生祁对上羌m草行为的f祈,科瓮壬泛.只现象c下食 识的“人里中夹,正是发生心里障得的原因,精神 分析是要疝哥用各脏法丈

40、现和埸示满人.在堂i口.中 存在的问题析注仇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涪E 斯辿世纪中即江亘、的吐畤忙,主弓以.是一神日由的,有距性的生 相,具有、人或展小潜能。认刀仃为主要爰自我忘识的去酉1,人们都有一祁?豹个A成长们甚K*认知心理学岐亚杰川世虻初期幸瑟在1957七写成J.却M群折从而出归 心里学。口语报告法咔声想唳畋容屉合理成#,菲容扣 蓄加以凌辰。1. 大脑皮层分四个区域:额叶、顶叶、枕叶、颞叶。2. 额叶是运动反射中枢。3. 顶叶是感觉反射中枢。4. 枕叶是视觉反射中枢。5. 颞叶是听觉反射中枢自我效能感概念: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 的定义是指“

41、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direct experiences)。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不这 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机遇等 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自我能力等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 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s)或模仿。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

42、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即榜样的情况与观察者非常相似。 言语劝说(verbal persuasion)。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 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 情绪唤醒(emotion arise)。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 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但个体在面临某 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情境条件。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 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 就会降低。为什么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化特点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