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杂食性害虫

上传人:lx****y 文档编号:19920221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七章+杂食性害虫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七章+杂食性害虫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七章+杂食性害虫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杂食性害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杂食性害虫(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七章 杂食性害虫一、土蝗土蝗是非迁飞性蝗虫的统称。土蝗在我国的发生种类甚多,我省的土蝗约有60多种,其中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lvan)、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vss、笨蝗Haplotropis brunneriana Sauss为农、林、牧业的重要害虫。为害状土蝗的食物范围很广,可为害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小麦、大豆、苜蓿及多种杂草,尤以笨蝗除取食上述作物外,尚嗜食薯类、豆类、瓜类、蔬菜、向日葵等,并喜食阔叶植物的叶片。咬食成缺刻或孔洞,甚至食光.也为害嫩茎、花蕾和幼嫩果实等。形态特征大垫尖翅蝗:成虫体黄褐或暗褐色,雌虫体长

2、2329毫米,雄虫略小。前翅发达,可达或超过后足胫节的中部,是附节爪间的中垫较长,超过爪的中部。卵卵块略呈圆柱形,上部稍细,长3037毫米,卵粒并列3-4行有规则的排列其中。若虫 共5龄。1龄体黄褐色,翅芽小;3龄翅芽明显超过后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有明显的x状纹;5龄翅芽尖端延伸到第4腹节背板后缘.黄胫小车蝗:成虫雌体长 2039毫米,雄体略小,头顶宽短,前胸背板中部略缩狭,雌虫后足股节的底侧及后足胫节均为黄褐色,雄虫后足股节的底侧红色,后足胫节基部黄红色混杂.卵 卵囊细长,弯曲,无卵囊盖,内有4行整齐排列的卵粒,卵粒2829个.笨蝗:成虫体形粗大,具有粗密的颗粒和隆线,黄褐色或暗褐色,雌虫体

3、长3449毫米,雄虫略小,头较短,复眼红褐色,前胸背板前、后缘绿色,中线隆起明显,前翅长卵形,前缘之半暗褐色,后缘较淡,后足胫节上侧有3个暗色斑,内侧及底侧黄色。卵 卵块粗筒形,长12 15毫米,无胶质部,卵粒呈干行直立排列,每块卵815粒。若虫龄,13龄无翅芽,4龄方长出小翅芽,4龄后雌、雄体出现明显差异,雌虫1龄蝻8毫米左右到5龄为3240毫米,雄性小于雌性。发生特点:大垫尖翅蝗在新疆及黑龙江等地一年发生一代,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一年2代,均以卵越冬.在山西二代区,越冬卵5月上旬孵化,蝻期约47天,5月下至6月中旬羽化出第一代成虫,7月下至日月上旬羽化出第二代成虫,9月下旬产卵越冬。一般一

4、代成虫生殖力较强,每头雌虫约产卵59块,二代产卵24块。春季刚孵化后的鳇蝻多在麦田或道边、田埂、荒草地上活动取食、夏季小麦收获后t蝗虫逐渐向谷子、玉米等大秋作物田迁移,当秋季作物收获后,则迁移到田边杂草上,当杂草枯干后又转移至麦田为害麦苗,一般白天吃麦苗,晚上又回到荒草地栖息.成虫具短距离飞翔能力,高龄蝗蝻在缺乏食料时2小时可迁移24米左右。成虫产卵选择性很强,在植被覆盖度550,土壤含盐量0251.2含水量沙土在l0 12,壤土在1518,粘上在18-20%的环境中产卵较多,地势低洼的盐碱地较适生存,干旱年份对其发生有利.黄胫小车蝗在河北北部和山西中北部,一年发生一代;河北南部、山东、河南、

5、晋南、陕西关中地区,汉水流域一年发生二代,均以卵越冬。一代区越冬卵6月上中旬孵化,蝗蝻盛发期在5月下至7月上旬,成虫盛发在8月中旬,9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10月中下旬陆续死亡.二代区越冬卵5月中旬孵化,7月上中旬羽化出第一代成虫,7月中下旬产卵,7月下至8月上旬陆续孵化出第二代蝗蝻,9月中下旬羽化出第二代成虫,产卵后10月下至11月上旬死亡。黄胫小车蝗在16-37范围内,温度越高,取食量越多,1头成虫一天能吃掉57千方厘米麦叶,具有群居性并有一定迁移能力。2龄蝗蝻2小时可迁移l0米,成虫每次飞翔也可达10米。春季蝗蝻先在杂草上取食,然后迁到附近农田为害,夏季小麦或早春作物收获后,迁到谷田或其它

6、禾本科作物田继续为害,到秋季,田间食料大减,待冬小麦出苗后,白天迁到麦田为害,晚上迁回杂草地栖息,直至霜降前后死亡。一般土质比较坚实偏粘,微带碱性,植被稀疏,土壤含水量822之间的环境适宜产卵,蝻及成虫的发育适温为2540oC。在蝗卵孵化期雨水偏多或雨量集中时,不利孵化。雨量越大,越不利蝗虫的发育,低温多雨发育迟缓且死亡率高。在高温干旱年,蝗虫发育快,存活率高,发生程度较重。土蝗一般每年发生12代,绝大多数以卵块在土中越冬。土蝗蝻善跳跃,多无明显的群集性,成虫也不作远距离迁习.土蝗取食一般趋向植物嫩绿部分,成虫多无趋光性。夏秋作物生长季节,土蝗先在草滩、夹荒地取食杂草或庄稼地内取食为害.到秋收

7、和小麦整地阶段,原来为害秋作物的土蝗迁移到未收割的晚庄稼地、作物残茬地、秸杆堆或附近杂草中栖息,这时草滩和夹荒地中的杂草也逐渐枯萎,土蝗食料大为减少.待小麦出土,土蝗白天就迁到麦田为害,而晚上再回到附近的杂草中栖息,造成靠近这些环境的麦苗受害特别严重,而边行尤重。当因收割晚庄稼和草滩打草而破坏了土蝗最后栖息场所之后,又迫使它们迅速向麦地内集中,于是造成小麦的严重受害。霜降以后,土蝗逐渐死亡,为害也大为减轻。防治方法对土蝗的防治策略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土蝗优势种,选择主攻对象,掌握防治关键期,因地制宜做好春季挑治保春苗,夏季普治保夏苗和秋季扫残保苗,尽可能将土蝗控制在发生基地和扩散之前

8、。土蝗的防治适期为孵化至3龄盛期.1、 改造土蝗发生地.对农区土蝗发生地要稳定水位,开垦荒地,植树造林,精耕细作,消灭杂草,合理灌溉,改良盐碱。在牧区改造植被群落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引起温、湿度和光照条件改变。2、 人工灭蝗:春季或晚秋,铲除田埂和弃地3厘米深的草皮,晒干或沤肥,消灭蝗卵;开垦田边地头、荒地,消灭土蝗发生基地;结合春耕整田,消毁卵囊;人工捕杀蝗蝻.3、生物防治:土蝗天敌有芫菁、步甲、螳螂、青蛙、鸟禽和病原微生物等,要充分保护利用它们,控制土蝗种群数量.4、药剂防治:可用75%杀虫双水剂、75马拉硫磷乳油、50敌敌畏乳油、50甲基1605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或用40甲

9、基异柳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25来福灵乳油,或40%敌马合剂乳油等,采用机动弥雾机进行地面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每亩用75100毫升;也可用40敌马粉剂,或2除虫精粉剂,或3.5甲敌粉喷粉,每亩用1.52公斤。也可将有机磷杀虫剂与杀虫双混用,提高杀虫效果。二、地下害虫地下害虫是指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在土壤中生活,主要为害植物的地下部分和近地面部分的一类害虫,地下害虫种类多,适应性强,分布广,为害重。我国已记载的地下害虫有300多种,主要以蛴螬、金针虫和蝼蛄三大类为主,主要为害各种大田农作物、蔬菜、果树、中草药、绿肥、花卉和牧草等。(一) 蛴螬类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总称,俗名白

10、土蚕,为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个类群,我国发生种类很多,其中发生普遍的有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 ,暗黑鳃金龟 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 ,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 .为害状蛴螬类食性颇杂,可以为害多种农作物、牧草及果树和林木的幼苗、种子及幼根、嫩茎.取食萌发的种子,咬断幼苗的根、茎,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种绝收。蛴螬为害幼苗的根、茎,断口整齐平截,易于识别。成虫还喜食作物和果树、林木的叶片、嫩芽、花蕾等,造成严重损失.形态特征1、大黑鳃金龟

11、成虫:体长1622毫米,宽811毫米,黑色或褐色,具光泽;前足胫节外侧具有较尖锐的3个齿,翅鞘各有明显的3条纵肋。卵:初产时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1。5毫米,白色略带黄绿色光泽;发育后期圆球形,长约2.7毫米,宽约2。2毫米,洁白色有光泽。幼虫:共3龄,老熟幼虫体长3540毫米,头宽4。95.3毫米;头部桔黄色,前顶刚毛每侧3根,肛门三裂型.蛹:体长2123毫米,宽1112毫米.蛹初期为白色,以后变黄褐色至红褐色,复眼的颜色依发育进度由白色依次变为灰色、蓝色、蓝黑色至黑色。2、暗黑鳃金龟成虫:体长1722毫米,宽9.011.5毫米;长卵形,暗黑色或红褐色,无光泽;初羽化时红棕色,渐变为

12、黑褐色至黑色,密被灰兰色弱光泽细绒毛;翅鞘每侧4条纵肋不明显;前足胫节3齿较钝。卵:初产时长约2.5毫米,宽约1.5毫米,长椭圆形;发育后期呈近圆球形,长约2。7毫米,宽约2.2毫米。幼虫:3龄幼虫体长3545毫米,头宽5。66.1毫米;头部前顶刚毛每侧1根,位于冠缝旁。蛹:体长2025毫米,宽1012毫米,蛹末端的2个尾角呈钝角叉开。3、铜绿丽金龟成虫:体长1921毫米,宽1011。3毫米;背面铜绿色,其中头、前胸背板、小盾片色较浓,翅鞘色较淡,有金属光泽;臀板基部常有13个形状多变的棕色斑;前足胫节外缘2齿,鞘翅每侧4条纵肋不明显.卵:初产时椭圆形,乳白色;孵化前呈圆球形,长2。372。6

13、2毫米,宽2。062。28毫米,卵壳表面光滑.幼虫:3龄幼虫体长3033毫米,头宽4。95。3毫米,污白色,C形,头部前顶刚毛每侧68根,排成1纵列;肛门横裂型。蛹:体长1822毫米,宽9.610。3毫米,臀节后缘钝圆,雄蛹具有4列瘤状突,雌蛹则无瘤突。发生特点大黑鳃金龟2年发生1代,成、幼虫均可越冬。越冬成虫春季10厘米土温上升到1415时开始出土,10厘米土温达17以上时成虫盛发。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幼虫有3个龄期,全部历期在土壤中度过。成虫具有趋光性,喜食大豆和榆树的叶片,产卵期一般1530天,平均约20天,每头雌虫产卵量数十粒到上百粒,最多可达30040

14、0粒。暗黑鳃金龟1年发生1代,多数以3龄幼虫筑土室越冬。成虫昼伏夜出,具趋光性、伪死性,喜食花生、大豆、甘薯、梨、苹果等叶片;交配后10多天开始产卵。铜绿丽金龟1年发生1代,以幼虫越冬。越冬幼虫5月底达化蛹盛期,成虫6月中旬进入活动盛期。产卵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为卵孵化盛期,孵化幼虫为害至10月中旬.进入23龄期,当10厘米土温低于10时,开始下潜越冬。越冬深度大多2050厘米.(二)金针虫类金针虫是鞘翅目、叩头甲科的幼虫,我国发生种类多,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是沟金针虫 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 和细胸金针虫 Agriotes fus

15、cicollis Miwa 。为害状金针虫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害禾谷类、薯类、豆类、棉、烟、麻、蔬菜和林果等。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咬食播下的种子,食去胚乳,咬食幼苗须根、主根或地下茎,使幼苗不能生长甚至枯萎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一般受害苗主根很少被咬断,被害部位不整齐,呈丝状,这是金针虫为害后造成的显著特征之一。金针虫还能蛀入块茎或块根,形成小而深的孔洞,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而引起腐烂。形态特征1、沟金针虫成虫:雌虫体长1617毫米,宽45毫米;雄虫体长1418毫米,宽约3。5毫米;身体栗褐色,密被细毛;头顶中央凹陷,前胸背板半球状隆起,后角尖锐;雄虫有后翅,雌虫后翅退化。卵:椭圆形,

16、长约0.7毫米,宽约0。6毫米,乳白色。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毫米,宽约4毫米,宽而扁平,呈金黄色;体背中央有一条细纵沟,臀节背面斜截形,密布粗刻点,末端叉状,两侧缘隆起,具小齿突3对,内侧1对。蛹:雌虫体长1620毫米,宽约4。5毫米;雄蛹体长1517毫米,宽约3.5毫米;初蛹淡绿色,后渐变深;体呈纺缍形,末端瘦削,有刺状突起;2、 细胸金针虫 成虫:体长89毫米,宽约2.5毫米。体细红,暗褐色,略具光泽,密被灰色茸毛。触角红褐色,第2节球形,前胸背板略呈圆形,长大于宽.鞘翅长约为胸部的2倍,上有9条纵列刻点.卵:乳白色,圆形,直径约0.51毫米。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23毫米,宽约1。3

17、毫米,呈细长圆筒形,淡黄色有光泽。腹部尾节圆锥形,背面近前缘两侧各有1褐色圆斑,并有4条褐色纵纹。蛹:体长89毫米,纺锤形。初蛹乳白色,后变黄色,羽化前复眼黑色,口器淡褐色,翅芽灰黑色。发生特点1、沟金针虫大部地区一般3年1代,少数4-5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因生活历期较长,幼虫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老熟幼虫8、9月在地下1320厘米处化蛹,蛹期16-20天,9月初羽化,羽化的成虫不出土,当年进入越冬。越冬成虫春季10厘米土温10左右时开始出土活动,3月中旬至4月上旬,10厘米土温稳定在10-15时达活动高峰。成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

18、晚上出来交配、产卵。雄虫不取食;雌虫偶而咬食少量麦叶.雄虫善飞,有趋光性;雌虫无后翅,不能飞翔,行动迟缓,只在地面或麦苗上爬行,黎明前潜入土中。卵散产于37厘米深土中,单雌平均产卵200余粒,最多可达400多粒。6月上中旬为卵盛孵期,幼虫期最长可达1150天,在土中活动为害根部,10月中下旬向深层移动越冬。翌春10厘米土温达6 oC左右时,开始上升活动为害,3、4月为害最盛,夏季温度升高又向深层移动,秋天天气凉爽后又上升为害秋播作物.一般在春雨多,土壤湿润,对其发生有利;土壤含水量过高不利其生存。2、细胸金针虫细胸金针虫多两年完成一代,也有一年或34年完成一代的.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20-40

19、厘米处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10厘米土温7。611.6时开始出土活动,为害返青麦苗或早播作物,4月中下旬10厘米土温15.6、气温13左右时达活动高峰,为害最盛,成虫期较长,有世代重叠现象。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期2632天,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初孵幼虫活泼,随即潜入土中取食腐植质和作物根系。成虫昼伏夜出,有强叩头反跳能力和假死性,略具趋光性,并对新鲜而萎焉的杂草及作物枯枝落叶等腐烂发酵气味有极强的趋性,常群集于草堆下,白天潜伏在土缝或作物根茬中,傍晚开始活动,交配、产卵、取食。交配为重叠式,一夜最多可交配6次。卵散产于表土层,03厘米土层的卵量占土中总卵量的86左右。幼虫耐低

20、温,故春季上升为害早,秋季下降迟,喜钻蛀及转株为害。在地温17,土壤含水量15%活动最适,并适于偏碱性潮湿土壤,在春雨多的年份发生重.(三) 蝼蛄类蝼蛄是直翅目、蝼蛄科害虫。在我国发生6种,其中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有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和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oana Palisot de Beauvois),主要为害粮、油、棉、麻、蔬菜、果树、林木的幼苗、幼根、幼茎及刚播的种子等。 为害状蝼蛄是最活跃的地下害虫,以成虫和若虫为害,咬食各种作物种子和幼苗,特别喜食刚发芽的种子,造成严重缺苗断垄;也咬食幼根和嫩茎,扒成乱麻状或丝

21、状,使幼苗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特别是蝼蛄在土壤表层善爬行,往来乱窜,隧道纵横,造成种子架空,幼苗吊根,导致种子不能发芽,幼苗失水而死.“不怕蝼蛄咬,就怕蝼蛄跑”就是这个道理.谷苗、麦苗最怕蝼蛄窜,一窜就是一片,损失非常严重。形态特征华北蝼蛄: 成虫 体长39一45毫米,黄褐色全身密生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筒形,背中央有1深红色斑,前足特别发达,适于挖土行进.卵 椭圆形,初产粒小黄白色,孵前23毫米探褐色。若虫 形似成虫,翅不发达,仅有翅芽。非洲蝼蛄: 成虫体略小于华北蝼蛄,长为3035毫米,形态相似,淡黄色,密生细毛。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刺34个。卵 椭圆形,初为白色,后变暗紫色,老熟若虫25毫米,

22、暗褐色 。发生特点华北蝼蛄生活历期较长,北方大部地区需三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及若虫在地下150厘米处越冬。春季土温回升至8时上升活动,在地表常留有10厘米左右长的隧道。4一5月进入为害盛期,为害返青的冬小麦及春播作物.6月中旬以后天气炎热时潜入地下越夏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80800余粒,卵期10一25天,8月上至9月中旬为害秋菜和冬麦,其后以89龄若虫越冬,第二年以12、13龄若虫越冬,第三年若虫羽化以成虫越冬,越冬成虫第4年5月产卵.华北蝼蛄喜潮湿土壤,含水量22-27时最适生存.因此在平原区的轻盐碱地带,沿河、沿海及湖边等低湿地区最易发生.砂壤土及腐植质多的地方发生也重。非洲蝼蛄在江西、四川

23、等地一年发生一代,黄淮及东北南部两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和若虫越冬。年生一代区,越冬成虫4、5间产卵,越冬若虫5、6月羽化成虫。在两年一代区,越冬成虫5月份开始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若虫发育至47龄,在40一60厘米深土中越冬,次年春羽化为成虫,4月上中旬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60余粒,若虫89龄,个别l5龄,成虫寿命114251天。成虫趋光性较强,行动也较华北蝼蛄灵敏,还趋牛马粪堆和末腐熟的有机物堆积多的地方。一年中从4月至10月春、夏、秋播作物均可遭受为害。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1、 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深翻改土,铲平沟坎荒坡,植树种草等,创造不利地下害虫发生的环境.2、实

24、行科学的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地下害虫喜食禾谷类和块茎、块根类大田作物,不喜食棉花、芝麻、油菜、麻类等直根系作物。因此,合理地轮作或间作套作,可以减轻其为害.3、深耕翻犁,有明显的灭虫作用。实行秋播前翻耕土壤和夏伏耕,通过机械杀伤、曝晒、鸟类啄食等,一般可灭蛴螬、金针虫5070左右。4、合理施肥。猪粪厩肥等农家有机肥料,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后方可施用,否则易招引金龟甲、蝼蛄等取食产卵。碳酸氢铵等化学肥料应深施土中,既能提高肥效,又能因腐蚀、熏蒸起到一定的杀伤地下害虫的作用.5、适时灌水。春季和夏季作物生长期间适时灌水,因表土层湿度太大,不适宜地下害虫活动,迫使其下潜或死亡,可以减轻为害.(二)化学防

25、治1、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方法简便,用药量低,对环境安全,是保护种子和幼苗免遭地下害虫为害的理想方法.(1)药剂。以辛硫磷和甲基异柳磷为主,亦可根据各地农药供应情况和使用的习惯,适当选用乐果。在小麦黄矮病流行区,可用甲拌磷拌种,以兼防传病媒虫(麦蚜、叶蝉).(2)用药量和处理方法。50辛硫磷乳油、40乐果乳油和501605乳油均是0.5公斤,拌小麦或玉米种子250500公斤,即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10.2%.40%甲基异柳磷乳油的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1-0.125。处理方法是将药剂先用种子重量10%的水稀释后,均匀喷拌于待处理的种子上,堆闷1224小时,使药液充分渗吸到种子内即可播种。2、土壤处

26、理 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50300毫升,结合灌水施入土中或加细土2530公斤拌成毒土,顺垄条施,或加水10001500公斤顺垄浇灌,施药后随即浅锄或浅耕。也可用2%甲基异柳磷粉剂每亩23公斤,或40甲基异柳磷乳剂每亩250克,拌细土2530公斤撒施,施后浅锄或浅耕。3、 毒饵诱杀 毒饵诱杀是防治蝼蛄的理想方法之一。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40%乐果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用药量分别为饵料量的0。51、12和1,先用适量水将药剂稀释,然后拌入炒香的谷子、麦麸、豆饼、米糠、玉米碎粒等饵料中,每亩施用毒饵1.52.5公斤。配用敌百虫毒饵时,应先用少量温水将敌百虫溶解,再加水至所需

27、量。4、 其它施药方法 许多金龟甲成虫有取食补充营养习性,在成虫发生季节,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防治。(1)喷粉。常用药剂有1。5乐果粉,2.5敌百虫粉等,每亩12公斤。(2)喷雾。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对多种食叶金龟甲均有较好的防效。(3)内吸剂涂树干。在寄主树干离地面1。5米左右处,将树干环刮去粗皮约15厘米,涂上内吸杀虫剂,金龟甲食树叶后会中毒而死.利用40氧化乐果1份,加水1份稀释,涂抹榆、杨树干防治暗黑金龟甲,效果良好,药效可维持1520天。(4)药枝诱杀。将长2030厘米的榆、杨、刺槐的树枝浸于40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或40久效磷乳油50倍液中,浸泡1015小时后,傍晚前取出插入

28、田间,每亩1015把;或用上述树叶,每亩堆放1015小堆,其上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均对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有良好的诱杀效果。(三)生物防治地下害虫的天敌很多,应加以保护利用。用乳状菌Bacillus popilliae和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tenella(Del)Siem。每亩用1。5公斤菌粉,防治效果一般达6080%。感染的蛴螬有10余种之多,暗黑鳃金龟自然感病率达61。9。利用大黑臀钩土蜂Tiphia sp.,每亩放蜂1000头左右,大黑鳃金龟被寄生率达6070。(四)物理防治根据多种地下害虫成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利用黑光灯诱杀,效果显著。(五)其它防

29、治方法1、夏季挖窝毁卵,防治蝼蛄,在蝼蛄产卵盛期,结合夏锄进行.2、堆草诱杀细胸金针虫。在田间堆约35寸厚的小草堆,每亩2050堆,每日早晨翻草捕杀;为了减少捕杀的麻烦,诱杀细胸叩头甲时,在草堆下撒51605粉或5%乐果粉少许,效果很好。3、宅旁、路边、田埂、荒坡等处广种蓖麻,金龟甲取食蓖麻叶后,引起中毒麻痹甚至死亡。4、人工捕捉:在金龟甲害虫晚上取食树叶时,震动树干,将伪死坠于地面的成虫拣拾杀死。三、地老虎类地老虎是为害农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也是世界性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土蚕.全国为害农作物的地老虎有20多种,普遍发生为害的主要有小地老虎 Agrotis ypsilon Rottem

30、berg和黄地老虎 Euxoa segetum Schiffermuller 两种,其中小地老虎分布最广、为害最重。为害状地老虎是多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为害各种栽培作物和蔬菜等,而且为害多种野生杂草。1、2龄幼虫为害作物的心叶或嫩叶,只吃叶肉,残留表皮和叶脉,在叶面上造成一个小“天窗;23龄幼虫咬食叶片,形成小孔或缺刻;3龄以后幼虫切断作物的幼茎、叶柄,严重时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黄地老虎还可将玉米苗近地面的茎钻透,造成枯心苗。形态特征1、小地老虎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齿状,栉齿仅达触角之半,端半部则为丝状;前翅前缘及外横线至中横线,

31、有时达内横线,黑褐色,后翅淡黄白色。卵:馒头形,直径0。6毫米、高0.5毫米左右,表面有纵横相交的隆线,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黄色,孵化前顶部呈现黑点。幼虫:老龄幼虫体长3747毫米,头宽33.5毫米,黄褐色至黑褐色,体表粗糙,密布大小颗粒;腹部18节各节背面有4个毛片。臀板黄褐色,有2条深褐色纵纹。蛹:体长1824毫米,红褐色或暗褐色;腹末有臀棘1对.2、黄地老虎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黄褐色,常散布黑色鳞片;触角丝状,雄虫基部2/3为双栉齿状;前翅有肾形纹、环形纹和楔形纹,后翅淡黄色.卵:半球形,直径约0.5毫米,卵壳表面有纵脊纹1620条。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343毫米

32、,头宽2。83毫米。黄褐色,表皮多皱纹,但无明显颗粒;腹部背面的2对毛片大小相似;臀板暗褐色,中央有一条黄色的纵线。蛹:体长1520毫米,有臀棘1对。发生特点小地老虎每年发生代数由北至南不等,黑龙江2代,北京3-4代,山东4代,江苏5代,福州6代。在北方地区春季虫源系迁飞而来;在长江流域能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在广东、广西、云南则全年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在5cm以下矮小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如小旋花、小蓟、藜、猪毛菜等,卵散产或成堆产,每雌平均产卵8001000粒.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等趋性较强。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

33、,为害不大;3龄后昼间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幼虫发育历期:1567天,2032天,3018天。蛹发育历期1218天,越冬蛹则长达150天。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区为1325,在河流湖泊地区或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如属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均适于小地老虎的发生。尤在早春菜田及周缘杂草多,可提供产卵场所;蜜源植物多,可为成虫提供补充营养的情况下,将会形成较大的虫源,发生严重。黄地老虎各地发生世代不同.辽宁、内蒙、新疆北部及河北北部一年发生2代,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及甘肃河

34、西地带一年3代,华北沿海及黄淮地区一年4代。幼虫春秋两季为害,春季最重。第一代主要为害春播作物幼苗,在华北秋季为害白菜、萝卜、冬小麦及过冬绿肥。各地多以幼虫(少量以蛹)在寄主作物田、休闲田及田埂、沟渠地下215厘米处越冬,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幼虫逐渐老熟后在地下3厘米左右处化蛹,蛹期2030天,45月为各地成虫盛发期。成虫昼伏夜出,取食花蜜及发酵物,对黑光灯趋性很强.卵散产在作物或杂草根茬上,每头雌虫可产卵1000-2000粒,l2龄幼虫在心叶处为害,3龄后躲在植株根部,夜间为害。将幼苗近地表的茎基部咬断,苗大时咬成空洞形成枯心。为害棉花苗则爬至顶端切断嫩头取食为害。为害后以老熟幼虫入

35、土化蛹。防治方法1、除草灭虫 杂草是地老虎早春产卵的主要场所,是幼虫向作物迁移为害的桥梁。因此,在春播前进行春耕、细耙等整地工作,可消灭部分卵和早春的杂草寄主.2、诱杀成虫 利用黑光灯、糖醋液或杨树枝把、泡桐叶或雌虫性诱笼等诱杀成虫。3、捕杀幼虫 对高龄幼虫,可在每天早晨扒开被害株的周围或畦边、田埂阳坡表土,进行捕杀,或用泡桐叶诱捕杀。4、药剂防治 当幼虫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用药防治,并要在第1次防治后,隔7天左右再治1次,连续23次。防治12龄幼虫可喷粉、喷雾或撒毒土,防治3龄以上幼虫可撒施毒饵.目前,防治地老虎的常用药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如下。拌种.以辛硫磷和甲基异柳磷为主拌混均匀,晾干

36、后播种,对多种地老虎有防治效果,并可兼治蝼蛄和蛴螬。毒土、毒砂。用75辛硫磷、50%敌敌畏、20除虫菊酯等乳剂分别以1:300、1:2000、1:2000的比例,拌成毒土或毒沙,每亩撒施2025公斤,不仅能杀死2龄幼虫,对高龄幼虫也有一定的杀伤效果。另据山东烟台农科所报道,用2.5溴氰菊酯配成4050ppm的毒沙,防治高龄幼虫,杀伤率达88,并有拒食作用。喷粉。用21605粉或4%甲敌粉,每亩1。52.5公斤;也可用此药拌成毒土或毒沙撒施。喷雾。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进行地面喷撒或利用80敌百虫乳油5008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在作物幼苗(高梁不

37、宜使用)或杂草上喷雾。毒饵诱杀。用90晶体敌百虫0.5公斤,加水2.55公斤,喷在50公斤粉啐炒香的棉籽饼或油渣上,于傍晚溜施于作物幼苗旁边,每亩用量45公斤.5、 物防治 地老虎的天敌种类很多,捕食性的如蚂蚁、蟾蜍、步甲、虻、草蛉、鼬鼠、鸟类、蜘蛛等;寄生性的如姬蜂、寄生蝇、寄生螨、线虫和多种病原细菌、病毒等。研究和保护利用天敌,是防治地老虎有效途径之一。四、甜菜夜蛾甜菜夜蛾 Laphygma exigua Hubner,鳞翅目,夜蛾科。别名玉米叶夜蛾、白菜褐夜蛾、贪夜蛾.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甜菜夜蛾的寄主广泛,甜菜、棉花、芝麻、玉米、麻类、烟草、青椒、茄子、马铃薯、黄瓜、西葫芦、豇豆、架豆

38、、茴香、胡萝卜、芹菜、菠菜、韭菜等多种蔬菜及其他植物170余种,均可遭受其害.近年该虫在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的粮、棉及菜田发生为害呈上升趋势,为害日趋严重,一般减产20一30%,严重的高达50。为害状甜菜夜蛾是一种食叶性害虫,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余叶脉和叶柄,残留上表皮呈天窗状。4龄后造成洞孔或缺刻。56龄食量大增,常食尽叶片而仅留叶脉,其食量占全幼虫期总食量的8892。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mm,翅展1925mm;灰褐色,头、胸有黑点,前翅灰褐色,基线仅前段可见双黑纹;内横线双线黑色,波浪形外斜;剑

39、纹为一黑条;环纹粉黄色,黑边;肾纹粉黄色,中央褐色,黑边;中横线黑色,波浪形;外横线双线黑色,锯齿形,前、后端的线间白色;亚缘线白色,锯齿形;后翅白色,翅脉及缘线黑褐色.卵圆球状,白色,成块产于叶面或叶背,8100粒不等,排为13层,外面覆有雌蛾脱落的白色绒毛,因此不能直接看到卵粒。老熟幼虫体长约22mm。体色变化很大,由绿色、暗绿色、黄褐色、褐色至黑褐色,背线有或无,颜色亦各异。较明显的特征为:腹部气门下线有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带粉红色,此带的末端直达腹部末端,不弯到臀足上去(甘蓝夜蛾老熟幼虫此纵带通到臀足上);各节气门后上方具一明显的白点。此种幼虫在田间常易与菜青虫、甘蓝夜蛾幼虫混淆。蛹

40、体长约10mm,黄褐色。中胸气门显著外突。臀棘上有刚毛2根,其腹面基部亦有2根极短的刚毛。发生特点 北京、陕西每年发生45代,山东5代,湖北56代,江西67代,世代重叠。江苏、河南、山东以蛹在土内越冬,江西、湖南以蛹在土中、少数未老熟幼虫在杂草上及土缝中越冬,冬暖时仍见少量取食.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可周年发生,无越冬休眠现象。该虫属间歇性猖獗为害的害虫,不同年份发生情况差异较大,近年该虫为害呈上升的趋势。成虫白天潜伏在草丛、土缝处隐蔽,夜间进行活动、取食、交配和产卵,以2023时最盛,具较强的趋光性。最适宜的温度20一23、相对湿度5075。成虫产卵期35天,每雌可产l00600粒。卵期26天.

41、幼虫共5龄(少数6龄)。初孵幼虫有群居习性,3龄前群集为害,但食量小;3龄以后分散取食为害.4龄后,食量大增,昼伏夜出,有假死性.当气温高、密度大、食料缺乏时有成群迁移习性。大龄幼虫常白天潜伏于土中,夜间出土为害。虫口过大时,幼虫可互相残杀。幼虫发育历期1139天。幼虫老熟后,钻入49厘米的土层中作土室化蛹,蛹发育历期7-11天。越冬蛹发育起点温度为10.防治方法1、 冬耕翻地,破坏其越冬场所,通过冷冻杀死越冬蛹,可消灭部分越冬蛹。春季34月除草,消灭杂草上的初龄幼虫.2、 块多产在叶背,其上有松软绒毛覆盖,易于发现,且1、2龄幼虫集中在产卵叶或其附近叶片上,结合田间操作摘除卵块,捕杀低龄幼虫

42、.3、 做好虫情测报 加强虫情调查,掌握甜菜夜蛾12龄幼虫发生盛期,当百株幼苗达20头以上,百株成株达100头时,发布病虫情报,立即开展防治。于三龄前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抑太保乳油3500倍液;或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00倍液,或44速凯乳油1500倍液,或25保得乳油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4、 提倡采用生物防治法,喷用每克含孢子l00亿以上的杀螟杆菌或青虫菌粉500一700倍液。五、美洲斑潜蝇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属双翅目,潜叶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寄主范围广,为害作物多

43、。尤其喜食豆科、葫芦科和茄科等植物。为害状主要以幼虫蛀食植物叶片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细胞及叶柄,虫道成白色,沿叶脉呈蛇形不规则盘绕,黑色虫粪交替排在蛀道两侧,蛀道随幼虫生长而逐渐加宽,终端常常明显变宽。老熟幼虫爬出蛀道在叶面或土壤中化蛹。成虫取食和产卵孔也造成一定的伤害。形态特征成虫:个体小,体长1。3-2.3mm。胸背面亮黑色有光泽,腹部背面黑色,侧面和腹面黄色,臀部 黑色.翅无色透明,翅展1.3-2.3mm.雌虫较雄虫体稍大。雄虫腹末圆锥状,雌虫腹末短鞘状.卵:大小为0。20.3mm0.100。15mm,乳黄色,轻微半透明。幼虫:无头蛆状.初孵无色,渐变为橙黄色.最长约3mm,后气门形似圆锥

44、状突起,顶端有3个气孔,各有一开口.蛹:椭圆形,腹面稍扁平,长约2。02.2mm。颜色变化较大,初为鲜黄色,常变深至金黄色,近羽化时为深褐色。羽化时蛹前端开裂,成虫钻出。发生特点成虫发生高峰出现在上午,中午前后最活跃,雨天则栖息在叶背面,高温时在植株下部活动。羽化时,一般雄虫较雌虫先出现;羽化后多在第二天上午交尾。雌成虫喜在豆类、瓜类、茄科及十字花科的芥菜、白菜等植物叶片上取食和产卵,导致植物细胞死亡,形成大量刻点.雄虫不能刺伤叶片,但可在雌虫造成的伤口上取食.成虫具有趋光、趋蜜、趋黄和趋绿性。卵散产于叶表皮下,1个产卵孔只产1粒卵。产卵数量随温度和寄主植物的不同而异.根据气温情况,卵在25天

45、内孵化,白天和晚上差异不大。幼虫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一般发育期为47天;超过30或低于20则发育缓慢,且未成熟幼虫的死亡率较高。通常老熟幼虫化蛹前,在蛀道的前端咬开一条缝隙,然后爬出蛀道滚落到地面土壤表层化蛹。偶尔在叶片表面、茎及叶柄上化蛹。化蛹时间一般在上午,高温和干旱对化蛹不利.在温度为 20-30时,蛹期为7-14天。斑潜蝇成虫的飞翔能力有限,远距离传播以随寄主植物的调运为主要途径.其中以带虫叶片作远距离传播为主,茎和蔓等植物残体夹带传播次之。鲜切花是一种更危险的传播途径,应该引起注意.防治方法防治美洲斑潜蝇主要采用化学和生物防治两种方法.1、农业防治。瓜菜品种合理布局。推广间作套

46、种美洲斑潜蝇非寄主植物或不太感虫的苦瓜、葱、蒜等,避免瓜、豆、叶菜类蔬菜高度“插花”种植;加强轮作。菜区可根据美洲斑潜蝇嗜食明显的特性,因地制宜进行轮作;做好田间管理,恶化害虫的生存条件。如收获后的蔬菜残余植株及叶要及时清理烧毁,适时灌溉等,减少或消灭虫源.2、化学防治。掌握好用药时间,一般在低龄幼虫时期防治效果较好。在任何作物上查到1片叶上有5头幼虫或在苗期2-4头,即进行喷药防治。防治成虫一般在早晨晨露未干前,防治幼虫一般在上午8时半至11时前施药防治.统一防治。在斑潜蝇发生高峰期,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动当地干部群众统一适时喷药,并注意轮换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的化学农药.目前防效较

47、好的药剂有:1。8害极灭乳油3000倍液、98巴丹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蝇蛆净2000倍液、10兴棉宝1000倍液、90杀虫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功夫乳油1000倍、25杀虫双300倍液;种植前用药剂处理土壤。可用一些残效期较短的农药进行土壤处理,安全期后再种植蔬菜。3、生物防治。化防时尽量使用对天敌低毒的药剂,保护天敌,维持美洲斑潜蝇天敌种群数量。六、南美斑潜蝇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lanchard) ,属双翅目,潜叶蝇科,植潜蝇亚科,斑潜蝇属.为害状南美斑潜蝇常沿叶脉形成潜道,潜道通常白色,带湿黑和干褐区域,为典型的蛇形,缠绕紧密,形状不

48、规则,随着幼虫成熟,宽度增大 .幼虫不仅取食叶肉上层的栅栏组织,还取食下层的海绵组织,因而从叶片正面看潜道常不完整,特别是虫龄较大后,叶片背面会出现明显潜道.食量大时,甚至钻蛀到一些作物(如蚕豆、芹菜)的叶柄和茎秆取食,取食刻点外观为直径0。130.15mm的白色斑点,圆形。产卵刻点较小(0.05mm),圆形。其老熟幼虫多从叶背面钻出,落地化蛹。形态特征卵:椭圆形,乳白色,微透明。大小为0.270.32mm0。140。17mm。散产于叶片的上、下表皮之下。幼虫:初孵半透明,随虫体长大渐变为乳白色,有些个体带有少许黄色.老熟幼虫体长2。33。2mm,后气门突具69个气孔.蛹:淡褐至黑褐色,腹面略

49、扁平.大小为1.3-2.5mm0.50。75mm.成虫:外形与美洲斑潜蝇相似,但体型较大,体长1。31.8mm,翅长1。7-2。25mm,额橙黄色,上眶鬃2对,下眶鬃2对,内、外顶鬃均着生于暗色处。中胸背板黑色有光泽,小盾片黄色,胸部中侧片下方1/2至大部分为黑色,背中鬃3+1,中鬃散生呈不规则4行。足基节黄色具黑纹,腿节具黑色条纹至几乎全黑色,胫节、跗节黑褐色。前翅中室较大,中M3+4末段为次末段的1。5-2.5倍。雄虫外生殖器端阳体与中阳体前部之间以膜相连,中阳体前部骨化较强,后部几乎透明,精泵黑褐色,柄短,叶片小。背针突常具1齿.发生特点南美斑潜蝇寄主范围比美洲斑潜蝇更广。据调查,被害作

50、物有芹菜、冬瓜、黄瓜、四季豆、豇豆、生菜、莴苣、菠菜、油菜、洋葱、白菜、西葫芦、番茄、丝瓜、木耳菜、空心菜、豌豆等多种蔬菜和滿天星、菊花、香石竹、鸡冠花等花卉以及蚕豆、牛皮菜、马铃薯、烤烟、小麦、大麦、玉米等作物。南美斑潜蝇的危害习性给其防治带来较大困难.成虫能有限的飞行,远距离传播要靠寄主种类的繁殖材料。切花也有作为扩散途径的危险。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因南美斑潜蝇在寄主叶片内能完成生长发育,为防止其传播蔓延,来自疫区的瓜果 豆菜,要严禁带叶 ,并严禁以叶片、茎蔓作为铺垫、填充和包装物。2、农业防治受害作物的枯残叶、茎、蔓应集中堆沤、深埋,特别是发生初期,对压低虫源是很有效的。根据南美斑潜蝇嗜

51、性及成虫喜聚集取食的特点,在成虫发生高峰期,可在田间套种芹菜、豆角等作物,并喷洒杀虫剂。3、化学防治掌握好用药时间,一般在低龄幼虫时期防治效果较好.在任何作物上查到1片叶上有5头幼虫或在苗期2-4头,即进行喷药防治。防治成虫一般在早晨晨露未干前,防治幼虫一般在上午8时半至11时前施药防治.统一防治。在发生高峰期,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动当地干部群众统一适时喷药,并注意轮换用药。选用药剂一般采用阿维菌素类和菊酯类农药,防效一般在80左右。种植前用药剂处理土壤.可用一些残效期较短的农药进行土壤处理,安全期后再种植蔬菜。4、生物防治。化防时尽量使用对天敌低毒的药剂,保护天敌,维持天敌种群数量。七、粘虫粘虫

52、Leucania separata Walker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粟粘虫、粟盗虫、剃枝虫等。是我国农作物的重要迁飞性害虫。主要为害稻、麦、谷子、玉米、高梁、糜子等禾本科作物,野生寄主有谷莠子、蟋蟀草和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粘虫的为害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影响。为害状粘虫为食叶性害虫,幼虫咬食叶片,12龄时食量很小,仅啃食叶肉,在叶部形成半透明的小斑点,3龄以后从叶缘蚕食,咬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食量最大,仅留下较粗的叶脉,有时还咬食谷穗或麦穗.大发生时,常将作物叶片全部吃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形态特征成虫: 体长1517毫米,翅展3640毫米;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

53、褐色或橙色,内横线常仅现几个黑点,环形纹和肾形纹呈两个浓黄色圆斑,界限不明显;肾形纹后端有一个小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小黑点;翅顶角有一向内伸的斜线.卵: 呈馒头形,稍带光泽,直径约0。5毫米,表面具6角形有规则的网状脊纹,初产时白色,孵化前呈黄褐色至黑褐色;卵粒单层排列成行,常产于叶鞘缝内,或枯卷叶内,在谷子和水稻叶片尖端产卵时,则常常成卵棒。幼虫:幼虫体长可达38毫米,体色多变,有各种色彩,发生量小时,体色较浅,大发生时体呈浓黑色;头部中央沿蜕裂线有1“八”字形黑褐色纹;幼虫体背5条纵线:背线白色较细,两侧各有两条黄褐色至黑褐色、上下镶有灰白色细线的宽带;腹足基节有阔三角形黄褐色或黑褐色斑。

54、蛹: 红褐色,体长1923毫米,尾端有1对粗大的刺,雄蛹生殖孔位于腹部第九节,雌蛹生殖孔在第八节.发生特点粘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滞育现象,只要环境条件适宜,终年可以繁殖.我国由北至南每年发生28个世代,在山东省于45月间为害小麦,有的年份第2代或第3代也为害谷子、玉米及水稻等作物。成虫白天潜伏在柴、草堆及麦、稻丛间等隐蔽环境,傍晚及夜间出来活动,进行交尾、取食和产卵等。成虫对糖醋混合液的趋性很强,对黑光灯也有较强的趋性。繁殖力强,每头雌蛾能产卵10002000余粒,最多可产3000粒。初孵幼虫怕光,集聚在心叶内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4-6龄为暴食期,食量占总食量的90%以上。幼虫有潜土习性、假

55、死习性。6龄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排尽粪便,钻到作物根际附近的松土中深约12厘米,结土茧化蛹。粘虫在北纬33o以北地区基本不能越冬,成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每年随东亚季风南北往返,有规律地进行远距离迁飞。粘虫在气温19-23,相对湿度5080,生存最适.30以上产卵量降低,干旱不利发生.降雨一般对粘虫的发育有利,但在成虫发生和产卵期间,暴雨和短时期的低温对雌蛾的产卵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地势低、潮湿、生长茂密、长势良好的密植作物如水稻、小麦、谷子等地均喜欢选择产卵。防治方法1、诱杀成虫.在成虫数量开始上升时,每亩地插设23个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或每23亩地设一糖醋诱杀盆,逐日诱杀成虫,可显著压低田间卵

56、和幼虫的发生密度,大发生年份可减少用药12次.2、药剂防治。在粘虫防治中,以药剂防治幼虫效果最为明显,而且方法简便,速度快,节省劳力,经济有效。必须把幼虫消灭在低龄阶段。防治3龄以前幼虫,用90%敌百虫1000倍液,50敌敌畏2000倍液(以上两种药剂高梁忌用)、50辛硫磷10002000倍液、50西维因可湿性粉200300倍液和2.5%溴氰菊酯2000倍液喷雾防治低龄幼虫效果良好。“7721”苏云金杆菌一般含菌量60100亿克,喷雾时兑水稀释成每克含2亿菌液,粘虫在3龄以前、湿度高时防治效果很好;或亩用20%灭幼脲1号胶悬剂1020g,或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3040g喷雾,杀虫效果好,药效期长,对天敌也安全。6、 毒土:施用毒土方法简便,每亩用2.5%敌百虫粉0.5公斤,兑过筛细土或细砂2025公斤,在小麦、谷地顺垅扬撒,在玉米则扬撒于心叶中对幼虫防治效果比喷粉好。7、 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8、9、18 / 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