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9917895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永州市湘江西路景观风光带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第一局部根底篇1、工程根本情况1.1工程概述永州市位于湖南省西南端,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两广,海南及西南 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 水路之冲,当港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 后,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埌的城市,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到桂林240 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湘桂铁路横贯东西,322, 207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与南北向穿 越的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和湘江水道形成区域间的交通枢纽,是中原和华北

2、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湘西南门,是我国华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具有明显的东西南北辐射功能。永州市市区座落在潇湘二水汇流处。整个市区 由相对独立的冷水滩区和零陵区组成,两区相隔17公里,由湘江和联城公路相 连,呈哑铃形框架,构成“潇湘第一城独特的城市风貌。湘江环抱着这座已 建成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各城,悠悠不息地向北流去。它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 陶瓷工业之源。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创中华文明道德之源、柳宗元深刻的 惜民爱民思想,“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文化的千姿百态,无一不丰富了中华文 化的宝库。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 史文化于一身。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

3、府坚持以开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 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提出大力开展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的战略设想, 把永州建设为风景秀丽、生态优良、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 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在二区中重点建设湘江西岸,形成沿湘江东西延伸式跨 江的开展。需对湘江西岸进行高标准,有效地城市规划,提升湘江的整体环境品 质,提升永州市成为生态化园林城市。1.2标准范围标准区域位于湘江西岸,永州市冷水滩区西南区域。南起城南大道曲河二桥, 北至舜皇大道上宋家洲大桥,全长约5.5公里,从江边向西宽约150米至300 米,规划面积约1平方公里。2、场地现状条件2.1气候条件 CCC。年平均

4、降水量1484.9mm,年最大降水量1937.6mm,最小降水量950mm。永州市风向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两季以偏北风为主,历 年最大风向为东北向,历年平均日照数为1623.12小时,年平均无霜日为287 天,霜雨冰冻期较短。2.2地形地貌规划范围内呈自然河滩地貌。大局部滨江用地为滩涂、农田、菜地、林地、 村庄、山体等,以非建设用地为主。同类用地面积较小,不同功能用地之间相互 交错,缺少统一规划,呈现典型的散落无序村镇特征,为“城中村现状。2.3 水文水利条件湘江是永州境内最大的过境河,在永州境内全长223km,流域面积21491km2。 湘江在芝山萍岛纳潇水后,经老埠头,邓家

5、铺,蔡市进入冷水滩区域中心,流经 市区境内长度39.07km,流经中心城区13.0km,河宽250m40m,椐老埠头水 文沿近期实测资料显示:最大年平均流量为928m3/s,最小年平均流量为 314m3/s,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4700m3/s,最枯流量23.8m3/s,历年最高水 位99.92m潇湘电站、最低水位88.15m潇湘电站。城市二十年一遇,设 防洪水位为102m,设计常水位为97.0m。沿江防洪堤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局部 正在建设中。2.4水文工程地质在规划区域内,湘江沿岸为冲积土平原区,陆相泥质粉砂岩丘陵区,碳酸盐 岩丘陵区,海相碎屑岩丘陵区四个工程地质区。区内不良地质现象,如崩

6、塌和滑坡的规模不大,仅对局部造成影响。水土流 失中线装流水冲刷仅发生在江岸港溪,河沟等有地表水流地带。规划区域内地下水主要是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占地下水量80%,基岩裂 隙水和松散岩孔隙水占20%。湘江沿岸的宽缓冲沟中,根本为潜水,由下部的沙砾石和中、 粗砂层构成含水层,地下水丰富。2.5交通系统在规划范围内,已有3座跨江大桥建成通车:宋家洲大桥,曲河大桥、曲河 二桥,满足现有城市东西岸的交通联系要求。在此次的规划设计方案中,按景观 桥的要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中的湘江西路宽60m,从北至南贯穿整个规划区 域,已局部进行建设施工。所以,在规划范围内未有完整的滨江道路系统,沿江 通行主要依靠村庄

7、内部道路,仍有局部沿江地区机动车无法到达。第二局部规划篇1、规划前提条件1.1规划目标充分利用永州市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人脉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 山水条件,通过创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风光带,提升湘江的环境品质,塑 造一流城市形象和品味,同时在满足城市防洪平安的前提下,塑造城市景观核心 和生活趣味中心,为市民提供良好的游憩、休闲、观光、娱乐、健身的活动场所。在保护自然生态的条件下,规划、修整江滩的环境,配合永州城市规划,适 应湘江西侧的城市功能,创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沿路地段的经济价值。追溯历史,思念故人,重塑和再现传颂了千余年的良臣名将、文人贤士的生 平事迹和墨宝,教育后人,

8、以鼓励后人。1.2规划宗旨:第一、生态优生原那么一一在满足功能使用前提下,尽少干扰自然状态,努 力减少人工化景观;第二、平安性原那么一一满足防洪要求,增设水利设施,营造平安、舒适的 滨水开放空间;第三、经济性原那么一一引入优质、优雅、休闲的商业工程, 开辟各类体育活动,娱乐活动,提升滨江风光带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提升路西地 段的城市功能经济价值。注意分期建设,分期投入和早投入早产出的规划设计。 尽量选择本地的建材和物料,以减少投资;第四、与城市规划协调原那么一一配合湘江西路西侧区域的规划定位功能, 适应城市生活的要求。以人为本、聚集人气、营造绿地、景观经济气氛。4、规划依据:1“永州市城市总体规

9、划 2001年-2022年版;2“湘江西路 道路设计总平面图;3“湘江西路防洪堤设计方案平面图;4“永州 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版;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22 年;6“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建设部2022年第146号令发布;7国 家,湖南省及永州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5、游人容量估算:为对滨江风光带内的各项设施的规模、数量、用地面积提供设施依据,特在 规划前期对风光带内的游人容量进行估算。1.5.1容量计算标准参照公园设计标准CJJ48-92,风光带因沿江的地理位置,规模以及 自然植被状况,可将其视为市级公园或称滨江公园进行总体游人容量的计算。 而滨江公园内的各景区,景点,那么按

10、小型游园进行游人容量的计算。具体如下: 1公园总体游人容量计算:人均占地60平方米。2景区景点游人容量计 算:人均占地30平方米。1.5.2游人容量估算:公园游人容量二公园用地总面积/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二m2/60m2=人整个 风光带和同时容纳 游人的需要。2、功能定位:生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的滨江花园,是城市的绿色景廊。文化:是传承彰显永州历史、人文、风格、文明的最正确舞台,是城市开展 的见证者。魅力:是沿岸居民和旅游者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的最正确去处, 是城市现代、时尚、文明生活的新亮点。3、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特色:3.1规划布局结构规划布局结构为:一线绿色基底,三大功能分段,

11、四个特色景区,九个景观 节点。简称“一线串起三大段、四景区、九景点,象一串明珠镶嵌在清翠碧波、 悠悠北去的湘江旁。3.1.1 一线绿:以自然和搭配的植被作为景观规划的基调, 由南向北一线铺开,优化现有江滩生态环境。3.1.2三大段:将整个5.5公里长的规划区域,配合湘江西路西侧的城市规划 功能用地分为南、中、北三段。在自然基底上叠加不同的现代化人工设施和景观 建筑。1南段:从曲河二桥至曲河大桥长约2. 0公里。配合路西侧城市规划和新 经济和居住中心,规划成现代都市时尚、文明生活体验区。市民和游客可从中体 会到城市丰富多彩,快节奏的时尚生态文化内涵。2中段:从南甸路口至曲河桥,约1. 0公里,路

12、西侧为已建成的长丰工业 园区,是一段相对安静,居民较少的地区,规划彰显历史文化,怀古瞻仰的学习 旅游体验区。3北段:从南甸路口至宋家洲大桥匝道,长约2.5公里。匹配路西侧的旅 游商业和商住功能,规划为民俗、民风的旅游观光体验区。为全空间开放的,以 旅游商业为主的游览风光区。3.1.3四景区:带有特色的四个景区分别规划在三大功能分段内。1“都市客厅主题景区:位于湘江西路和兴村路交叉口处的滨江风光带 规划在南段功能分段内。主题定位为:聚会、演出、观光、商场、餐饮、娱乐为 一体,具有“居家客厅所有功能的现代新颖建筑,广场和舞台等设施。2历史文化纪念景区:设计以再现历朝历代的事件、人物、文化为主题的,

13、 供后人学习瞻仰的怀古纪念景区。采用雕塑,景观小品为重笔重绘“柳文化, 在清水湖入江处的洲头上规划了 “柳侯园和“柳侯阁。庭园建筑配以高科技声、光、电灯手段再现历史场景。以上一段以吸引市民 和游客观瞻,学习和思故。相应起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和游览的多重功能。规 划布置在中段功能区内。3“水湖 水特色景区:利用“水湖内湖 的山水相依特色地理位置,以规划各类水活动内容为主题。为市民,游客创造 全开放式水上活动的游览区。规划布置在中段功能分段内。4都市村寨特色旅游景区:利用河滩自然生态湿地和地形变化,营造城市 中的村寨和田园风光,让生活在高密度、高节奏、烦躁环境中的居民、游客尽情 地体验悠静的,特色

14、的村寨农村生活气息。为一开放式旅游商业为主题的旅游景 区。规划布置在北段功能分段内。3.1.4九景点:在配合和连系四个特色景区, 规划了九个景观节点,各个景观节点都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它们是:“趣乐园、 “颐乐园、“繁花四季、“四季花林、“民俗商业小街、“渔人码头、 “十二姓瑶寨、“田园风光、“绿色景廊。4、交通系统规划风光带内交通主要由湘江西路、防洪堤堤顶路、电瓶车道、滨水自行车道、 滨水步道和水上游览航道组成。4.1交通组织:机动车通行依托湘江西路,为不干扰景区游览效果,景区内设置机动车道。 在湘江西路上,各景区的主要出入口处设置东西向短距离的小型机动车道,宽 4m6 m,共11处,满足停

15、车。景区管理,维修和商业经营,消防救护等功能要 求。在风光带中段和南段,依靠防洪堤堤顶宽3m,全线设计了电瓶车,自 行车道,可到达各景点。另在各景区内设计了滨江步道、亲水木栈道,流畅的园 路等多种步行方式,宽2m2.5m。用桥、汀步、叠石、亲水栈桥多种形式连接各 景观区和景点。在各景区进出入口处和滨江道上均设置了供轮椅通行的坡道,方 便残疾市民、游客游览活动。4.2停车设施:机动车停车场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设置在主题景区的进出口位置,为可停 放15辆至40辆机动车的小型停车场,共8处。整个风光带约有240个车位供停 放。在主题景区进出口处设置9处电瓶车效劳站台,可随上随下。机动车停车场 旁均规

16、划了自行车停车场和出租点。4.3水上游览线路组织:分外江,内湖两 条线路。沿江各景区、景点都设置了游船码头,共11处。游船停靠,游客上下。“渔 人码头为游客游船集中停靠点。“亲水湖“水湖和“风雨宋洲桥湘江西路跨越清水湖,规划设置了 “亲水桥。长约200m,宽40m,采用传 统的中国连拱券式八孔汉白玉拱桥。宋洲桥是连系江中宋家洲的交通枢纽。已建有钢筋混凝土柱形桥墩。规划按 景观桥要求与周围景点建筑风格相协调为原那么,桥体采用木质侗寨风雨桥形 式。4.5游览线路的组织4.5.1陆路游览线路依托湘江西路,建立各景区,景点间的陆路交通联系。南段功能分区中,将 堤顶路规划成为城市滨江景观道,可方便进入各

17、景区。依托滨水的自行车道和休闲步道形成连续的游览线,联系各景区。4.5.2水 上游览线路风光带各景区设置了游船停靠码头和船坞。沿湘江已可形本钱规划区域内湘 江水上游览线路。与陆上线路并举可构成城市旅游交通体系。建议永州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可组织往返零陵区和冷水滩区的水上游览工程。 全程约50公里。荟萃了潇湘美景之精华,串自然、人文及现代城市景观为一线, 交织成一幅山、水、洲、城有相同构的“百里画廊,是一条有价值和开展前途 的旅游线路。5、景观系统规划规划将风光带内景观分为建筑景观,小品景观和植物景观三类,并建立起风 光带内景观与湘江西路西侧城市建筑景观间的景观视线联系。5.1建筑景观规 划因功能的

18、需要,建设一些公共效劳设施,商业建筑和展览建筑,这些建筑形 式与风格不仅满足南方建筑的要求,更符合“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殊地域文 化特征。南段景区分区采用现代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形式。中段、北段景观分 区采用南方传统建筑风格和少数民族建筑形式。5.2小品景观规划风光带景区内建筑小品,如商亭、公共厕所、指示牌、桌椅、园灯、垃圾桶 等。采用当地景观文化特征为元素创造,可提升整体景观效果,给游人留下难忘 的景观印象。5.3植物景观规划选择适合当地栽种生长的植物,大面积种植。采用强化、搭配、组织种植的 景观手法,配合景区的主题特色。到达衬托景区、景点的目的。可做到步移景异 的效果,并衬托景区的自然景观

19、绿色气氛。5.4景观视线规划5.4.1景观焦点规划在各景区中设置制高点的建筑和标志物为景观焦点,给人以近中是远, 小中是大的空间感受。在组织上下错落的风景界面,给人以畅观与联想的综合感 受。如登高至景观焦点上,那么可到远观的山峦河川,俯瞰大地园景,一饱眼福。 5.4.2视觉走廊在重要的景观焦点和特色景区间建立视觉走廊。在视觉走廊上控制建筑物的 高度,形态和错位,并设立专门的观景平台,营造“处处有景,景景相通的视 觉空间环境。5.4.3景观界面景观界面是指风光带沿江景区空间轮廊线和景区与路西侧城市建筑叠加的空 间轮廊线。在规划中均注意到景观界面主景与次景,前景与背景,实景与虚景的 配合和协调。利

20、用地形注意配置建筑和植物的体量和长度,创造仿自然的曲线、 和谐、均衡之美。6、绿地系统规划6.1绿地规划原那么6.1.1现状保存和优化提升相结合。对现状植被进行充分的保存和利用,特别 是具有地方特色和韵味的植物群落。如凤尾竹、桂树、榕树等。在此根底上,根 据绿化规划与功能相结构的相关要求,改善植被群落组合结构。快速建立以乔木 为主干的植物生态系统,同时进一步完善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种植。6.1.2 适地适树与搭配方式相结合以乡土树种,草本植物为主,采用合理搭配手法,适当引进外地植物物种, 可充分发挥植物的景观效果。6.1.3功能需要与种植方式相结合利用植物围合空间,界定活动场地,与各种活动功能

21、相匹配。6.1.4特色景 点与特色植物相结合根据规划区段的要求,结合景点和景区的主题和设计要求,布置欣赏性强, 实用性和生态性兼顾,季节性和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6.2绿化功能分区将风光带规划划分为六个绿化功能分区:1道路绿化区:主要指沿湘江西路东侧和堤顶滨江路的绿化种植行道树。2停车场绿化区:种植周围高密度行道树和停车位间遮阴树,建设生态林 下停车场。3保护绿化区:沿湘江西路人行道东侧建造生态防护带。在自然 生态的江滩中种植水生植物,保护江滩,减少水土流失。4根底绿化区:沿湘江一线,景区,景点之间大面积种植草本植物和铺种 草皮,形成良好的绿化基底。5特色景点绿化区:如供欣赏的花地、花林,种植随

22、季节变化,欣赏性强 的灌木,草本植物,营造特色明显的植物景观区。6湿地植物绿化区:在北、中段功能分区的规划水体和自然滩地中进行湿 地植物和水生植物栽植,营造生态湿地景观丰富,沿江,沿湖的主面景观。6.3 绿化种植设计:是“贺江两岸一期规划 P7 7、岸线规划7.1护岸型式根据风光带内湘江现代河岸的特点及规划要到达的景观效果,拟采用四种护 岸形式。7.1.1浆砌石挡墙式护岸:在规划分区南段,按防洪堤设计要求建造。 规划在斜坡外侧种植爬藤类植物,营造立体绿化。7.1.2种植缓坡式护岸:在规划分区中段、北段、岸坡呈缓坡地段,种植水生 植物,竹林,草皮等进行护岸。7.1.3阶梯式缓坡护岸:沿岸线开挖、

23、夯坡、砌石,建造阶梯式岸坡,再种植 水生植物进行护岸。7.1.4石茏斜坡式护岸:对现状河道冲刷凹岸河较陡地段,沿堤岸铺设石茏, 石茏上覆土种植根系兴旺的草灌木,防冲刷,稳定边坡。7.2亲水平台亲水平台主要设置在北段景区内。亲水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外色木材,石材 制作,较常水位高出50公分,并设置栏杆,防洪警示标志等平安防护设施。7.3 码头为满足水上观光和亲水要求,规划沿江,沿湖设置游船码头和下水码头。沿 江共设置了11处码头。游船码头较常水位97m高0.51m。“渔人码头为游船集中停靠 码头,标高为100m。码头平台面积由50120m2,防止洪水时淹没。码头按水道 航运要求设置,设置栏杆,洪水

24、警示牌,消防设施等。下水码头设置在缓坡式护 岸河浅水滩江,湖处,设置浆砌块石和钢筋混凝土台阶直伸入常水位97m以下。 8、竖向规划8.1规划原那么1因地制宜,随破就势,保持原有自然地形风貌;2以人为本,满足 人的使用要求和平安;3经济性原那么。减少土石方量,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4功能性原那么。满足场地排水,防洪要求,保证重要景区建筑在城市设 防洪水位以上。8.2规划措施1滨水步道利用自然岸坡地形,滨水栈桥,栈道与江底、湖底的高差小于 1.2m。2滨水步道,自行车道规划纵坡随坡就势,在大于2.5%时进行人工修坡。3广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外,应与相邻自行车道、步道,建筑物衔 接,较少设置台阶。广场坡度1%0.5%。4建筑物竖向设计应在防洪水位以上0.15m0.30m。9、保洁设施规划9.1环卫保洁设施规划原那么1以人为本,便于和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2满足防洪要求,以免扩 大污染程度。9.2环卫保洁设施规划措施1设施的建筑布局满足人体活动的需要。每隔50m设置垃圾桶,每隔200m 或每个景区边设置垃圾收集点。每个景点布置公厕一座,但保证二个公厕间距小 于800m。每50m范围内设置清洁用水龙头一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