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双因子实验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199178950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双因子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双因子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双因子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双因子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实验 果蝇的双因子实验(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果蝇的双因子实验一、目的1、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习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2、通过双因子杂交,验证和加深理解遗传学基本规律自由组合规律3、验证两对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现象和遗传规律二、原理 孟德尔第二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 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孟德尔在做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基因分离比为 9:3:3:1。这个分离比同样适用于果蝇。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为一对相对性状,位于IIIR70.7位置,而 长翅(Vg)与残翅(vg)为另一对相对性状,位于IIR67.0位置。这两对

2、基因是没有连锁关 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根据非等位基因分离的自由组合定律,在F1代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 它们彼此自由组合,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EVg,Evg,eVg,evg),且它们的比例相同。 这四种配子自由结合,因此在F2代会出现9种基因型的后代,若显性完全,就出现4种表 型,比例为 9:3:3:1。三、材料与方法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 ter)的二个突变品系纯合亲本为:长翅黑檀体和残翅灰身(1)黑檀体突变型 ebony(e) 基因位于第三染色体上(2)残翅突变型vestigial (vg)基因位于第二染色体说明:1:性状特征:

3、黑檀体果蝇(e)的体色乌黑,与黑色(b)相似,但是它们是不同染色 体上基因所决定的,与(e)相对应的野生型性状是灰体,(e)的座位是第3条染色体70.7。 残翅果蝇(vg)的双翅几乎没有,只有少量残痕,与(vg)相对应的是野生型长翅,(Vg) 的座位是第二条染色体67.02:交配方式:由于(e)和(vg)是在不同对的染色体上,两对因子杂种在形成生殖 细胞时会产生四种不同的类型,比例为1:1:1: 1.如F1个体相互交配,则通过早配子相 互交配,在子二代可以得到16种组合,其中9种灰长, 3种黑长, 3种灰残, 1种黑残,其 表现型为9:3:3:1.若用反交,其结果同前面正交相同,但因残翅果蝇不

4、能飞,只能爬行, 所以做雌体比较好,若作雄本,得到的子代将减少很多。方法:1、选处女蝇:每组做正交1 瓶,正交选灰体残翅为母本,黑檀体长翅为父本,将母 本旧瓶中的果蝇全部麻醉处死,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5只,将处女蝇和5只黑檀体雄蝇转 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C培养;2、7d 后,释放杂交亲本;3、再过 4-5 天, F1 成蝇出现,在处死亲本 7 天后,集中观察记录 F1 表型;4、选取5对F1代果蝇,转入一新培养瓶,于25C培养,其余F1代果蝇处死;5、7d后,移除F1亲本;6、再过 5d, F2 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记录,连续统计 7d; 备注:1、保证杂交所用的亲本雌果蝇一定

5、是处女蝇;2、杂交后倒掉亲本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造成回交产生实验误差。同样在F1自交 后,倒掉F1时一定要倒干净,以免造成F1和F2的混杂产生实验误差。四、结果与分析果蝇双因子杂交实验过程记录观察日期培养箱温 度(C)大气压(KPa)过程记录5.2328.082.13培养基的配制5.2827.281.85本实验所需的黑檀长翅和灰体残翅果蝇的接种扩 繁6.127.882.13培养基中有幼虫出现6.827.783.19处女蝇开始出现,连续收集三天6.828.383.98进行杂交(正反交各一瓶)6.928.382.35继续进行接种,每瓶接种5对6.1217.983.79培养基中有幼虫出现6.192

6、8.582.83成熟蛹(变为黑色或是灰色)出现,移除亲本6.1927.381.32有F1成蝇出现,记录所观察的现象,并同时进行 杂交6.2028.181.85观察并统计了 F1成蝇的性状,继续进行接种6.2128.582.17观察并统计了 F1成蝇的性状,继续进行接种足10 对6.2327.683.19培养基中有幼虫出现6.2927.883.75成熟蛹(变为黑色或是灰色)出现,移除亲本6.3027.983.15有F2代成蝇出现,观察并统计了所观察到的结果7.127.882.95观察并统计了 F2代成蝇所观察到的性状7.228.283.12观察并统计了 F2代成蝇所观察到的性状7.328.182

7、.85观察并统计了 F2代成蝇所观察到的性状7.427.983.52观察并统计了 F2代成蝇所观察到的性状7.528.382.93观察并统计了 F2代成蝇所观察到的性状7.628.083.58观察并统计了 F2代成蝇所观察到的性状7.728.182.38观察并统计了 F2代成蝇所观察到的性状F1 代结果统计表:统计日 期止交灰体残翅()x黑檀体长翅(早)反交灰体残翅(早)X黑檀体长翅()实验室温度(C)大气压(KPa)灰体长 翅数灰体残 翅数黑檀体 长翅数黑檀体 残翅数灰体长 翅数灰体残 翅数黑檀体 长翅数黑檀体 残翅数6.1812000700026.682.396.1919000190002

8、7.382.346.20230002500026.582.886.21210001500026.483.126.22220001900027.181.796.23170001300026.782.576.24150001700026.682.39合计1290000000比例100%000100%000F2 代结果统计表:统计日 期止交灰体残翅() X黑檀体长翅(早)反交灰体残翅(早)X黑檀体长翅()实验室温度(C)大气压(KPa)灰体长 翅数灰体残 翅数黑檀体 长翅数黑檀体 残翅数灰体长 翅数灰体残 翅数黑檀体 长翅数黑檀体 残翅数6.3019763231112326.282.227.1289

9、701986326.382.857.223667331312027.781.897.333119227118726.182.477.4359542578527.083.147.518590391516326.882.187.6261183351012427.482.457.72281022999183.0326.4合计204666021230848326比例58.1 %18.8%18. 0%6.0%54.4%19.9%19.6%6.1 %对 F2 代的统计结果做 x2 测验:项目止交合计反交合计灰体 长翅 数灰体 残翅 数黑檀 体长 翅数黑檀 体残 翅数灰体 长翅 数灰体 残翅 数黑檀 体长

10、翅数黑檀 体残 翅数实际观察数(0)204666021351230848326423预期数(E)197.4465.8165.8121.94351237.9479.3179.3126.44423偏差(0-E)6.560.190.191.948.887.94.693.690.4426.72(0-E) 2/E0.21800.00050.00050.16890.38790.26230.27730.17170.00730.7186自由度=n 1 = 3正交:x2=Y(0-E)2/E=0.3879根据卡平方公式可求得X 2=0.3879,查下表可知,当n=3时可查得0.90vPv0.95.因 为P0.05

11、,所以表面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属于随机误差,也就是说,可以认为观察 值是符合假设的。说明该实验的正交是成功的,是可信的。反交:x2=(O-E)2/E = 2.5805根据卡平方公式可求得X 2=0.7186,查下表可知,当n=3时可查得0.80vPv0.90.因 为P0.05,所以表面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属于随机误差,也就是说,可以认为观察 值是符合假设的。说明该实验的正交是成功的,是可信的。1 、( F1 代正交统计结果)进行如下分析:可以看出,在正交组中, F1 中全为灰体长翅,并未出现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 残翅等 3 类性状,正好符合实验预期的结果。从理论上来讲,该实验正

12、常,准确率较大。2 、 F2 代反交结果)进行分析如下:可以看出在反交结果中, F1 中全为灰体长翅,也并未表现出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 檀体残翅等三类性状,也交符合实验的预期结果。正反交在同时接种,相同温度下培养。 统计的结果,也是群体数量不够大,理论上来讲,反交结果也是正常的。3 、( F2 正反交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可以看出,正反交结果均统计了 8 天。由表可以明显的看出,正交统计结果合并,灰长: 灰残:黑长:黑残9:3:3:1 ,反交统计结果合并,灰长:灰残:黑长:黑残9:3:3:1 , 且在正反交过程中,出现各种性状的数目相差不大,表明该实验成功。4、( F2代正交结果x 2测验

13、)进行结果分析:根据x 2 = (o c) 2 /c求得x 2 =0.3879,当n=4时,书上查表可知, 0.90vPv0.95,说明理论值与实际值之间出现的偏差属于偶然偏差,说明该实验结果符合 自由组合定律,表明了 F2 代的正交结果是可信的,该实验成功。5 、( F2 代反交结果 x 2测验)进行结果分析:根据 x 2 = (o c) 2 /c ,求得 x 2 =!公式不在表格中 ,当 n=4 时,书上查表 可知,0.30vPv0.50, P 0.05说明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出现的偏差是属于偶然偏差, 说明该实验的反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说明反交实验是成功的,结果是可信的。由此 结果可知

14、,正交所得的灰长,灰残,黑长,黑残与反交实验所出现的灰长,灰残,黑长, 黑残的数目相差不大,进一步说明该实验的成功性。6 、对以上所有结果进行如下综合分析:由 F2 的正交进行 x 2测验结果可知 0.90vPv0.95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 黑檀体残翅9:3:3:1,由F2反交结果进行x 2测验可知0.30vPv0.50,灰体长翅: 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可得出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 基因在胚子的形成过程中,都按照分离定律发生分离。两对等位基因间发生自由组合,基 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我们实验中的果蝇的灰体基因( E )与黑 檀体

15、基因( e )为一对等位基因,相对性状长翅( Vg )与残翅( vg )为另一对等位 基因,两对基因没有连锁关系,是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实验结果可以知道, 灰体基因和长翅基因是由显性基因控制,黑檀体基因和残翅基因是由隐性基因来控制。在 正反交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个差异不是很大,造成这些差异 的原因很多(温度、大气压,人为因素等)。例如:在接种时挑选雌雄果蝇时没有挑选正 确雌雄果蝇的比例,或者非正常死亡等。综上所述,该实验验证了孟德尔第二定律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结果:根据以上的结果及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1、果蝇的体色(灰体和黑檀体),翅形(长翅和残翅)都是位

16、于不同染色体上的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且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显性性状受 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受隐性基因控制。2、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其正反交结果一致,不能决定其性别。3、用果蝇的灰体、黑檀体,长翅、残翅两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 F2 代中灰长:灰残: 黑长:黑残心9:3:3:1,从而验证了自由组合定律。4、该实验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都要 按照分离定律发生分离,两对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基因的分离过程和自由组合过 程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5、揭示了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关系。五、 讨论与

17、结论1 、简述该实验中 F1 不要处女蝇的原因和亲本要处女蝇的原因,以及处女蝇的选取。答:( 1 ) F1 中不要处女蝇的原因:此次实验做的一般是黑腹果蝇的突变品种杂交 实验。黑檀体突变型和残翅突变型为亲本这时雌雄果蝇必须是处女蝇。因为 F1 幼虫 出现时要把亲本果蝇倒干净,F1本身就需要自交产生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F2代。 那么就不要求 F1 是处女蝇了。( 2 )亲本果蝇要求是处女蝇的原因:因为只有双亲是处女蝇才能保证实验得到的遗传 性状比符合遗传定律,雌果蝇的生殖器(储精囊)里可以保存大量的精子,如果不是处女 蝇,则可能使果蝇后代不是所有的雄蝇交配的来的。实验统计结果可能不是预期

18、的,和预 期的必然出现差异。( 3 )处女蝇选取:雌果蝇自羽化开始 10 小时之内尚未成熟而无交配能力。选择处女 蝇时,先把培养瓶中的老果蝇全部除去,收集 10 小时内新羽化出来的新果蝇。麻醉后在 白瓷板上将果蝇雌雄分开,这是得到的雌果蝇应该全部为处女蝇。如果要验证选取的处女 蝇是否正确,先不要放入雄蝇,单独培养雌果蝇 3 天,看有没有卵细胞,如果产卵就不 是处女蝇,反之则一定是处女蝇。2 、基因间发生自由组合的前提是什么?答:基因间发生自由组合的前提是:在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 位基因所控制的形状遗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也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 自由组合,而不是

19、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所以自由组合的前提是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具有两队或更多的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 F1 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做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也 叫做独立分配定律。具有( 1 )同时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 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在杂合子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2 )独 立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相互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 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的组合是随机的。 在受精过程中雌雄

20、不同类型的两性配子的结合也是随机的,自由的。基因间发生自由组合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是: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 制不同形状的基因可以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从而导致后代发生变异。这是生物种类 多样性的原因之一。在实践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杂交育种的工作中,人们有目的的用具有不同优良 形状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使两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所需要的优良品种。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 、有限群体中的特定组合后代表型分布的预测。答:对于经典遗传学定律来说,其理论比例是在大群体,大群体条件下的统计结果, 在小样本的有限

21、群体中,后代各种类型出现的比例会与理论比例有所偏差,而事实上,我 们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中大量遇到的有限群体,所以在有限群体中讨论各种杂交后代可能 出现的各种性状组合的概率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另外很多的遗传学问题并不单单是有关某 一事件出现的概率,有时也会牵扯到某种事件组合出现的概率。例如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 试验中,红花Aa X百花aa这一杂交组合得到两株后代植株,要知道这两株植物具有某 种遗传组成的概率,就是要推算两株植株都是 Aa ,或者两株都是 aa ,或其中一株是 Aa ,另一株是 aa 的概率。类似的,由豌豆的黄色圆粒 YyRr 绿色皱粒 yyrr 这一杂交 组合也得到两株后代植株,那么

22、要知道这两株植株具有某种遗传组成概率,就是要推算两 株植株都是 YyRr 或 Yyrr 或 yyRr 或 yyrr 以及其中一株是上述四种遗传组成之一,而 另一株则是两外三种遗传组成之一的概率。六、作业与参考文献1 、何谓测交、回交、正交、反交?答:测交:定义为测定杂合个体的基因型而进行的未知基因型杂合个体与有关隐性纯 合个体之间的交配。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或双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用 以测验子代个体基因型的一种回交。但有时候即使已知某个个体是杂合子,该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的交配也叫测 交。进一步引申,未知基因型的显性个体和隐性纯合体亲本交配用以测定显性个体 的基因类型遗传学上常用此

23、法测定个体的基因类型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 比例。在子代个体数量足够多的前提下,若所有子代均为显性个体,则F1是纯合子,若子代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的数量接近 1:1,则F1是杂合子。其原理是亲本中 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仅含隐性基因的配子,子代的性状种类和数量关系实际上体 现了 F1(显性亲本)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关系。例如,假设豌豆的高茎相对于矮 茎是显性,现有一未知基因型的高茎豌豆,如何确定其基因型呢?可以用矮茎与之 交配。如果后代全是高茎,则其为纯合体;如果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且两者 比例接近1: 1,则其为杂合体,且其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配

24、子。回交:子一代和两个亲本的任一个进行杂交的方法叫做回交。在育种工作中,常利用 回交的方法来加强杂种个体中某一亲本的性状表现。用回交方法所产生的后代称为 回交杂种。被用来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未被用来回交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回交对于性状遗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用隐性亲本进行回交,是检验 子一代基因型的重要方法(实为测交)。正交和反交:基因型不同的两种个体甲和乙杂交,如果将甲作父本,乙作母本定为 正交,那么以乙作父本,甲作母本为反交;反之,若乙作父本,甲作母本为正交,则甲作 父本,乙作母本为反交。在实践中,正反交常用于判断某性状的遗传方式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在细胞核 遗传中,也

25、可利用正反交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 交,若正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表现相同,则该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 基因控制,例如咼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正交和反交F1均为咼茎;若正交和反交的结 果不同,子代性状在雌雄性中的比例并不都是1:1,表现出交叉遗传的特点则该性状属 于细胞核遗传,由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例如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正反交;若正 交和反交的子代性状表现不相同,且子代总表现出母本性状,则该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例如紫茉莉的正反交实验遗传。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该选择多对符合要求的亲 本进行正反交2 、为什么果蝇还有其他许多性状,不用来

26、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呢?答:果蝇的生活史短,繁殖能力强,容易饲养,同时具备足够的遗传标记因子。这些 是其成为动物遗传学研究材料的基本条件。另外,在果蝇饲养过程中,他还能自发的不断 的出现大量的变异,从而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他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仅为 8 条,而且 4 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及着丝点位置均易于区别,特别是幼虫唾液腺细胞 的多线染色体,其体积不仅比一般细胞染色体大百余倍,而且其长度上又有大小深浅不同 的横纹斑,从而可把染色体的不同区域方便的给以标记。鉴于果蝇的这些优点,随着生物 遗传学的发展,果蝇一跃成为令人瞩目的研究对象,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功臣。我们在遗传学实验研究中,一

27、般针对眼色(一般为红眼),他的突变体有褐色眼, 腥红眼,白眼等。体色(一般为灰色),突变体有黑檀体,黄体等。翅形(一般为长翅) 突变体有匙形翅,残翅,翻翅,短翅等。我们在双因子实验过程中,选取的是体色(灰体 和黑檀体)和翅形(长翅和残翅),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用他们来进行 双因子杂交实验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而不是选择翻翅,短翅,等突变性状来研究,是因为 短翅翅向上翻卷,纯和致死,翅膀短小,不超过身体。实验过程中若出现大量短翅,纯和 致死,在统计过程中表型及个体数难以统计,给实验造成误差。另外,我们选用的许多性 状,大部分都是极易获得实验材料,有些突变体,在自然界突变率小,而想获得足

28、够量大 的种蝇有困难。我们选用来作为材料的都是极易观察,极易辨别,易得到来作为研究对象。常用的遗传学材料是黑腹果蝇。黑腹果蝇是一直那个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 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雌性体长 2.5mm ,雄性较之还 要小。雄性有深色后肢,可以此来和雌性区别。黑腹果蝇( Drosophila )是双翅目昆虫, 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模式生物。摩尔根用果蝇 做出了重要的遗传学发现。从一只白眼果蝇开始,发现了伴性遗传。白眼基因存在于性染 色体上,它的遗传规律与性别有关,这就叫做伴性遗传。人色盲的遗传,血友病的遗传这 些现象人们过去一只迷惑不解,伴性遗传的概念的提出使人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在证明白 眼突变基因是存在于果蝇的 X 染色体上之后,摩尔根又发现了残翅突变,朱色眼突变, 黄身突变等也是伴性遗传,表明它们的基因也是存在于 X 染色体上的。果蝇身上突变基因多,而这些突变又大多表现在外部形态上,易于观察。如:眼色, 体色,翅形,刚毛卷曲等。选取那些性状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应根据实验需要而定, 实验操作难以而定,实验准确性而定。参考文献 :1 、普通遗传学2 、遗传学实验3 、现代遗传学杨业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祖洞,江绍慧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建明 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