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9910712 上传时间:2021-01-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 肝药酶在药物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肝药酶的研究方法中,以动物肝脏或肝细胞为基础,构建体外肝代谢系统是体外代谢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体外肝代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肝微粒体、基因重组CYP450酶系、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片及离体肝灌流系统等方法。本文综述近年国内外所应用的不同体外肝代谢系统,并对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进行比较,指出根据各系统的特性、不同的实验要求和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细胞色素P450酶;肝微粒体;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片;离体肝灌流药物代谢(drug metabolism)一般是指药物的生物转化(drug biotransform

2、ation)。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可引起药物的药理活性或和毒理活性的改变。因此,研究药物的生物转化,明确其代谢过程,对新药开发、新剂型设计及制定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肝脏是药物生物转化的重要器官,含有参与药物代谢重要的酶系(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450),该酶系参与药物及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CYP450酶系由三十多种同工酶(亚型)组成,主要有CYP1、CYP2、CYP3三大家族1。本文所介绍的各种体外代谢系统均含有一种或多种CYP450酶的同工酶,为研究药物体外代谢提供了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动物肝体外代谢研究可以较好

3、地排除体内因素干扰,直接观察酶对底物代谢的选择性,为整体试验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肝脏为基础的体外代谢系统主要包括肝微粒体、基因重组CYP450酶系、肝细胞、肝组织切片及离体肝灌流。 ; 1肝微粒体1.1肝微粒体的制备 ; 多数采用差速离心法2,通过高速离心使微粒体与其他成分分离,操作简单,无需其他试剂辅助。但较耗时,设备要求高,使该法的普及和深入研究受到一定的限制。针对这些情况,可采用试剂辅助分离的方法3,在离心前额外加入一定比例的PEG6000或CaCl2,促进微粒体沉降。此法对设备要求降低,并缩短了实验周期。肝微粒体的制备过程均应在4 下进行。正确、合理地选择缓冲液,能起到良好介质的作用

4、,按比例加入后进行肝组织的破碎和匀浆,才可有效分离肝微粒体和避免细胞器受损。1.2肝微粒体的主要应用1.2.1测定CYP450酶活性 ; 测定原理是在特定酶催化下,底物在辅助因子以及适合的温度、时间作用下反应,借助仪器测定生成的特定产物量。由于反应可控和周期短,目前大多数P450酶以肝微粒体作为反应体系进行酶活性的测定2。各种酶活性测定的步骤基本相同,差别主要在于酶对应的底物和检测仪器的选择。一般以底物及代谢途经来命名各种酶,如7乙氧基试卤灵O脱乙基酶(CYP 1A1)4、氯唑沙宗羟化酶(CYP 2E1)5等。根据底物特性选择检测仪器,常用的有紫外荧光分光光度计,或联用HPLC系统。1.2.2

5、考察药物对肝药酶活性的影响 ; 某些药物在体内不同程度地诱导或抑制肝药酶活性,这将影响到同时服用的其他药物的代谢,如抑制CYP 3A活性的药物(如红霉素等),若与其他经这一家族酶代谢的药物(如西尼地平等)同时服用,则可能减慢其代谢,从而增强药效或毒副作用6。近年来,关于考察中药成分对肝药酶活性影响的报道增多,从体外分子水平来评价它们对肝代谢的影响,可为中药配伍提供依据。如代方国等7考察给以甘草、甘遂、甘遂甘草配伍药液的大鼠的肝微粒体中CYP 2E1的活性,发现甘草组和配伍组对CYP 2E1活性的诱导作用显著高于甘遂组;甘遂可能通过诱导肝脏CYP2E1的表达与活性上升;甘遂甘草配伍使用时,甘草对

6、CYP2E1活性的诱导能力更强,故两者配伍时,可促进甘遂所含前致癌物质和前毒物转化成为致癌物和毒物的过程,并导致对机体毒性作用的增强。1.2.3进行药物体外代谢途径研究 ; 将药物加入肝微粒体中进行孵育后,利用质谱检测离子碎片来鉴定代谢物的结构,包括药物不同位点上的羟化物或去烷基产物,从而确定代谢途径。有报道指出8,新型抗焦虑药AF5加入人肝微粒体中进行孵育,经GCMS分析,鉴定出两种主要代谢产物:4羟基AF5()及4羰基AF5()。AF5在肝微粒体中代谢的主要产物为,在人肝微粒体中,可进一步转化为,后者不再被代谢。1.2.4考察手性药物的代谢立体选择性 ; 周权等9把手性药物与大鼠肝微粒体相

7、结合,对其立体选择性代谢作了详细的考察。作者把R/S普罗帕酮(propafenone,PPF)加入经地塞米松或萘黄酮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中孵育,经提取及手性拆分后,进入HPLC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经诱导的肝微粒体中,PPF的相代谢呈显著的立体选择性。 ; 总之,改进后的体外肝微粒体法耗时少,重现性好,易大量操作。适用于酶活性及体外代谢清除等方面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广。但同其他体外肝代谢方法相比,需要的原材料较多,且与体内情况的一致性方面存在不足,因而其结果是否有利预测体内情况仍需进一步研究。2基因重组人肝微粒体CYP450酶系 ; 利用基因工程及细胞工程,将调控CYP450

8、酶系表达的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或昆虫细胞,再经培养可表达高水平的CYP450酶系,纯化后还可获得较单一的CYP450同工酶。在明确某些药物经特定酶代谢后,即以此酶进行单一代谢,更准确地观察代谢结果,避免受其他酶共同参与此代谢途径的干扰。Ching等10通过在酵母中克隆方法,得到高表达的人CYP 1A1和CYP 1A2,用于测定普萘洛尔对映体的去烃基化和环羟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和酶动力学参数,明确了CYP 1A2均参与了2种途径,但CYP 1A1只参与了去烃化反应。有学者进一步运用重组人肝微粒体,应用酶抑制剂对普萘洛尔对映体的代谢途径进行对照实验11-13。其中Yoshimoto等12 应用基因重组

9、的及人肝微粒体中的CYP酶系同工酶进行研究,发现萘黄酮对普萘洛尔R/S对映体的N脱异丙基化(desisopropylation)抑制作用分别为20%和40%;奎尼丁对其2种对映体的4环羟化代谢的抑制作用较完全;而其他酶抑制剂对其对映体的影响较小。 ; 基因重组CYP450酶系与前述的肝微粒体在研究药物代谢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前者在药酶诱导特异性和选择性研究上优于其他的体外方法,并可在分子水平上,为药物与酶在结合位点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尽管该方法先进性较为突出,但由于受到设备条件和技术的限制,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酶量与种类仍较有限,纯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故其作为研究代谢的体外系统的

10、地位仍有待进一步提高。3肝细胞培养3.1体外培养技术与细胞活性的维持 ; 体外培养包括肝细胞株的培养和原代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根据细胞来源于不同,经重复筛选可制备出不同型号的肝细胞株,满足各种实验需要。肝细胞株容易贴壁存活,在相对稳定的培养条件下,传2030代不会出现明显衰老现象。原代细胞需经过从器官中分离的过程,存在分离难度大、体外培养要求条件高、存活时间短、增殖及传代困难等问题。多数研究者采用改良的Seglen两步胶原酶灌注法。但此法操作繁琐,设备及实验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较多14,包括灌注液的种类和速度、肝脏灌洗是否充分、分离消化的酶、培养液的组成和肝细胞悬液的离心清洗等。鉴于上述原因,

11、刘友平15等采用肝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即只把组织块剪碎,不用胶原酶消化,直接按肝细胞的培养方法进行贴壁培养,在传代时加胰酶消化,只取上层细胞悬液继续培养。该法简单快捷,无需灌注、离心,所得肝细胞活力高。 ; 为了解决肝细胞活性体外维持时间短的问题, Hengstler16等研究优化肝细胞冷冻技术。同新鲜肝细胞相比,经过该技术冷冻储藏的肝细胞活性为新鲜肝细胞的80%以上,而其相、相代谢酶的活性60%,可用于反应时间不超过8h的代谢研究,亦可用于药酶的诱导研究,但该技术仍需进一步优化。3.2肝细胞培养的主要应用3.2.1进行药物体外代谢途径与体内相关性研究 ; Nakagawa等17 将BPA2

12、,2bis(4hydroxyphenyl)propane,2,2双(4羟苯基)丙烷加于大鼠肝细胞中,经质谱检测,BPA很快代谢为单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及2个次要代谢物(单硫酸结合物和3OHBPA)。在BPA体内代谢研究中发现,约20%30%的BPA从尿中排泄,主要为首过效应中生成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其中硫酸结合物占尿液中总代谢物的2%3%18。因此BPA肝细胞体外温孵与体内过程很相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2.2进行药物体外代谢清除研究 Shibata19等人运用冷藏保存的人肝细胞混悬于100%的人血浆中,将预测的肝利用度及清除率与14种临床常用的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血浆清除率进行比较时,发现不同的

13、细胞来源,内在清除率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性。同时在基础的生物定标系数(3.1109; 个/kg)下,用外推法将体外实验结果应用于体内实验的预测,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偏低现象,因此计算的定标系数应比基础生物大35倍。为获得更可靠的定量预测结果,通过预试验来确定校正的定标系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 由于在新鲜分离的肝细胞中,介导药物代谢的CYP450酶系存在时间依赖性衰减的现象,所以一般的肝细胞培养都要求在肝细胞生存时间跨度内进行。Griffin和Houston 20对体外单层肝细胞培养的内在清除能力(CLint)与新鲜游离肝细胞悬液的清除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其内在的清除能力与代谢速度有关,单层肝细胞体外

14、实验更适合于代谢速度慢的药物。 ; 总之,用肝细胞培养方法作为评价药物代谢的体外系统,存在一定的偏差。其结果与体内的情况相近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的经验。3.2.3参与新型多器官共培养的研究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者都只是单纯考察药物代谢在某一种器官(如肝脏)中的作用情况。而实际上,药物在体内的过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根据最新报道21, 肝细胞参与整体非连续性多器官共培养体系(IdMOC),即把肝细胞和来自于其他多个器官的非肝原代细胞一起培养,为在药物代谢和毒副效应方面评价多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可能性。 ; 肝细胞同肝微粒体相比,在代谢物生成、体外代谢清除等研究方面有许多相似性,但针对代谢物种类、主要代谢物及所反映的代谢特性上存在着质或量的差异。随着肝细胞冷冻技术的发展,因其体外活性维持时间短而造成的应用限制会不断得到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