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的产生

上传人:mar****e5 文档编号:199099832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9.6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机械波的产生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机械波的产生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机械波的产生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机械波的产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波的产生(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D、机械波的产生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一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周期运动的第D节内容,D机 械波的产生是在学习了C机械振动之后,对振动的群体性现象进行的更为深入的探究。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属于周期性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诸多 领域。本节课的内容重在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波的产生条件和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为下节课E 机械波的描述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高二电学中的电磁波等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的知识有:运动学相关知识、动力学相关知识、机械振动、周期运动 等。从生活中的有关机械波的例子入手,本节课逐步引导学生构建起有关机械波的理性认 识,建立有关“机械波”、“机械

2、波的传播”、“机械波的特点”等概念。以教师的演示实验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机械波的形成条件、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分析得到 有关机械波的相关知识。本设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机械波的理性认识,通过对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析与 研究,知道机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自觉联系生活,有意识地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物 理现象。本节课属于基础性课程范畴,计划安排1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高一普通班的学 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并认识了质点振 动的特点和规律,但对于机械波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对日常生活现象观察的感性层面,并未形 成理性层面的

3、、较为系统的认知网络,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机械波的成 因以及动态传播过程特征,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抽象思维、推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波的形成过程。(2)能绘制横波在不同时刻的波形图。(3)知道横波。(4)理解机械波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波动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提炼物理现象的特点,体会物 理概念形成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2)通过演示实验来探究物理现象的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生活一物理一生活”的学习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趣味性与实用性。(2)培养学生通过辨证的观点探

4、究物理过程及其规律。(3)塑造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横波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根据横波的传播情况绘制不同时刻的波形图2、难点:描绘横波的波形图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资源:自制教学课件。2、演示实验器材:绳子、“真空中的闹钟”等。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设计主要分为五个教学环节:第一是得出机械波的概念;第二是探究机械波形成的 条件;第三是绘制波形图;第四是总结机械波传播的特点;第五是应用与巩固。总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活中的波动现象以及教师甩绳子的演示实验等的活动及由此 引发的思考,让学生明确有关机械波的概念以及形成条件。接着,通过师生共同绘制某些时 刻的波

5、形图,让学生初步建立其有关机械波的动态传播概念。然后,通过对机械波传播现象 特征的总结,得到机械波传播的特点。最后,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有关机械波的一些现象的 分析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一是弄清楚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方法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演 示实验来进行推理分析。二是了解机械波传播的特点。方法是:通过演示教具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一边观察波的动态传播现象一边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引导学生绘制某些时刻横波的波形图。方法是:通过教师启发 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绘制,再进行集体的讨论。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情景I情景分析教师展示水滴激起波纹、国旗

6、飘飘的图片。活动I教师演示实验振动绳子,形成绳波。“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活动II课堂讨论分析“麦浪滚滚是否属于机械波”。活动III师生绘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绘制振源振动了 t=T。、T/2、3T。、T、5T/4的横波波形图。活动IV 课堂讨论学生总结机械波传播的特点。活动V 课堂讨论完成巩固练习。3、教学主要环节详见“七、教学过程设计”。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设置目的备注1、“请大家观察图片中的现象”“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参考答案:水滴激起阵阵波纹、波纹向四周散开、国旗 在飘动】“这是一根绳子,请XX同学(身高较高)上台来拿着绳 子的一端,请大家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教师甩动绳

7、子【参考答案:绳子上下抖动,呈波浪状】设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归纳出“都在做波动”、“向 前传播”、“各点都在做振动”等演示实验2、设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情景与之相类似? 预设回答:体操运动员甩动彩带、声波联系生活,进行迁移3、声音也是一种波介绍仪器:这是一个会响的闹钟【拨动开关,使闹钟闹起 来】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这是抽气机,现在开始抽气, 请大家观察现象预设回答:随着空气愈发稀薄,铃声渐弱;当空气抽光了, 即当闹钟在真空中时听不到声音了。通过实验来激疑演示实验4、引导学生总结波传播的条件:设问:为什么空气抽掉就没有声音了呢?在什么样的条件 下才能听到闹钟的响声?【机械波的传播需

8、要振源和介质】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梳理得出 结论: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和振源5、给出机械波的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的传 播就形成了机械波。”明确机械波的定义6、这是风拂过麦田,麦浪滚滚的美景。设问:这是否属于机械波?激疑7、设问:以绳波为例子,将绳子视为许多个质点构成, 运动为什么能够由近及远地传播呢?离振源较远的质点 原先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倘若要振动起来,必须有一个什 么条件?施力物体是谁?演示:绳子中各质点间有相互牵拉的弹力,所以近的质点 会拽拉远的质点做振动。而麦浪滚滚不属于,因为麦穗间 没有相互牵拉的作用力。通过比较明确振动传播的动力学原理FLASH演示8、下面我们来更深入地研究一

9、下机械波。随着振源的振 动,我们将看到物体上的各个质点都在做振动,下面我们 来尝试绘制出某些时刻各质点所处的位置。9、老师先带着大家画振源振动了 T4、T/2周期时候的图(1)丁/1:为了定出各质点的位置,不妨绘制几个特殊点 此时的位置。当振源振动了 T4,位于振源的质点位于最 高点,波的最前沿传播到了第4个质点处。中间的2、3、 4质点依次由高到低排列,振动没传到的地方各质点还处 在静止的位置。【用横波演示仪验证】(2)T/2:同样不妨绘制几个特殊点的位置设问:应该绘制哪几个质点的位置?【可能的回答:振源、波传播的最前沿的质点】振源振动了 T/2,位于振源的质点回到平衡位置,波的最 前沿传播

10、到了第7个质点处。第4个质点振动了4,中 间的质点依次由高到低、由低到高地排列,振动没传到的 地方各质点还处在静止的位置。【用横波演示仪验证】板书绘图演示实验10、设问:请大家尝试画出振源振动了 3T/4、T、5T/4周 期时的波形图。请同学上台来绘制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机械波的图像11、然后用横波演示仪来演示3T/4、T、5T/4周期时的图 像实验证明演示实验12、设问:请大家观察黑板上不同时刻机械波的图像,机 械波的传播有什么特点?请大家仔细观察演示仪。【教师边转动演示仪,让学生边观察现象,边畅所欲言,教师将学生的观点写在黑板上,用学术化的语言来表述】(1)各质点起始振动的方向有什么共同点?(

11、2)介质中的质点运动的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有什么关系?(3)离波源较远的质点的振动情况与较近的质点间存在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均相同,与波源的起振方 向一致。(2)介质中各质点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 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而迁移.(3)离波源近的质点带动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远的质 点重复近的质点的振动。(4)机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不仅仅是振动的形 式,传播的而且还有能量。(5)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形其实是沿着波传播的方向平移】通过现象总结提炼其特点演示实验1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堂课所学的内容:(1)机械波的定义(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3)机械波的特点通过对

12、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小结, 形成知识的网络14、教师展示情境:“小明的球不,慎落入了湖中,为了取 回球,小明不断地向湖面投掷石块儿,想让水波带着球往 岸边移动”让学生讨论该设想是否可行?【参考答案:不可行,因为振动的物体不会随波迁移。】应用知识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例子 的分析、判断15、给学生展示情境:某同学用手拿着绳的一端上下抖动, 就会看到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向绳子的另一端传去,试根据 某时刻绳子上的波形来推断波源A的起振方向?【参考答案:向上。离振源较近的质点将带动较远的质点 向上振动,且机械波传播最前沿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 一致,所以向上振动】巩固机械波的特点16、给学生展示情境:如图所示是某时刻的波形图, 设问:请绘制质点继续振动了 T/4的波形图。巩固质点的振动17、回家作业:一课一练P25-27D.机械波的产生布置作业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