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9907632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细心整理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化21世纪对人的要求不仅仅是对现成学问的记忆和效仿学习;而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能在困难的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独立思索,得出自己的见解。这些根本素养须要在青少年时代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进展造就和积累。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学习学问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化的措施中,信息技术课程被列入必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实力。造就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根底。”中小学生信息

2、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造就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驾驭信息技术根本学问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开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对于老师来说,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老师传授学问的手段,而是效劳于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化教学活动的效率、更好地进展素养教化的工具。造就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化,在中学教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相识课程教学目标,变更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计算机课,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分。从教学目标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驾驭计算机学问和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那么是:通过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具备信息素养,即具备获得信息、

3、分析鉴别信息、传输处理信息及综合利用信息的实力,并且逐步将这些实力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从主要内容来看,过去的计算机课的教学内容局限于理论学问和操作相关软件,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科学学问、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及信息技术及其它课程有机整合等。从教学方法来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讲练相结合,而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及自主性学习。自不待言,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来学习,而且是唯一的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那么是把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工具来学习,并且是学习的工具之一,强调的是使学生驾驭各种信息工具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进展学习的实力,使学生的综

4、合素养得到不断的开展。据此,信息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假设仅仅是停留在造就学生驾驭计算机及网络学问和技能的目标上,停留在以老师讲授为中心,无视学生解决问题实力的造就的教学模式,那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素养教化,其结果将会是造就出来的人有可能成为计算机的奴隶。我们应当变更教学模式,其核心是留意造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以学生为中心,应大力接受“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及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对信息技术学问及技能的驾驭及利用,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实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索,学会合作,学会缔造,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具备终身学习的实力,成为一个全面开展的信息

5、社会的建立人才。二、信息技术及学科课程整合,造就学生的信息意识。造就学生的信息意识,即要求中学生具有运用计算机及其它信息技术解决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意识。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让学生发觉除了玩游戏外,计算机还能帮你做很多好玩有益的事情,比方,利用计算机画画、写作文、制作演示文稿、利用计算机处理各种资料等;除了上网闲聊,还会发觉因特网能帮助我们快速查阅各种有用的资料,电子邮件将使你便利快捷地及远方的挚友互通信息,你甚至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网站;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在21世纪高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开展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及中小学各学科诸如

6、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艺术音乐、美术等学问共同构成了中小学课程的教学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将信息技术及课程整合,就是以其它学科的学问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它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去,从而利用信息技术造就青少年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实力。学生信息素养的造就决不是一门信息技术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各学科老师都要创设条件,踊跃倡议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时机运用信息技术学习,进而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展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及学科课程整合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使老师把以计算机和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自己的教学工具,强调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不在于开发软件,而

7、是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软件,如何将计算机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局部整合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用驾驭的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学习数学、语文、自然、英语、物理、化学及生物和其它科学文化学问,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及学科课程整合开发他们的智力、造就他们的缔造实力,从而到达既高效优质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又能造就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的各学科老师应将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化和造就的理念及意图整合到各学科课程学问里。比方语文课可用多媒体计算机学习写字及组词,用计算机写作文和修改作文、用网络搜集作文素材、用文字处理软件编辑作文、用多媒体课件进展情景教学;在艺术课中用多媒体技术学习绘画、用多媒体技术

8、作曲、播放乐曲;在物理、化学、生物课中演示仿真试验、通过虚拟试验室作有紧急性的教学试验。 三、创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造就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 信息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于网络之上的学习。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开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势必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互联网对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踊跃影响,主要表此时此刻其为开展自主参及、自主体验和自主开展的学习方式供应了有利条件。 案例1:在讲解并描述PPT中插入flash时,在教学设计时我有意设计了一段情境话语:大家想不想在PP

9、T中播放flash影片,使你的幻灯片放映更丰富、更炫点,但是老师不告知你们方法,由你们自己上网解决。同学们一听PPT中还可以播放flash影片,觉得很兴奋,心情一下子高涨,纷纷上网冲浪寻求解决的方法。最终在大家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探讨下找到了在演示文稿中插入flash动画的三种方法:即“控件工具箱”法、“插入对象”法、超级链接法,并尝试成功,这堂课使同学们体会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造就了他们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意识。案例2:在介绍网络资源时,我又给同学们提了个问题:网上可供应学习、欣赏歌曲的flash作品很多,有没有同学想过把网页上的好听的好看的flash下载下来带回家接着欣赏,如何下载

10、呢?有的同学立即就说:是啊,网上有的flash做得很漂亮,早就想把它下载下来了。经我一启发,大家立即上网查询,最终找到收集网页中Flash有五法:“目标另存为”法、“查看源文件”法、“搜寻临时文件夹”法、“运用软件”法、“运用第三方阅读器自带工具”法,并尝试了其中三种方法,成功下载了网页中的Flash。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整体的思想、横向的思维来进展缔造性学习,造就了他们发散性思维和缔造实力,同时再次造就了他们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意识。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想要把信息技术学科的全部学问方面都详细地教授给学生,是根本不行能的。关键在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方法的传授,鼓舞学生踊跃思

11、维、勇于实践、大胆尝试,学会举一反三。老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驾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老师还应把更多的思维空间交给学生,鼓舞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踊跃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创新的乐趣。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一物有一利必有一弊。网络也是如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我们不仅要看到网络的好处,也应当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从而适时地引导。缔造良好的上网环境,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是老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传播教化,帮助学生相识网络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而趋利避害,自觉约束自己的行动。对能正确利用网络学习的学生,要鼓舞、支持他。对不能正确利用网络学习的学生,要帮助、限制他。增加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化,造就青少年处理网络信息的实力,使人成为媒介的主子,而不是媒介的奴隶,其核心是强调青少年要踊跃而不是消极地利用网络媒介。信息技术课程并不仅仅是简洁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本身,中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养成教化,是要造就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实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这才是信息技术教化的最终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