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9906893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在初中生物新课程中渗透社会公德教育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生物教育改革倡导的新理念, 也是社会公德的核心价值观。初中生物新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蕴涵着丰富的公德教育资源, 教师可充分利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物科技”的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行为习惯, 这既是学科隐性课标的要求, 也是生物教师育人的职责。一、初中生物教材中公德教育的内容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纲要 把社会公德分为了三个方面: 生态公德、人际公德和公共秩序公德。( 一) 生态公德生态公德是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 培养和树立学生

2、正确的生态伦理观是初中生物公德教育的核心。1. 热爱自然, 珍爱生灵。这是生态公德的基础观念,人教版初中生物在“生物与生物圈”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家园。阐述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点在初中教材中星罗棋布, 俯拾即是: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态系统、人类的由来、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二号等, 都揭示了人与其他生物共有一个家园,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物圈,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 也是人类发展的最后界限, 从而培养学生认识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2. 节约资源, 抵制污染。地球蕴藏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

3、影响”的教学中, “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等生态问题的讲授, 阐述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造成资源匮乏、环境恶化,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人类只有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树立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的生活观念。3. 植绿护绿, 保护生态。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单元中, 通过“植物是有机物制造者、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参与水循环”等节的教学, 使学生明白植物维持着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发现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通过介绍森林是地球的肺、植树造林防治大气污染、以及 STS的森林浴, 了解了绿色植物对改善环境、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的生态作用, 增强爱

4、绿护绿的情感。( 二) 人际公德人际公德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信用。1. 尊老爱幼, 平等待人。在初中教材中有大量的生物生殖、个体生长、物种繁衍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进行尊重教育的鲜活素材。如: 人的生殖过程, 从受精卵开始, 经十月怀胎, 呱呱坠地, 嗷嗷待哺, 从中体味到母亲生养之不易; 按自己制定的食谱为父母做一次午餐, 从中感受父母养育之辛苦; 人的成长过程中, 离不开父母保护和哺育,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爱护、学校的教育和期待, 使学生感受到生命历程之艰辛, 推己及人, 树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介绍 STS 资料中有关生物专业的职业: 园艺师、营养师、医生

5、、农民等, 虽职业不同,但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劳动着, 在社会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职业并没有贵贱之分, 只有分工不同, 树立学生平等待人的观念。2. 团结互助, 诚实守信。生物必须通过个体间的互助,如蜜蜂的分工协作、狼群的捕食合作等才能保证种群的生存与繁衍。从生物的社会行为, 引申至人类社会的个体在工作生活中也需要协作与互助, 合作需要互信。例如人类基因解读工程, 需要几个国家成百上千的科学家经过几年的时间通力协作才能完成, 从而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 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守信的精神。3. 珍爱生命, 健康生活。结合人的生殖与发育进行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人的

6、呼吸系统、空气质量与健康倡导拒绝烟草; 在“健康地生活”单元中, 通过学习医学、药学、卫生学、传染病及免疫的基础知识, 理解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确立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生活态度。( 三) 秩序公德秩序公德其核心是社会责任意识。1. 遵纪守法, 遵守秩序。通过学习动植物个体的层次结构、蜜蜂的群体结构、自然法则, 拓展介绍猩猩群体的等级制度等, 体会到在任何生物群体中都存在规则与秩序, 每个个体都必须遵守自然的规则, 正因为有了自然法则的调节,才有了千姿百态、瑰丽多彩的生物圈。人类是一个极度发展的自然种群, 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和各种秩序代替了自然的法则, 都

7、是人人必须遵守的。同时, 结合教材内容, 进行环境保护法 森林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引导学生遵守法律秩序。2. 自强自立, 敬业奉献。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立精神。学习生物进化理论, 明白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竞争, 社会生活也存在优胜劣汰, 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通过自主探究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以科学家的事迹: 珍妮十载伴猩猩、李时珍毕生成巨著、袁隆平终身育禾苗等故事, 弘杨科学家们的敬业奉献精神。3. 崇尚科学, 扶正祛邪。研讨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判别进化论与神创论; 结合 STS 材料介绍给人类造福的生物科技, 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讲

8、述科学家认识真理的过程, 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 通过实验探究的实际操作,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学习生物的进化、细胞的组成结构, 认识生物的物质本质; 学习激素调节, 揭开杂症之密, 破除神鬼迷信。二、生物教学渗透公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一) 身先示范, 言传身教公德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课堂说教, 更应是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学生。如教育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灵, 生物教师首先应是一个环保者; 要求学生尊老爱幼、平等待人, 教师应该平等待学生,尊重学生。细微之处显公德, 教师日常的言行细节折射出公德素养, 其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远胜于课堂的

9、说教。( 二) 挖掘教材, 课堂渗透课堂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主阵地, 也是渗透公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课本中丰富的资源,结合实际, 适当拓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公德意识的养成。比如“传染病和免疫”一课的教学, 在课前安排学习小组收集“非典”的资料, 在课堂上, 请同学汇报材料, 开展讨论“非典”传染源 ( 被人类捕食的野生动物果子狸) 、传播途径 ( 飞沫、接触) 、引起的社会后果( 谣言传播、抢购物资、哄抬物价) , 通过讨论过程的自我教育, 引导同学树立保护自然生物、讲究公共卫生、崇尚科学、扶正祛邪的意识, 学习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健康生活、

10、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 融入生活, 以境生情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 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 教育才是鲜活而有成效的。例如: 我们生活的海岛城市, 由于地域空间小, 人口密度高, 没有充足的淡水资源, 造成用水用电紧张, 公共设施负担过重而损耗过快, 快速增长的汽车长龙的尾气污染空气, 暖冬使城市植物病害日趋严重, 通过分析这些生活实例, 学生对“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节约用水、用电、用纸和节约粮食、爱护公物及不制造白色垃圾开始, 形成环保观念。( 四) 实验渗透, 实践育人实验探究的实施离不开组织纪律性的要求, 实验过程要求学生有科学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实验中教师对实验生物的态度、处理方法的细节, 传递着教师的生物观、自然观、道德观, 是一场典型的公德行为现场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教育人。如开展植物栽培、小动物饲养等实践, 让学生认识生命、感受生命; 组织绿色春游, 纵情山水,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灵的观念。总之,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公德教育, 要结合学科优势和特点, 在实际中提取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寓“传道”于“授业” , 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意志培养和习惯养成的教育, 实现优化的教育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