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课程总结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99058377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热工基础课程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热工基础课程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热工基础课程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热工基础课程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工基础课程总结(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热工基础读书报告摘要:能源是提供能量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热工的基础课程的目 的是认识和掌握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规律,为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能源奠定理论基 础。本文就热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总结。第一:说明这门课程 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二:简单总结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知识框架体系;第三: 从个人角度论述一下学习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及意见。关键词:能量热工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正文自然界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大部分能源是以热能的形式或者转换为热能的形式予 以利用。因此,人们从自然界获得的的能源主要是热能。为了更好地直接利用热能, 必须研究热量的传递规律。1热工基础的研究目的和研

2、究方法1.1研究目的热的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前者如利用热能加热、蒸煮、冶 炼、供暖等直接用热量为人们服务。后者如通过个证热机把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者其 他形式的能量供生产和生活使用。能量的转换和传递是能量利用中的核心问题,而热工基础正是基于实际应用而用(表D.0.2)-绿化(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报告表29804 来研究能量传递和转换的科学。传热学就是研究热量传递过程规律的学科,为了更好地间接利用热能,必须研究 热能和其他能量形式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工程热力学就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间相互转 换的规律及方法的学科。由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共同构成的热工学理论基础就是主要 研究热能在工程

3、上有效利用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作为一门基于实际应用而产生的学科,其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实际的应用中,这样 一来,就要加强对典型的热工设备的学习和掌握。1.2研究方法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宏观研究方法和微观研究方法。宏观研究方法是以热 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基本定律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采用抽象、概括、 理想化简化处理的方法,抽出共性,突出本质。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通过推理得出可 靠和普遍适用的公式,解决热力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微观研究方法是从物质的微观基 础上,应用统计学方法,将宏观物理量解释为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从而解释热现象 的本质。传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理论

4、分析是依据基本 定律对热传递现象进行分析,建立合适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用数学分析方法求解; 对于难以用理论分析法求解的问题,可采用数值计算和计算机求解;对于复杂的传热 学问题无法用上述两种方法求解时,必须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是传热学最 基本的研究方法。2主要章节内容总结2.1基本概念(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系统:根据某种研究目的认为地划定的研究对象。按照热力系统和外界的物 质和能量交换情况进行分类。常用的热力系统有开口系统、闭口系统、绝热系统和孤 c2立系统。工质:实现能量转换的媒介物质。如水蒸气,液态水,空气等都是常用的工质热力系统某一瞬间呈现的宏观物理状态称为热力学状态。用于描述工

5、质所处状态 的宏观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基本状态参量有压力、温度和比体积。平衡态具有确定的状态参数。准静态过程是实际过程进行的足够缓慢的极限情 况。实现准静态过程的条件是推动过程进行的不平衡势差无限小。可逆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的差别就在于无耗散损失。一个可逆过程必须同时是准静 态过程,但准静态过程不一定可逆。2.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阐述了能量间相互转换的数量关系。本质是能量在转换过程中守 恒,但依赖于物质的形态变化。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闭口系统的能量方程是:Q = U + W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稳流系时的能量关系式即为稳流系能量方程。其表达式也有以 下几种形式,它们的使用条件也不同:(1)

6、q = Ah + wt或q = AH + Wt (适用条件:任意工质、任何过程)(2)q = Ah-jvdp或3丑-j2Vdp (适用条件:任意工质、可逆过程)(3)1q = c AT-jvdp或Q = mc AT - f2 Vdp (适用条件:理想气体、可逆过程)pp 12.3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性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基本形式为PV=nRT气体常数Rg是随工质而异的常数,工质一定,其值是一个确定的常数,摩尔气 体常数是与工质无关的常数。二者的关系为:Rg=R/M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有真实比热容、平均比热容、平均比热容直线关系式及定值比 热容。可根据精度要求选用。理想气体混合物仍具有理想气体的一

7、切特性,利用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成分可以求 解折合气体常数和折合摩尔质量。在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部分主要讨论了4个典型基本过程,即定容过程、定压过 程、定温过程、定熵过程以及具有一般意义的多变过程。前4种过程中总有一个状态 参数保持不变;对于多变过程,则过程中所有的状态参数都在变。关于过程方程,应 记住基本方程Pvn = const,可认为理想气体在可逆过程中都遵循该关系式。多变指数n 的取值范围为从-8T0 T+8之间的任一实数,所以该过程方程适用于所有的可逆过 程。而4种基本热力过程则是所有可逆多变过程中的几个特例,根据过程特点分别为 定容过程:n=8,定压过程:n=0,定温过程:n=1,定熵过

8、程:n=K,所以4种基 本热力过程的过程方程不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推出。用来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的设备称为压气机。活塞式压气机绝热压缩耗功最多, 定温压缩最少,多变压缩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应尽量减少压缩过程中的多变参数,使 压缩过程更接近于定温过程。但实际的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容积是不可避免的,余隙 容积的存在,虽然对理论耗功没有影响,但使容积效率随压力比增大而减少。为了避 免单级压缩因增压比大而影响容积效率,常采用多级压缩级间冷却的方法。2.4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典型的说法是克劳修斯的说法和开尔文的说法。虽然两者在表述 上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具有等效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归纳为以

9、下几种:(1) 卡诺定理 n tWn tc, eWe c, eWe cjQ(2) 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争Tr W0JQ(3) 由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推出dSN Tr =dSf(4) 熵方程3 =平+空七+竺r(5) 孤立系熵增原理Y疽竺N0熵是非常重要的状态参数,由可逆过程熵的定义式,得可逆过程熵变的基本计算公式 为、=上式可用于任意物质熵变的计算。但针对不同的工质,在结合该种工质热力性质的条件下,所推出的熵变计算公式不同。2.5动力装置循环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设备称为热机。根据循环介质不同热机主要分为两种形 式:蒸汽动力装置和气体动力装置。实际循环都是复杂的不可逆的,为使分析简化,通常将实际循环

10、抽象概括成可逆 的理论循环,通过理论循环分析,找出影响循环效率的因素,从而获得提高热效率的 有效措施。郎肯循环是基本的蒸气动力循环,通过理论循环的热力学分析,得出提高循环的 热效率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改变循环初参数,即提高蒸气的初压、初温及降低乏汽 压力;二是改变循环的方式,即采用回热、再热循环及热电联产。前者在改变参数的 同时受到设备投资、运行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实际中通常两种途径配合采用。活塞式内燃机循环和燃气轮机是典型的两种气体动力循环,前者根据工质不同可 分为煤气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根据循环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混合加热循环、定压加热 循环和定容加热循环。通过柴油机的理论循环分析得出结论,

11、提高循环的压缩比、定容增压比及降低定 压预账比均可提高循环的热效率。燃气轮机也是一种以空气和燃气为工质的动力装置,通过理论循环分析可知,循环的热效率取决于循环增压比,而且随循环增压比的增大而提高,与循环增温比无关。2.6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在物体内部或相互接触物体表面之间,由于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 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热对流是指由于流体的宏观运动时温度不同的流体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或者说由于物体自身的温度)而使物体向外发射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热辐射相对于导热和对流具有以下特点:(1)热辐射总是伴随着热能与辐射能

12、这两种能量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2)热辐射不需要中介,可以在真空中传播。(3)物体间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是双向的。2.7导热在某一时刻t,物体内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称为温度在t时刻的温度场在温度场中,温度沿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偏导数)称为温度梯度。对于物性参数不随方向变化的各向同性物体,傅里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q = - X grad t = _ 人 n-d n在直角坐标系中,导热微分方程式的一般表达式为d t 人(d 2 t d 2 t d 2 t 中k= Ek丁 +行了 + IT丁广亏它建立了导热过程中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导热微分方程和单值性条件一起构成了具体导热

13、过程完整的数学描述。热阻,是根据热量传递规律与电学中欧姆定律的类比得出的“热流相当于电流, 温差相当于电位差,热阻相当于电阻。根据电阻串、并联的原理,应用热阻网络图能 够使计算多层物体及复合体的导热问题变得简单。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热阻网络分 析只适用于无内热源、定壁温的一维稳态导热问题,对于其他一维稳态导热、非稳态 导热及多维导热问题均不适用。在非稳态导热问题中,物体内的温度场不仅随空间变化,而且还是时间的函数, 求解方法有集总参数法、数值解法、分析解法或诺谟图法等。集总参数法是本章非稳 态导热问题的重点,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只有满足BiW0.1或BiVW0.1M条件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14、,才可以用集总参 数法求解;(2) 一般情况下,BiNBiV (只有无限大平壁相等);(3) 如果用Bi作为判别条件,定型尺寸L为从绝热面到对流换热表面的垂直 距离(两面换热的无限大平壁:壁厚的一半;单面换热的无限大平壁:整个壁厚;无 限长圆柱体和球:半径);(4)如果用BiV作为判别条件,定型尺寸L=V/A;0 一 (5)如果用式e0亍=exp ov)计算温度场,注意BiV和FoV中L=V/A。计算从T = 0到时刻通过物体传热表面传递的总热量Q t用以下公式=jT d T = jT hA 0 d T = jT hA 0 0 exphA 00P eV 00exp1 一 expIP eV JI

15、 P eV J2.8对流换热对流传热的基本概念已经在前面介绍,这里不再重复。影响对流传热的因素很多而又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流体运动发生的原因,流体 运动的状态,流体的性质及换热面的形状、位置尺寸等方面。对流换热系数a集中反映了放热过程中的一切复杂因素,能反应对流换热的程 度,但它不能简化对流换热问题的计算。相似原理是一种能使试验布置及实验数据综合处理的理论,主要有三个核心内 容。一是物理现象相似的性质;凡是彼此相似的现象,它们的同名相似准则必定相等。 这解决了实验中测量什么量的问题。二是相似准则间的关系,物理现象中的物理量不是单个起作用的,而是由其组成 的准则起作用,它解决了实验数据如何整理的

16、问题。三是判断相似的条件:凡同类现象,如单值条件相似,且同名准则相等,则准则 必定相似,它解决了实际工程如何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能否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问题。2.9辐射换热物体对外界辐射来的热量具有吸收、反射和透射的能力。分别用吸收比、反射比 和透射比反映物体相应能力的大小。黑体(a=1)、白体(P=1)和透明体(t=1) 都是假想的理想物体。在两个漫灰表面温度均匀、发射率均匀、反射率均匀、投射辐射也均匀的条件下, 角系数为一个纯几何参数,它仅与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位置有关。角系数具有相对性(又称互换性);完整性和分解性。角系数可利用角系数定义直接判断,也可用积分法、查曲线图、或代数法(利用

17、角系数特性和已知角系数求解)等方式获得,要求重点掌握利用角系数定义直接判断、 查曲线图和代数法。热阻网络图:画辐射换热热阻网络图(热路图)的原则:对于黑体,表面热阻为0,对于灰体,表面热阻0;任意两表面间辐射换热都有空间热阻。所以两黑体辐射 换热热阻网络图只有一个空间热阻;两灰体辐射换热热阻网络图各有一个表面热阻, 还有一个空间热阻;一个黑体和一个灰体辐射换热热阻网络图有一个空间热阻,另在 灰体表面还有一个表面热阻。遮热板:在两辐射表面之间放置黑度很小的薄板来遮挡辐射热,称为遮热板。未 加遮热板时,两个物体间的辐射热阻为两个表面辐射热阻和一个空间辐射热阻。加了 遮热板后,在不考虑遮热板导热热阻

18、的情况下,将增加两个表面辐射热阻和一个空间 辐射热阻(遮热板本身的导热热阻忽略不计)。因此总的辐射热阻增加,物体间的辐 射传热量减少。这就是遮热板的工作原理。如果遮热板表面的性质与原辐射物体表面 的性质相同,则在两块大平行平板间插入n块发射率相同的遮热板(薄金属板)时的 辐射传热热流量为无遮热板时辐射传热热流量的1/(n 1)。规律:遮热板黑度越小,表 面热阻越大,遮热效果越好。心得体会学了一学期的热工学,联系自己的车辆专业课程,感觉又从另一个更加微观的角 度来看待汽车的能量转换。热工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发动机:内燃机的各个行程的能量转变是我们研究汽 车发动机能量转变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热

19、力学的角度来分析热机的循环,得到 如何经济性的利用燃料。在热工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热工将发动机各个行 程的能量变化进行了简化,用典型的简单的可逆的模型来研究实际复杂的不可逆行 程。这种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在以前的学习专业知识中,我更多的是从发动 机的动力学特性来研究发动机的效率和功率,热工学所带给我的感受是一个基于能量 守恒的原则来研究发动机的能量,虽然学习的是热工基础,但这门课是第一个如此有 理论的,能量关系明确的介绍了发动机之间的能量变化。这个完全一个新的道路。【参考文献】热工基础(电力热力设备运行专业)唐莉萍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热工基础(大机械系列)于秋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热工学基础(建筑设备类)余宁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世上没有-件工作不辛苦,没有-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