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禄堂武学录》

上传人:d****2 文档编号:199057693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读《孙禄堂武学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读《孙禄堂武学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读《孙禄堂武学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读《孙禄堂武学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孙禄堂武学录》(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读孙禄堂武学录LT读孙禄堂武学录今天搜索太极无意找到了孙禄堂武学录看看对此人的评价:“孙禄堂深通黄老、易学、丹经,并博学百家,习武修文殆有天授,故能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与武技于一体,提出“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并以此为指 导完成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的理论和修为体系。自1915 年至1932年,孙禄堂前后撰写出形意拳学、八卦拳学、 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八卦枪学(未出 版)、论拳术内外家之别、详述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 等重要专著和文章,影响极为深远。孙禄堂通透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而且于 内功修养、点穴、轻功、枪、剑诸艺皆精纯入化,披糜宇内。时人评曰:孙禄堂武功已至“依乎

2、天理、批大郤、道大簌”, 神乎之游刃的武学最高境地。为当时武术界之领袖人物。形 意、八卦名家张兆东晚年对友人曰:“以余一生所识,武功堪 称神明至圣登峰造极者,惟孙禄堂一人耳。”把孙禄堂武 学录下载了 匆匆浏览了一遍 发现和最近在研究的王正龙的讲座、火神派的学说有不谋而 合之处中国传统文化果然是相通的随手摘录了一些段落形意拳学丹书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 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张。”八卦拳学无极形式者,当人未学之先,心中混混沌沌,一气浑沦, 举动之间,但由天然之性也。而旋转无度,起落无节,外失 诸修,内失诸养,知顺之所往不知逆之所来,以至体质虚弱, 阳极必阴,阴极必死,往往归于

3、无可如何之地。是摄生之术, 讲求无方,良可慨也。惟圣人知逆运之机.修身之本,还元 之道,总之,不外形意、太极、八卦诸拳之理。一气伸缩之 道,明善复初之功,求立于至善之极点,以复先天之元气。 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可与后世做法,亦可为万物立命, 此之谓无极而生太极之式也。李东垣先生曰:人自虚而无生神,积神而生气,积气而 生精,此自无而之有也。练精而化气,练气而化神,练神而 化虚,此自有而之无也。拳术之道,生化之理,其即此意也 夫。 太极形式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左旋之而为 阳,右转之而为阴,旋转乃一气之流行。太极即一气,一气 即太极也。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 时阴则阴时上

4、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 活泼泼,有无不立,开阖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也。这 一点子即是拳中左旋右转、开阖动静、阴阳相交之中枢也。中枢者,为人性命之本、造化之源,丹田之气,八卦拳之根 蒂也。此气是天地之根.阴阳之母,即太极是也。故两仪由此而生焉。两仪者.是一气伸缩之理。左旋之则为阳仪,右转之则为阴仪也。故前太极之式,一气走去,如图流行不息者,则为太极阳仪,是为气之伸也。譬如圆图八卦,阳左升为日,阴右降为月。日来则月往,月往则日来,日月 相推,而四时生焉。换身右转流行不已,如图则为太极阴仪, 是气之缩也。圣人云:鬼神之为德.日月之升降,皆属天地 自然之变化。而拳中两仪右转,左右有

5、序.何莫非一气之往 来屈伸乎。故两仪再生,而四象出焉。 四象者,两仪各 生一阴阳也。太极生两仪者,八卦拳之奇偶也,复于两仪之 中,各加一奇一偶,以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而名为四 象。四象即本拳之奇偶.各加一阴一阳,而分为金木水火也。 在腹内则为心肝肺肾,在拳中则为前后左右,俗称名为双换 掌也。言四象不及土者,太极即土也。拳中起钻落翻,动而 未发谓之横.横者亦土也,因其生生不息谓之土.因其一气 运用谓之太极。太极也,土也,一而已,故不及土,仅言四 象者,而土已在其中矣。夫四象既有阴阳,则八卦相交,彼 此相荡,一卦可荡于八卦之上.八卦相荡更可重为六十四卦。 按易一卦六画,下三画象天地人三才也,上

6、三画相荡,因而 重之,象天地人三才各有阴阳也。以明拳中各法左旋右转, 皆有阴阳之式也。故左旋象下三画,头手足象天地人三才也, 右转象上三画,因天地人三才各有阴阳也。八卦即四象之阴 阳.六十四卦即阴阳配合之生气,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则 阴阳相交,自可生生无已,岂第六十四卦哉。虽至千卦万卦, 总不出乎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总是八卦,八卦总是四象,四 象总是两仪,两仪总是一气之流行也。紫阳读参同契云: 一自虚无兆质,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 孙.六十四卦于此而生,万象变动于此而出。城哉斯言,可 为此拳之鉴矣。 先哲云:道之伸缩流行.其大无外.其 小无内,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亦即此

7、拳之意义 也。太极拳学 乾坤肇造.元气流行,动静分合,遂 生万物,最为后天而有象。先天元气,赋予后天形质,后天 形质,包合先天元气,故人为先后天合一之形体也。人自有 知识情欲.阴阳参差,先天元气渐消,后天之气渐长。阳衰 阴盛,又为六气所侵(六气者,即风、寒、暑、湿、燥、火也), 七情所感。故身躯日弱,而百病迭生。古人忧之,于是尝药 以祛其病,静坐以养其心,而又惧动静之不能互为用也,更 发明拳术,以求复基虚灵之气。迨达摩东来讲道豫之少林寺, 恐修道之人久坐伤神,形容憔悴,故以顺逆阴阳之理、弥纶 先天之元气,作易筋洗髓二经,教人习之,以壮其体。至宋 岳武穆王,益发明二经之体义,制成形意拳,而适其用

8、,八 卦拳之理,亦含其中,此内家拳术之发源也。元顺帝时,张三丰先生,修道于武当,见修丹之士兼练拳术者,后天之力用之过当,不能得其中和之气,以致伤丹, 而损元气。故遵前二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 理,先后易之数,顺其理之自然,和太极拳术,阐明养身之妙。此拳在假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一动一静.纯任自然, 不尚血气,意在练气化神耳。其中本一理、二气、三才、四 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等奥义,始于一.终于 九,九又还于一之数也。一理者,即太极拳术起点腹内中和之 气,太极是也。二气者,身体一动一静之式,两仪是也。三 才者,头、手、足,即上、中、下也,四象者,即前进、后 退、左顾、右盼

9、也。五行者,即进、退、顾、盼、定也。六 合者,即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精,是内三合也;肩 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外三合也,内外如一,是 成为六合。七星者,头、手、肩、肘、胯、膝、足共七拳.是 七星也。八卦者,棚、履、挤、按、采、拗、肘、靠,即八 卦也。九宫者,以八手加中定,是九官也。先生以河图洛书 为之经,以八卦九宫为之纬,又以五行为之体,以七星八卦 为之用,创此太极拳术。其精微奥妙,山右王宗岳先生,论 之详矣。太极拳之名称人自赋性含生以后,本藏有养生之元气,不仰不俯,不 偏不倚,和而不流,至善至极,是为其阳,所谓中和之气是 也。其气平时洋溢于四体之中,浸润于百骸之内,无处不有,

10、无时不然.内外一气,流行不息。于是拳之开合动静即根此气而生;放伸收缩之妙,即由此气而出。开者为伸、为动;合者为收、为缩、为静;开者为阳,合者为阴;放伸动者为 阳,收缩静者为阴。开合像一气运阴阳,即太极一气也。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 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并)立,开合自然, 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即太极是也。古人不能明示于人者, 即此也。不能笔之于书者.亦即此也。学者能于开合动静相 交处.悟澈本原,则可在各式圜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者,有形之虚圈“ O 是也,研者,无形之实圈“ ” 是也。斯二者,太极拳

11、虚实之理也。其式之内,空而不空, 不空而空矣。此气周流无碍,圆活无方,不凹不凸,放之则 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变无穷,用之不竭.皆实学也。 此太极拳之所以名也。无极者,当人未练拳术之初,心无所思.意无所动,目力所视,手足无舞蹈.身体无动作, 阴阳未判,清浊未分,浑浑噩噩,一气浑然者也。夫人生于 天地之间,秉阴阳之性,本有浑然之元气,但为物欲所蔽, 于是拙气拙力生焉,加以内不知修,外不知养,以至阴阳不 合,内外不一,阳尽生阴,阴极必敝,亦是人之无可如何者。 惟圣人有逆运之道,转乾坤,扭气机,能以后天返先天,化 其拙气拙力,引火归原,气贯丹田、于是有拳术十三势之作 用,研求一气伸缩之道,所谓无

12、极而能生太极者是也(原注: 一气者即太极也)。十三势者,棚、履、挤、按、采、洌、肘、 靠、进、退、顾、盼、定也。棚、履、挤、按(原注:即坎、 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捌、肘、敬原注:即乾、坤、 艮、巽)四斜角也,亦即八卦之理也。进步、退步、左顾、右 盼、中定也(原注: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上述之四正四斜为十三势,此太极拳十三势之所由名也。其中分为体、用,以太极架子,进、退、顾、盼、定言,谓 之体。以棚、履、挤、按、采、洌、肘、靠言,谓之用。又 或以五行谓之经,八卦谓之纬。总而言之曰,内外体用一气而已。太极者,在于无极之中。先求一至中和至虚灵之 极点,其气之隐于内也,则为德,

13、其气之现于外也,则为道。内外一气之流行,可以位天地,孕阴阳。故拳术之内劲,实 为人身之基础。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技曰内 家拳术。名称虽殊,其理则一,故名之曰太极。古人云:“无极而太极。”不独拳术为然,推而及于圣贤 之所谓执中,佛家之所谓圆觉,道家之所谓谷神,名词虽殊, 要皆此气之流行已耳。故内家拳术,实与道家相表里,岂仅健身体、延年寿而已哉。先贤云:“固灵根而静心,谓 之修道。养灵根而动心,谓之武艺。”拳意述真自序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 之内;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 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

14、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则一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若偏阴偏阳皆谓之病。”夫人 之一生饮食之不调,气血之不和,精神之不振,皆阴阳不和 之故也。故古人创内家拳术,使人潜心玩味,以思其理.身 体力行,以合其道,则能复其本来之性体。然吾国拳术,门 派颇多,形式不一,运用亦异,毕生不能穷其数,历世不能 尽其法。余自幼年好习拳术,性与形意、八卦、太极三派之 拳术相近,研究五十余年,得其概要.曾著形意、八卦、太 极拳学,已刊行世。今又以昔年所闻先辈之言,述之于书, 俾学者得知其真意焉。三派拳术形式不同,其理则同。用法 不一.其制人之中心.而取胜于人者则一也。按一派拳术之 中,诸位先生之言论形式,亦有不同者,盖其运用.或有异 耳。三派拳术之道,始于一理,中分为三派.末复合一理。其一理者,三派亦各有所得也,形意拳之诚一也,八卦拳之 万法归一也,太极拳之抱元守一也。古人云:“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得其一而万事毕也。”三派之理, 皆是以虚无而始,以虚无而终。所以三派诸位先生所练拳术 之道,能与儒释道三家诚中、虚中、空中之妙理,合而为一 者也。余深恐诸位先生之苦心精诣,久而淹没,故述之以公 同好。惟有愧学术谫陋元文.或未能发挥诸位先生之妙旨,望诸同志随时增补之,以发明其道可也。l=i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