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成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9903712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我国中成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中成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中成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我国中成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中成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我国中成药行业发展概况分析一、 我国中成药行业发展概况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成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的中药制品。受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多脏器损害的特点,中成药能够更好地发挥整体调节、综合干预的优势,慢性病人群的快速增长将为高品质中成药带来巨大需求。我国拥有丰富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中成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米内网数据,2013年我

2、国中成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5,0650亿元,2016年我国中成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6971亿元,期间呈稳定增长态势。2016年后,受医保控费、辅助用药限制及中成药注射剂管控等因素影响,我国中成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一定程度下降,2021年,我国中成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开始回升,主营业务收入上升至4,8622亿元。我国对中成药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2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规划至2020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30%以上,中成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2019年10月,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对于坚持中西

3、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大健康政策的推动、中药技术的现代化发展、医药消费市场的结构调整,中成药行业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未来我国中成药行业的发展,将更多的运用现代科技和制药方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一)神经系统药物发展概况神经系统是人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控制和支配人类行为的重要系统,主要影响人体灵敏协调能力。内、外环境的各种信息,由感受器接受后,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脑和脊髓的各级中枢进行整合,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和调节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以维持机体与内、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人类的神经系统越发达,协

4、调能力就越强,也越能够适应新环境的变化以及调整自身的行为适应环境。神经系统疾病指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包括中毒、遗传缺陷、营养障碍、免疫损伤、代谢紊乱、内分泌紊乱、先天畸形、血液循环障碍、异常增生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可表现为意识障碍、感知觉障碍、运动障碍、肌张力异常、头痛、头晕、眩晕、反射异常、肌萎缩以及排尿、排粪、性功能障碍等。我国居民受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情绪紧张等因素影响,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根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在2020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构成中,神经系统

5、疾病均位居第八位。其中,城市居民死亡率为906/10万,占全部死因构成的143%;农村居民死亡率为931/10万,占全部死因构成的133%。在神经系统药物市场规模方面,根据米内网数据,2013年我国神经系统药物销售额为65784亿元,2021年我国神经系统药物销售额为96818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495%。2021年我国神经系统药物占化学药总销售额比例为1026%,在各类化学药细分治疗领域中排名第五。神经系统药物主要包括麻醉剂、止痛药、精神兴奋药、精神安定药等。根据米内网数据,2021年我国神经系统药物中麻醉剂销售额为17692亿元,比例为1827%;止痛药销售额为17604亿元,比例为18

6、18%;精神兴奋药销售额为15563亿元,比例为1607%;精神安定药销售额为15488亿元,比例为1600%,药品类型合计比例为6852%,系我国神经系统药物市场的主要用药类别。(二)消化系统药物发展概况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如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包括摄取及运送食物、将食物粉碎成为营养素、吸收营养素进入血液,以及将食物的未消化部分排出体外,从而协调整个胃肠道的生理活动。消化系统疾病是发生在口腔、唾液腺、食管、胃、肠、肝、胆、胰腺、腹膜及网膜等脏器的疾病,病因包括理化因素、营养缺乏、代谢-吸收障碍、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缺陷、感

7、染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可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反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现代人饮食不规律、作息不正常、营养不均衡等现象明显,导致肠道功能异常、急性胃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愈加普遍。根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在2020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构成中,消化系统疾病均位居第七位。其中,城市居民死亡率为1582/10万,占全部死因构成的249%;农村居民死亡率为153/10万,占全部死因构成的218%。在消化系统药物市场规模方面,根据米内网数据,2013年我国消化系统药物销售额为96017亿元,2021年我国消化系统药物销售额为1,50772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580

8、%。2021年我国消化系统药物占化学药总销售额比例为1597%,在各类化学药细分治疗领域中排名第二。消化系统药物主要包括糖尿病用药、治疗与胃酸分泌相关疾病的药物等。根据米内网数据,2021年我国消化系统药物中糖尿病用药销售额为43167亿元,比例为2863%;治疗与胃酸分泌相关疾病的药物销售额为33273亿元,比例为2207%;胆、肝疾病治疗药销售额为18969亿元,比例为1258%,药品类型合计占比6328%,系我国消化系统药物市场的主要用药类别。(三)心血管系统药物发展概况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等组成的密闭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流动,将氧、各种营养物质、激素等供给器官和组织

9、,又将组织代谢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新陈代谢的进行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心血管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包括高血压、运动猝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血脂、高血脂、降脂药物、心里衰竭、心律失常等,病因包括遗传、肥胖、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心理素质差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体征可表现为呼吸困难、眩晕、晕厥、胸痛、水肿、咯血等。吸烟人数增加、膳食不均衡、身体活动下降、超重与肥胖、不健康心理等因素加剧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数据,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约33亿人,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根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

10、,在2020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构成中,心脏病位居前二。其中,城市居民死亡率为15586/10万,占全部死因构成的2456%;农村居民死亡率为17136/10万,占全部死因构成的2447%。在心血管系统药物市场规模方面,根据米内网数据,2013年我国心血管系统药物销售额为64197亿元,2021年我国心血管系统药物销售额为78072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248%。2021年我国心血管系统药物占化学药总销售额比例为827%,在各类化学药细分治疗领域中排名第六。心血管系统药物主要包括高血压用药、心脏病治疗用药等。根据米内网数据,2021年心血管系统药物中高血压用药销售额为37430亿

11、元,比例为4794%;心脏病治疗用药销售额为21285亿元,比例为2726%,药品类型合计占比7520%,系我国心血管系统药物市场的主要用药类别。(四)儿科药物发展概况儿童(0-14岁未成年人)疾病分布较为集中,主要为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儿童相较于成年人,免疫力较弱,所以儿童疾病具有患病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我国儿童人口基数庞大,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1年我国0-14岁人口达25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1795%,儿科药物市场需求规模较大。同时,我国居民对儿童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综合医院儿科门诊量增长迅速。根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我国综合

12、医院儿科门诊人次为19,2343万,2019年我国综合医院儿科门诊人次为27,7669万人次,期间复合增长率为631%,间接反映出儿科药物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受疫情的影响和冲击,2020年我国综合医院各科门诊人次均同比下降,其中儿科门诊人次下降至23,1213万人次。近年来我国先后发布多项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支持儿科药物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儿童人口数量及比例将持续增加,儿科药物市场有望进一步增长。2016年5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是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13、具有重要意义。二、 研发新技术不断迭代近年来,国内外涌现了众多大小分子研发的新技术,也吸引了众多资本的青睐。ADC和双抗技术纵向拓展了抗体药物的研发维度,开启了新一轮抗体药物的研发热潮。在此浪潮下,中国在研的ADC和双抗类药物管线数量高速增长,占比也持续增加。此外,以Protac为核心的靶蛋白降解技术衍生为小分子药物开发带来更多的靶点选择;中国开启蛋白降解剂进入临床元年,领域热度进一步攀升。集采自18年底开始最初探索,已逐步由传统口服化药向生物药、中成药、高值耗材拓展,后续还将分步对泛医疗产品进行应采尽采。2021年,胰岛素、中成药、人工关节、种植牙等各类非传统化药类新型医药产品集采已经全面开

14、花,未来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迎来集采的考验。经过此前五批全国范围的化药集采,其集采规则在产品选取、中选价格标准和药品供应保障等方面都已逐渐确定并成熟。新型医药产品集采在产品选择上也将延续金额大、竞争充分的原则,但报量时通常会区分厂家,中选逻辑基本类似,采购量分配往往分为基础量和剩余量两部分。目前国内获批原研+生物类似物厂家3家的品种有5类,市场规模差异明显。未来如纳入集采,根据现有厂家数及价格,集采将对市场格局产生不同程度影响。2019年5月,国家医保局召开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国家试点工作视频会议,也首次公布了30个试点城市名单,自此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已试水近2年。202

15、1年11月,医保局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指导未来发展目标,2024年底前将基本实现全国地区、机构、病种、基金全面覆盖。DRG/DIP支付方式本质上都是将临床过程同质、资源消耗相近的病例分组付费,以实现医、患、保三方共赢的改革目标。此外,双通道机制及长处方规范的出台,进一步从提高医保基金支付可及性入手,赋能院外零售药店的谈判药品和慢病用药市场未来发展。2018年,港交所上市制度的改革给诸多拟上市企业提供了赴港上市的机会和可能。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上市标准灵活,也为创新药企业多了另一个可供选择的市场。港股与科创版的开放,在这几年中确确实实让众多医药企业IPO数量快速增长,并且该热

16、度在2020年达到顶峰。但2021年开始,破发企业比例大幅提升,生物医药企业进入资本寒冬。根据统计,恒生沪深港通生物科技50指数与2021年初相比降低了30%,主要受集采、政策及市场态度变化影响。自2019年底发现新冠病毒到现在,依然面临着疫情给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众多不便。而要加速消除新冠大流行危机,治疗性药物将会成为新冠对抗赛中一块非常重要的主力。根据最新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和抗体和口服小分子新冠药物已被列入治疗手段,新冠肺炎多环节、多选择的预防和治疗体系也已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有7款上市疫苗,至今中国整体疫苗接种总人数超12亿,但新冠病毒仍在不断进化,疫情反复暴发,期望未来mRNA疫

17、苗的出现能够有新的突破和希望。此外,中和抗体通过防止病毒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而阻止病毒对细胞的感染,目前中国仅腾盛博药的联合治疗药物获批,预计未来联合疗法及广谱高效是中和抗体药物的发展方向。小分子治疗药物通过针对病毒复制关键酶,从而阻断新冠病毒的复制增殖,随着辉瑞的Paxlovid被列入诊疗方案,口服小分子药物已经成为研发热点。三、 医药行业发展现状总体来看,医药行业可以分为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医疗服务等几大板块,每个板块又可以继续细分,例如,医药制造包含药品(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和器械等,医药流通板块包含医药分销和零售药店板块等,医疗服务包含连锁医疗机构和CRO(医药研发合同外包服务机构)等

18、。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国内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5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81%。虽然2020年医药生物行业的收入增速受疫情影响放缓(减少18%),但利润总额增速较2019年上升27%。整体来看,中国医药市场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并且依然维持近2倍GDP增速(23%)的收入增速水平。四、 国际化持续探索2020年是国内License-out的元年,2021年交易火热程度依旧有增无减,多个重磅高额交易及越来越多的技术转让,证明国内企业产品及技术正得到国际认可。此外,本土头部CDMO企业陆续拿到多项高额MNC订单,继CRO国际化后,CDMO早

19、于创新药、率先实现国际化出海局部突破。对于本土药企来说,虽然近年来这些企业在海外布局的核心临床数量增长明显,但存在领域过于集中、试验方案质量尚需提高的问题,创新产品出海有阶段性成就但路途依旧波折。五、 mRNA技术快速发展新冠疫情催化了第一个mRNA疫苗产品上市,mRNA疫苗具有可在短时间内大量扩增,不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内,解决DNA疫苗免疫差问题等优点。在整个投融资环境表现不佳的环境中,mRNA技术也是点燃了国内资本市场的星星之火,艾博生物在2021年完成超10亿美元B、C和C+轮融资,其中72亿美金的C轮融资,也创下了药企单笔融资之最。纵览全球mRNA药物研发管线:从研发阶段来看,全球和中

20、国企业研发mRNA药物I期临床前阶段占比均达到80%以上,其中疫苗占比较高,新冠和肿瘤都是主要研发的适应症。国内沃森生物、艾美疫苗等企业布局mRNA疫苗数量较多,mRNA相关企业也持续被资本青睐,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国内细胞疗法研发自2018年以来迅速成为热点,但整体研发阶段处于相对早期、靶点机制上集中度也较高,管线多布局CD19、CD22、BCMA等靶点,这也提示未来同赛道竞争可能激烈。从政策方面来看,中国细胞疗法相关监管政策一直在持续改革中,并同步纳入了新时期药品监管能力建设重要议题。2021年是国内细胞疗法上市元年,国内已有两款CAR-T产品去年成功通过注册审评获批上市,分别是复星凯特的阿

21、基伦赛以及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伦赛,皆针对CD19靶点。从获批药品面临的商业化来看,细胞疗法定价高昂,即使通过招标准入各省医院后,仍会面临患者支付能力不足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基本医保准入难度大的情况下,以惠民保为代表的商保有望提升其商业化表现。六、 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动向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制药企业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创新和突破。网络+医疗是未来医疗产业的发展方向,为制药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从宏观上看,当前医改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药品的带量采购、高值耗材的集中采购、医保目录谈判等都在加快实施,政策的执行速度和力度都在不断地超过预期。这一轮医改的核心理念是:鼓

22、励创新、提升医疗设备的质量、医疗费用由不合理的医疗费用转为高效的医疗费用。在此趋势下,新药、CXO等创新产业链将会在较长时间内获益,而与医保无关的医疗产品泛消费也会是政策的庇护所。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稳步上升,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人民的健康保健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医疗服务的总人数和医疗费用也会稳步上升。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医药消费呈现出刚性增长态势。七、 仿制药企业开始探索多元化道路2016年3月5日,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成为中国医药企业正式开展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纲领性文件。在政策支持和集采共同推动下已有众多企业加速完成仿制药

23、一致性评价,尤其是2021年注射剂一致性评价大量通过后,存量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逐渐退出。截止到目前,大多数品种已经完成了一致性评价,但仿制药开发存在同质化竞争激烈、重复严重的现象,且头部企业聚集趋势明显。根据医药魔方数据显示,此前由于首仿药可迅速抢占市场,众多企业纷纷投入研发。但自2020年起通过一致性评价的首仿药数量出现下滑,国内企业纷纷转型改良型新药以建立壁垒,其中22类改良型新药受理数量最高。八、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概况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规模带来巨大医疗卫生市场需求。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国民就诊率不断提高,带来医药市场的持

24、续增长。中国医药市场由化学药、中药及生物药组成。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2020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达14,480亿元人民币,预计在2025年将达到22,873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增长率为96%,预计到2030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9,911亿元人民币。从收入构成来看,化学药是中国医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2020年中国化学药市场规模达7,085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将达到11,438亿元人民币。(一)产业现状我国医药外包市场总规模将达1500亿元,拥有较大增量空间。2020年,我国CRO行业市场规模接近1000亿元,C(D)MO行业市场规模超过530亿元。此外,相较于全球CRO行业渗透

25、率,我国CRO行业渗透率较低,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403%。中国制药企业更多专注于仿制药开发,对CRO需求较弱,随着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创新药开发,企业在创新药研发上的投入力度加大,越来越多小型创业型生物制药公司成立,而创业型制药企业将更多依赖CRO服务,未来CRO的需求和业务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其次,新药研发及其回报存在高度不确定性,而医药外包公司在研发投入持续提高的背景下,即使在疫情之下,医药外包板块受到的影响也较小,继续维持着较高的景气程度,业绩实现稳步增长。从CRO/C(D)MO企业情况看,该领域企业在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依旧强劲。虽说Q1季度受疫情影响导致阶段性的增速放缓,但Q2季

26、度已然迅速恢复高速增长状态,预计2021年该行业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共享全球医药外包行业的成长红利,行业订单持续向中国转移,加之疫情影响,产业转移更加明显,预计后续海外产业转移有望加速。(二)驱动因素我国医药外包行业已具备相应条件,处于接收全球产业转移的第一梯队。全球医药外包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制于昂贵的研发成本,产业逐渐向中国、印度等CRO行业发展相对成熟、人力成本低的新兴国家转,除了人力成本,我国还具有相对较低的环保成本、较大规模的病患市场和工程师红利等支撑条件,同时,国内传统企业转型和中小型生物科技企业快速崛起,提升研发投入,为产业转移进一步奠定基础。政策红利不断释

27、放,是国内医药外包行业高速成长的重要驱动因素。2020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给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再次送来政策红包。此外,近些年国内政策,药品审评审批加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MAH制度等系列重大医药政策,推动国内药品研发投入提升及研发生产相分离,不断推进国内医药外包服务行业高速成长。(三)制约因素尽管近年来医药外包服务行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仍然是一个集中度较低的领域,企业跑马圈地开展并购的空间很大,单一业务能力的医药合同外包服务公司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基于节约成本和加快研发进度的考虑,企业会将研发业务外包给市场占有率高,并且能够提供

28、一站式服务的医药合同外包服务公司。国内主要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为了增强客户粘性已开始着手补齐短板向全产业链布局,2020年2月,高瓴以每股124元的价格参加了凯莱英的定增事宜,共投资23亿元,定增后高瓴持股5%以上,成为凯莱英第二大股东。在非上市公司序列中,融资也是十分活跃,2020年3月,臻格生物获得5100万美元A轮融资,生物药物研发生产一站式外包服务商迈百瑞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5亿元人民币。大型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战略合作加速一站式服务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综合性一体化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将更具竞争力。(四)产业趋势疫情之

29、下,新冠药物的研发成败也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2020年8月,泰格医药登陆港交所上市,成为继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后国内第三家A+H药物研发外包服务企业。此外,从头部企业看,在我国除药明康德目前营收收入过百亿外,其余头部企业距离百亿大关目前仍然相距甚远。因此,由于国际市场所占份额整体偏低,抢占国际市场仍旧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各巨头以及一些小而美的细分龙头未来增长业务规模的主要路径。综合来说,短期来看,新冠肺炎给国内医药外包企业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从今年3月开始,全国开始逐步复工复产,但还是对国内医药外包企业带来了一定影响。从长期角度来看,新冠肺炎或带来利好因素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商业固有

30、的模式,尤其是在新药研发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政府更加重视医药和器械产品的研发,对医药外包企业的支持也将会大幅度提升,因此,对于国内医药外包行业来说,新冠肺炎将加快升级其产业链从而进行横纵向化收购,其目的为了完善并且扩张其业务结构,成为一站式的医药外包企业。九、 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的人口众多,而药品产业又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城镇地区,还是乡村,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疗市场也要适应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认为,如果某一国或区域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0

31、%,或者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7%,就表示该国家或区域的人口进入了老龄社会。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5岁以上的人口占135%,较2013年97%上升38%。在人口老龄化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下,药品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在今后十年内是世界上最快速的老龄化国家,这对制药工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再加上近年来持续的疫情,以及国内外市场对疫苗的需求量大,以及企业产销两旺等原因,使得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药品市场总额为14480亿元,同比下滑1133%。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相关的医疗费用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制药行业在2021年实现了292885亿元的营业收入,比去年增长了201%,比去年增长了44312亿元;制药企业实现利润627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9%,比去年增加27647亿元。中国的制药行业在今后5年内将继续保持每年96%的复合增长率,到2025年将达22873亿元。在政策上,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医药工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系统,并建立了以社会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十四五期间,制药行业必须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才能达到既定的发展目标。面对内生大循环,应以科技创新推动药物结构调整,以适应卫生需求的不断增加,增加药物成分比例,增加科技创新对工业发展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