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

上传人:hh****7 文档编号:19903602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古诗词十首赏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细心整理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主要内容:诗人二十三年静默谪居巴山楚水,回来时已物是人非,诗人豁达地劝慰友人也劝慰自己不必为自己的孤独、蹉跎而哀痛。2、表达情感主旨:表达了作者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决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示意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及对岁月消逝、世态变迁的感

2、慨。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譬如自己,虽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5、诗的首联以伤感消沉的情调,回忆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示意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来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白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及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3、乔。1、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2、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赤壁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3、赤壁中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4、赤壁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明珠暗投的慨叹之情的诗句:东风不及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5、赤壁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4、6、后两句争辩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假设不是东风给周瑜以便利,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后两句发争辩感慨。一反传统观点,发表独到见解。坚信自己,只要有机遇,也会有所作为,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7、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1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运大2这一片折戟及古代斗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铺垫。8、这是一首及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什么?;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

5、的“周郎”是指周瑜。9、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头,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及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三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裂开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内容:全诗回忆了诗人的仕途生涯和抗战阅历,感慨国破家亡的现状,说明白自己愿为国捐躯的豪情

6、壮志。2、主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终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大方激扬、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场、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杀身成仁的生死观。3、赏析:山河裂开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风飘絮”来譬如国家无可挽回的败局,特殊形象恰切。“雨打萍”,诗人将自己的身世比作“浮萍”,生动形象地写出自己的身世像雨中的浮萍一样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用形象的譬如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特殊传神。抒发了诗人猛烈的爱国情感。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对仗工整,音调和谐

7、。用两个带有感情色调的地名来书抒写忧虑担忧的心情极为奇异新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热诚的心光照史册。这两句直抒胸臆抒情方式,以磅礴的气场、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以激励人心的争辩,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杀身成仁的生死观。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漫长,千里共婵娟。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

8、“苏东坡”。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水调歌头,词牌名。2、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的奇想。苏轼望月,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挚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非凡的气魄。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3、“但愿人漫长,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看法和乐观的精神。“婵娟”是奇妙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际假设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及“千里

9、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际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及君同。”4、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5、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非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答:中秋对月,抒发了猛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6、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答:1词人借及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3情怀乐观而旷达;4想象丰富,富有

10、浪漫色调;5语言如行云流水。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7、以下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踊跃奋进的心情。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外表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溢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猛烈的艺术感染力。8、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

11、,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相识。(2分)答案:世界上不行能有恒久圆满的事情,人生有团聚,也势必有离别;正及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9、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 _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困难的情怀。2分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思念。10、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5分全词以月贯穿始终,绽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困难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1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变更?(2分)上阕中作者表现了厌倦尘世生活的倾向,我欲乘风归去,但思虑过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转而放达开阔。或,作者的感情从抑郁惆怅到乐观豁达。12、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缘

12、由。(提示:可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构思方面简要分析)(2分)例如:思想内容上:作品情感曲折变更,作者对人生别离的思索,激起各类读者的共鸣;词中对奇妙生活的祝福成为一切酷爱华蜜生活的人的共同盼望,情怀乐观、豁达。艺术构思上:构造精致,想象特殊。融写景叙事争辩抒情为一体,天上人间虚实并述,以自然的深远澄净衬托自己胸怀的超脱开朗,并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五山坡羊潼关切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难受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全曲分三层:第一层1-3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

13、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其次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那么赐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其次层4-7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之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厚的感慨。第四、五句点出作者遥望古都长安,凭吊古迹,思绪万千,激愤难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第六、七句“难受秦汉经行处,

14、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点出无限伤感的缘由。“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第三层末4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2、“兴,百姓苦”的缘由那么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亡,百姓苦”,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3、写法上,作者层层深化,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争辩,将苍茫的风光、深厚的情感和精辞的争辩三者完备结合。字里行间中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及众不同的沉郁风格。六饮酒陶渊

15、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及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以清爽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他是田园派的创始人。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2、思想:这首饮酒诗平淡自然,寓意深刻。诗人不故作高深而诗意自深,不追求词藻的华美而华美自由其中,这首诗的美是朴质淳真的美。陶渊明结庐人境,酷爱田园,厌弃官场,不及统治者同流合污,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一种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是特殊微弱的,但照旧有它的踊跃意义。3、全诗以平易朴实的语言写景抒情叙

16、理,形式和内容到达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黄昏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闲情逸致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赏析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偶见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及自己闲情逸致的心情交感融合,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或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采菊东篱下”既表现了田园之美,又表达了隐逸之乐;既表现了闲适之情,又表达了自励之志。不仅内容含蕴丰富,而且意境韵味隽永。“悠然见南山”的“见”字,特殊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在采菊之时漫不经心地偶然抬头见山的情状,及全诗顺其自然的情调和谐相同。“悠然”二字用得妙,诗人所见所

17、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及还”赏析菊花黄、南山青、夕阳红、山气飘、飞鸟还,大自然恬淡飘逸,各有所归,人及鸟儿知倦而归,诗人心如止水,如明镜。大自然的纯真意趣投映到他心里,自己的感受也从大自然中折射出来。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赏析“真意”既指未受官场污染的淳朴民风,也指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真”也可理解为“返璞归真”,此情此景,心中体会,难以言表。七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停、

18、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更。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盼。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那种踊跃用世的猛烈要求,最终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溢信念及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志向的此岸。4、“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好像

19、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微小环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猛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突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悲观及盼望、抑郁及追求,急遽变更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动,完全是急迫担忧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接着探究追求的困难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昂扬乐观的调子,坚信自己的志向志向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更,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志向志向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

20、人内心的猛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志向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摆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气。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此诗表达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苦痛阅历,

21、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其次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苦痛;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心情含蓄压抑;后一段是志向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心情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根底,如此抑扬曲折的心情变换,完备地表达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2、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调。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气氛,从而衬托出诗人暗淡愁

22、惨的心境。4、“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志向。5、“自经丧乱少睡眠”,“丧乱”指安史之乱。6、全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全诗先叙事,后争辩抒情,既写了诗人贫困以致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7、“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务开展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气氛;二是衬托出诗人暗淡愁惨凄惨、悲凉、凄凉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关切人民疾苦的宏大胸襟蓄势。8、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刻含义。表达作者推己及

23、人,盼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夏”,都能成家立业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关切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怀、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9、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诗人由自己的困难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切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及羌笛。

2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前八句为第一局部,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秀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中间四句为其次局部,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最终六句为第三局部,写黄昏送别友人踏上归途。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大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表达将士们歌舞的踊跃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及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忱及隆重。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衬托,画面生动,色调显明。从视觉角度看,红白相衬,相互衬托,色

25、调显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4、这首诗及奇异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之情。咏雪送别惜别5、巧用对偶,侧面衬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6、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7、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写冬景,运用譬如、联想,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走了,诗人久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是对行者留恋、难舍,或为其“长路关

26、山何时尽”而发愁,或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等。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十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潇洒的气概。2、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说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譬如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争辩。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照旧关切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忱;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4、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困难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毅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奇异,寓意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