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解

上传人:h****8 文档编号:19900967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1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iemensAdvia系列生化仪参数详解(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细心整理Siemens Advia 系列生化仪参数详解本详解主要针对的是市场上常见的四种西门子机型:ADVIA1200/1650/1800/2400。大致分为五个章节:简介、根本参数介绍、读点前移、前带监测、参数设置。一、简介:ADVIA1650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拜耳生化仪,虽然师出日本,也是日本电子制造,但还是能看出拜耳的设计理念在里面。后来拜耳被西门子收购,ADVIA生化也保存了下来。ADVIA系列生化仪都是将ISE作为标配安装,ADVIA1200生化速度是800测试每小时,ISE400测试每小时;ADVIA1650和升级版1800的生化速度都是1200测试每小时,ADVIA2400的生化速

2、度是1800测试每小时。Advia系列的操作限制软件都大同小异,几乎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变更,所以持续性较强。加上西门子特有的流水线兼容性,使ADVIA系列的生命力变得异样顽固,在国内流水线市场里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在ADVIA老版本的程序中,是支持四种试剂的,也就是R1、R2、R3和R4;但在后续版本中,四种试剂变为2种,只有R1和R2,这一点厂家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全部的Advia系列,都是两个试剂盘,两个试剂针,反响盘是单盘,塑料反响杯,一根样本针。除ADVIA1200外,都有一个稀释盘和稀释样本针,稀释样本针将原始样本参与到稀释样本盘中,遵照最高可达1:75的比例进展样本稀释,然后通过样本针将

3、稀释后的样本转移到反响盘中。同样,在反响盘上也可以进展最高1:75的样本稀释,这样二者相乘,样本的稀释比例高达1:5625。稀释样本盘也是塑料杯,有自己单独的搅拌器、冲洗站。ADVIA的试剂也可以进展稀释,所以节约试剂。但由于设计理念的关系,其孵育介质有孵育油,也就是油浴。3M生产的孵育油价格较贵,而且须要半年更换。除常规的清洗剂外,反响杯空白比色也须要单独的活化剂,加上稀释样本或试剂用的生理盐水,总体下来ADVIA的耗材较多,而且总本钱也不少。全部的ADVIA系列都是R1+S+R2方式。反响时间可选择:3分钟、4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长程反响21分钟和31分钟。ADVIA1200

4、没有稀释样本盘,所以样本干脆被转移到反响杯上。加样速度4.5秒,读点13.5秒,R1+S后读第一点,10分钟反响读点42个,R2在19点前参与。反响杯总数231个,反响体积为80-430ul,R1和R2参与体积范围在5-300ul之间。反响时间可选择:3分钟最终读点14、4分钟最终读点18、5分钟最终读点21、10分钟最终读点42、15分钟最终读点63、长程反响21分钟和31分钟。ADVIA1650和1800加样速度为3秒,读点时间是6秒,R1+S后读第一点,10分钟反响读点98个,R2在49点前参与。反响杯总数221个,反响体积为80-300ul,R1和R2参与体积范围在15-150ul之间

5、。ADVIA2400加样速度为2秒,读点时间是14秒,R1+S后读第一点,10分钟反响读点41个,R2在22点前参与。反响杯总数340个,反响体积为60-180ul,R1和R2参与体积范围在10-100ul之间。二、根本参数介绍:主读点:M.DET.Pm/n 也就是Main Detect point的简写,m和n是主读点区的起止点,0mn,也就是说m和n两点是在启动反响后的两个点,m点的读点必需设置,n可以不设置填写0就是不设置,双试剂中是指R2参与之后的一组时间点,据此计算吸光度速率或平均值用于浓度计算;子读点:S.DET.Pp/r。也就是subsidiary Detectpoint的简写,

6、p和r是子读点区的起止点,0pr,r点可以不设置。子读点是指须要读取反响空白的区域,一般指启动反响之前的试剂和样本空白,在双试剂中是指R2参与前的一组时间点。读点:N,在终点法反响中,读点不小于三个,假如小于三个,系统自动前移满意三个。在速率法当中,读点不能少于六个,假如小于六个,系统自动前移满意六个。依据反响方法,子读点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u/d和U/D旗标:U和u表示上限,D和d表示下限,当超过小写u/d范围时,用大写U/D显示。空白:Blanku/d U/D,这里指的是试剂空白的上下限。就是以去离子水为样本的检测,主要用来监测试剂性能,是以主读点区主波长的吸光度值为基准的,当试剂的空白

7、吸光度超过u/d上下限范围,就会用U/D显示出来,提示操作人员留意试剂问题。试剂空白是可以选择是否进展监测的。Blank u/d的定义是,在下降速率当中,Blank u也就是空白上限为2ABS,Blankd为主读点吸光度的50%;在上升速率当中,Blank u也就是空白上限为最高主读点吸光度的150%,Blank d为主读点吸光度的50%。图1 Blank u/U/d/D 示意图修正点: E2。E2表示试剂和样本参与后的几个点的吸光度值,用来进展LIH乳糜、黄疸、溶血等标本或底物耗尽的监测。E2都将监测试剂空白以及样本加试剂的结果,也就是说E2=样本+R1的E2吸光度 减去 试剂空白的E2吸光

8、度。读点前移:Point-Forwarding。在速率法中,高浓度样本往往很快消耗完反响物,而底物却大量存在,速率反响很快停顿。当系统监测到这种状况时,会自动将主读点前移至发生速率反响的区域。在运用读点前移的技术时,须要增加一个主读点M.DET.P l,lmn。假如m和n主读点被监测到发生底物耗尽,那么自动前移读取l和m之间的读点。图2 读点前移示意图图2所示中,m和n点之间出现底物耗尽现象,由于设置了l点,所以自动将读点移至l和m之间读取。同样,l和m以及m和n之间要多于6个读点。假如判定底物耗尽,就要借助样本吸光度限制这个概念。样本吸光度限制:Sampleu/d。Sample u或d只能选

9、择一个,这是依据反响方向的不同而设定的,下降速率反响将只有Sample d,上升速率反响将只有Sample u。其要求监测R2参与之前和之后的数个读点的吸光度值,照旧是主波长的吸光度值。R2参与之前的监测点就是我们前面说的E2,R2参与之后的监测点是主读点区的最终两个点,叫做选择点。E2和选择点进展计算:Sample u/d=选择点的吸光度-E2*K其中:E2=样本和R1的E2点吸光度值 试剂空白的E2点吸光度值K=R1+S/R1+S+R2是体积系数。当E2用于底物耗尽探测时,读点自动选取第7点,这样会避开LIH因素干扰。判定依据,在下降速率反响中,当Sample d大于选择点吸光度时,认为是

10、底物耗尽;在上升速率反响中,当Sample u小于选择点吸光度时,认为是底物耗尽。图3 底物耗尽示意图图3的所示中,Sample d 大于主读点区m和n最终两点的吸光度值,所以判定为底物耗尽,自动将读点前移到l和m点。这里有一个问题,假如m点也处于底物耗尽的区域怎么办?前移的结果也会不精确。所以ADVIA的读点前移技术并不是那么牢靠,为了保证牢靠,其接受了特殊困难的计算方式,目的只有一个,躲避东芝的弹性速率法。这里简洁的介绍一下弹性速率法。其原理是监测速率反响的主读点区,并依据设置的吸光度差值进展没两个相邻读点的吸光度差,当实际读取的吸光度差值小于设定的吸光度差值时,就会判定为底物耗尽。而底物

11、耗尽判定后自动将读点前移至预先设置的两个点的区域,这样可以充分避开ADVIA中的假如m点也在底物耗尽区域的可能。读点前移不在这里做详细介绍,后面有单独的章节。反响方法:有五个选择,EPA、RRA、2PA、CRA和IMA;EPA反响方法:就是常说的终点法,可以是一点终点法,也可以是两点终点法。一点终点法时,子读点p和r无效,填为0;两点终点法时,子读点p和r要填写,而且要在R2参与之前。终点法读点要求至少三个点,缺乏三个点时,系统自动前移补足。图4 EPA终点法示意图RRA反响方法:也就是常说的速率法,可以是单速率法,也可以是双速率法。接受单速率法时,读取主读点区的m和n的区域进展每分钟速率计算

12、。接受双速率法时,还要读取R2参与之前的子读点区p和r的区域进展每分钟速率计算,然后主读点和子读点相减再进展浓度计算。运用速率法时,系统将自动进展E2吸光度计算。但在参数设置,可以选择是否选择E2 corre ,也就是是否选择E2修正。用DO或Not Do选择。在速率法当中,Blank u/d必需输入,并且可以选择在R2参与前一点插入检查点CHECK D.P.I,此检查点将于试剂空白数据进展比拟,借以判定试剂是否有问题。但此法仅在下降速率法和IMA方法中运用。假如不运用,那么填写0。当然,在速率法当中,也可以选择底物耗尽监测而增加的主读点M.DET.P.l。图5 RRA速率法示意图2PA反响方

13、法:也就是常说的两点速率法。也是速率法的变种,区分在于不进展主读点间的两个点的线性监测。其余与速率法完全一样。图6 2PA两点法示意图CRA反响方法:官方说法为随着时间的变更反响接近恒定,曲线由最小二乘法拟合,也有称为固定点法。大致意思是选择读点区的两个点进展吸光度值得最小二乘法计算。是依据时间和吸光度的数值进展计算的,无论是速率法还是终点法均可接受。当子读点被接受时,p=r0,或p0,r=0时,是速率法,速率计算是依据两点间曲线的正切线;当pr时,用两点间连接直线进展计算。当不接受子读点时,为终点法,接受最大时间吸光度和空白吸光度进展计算。说实话,真不知道这个方法是做什么工程的,中文没有说明

14、,英文的说明很少,也没发觉实例。图7 CRP固定点法示意图IMA反响方法:也就是免疫比浊法。是接受最小二乘法计算的速率法。对于R1的参与量太少,无法进展E2计算时,这个方法就变得有用了。也就是说,在很多免疫比浊工程里,R1的参与量往往小于R2的量,所以引发了一系列的计算和判别上的困难,IMA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的。样本和第一试剂参与量太少,就无法进展E2的计算,没有E2就无法进展前带监测和底物耗尽的监测,所以在 IMA方法中R2之后插入监测点Check D.P.I,用于弥补R1和S的缺乏。接受IMA方法设置检查点后,系统自动计算limit values值设备默认0.003,此法对浑浊样本的处理

15、很有成效,所以用在免疫比浊工程上。图8 IMA免疫比浊法示意图图9 IMA应用示意图IMA的其它运用方法与速率法一样,仅限于R1+S低于反响杯最小容量的测试工程里。假如不存在这样的工程,那么即便是免疫比浊工程,也应当接受常规速率法或终点法。定标方法:因数定标、线性定标和非线性定标;在参数界面里的Calc mthd,也就是计算方式里,有ABS和STD/MSTD选择,表示吸光度和单点定标/多点定标计算。在ADVIA的全部机型里,定标中的零浓度点用试剂空白替代,所以在定标之前要做试剂空白,假如不做试剂空白,仪器会认为试剂空白就是原点。留意这个差异,与奥林巴斯的不同。奥林巴斯的试剂空白和零浓度校准点是

16、两个概念,而在adiva里合二为一。参数界面里的Formula,也就是公式才是选择定标方法的地方。因数定标:假如在Calc mthd里选择ABS,那就意味着你要接受因数定标,那么在Formula里只有一个可以选择,那就是Linear,因数定标只能用于线性定标。因数定标也就是直线方程里的Y=KX+B中的K,所以也叫K值定标法。而B的确定那么须要试剂空白,所以因数定标法必需做试剂空白,然后结合给出的K值进展定标曲线的绘制,然后依据这个曲线进展浓度计算。在Advia中,K值的给出是在参数界面的Standards setting中的FV中。线性定标:线性定标须要两个点才能确定一条直线,我们一般给出一个

17、零浓度点,一个带有浓度的标准点,这样仪器就会自动进展计算。而Advia中零浓度点在试剂空白里给出了,所以对于两点线性定标来说,只须要在给出一个校准点就可以了。所以在Advia的手册里,线性定标叫做一点线性。而且Advia的全部校准点,无论是线性还是非线性,零浓度点都不计算在内,只数带有浓度的校准点,比方5点定标,加上零浓度点其实就是6点;而6点定标,加上零浓度点就是7点。不过,要指出的是,Advia的试剂空白并不是强制性的,这一点与奥林巴斯不同。不进展试剂空白检查的工程,默认试剂空白也就是零浓度点的值是通过原点的。下面给出两张图,一张做过试剂空白的线性定标,一张是没有做过试剂空白的线性定标。图

18、10 没有做试剂空白的线性定标由于假设全部没有做过试剂空白的线性定标的零浓度点都通过原点,所以图中的蓝线那么是默认的校准曲线,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假如提前没有做试剂空白,仪器也会自动做上,这样就会出现两个点,图中的两个红点就是。左下角是零浓度点,右上角是标准店。但蓝色的定标曲线却是右上角的红点和原点的连接,而不是与零浓度点连接。这样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会有错误,因为真正计算的是遵照蓝色直线计算,而红色的我自己画上去的示意线条才是真正的计算直线。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重测试剂空白重新执行定标才行。下列图是做过试剂空白的线性定标图例图11 做过试剂空白的线性定标示意图而在statistical Data里

19、的FV就不是因数了,而是定标点的浓度。上面两张图很清楚的告知我们,一点线性定标,有一个Blank试剂空白,FV为0.00,而STD值只有一个,就是标准点的值。图12 Advia一点线性定标示意图在线性定标中也有多点定标,例如同工酶法。在Advia中,线性多点定标多是用来拟合一元三二次直线方程。对此有三种方法,由于很少运用,所以仅仅图示,不做说明。图13 无变换一元三次直线方程定标图14 对数线性变换的一元三次线性方程定标图15 对数变换的一元三次线性方程定标同时,Advia还供应一元二次线性方程定标。非线性定标:Advia的非线性定标有Logit-Log1、Logit-Log2、Logit-L

20、og3和Spline样条曲线、Iine graph折线五种。图16 Logit-Log1非线性定标示意图图17 Logit-Log2非线性定标示意图图18 Logit-Log3非线性定标示意图图19 Iine graph折线非定标曲线示意图 图20 Spline样条非定标曲线示意图在多点定标中,由于试剂随着运用时间的推移性能会发生变更,其中包括颜色的变更。所以每天开机画面中会供应简洁定标Simplified calibration这个选项,原理是依据前后试剂空白修正整条定标曲线。 图21 Simplified calibration简洁定标示意图在图11中,左侧是定标细那么的选项,其中,Cal

21、c.mthd表示计算方法,有ABS因数法、1-Point1点定标和Multi-Point(多点定标)三个选项;在Axis Conv.轴线变换中,有No Conv.不变换、Log.-Linear对数线性和Log.-Log.对数三种选择;在Multipoint Formula多点公式中,有Linear线性定标、quadratic一元二次直线方程定标、Cubic一元三次直线方程定标、Spline样条曲线、Line Graph折线、Logit-Log1、Logit-Log2和Logit-Log3等8种方式;在# cal Stds里,要填写包括试剂空白在内的校准点数量。 图22 多点非线性定标示意图从图

22、中我们看到,四个校准品的数值成梯度倍比关系,但无法做出满意的样条曲线,是否须要改为对数曲线还须要视察。 图23 原厂试剂多点非线性定标示意图这是原厂的IgM定标曲线,没有做试剂空白。定标浓度并非梯度倍比稀释,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Logit-Log3曲线的完备。好像国外很少运用样条曲线定标。而这个工程恰恰是样条曲线。假如用最高浓度倍比梯度稀释,就会得到一幅漂亮的样条曲线。三、读点前移:前面说过,Advia的读点前移技术是为了应对底物耗尽的速率反响,接受样本吸光度限制Sample u/d和试剂空白限制Blank u/d来进展计算和判定。要知道是,底物耗尽有时并不是因为样本的浓度或活性太高导致的,试剂

23、污染或失效也有可能。所以读点前移技术和底物耗尽判定,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是对试剂性能的一个监测。由于底物耗尽仅仅存在于速率法的反响当中,所以这里描述的均为速率法。下面两张图就是超过Sample u/d限制后的底物耗尽图例: 图24 间接或相反反响超过Sample d限制的底物耗尽反响图示 图25 干脆反响超过Sample u限制的底物耗尽反响图示留意图25中27点出现的拐点,这已经是不明显的底物耗尽的表现。样本吸光度限制和试剂空白的协作运用,加上检查点checkD.P.I的介入,可以很简洁的判定试剂性能。下列图是极端状况下的试剂空白限制的图例 图26 试剂空白图例通过试剂空白计算出来的Blank

24、 u/d值与样本测试时主读点区主波长吸光度值进展比拟,假如超出这个范围将会用U/D来标示结果,以提示操作人员该结果不行靠。检查点check D.P.I的选择一般在R2也就是启动反响物参与之前或之后的一个点,而E2的吸光度计算点那么选择在6、7、8这三个读点上。留意这仅仅是用来监测底物耗尽的,假如用E2来监测LIH样本,那么读点应当在2、3、4、5这些地方。在干脆反响中,也就是单试剂工程里:当check D.P.I的主波长吸光度值大于Blank u 的值时,结果用u标示;当check D.P.I的主波长吸光度值小于Blank d 的值时,结果用D标示;在间接反响中,也就是双试剂工程里:当chec

25、k D.P.I的主波长吸光度值大于Blank u 的值时,结果用U标示;当check D.P.I的主波长吸光度值小于Blank d 的值时,结果用d标示;这就是结果里“U/u/D/d”这四种旗标的来历。下面举例说明读点前移技术的运用: 图27 读点前移举例1图27中的三个曲线:红色是试剂空白,蓝色是正常样本曲线,绿色是异样样本曲线。图中有两天竖线,一个E2,一个是check D.P.I,那么依据图示可以得到以下数据:E2吸光度值试剂空白修正E2E2-试剂空白试剂空白0.10-正常样本0.500.40异样样本0.600.50那么经过体积修正过的E2是要计算修正系数的,而修正系数=R1+S/R1+

26、S+R2。这里假设R1是80,S是16,R2也是16,这样修正系数就是0.875。那么经过体积修正过的正常样本E2就是0.343,异样样本E2就是0.429。同时我们也知道,Check D.P.I在R2之后,其正常样本为0.55,异样样本为1.00。那么体积修正过的Check D.P.I-E2的值是:正常样本是0.207,异样样本是0.571。依据试剂空白的原那么,Blank u应当是0.40,Blank d 应当是0.05。那么我们用Check D.P.I和E2的差值与Blank u值的0.40进展比拟,正常样本的差值0.207小于Blank u值的0.40,而异样样本的差值0.571大于B

27、lank u值的0.40,又是间接反响,所以结果报告U。 图28 读点前移举例2图28的例子里,红色为试剂空白,绿色为异样标本2,蓝色为异样标本1。很明显,异样标本1是典型的底物耗尽反响,而异样标本2貌似没有问题,但R2参与之前就过高了。E2吸光度值试剂空白修正E2E2-试剂空白试剂空白-0.0041-正常样本2.61192.6160异样样本1.71541.7195经过体积修正后的E2分别是:异样样本1为2.242,异样样本2为1.474;Check D.P.I值为:异样样本1为2.4665,异样样本2为1.4670;E2和Check D.P.I的差值为:异样样本为0.224,异样样本2为-0

28、.007;Blank u值设为0.20,Blank d值设置为0.01。异样样本1的差值0.224大于Blank u的0.20,又是间接反响,所以结果报告U;异样样本2的差值-0.007,小于Blank d的0.01,又是间接反响,所以结果报告d。这是两个利用试剂空白限制和E2以及Check D.P.I检查点进展底物耗尽判定的例子。在这两个例子中,试剂空白放的很宽,并不是严格遵照150%和50%最高最低计算公式计算的,但即便是这样,例子中还是判定为底物耗尽。而在参数设置里,Blank u/d往往被设置成9.9999,这也就意味着不进展底物耗尽判定和试剂空白判定,那么Check D.P.I和M.

29、DET.P.l的设置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样本吸光度限制Sample u/d在底物耗尽中的用途呢?其与试剂空白Blank u/d可以同时,也可以单独运用,监测底物耗尽照旧有必需的作用。 图29 样本吸光度限制Sample u/d在底物耗尽判定中的示意图图29的上图是选择点吸光度值大于Sample u,下列图是选择点吸光度值小于Sample d,所以都被判定为底物耗尽。下面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图30 Sample u/d判定底物耗尽的例子图中红色为试剂空白,蓝色为异样样本。试剂空白的E2为-0.004,样本的E2为0.6127;Sample u/d=1.25-0.6127-0.004*16(S)+

30、80(R1)/16(S)+80(R1)+16(R2)=0.7215;经过修正后的曲线就是蓝色虚线局部,那么主读点区的最终两个点的吸光度也就是选择点的吸光度值只有0.250,远远小于Sample d 的0.7215图中放宽到0.750,所以判定为底物耗尽。下降反响是Sample d,上升反响是Sample u。判定底物耗尽后,就须要读点前移。而接受读点前移,还须要一个M.DET.P.l读点。 图31 读点前移的各种可能图示在这个图示中,主读点M.DET.P.m和M.DET.P.n之间出现底物耗尽现象,读点前移就是读取M.DET.P.l和M.DET.P.m之间的吸光度速率。图中给出的M.DET.P

31、.m正好在拐点上,这种可能性太小了。红色箭头才是更多的M.DET.P.m可能性之一。当然最志向的状况是左侧的红色箭头,假如是右侧的红色箭头,即便是读点前移也毫无意义。由此可知,Advia的读点前移技术相当的困难,并不是那么简洁驾驭,而且在前移点的选择上也很令人抓狂,远不如东芝的弹性速率法简洁。不过,利用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判定试剂问题,也可以判定反响过程中的问题,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们要醒悟的知道,利用读点前移技术,必需进展试剂空白检测,并且计算出Blank u/d和Sample u/d,还要知道检查点Check D.P.I的设置和前移点M.DET.P.l的设置,否那么无法运用这一技术。四、前带监测

32、:Prozone前带监测功能是几乎全部生化仪都拥有的,Advia系列也不例外。更何况Advia强调免疫比浊功能,所以前带监测的设置与IMA的设置在一起,同在参数界面的一个区域里。 图32 前带监测界面示意图前带现象可能会导致实际结果偏低,这与底物耗尽类似,但在曲线上,而且迥然不同。在前带监测选择里,前带计算公式可以选择前带公式用于终点法工程,也可以选择速率公式用于速率法工程。无论选择什么公式,Prozone Limit前带范围都要输入,这也是前带发生反响的实际吸光度值,超过这个值就会判定是前带反响。Prozone judge是前带的反响方向,这个方向确定是高于还是低于ProzoneLimit值

33、,来判定前带现象。假如选择速率公式,那么必需输入judge limit的值,这个值低于前带子读点的吸光度值,将不进展前带检查。M.DET.P.m/n和S.DET.P.p/r那么为用于前带检查的主读点和子读点,这与常规参数里的不同,也就是参数设置里的Calculations method setting里的M.DET.P.m/n和S.DET.P.p/r完全不同。而且只有选择了前带监测才有效。下面举例如何运用前带监测: 图33 前带监测举例图中的实线是正常样本,虚线是前带样本。实线A的主读点中间值为M.DET.P. m 88 n 90= 0.750,子读点中间值为S.DET.P. p 51 r 5

34、3 = 0.400。主读点与子读点的吸光度差为0.350。把这个数值作为Prozone Limit值。虚线B的主读点中间值为M.DET.P.m 88 n 90 = 0.726,子读点中间值为S.DET.P. p 51 r 53 = 0.667。主读点与子读点的吸光度差为0.049。Prozone judge设置为向下范围,0.049小于0.350,所以发生前带现象,因此结果带有p标示,提示操作人员留意。假如是低浓度反响,可以讲前带主读点设置在启动反响之后的几个点,而子读点可以设为0不用。下列图是Advia1650的设置参数,R2参与点为49点。 图34 前带监测的设置举例-Advia1650而

35、在速率法中,前带的现象也会导致结果偏低。 图35 速率法前带现象图示1上图中曲线A是高浓度校准品,曲线B是同值的高浓度样本。校准品由于经过处理,所以不会存在前带反响,而样本那么不然,几乎无法幸免。 图36 速率法前带现象图示2上图可以看出,主读点区内的速率相差很大,高浓度校准品速率为0.050,高浓度样本的速率为0.031,由此计算出来的浓度值或活性值将会相差很大。 图37 速率法前带监测的计算图示上图中,高浓度校准品主读点的中间值是M.DET.P. m 90 n 95 = 0.044 ,子读点的中间值是S.DET.P. p 51 r 56 = 0.046,速率比值 mn/pr =0.96,把

36、这个值当做Prozone Limit值。高浓度样本主读点的中间值是M.DET.P. m 90 n 95 = 0.022,子读点的中间值是S.DET.P. p 51 r 56 = 0.177,速率比值 mn/pr = 0.12。Prozone judge设置为向下范围,0.12小于0.96,所以发生前带现象,因此结果带有p标示,提示操作人员留意。假如是低浓度标本,会不会导致误判呢?下面举例说明: 图38 低浓度样本速率法前带监测图示曲线A还是高浓度校准品,曲线C为低浓度样本,图中看出没有前带现象。低浓度样本主读点的中间值是M.DET.P. m 90 n 95 = 0.007,子读点的中间值是S.

37、DET.P. p 51 r 56 = 0.016,速率比值 mn/pr = 0.44。Prozone judge设置还是为向下范围,Prozone Limit值还是0.96,那么0.44小于0.96,还是会报告前带现象,结果p表示。为了解决这个误报,在速率法进展前带监测时,要接受Judge Limit值,这个值低于子读点的吸光度中间值时,将不进展前带检查。下列图就是参数设置画面: 图39 低浓度样本前带监测设置图示这样设置,低浓度样本就不会进展前带监测。这也是为什么出现前带现象后,稀释样本重测的缘由。综上所述,我们知道,设置前带监测须要运用没有前带现象的样本或校准品进展Prozone Limi

38、t和Judge Limit的计算,同时也要知道前带现象的方向,从而设置Prozone judge,还要清楚的知道前带主子读点的设置位置。前带子读点一般在启动反响后的几个点,前带主读点一般在启动反响后的最终几个点。前带读点与计算读点并不冲突。同时前带监测与底物耗尽监测也不冲突。须要指出的是,启用前带监测,速率法效果特殊明显。而对于终点法,特殊是两点终点法来说,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浓度或活性差异并不大。五、参数设置:Adiva系列由于型号不同,版本不同,参数界面也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异,区分仅仅在四种试剂或两种试剂、定标设置是单独的界面还是在同一界面下等等,全部的标题和字段位置有些换位,仅此而已。下

39、面是我手头上有的几个型号版本的参数界面图: 图40Advia1200的新增工程流程图这个图很有意思,遵照箭头步骤一步步设置完,新工程也就设置成功了,把工程注册、参数设置、试剂位注册、定标质控位注册、定标质控靶值设定都包括在内。 图41Advia1200的参数设置界面 图42 Advia1650 老版本参数界面 图43Advia1650 新版本和Advia2400的参数界面 图44Advia1800的参数界面我们以新版本的Advia2400界面图41为例,这也是Advia1800的参数界面,将尽可能详细的说明一下参数设置的留意要点。Analytical condition 分析条件界面: 图45

40、 analyticalcondition分析条件界面这个界面主要是设定试剂和样本的参与量,以及样本和试剂的稀释比例,同时设定反响时间和搅拌方式。R1/R2 volume是试剂参与量,每个型号的设备不同,对此的要求也不同。以Advia2400为例,R1和R2的参与量不能超过100ul,这包括稀释试剂的稀释液的量。而其它型号,可能不能多于150ul,不过这关系不大,设置多了仪器会报警的。全部机型的最低试剂参与量是15ul,但无论怎么样,都要满意不同型号仪器的最低最高反响量。R1/R2 diluent vol 是试剂稀释的量,0-100或150ul范围可选择。对于浓缩试剂来说很有用,但对于国产试剂来

41、说,稀释毫无必要。不稀释的话,输入0,。假如选择稀释,在R1/R2 volume输入浓缩试剂量,在R1/R2 diluent vol输入稀释液的量。比方R1/R2 volume输入20ul,R1/R2 diluent vol输入80ul,那就是1:5稀释。在advia的机型里,低反响容量是它的亮点,Advia2400最低仅须要60ul反响量就够了,所以输入参数之前,要算好比例。Serum reac.s.vol 是样本参与量,也就是稀释后参与反响杯的量;Serume dil.method 是样本稀释方法,有Standard标准、Special指定、None不选择三种方式。稀释比例会在浓度或活性计

42、算的时候自动乘入。Serum dil.s.vol 是稀释前的样本量,也就是从样本盘参与到稀释盘的量;Serum dil.volume 是样本稀释液的参与量,也就是在稀释盘进展稀释时,须要参与的稀释液的量。设备默认是标准稀释方法,也就是稀释前的样本量为30ul,稀释液量为120ul,这样就是1:5的稀释比例。指定就是随意设置,可以最大设置成1:75,但无论怎么设置,都要知道在稀释盘里,死腔量是35ul,也就是说35ul及以下不能被吸取。假如你的样本总须要是100ul,那么就必需保证稀释盘里的样本和稀释液总量大于135ul。而稀释盘上的稀释杯最大容量不能超过300ul,所以还要算好整个稀释比例。虽

43、然厂家在设置上有不稀释功能,但实际条件却限制死了。原始样本针最大吸取量只有30ul,而稀释盘的死腔量却是35ul,就算30ul样本全部转移到稀释盘,也几乎不行能被样本针转移到反响盘。说明书上的说明是假如选择不稀释,那么Serum reac.s.vol输入的样本量将从原始样本盘转移到稀释样本盘,再转移到反响盘,这是不行能完成的任务。Serum dil.posit 是指稀释液的位置,假如接受机内配备的生理盐水,那么输入0。假如须要特殊的稀释液,就要在冷藏样本盘里放入特殊稀释液,并把位置输入在这里。冷藏样本盘的位置号在1-61范围内选择。UrineSet 是尿液样本设置,在弹出的窗口里,设置针对尿液

44、标本的参数,与血清标本一样,数值有些不同罢了。Reaction time 是反响时间选择,3, 4, 5, 10, 15, 21分钟可供选择,默认选择10分钟,假如超过10分钟,整机速度将被拉低很多。Reagent1/2 stir 是指试剂参与后的搅拌强度,有Strong强和Weak弱两种选择。强搅拌是总共旋转198次,正反交换8次。弱搅拌是总共旋转198次,正反交换4次。很多曲线上表现R2之前有波浪,或者R2参与之后有波浪现象,造成结果不稳特殊是两点终点法,或者速率反响线性差重复性不好,大多是默认Weak弱搅拌有关。但过多项选择择强搅拌,要考虑穿插污染的可能,特殊是反响总量过大的状况下,简洁

45、将反响液溢出。Sub-analyticalconditions 子分析条件 图46 Sub-analyticalconditions 子分析条件Name 工程缩写Digits结果的小数点位数M.wave.L. 主波长S.wave.L.付波长Analy.mthd 分析方法,有EPA终点法、RRA速率法、2PA两点法、CRA固定点法、IMA免疫比浊法可供选择,常用的是前三种。Calc.mthd 计算方法,有ABS吸光度因数法、STD单点定标法、MSTD多点定标法三种方法。Qualit.judg定性判定,有Not do 不选择和Do 选择两个选项。假如选择Do,就要设定Quality Set。这个功

46、能是指定超过正常范围的样本不显示详细的数值,而是用定性方式来显示,比方我们常见的阴性或阳性,+或者-等符号。须要在Quality Set窗口设置定性类型和样本类型,以及判定范围。Real-timecorrection formula实时校正公式,设置一个新的公式或修改已有的公式,对定标偏差的工程进展实时校正。这一项很少运用,但的确有用。Reanalysisconditions 自动重测条件设定 图47 Reanalysis conditions 自动重测条件设定这是接受自动重测模式的设置,当超过正常范围,或者超过速率法预设的Blank u/d 或Sample u/d 值、终点法预设的Re.ab

47、sorb u/d时,设备自动重测该样本,并减量或增量样本,或变更样本的稀释比例。假如不运用自动重测功能,输入0和选择None即可。Standard settings 校准设置 图48 Standardsettings 校准设置BLK H/L 是试剂空白吸光度的凹凸限制,超过此范围,会U/D提示,定标将失败;STD H/L 是校准液的吸光度凹凸限制,超过此范围,会U/D提示,定标将失败;FV 是靶值,假如在Calc.mthd选择ABS,那么这里输入因数值,假如Calc.mthd选择STD,这里输入浓度值或活性值,但假如Calc.mthd选择MSTD,那么这里不填,默认为1.0000。Abnml

48、(serum) H/L 是血清标本紧急值范围的凹凸值,超过此范围,结果将用H/L标示;Abnml (urine) H/L 是尿液标本紧急值范围的凹凸值,超过此范围,结果将用H/L标示。假如全部限制不监测,可输入9.9999,千万不要输入0。Normalvalue set 正常值设定,在这个窗口里输入年龄和正常范围,超过这个范围,会用h/l标示,但很少有人在这个地方设置,都在LIS上设置。Multi-STD 多点定标设置,见图11和图21及其说明。Calculationmethod setting 计算方法设置 图49 Calculation methodsetting 计算方法设置这里选择读点

49、和前带监测以及读点前移设置和其它检查设置。M-DET.P.l 是读点前移点,请参考前面的介绍,假如不启用读点前移功能,此点设为0;M-DET.P.m/n是主读点区间,终点法最少3个,速率法最少6个,假如设置缺乏,系统会自动向前补齐。S-DET.P.p/r 是子读点区间,终点法最少3个,速率法最少6个,假如设置缺乏,系统会自动向前补齐。Check D.P.I 是检查点,对于试剂性能判定,特殊是底物耗尽的判定很有帮助。假如不启用底物耗尽判定和读点前移技术,此点设为0。limit value 变量范围值,当反响吸光度值与试剂空白的差的确定值小于这个范围时,不进展变量判定。Variance 变量,当试

50、剂空白小于这个值的话,变量检查不启用,大于此值那么*号提示。limit value和Variance是用于离散度检查的设置,一般不启用,都是默认值。Prozone 前带监测,这些前面都详细说过,不再重复。IMA Settings 免疫比浊方法设置,假如选择IMA方法,必需设置。Reac.typ反响方向,Dec.(decrease)下降反响和Inc. (increase)上升反响。Reaction Rate method 速率反响监测Factor 线性系数。速率反响主读点中,全部读点都应当在一个线性范围内,超过这个范围系统会报告线性错误。Cycle 线性检查点。也就是说,线性检查几个点才判定为线

51、性失败。E2 corre 是否接受E2修正,前面说过的底物耗尽判定。Blank u/d 试剂空白吸光度凹凸限制;Sample u/d 样本吸光度凹凸限制;Endpoint method 终点法反响监测;Re.absorb u/d 结果自动重测的凹凸限制。以上就是Advia系列的参数设置介绍,下面举几个实际设置的例子: 图50 TBil参数设置举例图中红字局部是每一个工程必需要填写的,黑字局部可以不填,全部默认。这样可以保证最低限度的正常运用。所谓的最低限度,是没有底物耗尽监测和前带监测,也不运用定性判定、自动重测。黄底局部是定标界面,厂家出版参数说明的时候,把这一局部挪在这里,很便利。这是双试剂终点法的例子,读点是advia1650/1800的。 图51 ALT参数设置举例-Advia2400 图52 AFP参数设置举例-Advia2400 图53 单试剂CHOL参数设置举例-Advia24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