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 9000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98979265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2.4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 9000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 9000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 9000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 900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 9000(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毕业论文 学号:24152901124南湖学院毕业论文题 目: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探究作 者届 别2019届系 别经济与管理系专 业会计学指导老师职 称副教授完成时间2019年5月16日摘 要现在许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成为上市公司更好的向公众进行圈钱,很多的这些非公众公司都开始通过IPO进行上市,导致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财务造假现象也日益显著,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案例也频繁出现,对社会金融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同时和广大群众的重要利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对财务造假采取有效措施成了国内外都共同注的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和原因,以及上市公司造假对

2、市场经济产生的影响,并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会计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have developed into listed companies. The competition among listed compani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and the phenomenon of financial fraud has become increasi

3、ngly prominent. The financial fraud cases of listed companies have also appeared frequently, which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finance, and has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with the important interests of the broad masses.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against financial fr

4、aud has become a common topic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and causes of financial 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 in detail, and the impact of listed companiesfraud on market econom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henomenon of financial

5、fraud of listed companies.Key words: listed companies; Financial fraud; AccountingII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 言2一、财务造假的特征含义与21、财务造假的含义22、财务造假的特征23、财务造假的危害6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71、虚增资产72、虚增利润73、隐瞒信息84、账外设账8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91、法律监管不力92、公司治理结构缺陷93、现行审计制度缺陷104、证券市场监管效率低10四、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措施111、健全法律法规11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113、完善审计制度124、

6、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12结论14参考文献15致 谢16前言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飞速,发展势头较好。但是万事具有双面性,有利也有弊,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会计信息,虚假会计信息的社会危害越来越严重。就这几年的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来看,导致了一些公司为了上市虚增营业利润和对财务指标进行虚假记载。而这种方式的危害极其巨大,影响极其恶劣,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损害了大多数股民的权益同时也阻碍了证券市场与会计事务所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的的良好运行。因此,当前分析为什么大量的公司冒着风险也要对财务报表作虚假记载的行为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并有

7、针对的对上述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当前关于阻碍财务造假的进一步扩展是全国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对这个课题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对该课题进行研究,什么是财务造假,当前的一些上市公司主要存在的一些造假手段进行列举分析。然后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目前存在普遍的财务造假现象。最后从公司本身的资源效率配置上和通过健全证券市场监管等几个角度入手并做出具体的,有针对的解决方案。致力于从更本上对上市公司做出财务造假的真正原因进行解决从而达到能够实际的遏制造假的发生,为实现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而做出努力。一、财务造假的含义特征与危害1、 财务造假

8、的含义财务造假是指财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不良企图,通过对经济业务的账务进行一定的虚假记载,将该入账的不入账,不该入账的进行入账处理。通过这种方式虚增利润指标,从而顺利实现向广大投资者进行圈钱。财务造假本身是一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因此这种违背会计准则规范做出的财务会计报告,将会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当中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这三个最重要的要求。一旦这违反这三个要素那么这个财务核算材料将不会有实际意义。2、 财务造假的特征(1)以管理层为主导的集体造假虽然在现实过程中,看似普遍都是一般员工做的虚假记载,然而事实上你会发现其实这就如中国的皮影戏一样,都是由背后的人实际操纵和管控。因此员工就相当于皮

9、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才是幕后的实际操纵者。因此当一个公司的财务报告出现造假的情况往往都是经过管理层一致同意的。而且这种往往在实践中很难发现,通常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当每年需要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的时候,财务会计人员可能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因此导致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顺利的通过上海或者证券交易所上市。从而导致广大投资者可能因为公司的虚假陈述和误导性陈述等行为大量买进股票最后惨败收场,虽然在这方面有相应的法律措施,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即使最后胜诉了也可能面临无钱可执行的后果。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再次进行融资的往往主要是集体造假。但是由于规模较大,流程的复杂。很难在造假过程中保持一致口径,

10、做到无缝衔接。一次相对于小的公司更容易被发现。(2)造假不能改变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既然是财务造假,也就是将没有的经济活动在报表以及相关材料中登记入册,在外观上给人一种该企业盈利状况很强的感觉。但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会实际的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相反,制作出来的财务报表可能会误导投资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使得对外投资的风险加大。(3)连续行为财务造假通常涉及几年内的持续造假。由于欺诈是有系统的、有步骤和有计划的,所以很难仅在一年内发生,并且将不可避免地涉及几个会计期。例如在上一个会计期间累积了大量坏账,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转回以提高利润。(4)财务报告放大经营成果出于不同的原因,公司通常会通过美化经营业

11、绩或制造财务损失来骗取补贴和逃税。打算上市的公司将尽力夸大公司的潜力来粉饰公司的经营状况。美化公司财务报表中的经营成果可以获得颇多好处: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公司的股价将会上涨;股东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将从中受益。可以在准备上市的公司中有机会先上市。3、 财务造假的危害财务造假的影响极其深远。从直观损失上讲可能只是影响到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利益,但是该背后却隐藏着更大的危害。很多股民可能因此倾家荡产,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大量的股民将会对证券市场丧失信心,导致证券市场发展受到强大阻碍,影响一个国家健康有序的经济发展。(1)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公司。一旦公司在会计数

12、据上进行造假,很可能因此使得数据用户急剧下降。对于复杂的现代化经济市场而言,其对外投资和做出管理决策都主要运用会计数据。然而什么是会计数据,会计数据就是在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反映、和报告过程中形成的数据。承载着会计的记录过程和结果。它也是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企业经营状态和进行风险管控、宏观调控和预防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财务造假具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导致宏观失调以及微观决策失误,为经济犯罪提供便利,产生腐败,甚至加剧社会不安,最终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风险。(2)导致社会环境恶化虚假会计信息危及会计行业自身,同时也导致社会环境恶化。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即使在很多情况下,会计人员

13、是由企业和企业管理当局强制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因为会计是会计信息的主要生产者,但一旦财务丑闻曝光,虚假会计信息将误导决策,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使公共利益得不到保护,社会经济活动缺乏公信力。人们首先会怀疑会计师,然后是怀疑会计行业,导致会计行业的信用危机,这无疑会必然的导致经济市场环境恶化。(3)危害会计工作者自身发展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职业道德上对于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做的会计假账被发现,可能将会吊销相应的执业资格甚至可能因此受刑事处罚。一旦受到刑事处罚,不仅会计行业,国家机关不能踏足,甚至连一些规模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公司都不能够进去从事工作。同时如果存在违规逃税、避税的

14、话那么可能在自主创业或者进行相关金融借贷上寸步难行,因此如果出现了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前途,因为没有人愿意雇佣一个曾经被处罚并且有不良记录的财务人员。而且将来都追责直接责任人,就是具体签字的人,如果财务方面有违规,企业的负责人有对企业财务人员追责的权利。(4)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对于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而进行选择的主要运用工具就是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它是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负债情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的一个最直接和直观的信息渠道。因此,就财务信息而言,财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就显得特别重要。然而,许多上市公司为了实现更好的圈钱,故意操纵、故意隐瞒会计信息甚至扭曲其真

15、实经营成果。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试想,如果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知道上市公司在欺骗他,他还会心甘情愿地购买股票投资上市公司吗?长期以来,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是巨大的。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 目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虚增资产、虚增利润、隐瞒信息、账外设账。这些对于普通股民来讲是不可能发现的。而这些企业又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达到上述的效果的呢。1、虚增资产 虚增资产通常被表现为应收账款。所谓应收账款是指虽然货物已经售出,但尚未收到货款。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伪造资金进出的轨迹,隐蔽性相对较高。但是应收账款会一直拖下去,这始终是一个隐患。为了

16、不被察觉,上市公司会通过签订虚假的资产买卖合同产等将长期资产等活动流出资金。,然后通过折旧、摊销、减值等方式完成毁尸灭迹。在一些软件和生物行业,库存很难计算,也很难盘点,因此虚增存货量来吸引投资者的投入是常有的事。例如,新大地2011年前两年内就以各种支付工程款方式将款项划至平远县二轻建筑公司,用于在建工程的修建,通过转化到固定资产科目中,但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固定资产存在。由此,实现了虚增固定资产的方式来实现财务造假。2、虚增利润第一是自己将没有的经济活动入账,然后凭空增加合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增销售收入。第二就是通过关联交易的的方式虚构交易来达到虚增了销售收入的目的。很多上市控股公司通过

17、自身的控股地位,在净利润指标达不到企业的预期标准的情况下通过关联方进行虚假的 “销售”产品。事实上,货物仍在上市公司,只有向这些公司开具发票和提货单才能完成大规模销售。第三通过延长应收账款实际期限,从而减少计提的坏账。通过降低坏账准备来实现虚增当期当期利润,还有采取虚构债权债务的的方式借进和转出资金,共同实现减少长期账龄的应收账款。第四,通过随意对会计政策进行变更,实施盈利经营。目前根据会计准侧具体要求,会计计量方式不得随意进行转换,应保持各个时期的一致性,不能随意变更。但是,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通过提高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而对一些本身实际价值就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的故意不计提折旧,或者通过延长机器设备

18、的使用寿命减少每年的累计折旧额。通过该方式就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折旧率,相应地降低了当期成本,从而增加了当期利润。第五是利用会计科目当中的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来操控利润。每一个行业关于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都是需要进行认真的判断的。根据谨慎性原则我们不应该高估资产低估负债,但是往往这些公司就是通过高估资产的方式,对与一些已经严重存在减值的资产不进行减值准备。达到人为操控的增加利润指标。第六,资产没有及时记录,摊销费也减少计入。对上市公司而言,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都属于当期的损失,原则上就应该在摊销到当期损失科目当中,并计入当期损益。但是,这些公司通过少摊甚至不摊的这种手段而达到变相的实现虚增

19、利润的目的。例如, 雅百特为了显示自己的交易活动的数量和比例采取虚构合同交易,虚增业务收入,粉饰报表的目的。其中在一年的资产负债表上显示,公司虚构巴基斯坦等工程项目和国内外贸易交易量顺利的实现了高达5.8个亿元巨额利润。3、隐瞒信息现在很多上市公司实际上可能已经存在长期亏损的状态了,或者大量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流出企业等对于一些重大事件违规不进行披露。或者在对外提供财务信息的过程中故意遗漏重大事项,据资料显示,目前被发现因为不披露重要信息而被处分的企业都有一个普遍的行为,就是公司的为他人大笔金额借款提供的担保信息、诉讼信息以及委托理财等事项不进行披露。这种方式就是为了使投资者放松对公司风险的警惕

20、。目前,公司主要存在以下等违规披露行为:(1)信息披露中披露的信息不是真实存在的;(2)信息披露有重大遗漏;(3)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投资活动的内容不相符;(4)对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披露; (5)信息披露与国际会计惯例不能够保持统一。例如,“ST春都”掩饰可能会影响投资决策相关的重要信息,“西南华西”在应当披露重大事项的时点不进行披露。“三九医药”对重要事项和不重要事项不作区分,达到避重就轻彼露,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评估测量,最终影响他们的决策,导致重大损失的发生。4、 账外设账账外设账在实践中俗称“小金库”,每年会有大量的单位收入放在小金库中,导致在进行税收

21、征收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差异,这也是为什么每年财政收入有一部分不能实现的原因。而小金库的这部分资金最终可能都会流向私人腰包里面。同时它能够起到对企业的一些灰色收入进行逃避检查和监督。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失真现象相当突出。在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上市公司以某种金融手段获取摆布利润更为常见。会计报表不能或不能充分反映上市公司的潜在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例如,上市公司“上港集团”为了实现分流主业的目的,建立了自己的小金库“上海万津”公司,每年涉案金额高达5000千万元。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如何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恢复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首先要找出诱使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的

22、原因。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监管不力法律监督薄弱使得造假成本较低,这是当前财务造假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的实践过程中对于财务造假的惩罚措施往往都相对较轻,其中常用的法律手段就是行政处罚。然而,调查结果表明行政处罚措施对于防止企业造假上并不具有威慑力。通常都是警告,罚款。而这些罚款的往往是当年的股东的未分配利润,而财务造假主要是管理人员进行的。公司及其主要负责人并不会因为造假承担很大的赔偿责任。因此该种方式并不能够实际的解决问题。从经济效益来讲,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通过财务作假然后对外进行圈钱,其获得的资金是远远高于处罚的成本的。因此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是有一定的原因

23、的。从会计师的角度来看,也正是由于非法造假成本低,一些注册会计师勇于放弃职业道德,成为上市公司造假的“帮手”。2、 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公司内部管理层一手遮天、似有若无,从表面上来看,所有上市公司都形成了由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组成的权力制衡机制,但从本质上看,公司管理上仍存在严重缺陷。在董事会中,执行董事占大多数,内部人有很大的控制空间。公司大多数股权都是集中的,中小投资者处于劣势地位。独立董事制度基本上只是名存实亡。监事会缺乏独立性,难以有效监督。内部控制建设太肤浅,仍处于初级阶段。它不能真正有效制止和纠正财务报告中的重大错报。3、 现行审计制度缺陷首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许

24、多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或多或少的与公司有经济利益挂钩,导致在审计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形。其次由于支付的审计工资报酬与实际工作量并不相匹配。导致在收集证据方面就会存在懈怠,降低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人都是一名优秀的预算师,他只可能在可得利益的范围类做事情。那么一些企业为了让审计在财务报告上尽量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采取金额贿赂或者通过支付佣金和回扣方式进行恶性竞争,导致其他的事务所审不得不降低自己的费用要求来进行业务竞争。而如何减少自己的成本了,就是在审计的过程中降低审计的审计事项,因此最后导致财务造假的机会变得更大。最后,在注册会计师目前所处的一个行业状态来看是尴尬的,公司上市的条件当

25、中有一项标准就是需要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和无保留的内部鉴证报告,而这项工作的业务量非常大,但是费用又相对较低。而当公司上市后,注册会计师又充当一个“经济警察”的角色,无实权却又必须受到外界的牵制。导致独立性受到损害,那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可能就会大打折扣。4、 证券市场的监管效率低很多上市公司进行虚假信息披露,往往都是在实际危害结果发生之后才开始显露出来,而中国证监会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候才开始采取调查,即使后面对于该企业进行相应的处罚,停盘、或者取消上市资质等,但仍然不能够实际的避免损害的发生,从这样的一方面可以透露出中国证监会对证券监督是相对较低的。四、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措

26、施防范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各个方面都采取相应的健全。1、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行力度,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法及上市公司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宣传教育,促进其有效实施,有效监督企业各项财务,确保其符合会计法的各项要求,包括账目记录、财务报告编制、财务信息披露等。此外,法律部门应完善现行法律制度,进一步细化规则,对如何界定和处罚各种财务造假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只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才能有法律可循,提高法律法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现行法律法规中可以确定和设定财务造假的处罚内容。如果有财务造假,可以对其处以罚款和其他处罚。应做出明确的定义和规定,以避免含糊不清和

27、难以实施。它还可以提高业务人员对后果的认识,减少这种非法现象的发生。此外,如果发生财务造假,企业应向投资方给予相应的财务补偿。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为什么大量出现公司财务造假而公司内部去无人站出来反对,而这些与公司的一个股权治理结构是息息相关的,往往在很多公司我们可以看到实际的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全体股东表决权的2/3以上,因此导致股东会决议等其实都是控股股东说了算,然而我们知道股东他其实不会实际的参与公司的管理,因此在信息方面是存在极大的不对称的。有时候为了能够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他可能就会要求管理层做虚假财务记载。因此,为了更好的防止进行财务造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定的把控:

28、第一通过稀释股权的方式,改变股权结构让其他股东也能够实际的参与到会议决议表决当中,能够真正的实现对经营管理做出决策;第二,加大对董事任职资格的审查,以及建立完善相应的董事选拔、考核和评价制度,让董事在执行投资计划和经营方针上能够做到忠实勤勉,发挥战略管理的作用。其次要让监事发挥实际的监督作用,而不只是一个形同虚设的组织结构,让监督贯穿整个经营活动当中,从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财务核算过程都有效发挥监督作用。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把控。事后及时处理的。除此之外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加大职工对其的监督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稀释股权的作用。并且让一部分的董事高管持有公司股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道德风险

29、的问题,防止有些管理层为了自己利益在财务上造假来损害股东利益。这样就可以在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3、 完善审计制度目前为什么有大量的财务造假在经济市场中普遍存在,然而在审计过程中却没有被发现,其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时代的到来,我们国家当前最不缺的就是人才,很多企业中的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上可能比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更加优秀,第二个因素就是会计师事务所他往往是独立处理事物的,他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方面并不一定了解和清楚。在审计过程中就很可能对于一些隐蔽性,专业性的问题不能及时发觉。而审计作为企业管理者对外提供财务报告把控的最后一道关口,当这个最后环节都失灵,那

30、么一方面必然会助长企业进行财务造假的气焰。因此我们应当加大对审计人员的专项业务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事物处理能力,能够及时的察觉财务的造假。并在描述和评价企业的弱点基础上,并以此为出发点找出问题,然后坚持不懈地揭露舞弊的真相。因此完善审计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目前如何通过提高审计的审计能力呢!在实践中我们有很多方法来防止销售欺诈,比如欺诈营销技术。同样的这个欺诈营销技术中的分析性审查对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财务报告上是非常有用的。但是目前在这一方面审计人员是极具欠缺这样一种技能的。因此我们可以在评选优秀审计人员的时候把这个技能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让审计不止只懂审计,同时还是一个能够进行财务分析的综合

31、性人才。实现多个角度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发现舞弊线索,客观评价观察到的情况,收集证据,不要放过任何潜在的负面指标或迹象。同时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之前应当对被审计单位进行一个事前的调查。通过进一步的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模式。深入了解企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审计的具体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个企业的管理层结构以及股权结构是怎样的一中结构。在审计时能够及时快速有针对的进行审计。除此之外通过培养审计人员对常见都容易做假账的地方进行强化训练,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到线索。对于严重舞弊,内部审计师应善于利用各领域专家的智慧,与管理层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进行审计调查。4、 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管放宽审核要

32、求,加大处罚力度和治理力度。在我国以往的审计制度中,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要求相对较高,但近年来造假事件频频出现,可以看出我国证监会对欺诈行为的处罚仍需完善和加强。以万福生科为例。尽管情况很恶劣,但只进行了几十万元的赔偿。这样,很难将惩罚与获利难以相匹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助于此类行为的发展。此外,中国对上市公司的要求相对严格。如果一家公司想通过融资寻求进一步发展,但无法满足上市要求,就无法进行上市,这也引发了许多公司进入财务造假,进而达到上市要求。因此,中国证监会可以适当降低上市要求。对于发展空间较大、发展势头良好的公司,可以实施豁免政策。在审查他们的资格时,可以对公司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

33、。然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上市要求并不是削弱对企业质量的控制,而是增加对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惩罚。对于一些上市公司可以采取停牌、退市等措施让他们不能进行再融资。达到从根本上遏制他们的造假冲动。结论对于当前的大数据经济市场来看。只有从更本上消除财务造假才能够真正意义的实现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本文希望通过对造假手段等进行分析总结,能够为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提供一个审查方向。同时也希望借此方式给企业管理人和政府管理者提供监管和管理方向。并能够合理地吸收和采纳上述解释中可取的部分,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其初衷是促进社会进程和经济转型。参考文献1Rob Bryer.Americani

34、sm and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12:212-220.2Anonymous.Financial Accounting. Foundation Politics & Gov-ernment Week,2011:112-120.3王茜.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与治理对策J.纳税,2018,12(32):149.4刘会芳. 中小企业IPO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5郭燕. 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6朱倩倩.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

35、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7贺庆.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金亚科技财务舞弊案例研究D.广西大学,2018.8马聿赟.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防范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8.9刘楚旋,刘莉.浅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7(31):158-159.10吴冠忠.浅谈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及防范措施J.商业经济,2017(10):163-165.11赵珂.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问题研究D.阜阳师范学院,2017.12李安琦. 新三板挂牌公司参仙源财务造假案例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13翟庆琳.浅论我国上市公司 的财务 舞弊造 假问题 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36、,2015(8):263.14关欣.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1):74-75.15袁小雅.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及防范措施 J.商场现代化,2016(15):172-173.16赵晓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特征、手段与防范措施的案例研究J.商,2016(32):182.17李梅皓.基于关联方交易角度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01):79-81.18刘楚旋,刘莉.浅谈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7(31):158-159.19陈肯.浅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7(20):134-135.2

37、0王康.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分析及治理J.财会学习,2017(11):59.21胡海川,张心灵,范文娟.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2013(23):23-26.致 谢历时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文章进展至今终于告一段落了,很庆幸在本次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能够得到钟光荣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老师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都悉心地给予了我引导,提出中肯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使得我最终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此外,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大学老师们对我专业知识方面的帮助,他们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在此次毕业论文撰写中我也学到很多关于上市公司预防财务造假的相关知识,锻炼了自己独立查找文献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这四年来得到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此表示深深地感谢,同时感恩我的父母将我养育成人。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评议和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共12页,第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