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98924976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8.8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论文)1.前言工业、医疗设备、3G手机、LCD电视及其它消费类电子如:电子计算机用的硬盘驱动 器、软盘驱动器、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录机、PDA等便携式电子产品市场需求的 不断扩大,电子设备越来越向着轻、薄、短、小且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高密度互连 结构(HDI)用的柔性板的应用,将极大地带动柔性印制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随着印 制电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软硬结合板(Rigid-Flex PCB)的开发研究并得到大量的应用,预计 全球今后软硬结合板的供应量将会大量增加。同时,软硬结合板的耐久性与挠性,亦使其更 适合于医疗与军事领域应用,逐步蚕食刚性PCB的

2、市场份额。由于韩国、台湾地区有大量手机厂商,因此这些厂商主导了软硬结合板市场。据台湾电 路板协会(TPCA)的数据,目前该地区约有200家PCB生产商。香港地区也有少数企业在生产 软硬结合板,但大约有不到五家企业具备良好的生产技术。在中国大陆,这类产品在总体PCB市场中所占比例不大,台湾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IEK) 估计仅占2%左右。但大陆的生产份额正不断增长,厂商们都意识到,软硬结合板既轻且薄, 而且紧凑,特别适合最新式的便携电子和高端医疗及军事设备这些终端产品目前都在推 升大陆软硬结合板的产量。因此,业内人士预计软硬结合板将在未来几年超越其它类型的P CB。产品虽好,制造门槛有些高,在所有

3、类型的PCB中,软硬结合板对于恶劣应用环境的抵 抗力最强,因此受到医疗与军事设备生产商的青睐。软硬结合板兼具刚性PCB的耐久力和柔 性PCB的适应力。中国大陆的企业正在提高此类PCB占总体产量的比例,以充分利用需求 不断增长的大好机会。减少电子产品的组装尺寸、重量、避免连线错误,增加组装灵活性, 提高可靠性,实现不同装配条件下的三维立体组装,是电子产品日益发展的必然需求,挠性 电路作为一种具有薄、轻、可挠曲等可满足三维组装需求的特点的互连技术,在电子及通讯 行业得到日趋广泛的应用和重视。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挠性线路板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如从单面挠性板到双面、 多层乃至刚挠性板等,细线宽/间

4、距、表面安装等技术的应用以及挠性基材本身的材料 特性等、对挠性板的制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基材的处理,层间对位,尺寸的稳定性的 控制,去沾污,小孔金属化及电镀的可靠性及表面保护性涂覆等方面都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本文仅就在研究和生产过程中所选择的重点工艺部分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和阐述。2.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软硬结合印制板是指在一块印制板上包含有一个或多个刚性区和一个或多个挠性区的印 制线路板。它可分为有增强层的挠性板及刚一一挠结合多层板等不同类型。图(1)为一个十二层软硬结合板结构示意图:您湫恣龄燧笈海濒i缨极Ltirp-Vin-笫三次层压IKMUJJL7LSI L_ L_ _|以

5、既廿|EWgQgW迎鲜演L12W1根屈图(1)十二层软硬结合板叠构示意图图(2)软硬结合板图片2. 1材料的选择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考虑一个软硬结合板的设计及生产工艺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但这需要一定专业知识以及对所需物料特性的了解,软硬结 合板所选用的材料直接影响后续生产工艺及其性能。挠性板的覆铜材料我司选用杜邦的(AP无粘接剂系列)聚酰亚胺挠性基材,聚酰亚胺是 一种具有很好的可挠性,优良的电气性能和耐热的材料,但它具有较大的吸湿性和不耐强碱 性。之所以选择无粘接层的基材,是因为介电层与铜箔间的粘接剂多为丙烯酸、聚酯、改性 环氧树脂等材料,其中改性环氧树脂粘接

6、剂可挠性较差,聚酯类粘接剂虽可挠性好,但耐热 性较差,而丙烯酸粘接剂虽然在耐热性、介电性能以及可挠性方面令人满意,但需考虑其玻 璃转化温度(Tg )及压合温度较高(185C左右),目前也很多工厂采用日系(环氧树脂系列)的 基材和粘接剂来生产软硬结合板的。对于刚性板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我们最先选择成本较低的环氧胶木板,因表面太过 光滑无法粘牢,后又选择使用FR4.G200等有一定厚度的基材蚀刻掉铜,但终因FR4.G2 00芯材与PI树脂体系不同,Tg、CTE皆不配合,受热冲击后刚挠结合部分翘曲严重不 能满足要求,所以最后选择PI树脂系列的刚性材料,可以用P95基材压合而成,也可以单纯用P95半

7、固化片压合成,这样,相配合的树脂体系的刚 挠性板压合后,就可以避免受热冲击后的翘曲变形。目前也有较多的基材厂商专门针对软硬 结合板开发和生产了一些刚性板的材料。对挠板和硬板之间的粘接剂部分最好采用No flow(低流动)的Prepreg来进行压合,因为 其胶流动性小对软硬过渡区域有很大的帮助,不会造成由于溢胶而导致过渡区需返工或者造 成功能性上受到影响,目前有很多生产原材料的企都有开发这种PP片而且有很多种规格可以 满足结构上的要求,另外对于客户在ROHS, High Tg, Impedance等有要求的还需注意原材 的特性指标是否可以达到最终的要求,如材料的厚度规格、介电常数、TG值、环保要

8、求等。请参考表(1)及表(2):表(1)低流动半固化片玻璃布类型半固化 厚度(mm)玻璃布 厚度(mm)层压后半固化片厚 度(压力200psi) (mm)含胶量(%)流动度(%)凝胶 时间 (s)10370.0600.0230.0453721.0无10270.0540.0270.0302721.0无10150.0530.0380.0251521.0无表(2)不同粘结片的覆盖层性能比较介质薄膜类型聚酰亚胺结类型 项 目及测试方法丙烯酸-IPC丙烯酸(V)环氧抗剥强度(b/in)8.010.68.0低温可柔性(IPC-TM-650,2.6.18)通过通过通过粘结片最大流动(%)(IPC-TM-65

9、0,2.3.17.1)5.02.75.0挥发组份 (IPC-TM-650,2.3.37)1.50.82介电常数(1MHZ)(IPC-TM-650,2.5.5.3 最大值)4.03.54.0介电强度(KV/mm) (ASTD-D-149)8018080体积电阻率 Q.cm (IPC-TM-650,2.5.17)101210121012表面电阻 Q( IPC-TM-650,2.5.17)101110101010绝缘电阻 MQ(IPC-TM-650,2.6.3.2 室温下)104105104吸湿(最大百分比)(IPC-TM-650,2.6.2)6.01.04.0损耗角正切(1MHZ 下)(IPC-T

10、M-650,2.5.5.3)0.040.030.03浮焊试验(IPC-TM-650 方法 B2.4.13)通过通过通过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论文)(二)外层图形的保护材料,也就是阻焊层,一般有三类可供选择,第一类是传统的覆盖膜(C overlay),是一种选用聚酰亚胺材料加粘接剂直接与蚀刻后需保护的线路板以层压方式压合, 这种覆盖膜要求在压制前预成型,露出需焊接部分,故而不能满足较细密的组装要求,第二 类是感光显影型覆盖干膜,以贴膜机贴压后,通过感光显影方式漏出焊接部分,解决了组装 细密性的问题,第三类是液态丝网印刷型覆盖材料,常用的有热固型聚酰亚胺材料,如太阳 PSR-4000以及感光

11、显影型挠性线路板专用阻焊油墨,这类材料能较好地满足细间距、高密度 装配的挠性板的要求。2. 2生产工艺流程及重点部分的控制软硬结合板的研制是在挠性板及高密度多层刚性板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工艺制造方面与 刚性板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由于软硬结合板材料及其在结构和应用上的特殊性,决定 了它从设计要求到制作工艺都有别于普通的刚性板和挠性板,几乎对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进 行试验、调整,最终优化整个工艺流程和参数。2. 2. 1生产工艺流程如图(3)为刚柔结合印制板常规工艺流程图。挠板部分图(3)工艺流程2. 2. 2内层单片的图形转移图形转移在高密度、细线条的印制板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挠性线路而言,

12、尤其如 此。因为挠性单片既薄又软,给表面处理等操作带来很大困难,而铜箔表面的清洁状态及粗 糙程度直接影响抗蚀干膜的贴附及细线条的制作。由于机械擦板对设备要求较高,且不适宜 的压力可能造成基材变形、卷折、尺寸伸缩等,操作不易控制,故而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电解 清洗法。这种方法既可保证表面清洁度,同时采用微蚀的方法来保证铜面的粗糙度,有利于 0.1mm0.15mm线宽/间距的线路图形制作。酸性蚀刻除了注意控制蚀刻速率以保证设计要 求的线宽、间距外,更要注意防止单片的卷曲、皱折,最好是加辅助的引导板并且关闭设备 上的抽风系统。2. 2. 3挠性材料的多层定位挠性基材的尺寸稳定性较差,这是因为聚酰亚胺材料

13、有较强的吸潮性,经过湿处理或在不同的温、湿度环境中收缩变形严重,造成多层板的层压对位困难。为了克服这一困 难,可采用以下措施:在设计上要考虑对位花斑及靶冲斑的设计,才能保证在冲制对位孔或 铆钉孔时的精确度,不至于在叠板时造成层间图形的偏位而导致报废。OPE冲制后定位孔,能消除湿法处理过程中材料伸缩变形带来的误差。层压后用X-ray对位钻孔,确定偏移量,使钻孔更为精确。针对聚酰亚胺的材料特性及 环境特点,参考钻孔偏移量绘制外层底片,提高外层底片与钻孔板的重合度。这样,我们就 可以满足层间对位保证0.1mm0.15mm环宽的要求,保证外层图形转移的精确度。2. 2. 4层压即使是采用OPE冲制后定

14、位孔,层压前的单片处理对层间对位也有着很大影响。首先, 由于聚酰亚胺材料不耐强碱,在强碱溶液中产生溶胀,所以在进行黑、棕化处理的过程中, 在强碱性工序如去油,黑、棕化等适当地降低温度、减少时间。由于采用的是无粘接层基材, 无须考虑粘接层在碱液中的变化,这种方法还是可行的。其次,氧化处理后的单片烘烤应避 免垂直放置,应采取水平烘烤方式,可减少弯曲变形,尽量保持平整。烘烤后尽可能地缩短 装模时间,防止单片再次吸潮。由于挠性单片易变形,层压前平整度较差,加之所用粘接片的树脂流动度大大低于刚性板 层压用的半固化片,所以,为使粘接片与单片结合良好并嵌入细密的线条间距中,我们选择 使用覆形性较好的材料作为

15、层压衬垫材料,如聚丙烯薄膜、聚四氟乙烯(PTFE)、硅橡胶片等, 可提高挠性板的层压质量。试验后认为理想的衬垫材料为硅橡胶材料,即可保证其覆形性又 可相对减少被压件尺寸收缩变形。对于硬板部分在压合的处理主要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事项:一是不论是基材压合还是单纯的半固化片压合,都要注意玻璃布的经纬方向要一致,压 合过程中注意消除热应力,减少翘曲。二是硬板应有一定的厚度,因为挠性部分很薄且无玻璃布,受环境及热冲击的影响后, 它的变化与刚性部分是有差别的,若刚性部分没有一定的厚度或硬度,这种差别就会表现得 很明显,使用过程中就会产生较严重的翘曲变形,影响焊接及使用,若刚性部分具有一定的 厚度或硬度,这种

16、差别就可能会显得微不足道,整体的平整度不会同挠性部分的变化而产生 变化,可保证焊接及使用,若刚性部分太厚则显得厚重不经济,实验证明0. 81. 0mm厚 度较为适宜。三是对于挠性窗口的处理,通常有先铣切和后铣切的方式来加工,但需根据软硬结合板 本身的结构及板厚来进行灵活处理,如果是先铣切挠性窗口应保证铣切的精确,既不能小了 影响焊接也不能大了影响挠曲,可由工程制作好铣切数据,将挠性窗口预先铣切好。如果采 用先不铣切挠性窗口,等完成所有前工序最后成型再使用激光切割的方式取下挠性窗口的废 料,应注意激光所能切割FR4的深度。压制参数可参考挠性基材及刚性板压制参数进行适当的综合优化。2. 2. 5钻

17、孔软硬结合板的结构复杂,因此确定钻孔的最佳工艺参数对取得良好的孔壁十分重要。为 防止内层铜环以及挠性基材的钉头现象,首先要选用锋利的钻头。如果所加工的印制板数量 大或加工板内的孔数量多,还要在钻完一定孔数后及时更换钻头。钻头的转速以及进给是最 重要的工艺参数。进给太慢时,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大量钻污。而进给太快则容易造成断钻头、 粘结片以及介质层的撕裂和钉头现象。其次应根据板厚及最小钻孔孔径来选择钻孔机及优化钻孔参数,目前业内已有可以达到20万转/每分的钻 床,对于小孔而言转速越高钻孔的质量越好,同时,盖板、垫板的选择也非常重要,好的盖板、垫板除了 起保护板面还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应当注意的是垫板

18、最好用铝箔板或环氧胶木板,不要用纸质垫板,因 为纸质垫板较软,容易产生较严重的钻孔毛刺,孔化前去毛刺时容易撕裂或擦坏孔口,给后工序工作带来麻烦,影响板子质量。如图(4):软硬结合板的设计与生产工艺(论文)(三)实验证明,印制板的钻污水平和厚度随着钻孔时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树脂的玻璃化温 度之上增加更快。因而有些制造商曾尝试冷冻法钻孔,通过降低加工板上的温度而达到减小 钻污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先将刚柔结合印制板在低温下(放入冷库或冰箱中)冷冻数小时, 取出后在冷气保温条件下钻孔。采用这种方法钻的孔,只有少许钻污,效果十分明显。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在湿法处理、冲制OPE孔,层压对位等方面

19、做了大量 的工作以保证层间对位精度,但是,由于聚酰亚胺材料本身受湿热影响较大,不可避免地会 产生不确定的层间偏差及板间偏差。所以,钻孔前应以Xray对位钻小孔,确定不同板子的 不同的涨缩量,参照该涨缩量进行数据校正,确保钻孔精确有效。同时,该偏移量交至工程 部处理菲林的缩放,参考绘制外层底片,保证外层图形转移的对位精确。2. 2. 6去钻污、凹蚀软硬结合板的孔内沾污以聚酰亚胺树脂、环氧玻纤、环氧树脂为主。挠性聚酰亚胺树脂 对浓硫酸溶液显惰性,而在强碱性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又会产生溶胀,所以,常规的湿法去沾 污很难奏效。我们也曾尝试过使用浓硫酸或碱性高锰酸钾溶液去沾污,改变浓度、温度、处 理时间等参

20、数,多次试验都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于是,我们放弃了传统的湿法化学去 沾污,改用等离子体法。等离子体化学处理系统-等离子体去钻污凹蚀系统,如图(5)所示,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真空腔体、真空泵、RF发生器、微机控制器、原始气体。不同类型等离子体处理设备只是在 真空腔内电极的结构和气体的输入位置和方式上略有差别。等离子体是指电离的气体,是原 子在射频能量发生器的作用下完全或部分失去其电子层时的状态,由离子、电子、自由基、 游离基团和紫外线辐射粒子等到组成,整体上显电中性,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等离子体去沾污最 大的优点是没有选择性,就是不分所处理板子的树脂类型,只要调整参数,均可进行处理。譬如,高

21、活度 的等离子流对环氧树脂、聚酰亚胺、丙烯酸、玻璃纤维等产生的沾污都能快速、均匀地把它们从孔壁上作 用掉,并可以形成一定的凹蚀,有效地实现三维连接,提高金属化孔的可靠性。等离子体去沾污一般分为三步:(1) 在设备腔体达到一定的真空度后向其中按比例注入高纯氮气和高纯氧气,主要作用是清洁孔壁,预 热印制板,使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活性,有利于后续处理。一般为80C、10分钟。(2) 以CF4、O2和吨作为原始气体与树脂反应,达到去沾污、凹蚀的目的,一般为85C、35分钟。(3) 以02作为原始气体,去除前两步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残留物或“灰尘”洁净孔壁。图(5)等离子清洗机表(3)为曾经使用的等离子体去

22、钻污凹蚀工艺参数工艺参数(系统压力280mTorr)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CF4气百分比()0250O2气百分比()080100n2气百分比()10000真空度(mTorr)110110110射频功率(Kw)1.52.52.5处理时间(min)10355表(3)但值得注意的是采用等离子体除去多层柔性和刚柔结合印制板孔内钻污时,各种材料的凹蚀速度各不 相同,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丙烯酸膜、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玻璃纤维和铜。从显微镜中能明显地看到孔 壁有凸出的玻璃纤维头和铜环。为了保证化学镀铜溶液能充分接触孔壁,使铜层不产生空隙和空洞,必须 将孔壁上等离子反应的残余物、凸出的玻璃纤维和聚酰亚胺膜除去

23、,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法和机械法或二 者相结合。化学法是用氟化氢胺溶液浸泡印制板,再用离子表面活性剂(KOH溶液)调整孔壁带电性。 机械法包括高压湿喷砂和高压水冲洗。采用化学法和机械法相结合的效果最好。如图(6)、(7)所示:图(6)软硬结合板的 Working Panel图(7)磨板清洗金相报告显示,经过等离子体去沾污后的金属化孔孔壁状态令人满意。2. 2. 7化学镀铜、电镀铜要指出的是要求电镀铜层的延展率大于刚柔结合及柔性多层印制板的热膨胀率并且有较高的抗拉强 度。在经受热冲击时,刚柔结合多层印制板基材的总膨胀率比孔中镀铜层大1.65%,而这一指标在刚性多 层板中仅为0.03%。由此可见,刚

24、柔结合印制板中金属化孔所承受的拉应力比刚性多层板大得多。同时, 镀铜层的厚度对刚柔结合印制板的可靠性也有一定影响。大多数刚柔结合多层板制造商都靠增加孔壁铜层 厚度来提高金属化孔的可靠性。图(9)镀铜线图(8)镀铜线2. 2. 8表面阻焊及可焊性保护层由于挠性板在使用过程中有挠曲要求,一般在挠性窗口或挠性部分大多采用聚酰亚胺保 护膜压接的方式来保护线路,可是针对精密线路时聚酰亚胺在覆型及开窗上就难以满足要求, 但可以采用阻焊油墨来涂覆,普通的阻焊油墨易脆裂,无可挠性,不能满足要求,所以我们 可以选择一种丝网印刷挠性液态感光显影型阻焊油墨,两者都能起到阻焊、防潮、防污染、 耐机械挠曲等作用,另外还

25、有一种方法就是贴显影型挠性覆盖干膜,但原材料价格较高,而 且需要真空贴膜机才能很好地完成涂覆。可焊性保护层使用有机防氧化保护膜,保证焊盘表面平整、可焊,请参考表(4)中几种 覆盖层工艺的比较。表(4)几种覆盖层工艺的比较精度(最 小窗口)可靠性(耐挠曲性)材料选择设备/工具技术难度经验需求成本传统的覆盖膜低(800 U m)高(寿命长)PI,PETNC钻机热压高高覆盖膜+激光钻孔高(50 U m)高(寿命长)PI,PET热压机构低高网印液态油墨低(600 U m)可接受(寿命短)环氧,PI网印中低感光干膜 型高(80 U m)可接受(寿命短)PI,丙烯酸层压,曝光,显影中中感光液态油墨型高(8

26、0 U m)可接受(寿命短)环氧,PI涂布,曝光,显影高低2. 2. 9外形加工刚柔结合印制板则要在铣床上铣外形,主要应注意柔性部分,因为柔性部分易于扭曲而 造成铣出的外形参差不齐和粗糙。可以在柔性窗口的上下垫入与刚性外层厚度一致的垫片, 并且在铣外形时压紧,就可以确保铣出光洁而且均匀的外形边缘。如果是采用预先不开挠性 窗口,最后来采用激光来切除挠性窗口的废料,则铣出的柔性部分的外形会更加理想,但是 并不是每一种叠构都可以采用激光方式的。结束语:本人一直从事印制电路板的工程设计及生产工艺研究工作,也非常热爱这个行业,限于篇 幅,本文就软硬结合板在实际设计和生产操作过程所遇到一些问题做了一个粗略的总结,希 望对同行的朋友们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也欢迎大家能与我一同探讨印制电路的技术问题。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再所难免,望各位不吝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