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震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98922458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7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贵州地震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贵州地震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贵州地震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贵州地震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地震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贵州地震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刘军;程紫燕;张燕萍;韩晓彤【摘 要】Historically ,almost all small earthquakes in Guizhou caused larger losses .The particularity and problems of the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cue in Guizhou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disasters and working experiences of the author

2、s ,who are engaged in the work of emergency of all kinds of earthquakes in Guizhou in recent ten years .Finally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历史上,贵州地震几乎都存在小震大灾的共同特点。 笔者参与了近十多年来贵州各类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历史地震的灾害情况, 结合工作经验,总结贵州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特殊性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 的对策及建议。【期刊名称】山西地震 【年(卷),期】2

3、015(000)001 【总页数】3页(P46-48) 【关键词】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问题及建议 【作者】刘军;程紫燕涨燕萍;韩晓彤【作者单位】贵州六盘水市防震减灾局,贵州六盘水553001;山西省地震局,山 西太原030021;贵阳市防震减灾服务中心,贵州贵阳550001;贵阳市防震减灾服 务中心,贵州贵阳5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95震灾的大小是地震应急响应级别确定的依据,但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地震震 级是最先速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很难在第一时间得知。文章以贵州省历史地 震为例,列举了贵州地震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启示在今后的地震应急响应工作 中,除要考虑地

4、震发生地人口密度外,还要结合地震震源深度和地震发生地构造背 景、地形地貌、经济状况、建筑物抗震性能、政府体制机制和民众自救互救能力等 情况,才能实施高效有序的应急救援部署和处置。地震应急分级响应包括灾害分级、响应分级、响应级别确定和响应措施的采取几个 层面的内容。灾害分级是响应分级的基础,响应分级是响应级别确定的标准。地震 灾害等级是地震应急响应等级划分的依据,响应级别一般是与灾害级别对应的 1。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将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 一般4级。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含300人,下同)以上死亡(含失踪), 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

5、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 害,其初判依据是: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含7级,下同)地震,首都 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 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其初 判依据是: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首都圈、长江和 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较大地震灾害是指 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其初 判依据是: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 生4.0级以上、5.0级以

6、下地震;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 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其初判依据是: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 5.0级以下地震。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I级、H级、 B级和IV级。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I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 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H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 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 门和单位开展国家地震应急工作;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B级响应,在灾区所在 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

7、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 工作,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应对 一般地震灾害,启动V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 灾区所在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 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预案同时针对特殊情况做出特殊规 定:考虑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他特殊地区的抗震救灾需要,对发生 在这些地区的地震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预案还规定地震应急响应启动后,可 视灾情及其发展情况,对响应级别及时进行相应调整。由此可见,灾害分级是基于生命和财产损失的客观事实判断,响应分

8、级是在灾害分 级基础上综合考虑应急救援需要而依法做出的规范性判断,继而由不同主体在不同 范围实施地震应急响应,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 于印发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2012.。但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地震震级和 震源深度是需最先知道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往往不能准确得知,只能通过地震发 生地的人口密集程度进行主观估计,误差通常较大,给指挥者决策地震应急响应级 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实际情况是,相同震级在不同地区造成的地震灾害轻重程 度差异较大。贵州省多民族聚居,地形复杂多样,地震强度和频度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地震分布 不均,次生灾害较多,山区交通条件极差,在地震应急

9、预案编制及实际工作中,应 充分考虑地震灾害和应急响应存在的问题及其特殊性,并酌情升降标准。贵州省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的南东缘,地震的强度和频度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有记 载的6.0级以上地震有2次,分别为1875年6月8日贵州罗甸的6.5级和1819 年贵定6.0级。四川汶川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北东缘,巧12”汶川地震之后,贵 州省也有地震烈度为VD度的地区。贵州省地势基本轮廓由纬向三级阶梯与经向两面斜坡构成,处于我国青藏高原第一 梯级到东部第三梯级丘陵平原过渡的第二梯级云贵高原的斜坡地带,大部分地区为 喀斯特地貌类型,成因上表现为流水作用为主导的剥蚀侵蚀地貌系列和以岩溶作用 为主导的溶蚀地貌系列。区

10、域内山河纵列相间分布,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最为发 育的地区之一。地震一旦发生,很容易引发严重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及由此形成的堰塞湖引发的洪灾等,小震造成大灾。如,2010年1月17日17 时30分发生在贞丰一关岭一镇宁三县交界的3.4级地震诱发至少5处岩崩。主要 岩崩有一河之隔的2处,行政区划分别为贵州省贞丰县者相镇董岗村和贵州省关 岭县板贵乡田坝村。地震引发岩崩时,这2处山下正好有人活动,突发的岩崩造 成6人死亡9人受伤。2012年9月7日云贵交界处先后发生5.7级和5.6级2次 地震,震中区由于大部分地区被河流切割成侵蚀山地,深沟峡谷众多,地震引发的 岩崩砸坏许多房屋、车辆,

11、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此次地震还引发了其他地质灾害, 县域内龙海乡镇河村油房村民小组居民区因地震引发山坡土层松动,加上震后持续 降雨,土壤强度无法支撑山体,导致10月4日发生山体滑坡,油房小学教学楼全 部被掩埋,正在上课的师生无一生还,遇难者高达19人,其中18人为学生。贵州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绵延纵横,山高 谷深。大部分地区岭谷高差均在500 m以上,道路崎岖,交通条件极差。如有地 震发生,导致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均会对灾区交通产生严重影响,甚 至会造成交通阻断,致使外界救援力量和物资难以达到灾区,抗震救灾难度相对其 他地区更大。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

12、和贫困县集中分布地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全国倒数第 二。经济基础薄弱,导致民众自建房屋抗震性能差,地震造成的破坏往往会更大; 其次,民众文化素质偏低,对地震灾害认识不足,自救互救能力弱,也是造成小震 大灾的原因之一。贵州农村房屋基本不设防,老百姓由于贫困及缺乏安全意识,乡村民居常常因陋就 简,就地取材,按传统方式建造的房屋在安全上存在很多隐患。没有经过建筑设计, 圈梁、构造柱基本没有,完全按照个人想法修建2。建筑结构主要以石混和砖混 结构为主,承重墙用空心砖建造的房屋比例也不在少数。石混和砖混结构的房屋是 抗震性能最差的2种建筑。石混结构的房屋在云贵交界5.7级地震、芦山7.0级地 震中的破

13、坏非常普遍;玉树地震中,倒塌的空心砖堆砌房屋至今仍然让人揪心。贵州省历史地震分布呈西强东弱势态,在调查中可以感受到,贵州西部民众比南部 地震区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遍偏高,当地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性能较高。但在东 部和中北部地区,由于较大的历史地震较少,民众防震减灾意识严重不足,认为地 震不可能在当地发生,对防震减灾宣传往往一笑置之,修建房屋时不考虑其抗震性 能3。对贵州历史地震进行统计表明,基本上都属于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 711 km这一区间内4,造成的破坏普遍严重。贵州9个市(州)中,仅有2个市(州)有挂靠在科技局的防震减灾局(副处级),其他 大多数市(州)还没有防震减灾部门。这将会

14、导致震后有些灾区的政府机构无法有效 履行突发事件应对和防震减灾的应急职责,无法行使相关的行政管理权和应急处置 权,不利于及时有效地抢救受灾人员,减少财产损失。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目前全省只有省级和黔南州2支专业地震紧急救援队, 在绝大部分地区还没有专业的地震救援队,其他综合救援队也很少开展地震应急救 援训练,且装备落后。鉴于以上因素,中小地震造成了贵州省比其他地区经济损失大、人员伤亡多,小震 成灾,小震大灾的历史教训,值得贵州各级政府和民众深入思考。我们应汲取近年 来的经验教训,完善地震应急体制和机制,争取国家的政策倾斜和支持,不断提高 民众的防灾意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进

15、程,建立类同城市并考 虑村镇实际情况的、强制性的农房审批、施工、监理、验收管理体系。同时,建议 贵州地区地震应急响应分级应当按照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中其他特殊地区,可根 据需要适当提高应急响应级别。即,在I级、H级、B级地震应急响应下,灾区地 震应急救援的第一主体是省级政府,IV级地震应急响应下灾区地震应急救援的第一 主体是州(市)级政府。低于一般地震灾害的应急主体由县(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 将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相关文献】1 李一行.地震灾害分级响应规定的适用问题研究J .国际地震动态,2013(1):10-14.2 刘 军,张贤文,张玲,等.基于贵州地震特点大破坏小地震”的政府地震应急管理 以1.17”地震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2):31-32.3 王尚彦,刘家仁.贵州地震的分布特征J .贵州科学,2012,30(2):82-85.4 刘 军,张贤文,王 林,等.由威宁4.7级地震看贵州西部民房抗震性能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5) :145-14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