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98898861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探究福清元洪高级中学 陈钦摘要:针对高中学生要迎战高考这一事实,传统的高中班集体建设多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智育发展为主要任务,但显然这样的价值取向是有偏颇的。陶行知强调学生的道德只能在道德实践中养成,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而不是给学生灌输道德观念。本文从班集体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陶行知理念下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的必要性,并阐述了生活化班集体的构建特点。关键词:陶行知,班集体建设,生活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多数倾向于制度化管理,采取严明的纪律,强调教育管理者对学生的控制,通过惩罚、奖励等措施来引导学生遵守纪律,维持班级的良好的学习秩

2、序。这种封闭的外铄型的班级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陶行知实验学校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成长需求,也难以发挥出班集体这一学生在校的最主要的学习、生活空间在学生德育教育上的优势。因此,反思班集体的管理现状与探求班级管理的新理念就非常有必要了。一、高中班集体建设现状反思1. 把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作为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目前,在班级授课制下,高中生大部分时间是以班级为基本场所进行学习、生活,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的考验,许多同学厉兵秣马,在班集体建设方面许多班主任也制定出明确的目标鼓舞同学们为高考而拼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成了班级建设的核心,而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生存、生活能力、适应现代人际交往的心理品质

3、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足够的重视。一些高中生不但自理能力差,而且在与同学的交往时不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导致班级内部、班级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或者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教育回归真实世界 ”“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通过说理教育来进行班集体建设。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班级学生抱怨班主任老师婆婆妈妈,很烦人。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苦口婆心地做动员工作,学生可能在老师讲完后补充一句“这些道理我都懂。”噎得老师说不出话来。平时也经常听到老师在办公室谈论某个学生如何难管:“跟他说一百遍了还这样”。班级墙壁上贴上名人名言,后黑板上可能时时不忘展示模范事迹。老师想方设法试图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但其实是居高临

4、下讲道理,想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道德认知,忽视了学生道德品格需要通过践行而自行建构的特点。3.用封闭式的班级管理应对复杂的形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是一去不复返了。面对大量的信息流,面对多元文化、多元思想意识、多元道德观和价值观,想把学生圈在教室里而不受影响是不现实的,虽然一些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到班上以规避不良影响,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我觉得这难以真正奏效。无处不在的信息总会冲击着同学们,学生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判断力而不是回避这一切干扰。1 / 4到底班级管理的目的何在?班集体建设的重心在哪里?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班级文化的建设以及杜绝不良信息的影响都不应该是我们

5、的主要的任务。二、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的必要性班级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学与管理的主要单位,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化的学习与交往为特征的儿童社会场域。班级作为管理基层组织,是“社会的缩影”,进行角色的提前预演,满足学生的心理归属。1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班级成员的相互交往,通过日常各种文化活动,学生在认识着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学习社会规范,通过老师与同学们的评价意见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进行角色的定位。杜威说过:学校教育并非仅仅是为生活做准备,学校本身就是生活。而陶行知先生更是摒弃了以知识为中心、以文化为中心的教育,在传统教育的层层罗网与形形色色的外来教育中,他发现了教育的核心价值便是立人,关

6、心学生健康成长,应该要摒弃灌输式的强调营造整体氛围的班集体建设,重视学生个体在班集体中的生活,重视学生的本体的道德践行才是教育的根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明确提出了教师教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学生学的目的就在于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他描述的理想的学校是一个“和花园相类似的人园”,“在这里的人都能各得其所,现出各人本来之美”。遵照人的差异“大不同”建立的学校,必然会“现出一种和谐气象,令人一进门便感觉到生命的节奏,这便是“大同”之效。班集体的建设不要把学生都培养成应试的高手,但现实的情形往往是学业成绩优秀的就会被张榜表扬,成了老师的宠儿、班级的功臣,为了

7、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容易淡化学习优秀者的不良表现。“一俊遮百丑”,社会上对高考成功者的吹捧增强了老师的功利意识。而学业落后的自然是丑小鸭,他们拖学校、班级的后腿,天天灰溜溜的,成了老师同学们帮扶的对象,自然矮人一截。这种以成绩高下来界定学生的表现是片面的。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用学习成绩“一刀切”的衡量方法,反对把“个个学生造成一模一样”,大声疾呼不要让桃花、石榴花都去学荷花,他认为只有尊重学生的“大不同”,才能营造美轮美奂的“大同”。2还学生灵性,还班级自由的生活,这才是建设和谐、开放、健康的班集体。三、高中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倾向的特点那么,怎么进行生活化的班集体建设呢?首先,需要关注班级每一

8、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要想班级百花齐放,就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活其实只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部分。有的教师直接从学习的维度来评价学生,而忘记了学生的另一面。表面上是了解学生,其实只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教了两三年,还无法叫出学生的名字,经常把张三李四混掉,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更是无从谈起。当然这与我们现在大班授课,一个班四五十人有关系。构建生活化的班集体就要以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为基础。其次,要建立平等的对话交往关系。班级成员之间应该是“你我”之间的开放式的对话关系,不管你是班主任老师还是班干部,都不能用威压的方式迫使学生接受

9、你的观点。高中学生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可以多元,未必个个学生都要去担任学生干部才有社会责任感,个个都要培养领导意识才行。真理也未必都站在权威的一边。学生都应该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形成合理的行为方式。那种不断地以模仿、感染、暗示等教育方法来潜移默化地灌输教师的既定的群体思维方法与价值观念有弱化学生的个体判断力之闲。构建新型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进行生活化班集体建设的重要条件。再次,切实重视学生的道德践行。钻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当然很难应对复杂的生活,生活是复杂的,现代班集体建设不能把学生约束在教室里,禁锢在教材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的

10、基本观点。班级生活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实践基地,他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一次开学典礼可能胜过老师的多次专题教育,一次社会实践可能会让学生有所感触。学生道德品质的建构只能通过学生的切实的道德实践,老师的苦口婆心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玲人”,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难题。同时,拓宽班集体建设的渠道,到自然的环境感受自然的变化,春兰秋菊,让自然的美引起学生的情绪共鸣。当然,强调班集体建设生活化取向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纪律的约束力。生活是要严格遵守规则的,对于破坏班级的规则就要受到适当的惩戒。客观地记录学生平时的表现是我们新课程对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具体要求,但我们现在许多班主任充当老好人,

11、不肯把学生在班级中的真实表现客观记载下来,使学生评语千人一面,充满空洞的虚假的赞扬之声这同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总之,班集体建设要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现实世界,把学生引向各种的实践活动,在开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注释:潘健. 班级存在价值的发展走向分析M.当代教育科学,2008(2).陶行知.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A.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参考文献: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杜威.确定性的寻求论知与行的关系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扈中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7月第2卷第3期.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