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参考资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9888385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药理参考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药药理参考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药药理参考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中药药理参考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理参考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药理参考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包括人体 动物体、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药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制以及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中药药物代谢动 力学)。AW- Vt-第二章中药药效学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二)(三)(四)(五)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能量代谢功能 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中药药效学的作用特点:(一)

2、中药作用的两重性(二)(三)(四)(五)中药作用的差异性 中药作用的量效关系 中药作用的时效关系 中药作用的双向性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第三章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动力学原理, 研究中药单、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组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 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加以定量描述的一门学科。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内容一. 中药的体内过程1. 跨膜转运 2.吸收 3.分布 4.代谢 5.排泄二. 中药体内药量动态变化规律1. 中药时量关系2. 中药时效关系3. 中药时量

3、关系和时效关系的联合研究第四章 中药毒理学中药的不良反应:1. 副作用2.中药的毒性反应 3.过敏反应 4.后遗效应 5.特异质反应6.特殊毒性反应7.中药常见的各系统不良反应常见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1. A 型药物不良反应(1)作用增强型(2)副作用型(3)毒性型(4)继发型(5)首剂综合征(6)撤药综合征2. B 型药物不良反应(1)不耐受性不良反应(2)特异质性不良反应(3)变态反应性不良反应(4) 第五章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剂量和分组的设定主要药效研究的各种实验至少设3 个剂量组,尽量反映量效和时效关系。够测出 LD50 受 试药物,动物实验给药剂量一般为1/101/5 LD50,很多中

4、药制剂毒性甚小,无法测出LD50 者,一般常用人用剂量来折算动物用量。其粗略的等效倍数为1(人)、34(狗、猴)、56 (猫、兔)、68(大鼠、豚鼠)、1012(小鼠) 第六章解表药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主治外感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麻黄的主要药理作用:一、发汗;二、平喘;三、利尿;四、解热;五、镇痛;六、抗病原 微生物;七、正咳祛痰。其他药理作用:1、兴奋中枢神经系统;2、强心、升高血压;3、对平滑肌的影响。1、麻黄平喘作用的成分、机制、特点是什么? 成分:麻黄碱;机制:1.化学结构似肾上腺素,可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B 2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 酶,升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

5、平。细胞内Ca2+浓度降低,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2直接兴 奋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a受体,使血管收缩,减低血管壁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充血、水 肿; 3、促进肾上腺髓质嗜咯细胞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合成和释放递质而间接发挥拟 肾上腺素作用; 4、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特点:起效慢、作用温和、持续时间长、口服有效。2、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作用的成分和机制是什么成分:麻黄碱 机制:麻黄碱脂溶性高,易通过血脑屏障,在治疗剂量即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产 生精神兴奋、失眠等症状,亦能兴奋中脑、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3、葛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哪些?主要有效成分是什么?作用: 1、抗心肌

6、缺血2、抗心律失常3、扩张血管、降压4、改善脑循环5、改善血液流动 性和抗血栓形成。第七章 清热药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燥湿级清虚热等功效,治疗里热 证是药物,称清热药。清热药的主要要离作用1 抗病原微生物2 抗炎3 抗细菌内素4 解热:起解热机制与抑制病毒、抗毒素、激活巨噬细胞系统、抑制内源性致热源级直接作 用与体温调节中枢等有关5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6 抗肿瘤 黄连中小檗碱的正性肌力作用 利血平、酚妥拉明和心得都不能阻断小檗碱的正性肌力作用,钙拮抗剂可非竞争性地拮抗小 檗碱的正性肌力作用;小檗碱对心率影响以负性频率为主;小檗碱的正性肌力作用是阻止K 外流,延长

7、动作电位时程,使慢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增加Ca跨膜内流的结果。解表药与清热药的比较 共同点:均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和影响免疫功能 不同点:解表药还具有发汗、镇痛、镇静的作用;清热药具有抗肿瘤、抗细菌内毒素的功效。第八章 泻下药 凡以通导大便、排除积滞、攻逐水饮为主要功效,主治里实证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 泻下 泻下药分类、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分类刺激性泻下药泻下药药物 大黄、番泻叶、芦荟、 郁李仁巴豆、牵牛子、芫花 有效成分 结合型蒽苷、牵牛子苷、 巴豆油、芫花脂作用机制 结合型蒽苷类成分,口服抵达 肪油,使肠道容积性泻下药润滑性芒硝火麻仁、硫酸钠脂肪酸口服后硫酸

8、根离子在肠腔内大量的脂大肠后在细菌酶的作用水解为 时 苷元,刺激大肠粘膜下神经丛, 能 使肠蠕动增加而排便,牵牛子苷 肠 巴豆油、芫花脂强烈刺激肠粘 用膜,增加肠胃运动, 产生剧烈泻 通下作用,.不被吸收使局部肠腔形成高 渗状态,导肠腔内大量水分 保留,肠容积中增大,机械 性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而 泻下润滑,粪便软化,同 脂肪油在碱性肠液中 分解产生脂肪酸,对 壁具有温和的刺激作 使肠蠕动增加而润肠便2. 利尿(峻下逐水药)3. 抗病原微生物(抗菌有效成分主要为蒽醌衍生物)4. 抗炎(大黄、商陆)5. 抗肿瘤二、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 泻下:致泻部位在大肠,其致泻主要成

9、分是结合型蔥醌,以番泻苷A和大黄酸苷为主, 番泻苷A作用最强。泻下作用机制:大黄口服后,结合型蔥醌大部分未经小肠吸收而抵 达大肠,而被肠道细菌酶(主要为B葡萄糖苷酶)水解成大黄酸蔥醌蔥酮而刺激肠粘膜及肠 壁肌层内神经从,促肠蠕动而至泻;大黄酸蔥醌酮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平滑肌上M 胆碱受体,加快肠蠕动;大黄酸蔥醌酮可抑制肠细胞膜上Na+- K+-ATP酶,阻碍Na+转 运吸收,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肠容积增大,机械性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部分原型 蒽醌苷自小肠吸收后,经过肝脏转化,生成大黄酸蒽酮,由血液或胆汁运至大肠,发挥上述 泻下作用。大黄素亦有类似乙酰胆碱的作用,能增加肠推进性蠕动而利于排

10、便。(2) 对胃的作用:促进胃液分泌,促进胃的运动,大剂量抑制蛋白酶(3) 保肝利胆(4) 对实验性胰腺炎的作用2 抗病原体3 对血液体统的作用:止血,改善血液流变性,降血脂4 抗炎:大黄对多种实验性验炎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机制主要与抑制炎性介质的合成和代 谢相关,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环氧化酶,使前列腺素E2合成减少,并抑制白三 烯B4和白三烯C4合成5 抗肿瘤芒硝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钠第九章 祛风湿药 凡以祛除风湿、解除弊痛为主要功效,主治弊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一、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 抗炎:大多药物抗炎作用与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 镇痛:青风藤碱和

11、乌头碱的镇痛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大多药物具有抑制作用)二、独活的主要药理作用1 抗炎 2镇痛、镇静:镇静主要成分为当归酸、伞形花内酯3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三、雷公藤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毒性成分:雷公藤多苷、雷公藤内酯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便血等 神经系统:头晕、乏力、嗜睡等血液系统: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个别发生粒细胞缺乏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殖系统:男性少精、弱精或无精,育龄女性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 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甚至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 肾脏毒性:出现多尿、尿崩症 过敏反应:发生率占10%,表现为皮肤糜烂、溃疡、斑丘疹等第十章 芳香化湿

12、药 凡气味芳香,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主治湿阻中焦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一、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 调整肠胃运动功能:厚朴煎剂对小鼠和豚鼠离体肠管,在小剂量下表现为兴奋,而大剂量 下表现为抑制2. 促进消化液分泌3. 抗溃疡,其主要与增强胃粘膜得保护作用和抑制胃酸分泌有关4. 抗病原体微生物二、厚朴的主要药理作用1. 调整肠胃运动功能2. 促进消化液分泌3. 抗溃疡4. 保肝5. 抗菌抗病毒6. 抗炎、镇痛三、苍术的主要药理作用1. 调整肠胃运动功能2. 抗溃疡3. 保肝4. 抗菌5. 抗炎6. 镇痛7. 利尿:活性成分B-桉叶醇。8. 免疫抑制作用第十一章 利水渗湿药凡以通利水道、参利

13、水湿为主要功效,主治水湿雍盛、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 药一、主要药理作用:1.利尿 2.利胆保肝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抗肿瘤 5.抗病原微生物6. 对代谢的影响 7.降血压二、茯苓主要有较成份是茯苓多糖,主要药理作用:1. 利尿 茯苓素是茯苓利尿作用的有效成分.茯苓素具有和醛固酮及拮抗剂相似的结构,对Na+ -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本科有显著激活作用。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1)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2)增强细胞免疫反应(3)茯苓多糖体能使免疫器官胸腺、脾及淋巴结重量增加3. 镇静 (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4.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5. 保肝(羧甲基茯苓多糖)三、泽泻主要

14、有较成分泽泻醇 A, 泽泻醇 B, 泽泻醇 C 主要药理作用1. 利尿.泽泻醇B和泽泻醇A-24-醋酸酯是泽泻利尿的有效成分利用机制:1)直接作用于肾小管的集合管,抑制K+的分泌,同时抑制Na+的重吸收2)增加血 浆心钠素(ANF)的含量,ANF具有排钠利尿作用3)抑制肾脏Na+ -K+-ATP酶的活性,减少Na+ 重吸收2. 抑制肾结石的形成3. 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4. 保肝5. 对心血管的作用:1)降血压 2)对心脏的作用 3)抗血小板聚集6. 降血糖7. 抗炎 第十二章 温里药 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功效,主治里寒证的药物,称为袪药 第一节 概述一、 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功效,主治里寒证的

15、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二、 本类药物药性温热,味多辛,主归脾、胃、心、肝经。具有辛散温通、散寒止痛 补火助阳等功效。三、里寒证常见病证:寒邪入里,脾胃阳气受抑;心肾阳虚,寒从内生。四、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肾上腺皮质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 强心 温里药对心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和正性传导作用。(2) 对心率的影响 加快心率;吴茱萸提取物能减慢心率。(3) 扩张血管、改善学业循环(4) 抗休克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 对胃肠运动的影响(2) 促消化(3) 利胆、止吐、抗溃疡3. 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4. 对神经系统的作

16、用 第二节 常见中药附子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 强心(2) 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3) 抗休克(4) 抗心律失常(5) 抗心肌缺血2. 增强B受体、cAMP系统的反应性3. 抗炎、镇痛4. 抗寒冷、提高耐缺氧能力5.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6. 镇静7. 局麻8. 增强免疫主要成分: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干姜1.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 抗溃疡(2) 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3) 止吐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 强心(2) 对血管和血压的作用3. 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4. 抗炎5. 镇痛6. 抗缺氧7. 抗氧化9. 抗病原微生物 肉桂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2.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7、3. 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4.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5. 镇痛、镇静、抗惊厥、解热6. 抗炎第十三章理气药 理气药药理作用:1. 对胃肠道的作用 理气药对胃肠运动显示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这与胃肠机能状态有关 兴奋胃肠运动 抑制胃肠运动 理气药解痉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可能为多数理气药 物所含有的对羟福林和 N 甲基酪胺。2. 对消化液及胆汁分泌的作用 理气药对消化液分泌呈促进和抑制双向作用3 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双向调节)4 对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松弛作用)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枳壳、枳实、青皮、陈皮均含对羟福林,枳实、枳壳尚含N甲 基酪胺,这些理气药制成的注射液静脉给药,对心血管系统有升压强

18、心抗休克的作用。有效 成分:对羟福林一一直接兴奋a受体,N甲基酪胺一一间接兴奋a .B受体。枳实与枳壳活性成分:N-甲基酪胺和对羟福林 主要药理作用1. 对胃肠乎滑肌的作用 :枳实和枳壳对胃肠平滑肌呈双向作用2. 抗胃溃疡 其他药理作用1)对心脏作用2)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 青皮:1.对胃肠平滑肌作用2.利胆 3.祛痰、平喘 香附:1.抑制子宫2.雌激素样作用3. 对胃肠道和气管平滑肌作用:松弛作用4. 利胆5. 镇痛、抗炎问答:1。枳实与枳壳升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对羟福林直接兴奋a、B受体,N-甲基酪胺促进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间接兴奋a、B 受体,从而收缩外周血管、兴奋心脏,从而升高血

19、压2以理气药对胃肠道运动的影响为例,论述中药的双向作用。 理气药对胃肠道表现为兴奋与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其作用与胃肠功能状态有关。理气 药可使紊乱的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第十四章消食药主要药理作用 1.助消化 2.调节胃肠运动山楂:主要药理作用:1.助消化 2,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 心肌缺血(2)抗心律失常(3)强心(4)降压 4.抗菌 其他药理作用: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主要有效成分:黄酮类成分及有机酸第十五章 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收缩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2.促进凝血过程。3.促进血小 板凝聚。4.抑制纤维蛋白溶解。5.抗凝血。三七的主要药理作用:1. 对血

20、液系统的作用。(1)止血 (2)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 (3)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4) 溶血作用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对心脏的作用(2)扩张血管,降血压 (3) 抗心肌缺血(4) 抗脑缺血 (5)抗心律失常 (6)抗动脉粥样硬化 (7)逆转心肌肥厚3抗炎 4.保肝 (1)抗急性肝损伤 (2)抗慢性肝纤维化 5.抗肿瘤化瘀止血药物“止血不留瘀”功效的药理作用基础是什么? 化瘀止血药具有促进凝血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的双重药理作用,使用后既可达到 止血的目的,又可防止血液系统出现高凝状态,减少或预防血栓的过度形成,从而达到“止 血不留瘀”的功效。三七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有效成分及作用

21、机制是什么?1. 止血。三七止血的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作用机制与其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板功能 有关2. 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机制:(1)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成分为三七皂苷。(2)对凝 血因子的影响。 (3)促进纤维蛋白酶的溶解3. 促进骨髓造血功能4. 溶血作用十六章血瘀证的病理改变:1.血液流变学异常 2.微循环障碍 3.血液动力学异常 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共同特征:“浓”、“粘”、“凝”、“聚” 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1 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形成 (1)抗血小板聚集 (2)降低血液粘度 (3)抗凝血2 改善微循环 3.改善血流动力学 4.抗组织缺血性损伤 5.抑制组织异常

22、增生 6.抗 炎、镇痛、兴奋子宫丹参的主要药理作用:1。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 2,抗心肌缺血 3.抗脑缺血 4.镇静 5. 抗肝损伤 6.改善肾功能 7.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川芎的主要药理作用:1.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 2.抗脑缺血 3.抗心肌缺血 4.扩张血管、 降血压延胡索的主要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镇痛 (2)镇静2. 心血管系统作用 (1) 抗心肌缺血 (2)抗脑缺血 (3)抗心律失常3. 抗消化性溃疡? 延胡索镇痛力:延胡索乙素丑素 甲素?吗啡 延胡索乙素复方阿司匹林? 各种制剂的镇痛作用高峰均在半小时内出现,维持约2 小时? 延胡索乙素对钝痛的作用优于锐痛?

23、副作用少,无成瘾性益母草的主要药理作用:1.兴奋子宫。兴奋子宫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益母草碱,作用机制是通 过影响子宫平滑肌与电活动相关离子的转运,使起步细胞电活动加强及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 加快。2。抗心肌缺血 3.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栓 4,对泌尿系统的影响莪术的主要药理作用:1,抗肿瘤(光谱) 2,抗血栓 3,对胃肠平滑肌的影响 4,抗炎, 镇痛 5,抗肝纤维化十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主要药理作用;(1)祛痰 (2)止咳 (3)平喘 问题:1。半夏催吐和镇吐的作用机制与桔梗祛痰机制是什么?生半夏有催吐作用,其作用与所含 2,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苷有关,其苷元有强烈 的黏膜刺激作用,炮制后刺激性明

24、显降低,半夏的各种炮制品有镇吐作用,其镇吐万分 为 生物碱、甲硫氨酸、甘氨酸、葡萄糖醛酸或L-麻黄碱,机制与抑制中枢有关。半夏催吐和 镇吐分别是两种不同万分所致。3 为什么苦杏仁苷口服口服毒性大于注射? 苦杏仁苷静脉注射在体内分布快、广泛。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很小,易引起中毒。 十八章 安神药 主要药理作用1. 镇静、催眠2. 抗惊厥2. 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降压酸枣仁:主要药理作用:1.镇静、催眠,抗惊厥2. 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3. 抗心律失常4. 抗脂质过氧化5. 增强免疫十九章 平肝熄风药主要药理作用:1 镇静,抗惊厥2 降压3 解热,抗炎,镇痛4 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天麻主要

25、有效成分:天麻素主要药理作用: 镇静和抗惊厥 降压 调整脑血管功能,保护神经细胞 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益智和延缓衰老钩藤:1降压 2 镇静和抗惊厥,抗癫痫3 对脑的保护作用4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5. 戒毒二十章 开窍药: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主治闭窍神昏证,能使昏迷患者神志苏醒的药物 主要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双向性,小剂量兴奋中枢,大剂量抑制中枢2. 脑保护3. 扩张冠脉4抗炎麝香:主要药理作用: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2.抗脑缺氧3. 抗炎、镇痛4. 对心血管5.兴奋子宫冰片:主要药理作用:1.促渗作用:A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B促进药物透过皮肤黏膜C促进药 物从消化

26、道吸收2.心肌保护作用3.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4. 脑保护作用5. 抑菌6. 抗炎二十一章补虚药:凡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为主要功效和,能消除体虚弱证候,增强机体抗病能 力,主治虚证的药物药理作用:1.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A增强非特异免疫功能B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C免疫 调节作用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A改善学习记忆功能了。B调节神经功能3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A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B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C 调节下丘脑-垂体-甲腺功能4对物质代谢的影响:A促进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B调节糖代谢C调节脂质代谢5. 延缓衰老6. 对心血管系统7. 对造血系统功能的影响8对消化系统功能的

27、影响9.抗肿瘤人参:活性成分:人参皂苷主要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A改善学习记忆能力B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功 能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A提高非特异免疫功能B提高免疫功能3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A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B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C 对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可提高血中胰岛素水平4.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强心B对血管及血压的影响:双向C抗休克作用5. 增强骨髓造血功能6对物质代谢的影响:A促进核酸及蛋白质合成B降血脂C调节血糖水平7. 抗肿瘤8. 延缓衰老9抗议应激:有“适应样作用”,可增强机体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有害刺激或损伤的非特 异性抵抗能力。黄芪:

28、主要药理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强心B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双向3. 促进骨髓造血功能4对物质代谢的影响:双向调节5. 抗自由基、延缓衰老6. 对消化系统的的作用:A保肝B抗溃疡7.抗病原微生物8.利尿及肾保护作用甘草:活性成分:三萜皂苷类(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和黄酮类(甘草苷等)主要药理成分:1.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A促进保Na排K表现出盐皮质激素样作用;B 表现出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机制:A促进皮质激素的合成B甘草次酸与皮质激素在结构上 相似,可直接产生皮质激素样作用 C 甘草次酸可竞争性抑制肝对皮质激素的灭活,间接提 高皮质激素

29、的水平2.对免疫系统的作用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抗溃疡:A抑制胃酸的分泌及胃液的生成B促进消化道上皮细胞 再生,促进溃疡面的愈合C刺激内源性前列腺互素的合成和释放,D吸附胃酸从而降低胃 液酸度( 2)保肝( 3)解痉4解毒:解毒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及其体内分解代谢产物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机制:A 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可以与毒物的羧基、羟基结合,减少毒物的吸收。B通过物理、化学 方式沉淀或吸附毒物以减少吸收 C 甘草次酸具有皮质激素样抗应激作用,可提高机体对毒 物的耐受能力D对肝药酶具有诱导作用,可加速毒物的代谢。5. 抗炎6镇咳祛痰7抗病原微生物当归:主要药理作用:1对血液系统的作用:A促

30、进骨髓造血功能B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C降血脂、抗 动脉粥样硬化2.对血管系统的作用:A抗心肌缺血B抗心肌梗死后纤维化C抗心律失常D扩张血管、降 血压3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兴奋和抑制的双重作用4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增强特异非特异免疫功能淫羊藿:1增强性腺功能:具有雄激素样作用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促进骨生长4对物质代 谢的影响冬虫夏草: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二十二章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主治滑脱证的药物,称为收涩药。 主要药理成分:1. 收敛,有效成分:鞣质和有机酸。机制:A沉淀或凝固局部蛋白质,在组织表面形成较为 致密的保护层,减少创面刺激。B鞣质可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凝固,堵塞小血管

31、,有助于局部 止血。C使腺体分泌减少,保持黏膜干燥。2抗菌3止泻五味子:活性成分:五味子素 主要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3.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4保肝:A促进肝蛋白质和糖原的生物合成,加速肝细胞修复与再生B增加肝细胞色素 P450活性,增强肝解毒功能(联笨双酯)C提高肝细胞的存活率D减轻肝细胞的坏死,防 止脂肪性变,抗纤维化F使血清谷氨酸转氨酶(ALT)活性降低。5 对胃肠道的作用6. 抗衰老7.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五味子油乳剂可增强特异性免疫,五味子粗多糖提高非特异性免疫 五味子醇能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二十四章中药新药: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

32、销售的药品。中药新药的分类: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即 提取到的天然的单一成分)及其制剂。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的中药材代用品。4.药材 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 类组成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7.改变国内上市 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 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已有国 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实验设计原则:“随机、对照、重复 中药新药毒理研究通常分为: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特殊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的测定方法:1.急性毒性试验 LD50 测定方法 2.最大耐受量测定 特殊毒理试验的方法1.遗传毒性试验 2.生殖毒性试验 3.致癌试验:短期试验、动物致癌试验 和人类流行病学调查。此资料仅供参考,资料整理的较仓促,有错漏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