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变电所设计配置方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9885036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3.8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5KV变电所设计配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35KV变电所设计配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35KV变电所设计配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35KV变电所设计配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KV变电所设计配置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 35KV变电所设计配置方案英文题目: 35KV substation design configuration program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老师姓名 论文提交时间内容摘要变电所即改变电压的场所。是介于发电与用电的环节,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35kV相比于110kV以及220kV来说, 35kV属于小型容量的变电所。这种小型的变电所在诸如北上广深等用电量大、 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已不再进行建设,但在二、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等依旧仍 将长期存在。本文依据总体情况,就县、乡(镇)以及农村35kV提出合理

2、的设 计解决方案以及适用范围。关键字:小型化 35kV变电所 设计方案ABSTRACTThe place where the voltage changes. Is between the power generation and electricity links,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power system, safety and efficienc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35kV compared to 110kV and 220kV, 35kV is a small capacity of the substation.

3、 This small substation, such as Beijing , Shanghai, Guangzhou and Shenzhen and other larg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first-tier cities are no longer construction, but in 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tier cities and rural areas will still exist for a long time. Based on the gene

4、ral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design solution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to county, township (town) and rural 35kV.Keywords: miniaturization 35kV substation design目录内容摘要ABSTRACT I第一章绪论-0-一、35kv变电所概述 -0-二、国内外发展情况-0-(一)数字化变电所技术-0-(二)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0-(三)防雷的发展前景-0-第二章设计方案-1-一、设计目标 -1-二、设计方

5、案 1-(一) 变电所选址原则和作用- 1 -1. 变电所的选择原则- 1 -2. 电力系统供电要求-1 -3.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 2 -(二) 主接线设计- 2 -1. 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2 -2. 单母线接线方案 3-3. 外桥接线方案- 4 -4. 分析比较一 4 一( 三) 负荷计算(四)短路电流的计算(五)配电装置的平面设计 -9 -第三章结论-11 -参考文献-12 -第一章 绪论一、 35kv 变电所概述在如今的生活中,电能是主要能源与动力,其以输送分配简单经济,易于实现生产过 程自动化,方便控制、调节和测量等诸多优势称为世界上能量流通及使用的最主要形式, 是今世界使用最为

6、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及国民经济生活中各 个领域。其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故电 力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虽然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35kV供电方式的容量对于类似北京,上海, 广州,深圳等发达城市已明显不足,但其仍存在并可能长期存在于广大较不发达地区,且 其具有用电负荷小,面积广的特点,因此对35kV的变电所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文结合电磁场与电机学等理论与实践基础,就35kV变电所设计方案进行探讨。35kV(35000V)是高电压的场所,是把发电厂发出来的电能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发 电厂所发的电

7、在输送到用户,有很长的距离,输送的过程也会产生损耗,损耗随着电流的 增大而增加。为了降低传送损耗,通常是通过变压来升高电压,进而使得电流降低,到用 户附近再按需要把电压降低,这种升降电压的工作靠变电站来完成。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 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 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变电所在特定的环境中,是将ACDCAC转换过程。由于直 流输电能克服交流输电的容抗损耗,更具有节能效应,有些采用高压直流输变电形式,像 海底输电电缆以及远距离的输送中应用。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安全可靠、电能质量高、经 济性好,便于扩建。但是电力系统的组成元件数量多,结构

8、各异,运行情况复杂,覆盖地 域辽阔。因此,受自然条件、设备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 态。故障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各种形式的短路。为此,需要安装各种形式的保护装置, 用分层控制方式实施安全监控系统,对包括正常运行在内的各种运行状态实施监控,以确 保电力系统安全正常且更好的运行。二、 国内外发展情况(一)数字化变电所技术数字化变电所技术是变电所自动化技术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变革,对变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各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字化变电所三个主要的特征就是“一次设 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符合IEC61850标准”,即数字化变电所内的信息全部做到 数字化,信息传递实现

9、网络化,通信模型达到标准化,使各种设备和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 平台。这使得数字化变电所在系统可靠性、经济性、维护简便性方面均比常规变电所有大 幅度提升。(二)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 一体化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领域中的普遍应 用,新的控制原理和方法被不断应用于计算机继电保护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从而使 微机继电保护的研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三)防雷的发展前景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在雷电活动规律、雷击线路物理过程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输电线路防雷理论

10、体系。雷电流幅值、波形、地闪密度以及线路落雷次 数对于分析线路防雷性能极为重要。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基于磁场定位和时差 定位原理的雷电定位系统,使雷电测量更为准确和及时。目前,雷电定位系统组成的雷电 监测网络已在我国和北美、日本、韩国、欧洲等世界许多国家得到运用,它能帮助电力部 门实现故障定位、分类、准确计算地面落雷密度等雷电参数,但雷电数据分散性较大,需 要长期统计雷电数据。但总体上变电所的防雷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公众防雷安全意识 不强,对雷电灾害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存在侥幸心理;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雷电灾害 的危害途径增多,防雷安全理念已发生巨大变化,不仅要

11、有传统的防御直击雷,还要防感应 雷的新时代,而许多措施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防雷阶段。第二章 设计方案一、 设计目标根据发电厂和变电所所在电力系统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应满足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和 经济调度的要求,根据规则容量,本期建设规模、输送电压等级、进出线回路数、供电负 荷的重要性,保证供需平衡,电力系统线路容量、电气设备性能和周围环境及自动化规则 与要求等条件确定,应满足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型的要求。二、 设计方案(一) 变电所选址原则和作用1. 变电所的选择原则依据GB50059 92标准总则应达到以下标准:(1) 变电所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510年发展规划进行,做到远、近期结合,以 近期为主,正

12、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2) 变电所的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 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结合国情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3) 变电所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变电所应建在靠近负荷中心位置,这样可以节省线材,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压质量。 在35kV输电线路时,其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即是初步设计,在初步设计时需要明确设计 原则,同时分析比较不同的线路路径方案,从中选择出最佳的方案,确保设计的最优化及 预算的最经济化。2. 电力系统供电要求(1) 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供电的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及人身和 设备安全,形成十分严

13、重的后果。停电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电力系统本 身的损失。因此,电力系统运行首先要满足可靠,持续供电的要求。(2) 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电能质量包含电压质量,频率质量,和波形质量三个方 面,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均以偏移是否超过给定值来衡量,例如给定的允许电压偏 移为额定值的 ,给定的允许频率偏移为 等,波形质量则以畸变率是否超过给定 值来衡量。所有这些质量指标,都必须采取一切手段来予以保证。(3) 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电能生产的规模很大,消耗的一次能源在国民经济一 次能源总消耗占的比重约为1/3,而且电能在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耗绝对值也 相当客观。因此,降低每生产一度电能消耗的能源和降

14、低变换,输送,分配时的损 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 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1) 额定电压是指能使电气设备长期运行的最经济的电压。在系统中,各部分电压 等级是不同的。三相交流系统中,三相视在功率S=3UI。当输出功率一定时,电 压越高,电流越小,线路,电气等的载流部分所需的截面积就越小,有色金属的投 资也越小,同是由于电流小,传输线路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损失也较小。另一方面, 电压越高,对绝缘水平的要求则越高,变压器,开关等设备的投资也越大。综合考 虑这些因素,对应一定的输送功率和输送距离都有一个最为经济合理的输电电压, 但从设备制造角度考虑,为保证产品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又不应随意确定输电电压。(

15、2)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经线路向用电设备输送电能时,由于用电设备大都是感 性负荷,沿线路的电压分布往往是首段高于末端,系统标称电压于用电设备的额 定电压取值一致,使线路沿线的实际电压于用电设备要求的额定电压之间的偏差不 致太大。(3) 变压器额定电压:变压器一次侧接电源,相当于用电设备,二次侧向负荷供电, 又相当于电源,因此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于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由于变压器 二次侧额定电压规定为空载时的电压,额定负载下变压器内部的电压降落约为 , 当供电线路较长时,为使正常运行时变压器二次测电压较系统标称电压高 ,以便 补偿线路电压损失。变压器二次测额定电压应较用电设备额定电压高 ,只有

16、当变 压器二次测与用电设备间电气距离很近时,其二次侧额定电压才取为用电设备额定P电压的S 二 K (X i.m*)(l + a %)倍。jst COS Q(二) 主接线设计按照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的第23条规定:“35kV60 kV配电装置中,当出线 为 2 回时,一般采用桥形接线;当出线为 2 回以上时,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单母线接线。 出线回路数较多、连接的电源较多、负荷大或污秽环境中的 3560kV 室外配电装置,可 采用双母线接线”。本变电站 35 kV 侧可考虑以下3 种方案,并进行经济和技术分析。1. 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如图1 所示。IB2B图1单母线分段接线优点:用断路器把母线分段

17、后,重要用户可从不同母线分段引出双回线供电;当一段 母线发生故障,分段断路器自动将故障段切除,保证正常段母线不间断供电,保证重要用 户不停电。缺点:当一段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故障或检修时,该段母线的回路都要在检修期间内 停电;当出线为双回路时,常使架空线路出线交叉跨越;扩建时需向两个方向均衡扩建; 分段断路器故障造成35 kV两段母线停电。适用范围:610 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为6回及以上时;3560 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为48回及以上时; 110220 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为34回时。2. 单母线接线方案如图2所示。H81E2H图2 单母线接线220kV云西变站22OkV优点:接线简单清

18、晰,设备少,操作方便,便于扩建和采用成套配电装置。缺点:不够灵活可靠,任一元件(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等)故障或检修,均需使整 个配电装置停电。单母线可用隔离开关分段,但当一段母线故障时,全部回路仍需短时停电,在用隔离开关将故障的母线段分开后才能恢复非故障段的供电。 适用范围:610 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不超过5回;3560 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不超过3回;110220 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不超过2回。3. 外桥接线方案如图3所示。2G图3外桥接线外桥接线的特点: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或运行中需要切除时,只断开本回路的断路器即 可,不影响其他回路的工作。当线路故障时,例如引出线1U故障,断路器1D

19、L和3DL 都将断开,因而变压器1B也被切除。为了恢复变压器1B的正常运行,必须在断开隔离 开关2G后,再接通断路器1DL和3DL。外桥接线适用于线路较短和变压器按经济运行需 要经常切换的情况。4. 分析比较分别分析以上单母分段、单母线和外桥三个方案,所需35 kV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数 量统计如表1所示。表1 35KV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数量表方案比较单母线分段单母线外桥接线断路器台数543隔离开关总数866从经济性来看:由于三种方案所选变压器型号和容量相同,占地面积基本相同,所以 只比较设备,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所用设备最多,造价最高,故最不经济;外桥接线方案 所用设备最少,造价最低,故最经济;单母

20、线接线方案介于其他两个方案中间,较经济。从可靠性来看: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当一段母线发生故障,分段断路器自动将故障 段切除,保证正常段母线不间断供电和不致使重要用户停电,可以满足一、二、三类用户 负荷的要求,可靠性高;单母线接线方案,任一元件(母线及母线隔离开关等)故障或检 修,均需使整个配电装置停电,不能满足一、二类用户负荷的要求。外桥接线方案当线路 发生故障时,需动作与之相连的两台断路器,从而影响一台未发生故障的变压器运行。因 此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为最佳选择。从改变运行方式的灵活性来看: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因接线简单,所以投切变压器, 倒闸操作最简便。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发现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

21、以供电可靠性高为主要优 点;单母线接线方案以设备少,较经济,倒闸操作简便为主要优点;外桥接线方案以投资 少,经济性好为主要优点。因本变电站无一类负荷,二类负荷所占比例较少(18.8), 所以考虑综合因素,选择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为35 kV 侧主接线。根据设计原则,电厂至35KV线路2回可采用单母线分段的接线形式,如图4所示。610kV配电装置出线回路数目为6回及以上时,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而双母线 接线一般用于引出线和电源较多,输送和穿越功率较大,要求可靠性和灵活性较高的场合。本文假定10KV出线回路数为12回,采用单母线分段,如图5所示。10kvABC A B C ABC10kv 10kv

22、 10kvABCilOkv10kvZ -10kv图 5 出线回路三) 负荷计算表 2 负荷原始资料电压等级线路名称最大负荷MVA负荷组成()自然功率Ifmax(A)线长km一级二级10KV原料车间3.120%20%0.781825.1溶出车间3.3920%20%0.7846.78.168沉降车间4.61620%20%0.755813.436分解车间3.62470%30%0.7210713.404蒸发车间1.64930%30%0.75879.968被烧车间1.462530%30%0.7811411.6271. 综合最大计算负荷:PS 二 K C )(1 + a %) js t COS 9Kt:同

23、时系数,对于出线回数较少的情况,可取0.90.95,出线回数较多时,取0.850.9;在本设计中,10KV中取0.95,6KV中取0.85a %线损,取5%2. 对于35KV段负荷的计算:S = K (工 7max )(1+a %) MVA35 t COS 申=0.95X(3.1+3.39+4.6116+3.624+1.649+1.4625) /0.9X(1+5%) =19.77 MVA3. 对于 10KV 段负荷的计算S = K (工ma)(l+a %)6 tcos申=0.853.1/0.78+(3.39+1.649)/0.7 5 + 4.6116/0.72+(3.62 4 + 1.4 62

24、5)/0.8 X(1 + 5%)=20.93 MVA综上:总的计算负荷:s = X s =19.77 + 20.93 = 40.70 MVAjsjs(四) 短路电流的计算供配电系统中的短路,是指相导体之间或相导体与地之间不通过负载阻抗而发生的电 气连接。短路是电力系统中常发生的故障,短路电流直接影响电器的安全,危害电力系统 的安全运行,假如短路电流较大,为了使电器能承受短路电流的冲击,往往需要选择重型 电器。这不仅会增加投资,甚至会因开断电流不满足而选择不到合适的高压电器,为了能 合理选择轻型电器,在主接线设计时,应考虑限制的措施即而需要计算Id.1. 各回路电抗的计算计算各回路电抗:(取基准

25、功率 Sd=100 MVA, Ud=Uar)。图6短路计算图根据前面所选变压器各参数得:S 100X 二 X 4 二 0.4 x 25 x 二 0.0751 U 21152arX1=0.1X2=0(纯电缆线路)S1X 二U dx 二7.4/10=0.743 K3 S 100NX = Dkdx = 7.29/10 = 0.7294 U % S 100K 4N2. 计算各短路点的短路电流在配电系统中,当发生三相短路时,后果最严重。因而以此验算电器设备的能力(1)K点短路时,对于35KV系统电源(无穷大容量):K 点短路时网络简化图6I (3)二丄 IK X d1=丄 x 100= 15.8 KA0

26、.1 v3 x 36.5i 二 2.551” 二 2.55 x 15.8 二 40.29KAshI 二 1.521” 二 1.52x 15.8 二 24.02KAsh(2) K2 点短路时:100I(3)=I =x= 6.5KAK X + X + X d 0.1 + 0 + 0.74 v3 x 10.5123_i= 2.551”二 2.55 x 6.5 二 16.575KAsh2二 1.521”二 1.52 x 6.5 二 9.88KAsh2K3 点短路时:I(3)K3X + X + X d 0.1 + 0 + 0.729 x; = 663KA124i 二 2.551” 二 2.55 x 6.

27、63 二 16.91KA sh3二 1.521” 二 1.52 x 6.63 二 12.78KA sh3五) 配电装置的平面设计结合变电所的实际情况,35kV采用户内开关柜单列布置,采用电缆进线,架空出线。10kV采用室内开关柜单列布置,采用电缆出线,主变位于35kV配电室及10kV配电室采用户内布之间,主变前留有四米宽运输通道。35kV配电室东侧建有综合保护室.10KV配电室东侧为电容器室,电容置。第三章 结论时光在悄悄的流逝,不知不觉中到了大学生活尾声。回顾得得失失的大学生涯,在老 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我完全融入到了大学校园这个大家庭。在此,我向关心帮助过 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真诚的感

28、谢。大家都知道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接受电能和分配电能并能改变电压的场所,在电气一 次部分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供电可靠性,能满足该区不断增长的负荷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通过对该变电站的设计,加深了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高电压技术,变电站综合自 动化等课程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把书面知识和和实际变电站运行进行了一次有机且印象 深刻的结合,提高了查阅各种资料及处理某些问题的能力,受益匪浅。在本次变电站的设计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教材和资料中的部分论述,对本论文 的完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此次设计中虽充分采纳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经验和意见,几经 修改,但由于经验不足,尚不能纵观全局以至不能很好的理解老师们

29、的教诲和同学们的建 议,这就使本次设计及论述过程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 刘介才.工厂供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年 5 月2. 陈连生.发电厂电气工程.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年 8 月3. 杨有启.电气安全规程.北京:北京出版社,1991 年5 月4. 应智大.高电压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年 5 月5. 杨洋.供配电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8 月6. 熊信银.发电厂电气部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年 8 月7. 王崇林主编.供电技术.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年 3 月8. 李军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年8 月9. 张冠生.电器理论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年11 月10. 贺家李.电力系统及电保护原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10 年 8 月11. 何仰赞.电力系统分析.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电力出版社,2002 年 3 月12. 赵春梅. 35kV 线路雷击过电压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北京:中国科技信息,2010 (14)13. 王子午.常用供配电设备选型手册第三、四分册.武汉: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年2月14. 国家标准 GB50059-1992.35-110kV 变电所设计规范.北京:中国标准出 版社,1992 年 4 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