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9883254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426-《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426-《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426-《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426-《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6-《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全院师范类专业 学时:56 学分:3.5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教学目的:1使师范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学习其他的教育学科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为师范生将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提供心理学的理论指导。2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心理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意志、需要、动机、智力、人格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程序及方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能把它们应用到学校教育、教学中去,培养学生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理解心理健康所涉

2、及的基本内容,懂得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和人际交往方式等个体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与方法。教学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心理的本质、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与情感、需要与动机、人格、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群体心理、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标准与辅导原则与方法。教学时数分配:第一章4学时,第二章14学时,第三章2学时,第四章6学时,第五章6学时,第六章6学时,第七章6学时,第八章4学时,第九章4学时,第十章4学时,其中,理论课时44个,实践课时12个。教学方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第一章 导论

3、(4学时)教学要求: 1、正确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树立科学的心理观,理解并牢固掌握心理学概念。2、明确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学习、研究心理学在教育中的意义。3、了解心理学的历史流派,心理学研究类型与研究过程,掌握研究心理学的一般方法。教学要点: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的心理学(一)个体心理1、心理过程2、心理状态3、个性心理(二)社会心理二、人的行为(一)什么是行为(二)行为与心理的关系第二节 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一)脑是心理的器官(二)心理的产生是脑的反射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一)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二)心理现象的观念性(三)心理活动的主观性(四)心理反

4、映的能动性(五)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第三节 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主要流派(一)构造主义(二)机能主义(三)行为主义(四)格式塔心理学(五)精神分析心理学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一)认知心理学(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发展性原则(四)道德性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一)刺激变量(二)个体变量(三)反应变量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一)选择和确立课题(二)确定研究设计(三)搜集资料(四)分析资料(五)作出结论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测验法(四)实验法第五节 心理学与

5、教育一、心理与教育的辨证关系(一)心理是教育依据的背景与前提(二)教育促进心理的发展(三)心理学研究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心理学的教育作用(一)测量与描述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发展水平(二)解释与说明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与问题(三)预测与控制教育主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三、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分支参考阅读篇目:1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思考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各种心理现象间的关系怎样?2.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有哪些?其意义表现在哪方

6、面?3.为什么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须学习心理学?4.实例分析:在教育路线上,有许多老教师,从未见过心理学书籍,但教育教学效果极好,在他的教育培养下,青少年学生身心都健康成长,桃李满天下。这个事实是否说明不学心理学都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试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第二章 心理过程(14学时)教学要求:1.理解并掌握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概念。2.掌握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3.能利用所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要点:第一节 认知过程一、感觉和知觉(一)感觉、知觉的概念(二)感觉、知觉的分类1.感觉的分类2.知觉的分类(三)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

7、限2.感觉的适应3.感觉对比4.感觉的相互作用5.联觉(四)知觉的规律1. 知觉的选择性2. 知觉的整体性3. 知觉的理解性4. 知觉的恒常性(五)错觉与幻觉(六)感觉、知觉与教育教学1.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2.运用知觉选择性的三个规律(1)感知对于刺激强度依存性的规律(2)对比规律(3)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规律(七)提高教师社会知觉的能力1.正确对待第一印象2.公正地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3.消除刻板印象4.重视运用近因效应二、记忆(一)记忆的概念1、记忆的定义2、记忆的种类3、记忆表象(二)记忆过程的分析1、识记(1)识记的种类(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2、保持和遗忘(1)保持(2)

8、遗忘(3)复习3、再现(1)再认(2)回忆(三)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青少年记忆发展的特点(1)青少年期是记忆的黄金时代(2)识记的有意性随目的性增加而发展(3)意义识记的方法逐渐占主导地位(4)抽象识记能力有较大发展(5)记忆广度增大2.运用记忆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注意教学安排的合理化(2)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背景3.良好记忆力的培养(1)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2)掌握有效的记忆术(3)掌握有效进行追忆的方法三、思维(一)思维的概念1.思维的定义2 .思维的种类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心智操作)1.分析和综合2.比较3.抽象、概括4.具体化和系统化(三)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1.什么是问

9、题和问题解决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动机强度(2)思维定势(3)功能固着(4)迁移(5)个性差异(四)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四、想象(一)想象的概念(二)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与有意想象2.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3 .幻想 第二节 情绪情感过程 一、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1 、情绪情感的定义 2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3、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二)情绪与情感的机体变化1、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2、机体外部的表情变化二、情绪与情感体验(一)情绪的强度(二)情绪的紧张度(三)情绪的快感度(四)情绪

10、的复杂度三、情绪与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的种类1、心境2 、激情 3、应激(二)情感的种类1、道德感2 、理智感 3 、美感 四、挫折(一)挫折的概念(二)挫折后的表现形式1、挫折后的积极表现形式2、挫折后消极的表现形式3、挫折后妥协的表现形式(三)处理挫折的策略1、情境转移2、精神宣泄3、代偿转移4、心理咨询5、宽容受挫者第三节 意志过程一、意志概述(一)意志的概念1、意志的定义2、意志的特征(二)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二、意志的过程(一)采取决定阶段1、动机斗争2、目的的确定3、选择行动的方法(二)执行决定阶段1、意志对行动的调节2、克服内外困难3、经受成败的考验三、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

11、二)果断性(三)自制性(四)坚持性思考题: 1阐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2如何理解知觉的特性?3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觉规律。4. 什么是遗忘?如何与遗忘作斗争?5. 教学中如何利用记忆规律组织学生复习?6如何理解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7试分析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8试述想象的种类及其现实意义。9. 心境、激情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对现实有何影响?10.有学生问:“我每周都制订学习计划,却实现不了,这是为什么?”你将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参考阅读篇目:1. John.B.Best.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K.T.斯托曼.情绪心理学M.张燕云,译.沈阳:辽

12、宁人民出版社,1986.3.柏桦.EQ情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第三章 心理状态(2学时)教学要求: 掌握认识心理状态,掌握注意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不同种类注意的主要因素,了解注意的品质,理解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要点:第一节 心理状态概述一、心理状态的概念(一)心理状态的定义(二)心理状态的特点1、动态性2、直接现实性3、综合性二、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一)睡眠状态(二)觉醒状态(三)注意状态(四)应激状态三、心理状态与自我觉知(一)意识状态(二)无意识状态第二节 注意一、注意概述(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产生的条件1、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 )客观因素 (2 )主观因素

13、 2 、随意注意保持的条件 (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2)培养间接兴趣。 (3)合理地组织活动。 (4) 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3 、随意后注意产生的条件 二、注意的特征(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意的转移 三、注意的心理机制(一)过滤器理论(二)衰减模型理论(三)反应选择模型理论四、注意与学习 (一)要善于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 (1)教师要善于利用刺激物的特点来组织学生的注意。 (2)激发学生的注意要考虑其需要、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 (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随意注意(1)加深学生对活动任务的理解 (2)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采

14、用一些方法促使学生注意。(3)让学生采用自我监控的方法调节注意。 (4)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三)交替利用两种注意以维持课堂注意参考阅读篇目: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思考题: 1分析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2引起和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3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与调节学习的过程?第四章人格理论(6学时)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人格的内涵。2. 理解人格的主要理论、掌握人格测验的基本方法和原理。3. 能将所学的人格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教学要点:第一节 人格理论一、人格的概述(一)人格的定义(二)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的主要理论(一)

15、人格的精神分析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2.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人格理论(二)人格的特质论1.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3.艾森克人格结构理论4.“大五”人格模式(三)人格类型论1.气质类型说2.性格类型学说(四)人格的学习理论第二节 人格测验一、自陈式测验(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三)艾森克人格问卷二、投射测验(一)罗夏墨迹测验(二)主题统觉测验第三节 人格与教育教学一、学生人格类型的差异与教育教学(一)气质与教育教学1.气质特征2.气质差异与教育教学(二)性格与教育教学1.性格的特征2.性格差异与教育教学(三)人格特质与教育教学参考阅读篇目:

16、1. 1.Burger.J.M.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郭永玉.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台湾东华书局,1999.思考题: 1.什么是人格?人格有什么特征?2.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理解奥尔波特、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观点。4.“大五”人格模式的主要观点是什么?5.请举出几个常用的自陈式测验和投射测验的实例。6.如何根据学生气质类型差异进行教育教学?7.性格有哪些特征?谈谈性格差异与教育教学。8.请你介绍几种适应人格特质的教育教学策略。第五章 个体心理发展(6学时)教学要求:

17、1、 深刻了解个体心理发展基本概念、影响因素2、 掌握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及意义教学要点: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一)心理发展的概念(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 、心理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三)心理年龄特征二、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的作用(二)生理成熟的作用(三)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三、心理发展的动力四、青少年的心理年龄特征(一)少年期概况(二)青年初期概况第二节 青少年生理和认知发展一、青少年期生理的发展(一)身高、体重显著增加,身体形态急剧变化(二)神经系统的发展(三)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性成熟(四)生理发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冲击二、青少年期认知

18、的发展(一)注意的发展(二)感知的发展(三)记忆的发展(四)思维的发展(五)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第三节 青少年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认识的发展(二)自我体验的发展(三)青春期同一性危机二、道德的发展(一)少年期的动荡性(二)青年初期的成熟性(三)信息时代的道德发展三、家庭的作用(一)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二)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参考阅读篇目: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思考题: 1什么是发展?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特点?2影响青少年心理年龄特征形成的因素有那些?3试分析评价遗传与

19、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4.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表现?5.网络时代对青少年道德发展是否产生影响?如何解决?第六章 学习心理(6学时)教学要求: 1、深刻理解学习的概念、分类及学习策略的概念、分类。2、掌握学习迁移、学习策略。3.运用学习心理知识指导自己和他人有效地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品德,培养和提高创造力。教学要点: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一、学习的概念(一)广义的学习(二)人类的学习(三)学生的学习二、现代学习理论(一)学习的条件反应论1、学习的实质2、学习的规律(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2、有意义学习的分类3、新知识意义获得的同化形式(三)建构

20、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历史根源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点第二节 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定义(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二、学习动机分析(一)学习的目的性(二)成就动机(三)归因方式(四)认知内驱力(五)自我提高内驱力(六)交往内驱力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创设问题情境(二)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三)适当开展竞赛(四)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五)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第三节 知识、技能、品德的学习一、知识学习(一)知识的理解1、什么是理解2、知识理解的心理机制3、促进知识理解的因素(二)知识的巩固1、什么是知识的巩固2、促进陈述性知识巩固的

21、策略(三)知识的应用1、什么是知识的应用2、影响知识应用解决问题的因素(四)知识学习的自我监控1、元认知的结构2、元认知策略二、技能学习(一)技能的概述1、技能的定义2、技能的种类(二)动作技能学习1、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2、熟练操作的标志3、动作技能学习的条件(三)认知技能学习1、认知技能及其形成过程2、认知技能的培养三、品德学习(一)品德的定义(二)品德学习理论(三)优良品德的形成与培养1、说服2、利用群体的影响3、小组道德讨论第四节 学习迁移与创造一、迁移概述(一)迁移的定义(二)迁移的种类(三)影响迁移的因素1、个人因素2、客观因素二、学习迁移的指导(一)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

22、二)注意教学材料与教学内容的编排(三)在进行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四)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五)有意识地教会学生进行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六)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三、创造性及其心理成分(一)创造与创造性(二)创造性的心理因素1、创造性的动力因素2、创造性的人格因素3、创造性的认知因素四、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参考阅读篇目:1.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思考题: 1学习策略与学

23、会学习有何关系?2学习策略的教学应注意些什么?3五种认知风格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对学习有何意义?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第七章 教学心理(6学时)教学要求: 1.了解课堂教学的心理规律与效应,2.能根据心理学的规律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3.能了解学生的个别心理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教学要点:第一节 课堂教学心理一、课堂教学程式的心理分析(一)课堂教学程式的意义(二)课堂教学程式的心理要素1、注意组织2、认知指导3、行为强化4、心理趋合二、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1、首因效应实验及其机制2、发挥教学中首因效应的作用(二)罗森塔尔效应1、罗森塔尔实验及其机制2、教

24、师积极期望的建立(三)认知失调效应1、“被迫依从”实验及其机制2、认知失调在态度和品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四)蔡加尼克效应1、什么是蔡加尼克效应2、蔡加尼克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五)反馈效应1、反馈实验及其机制2、反馈效应对学习的促进作用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心理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分析(一)课堂教学管理概述1、什么是课堂教学管理2、课堂教学管理的功能(二)课堂教学管理的条件1、掌握课堂教学管理的理论和观点2、明确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3、控制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的因素4、分析课堂教学管理任务二、课堂教学纪律的管理(一)课堂纪律的概念(二)课堂纪律的类型(三)组织课堂纪律的基本做法1、搞好课的组织2

25、、运用非言语线索予以调控3、有选择地强化正当行为4、表扬其他同学5、有效地运用惩罚三、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行为(二)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1、人格适应不良2、寻找注意与地位3、逃避不愉快的状态与活动4、过度活动(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1、正确认识问题行为2、实施行为矫正3、给予心理辅导4、协调伙伴关系四、教师的教育人格及其影响(一)学生心目中的教师(二)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心理气氛1、课堂心理气氛的含义2、教师的领导方式对课堂气氛的影响第三节 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认知方式差异1、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2、整体性与序列性3、反思性与冲动性4、聚合式与发散式二、智力的差

26、异1、个体差异2、群体差异三、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指导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参考阅读篇目:1.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思考题: 1如何依据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构建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式?2.什么是教师期望效应?它对教师工作有何启示?3如何才能创设出积极的课堂气氛?4.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有效地进行个体化教学?第八章 学生群体心理(4学时)教学要求: 1.掌握群体心理的基本概念,群体对个体心理

27、的影响,2.了解群体心理在班机管理中的作用,认识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3.初步能将学生群体心理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教学要点: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一、学生群体心理的概念(一)群体、学生群体与群体心理(二)研究学生群体心理的意义二、学生群体的类型(一)大型学生群体与小型学生群体(二)松散学生群体、联合式学生群体和学生集体(三)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四)假设学生群体与实际学生群体(五)面对面学生群体和虚拟学生群体三、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一)促进作用和社会懈怠作用1、什么是社会促进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2、产生社会促进作用和社会懈怠作用的条件(二)从众1、什么是从众2、从众产生的原因(

28、三)服从1、什么是服从2、服从产生的原因(四)去个性化1、什么是去个性化2、去个性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五)个体社会化1、什么是个体社会化2、学生群体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心理功能第二节 群体心理与班级管理一、群体目标与个体目标(一)班级群体目标的内容(二)群体目标的作用(三)群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的调适二、群体规范与个体自由(一)班级群体规范的内容(二)群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三)维护群体规范与个体自由的统一三、非正式学生群体与正式学生群体(一)非正式学生群体的特点(二)非正式学生群体的作用(三)正式学生群体与非正式学生群体的协调四、学生群体中的竞争与合作(一)竞争1、竞争的概念2、竞争的特点3

29、、竞争的作用(二)合作1、合作的概念2、合作的作用(三)竞争与合作的引导五、班级学生群体凝聚力(一)班级凝聚力的概念(二)高凝聚力班级学生群体的特征(三)影响班集体凝聚力的基本因素第三节 班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一、班级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特点(一)纯洁性(二)教育性(三)可塑性二、班级群体中的师生关系(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心理因素1、认知因素2、情感因素3、人格因素(二)师生关系对立的常见原因三、班级群体中的同伴关系(一)同伴关系的重要价值(二)影响同伴关系的因素(三)同伴关系的指导与协调参考阅读篇目:1.S.E.Taylor.社会心理学M.谢晓飞,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时容华.社

30、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思考题: 1学生群体对学生个体有何影响?2你认为怎样才能增强对人的吸引力?3人为什么会从众?有哪些因素影响着人们的从众行为?4. 影响师生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联系实际分析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常见原因,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九章 压力与应对(4课时)教学要求: 1了解压力及压力的身心反应,压力源的概念,青少年学生的压力源。2. 理解应对、应对的特征、应对方式及其分类、应对的主要理论3. 掌握应对策略及青少年学生压力应对辅导策略教学要点:第一节 压力一、 压力的概述(一)压力的含义(二)压

31、力产生的三个阶段二、压力的身心反应(一)压力的生理反应(二)压力的心理反应(三)压力的行为反应三、压力与健康四、压力源(一)压力源的一般概念(二)青少年学生的压力源第二节 应对一、应对的概述(一)应对的含义(二)应对的特征(三)应对方式及其分类二、应对的主要理论(一)动物学理论的观点(二)心理防御机制的观点(三)人格功能理论的观点(四)认知评估理论的观点(五)现象学相互作用理论(六)预先应对的观点第三节 压力、应对与教育教学一、压力的影响因素(一)环境(二)经验(三)准备状态。(四)认知(五)人格二、压力的应对策略(一)防御性应对(二)直接应对三、青少年学生压力应对辅导策略(一)采取措施,减轻

32、学生心理压力(二)提供支持,帮助学生掌握积极的应对策略(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勇敢迎接人生的挑战参考阅读篇目:1.刘晓明.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王奉德编著.缓解生活压力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思考题: 1. 如何正确理解压力、应对的概念?2. 压力与健康的关系怎样?3. 正确理解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含义与种类?4. 青少年学生有哪些主要压力源?5. 压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6. 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压力应对策略?第十章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4学时)教学要求: 1深刻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并运用中生活实践中去。2了解学校

33、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了解心理辅导的原理及技术,初步掌握一些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辅导方法。教学要点: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心理健康的定义(二)心理健康的意义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一)心理健康的一般论述(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一)学习障碍1厌学问题2考试焦虑问题(二)情绪障碍1过度焦虑2忧郁3恐怖(三)人际交往障碍 1自负 2忌妒3多疑4自卑5羞怯四、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一)生理因素(二)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极为严重的2.家庭教育的影响。3.学校教育(三)主体因素1学生身体发育所带来的影响2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是影

34、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3情感的反常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4意志薄弱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第二节 心理辅导一、学校心理辅导概述(一)心理辅导的涵义(二)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内容(三)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4. 学生主体性原则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二、心理辅导的原理及技术(一)精神分析理论 1. 精神分析理论要点2精神分析的辅导技术(二)行为主义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要点2. 行为主义辅导技术(1)系统脱敏法(2)满灌疗法(3)厌恶疗法(4)消退法(5)代币制(三)人本主义理论与方法1人本主义理论要点2人本主义来询者中心疗法(四)认知理论与方法1合理情绪理论ABC理论2理性情绪疗法最常采用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参考阅读篇目:1.刘晓明.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郑日昌.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思考题:1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什么?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哪些?3.试述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4.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打算怎样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3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