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五下第七单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8816173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37.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育专题:五下第七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教育专题:五下第七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教育专题:五下第七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五下第七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五下第七单元(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下第 七 单元 课题 24.古诗两首 第 1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学情分析在古诗的教学中,理解和感悟是关键。在出现诗文的同时,我配插进相关而丰富的资料,有诗人的介绍,有关键词的意思,还有了解性的常识等等。让同学根据自

2、身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自主查阅,在最短的时间里弄明白古诗的大意。这种集中性的出现和翻页式的查阅,简单并不复杂,覆盖面广又易于操作。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 激趣导入1、(1)有这么一句俗语:六月天,娃娃脸。你知道是说什么的吗? (六月的天气变化无常) (2)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来描写这种奇怪的天气现象的。读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谁给我们带来的?你了解他吗,知道他什么? 2、简介作者 苏轼: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都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妹苏小妹也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诗词豪健清新,独具一格。 3、你从课题中读到了什么?

3、 (明确:课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一个“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是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创作的。)二、初读古诗1出示目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师简述目标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4)范读,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三、品读感悟过渡:学习古诗,除了会读之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出示目标2:学习目标:2.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一)自学古诗,初感诗意1.教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

4、不懂的地方打上“?”。然后把你的收获在小组交流交流。2.学生自学,并和学习小组交流。(二)深入理解,读懂诗句过渡:通过刚才自己的学习与同桌的讨论,我想大家对诗句一定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把你读懂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1、提问:作者这首诗重点写的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 2、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样的奇雨形成的过程?【预设1】学习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 (2)你能用一个字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 (3)你还在哪些诗中见过这

5、样的云?(黑云压城城欲摧) (4)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句话。 【预设2】学习第二句 (1)云的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了? (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指导看图,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样的雨?(大、猛、调皮)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见过的最大的或最有特色的雨? (4)这样的雨一直留在苏轼的脑海里,15年后当苏轼故地重游时依然在怀念这样的雨。(出示: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5)让我们记住这样的雨,齐读第二句。 【预设3】结合插图,用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两句 (1)学生自学 (2)提问考察 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美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乎有意躲着人们

6、,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这样变化的快?(忽)此时此刻呈现给游人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这样的景色可以用题目中的哪一个字概括? 四、感受诗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什么景色?(西湖夏天一场雨的过程) 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快且大) 哪里可以看出来啊?(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 (有声:翻墨,跳珠,风来。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似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 五、古诗积累,形成共鸣 1、苏轼六月二十四日在西湖一口气写下来五首

7、诗,本文只是其中的一首。 2、作者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西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这样的景色吸引了你吗?此时你认为题目中的“醉”可以怎么理解呢?(陶醉、沉醉) 为什么可以这样理解?(诗人被西湖雨后的美丽景色陶醉了) 3、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4、在这些诗里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诗人?(豁达、豪放) 5、齐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小结 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写下了这首诗,诗人被陶醉了,今天你们也被陶醉了没有呢?(陶醉了) 第二年,苏轼又来到望湖楼边饮酒观景,再次领略了西湖晴雨变幻的美景,他兴奋地把这一切又写了下来。看!就是这首诗(出示饮湖上初晴后

8、雨) 六 作业1. 抄写古诗2. 填空七、板书设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五下第 七 单元 课题 24.古诗两首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六月西湖在晴好天气下对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好天气下对奇特景象。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诗,感受六月西湖在晴好天气下对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教学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见预

9、习作业学情分析1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用完整、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进行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本节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此种能力。 2学生有了朗读课文的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声自读、默读、齐读、轮读、站起来大声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在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就设计了以上不同类型的读,目的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位、在读中思考。 3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也有了积累的习惯,并且积累了一定量的和课文有关的知识。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1.激趣导语: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美美在园林,而杭州的美

10、则美在西湖。背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今天,咱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读题。3.简介作者杨万里。4.相信这首诗的题目意思你也理解了,谁来说一说?5.杨万里眼中的春天很美,他眼中的西湖怎样?让我们打开课本,去读一读杨万里笔下的西湖。二、初读古诗1出示目标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师简述目标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4)范读,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三、品读感悟过渡:学习古诗,除了会读之外,我们还要理解古诗。出示目标2:学习目标:2.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六月西湖在晴好天气下对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

11、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一)自学古诗,初感诗意1.教师: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一段时间,结合书上注释,自学这首诗。看自己能读懂多少,把读懂的内容用铅笔写在书上,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打上“?”。然后把你的收获在小组交流交流。2.学生自学,并和学习小组交流。(二)深入理解,读懂诗句过渡:通过刚才自己的学习与同桌的讨论,我想大家对诗句一定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把你读懂的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预设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1. 品味字词毕竟:终归,到底。四时:四季,但诗中指除六月之外的其他季节。2. 理解诗句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六月)诗句的意思: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这时风景和四季不同

12、。3.指导朗读【预设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过渡:那六月的西湖究竟有什么不一样?2.品味字词接天:与蓝天相接。无穷碧:没有尽头的绿色。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映日:在朝阳映照下。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2. 理解诗句闭上眼睛想一想,那莲叶是怎样的莲叶,那荷花又是怎样的荷花?诗句的意思:你看,莲叶与天相接,一望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映日相映,红得特别出众。3.指导朗读4.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

13、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或许也是杨万里诗风的精妙之处吧! 5.教师引导:满湖都是荷花,挤挤挨挨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眼前是一片碧绿,远处还是一片碧绿,这绿色还在不停地向前伸展着,似乎要把整个西湖变成它的世界。你瞧,无尽的绿色中夹杂着耀眼的红色,朵朵荷花正在旭日中开放,有了阳光和荷叶的烘托,片片花瓣显得更加娇艳动人。4.同学们,你们说,这六月的荷花美不美?这六月的西湖美不美?怪不得诗中杨万里不写送林子方,而要写这满湖的荷花!5.让我们再去读这首诗,读出对六月西湖荷花的深深眷恋!(三)走进诗人,理解内涵1.六月的西湖,因为有了荷花而独具魅力;六月的荷花,也

14、因为有了这首诗而倍增娇艳!此时此刻,对六月的西湖、六月的荷花,你最想说什么?2.如此美的景色,如此美的诗句,需要我们一品再品,一读再读,让我们再去美美地读这首诗!3.过渡:看得出同学们都陶醉于这西湖美景中了。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的地方?四、检测完善完成补充习题五、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下第 七 单元 课题 25望月 第 1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

15、文的主要内容。3品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感受月夜的美景。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教学难点品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感受月夜的美景。教学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全文虽有21个自然段,但却紧扣“望月”拓展思路,因月生情,文脉清晰可见。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 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它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看,(出示月夜图)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

16、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读课题:望月)2、 平常月亮都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谁来读读课题呢?让我们感受到月的安详、月的皎洁。指名读课题。思考:文章可能会写哪些内容?3、 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 镀上 瞳仁 比喻 舱里 外甥 峨眉山(1)正音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

17、词语。(2)辨形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 镀 喻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比较识字:镀、渡;喻、愉、偷、愈;舱、枪、抢。)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四)出示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五) 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六)顺读课文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说说课文写了那几件事情?2.指导分段月夜美景(1-2) 月夜交谈(3-20) 展开

18、幻想(21)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3 1.小黑板出示:出示目标3:品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感受月夜的美景。 2.教师简述目标: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品读第一段,看看作者看到了哪些美景?(二)提示任务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几句话?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三)自主阅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四)展示交流1、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话。第一句写月亮出来了; 第二句写江面; 第三句写江两岸; 第四句写月光为它们镀上花边。预设1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1.哪些词语用得好?描写月亮出来的句子安详、吐洒、清辉用的好。安详和吐洒写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亲一

19、样端坐在那里。清辉写出了月亮光的特点,它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洁。2.教师出示对应的图片帮助理解,学生有感情朗读,用柔和,恬静的语气来读。(后三句用同样的方法。)3、在音乐声中齐读第一部分。4、欣赏组图,看板书,根据图的提示和板书的提示不看书,尽量用书上的话说说月下江景。先自由说,再指名说,最后全班齐背第二自然段。5、月下江景给你的总体的印象是什么?说说你的体会,你仿佛看到什么?6、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家赵丽宏,来到了静谧美丽,令人陶醉的夜晚,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到课文的深处,聆听作者与小外甥的对诗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去感悟课文的意境,作者的心境。五检测与完善抄写词语六板书设

20、计25.望月月夜美景(1-2)月夜交谈(3-20)展开幻想(21)课题 25.望月 第 2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二、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 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教学重点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教学难点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课前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学情分析 课文望月又是一篇景美情深的散文,其中大量诗句的引用,又能成为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良好契机,这本身就是一篇人文底蕴深厚的文章。同时在课堂交往中也充分体现人文性,努力构建绿色的课堂环境,即和谐、民主、平等、活跃、自然、宽松的

21、教学环境,努力倾注人文关怀。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望月这篇课文,并跟随作者的脚步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作者赵丽宏向我们展示了空旷的月夜,青辉洒落、江面点点的美好意境。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望月2、检测生词师报词,生默写。镀上 比喻 船舱 晶莹闪烁 不假思索(六) 品读感悟 出示目标: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第一板块:感受“诗之美”1.提示任务1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呢?自由朗读3-13节,边读边画出自己喜爱的东西。 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作者

22、和小外甥在月下干什么?(2)小外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聪明好学 爱幻想) (3)从哪些地方看出他聪明好学呢? (4)他是怎样向我挑战的啊?谁来挑战一下?(读出挑战的语气) 于是这舅舅和外甥就你来我往的开始了。 (5)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吟诵的诗句,谁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课件展示图片和古诗文字)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人小时候多么幼稚可笑,能读的再天真烂漫一些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谁的作品中诗句呢?谁能接着往下背? 师:圆圆的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怀,孤独之情油然而生。还有谁来抒发这样的情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如果能摇头晃脑的读就更象诗人的样子了

23、。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天上月,水中影,瞧,又来了位触景生情的诗人,谁还想读读这句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你们听出了什么? 你能读出诗人的忧愁吗?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能大概说说诗的意思吗? 是啊,虽有月光相伴,但却远离了友人,几多不舍,几多无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一读。 (6)这些诗句是小外甥和舅舅你一句我一句的比赛背出的,现在我们就来当舅舅和小外甥,来吟诵这些诗句,能当好吗?同位同学先分角色练习一下。 谁能当好舅舅?谁能当好外甥? 指名分角色读(其他同学做个细心的评委) (7)在这样的月色下吟颂着这样的诗句,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表达。让我们

24、带着这样的感受,齐读课文第13节诗,和月光一起(8)清幽的月色伴着美妙的古诗,它们互相融合,相得益彰!让我们再次沉醉,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板书:诗之美)(9)大家注意外甥和舅舅只对了这几句吗?从哪儿看出? 生:省略号可以看出 师:读书真细心,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那咱们就继续扮演外甥和舅舅往下对诗,行吗?(指名两名学生) 还是外甥先开始其他同学都是候补队员,随时准备替补 外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舅舅: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外甥: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 小结过度:我们的祖国是一个诗的过度,古往今来月亮一直被吟颂着,同学们搜集了那么多写月的诗句,相信有了这些美妙诗

25、句的熏陶,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更加的聪明、爱幻想。请大家继续读课文14至20自然段,对着月亮,小外甥产生了哪些幻想呢?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第二板块:体会幻想之美。 1.提示任务1读课文14至20自然段,对着月亮,小外甥产生了哪些幻想呢?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 1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像什么呢? 理解“不假思索”。 2你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 (1)就像小外甥想象的,月亮是天的眼睛,它睁大了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白玉盘似的圆月,难怪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到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它若是眯上眼睛,我们就看见了一弯新月,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这样写生:“可

26、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它半睁半闭,就成了李白笔下的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了。 (3)喜欢这段话吗?请你们自由的读读,用心与语言文字交流,用心与外甥交流,用心与月亮交流。 谁能谈谈读了这句话的感受? (4)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现象,可是,在爱幻想的小外甥心里,却成了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他描述得绘声绘色,让我们有滋有味地读出来。齐读。 4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外甥特别爱幻想呢?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困了“ 小结:圣洁的月亮在小外甥的眼里是有情有义有生命的,甚至它已成为小外甥亲切的朋友,快乐的伙伴,多有童趣多有创意的幻想啊! 5.面对如此美丽多姿的月色,

27、请你也放飞幻想的思绪,大胆无束的表达你对月的畅想 6. 总结: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感受了浓浓的月夜美,欣赏了幽雅的诗之韵,也真切的体会了小外甥奇特而美妙的幻想!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走进舅舅,走进外甥,共同体会他们月下的交谈,男同学读舅舅的话,女同学读外甥的话,省去叙述部分。第三板块:学习最后一段 1.此刻甲板上又只留下舅舅一个人。他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舅舅会想些什么呢?总结: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样多趣,多变,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其实,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

28、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四 、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二、 板书设计25.望月诗 之 美 聪明好学 爱幻想幻想之美 课题 26.灰椋鸟 第 1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抓住重点的段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4品读课文的第一段,知道我为什么决定去看灰椋鸟。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教学难点品读课文的第一段,知道我为什么决定去看灰椋鸟。教学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日常生活,对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日常

29、生活有所了解。学生以前曾学过放小鸟、珍珠鸟等课文。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七 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出示题目,读题。2.质疑3.简介灰椋鸟。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灰椋鸟 水杉 栖息 扑棱棱 深涧 翘首遥望 应和、(1)正音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2)辨形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

30、写错?栖 棱 涧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四)出示目标2:抓住重点的段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五、 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六)顺读课文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说说课文写了那几件事情?2.指导分段一(1)写我决定去林场看一看灰椋鸟。二(2-5)写我观赏到的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三(6)写我在回来路上的感想,点明文章中心。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3出示目标3:品读课文的第一段,知道我为什么决定去看灰椋鸟。 1.小黑板出示: 2

31、.教师简述目标: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品读第一段,看看去看灰椋鸟的原因。(二)提示任务自由读第1自然段,看看灰椋鸟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为什么决定去看灰椋鸟?(三)自主阅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四)展示交流(1)读一读写灰椋鸟的句子,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就是这么一只小小的灰椋鸟,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3)想象一下,作者在电视里究竟看到些什么?、3.小结五检测与完善1.抄写词语2.选择正确的读音。六板书设计26.灰椋鸟一(1)原因。二(2-5)过程。三(6)感想。课题 26.灰椋鸟 第 2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到五

32、自然段。2. 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教学重点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教学难点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的句子。课前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学情分析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指读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灰椋鸟。2、检测生词师报词,生默写。灰椋鸟 水杉 栖息 深涧 翘首遥望 二、品读感悟 出示目标: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理解植树造林的意

33、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一)学习第四自然段。1.提示任务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一开始还是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见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A、“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写出了大部队归林的壮观气势。)谁来把这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齐读B、启发学生通过“整群整群的列队飞行、” “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语展开想象,进一步加深对“排空而至”的理解,体会鸟儿归林的场

34、面是何等的壮观!C、是啊,这哪里还是一只只的鸟儿呢?这分明是一支井然有序,纪律严明的小精灵所组成的队伍啊!指名读句子、齐读这是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画面,你还听到了什么?灰椋鸟的叫声在作者的耳朵里意思丰富着呢?你们听(引读)先回来的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又像。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这鸟儿懂得了倾诉,懂得了呢喃细语,它们在说着知心的话儿,在交流着见闻,在树的情抱里开着沙龙吧会。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倾诉些什么?又会怎样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 老师已经感觉到同学已经融入到这样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壮观的画面,我们可以给这个画面起名为(归林图)7、同学们不仅眼睛亮,而且耳

35、朵灵、心儿明。感受到了鸟儿的呢喃细语,这一小节作者先看到,后写听到,写得很有条理。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鸟儿归林时的情景。请大家拿起书,一起朗读第四小节。(二)学习课文第五节过渡:1、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同学们让我们继续睁大我们的眼睛,竖起我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吧。1.提示任务1大家读读课文第五小节,想一想: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像刚才那样勾画,体会。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1)“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翩翩起舞哇!原本灰椋鸟在作者的印象中怎么样?此时在作者的眼中,灰椋鸟是

36、怎样的?(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糊糊的还家了一个定论是有什么好看的,可是此时此刻的鸟儿是大自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于是作者不由得发出了惊叹,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那种轻盈的姿态谁能带我们去看得更真切些?全班一起来感受感受。(2)体会“树林内外,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句话写出了什么?想象当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非常壮观。)“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其实写的什么?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真像一个天然的俱乐部。齐读,读出喧闹又热闹的气氛。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叫(百鸟争

37、鸣)这么多的鸟一齐鸣叫,所以似如谁再来读读百鸟争鸣的情景?(3)这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闹林图)(三)小结1、作者看完了灰椋鸟归林的情景,在回来的路上思绪万千。同学们拿起书,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2、小结: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也是作者对人们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这一行为感到欣慰。三、课外拓展1、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作者徐秀娟(19641987),出身于养鹤世家,1986年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创建了江苏省第一个鹤类饲养场。(幻灯出示)正是她有着一颗爱鸟、护鸟的心,就在1987年9月16日她为了寻找一只飞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她年仅23岁的生命。人们

38、为了怀念她、歌颂她的事迹,艺术家创作了一首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我们课前听的那首歌。2、让我们永远记住徐秀娟的这句话:“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学生齐有感情的朗读)3、今天这节课,我们随着徐秀娟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的壮观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灰椋鸟在这儿生活得非常愉快,非常快乐,鸟儿在这安居乐业,可以说,这儿就是鸟的(王国、天堂、家园)其实巴金爷爷也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鸟的天堂,在我们练习册上就有这篇文章,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品一品,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四 、作业设计

39、完成补充习题五、 板书设计 排空而至 归林图灰椋鸟 百鸟争鸣 闹林图课题 27.水 第 1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的珍贵。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的珍贵。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的珍贵。教学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学情分析水生命的源泉,“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水的可贵,并在实际生活中能珍惜水资源。教 学

40、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水,像个怪物。山洪暴发时,水,成了灾;干旱无雨时,水,成了宝。有位大朋友,他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那时候,他们是怎样用水的呢?让我们读读他的回忆,真切地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渴望水的情景吧。2.出示课题,齐读。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3个生字.(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三)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储藏 一勺 膝盖 水窖(1)正音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

41、些词语。(2)辨形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储 膝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四)出示目标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八 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六)顺读课文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说说课文写了那几件事情?2.指导分段一(1)写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二(2)回忆下雨天,人们痛痛快快洗上一回

42、澡的情形。三(3-6)回忆骄阳无雨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解暑纳凉的情景。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一)出示目标3出示目标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水的珍贵。 1.小黑板出示: 2.教师简述目标: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品读第一段,看看村子里缺水的情况?(二)提示任务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村子里的水怎样?(三)自主阅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四)展示交流1.我出生在什么地方?村子里用水是怎样的情况?2.水为什么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3.小结。五检测抄写词语六板书设计27.水一(1)写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二(2)回忆下雨天,人们痛痛快快洗上一回澡的情形。三

43、(3-6)回忆骄阳无雨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解暑纳凉的情景。课题 27.水 第 2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教学重点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教学难点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课前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学情分析水生命的源泉,“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水的可贵,并在实际生活中能珍惜水资源。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

44、1、指读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水。2、检测生词师报词,生默写。储藏 一勺 膝盖 水窖二、品读感悟 出示目标: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过渡: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和作者一起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跟随作者去苦中寻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场面感受到乐了,划一划具体的语句,把你的感受简单地写在边上。 1.提示任务1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场面感受到乐了,划一划具体的语句,把你的感受简单地写在边上。 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一)品“天浴”之乐 1. 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

45、,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1)说说你自己的感受。(欢乐、痛快、幸福)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说说长时间(尤其是当炎热的夏季到来)不洗澡的样子和感觉。 对我们来说下雨极为平常,甚至可能讨厌下雨,文中的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呢? 因缺水而长时间不能洗澡,因缺水身体处于极端的渴水状态,因此一旦下雨,就像过节一样,此刻的“乐”是因为人们对水有了太久的等待,对水有了太浓的渴望啊!得水之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你能把人们久旱逢甘霖的这份欣喜若狂读出来吗? (2)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你感受到他们是多么的。 (3)创设情境你在做什么

46、? (4)师:久旱无雨,天降甘露,怎么不让人痛快?大人虽然拘谨,但内心也充满着快乐,引读大人洗澡的句子。 (5)是呀,大人、孩子们在下雨天是那么快乐,(板书:乐)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水的期盼和渴望,对水的一份发自内心的真爱!但这快乐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呢?(常年缺水 条件艰苦 洗澡成了孩子们的奢望等) (6)这样特殊的洗澡方式我们可以称为( )浴呢? (二)、品“勺浴”之乐 1出示: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及插图) (1)说说你的的感受?你读懂他们的

47、“啊啊”大叫声了吗?他们在叫些什么?想要表达内心的什么情感?(舒服、痛快、幸福) (2)找出妈妈动作的词句并读一读,从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联系插图感悟。 “一手扇风”感受到对我们的关爱; “一手一勺水,缓缓地倾注下来”,想象动作,理解“倾注”这个词,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说水是倾注而下的?(泉水多) 那文中母亲就只有一勺水,为什么就用上了“倾注”?(事实上水很少,可这对孩子们来说这一点点水已经足够让他感受到有水的快乐了,同时这水也倾注了母亲对我们的爱,更见对水的珍爱。) (3)创设情境表演 2.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

48、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1)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舒服了,用笔圈出来,同桌先说一说。 (2)师范读(把内容变成诗歌的形式):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 这小小的一勺水,它不多不少(生接着读)一个“滑”字让你内心受到了什么触动?改成“流”或“淌”可以吗? (3)师:这水滑遍全身,多么亲切,他滋润心田、弥足珍贵,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感

49、觉,这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让我们把这种感觉传达给大家。作者就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了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让我们深切地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也让我们感觉到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读) (4)配乐范读片段改成的诗歌 (5)一起来读这一小节。体会冲凉的幸福、快乐。 (6)这样特殊的洗澡方式我们又可以称为( )浴呢? (三)、品“风干”之苦 1.一勺水为何会带来如此美妙的感受呢? 2. 什么叫“风干”?(身体里的水分被风吹干了,一点都没有了) 3.狗尾巴草,看了这两张不同的图片,(一张是苍翠有力,生机勃勃;一张是生气全无)你能想象干燥、炎热煎熬中的四兄弟会是什么模样吗? 4.

50、请你把自己当作四兄弟之一,模仿描述一下自己干燥、炎热得快被风干的样子。 5.有感情地朗读交流 6.出示“你们真的饿坏了。” 哪个字最吸引你的眼球?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一个“饿”字道出了水对生命的不可或缺,水他们来说已经成了一种生命延续的食粮了,可见-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读)三、课外拓展1.村民们更多的时间是在缺水的痛苦中度过,为什么作者却用了大量文字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快乐? 2.小结: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愈是写用雨水“洗澡”的痛快,愈反衬出平时不能“洗澡”的痛苦,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服,愈反

51、衬出平时无水“淋浴”的难受。在这种“乐”中,饱含着因缺水带来的“苦涩”,而这样更让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呀。这种写法叫“反衬”。 3、因为缺少,才更显得珍贵,才更觉得拥有时的快乐。四兄弟的童年,伴着母亲一勺水的淋漓之乐已远去,苦中作乐的生活却难以忘怀。如今,作者早已离开了村子,成了城里人,水在他的生活中变得平常多见起来,可童年缺水的日子却像刀刻般印入了他的生命。饮水思源,忆苦思甜,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也知道,虽然:母亲“你们真的饿坏了”是迄今为止,唯一听过的将渴说成饿得,但是,饿水的却远不止这一村人。(出示图片:全国共有669个城市,400个城市缺水,110个严重缺水。特别是在辽阔的西部

52、,还有近千万的母亲在与严重缺水苦苦搏斗,他们在想水、盼水、哭水、梦水,向五湖四海唤水。孩子们上不起学,为了水,从小就加入了取水的行列。为了水,有多少人仍在艰难地跋涉。可喜的是,“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工程在2000年正式启动,解决了数以万计的灾民饮水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生活在缺水的地方的人,他们对水是如饥似渴。我们生活在不缺水的地方是如此幸运,课文学到这里, 此时此刻的你心中一定感慨万千,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说,那就请你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吧。 四 、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六、 板书设计第 七 单元 课题练习7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在书信交流中要注意用语得体,理解并且运用一

53、些书面交际客套用语,增强表达能力。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示四季景色特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教学重点掌握书信的特点,积累表示四季景色特征的词语。教学难点掌握书信的特点,积累表示四季景色特征的词语。教学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要用词得体,体现礼貌与文明。练习中列举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要学会在一定场合中正确使用。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学习“语文与生活”部分。1、交流预习情况。对照预习题,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提出不懂的地方。2、修改韩莹莹的书信。小黑板或者投影出示韩莹莹的书信,指名朗读。思考有何不妥之处,该怎么说才好

54、。小组内讨论后再发言。重点理解“光临”一词用得不当,称呼也嫌生硬。3、指读第二题的词语,词义质疑。选择会用的词语在小组内说说话。4、应用所学词语填空。先自学,再交流。5、小结:学会这些交际语言的目的是促进我们与别人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它的诀窍是保持自我谦虚、尽量尊重他人。6、拓展:先读一读下面的礼仪歌诀,在小组内练习说一说。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等候客人用“恭候”。客人来到用“光临”;麻烦别人说“打扰”;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解答用“请教”;请人指点说“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对方来信用“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陪伴朋友用“奉陪”。看望别人用“拜访”;中途先

55、走用“失陪”;与人分别用“告辞”。请人勿送说“留步”;向人祝贺用“恭喜”;求人原谅说“包涵”。托人办事用“拜访”;赠送作品用“斧正”;归还原物用“奉还”。老人高龄用“高寿”;称呼自家用“寒舍”;称人家庭用“贵府”。二、学习“诵读与积累”部分。1、预习小检测:正确读出12个成语。说说自己会理解的词语意思。2、词义解疑。3、多种形式读成语。默读,记住编排顺序;慢读,想想成语描绘的画面;轮读,体会季节更替,时光易逝。4、说说读了这些成语悟出的道理。5、口头运用几个成语。6、检测:背诵这些成语。三、课后作业:摘抄或者默写这些成语,并且学习书面运用。 第 七 单元 课题 练习7 第 2 教时 总第 个教

56、案教学目标1、 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七嘴八舌话环保。教学重点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练习口语交际。教学难点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七嘴八舌话环保。课前准备先学提纲、PPT、小黑板 【先学提纲】见预习作业学情分析“七嘴八舌话环保”要在调查,了解,做记录的基础上,回到课堂与同学们互议,归纳整理后再对家乡的环保工作提出建议。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写好钢笔字一、感知内容,观察悟法。(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4)

57、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5)重点指导“军旗、飘扬、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二、突破难点,点拨示范。1、说说如何写好横线上的字。注意:单个字,要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观察的主要参照不再是“格子”,而是字的笔画与笔画,偏旁与偏旁之间的结构关系。一行字,还要讲究字与字之间的穿插、避让和布局。三、描红临帖,写中悟法。(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2)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四、师生评议,体验成功。(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口语交际一 情境体验,进入话题。1、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那么,保护环境靠谁去做?当然是我们自己。今天我们就来七嘴八舌说环保。2、出示话题:七嘴八舌说环保。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1、审题。(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学生自选话题。(可用题中的参考话题,也可自己拟定话题)三、围绕话题,充分讨论。1、指导(1):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在调查中发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2)我们的建议包括哪些方面?在小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