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19879225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主要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广阔教师的首肯 ,也越来越被学生喜欢和接受。但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由于教育投入缺乏 ,班额过大 ,资源短缺等客观原因 ,以及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 ,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等主观原因 ,导致许多合作学习徒有形式 ,而没有实效。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 ,我们常常发现 ,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

2、形式 ,小组活动停留在浅薄的你说我讲的层面上 ,没有实现学习伙伴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现选择几个初中教学课堂中的典型现象进行透视。现象1:学生虽然团团坐 ,几个人在一起 ,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 ,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队小组成员。后果:整个小组没有全员参与 ,容易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自觉不自觉的成了陪衬 ,使参与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 ,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失去了合作的意义。现象2: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 ,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 ,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 ,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 ,你说你的 ,我说我的 ,各行其道 ,谈论

3、与学习无关的话题 ,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 ,教师难以全面顾及。后果:课堂秩序混乱 ,教师难以驾驭 ,教学活动不能正常进行 ,合作讨论完全失去了意义 ,教师对教学方式本身产生疑心 ,进而排斥 ,又返老路。现象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 ,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 ,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 ,纯粹是浪费时间 ,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 ,但问题一出现 ,教师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 ,深入思考。后果: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外表气氛的热烈(有人听课更甚) ,学生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 ,不

4、利于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费时多 ,成效微 ,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综观以上几种现象 ,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 ,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那么 ,合作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人们常说 ,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 ,每个人得到的仍只有一个苹果 ,但如果两个人交换一种思想 ,每个人将得到两份思想。这无疑告诉我们 ,学习中互动合作是多么的实惠 ,实现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师生间的教学相长 ,更是一个多赢的举措。那么 ,我们教师该如何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要答复这一问题 ,本人认为 ,我们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对于教师而言

5、 ,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 ,做好合作前、合作中、合作后的有效指导;对于学生而言 ,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学习习惯。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合作学习 ,做好合作前、合作中、合作后的有效指导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以上几种现象 ,我们不难看出以上这种合作是由于教师对新理念的理解不够 ,跳不出过去的教学的圈子 ,怕搞合作学习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造成。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个认知过程 ,更是一个交往过程、审美过程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要学会交往 ,学会参与 ,学会倾听 ,学会尊重他人 ,同时作为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 ,不断反思 ,从中汲取好的作法;在学

6、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不应是旁观者 ,更不要做局外人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 ,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 ,适时地与他们进行交流 ,对他们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互动。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学习习惯(一)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 ,认真思考 ,踊跃发言的习惯 ,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 ,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 ,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组内进行

7、交流 ,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 ,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这对于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尤为重要。(二)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 ,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 ,而是一味地举手 ,不住地喊“老师 ,我、我 ,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 ,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 ,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到达合作学习的目的 ,因此 ,在交流时 ,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三)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 ,学习数学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8、 ,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首先 ,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新教材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试一试、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等动手实践后理解和掌握的 ,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 ,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其次 ,要培养学

9、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手使脑筋得到开展 ,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开展 ,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操作实践时 ,必须把操作与思维结合起来 ,使学生动手必动脑 ,每操作一步都要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第三 ,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 ,更要表达合作意识 ,既能表达集体的智慧 ,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 ,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

10、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总之 ,合作、交往、共享、共处 ,是21世纪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实施合作学习 ,需要适宜的“土壤“温度和“水份。合作学习中 ,有价值的问题或主题是适宜的“土壤 ,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适宜的“温度 ,而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适量“水份。如何使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上一个层次 ,只有认真分析影响数学课堂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因素 ,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和探讨 ,并进行再一次反思和总结 ,再付诸于实践 ,如此循环往复 ,持之以恒、螺旋上升 ,才能不断提升数学课堂小组。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开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根底。4 /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