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几个问题总结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19874935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4.9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理心理学几个问题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理心理学几个问题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理心理学几个问题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生理心理学几个问题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心理学几个问题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研究的具体方法(一)行为测量方法学1、非条件反射:概念:先天的,由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在进化过程中被固定下来的神经联系所决定,S-R间有固定的联系, 出生后即发挥作用或随个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种类(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机能状态的检查项目与方法)屈曲反射(脊髓)角膜反射(延脑)惊反应(延脑)翻正反射(脑桥、中脑)平衡试验(脑桥、中脑)瞳孔反射 握持反应(大脑皮层)旷场反应皮肤电刺激反应 旋转行为攻击行为摄食饮水等行为2、条件反射:概念:后天形成,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种类: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具体刺激一-第一信号;语言词语一-第二信号 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性一巳甫洛夫

2、:食物性条件反射,防御性条件反射操作性一斯金纳(二)神经化学方法1、神经解剖学技术 组织学的方法一脑组织的细微的解剖知识 追踪神经通路2、活脑的研究方法/脑成像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术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ET 核磁共振技术MRI3、脑损伤法 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或切除术;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扩散性阻抑;冰冻法4、脑电刺激法:弱电流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脑个别部位。5、脑电记录脑电图EEG:头皮表面或头皮下电极针记录的电位皮层电图ECOG:皮层表皮或皮层内记录的电位6、生物化学技术 微离子透入法 免疫学技术 药物作用 其它化学物质二、大脑1、大脑皮层/皮质外部结构:沟、裂、回/叶:4个/

3、区-一组织学上52个;按机能分3类内部结构:六层 分子层:保证临近表面处的联系 外颗粒层:接受来自皮层其他区域的信息 外锥体细胞层(效应层):负责向皮层其他区域传递信息 内颗粒层:接受来自皮层下位各级中枢的信息 内锥体细胞层(效应层):将信息传达到下位中枢 多形细胞层:借助联合纤维,保持半球间的联系2、基底神经节(尾状核 J 壳核纹状体系统 豆状核基底神经节1I 苍白球屏状核I杏仁核3、边缘系统三、周围神经系统(一)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四、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1、静息电位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由于膜内外离子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而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作静息 电位。也称为

4、极化。2、动作电位(峰电位/神经冲动/放电)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当刺激时,电位会发生突然急剧的大的变化,这个大的电位变化能够以不减幅的形式沿轴突传 下去.这个大的电位变化就叫动作电位。也称作去极化。当电位变成正电位时,称为反极化。3、突触: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4、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的电位变化不能直接传至后膜,必须以某种化学物质为中介,这种其传递作用的中介物质称 为神经递质P256 五、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1、全或无:阈下刺激不能产生神经冲动,阈上刺激不管强度如何,神经纤维一律引起同样的最大反应2、速度:粗/细;有/无髓鞘:厚/薄 前者传得快3、方向:在一个神经元内部可以双向4、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5、:大约在第一个刺激过后1亳秒内很强的刺激也不能引起反应,这个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在此之后,有一个时期只有强刺激才可以引起反应,这段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 2毫秒六、突触传递的特点及现象1、单向传递:由前向后2、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膜至突触后膜发生第一个电位变化之间至少有0.5亳秒的延迟3、易化作用:突触后膜出现了部分去极化后则后膜对下次神经冲动更易产生反应4、兴奋与抑制:前膜是兴奋状态,后膜不一定是兴奋5、总和作用6、疲劳7、药物影响 七、无意注意与N200波厂N200 波:N2a-MMN(nusmatch negativity)不匹配负波-N2bLp3a外部刺激强度的变化越大,

6、MMN的潜伏期越短,持续时间短,峰值高;反之外部刺激强度的变化越小,MMN 的潜伏期越长,持续时间长,峰值低。当MMN后伴随一个正波或N2b-P3a复合波,就会出现朝向反应;反之若MMN 后伴随一个负波则不会出现朝向反应八、有意注意的生理指标变化(一)平均诱发电位(AEP Averaged Evoked Potentials)1、含义: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S,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S或撤消S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所 引起的电位变化,均可称EP。经过叠加处理后所显示的诱发电位叫AEP。2、类型:按S性质和感觉通路一听觉、视觉、体感诱发电位(AEP、VEP、SEP)等3、成份:潜伏期不

7、早成份(10ms以内)中成份(1050nis)晚成份(50500ms)慢波动(500ms以上)(二)事件相关电位(ERPs: Event-Related Potentials):有较高级心理因素参与的诱发电位,称ERPso(三)有意注意与ERP1、有意注意与晚成份:有意注意时,晚成份振幅t 分心时,晚成份振幅I。N1成份对注意的刺激的定向方式P3成份-对注意的反应定向方式2、有意注意与慢波动:有意注意时,CNV(关联负变化)振幅t九、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早选择理论内侧丘脑一额叶系统S?丘脑中的感觉交替核 彳守并DEV1(17),V2(18)V3(19):动态形状V4(额上沟):静态形状,颜色7

8、5(额中回MT):运动中脑网状结构十、神经匹配模型-晚选择理论: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活动模式是否匹配。发生环节:传出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内十一、注意的神经网络定向网络:顶叶;中脑的上丘;丘脑的枕核执行网络:额叶,包括扣带前回和辅助运动区;有时基底神经节警觉网络:网状结构上行系统:NE, DA, ACh, 5-HT Pl6-24十二、视觉通路和视觉缺陷十三、颜色知觉机制:感受细胞:视锥细胞色细胞:谱色对抗细胞十四、初级知觉通路十五、高级知觉通路枕叶颛叶联合皮层顶叶联合皮层1、物体知觉的腹侧通路:what通路Vl(17)-V2(18)-V3(19)- Y4-簌下回IT (前区,后区)2、空间知觉的背

9、侧通路:where通路濒上沟尾侧歙中回MT -簌上沟内沿和额上沟底f顶叶(下顶区,顶内沟)十六、失认症(一)概念不能认知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的熟悉的物体,这种不能不是感觉障碍、智力衰退或其它原因所致,它仅与一 种模式有关,例如视觉性失认症,通过其它感觉(触、听觉等)能认识物体或人。(-)类型及损伤部位1、视觉失认症统觉性失认: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病变:V2区;视皮层与支配眼动的皮层间联系 联想性失认:不知物体的意义、用途,无法称呼物体的名称。病变额下回或枕-额间联系。视觉同其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功能解体所致。 面孔失认:病变:双侧枕叶或右侧顶叶,枕-额间联系(梭状回)2、听觉失认症词

10、聋:左额叶22或42区乐音失认:右濒叶22或42区 陌生人嗓音失认:双侧颛叶22和42同时熟人嗓音失认:右外侧下顶叶3、体觉失认症触觉失认、本体觉失认等顶叶中央后回(1、2、3区)躯体感觉区同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脑结构间或同运动皮层间的联系受损耳蜗前核耳/对侧上橄榄核对侧卜丘同侧上橄榄核如偷岛蝎访双侧下丘双侧上橄榄核内 侧 膝 状 体濒叶(41,21,22,42 区)十七、听觉神经冲动的传导通路中W1JR F陋n控制系统作用作用耳蜗后核对侧卜丘十八、声音信息的神经编码(一)音高共振学说行波论:基底膜靠近底部接受高频声波,靠近底部接受低频声波排放论(齐射论)(二)声音定位时相差(锁相机制:神经元仅

11、在声波某一相位时改变单位发放频率,两侧神经元对同相声波产生同步性单位发放的机制,称为锁相机制)厂上谥结强度差十九、闸门控制学说传入二十、学习记忆的神经解剖基础(一)联络皮层1、前额叶皮层:延缓反应,延缓交替反应对简单学习无影响,但明显干扰短时记忆在运动学习和复杂时间空间综合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2、颛顶枕联络区皮层:颛下回在知觉学习和短时记忆中具有重要作用(-)颛叶皮层(三)海马CA1、结构帕帕兹环路三突触回路:内嗅区-齿状回-CA3 - CA12、作用在空间辨别学习中重要作用;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中起作用:在长时记忆中重要作用,尤其CA3; 具有抑制性调节作用(四)其它结构:杏仁核,乳头体

12、,丘脑背内侧核科尔萨科夫综合症二十一、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化学物质1、蛋白质学习不依赖于蛋白质的合成。(但学习过程中伴随有蛋白质的t )。短时记忆不依赖蛋白质的合成。长时记忆依 赖蛋白质的合成。2、Ach:抑扬作用3、E (肾上腺素):E作用于a受体,可能妨碍记忆;作用于g受体,可能加强记忆。正常情况下,弱电击学习方 式时,注入的E更多是作用于了 p受体;强电击学习方式时,注入的E更多是作用于了 a受体。抑扬作用二十二、记忆的神经突触机制(一)突触结构:大小 数量(-)突触传递效能突触后电位(PSPpostsynapticpotential):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

13、P)第二信使:环-磷酸腺甘CAMP; 环-磷酸鸟昔cGMP1、习惯化与敏感化习惯化:释放的递质量减少,突触传递效能I敏感化:释放的递质量增多,突触传递效能t2、突触传递效能的长时程增强LTP 涵义:当一个或几个相同的条件刺激作用于传入纤维,则继后的单个测试刺激引起的群体峰电位及群体突触 后电位的振幅增大,群体峰电位的潜伏期缩短,这种易化现象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这种长时程的突触传递效能改变(易化)的现象称为“长时程增强” 特点:协同性,联合性,特异性 学习记忆与LTP的关系习得性LTP可能是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记忆能力与LTP相关影响学习记忆的因素也能够影响LTP3、突触传递效能的长时程压抑LTD:

14、纠正错误(三)突触结构与突触效能的关系:相互影响二十三、记忆减退1、顺行性遗忘:忘了疾病发生以后的事件,近事记忆差而远事记忆依然存在,可以看做老年人脑功能衰退的征兆2、逆行性遗忘:将疾病发生以前的某一阶段所熟悉的事件,部分或全部遗忘二十四、环境、教育与脑(一)对脑结构的影响:皮层、突触的大小、树突刺的数目(突触的数量)(二)对脑化学的影响:AC11E (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动水平提高;RNA/DNA的比值增高二十五、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一)功能不对称性的研究技术与方法P1281、速示法:被试容易读出投射到左半球的词,而投射到右半球的词则读不出来以lOOnis的速度在左右视野闪现亮点,要求被试回答

15、看见了什么.当光点闪现在右视野时,他I I头报告看见了;而 在左视野时,否认看到任何光点.但是,改变反应的方式,让他改用手势反应,则能指出左视野的闪点.2、双耳分听实验3、眼球转动法4、电刺激(藩菲尔德,Penfield)5、开颅手术(Penfield)6、Wada实验(一侧脑麻痹法):向左侧或右侧脑动脉注入阿米妥注入左半球:停止言语2分钟左右,而后言语障碍,不能命名,不能计数. 注入右半球:停止言语只有几秒钟,不会出现命名和计数错误.注入左半球:忧郁,流泪,悲观,绝望,愤怒,自责,嚎哭注入右半球:欣快反应,大笑,满不在乎,对自己的病情轻描淡写或干脆否认有任何不适,爱开玩笑二十六、语言活动的神

16、左半球右半球认知语言的、拼音的非语言的顺序的全盘的分析的综合的、直觉的命题的、逻辑的想像的个别的时间分析(节奏的)空间的、图形的、旋律的情感更多地参与情绪情感乐观悲观割裂脑患者由于腓J低体切断,右半球信息无法进入左半球语言区,故无法描述左侧视野的刺激(-)功能不对称性经基础7、裂脑术(split braino 斯佩里,Sperry)(一)特化的语言区:布洛卡Broca区;威尔尼克Wenucke区;(二)语言系统(三套)概念系统:两半球额叶前部和中间部分形成语言系统:左半球外侧裂概念和语言之间的介导系统:左半球的枕-额轴线上(三)W-L-G 模型(Weniicke 一 Lichtheiin 一

17、Geschwiiid) P130A: Wernicke E,储存词声音信息的脑区域M: Broca区,言语计划和组织的区域 B:概念加工储存区(缘上回角回)二十七、失语症(一)概念:由于器质性脑病变所导致的感受或运用表达语言障碍或缺陷(-)种类/ 失说:左额下回后部,44, 45, Broca1、表达(运动)性失语f 失写:左额中回近中央前回/失听:左额上回后部,4、42, Weniicke2、感受性失语失读:左顶下叶角回,39、403、传导性失语4、混合性失语二十八、思维的神经机制(-)脑区额叶尤其是前额叶:防止精神错乱,保证智力功能,在完成有目标的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形成思维P137顶叶,枕

18、叶(三)大脑回路说:P140脑内数以千亿记的神经元通过突触形成了数目庞大的神经回路,每个神经回路可能于某一思维内容相对应。各种 思维方式可能与神经回路的构成方式有关:收敛型的回路和抽象思维有关,发散型的回路与联想思维有关二十九、情绪的生理反应(一)植物神经系统的变化下丘脑后部和内侧区功能优势-交感神经相对亢进下丘脑前部和外侧区功能优势-副交感神经相对亢进(-)激素与神经递质的变化AI1、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岛素、加压素等T ;睾丸酮J2、神经递质 儿茶酚胺(DA、NE、E): E和NE无论何种情绪反应,都t;不同的是,NE所需的情绪强度更大些5-HT:严重紧张状态

19、后,一5-HT含量I ;欲导致5-HT改变,需比NE更强的紧张 Ach:紧张刺激1小时后,Ach量t 神经肽三十、生理反应与测谎1、多道生理仪能够测量多种生理参数,比较常用的是呼吸、脉搏、血压和皮肤电。缺点之一是必须得到测试对象的配合2、ERP P164原理:于案件相关的实物或场景照片等刺激,对罪犯来说蕴含有更多的信息,也就必然会引出P3波幅升高 优点:经济、无创伤和准确性较高缺点:R波潜伏期和波幅与事件的任务相关性刺激概率等有关,并且P3波的波幅与接受的信息量正相关, 利用P3波测谎,其准确性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P3b波受个体认知功能的影响,与受试者的注意状态密切相关,受试者必须主动注意靶

20、刺激信号,才 会引出P3除此之外还收生活中很多“非认知”因素的影响。 利用P3波进行测谎也需要测谎对象配合 P3波还受多种神经化学因素的影响三十一、情绪的有关中枢神经结构(*)额叶与濒叶:功能受损一情感I :功能亢进f情感t(二)丘脑:情绪体验(三)下丘脑:愤怒,攻击行为;情绪表达(四)边缘系统1、杏仁核:损毁一不再害怕,温顺:对情绪以兴奋影响为主,但有时也不一致2、隔区:损毁一过度的愤怒反应、凶猛:对情绪有抑制性影响3、海马:损毁一无忧无虑、无所畏惧4、扣带回:切除一情感反应迟钝三十二、恐惧(一)杏仁核1、结构:基底外侧核,皮质内侧核,中央核2、动物人类实验3、杏仁核与条件恐惧4、杏仁核恐惧

21、信息加工的双通路模型 意识性的情绪反应体验(+自主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感觉信息 丘脑中继核 大脑皮层 杏仁核、 杏仁核快速而相对模糊的觉察到威胁性刺激,做好准备。在大脑皮层下达信息到达之前抢先做出反应感觉信息丘脑中继核杏仁核(二)大脑皮层:濒叶、岛叶前部、内侧额叶、扣带前回、眶额叶等扣初“1饼月&体泉.头体 杏仁核三十三、愤怒与攻击(一)脑机制1、卜.丘脑:通过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影响情绪表达外侧区f内侧前脑束 f中脑:捕食性攻击 内侧区f背侧纵束 f中脑:情感性攻击2、杏仁核一3、边缘系统:帕佩兹Papez环P152 -一一,4、额叶(-)生化机制1、雄性激素2、5-HT: 5-HT系统活

22、动水平低,则攻击性强,但雅获统2三十四、愉快与奖赏有关部位儿茶酚胺能系统中脑边缘DA系统:中脑脚间核前脑内侧束伏隔核、嗅结节黑质纹状体DA系统:黑质(中脑)前脑内侧束尾核、杏仁核上行性背侧NE系统:蓝斑核(第四脑室)前脑内侧束下丘脑旁部分、海马、杏仁核、大脑皮层上行性腹侧NE系统:延髓、脑桥前脑内侧束中脑、间脑、边缘系统三十五、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假说:活动水平f ,易导致精神分裂症证据:氯丙嗪(阻抑受体),L-多巴胺(增加释放) 争议或不足:释放/回收?给药同药效间的时间差异三十六、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单位: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一起统称为运动单位。2、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从脊髓直接将冲

23、动传至骨骼肌。进入肌肉的每一根轴突便分成许多分枝,每根分枝终止于单根肌 纤维的表面,就在那里形成一个特殊的末梢,称之为运动终板,也叫神经肌肉接点(头)、神经肌肉突触。三十七、运动的大脑皮层:运动皮层1、初级运动区(4区)运动的执行在解剖学上的三个特点: 躯体各个部位在这一区域的代表点是倒立的 躯体各部位在中央前回的皮层代表区不与躯体部位的大小成比例,而与其功能的精细程度有关 由于锥体系交叉,导致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功能的控制也具有交叉性2、次级运动区(6区):运动的策划和准备3、锥体系锥体外系三十八、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一)锥体运动系统1、功能:精确的随意运动2、胞体部位:大多在中央前回3、通

24、路下行纤维 大脑脚离开大脑 k中脑 -k脑桥 -k延髓的锥体四肢肌肉皮层脊髓侧索Vr 80%的交叉至对侧,形成锥体交叉I少量未交叉的纤维躯干肌肉皮层脊髓前束20%的未交叉,继续下行(-)锥体外系统1、功能:“刻板”的随意运动及姿势张力的保持2、胞体部位:主要来自额叶前方、顶叶、枕叶3、通路个下行纤维 -大脑脚离开大脑 脑桥A对侧的小脑皮层脊髓对侧下行 交义对侧红核 交义脑干中脑大脑皮层丘脑小脑齿状核两个系统在传导通路上的不同通不通过锥体锥体外系统在下传过程中在很多部位经过一系列的更换、交替,延误了传导速度锥体外系统中存在对皮层的反馈作用三十九、帕金森氏症中脑-黑成DA能系统功能破坏L-多巴胺(

25、左旋多巳)四十、睡眠的两种类型1、慢波睡眠:SWS,同步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浅睡眠1期:呈现低振幅的脑电波,频率快慢混合,以47次/s的。波为主。一般是睡眠开始或夜间短暂苏醒又 入睡之时出现2期:呈现低振幅的脑电波,中间常出现短串的1214次/s的梭形睡眠波和一些复合波。这一时期是慢波 睡眠的主要成分,代表着潜睡过程 3期:常呈现短暂的高振幅,频率为12次/s的8波 4期:脑电波也是呈现出高振幅波形且以8波为主,代表着深睡状态2、快波睡眠:FWS,异相睡眠,快速眼动睡眠REM,深睡眠四十一、成人整夜睡眠的过程及特点1、过程觉醒慢波1期慢波2期慢波3期慢波4期慢波3期慢3 - 特点、第

26、二次快波 睡眠比例:50%的慢2、25%的快波、10%的慢3、10%的慢4、5%的慢1 两时相中的表现第一次快波2、1)2)四十二、睡眠的神经解剖、化学机制(一)觉醒状态 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脑电觉醒:上行激活系统Ach能系统:蓝斑上部NE能系统行为觉醒:黑质-纹状体DA能系统(-)慢波睡眠上行抑制系统(中缝核头端、孤束核)5-HTGABA、腺昔、内啡肽等(三)快波睡眠脑桥中缝核尾端5-HT能系统脑桥外侧被盖区Ach能系统REM-ON蓝斑NE能系统REM-OFF四十三、损坏或刺激下丘脑不同部位所引起的反应觉醒状态中脑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为主NE、DA、Ach部位VMH损毁过分摄食并导致肥胖慢波睡眠 中缝核等5-HT 等快波睡眠脑桥蓝斑NE、Ach刺激停止进食,尽管是饥饿的动物LH拒食拒饮,若不强迫喂食会饿死摄食,尽管巳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