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析、读、悟”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19867759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9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白杨》“析、读、悟”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白杨》“析、读、悟”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白杨》“析、读、悟”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白杨》“析、读、悟”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析、读、悟”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白杨?“析、读、悟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 ,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3.指导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完成课后习题。【教学重点】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 ,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 ,概括主要内容 ,自学生字新词 ,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板书:白杨2.导语。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了解主

2、要内容。抓中心1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讨论明确: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 ,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 ,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4.学生自由读课文 ,自学生字词。1划: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2查: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3讲: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音、形、义各有侧重 ,教师作重点指导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 ,理解“戈壁的意思。抚:注意读准字音 ,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 ,理解“抚摸的意思。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清晰:联系课文理解词义 ,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清楚。可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 ,近义词清晰清楚 ,清楚。浑黄一体:全是黄色

3、,分不清界限。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表白:对人解释 ,说明自己的意思。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 ,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5.学生默读课文 ,分段归纳段意。抓思路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 ,在独立思考的根底上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交流。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2讨论明确: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 ,可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写父亲与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 ,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6.作业:1写出下

4、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清晰软弱动摇2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 ,认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讲读课文 ,解词析句 ,完成课后习题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交待学习任务。1.板书课题。2.导言。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从整体入手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局部讲读第一段从整体到局部1.看图、听读、思考: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2.默读思考: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划出主要词句3.读后讨论。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1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作者要写白杨 ,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2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5、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4.教师小结。讲读第二段1.学生自由读 ,思考: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2.读后讨论交流。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3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3.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 ,并按要求造句。4.教师小结。讲读第三段1.教师引读后 ,提问: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呢?2.教师小结。3.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三总结全文。又回到

6、整体师生借助板书共同总结。说明: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的指导思想是 ,必须让学生经历充分的阅读实践 ,使其在认真读书中理解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内容 ,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学生充分阅读的根底上 ,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使其既学习语言 ,又受到教育 ,同时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为此 ,我采取了“解词析句、“朗读感受、“小结描述三点做法 ,把读、讲、议、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解词析句 ,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 ,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讲解 ,通过解词析句 ,帮助学生领会内容 ,体会感情 ,使之得到熏陶 ,受到教育。教学时 ,我注意抓住句

7、精讲、细读 ,使学生由“语感进入“情感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悉心研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白杨?这一课是以象征的手法 ,借物喻人的。因此 ,教学时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生动形象地写物 ,是教学的重点 ,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恰如其分地喻人 ,那么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课借物喻人的深刻蕴含 ,在讲读课文时 ,我采用“解词析句的方法 ,抓住重点词语 ,分析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 ,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词。抓住课文中“茫茫、清晰、浑黄一体、挺秀、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现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进行讲解。在指导学生解词时 ,不但启发学生理解

8、词语的本身意义 ,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含义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 ,在指导学生理解“高大挺秀这个词语时 ,首先指导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描写参天大树时 ,一般常用什么词语?书中用了哪个词?接着 ,指导学生理解“挺秀的“秀字在这里表达什么意思;而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 ,而用“挺秀?最后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个“秀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秀字 ,饱含着作者对白杨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样层层深入地讲解词语 ,不仅训练了学生辨析词义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抓住语体会课文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析

9、句。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三句话 ,以及文章的最后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这是一种比拟的说法。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说比拟生疏 ,也不易掌握。讲读时 ,我便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句子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卫士指什么?学生脱口而出:“指的是白杨树。紧接着 ,又引导学生考虑:作者为什么不说“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出神呢?通过讨论 ,学生认识到 ,作者将白杨树比作卫士 ,生动形象 ,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高大挺秀 ,以及它对于戈壁滩的重要意义。这样 ,又加

10、深了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识。课文中“父亲的话是文章的重点内容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我首先指导他们反复读 ,到达熟读成诵的程度后 ,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话写出白杨的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逐句分析 ,最后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和生长特点生命力强 ,并使学生懂得 ,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外表上是在写物 ,实际上是在喻人 ,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 ,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 ,在学生理解的根底上 ,我指导他们学习书中的句式 ,运用“哪儿哪儿、“不管不

11、管总是造句。这样既训练了他们运用词语的能力 ,又强化和开展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 ,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 ,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 ,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 ,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 ,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二、朗读感受 ,印证理解读 ,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活动 ,应该贯穿于讲读教学的全过程。教一篇课文 ,如果只是一味地讲 ,左一个讲解 ,右一个分析 ,那样就容易把一篇完

12、整的课文 ,讲得支离破碎 ,还占用了学生读的时间。学生没有阅读实践 ,阅读能力是得不到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加强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 ,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 ,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如果熟读深思 ,学生就会像演员进入角色那样进入课文的意境 ,从中理解字词句的含义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就能触到作者跳动的脉搏。?白杨?这篇课文 ,作者通过白杨赞美了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讲读课文时 ,首先要使学生深入领会白杨的高尚品格 ,然后把白杨的品格和人物的行为联系起来。具体地讲 ,就是把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和“爸爸扎根边疆联系起来 ,把小白杨树迎着

13、风沙成长和孩子们一定会在边疆茁壮成长联系起来。为了使学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 ,我采用了教师范读、带读、引读和学生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个人读等形式 ,并注意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从而表达对建设者的敬佩之意。课文的第二段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的特点 ,内涵较深 ,情感丰富。孩子与“父亲对白杨的认识理解是不同的 ,情感也不同 ,哥哥赞美它“高 ,妹妹那么称颂它“直 ,这只是孩子们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直 ,这么大 ,父亲的话答复了孩子们潜在的疑问 ,讲了白杨的特点 ,其中含义很深 ,是让孩子们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杨的品格。学习这一段 ,首先 ,我让学生各自轻声读全段

14、 ,思考:旅客们是怎样议论白杨的。这是从整体上体会人物的情感。接着 ,指导学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局部 ,要求学生体会孩子们的欣喜 ,父亲的深沉。又通过指名读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达情况 ,然后通过默读点出重点词语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最后 ,我带读“父亲的话 ,借以连通学生理解的思路 ,以形成完整的思绪。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情绪上受到感染 ,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样 ,讲前读 ,讲中读 ,讲后读 ,学生的理解会在充分的阅读中加深感受 ,得到印证。三、小结描述 ,升华理解教学中 ,教师应当用完美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阅读课既要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分析 ,让学生学习书

15、本上的语言 ,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去影响学生 ,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到达升华理解。在讲完白杨的形象之中 ,我进行了如下小结:“普普通通的白杨树到处可见 ,在庭院 ,在公园 ,在城市的街旁 ,在乡间的路边 ,对此 ,人们缺乏为奇。然而 ,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 ,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 ,那碧绿向上的叶子 ,银白泛青的树干 ,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也给过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悦。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于是 ,白杨便成了旅客议论的话题。这样的小结 ,再现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形象 ,使学生情绪盎然 ,犹如置身于茫茫的大戈壁 ,看到了白杨的身姿 ,既加深了对白杨形象的理

16、解 ,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在讲完白杨的特点以后 ,我这样进行小结:“白杨树不择环境 ,不讲条件 ,哪里需要 ,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们 ,它们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们 ,它们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 ,筑成防风林墙。如今 ,戈壁滩需要它 ,它就在这生根了。它们头顶青天 ,脚踩戈壁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烈日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雨雪 ,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 ,不软弱也不动摇。通过小结 ,学生越发感到白杨树是那么可爱 ,边疆的建设者是那么可敬。于是 ,他们也情不自禁地随和着老师 ,一起进行小结 ,更加强了课堂效果。可见 ,设计优美精彩的小结 ,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而且能使学

17、生始终处于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气氛中 ,有利于他们感知丰富多彩的优美语言 ,提高他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在讲读课文结束时 ,我结合板书做了这样的小结:“这篇课文采用象征手法 ,借物喻人。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 ,也写了白杨树的挺秀;写了孩子们的天真 ,也写了爸爸的深情。语言朴实无华 ,感情真挚深沉。作者实那么写物 ,意在喻人 ,赞美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 ,扎根边疆的志向;不畏艰难 ,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的希望。我们衷心地祝愿: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 ,越长越高 ,越来越美。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 ,借助板书 ,同老师一齐吟诵。此时 ,师生入情入境 ,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从心底里钦佩那些不择环境 ,不讲条件 ,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设者。这发自肺腑之声 ,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 ,师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课虽结束了 ,但情犹未尽 ,意犹未已 ,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