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教学大纲(高职)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19864305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高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高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高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高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教学大纲(高职)(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等生物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在分子水平上理解生命现象,理解生物体内复杂的新陈代谢规律。激发学生对复杂的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既要体现基础性,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代谢等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又要具有专业性,加强与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等专业专业课的联系,注重生物化学知识在生物类专业的实际应用。本课程应具有的基本理念: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积极探究新陈代谢的奥

2、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生物化学的自信心。2.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在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生物化学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和专业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生物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课程的教学目标生物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帮

3、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生物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生理功能、代谢途径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2. 了解生物化学与社会、技术及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生物类专业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3. 初步掌握微量滴定、分光光度

4、法、层析、电泳等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生物化学实验。(二)、能力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具有提出问题和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的能力。2.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生物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具有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生物体中的代谢现象,具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4.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保持和增强对生命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

5、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3.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4.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的志向。三、学时分配本大纲64学时,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20学时,由于学时的限制,在教学中可根据学校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教学时数分配表教学内容学时数合计理论实验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核酸44酶与维生素66生物大分子的代谢糖代谢1212脂代谢66蛋白质的分解代谢66物质代谢的调节44核酸代谢66生物化学实验植物DNA的提取44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22淀粉酶活力的测定44血糖的测定、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及回收试验22丙

6、酮酸含量测定44氨基酸纸层析44总计644420四、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高职院校生物制药、生物技术等生物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和生物化学的课程目标,生物化学内容选择三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即: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的代谢、生物化学实验。(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酶等是生物体的构成成分,它们结构复杂,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维生素不是动物体的构成成分,但它是维持生物体的机能和代谢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本模块使学生理解重要的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了解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为与其它课程衔接而不重复,本模块只选择核酸、酶、维生素等生物大分子。本模块从学生的生活

7、经验入手,通过介绍生物大分子的生理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上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以生活经验作为同化新知识的基础。要向学生介绍重要的科学研究过程,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学习中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1.核酸教学要求:理解核酸的组成、核苷、核苷酸及核苷多磷酸的组成及命名,了解其结构。掌握核酸的性质。教学内容:1.1 核酸的组成 核酸的存在;核酸的组成;核苷酸衍生物1.2 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结构;RNA的结构1.3 核酸的性质核酸的物理性质;核酸的化学性质2酶与维生素教学要求掌握维生素的来源、生理功能及缺乏症;了解维生素的结构、分类及命名。掌握酶的概念、性质及

8、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理解酶的作用机理,了解酶的分类及命名。2.1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C;叶酸;泛酸;生物素。2.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2.3 酶的概述酶的概念;酶的性质;酶的分类和命名。2.4 酶的作用机理反应活化能;中间产物学说;诱导契合学说。2.5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酶浓度的影响;pH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影响。(二)生物大分子的代谢生物大分子的代谢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是生物化学的核心内容。生物分子的代谢非常复杂,但它们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本模块应使学

9、生理解生物分子代谢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各种生物分子代谢间的调节机制。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专业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代谢过程,要充分利用挂图、图表、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教学,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本模块的重点是应用,教师要联系专业实际,找准理论和应用的结合点。3糖代谢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糖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概况,掌握糖的无氧和有氧代谢的反应过程。了解糖的合成代谢及糖代谢的调节。理解电子传递链的概念及重要的电子传递链。教学内容:3.1 糖的无氧分解代谢糖的生理功能;糖无氧分解代谢;糖无氧分解代谢的生理意义。3.2 糖的有氧分解代谢糖有氧分解代谢过程;糖的有氧分解

10、代谢的生理意义。3.3 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的组成;线粒体中主要的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3.4 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3.5 糖异生糖异生途径的反应过程;糖异生的生理意义。3.6 糖原代谢糖原的合成代谢;糖原的分解代谢;糖元代谢的调节;血糖及血糖的调节;4脂代谢教学要求:掌握脂的组成和消化吸收,理解脂肪的合成和分解代谢过程,了解酮体的生成和生理意义及脂代谢的调节。教学内容:4.1 脂类代谢概述脂类的组成;脂的生理功能;脂的消化吸收;脂的运输和储存。4.2 脂的分解代谢脂肪酸的分解代谢;酮体的生成和利用;甘油的分解代谢;4.3 脂肪的合成代谢脂

11、肪酸的合成;脂肪的合成;脂代谢的调节。5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教学要求:掌握蛋白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理解氨基酸的分解过程和意义,了解氨基酸代谢缺陷症教学内容:5.1 蛋白质化学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性质。5.2 蛋白质的降解和消化吸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蛋白质的降解;蛋白质的消化吸收。5.3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的代谢;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氨基酸碳骨架的代谢;氨基酸代谢缺陷症。6物质代谢的调节教学要求掌握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和物质代谢的器官特异性,理解物质代谢的调节方式教学内容6.1 物质代谢的器官特异性概述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物质代谢的器官特异性。6.2 物质代谢的调节酶与细

12、胞水平的调节;激素水平的调节;神经水平的调节。7 核酸代谢教学要求:掌握核酸的降解,理解DNA和RNA的合成过程,了解核酸的合成代谢。教学内容:7.1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核酸的降解与消化吸收;嘌呤的分解;嘧啶的分解。7.2 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嘧啶核糖核苷酸的合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7.3 核酸的合成代谢DNA的生物合成;DNA的修复;RNA的生物合成。(三)生物化学实验部分本大纲中的实验和基本操作技能是根据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而选择的。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科学方法,形成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大纲中所选的实验内容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植物DNA的提取;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淀粉酶活力的测定; 血糖的测定、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及回收试验;油料种子中粗脂肪的提取;丙酮酸的测定;氨基酸纸层析。参考文献: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2郑集陈钧辉普通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3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4刘莉动物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75李建武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