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重点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863927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康复医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康复医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康复医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康复医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医学重点(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康复(rehabilitation):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 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 存质量。”康复的范畴:各种措施包括医疗康复、康复工程、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等,共同 构成全面康复。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以促进功能恢复为目的 的医学分支学科。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或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与保健、 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康复的对象:残疾人。是由于损伤以及急、慢

2、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和先天障碍者。(答案二):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年老体弱者4种人群。康复医学的核心:功能障碍的康复观。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功能 障碍又分为:器官水平的病损(impairment)、个体水平的残损(disability )、社会水平的 残障(handicap).功能3个层次:器官、个体、社会康复医学的特点:1、功能取向2、跨科干预(采用协作组式工作方法)3、社会性强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 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3、。康复治疗:根据康复评定所明确的障碍部位和程度,从而规划、设计康复治疗方案。目的是 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建或代偿其功能。康复的常见治疗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 文体治疗、中国传统治疗、社会服务等。康复的目标:改善身心、社会、职业功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残疾的影响,恢复独立生活,学 习和工作的能力,重返社会。中医运动康复特点:以松为体,通为用。疏通经络、保养气血;分清肢体功能障碍的区域属 于经络;在经络的整体循环中,把我个体特征中医康复观:整体观、辩证观、功能观中医康复核心理念:自我康复能力(生命力)为本 功能为用关节活动度(ROM):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4、,检测ROM是评定运动系统功能状态 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关节运动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故关节活动度也分为主动和被动活动度。主动关节活动度: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 被动关节活动度: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关节活动异常(活动度减少和活动度过度)原因:1、关节本身的疾病:关节内骨折、软骨损伤、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积血或积液、类风 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先天性畸形均可引起疼痛、肌肉痉挛或软组织粘连,导致 关节活动度减少。2、关节外的疾病: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腱、韧带等)损伤及粘连、瘢痕挛缩、骨折、 肌肉痉挛、严重的肢体循环障碍、周围神经损伤、痉挛期(

5、明显)均引起关节活动度 下降,中枢神经损伤早期引起关节活动度过度。肩关节屈曲0180伸展050内收0外展0180内旋070外旋090水平屈曲0135水平伸展0 30关节活动度测量:髋关节屈0125伸0 15内收0 45外展0 45内旋0 45外选0 45肘部关节屈曲0 150伸展0 10 旋前0 90旋后0 90测量关节活动度的原则和注意事项:1、动作演示2、关节起始位一般即解剖位3、选择正确的体位和合适的工具4、先测量主动ROM后测被动ROM5、注意与对侧对比,同一病人由专人测量肌肉的分类: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肌收缩的类型:1、等长收缩 一种静态的收缩,收缩时关节不活动,肌肉长度不

6、变、张力增加,又称静力 性收缩。2、等张收缩一种动态的收缩,收缩时关节活动,肌肉缩短,但张力保持相对恒定,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变短,又称为向心性缩短,如屈肘时的肱 二头肌收缩。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被拉长,又称为离心性延伸,如下蹲时 的股四头肌收缩等。3、等速收缩 又称恒定速度收缩,指利用专门设备,根据运动过程的肌力大小变化,相应调节外加阻力,使整个关节运动依预订速度运动。Lovett分级法:0级无肌肉收缩零1级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运动。微弱2级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关节全范围的运动。差3级能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但不能抗阻力。尚可4级能抗重力及一定抗阻

7、力运动。良好5级能抗重力和抗充分阻力运动,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正常肌张力异常:1、肌张力增高(痉挛、强直)2、肌张力低下见于脊髓损伤早起脊髓休克阶段、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早期,周围神经损伤3、肌张力紊乱影响人体平衡能力的主要因素:重心高低、支撑面大小、稳定角、摩擦力平衡功能:静态平衡、动态平衡静态平衡为一级平衡,自动态平衡为二级平衡、他动动态平衡为三级平衡步行周期:支撑相(站立相)、摆动相(迈步相)临床常见异常步态:1、减痛步态 髋关节疼痛(短促步) 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屈曲,足趾着地行走)2、偏瘫步态:属于肌痉挛步态,患足下垂内翻,下肢外旋或内旋,膝不能屈曲,表现为摆动腿向前迈步时患腿常

8、经外侧回旋向前,古攵又称回旋步或划圈步:上肢常出 现屈曲内收,停止摆动。3、剪刀步态4、短腿步态5、共济失调性步态:蹒跚步态,步行摇晃不稳,不能走直线,而呈曲线或者Z形前进,状如醉汉,又称酩酊步。6、无力步态7、帕金森步态:慌张步态,帕金森病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快,并出现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停止或转向,上肢摆动缩小或停止,称慌张步态或前冲步态,常 见患者跌倒。持续性被动活动(CPM):是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使患者能进行早期、持续性、无 疼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肌力训练的基本原理和原则:1、力学条件前负荷、后负荷。超负荷原则、抗阻训练方法。2、解剖学条件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中的弹性成分的量

9、和弹力3、生理学条件肌肉的兴奋性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肌力训练的类型:1、等张性训练向心性与离心性收缩开放链和闭合链收缩2、等长性训练3、等速性训练肌力训练方法的选择原则:1、被动运动2、主动辅助运动3、主动运动4、抵抗运动肌力训练常用方法:1、渐增抵抗训练2、短暂等长训练3、短暂最大负荷训练4、等速训练Brunnstron偏瘫运动功能评定:P134脑卒中康复治疗:1、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损害,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作准备 预防并发症:预防褥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肩痛和肩手综合征 预防关节的挛缩变形按摩 被动运动 体位治疗2、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软瘫期

10、痉挛期 改善期利用各种方法恢复或提高肌张力,诱发肢体的主动运动 控制肌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 促进选择性主动运动和速度运动更好的恢复,同时控制 肌肉痉挛。脑卒中康复治疗原则:1、主动参与 病人及其家属2、各部门协作临床科室与康复科医生、治疗师、护士 3持之以恒急性期:发病1个月内恢复期:发病后2 年内后遗症期: 2 年以后脊髓损伤SCI: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的障碍。分为外伤性和非外伤性,一般所指的脊髓损伤,为外伤性脊髓损伤。四肢瘫(颈髓损伤 )SCI 的康复评定:1、损伤水平平面截瘫(胸腰髓损伤 )2、损伤程度完全性 不完全性

11、运动损伤平面确定:肌力为3级的关键肌确定运动平面该平面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必须正常sci感觉平面确定:C5肘前窝的外侧面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的尺侧面 T10第十肋间(脐水平) S1足跟外侧 S2腘窝中点 S3坐骨结节 S45肛门周围(作为一个平面)SCI损伤程度评判标准(ASIA)Sci运动评分:C5屈肘肌(肱二头肌,旋前圆肌) C6伸腕肌(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 C7伸肘肌(肱三头肌) C8中指屈指肌(指深屈肌) T1小指外展肌(小指外展肌)分级标准A完全性损害。骶段无任何感觉和运动功能。b q不完全性损害。神经1面以卜(包括骶段)仔在感见功能,但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性损害。

12、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并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小 于3级。D不完全性损害。神经平面以下存在运动功能,且大部分关键肌的肌力大于 或等于3级。E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完全损伤:无骶段保留-肛门和会阴部无感觉、无运动 脊髓休克评定:球(海绵体)-肝门反射和肝门反射式判断脊髓休克是否借宿的指征之一,反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出现表示脊髓休克已经结束。骨折治疗的基本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骨折致残原因:肿胀软组织损伤早期康复治疗:制动、止血、防肿、镇痛以控制创伤性炎症反应、促进损伤组织的愈合。临床上常釆取的方法是实施“ PRICE常规”即:1) 护患区免受进一步损伤;2) 2) “R”休息(r

13、est):局部制动、固定以利于局部休息,避免刺激损伤区 及牵拉未愈合牢固的组织;3) 3)“1”冰敷(ice):在损伤24小时或48小时内,局部冰敷、冰水浸泡或冰 按摩1215分钟,有镇痛、防止出血和渗出的作用;4) 4) “C”加压(compression):早期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以减少局部出血 及水肿;5) 5) “E”抬高(elevation):抬高患部以利于局部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减轻 水肿。颈椎病分型:1、 颈型椎间盘早期退变经常落枕,颈肩部酸痛反复发作2、神经根型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上肢放射痛,伴手指麻木、无力,肢冷等症状;颈肩

14、部疼痛、僵硬,颈椎活动 受限;突然牵拉患肢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3、椎动脉型椎间盘退变、上颈椎错位、钩椎关节侧方、椎体后外缘骨质增生,挤压椎动脉,导致供血不足or基底动脉痉挛。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精神萎靡、失眠、嗜睡、旋颈试验阳性4、脊髓型 椎间盘退变、向后滑脱的椎体、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压迫脊髓。踩棉花感5、交感神经型椎前肌群痉挛,炎症介质。6、混合型以上各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以上各型表现的混合。1、康复:是达到下述目标的一个过程,旨在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 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或)社会功能上 的最佳水

15、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理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 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P12、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主要对象是损伤与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 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者。范围包括骨科、神经系统的伤病,心肺疾病的康复,癌症、慢性 疼痛的康复,精神病、感官和智力障碍的康复。 P3-4康复医学的组成:包括康复医学理论基础、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P6、7 (重点) 康复治疗的常用治疗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 中国传统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

16、。康复医学的治疗原则是:早期介入、综合 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3、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 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障 碍的总称。P114、残疾分类:P13 伤病:是指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是生物器官系统水 平上的残疾。 残疾:是指由于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致人们不能按正常的方式和范围进行活动。 残障:是指由于残损或残疾,而限制一个人正常的(按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5、残疾预防(三级预防) P18 (重点)答:(一)

17、一级预防:是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最为有效,可见降低残疾发生率70%。所采 取的措施包括优生优育、严禁近亲结婚、加强遗传咨询、产前检查、孕期及围生期保健;预 防接种,积极防治老年病、慢性病;合理营养;合理用药;防止意外事故;加强卫生宣教、 注意精神卫生。(二)二级预防:是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可见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所采取 的措施包括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治疗结核、高血压等;基本的手法治 疗:如创伤、骨折、白内障手术。(三)三级预防:是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可减少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康复医疗,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治疗、言语治

18、疗以及假肢、支 具、辅助器、轮椅等;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还包括应有的社会教育。6、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P427、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MT肌力分级标准P44-458、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 度。是衡量一个关节运动量的大尺度。测量方法(了解)P509、步行周期:是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再次落地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空间位置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支撑相占步行周期的60%,摆动相占步行周期的40%。P5310、异常步态:(1)偏瘫:划圈步态(2)截瘫:跨槛步态(

19、3)脑性瘫痪:踮足剪刀步态(4) 帕金森病:慌张步态。(了解)P5711、平衡: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 势的一种能力。P6012、代谢当量(METs):音译为梅脱,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1MET相当于耗氧量3.5ml/(kg.min)。代谢当量宇热卡有对应关系,其换算公式是:热卡=METsX3.5X体重(kg) 三200 。P6413、主观用力计分(PRE):是根据运动者自我感觉用力程度衡量相对运动水平的半定量指 标。 P6714、日常生活活动(ADL):是指人们在每

20、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 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 适应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范围:运动、自理、交流、 家务劳动等。评定目的:ADL的评定对确定患者能否独立及独立的程度、判定预后、制定和 修订治疗计划、评定治疗效果、安排返家或就业都十分重要。分类:狭义:基本或躯体ADL(BADL)自理运动。广义:复杂或工具性ADL(IADL)较高级的技能及交流。评定方法: Barthel 指数评定、Katz指数、PULSES评定、修订的Kenny自理评定等。(重点)P7215、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

21、、独立生活能力评定的方法P7516、生存质量:是指生活于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人对于其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 心问题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包含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 个人信仰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P7617、生存质量的评定方法(访谈法、自我报告、观察法、量表评定法)、评定量表 P77 (了 解)18、失语症的类型:运动性(Broca失语);感觉性(Wernick失语);完全性失语;经皮质 运动性失语;经皮质感觉性失语;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传导性失语;失读症; 失写症;非典型的失语(皮层下失语、交叉性失语、小儿失语)。 P79 (了解)19、构音障碍的常见

22、病因: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因可累及延髓而产生构音障碍;其他包括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损害如肿瘤、脑膜 炎、损伤、脑性瘫痪、遗传性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等,运动神经元性疾病,以及肌肉疾病 如重症肌无力等。P8120、心理功能的评定的概述 P84 (了解)21、慢性疾病及残疾的心理反应特征(急性期或新近残疾的心理反应)P90 (重点)答:突然发现明显的残疾(如脊髓损伤、脑卒中、截肢),身体状态因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患病后的即刻反应分三期:(1)心理休克期:主要特点是茫然失措、不知道该做什么、出现 一些无目的、下意识的动作与行为,有时可出现与现实的分离感。此

23、阶段持续数天或数周。(2)心理冲突期:特点是思维混乱、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丧失感、无助感、感到绝望、 抑郁、焦虑、患者不知如何面对现实,如何有效地去解决或改善环境,病前对未来完整的生 活计划(如婚姻、家庭、工作、学业、人际关系等变得不确定,患者表现为惶惶不可终日。 次期患者大多采用否认机制来减轻心理反应。(3)重新适应期:此期患者在回避的基础上, 不得不开始面对现实,降低原来的生活期望,搁置原来的生活计划,开始调整自己的心理状 态与行为来适应患病及减轻这一现实。22、物理治疗的定义P106 (重点)答: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的主体,物理疗法包括利用力、电、光、声、磁、热、冷等人工物 理能进行治疗的

24、方法。物理治疗的分类:运动治疗、器械治疗、手法治疗,人称三大项(3M)。23、物理治疗的方法P106 (重点)答:一、运动治疗:1、关节活动技术: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2、软组织牵 伸技术:手法牵拉、机械装置被动牵引;3、肌力训练技术;4、神经发育疗法;5、运动再 学习疗法;6、强直性使用运动治疗;7、运动处方。二、器械治疗:1、电疗法:直流电疗 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等;2、光疗法:红外线疗法、蓝紫光疗法、紫 外线疗法、激光疗法;3、超声波疗法;4、磁疗法;5、水疗法;6石蜡疗法;7、冷疗法;8、生物反馈疗法;9、压力疗法。三、手法治疗:1、西方关节松动术2、传统

25、手法治疗: 按摩、推拿。24、运动处方的定义 P108 答:运动处方是运动治疗处方的简称,是对准备接受运动治疗或参加运动锻炼的患者,由专 科医生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及相关功能评定后,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 者选择一定的运动治疗项目,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并注明注意事项。一个完整的运动处方应 该包括运动治疗项目、运动治疗量以及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3方面内容。25、运动治疗项目和注意事项 P108-110答:运动治疗项目:(1) 耐力性项目:以健身,改善心脏和代谢功能,防治冠心病、糖尿病、 肥胖病等未目的; (2)力量性项目:以训练肌肉力量和消除局部脂肪为目的; (3) 放松性项 目:以放

26、松肌肉和调节神经为主要目的; (4)矫正性项目:以纠正躯体解剖结构或生理功能 异常为目的。注意事项:(1)掌握好适应症(2)循序渐进(3)持之以恒(4)个别对待(5)及时调整。26、电疗法的分类 P110答:分类: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中频电疗法、高频电疗法等。直流电疗法包括:直流电疗法、直流电离子导入法、电化学疗法。氐频电疗法1000Hz;中频电疗法1000100000Hz;高频电疗法100000Hz以上。高、中、低频电的区别及比较:特征低频1KZ中频 1-100KHZ高频100KHZ对 N-M 兴奋能力每一周期综合多个周期缓解肌痉挛不能降低N兴奋性电解作用明显多无半波时有无热效应无稍有有

27、且明显组织对电流阻力大中小27、低频电疗法的方法和适应证P112 (了解)答:(1)镇痛TENS疗法。适应证: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包括神经痛、头痛、关节痛、肌 痛、扭挫伤、术后伤口痛、分娩宫缩痛、截肢后残端痛、幻痛、癌痛等)、骨折后骨连接不 良、慢性溃疡、中枢性瘫痪后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2)电体操疗法。适应证:下运动神经 元伤后病机失神经支配、失用性肌萎缩、习惯性便秘、宫缩无力等。(3)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适应证:脑卒中,脊髓损伤与脑瘫后的足下垂,站立步行障碍,手抓握障碍,马尾或脊髓损 伤后的排尿功能障碍,中枢性呼吸肌麻痹,脊柱侧弯等。28、红外线、蓝紫光疗法的定义、治疗作用、范围 P119答

28、:红外线疗法:应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治疗原理:温热效应(辐射热)。治疗作用: 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增强组织营养、促进水肿吸收、炎症消散、镇痛、解痉作用。蓝紫光疗法:以蓝紫光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原理:胆红素 吸收蓝光一胆绿素一易排泄。治疗作用:降胆红素作用。29、 超声波的治疗作用P122答:(1)机械作用:超声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对组织细胞的细微按摩作用,改善血液 循环。(2)温热作用:连续波脉冲波。(3)理化作用:提高生物膜的通透性,使药物离子透入, 组织的PH值向碱性方向转化,减轻炎症,镇痛。(4)降低神经兴奋性和传导。(5)提高结缔组 织弹性,促胶原纤

29、维分解。30、磁疗法的治疗作用P124答:(1)镇痛(2)消肿(3)消炎(4)镇静(5)降压(6)软化瘢痕与松解粘连的作用(7) 促进骨痂的生长(8)对良性肿瘤的作用。31、按摩的种类和治疗作用P133答:种类:手法按摩、器械按摩、自我按摩。治疗作用:(1)调节神经功能(2)促进体液 循环(3)改善关节功能(4)松解软组织粘连(5)消除疲劳(6)增强体质(7)心理效应。32、作业治疗的定义、目的、种类、治疗作用 P135 (重点) 答:作业治疗:是为改善患者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职业劳动、认知 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者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减

30、轻残疾,保持健康,增强患者参与社会、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能力。种类: 1、按作业名 称分:木工、金工、皮工等;粘土作业;编织作业;制陶作业;手工艺作业;电气装配与维 修;日常生活活动;认知作业;书法、绘画;园艺。2、按作业治疗方法分类:(1)感觉运 动功能:治疗性练习;神经生理学方法;计算机辅助训练;认知综合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训练(2)娱乐活动(3)工作训练(4)矫形器、自助器具的制作与使用。治疗作用: 增加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认知和感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改善社会、 心理功能。33、作业治疗处方 P136 (了解)答:作业治疗处方:包括治疗目标与项目、治疗剂量、治疗

31、时间和频度。34、失语症的言语治疗方法 P141 答:(1)语音训练(2)听理解训练(3)口语表达训练。35、残疾适应的理论与模式 P145 答:残疾适应理论:(1)心理理论:强调内在认知事件的理论。(2)社会理论或行为理论: 强调个体外在事件的理论。(3)整合理论:是把内在的(即心理)方面和外在的(即社会和 环境)方面的决定因素融合到一起。残疾适应模式:1、分阶段模式:存在个体差异,一般 分35个阶段。心理休克期、冲突期、重新适应期。2、行为模式:强调外在因素的重要作 用,注重行为的适应。在行为上残疾者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1)适应康复环境(2)减少 残疾不适应行为(3)获得残疾适应行为(4

32、)残疾适应行为取得良好结果。 3、心理应对技术模式:既强调认知因素,也强调行为因素。心理应对技术模式包括7个主要的适应任务和 7种主要的处理技巧:(1)否定或使危机的严重性最小化(2)寻找相关知识调节情感痛苦(3)需要再保证和情感支持,建立自信(4)学会特殊的疾病相关的过程(5)设定具体、 恰当的生活、康复、人生目标(6)进行有可能结果的练习(7)在整个事件中寻找有意义的 总目标或方法。36、康复工程的定义P151 (重点)答:康复工程:是工程学在康复医学临床中的应用,是利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手段,在对所丧 失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评定后,通过代偿或补偿的方法来矫治畸形、弥补功能缺陷和预防功能 进一步退

33、化,使患者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自理和回归社会。37、矫形器的定义、基本功能、分类 P151 (重点)答:矫形器:是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一类体外器具的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 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基本功能:稳定与支持; 固定与矫正;保护与免负荷;代偿与助动。分类:上肢矫形器、下肢矫形器、脊柱矫形器。38、助行器的定义、种类 P153答:助行器: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称。种类:无动力式助行器、功能 性电刺激助行器、动力式助行器。杖:手杖、前臂杖、腋杖、平台杖。步行器:助行架、39、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P158答:(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34、(GCS): GCS是根据睁眼情况(1-4分)、肢体运动(1-6分)和 言语表达(1-5分)来判定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GCSW8分为重度脑损伤,呈昏迷状态; 9-12分为中度脑损伤;13-15分为轻度脑损伤。(2)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表(NIHSS): NIHSS是国际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脑卒中评分表,有11项检测内容,得分低说明神经功能损 害程度低,得分高说明程度重。具体见P159。40、脑卒中的运动功能评定P160答: Brunnstrom 运动功能评定方法(每期的特点): 1 期:无随意运动; 2 期:引出联合反 应、共同运动; 3期: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 4期: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

35、出现分离运动 5期:肌张力逐渐恢复,有分离精细运动; 6期:运动接近正常水平。41、脑卒中的康复目标与时机选择 P161 (重点) 答:(1)脑卒中的康复目标: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康 复时机选择:早期康复;病情稳定48小时后(脑出血发病后12周)。42、桥式运动 P162答:(1)急性期康复治疗的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 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以姿势并酌情持续5-10 秒。(2)恢复早期康复治疗的桥式运动:基本动作要领同前,可酌情延长伸髋挺腹的时间, 偏瘫侧下肢单独完成可增加难度。43、肩手

36、综合征的定义 P166答:肩手综合征(SHS):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个月内。SHS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病有 关的因素有交感神经功能障碍、肩关节半脱位、痉挛、过度牵拉腕关节或手受到意外伤害。 临床表现:突然出现的肩部疼痛,运动受限,手浮肿及疼痛,后期可出现手部肌肉萎缩、手 指挛缩畸形,直至患手的运动永久丧失。44、 持续性植物状态(PVS)P170答: PVS 是大脑广泛性缺血性损害而脑干功能仍然保留的结果。 PVS 诊断标准:(1)认知功 能丧失,无意识活动,不能执行指令( 2)保持自主呼吸和血压( 3)睡眠-觉醒周期存在( 4) 不能理解和表达言语(5)能自动睁眼和刺痛睁眼(6)可有无目

37、的性眼球跟踪活动(7)下 丘脑及脑干功能基本正常。以上7个条件持续1个月以上。45、颅脑损伤恢复期的认知障碍和知觉障碍的治疗P173答:认知障碍的治疗: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运动和认知能力。除有运动功能 障碍外,常伴有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理解困难和判断力降低等认知障碍,认知功 能训练是提高智能的训练,应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1)记忆训练(2)注意训练(3)思维 训练。知觉障碍的治疗:(1)功能训练法(2)转移训练法(3)感觉运动法。以前者最常用。46、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 P180 (了解)答:(1) ASIA的残损分级:A:完全性损伤:S1S5无感觉、运动功能。B:不完全损伤

38、: 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有感觉功能无运动功能。C: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 功能,但一半以下关键肌肌力在3级以下。D:不完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且 一半以上关键肌肌力均大于或等于3级。E: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2) ADL能力评 定:截瘫患者可用改良Barthel指数。四肢瘫患者可用四肢瘫功能指数QIF)共10项:转 移、梳洗、洗澡、进食、穿脱衣服、轮椅活动、床上活动、膀胱功能、直肠功能、护理知识; 评分采用0、1、2、3、4分的5级制。 147、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P191答: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骨折 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基础(解剖复位、功能复位)

39、。固定是骨折治疗的关键(内固定、外固定)。 康复治疗是患者恢复功能的保证。48、骨折康复治疗的作用和目标P192 (重点)答:骨折康复治疗的作用:协调骨折长期固定与运动之间的矛盾,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控制或减轻组织肿胀,减轻肌肉萎缩,防止关节粘连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有利于患者的功 能恢复,早日重返社会。早期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消除肿胀、缓解疼痛。后期康复目标主要是 消除残存肿胀,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重新训练肌肉的协 调性和灵巧性。49、颈椎病的分型 P219 答: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50、颈椎牵引的作用和方法

40、 P221 答:作用:通过对颈椎牵伸的生物力学效应,缓解颈部肌肉痉挛,使椎间隙或椎间孔相对增 大以缓解对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的刺激、压迫,牵开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减少椎间 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向周缘外突的压力,有利于外突组织的复位。适用于神经根型、椎动脉 型、交感型颈椎病。方法:颈椎牵引可取卧位或坐位。牵引时,宜全身肌肉放松。掌握牵引 角度、牵引时间和牵引重量三个要素,以达到颈椎牵引的最佳治疗效果。牵引角度根据颈椎 的病变部位确定。5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述 P225答: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主要是指腰椎,尤其是L4-L5、L5-S1、L3-L4 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

41、水平的一侧或双侧坐骨 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病理上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 出后纵韧带下型、脱出后纵韧带后型和游离型。前3 型为未破裂型,占73%;后3型为破裂 型,占 27%。52、腰椎牵引的方法、适应证和禁忌症 P227 答:方法:(1)慢速牵引:自体牵引(重力牵引)、骨盆牵引、双下肢皮牵引等(2)快速牵 引:以中医的“人工拉压复位”法最为典型。后来发展为机械传动的多方位牵引(三维牵引)。 慢速牵引的适应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腰腿痛,急性腰扭伤,腰椎小关 节疾患。禁忌症:慢速牵引由于牵引重量小,作用缓慢,其不良反应比快速牵引少,但由于 牵引时间长

42、、胸腹部压迫重、呼吸运动受到明显的限制,所以对老年人特别是有心肺疾病的 患者应特别谨慎,另外慢速牵引重量过大也可造成神经根刺激或损害。快速牵引的适应证: 临床除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外,还可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假性滑脱、早期强直性 脊柱炎。禁忌症:重度腰椎间盘突出,腰脊柱结核和肿瘤,骶髂关节结核,马尾肿瘤,急性 化脓性脊柱炎,椎弓崩裂,重度骨质疏松症,孕妇,腰脊柱畸形,较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 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另外,对与后纵韧带骨化和突出椎间盘的骨化以及髓核摘除术后的患 者都应慎用。53、冠心病的康复治疗分期P235答:根据冠心病康复治疗的特征,国际上将康复治疗分为三期:I期:(住院期)

43、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期康复,发达国家为3-7天。II期:(出院至病情稳定期)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5-6周。 由于急性阶段缩短,11期的时间也趋于逐渐缩短。III期:(较长期的稳定状态期)指病情处于较长时间稳定状态,或II期过程结束的冠心病患 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及隐形冠心病。康复程序一般为2-3月,自我锻炼 应该持续终生。有人将终生维持的锻炼列为第“期。54、冠心病康复治疗的适应证P235答:I期:(稳定,无疼痛,HR小于100次/分,无心衰、休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 心绞痛,安静心率V110/分,无心衰、严重心率失常和心源性休克,

44、血压基本正常,体温正 常。II期:(稳定,家庭生活无障碍)与I期相似,患者病情稳定,运动能力达到3代谢当量(METs) 以上,家庭活动时无显著症状和体征。III期:(临床病情长期稳定者)临床病情稳定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劳力性心 绞痛、隐形冠心病、冠状动脉分流术和腔内成型术、心脏移植后、安装起搏器后。过去被列 为禁忌证的一些情况如病情稳定的心功能减退、室壁瘤等现正在被逐步列入适应证的范畴。55、冠心病康复治疗P237答:(一)I期康复:1、治疗目标:低水平运动试验阴性,可以按正常节奏连续行走100-200m 或上下1-2层楼而无症状和体征。运动能力达到2-3METs,能够适应家庭生活,

45、使患者理解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在心理上适应疾病的发作和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2、治 疗方案:以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为原则,生命体征一旦稳定,无并发症时即可开始。要根 据患者的自我感觉,尽量进行可以耐受的日常活动。此期康复一般在心脏科进行,因此医学 生应该掌握。(1)床上活动(2)呼吸训练(3)坐位训练(4)步行训练(5)大便(6)上 楼(7)心理康复与常识宣教(8)康复方案调整与监护(9)出院前评估及治疗策略(10) 发展趋势。(二)11期康复:1、康复目标:逐步恢复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轻度家务劳动、娱 乐活动等。运动能力达到4-6METs,提高生活质量。对体力活动没有更高要求

46、的患者可停留 在此期。此期在患者家庭完成。2、治疗方案:散步、医疗体操、气功、家庭卫生、厨房活 动、园艺活动或在邻近区域购物,活动强度为40%-50%HRmax, RPE不超过13-15。一般活动 均须医务监测,较大强度活动时可用远程心电图监护系统监测。无并发症的患者可在家属帮 助下逐步过渡到无监护活动。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任何不适均应暂停活动,及时就诊。(三)111期康复:1、康复目标:巩固II期康复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 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此期可以在康复中心完成,也可以在社区进 行。 2、治疗方案:全面康复方案包括有氧训练、循环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

47、、医疗体操、 作业训练、放松性训练、行为治疗、心理治疗等。在整体方案中,有氧训练是最重要的核心。 有氧训练的基本方法:(1)运动方式:步行、登山、游泳、骑车、中国传统形式的拳操等(2) 训练形式:间断、连续(3)运动量:每周700-2000cal (4)训练实施:准备、训练、结束(5)注意事项。5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治疗(呼吸训练和排痰训练的主要措施)P242答:(一)呼吸训练:1、重建腹式呼吸模式(1)放松(2)缩嘴呼气法(3)暗示呼吸法(4) 缓慢呼吸(5)膈肌体外反搏呼吸法2、胸背畸形的姿势练习:(1)增加一侧胸廓活动(2) 活动上胸及牵张胸大肌(3)活动上胸及肩带练习(4)纠正头

48、前倾和驼背姿势。(二)排痰 训练:1、体位引流2、胸部叩击、震颤3、咳嗽训练4、理疗。57、慢性疼痛康复治疗的主要措施P268 (了解)答:一、物理治疗:1、电刺激镇痛疗法:(1)经皮神经电刺激神经疗法(2)经皮脊髓电刺 激疗法(3)脊髓刺激疗法(4)深部脑刺激(5)其他电疗2、热疗和冷疗3、运动疗法4、 松动术。二、认知行为疗法。三、身体支持和支具的应用。四、针灸、推拿和按摩。五、药 物治疗。六、神经阻滞疗法。七、手术。八、健康教育58、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和脑干反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 候群。P27159、痉挛的药物治疗(药物名称)P273答:1、口服药:(1)巴氯芬(2)丹曲林(3)替扎尼定(4)乙哌立松(5)其他口服药: 安定、复方氯唑沙宗、吩噻嗪类(氯丙嗪等)。2、局部注射药:(1)肌内注射:常用肉毒 毒素(2)鞘内注射:常用巴氯芬(3)神经或运动点阻滞:应用酒精、酚或局麻药进行神经 阻滞。60、压疮:是指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或受摩擦力与剪切力作用后,受力部位出现血液循环障 碍而引起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坏死。P27461、压疮的好发部位 P275答:好发部位:骶尾部、足跟、股骨大转子、后枕部、坐骨结节等骨性隆起表面的皮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