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9861364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洁净室环境监测操作规程(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青岛文件文件名称洁净区环境监测操作规程文件编号SOP-ZL66-1制 定 人审 核 人审 核 人制定日期审核日期审核日期批 准 人批准日期生效日期颁发部门品管部印 数份分发部门品管部目的 建立洁净区环境监测规程,规范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的测试,保证药品在规定的洁净级别内进行生产。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洁净区沉降菌、浮游菌、悬浮粒子的监测。责任环境监测员内容1、检验依据:1.1 GB/T16294-2023医药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1.2 GB/T16293-2023医药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1.3 GB/T16292-2023医药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2、悬浮粒子的监测

2、2.1概述:本测试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测定洁净区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含大于或等于某粒径悬浮粒子数,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2.2仪器和设备:尘埃粒子计数器,严格按照尘埃粒子计数器操作、维护保养规程(SOP-ZL95-1)操作。2.3测试步骤测试条件:在测试之前,要对洁净室(区)相关参数进行预先测试,包括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压差等,同时应满足仪器的使用范围。测试状态:静态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测试报告中应明确测试时所采用的状态及测试人员数。测试时间:在空态或静态a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而言,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10

3、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净化空气调节系统正常运行时间不少于30min开始。在静态b测试时,对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10min后开始;对非单向流洁净室(区),测试宜在生产操作人员撤离现场并经过20min自净后开始。2.4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在空态或静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力求均匀,并不得少于最少采样点数目。在动态测试时,悬浮粒子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应根据产品的生产及工艺关键操作区设置。最少采样点数目如下 最少采样点数目面积()洁净级别A级C级D级102-32210204222040822401001642采样点的布置: 采样点位置

4、:一般在离地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并避开回风口。测试人员应在采样口的下风侧。采样次数的限定:对于任何小洁净室或局部空气净化区域,采样点的数目不得少于2个,总采样次数不得少于5次。 最小采样量洁净度级别采样量L/次0.5m5mA级5.668.5C级2.838.5D级2.838.52.5判断标准:洁净度级别悬浮粒子最大允许数(个/m3)(静态)0.5m5mA级352020C级3520002900D级3520000290002.6监测频率:每季度对微生物洁净实验室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附件2)。D级取样间每季度监测所有房间,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附件1)2.6.3每季度对D级洁净区所

5、有房间进行监测,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附件1)。3、沉降菌的监测3.1概述:本测试方法利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本法采用动态监测,培养皿暴露时间为不大于4小时。3.2仪器和设备:高压消毒锅、恒温培养箱、培养皿(已灭菌,90mm15mm)、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琼脂培养基(SDA)。3.3测试步骤:测试前培养皿表面必须严格消毒。将已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48小时且无菌落生长的培养皿按照采样点布置图

6、逐个放置,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全部采样结束,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采用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3035下培养,时间不少于2天。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SDA)配制的培养皿经采样后在2025下培养,时间不少于5天。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查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参照悬浮粒子的采样点数目。最少培养皿数:在满足最少采样点数目的同时,还应满足最少培养

7、皿数最少培养皿数洁净度级别最少培养皿数(90mm)A级2C级2D级2采样次数:每个采样点采样一次。评定标准:洁净度级别浮游菌cfu/m3沉降菌(90mm)cfu/4小时接触蝶cfu/蝶手套cfu/手套A级小于1小于1小于1小于1C级1005025D级20010050监测频率:.1 微生物洁净实验室净化台样品每次实验时监测,其他房间每周一次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附件4)。.2D级取样间每季度监测所有房间,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附件3)。.3 D级洁净区每季度监测所有房间,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附件3)。.4阳性对照间生物安全柜每次实验时监测,其他房间每季度测一次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附件4).5 微生物

8、洁净实验室表面微生物(手套及操作服)每周测一次,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附件4)。4、浮游菌的监测4.1概述 本方法采用计数浓度法,即通过收集悬游在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于专门的培养基,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从而判定洁净环境内单位体积空气中的活微生物数,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本法采用动态监测。4.2仪器、设备和培养基:FKC-1型浮游菌采样器,严格按照浮游菌采样器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SOP-ZL96-1)操作。培养皿(已灭菌,90mm15mm)、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琼脂培养基(SDA)、恒温培养箱。4.3测试步骤测试前仪器、培养皿表面必须

9、严格消毒。采样器进入被测房间前先的消毒剂灭菌,用于100级洁净室的采样器宜一直放在被测房间内。先用消毒剂消毒采样器的顶盖、转盘以及罩子的内外面,采样结束,再用消毒剂轻轻喷射罩子的内壁和转盘。采样口及采样管,使用前必须高温灭菌。如用消毒剂对采样管的外壁及内壁进行消毒时,应将管中的残留液倒掉并晾干。采样者应穿戴与被测洁净区域相应的工作服,在转盘上放入或调换培养皿前,双手用消毒剂消毒。仪器经消毒后先不放入培养皿,开动真空泵抽气,使仪器中的残余消毒剂蒸发,时间不少于5min,并调好流量、转盘转速。关闭真空泵,放入培养皿,盖上盖子后调节采样器缝隙高度。置采样口于采样点后,依次开启采样器、真空泵,转动定时

10、器,根据采样量设定采样时间。培养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48h。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菌落计数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有否遗漏。若平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计数。4.4采样点数量及其布置浮游菌测试的最少采样点数目及其布置参照悬浮粒子的采样点数目。4.5监测频率:微生物洁净实验室每季度监测一次,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附件6)。D级取样间每季度监测所有房间,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附件5)。4.5.3D级洁

11、净区每季度监测所有房间,并及时填写监测记录(附件5)。5、注意事项5.1使用前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培养基及培养皿有变质、破损或污染的不能使用。5.2采取一切措施防止采样管的污染和其他人为对样本的污染。5.3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5.4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或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6、年度回顾审核与数据趋势分析6.1 品管部每年对通过质量回顾对监测数据收集并经评价,用统计分析图将趋势直观地反映出来,在图中标出警戒限度及纠偏限度。6.2根据趋势分析结果可对环

12、境控制区的微生物学质量做出评估,并对警戒和纠偏限度做出相应调整,并通知相关部门。7、警戒限度与纠偏限度的确定原则7.1 警戒限度:用以指示环境中的微生物水平是否有偏离正常水平的可能性如超过,至少应予以调查。7.2 纠偏限度:一旦超出,表示环境中微生物污染水平已严重偏离正常水平,对产品质量造成高度的污染风险必须立即采取纠偏措施。7.3 制定依据:警戒限、纠偏限以正常监测数据为基础,并赋与一定的安全系数。即:警戒限度平均值+ 2, 纠偏限度平均值+ 38、附件1洁净区悬浮粒子监测记录(R-SOP-ZL66-1-01)附件2微生物洁净实验室悬浮粒子监测记录(R-SOP-ZL66-1-02)附件3洁净

13、区沉降菌监测记录(R-SOP-ZL66-1-03)附件4微生物洁净实验室沉降菌监测记录(R-SOP-ZL66-1-04)附件5洁净区浮游菌监测记录(R-SOP-ZL66-1-05)附件6微生物洁净实验室浮游菌监测记录(R-SOP-ZL66-1-06)附件7监测点分布图9、修订历史文件修订、变更历史原文件编号现文件编号生效日期修订变更原因附件1洁净区悬浮粒子监测记录编号: R-SOP-ZL66-1-01监测状态静态监测日期 年 月 日监测标准D级:0.5m 3520000/m3;5m 29000 /m3报告日期年 月 日监测依据GB/T16292-2023医药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监测数

14、据房间名称平均值房间名称平均值0.5m5m0.5m5m男二更中控室女二更粉筛室缓冲间产气剂前室2洗衣整衣间配浆室称量室制粒烘干室备料室男二更洁具间女二更物料气闸室缓冲间内包材室洁净走廊洁净走廊中控室暂存室模具室颗粒填充室暂存室产气剂前室1物料缓冲间模具室器具存放室预留间器具清洗室配料室洁具间器具存放室喷干室器具清洗室内包装室机械间取样缓冲间取样间备注:带“”为一楼洁净区监测人: 复核人:附件2微生物洁净实验室悬浮粒子监测记录编号: R-SOP-ZL66-1-02监测标准A级:0.5m 3520/m3; 5m 20/ m3监测状态静态C级:0.5m 352000/m3 ; 5m 2900/ m3

15、监测依据GB/T16292-2023医药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监测数据年区域名称平均值年区域名称平均值月日0.5m5m月日0.5m5m监测人: 复核人:附件3洁净区沉降菌监测记录编号: R-SOP-ZL66-1-03监测状态动态监测日期年 月 日监测标准D级:100cfu/4小时,90mm平皿报告日期年 月 日监测依据GB/T16294-2023医药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监测数据区域名称菌落数平均菌落数区域名称菌落数平均菌落数1#采样点(累计)2#采样点(累计)1#采样点(累计)2#采样点(累计)男二更中控室女二更粉筛室缓冲间产气剂前室2洗衣整衣间配浆室称量室制粒烘干室备料室男二

16、更洁具间女二更物料气闸室缓冲间内包材室洁净走廊洁净走廊中控室暂存室模具室颗粒填充室暂存室产气剂前室1物料缓冲间模具室器具存放室预留间器具清洗室配料室洁具间器具存放室喷干室器具清洗室内包装室机械间取样缓冲间取样间备注:带“”为一楼洁净区监测人: 复核人:附件4沉降菌、温湿度、压差监测记录微生物实验室口 阳性菌对照室口编号: R-SOP-ZL66-1-04年二更cfu/皿操作间cfu/皿操作台cfu/皿相对湿度%温度压差Pa备注月日121212监测人: 复核人:附件5洁净区浮游菌监测记录编号: R-SOP-ZL66-1-05监测标准D级:200cfu/m3监测日期 年 月 日监测状态动态报告日期年

17、 月 日采样点2个(面积100m2)采样量200L/次监测依据GB/T16293-2023医药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监测数据区域名称菌落数cfu菌落数cfu/m3区域名称菌落数cfu菌落数cfu/m31#采样点2#采样点1#采样点2#采样点1#采样点2#采样点1#采样点2#采样点男二更中控室女二更粉筛室缓冲间产气剂前室2洗衣整衣间配浆室称量室制粒烘干室备料室男二更洁具间女二更物料气闸室缓冲间内包材室洁净走廊洁净走廊中控室暂存室模具室颗粒填充室暂存室产气剂前室1物料缓冲间模具室器具存放室预留间器具清洗室配料室洁具间器具存放室.喷干室器具清洗室内包装室机械间取样缓冲间取样间备注:带“”为一楼洁净区检验人: 复核人:附件6微生物洁净实验室浮游菌监测记录编号: R-SOP-ZL66-1-06监测标准A级1cfu/m3;C级100cfu/m3采样点2个(面积100m2)监测状态动态采样量200L/次监测依据GB/T16293-2023医药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监测数据年区域名称菌落数cfu菌落数cfu/m3年区域名称菌落数cfu菌落数cfu/m3月日1#采样点2#采样点1#采样点2#采样点月日1#采样点2#采样点1#采样点2#采样点备注:该时间均为为报告日期监测人: 复核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