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脉动测试技术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8505779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5.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脉动测试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脉动测试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脉动测试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地脉动测试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脉动测试技术(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前言工程抗震设计是地震区建筑物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通常除了测试场地土剪切波速,进行场 地土类型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外,测试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也是一项重要 工作。场地脉动卓越周期的测试除了防止特殊的地震效应发生,避免拟建建筑物自振周期与 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一致或接近,在地震发生时,地基与建筑物产生共振或类共振;还可依据场 地脉动卓越周期作为工程抗震中场地土类型划分、场地类别划分的标准,以及估算地震动峰 值加速度。因此, 从地脉动出发研究地基土层构造与地脉动卓越周期的关系以及不同场地类别的 卓越周期特征, 以便对地基土层场地准确评价 ,以及有针对性地选用基础结构与埋深等方面 都具有重要的

2、理论及现实意义。1 地脉动简介在一般情况下,任何时刻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点,都可以用高灵敏度的仪器观测到非地震 引起的一种振幅很小的微弱震动噪声,其位移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把这种人体难以察 觉到的微小振动称为地脉动。地脉动是由场地周围自然震源(风、海浪等) 和人工震源(机器振动源、交通工具等) 所 产生, 是地面的一种稳定的非重复性随机波动。通常情况下地脉动具有频率低、振幅小等特 点。从地震观测的角度,按周期长短把地脉动分为两类:一是短周期地脉动;二是长周期地脉 动,长短周期地脉动有如下区别: 常时微动。为短周期地微动,一般为0. 11 s ,波长较短,是地微动信号中反映场地土 动态特性的

3、成分,主要是近距离的人类活动、交通运输、机械振动等人工振动源引起的。在 理论上可用横波在土层中的多层反射理论解释。(2)脉动。为中长周期地微动,一般为1 s至几十秒,波长较长,是地微动中反映振源特性的 分量,主要是由海浪、风雨、气候、雷电、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变化引起的,由较远距离的 振源或海洋波浪、大气环流及地球深部构造运动激发,可利用它研究地震、台风、火山及地 球内部的其它运动,理论上可用面波传播特征解释。相对于常时微动而言,是一短期内的振动 现象,故称之为“脉动”。2常时微动的成因常时微动主要反映了场地结构的动力学特性,与振源关系不大,可以把它看成是由地下垂 直入射的SH波,这种假设可以

4、解释许多实际观测到的现象。根据波传播理论,SH波从下伏基岩垂直入射覆盖土层中,在水平成层土中的传播可以用 一维平面波在层状介质中的传播来模拟。在小应变范围,土层可以看作线弹性或粘弹性介质。 从下伏基岩入射的波在基岩与覆盖土层的界面处会发生反射和透射,上行透射波在遇到土层 内部的分层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透射,自上层界面处反射向下的下行波也会在下界面处发 生反射与透射,新的反射波和透射波又会在前进方向上的下一个界面处产生各自的反射波和 透射波。振动经过多次的反射与透射到达地表。3测试仪器图1武汉岩海基桩动测仪图2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891-4拾振器4测试方法与信号处理4.1测试方法常时微动测试

5、根据工程需要、面积大小、地层复杂程度等确定测点数量,在同一土层中 应至少布置3个测点,每个测点按相互垂直的X、Y、Z方向布置3个拾振器,放置在平整 密实的土层上,拾振器与土层之间垫上托板,3个拾振器之间距离尽可能靠近,应小于1m。测点位置应选择在环境安静的地点.尽可能远离脉动源。现场测试应在深夜进行。地脉 动测试一定要在同一点上,不同时间观测足够多的次数,以排除主振源因素,则所获得的频谱 及参数才能真正反映该点地基的固有特性。4.2信号处理地脉动信号通常采用功率谱函数来分析描述其频率特性。按频谱图中最大峰值所对应的频率确定为卓越频率,卓越频率的倒数即为卓越周期。T丄s fs式中:T为卓越周期(

6、s); f为卓越频率。ss图3某场地地脉动实测信号与分析示例f =298Hz T =0.34sss5场地土特性对地脉动测试信号的影响5.1某高层建筑场地地脉动测试该场地地形平坦,岩土层结构单一,自上而下分别为耕土、砂质粘性土以及燕山早期中微风化花岗岩,覆盖层深度约为1619m。地脉动测试结果:测点编号卓趙频率用z東越周期Js东四向3 6511 274测点1南北向3砧ft 2743 65ft 274平均it3 2Ct 27说明在岩土层结构简单,覆盖层深度变化不大的场地,地脉动卓越周期变化很小,在不 同位置的测试结果甚至可能相同。同时可以看出在这种场地下的功率变谱图波形也相对简 单,为单峰型注峰突

7、出濒带窄,谱面积小,卓越频率的判定也较准确。5.2某变电站场地地脉动测试该场地地面平坦,地貌上属于岩溶平原区。场地岩土层主要为新近人工堆积形成的素填 土、第四系河流冲洪积形成的可塑状粉质粘土、稍密状中细砂、稍密状粗砂、稍密状粉土和 稍密松散状粉细砂层等,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中下统(d2)灰岩层,基岩面起伏较大,覆盖层深度约为915m。地脉动测试结果:测点编号卓罐频率卅工卓越周期b东西向2 93Q 3413 19(1313测点1垂直向3 1913133 10ft J 2说明在岩土层较多、结构较复杂,覆盖层深度不均匀的场地,地脉动卓越周期变化范围 较大。同时可以看出在这种场地下的功率变谱图波形也相对复

8、杂,具有多样化,为双峰或多 峰型,频带较宽,能量较分散。Ui旳 1尹1图4 高层建筑场地地脉动测试时、频图图5 变电站场地地脉动测试时、频图6 卓越周期的应用6.1 抗震设计地震发生时,当工程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建筑场地的卓越周期相同或相近时,因其共振或 类共振效应使之承受过大的荷载而破坏,故应避免产生。因此,通过地脉动的研究,测定场地得 卓越周期,了解场地土的动态变化特征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依据。6.2 估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是抗震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基本参数。由于我国缺乏丰富的强震记录, 通过强震记录推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比较困难,再由于工程造价等原因,一般工程未必为计算 地震动峰值加速

9、度而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在地基厚度相同时,地基越硬,卓越周期越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越小,对应的短周 期刚性建筑物易损坏;地基越软,卓越周期越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越大,对应的长周期柔 性建筑物易被破坏。(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近海地震在墨西哥市相距不远的A、B两地加速度记录的最大值 为1. 98m/s2和0. 39m/s2,其中A点的加速度仪布设在市中心附近的重灾区,地基为湖相的 淤泥层;B点的加速度仪布设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校院内,地基坚硬。1995年1月17日阪神地震后,日本研究人员分别在余震区神户药科大学和福池小学内布设了加速度仪,药科大学为硬地基,其加速度值分别为0. 18m/s2

10、 ( NS)、0. 33m/s2 ( EW)、0.13mls2 ( UD);相邻的福池小学为软地基,其加速度值分别为2. 1 m/s2 ( N S)、1. 35m/s2 ( EW)、 0. 72m/s2 ( UD)。)据研究,场地脉动卓越周期、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场 地脉动卓越周期估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是可行的。日本学者金井清推导出场地脉动卓越周期T、地震列度I(MM烈度)和地震动峰值sMM加速度a 的经验关系式m axa二 1.6 x T t.3 X 100.18iMMmax S我国学者彭远黔推导出场地脉动卓越周期T、地震列度IMM烈度)和地震动峰值加sMM速度 a

11、 的经验关系式maxa = 0.72x T o.i24 x1Oo.33iiMMmax S6.3 场地土类型划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 2001) 用卓越周期划分场地土类型的标准。表1卓越周期T/ s场地土类型T 0.17坚硬场地土0.17 W T 0.30中硬场地土0.30 W T 0.53中软场地土T 三0.53软弱场地土6.4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微震动测量技术规程CECE741995用卓越周期划分场地土类型的标准:表2场地类别场地土状卓越周期T/sI坚硬场地土0.1 0.2II硬而厚的场地土0.2 0.4III软而较厚的场地土0.4 0.6异常松场地土0.6 0.8地震区工程选址手册用卓越周期划分场地土类型的标准:表3场地类别卓越周期T/ sIT 0. 10II0. 10 W T 0.4III0. 40 W T 0.80T 三0.80华中科技大学南二楼实验基地地脉动测试成果图I. I , L Fr -3rt卓越频率3.48Hz,卓越周期0.29s测试结果:二类场地,中硬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