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同步组网架构及关键技术

上传人:m**** 文档编号:19846737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5.5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5G同步组网架构及关键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5G同步组网架构及关键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5G同步组网架构及关键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5G同步组网架构及关键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G同步组网架构及关键技术(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5G 同步组网架构及关键技术引言5G牌照已经发放,5G商用蓄势待发。5G网络正处于标准完善和 产业化培育应用的关键时期,5G同步网作为必不可少的基础支撑网 络,急需在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尽快推动,有力支撑5G商用。5G同步用于支撑5G网络和业务,包括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频 率同步相对于现有无线通信系统并无明显变化,而时间同步则要求 更加严格,本白皮书重点研究了 5G时间同步组网架构和关键技术。本白皮书在分析5G系统时间同步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场景、 安全可靠性、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剖析基于高精度时间同步地面组 网解决5G系统同步的必要性,并提出高精度同步通用组网模型,重 点研究了高精度源头、高精

2、度同步传输、高精度同步监测等关键技术。 本白皮书将为我国后续5G同步技术方案选择及组网策略制定、国际 国内标准推动、同步网平滑演进等提供重要指引。5G同步需求1 5G基本同步需求与4G相同基本时间同步是所有时分复用(TDD)制式无线通信系统的共性 要求,其对基站空口时间偏差进行严格限定,主要是为了避免上下 行时隙干扰。在TDD制式无线通信系统实际部署时,基站间同步偏差、保护周 期(GP)、基站收发转换时间、小区覆盖半径等多方面因素相互制约, 应满足如下关系:Tsync (TgP 一 2*Tprop, BS1-BS2 Tbs on off Tbsoff-八 on) /2 公式()其中,Tsync

3、是基站间时间偏差,Tgp是保护周期时间0是基站从“开”到“关”的转换延迟,TBSff n是基站从“关”到“开”的转换延迟,Tpp,BSlBS 2是基站间距离引入的传输时延。根据公式(1) ,各种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如表1所示。表1各种影晌因盍梅互关系频段Sub 6GAbove 60子载波闾隔kHz)1530601 60120Tgf (us)71.47J.471.417.817+8单符号2符号4符弓单簣号2符号T啦.m-nf IfC U S )10101033TesuC US )10101033丁如(US)33333TpcpftSSI-ffiZ ( US )22.722.722.72.92+9基站间

4、距离(km)6,86.86.80,870.87根据表1,对于目前普遍采用的6G以下频段,4G TDD系统采用固 定子载波间隔15kHz, GP配置单符号,保护周期时间为71.4卩s, 在一定覆盖范围内,要求基站间时间偏差应小于3卩s 5G系统根据 子载波间隔可灵活扩展的特点(即NR的子载波间隔可设为15(2*m) kHz,mC2, 0, 1,5),通过在GP中灵活配置多个符号的方式, 使得基站间时间偏差要求仍应小于3卩s,与4G TDD基本时间同步 需求相同。2 5G协同增强提出100ns量级咼精度需求站间协同增强是指到同一个用户的数据可以通过不同基站的有 源天线单元(AAU)收发,使用户可以

5、在交叠覆盖区合并多个信号, 从而有效提升业务带宽。多信号间的时延差须满足一定要求,否则 无 法合并。根据3GPP TS36.922协议描述,站间协同要求满足如下关系:TD1+ TD2 + TD3 = Total TD CP 公式(2)其中,TD1为不同AAU空口到用户终端(UE)因不同距离产生的 时延差,TD2为多径传播导致的时延差,TD3为不同AAU空口之间的 时间偏差,Total TD为不同AAU信号到达UE侧的时间总差值,CP 为防止符号间干扰的循环前缀。根据公式(2),为顺利实现协同功能, 不同AAU空口信号到达UE的总时差应小于CP的长度。根据3GPP R4T802142 CR 38

6、104-f00,不同类型的协同增强同 步要求如表2所示,其中,多入 多出(MIM0)和发射分集技术的时 间偏差要求为65ns,对于带内连续载波聚合(CA),低频基站(Sub 6G)时间偏差要求为260ns,高频基站(Above 6G)时间偏差要求为 130ns,带内非连续CA和 带间CA的时间偏差要求均为3卜。表3给出了 5G协同增强技术应用场景说明。其中,MIM0、发射 分集、带内连续CA主要发生在AAU内部,很小可能发生在同一基站 的不同AAU之间,而带间或带内非连续CA则正好相反,主要发 生在 同一基站的不同AAU之间,很少发生在AAU内部,另外,各种协同增 强均基本上不发生在不同基 站

7、的AAU曲冋増罢炎地时间怕蔓變求嗎饕型i-o血nsa2f hs帝内11违缚0 *皤泗【卫3阳BS真理2 0MillO扣虺斛H點65 nfiFI时去 顎躺站帯内连续C.IIM曲苗内爪连级口3曲诺何53.片协同增强董 型同一基站的 AAU之间不同慕站的 AAUZIWMTMO.发射分魅Y小从不fA IF内连从不CA借间或带 内非连绷综上,为了提升覆盖效率和服务体验,多天线MIMO、多点协调、 载波聚合等协同增强技术将在5G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了确 保协同有效,来自不同协同点信号的时间差不能超过循环前缀 CP, 从而对协同点之间的时间偏差提出了 100ns量级甚至更高的苛刻要 求。3部分新业务需

8、要更高精度同步5G网络支撑的多种新业务可能具备高精度同步需求,包括高精 度定位业务、高速移动业务覆盖、业务时延精确测量、各种垂直行 业应用(如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制造)等。典型的基站定位服务, 主要基于到达时间(TOA)或到达时间差(TDOA)技术,时间同步精 度与定位精度要求直接相关。例如,要满足3m的定位精度,要求基 站间的空口信号同步偏差为=10ns ;要满足m级的定位精度,要求 基站间的空口信号同步偏差为:3ns 5G基站部署密度大,基于基 站提供定位服务具有天然优势,特别是在卫星信号覆盖盲区,该优 势更加凸显。随着高精度定位服务需求爆炸式增长,作为定位服务 提 供的重要手段,基于5G

9、系统基站定位极具潜力,可与其它定位技术 相结合,满足m级及以上的定位 需求。5G高精度时间同步组网模型1 5G高精度同步地面组网是大势所趋长期以来,运营商主要采用在基站加装卫星接收机的方式满足无 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同步需求。在4G时代,部分运营商通过地面同步 组网方式解决无线基站的同步问题,但一般作为备用,或者用于解决 卫星信号难以覆盖区域的基站同步,如地铁、地下车库、部分城区高 楼等。相对于4G系统,5G系统具有如下新的同步需求特点:同步需求精度更高。根据第2部分分析,5G系统既有卜量级的 基本业务同步需求,也有100ns量级的协同增强技术同步需求,还 有其它新业务的更高精度同步需求,基站直接

10、通过普通卫星接收机单 站授时难以完全满足要求;同步应用场景更加复杂。5G系统的一大特点是部分应用场景基 站部署密度大,随着中国城市化不断推进,室内基站占比增大,将 会存在大量无法获取卫星信号的5G基站部署场景;同步的安全可靠性要求更加严格。同步是确保5G系统安全可靠 运行的前提,鉴于5G系统本身及其所支撑业务的重要性,相应对同 步的安全可靠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卫星信号受到无意或有 意干扰导致失效的情况越来越多,卫星信号被攻击(如伪卫星欺骗) 的案例时有发生,5G同步完全依赖于卫星授时将会带来极大安全隐 患;成本方面更加敏感5G基站部署规模大,若每个基站均加装卫星接收机,设备投资和运维成本

11、巨大,而通过承载网络带内方式实现地面高精度同步组网,建设与运维成本相对较低。鉴于上述分析,为满足5G系统的同步需求,解决卫星覆盖盲点 问题,提升安全可靠性,节约建设 和运维成本,研究建设自主可控、 安全可靠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网是大势所趋、非常必要。需要说明的 是 建设高精度地面时间同步网,并不会一步到位完全替代基站卫星授时 方案,两者是天地互备的关系,将会长期共存、相互补充。2 5G高精度同步通用组网模型国内 C CSA,国外 ITU-T、3GPP、CPRI、IEEE 以及 0 RAN等多个 标准化和行业组织正针对5G同步解决方案开展研究。目前来看,相 对于光纤授时、网络时间协议(NTP)等技术

12、,基于高精度时间协议 (PTP)组网是5G高精度时间同步的最主要实现方案。基于PTP的5G高精度时间同步通用组网模型如图1所示。BDGr-i50对画同恨厨(ft电A: PRTC/ePRTC的输优 B:石M的输出 C: 5G时间网步卿的辅出 D: Slave时钟的輪出 E:上找末端应用输出Ell 5G高精度肘间同涉通用纽网模型.二 惋冃刃隈卸帕作为源头设备的高精度时间服务器(PRTC/ePRTC)可采用卫星授GN55rftlC/ cPRTC时关键技术(见第4部分第1 节),在卫星不可用的情况下,可通过 地面获取超高精度时间同步信号(如通过光纤授时溯源至国家守时 单位),从而确保5G时间同步网自主

13、可控。PRTC/ePRTC通常同时实 现祖时钟(GM)功能,因此图1参考点A般位于设备内部,在这 种情况下无需对其性能要求进行规范。高精度时间服务器的性能指 标应满足ITU-T G.8272.1标准的要求,即时间精度应优于士 30ns。图1参考点B和C之间属于5G时间同步网的核心部分,可采用 高精度同步传输技术(见第4部分第2 节)实现高精度同步承载, 属于由多个电信用边界时钟(T-BC)组成的同步链。需要强调的是, 单个节点的时间同步性能和网络规模(时间同步链的跳数)是B与 C之间承载部分同步指标的两个重要制约参数。为了提升端到端同 步性能,扩大组网规模,要求传输设备单节点时间同步精度应优于

14、一 定的限 值(例如,ITU-T G.8273.2规定类型C和类型D的T-BC的 时间误差在10ns量级甚至更小)。图1中参考点C或D属于5G时间同步网与无线末端设备(如5G 基站)连接点,可考虑采用高精度同步接口(如带内10GE/25GE光) 进行对接,降低局内互联引入的时间误差。在5G组网中,通过对5G 网络无线接入网(RAN)侧功能的重新划分,以及基于以太网的eCPRI 接口在前传中的使用,图1中从 时钟(Slave )可能和末端应用(例 如AAU)集成在同一设备中,因此参考点D有可能位于无线设备内部。5G同步需求一般是以无线空口(图1参考点E)间的相对时间偏 差来衡量,而同步网一般通过

15、实现 相对于协调世界时(UTC )的绝 对时间精度来满足无线侧的相对时间精度要求。例如,为了满足两个AAU的无线空口参考点E之间的相对时间偏差(如3ns),要求每个AAU无线空口输出相对于UTC的绝对时间偏差满足一定的限值即可 (如士1.5 ns)。5G高精度同步关键技术1咼精度同步源头技术高精度同步源头的实现与卫星授时技术密不可分。卫星授时的精 度取决于卫星系统、大气层、接收系统、本地钟源、锁相环和分发 接口等多个要素,其中卫星接收部分对精度的影响比重最大,提升 卫 星接收部分的精度成为5G时间服务器精度提升的关键。1.1卫星单频单向授时精度受限 卫星单频授时是目前传统的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卫星

16、授时技术,一 般采用单向授时。卫星接收机在 进行单向授时时,存在位置坐标(x, y, z )以及时间t共4个未知参数,因此需要接收4颗或4颗以上 的 卫星才能实现授时。卫星授时主要由伪距测量实现,通过适当的 方法减弱或者消除伪距测量中误差的影响是提升卫星授时精度的关 键。卫星单向授时存在三类误差来源:一类是和卫星有关的误差,包 括星历误差、卫星钟差、多普勒频移及相对论效应等;第二类是与 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如对流层延迟误差、电离层延迟误差和多路径 效应等;第三类是和接收机本身相关的误差,比如接收机测量噪声、 用户机设备零值等。受限于上述三类误差,单频接收机单向授时的 理论授时精度只能达到约 1

17、00ns。卫星单频单向授时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可独立部署应用,但无 法解决性能监测问题,精度无法 满足高精度源头设备(如 ePRTC) 的要求。1.2 卫星双频技术显著提升授时精度为提升授时精度,在卫星授时方面可采用双频接收技术,相对于 单频接收机而言,双频接收机可 同时接收单个卫星系统的两个频点 载波信号(如GPS的L1、L2,或者北斗的Bl、B2),通过一定算法可 有效消除电离层对电磁波信号延迟的影响,从而提升卫星授时精度。在具体算法方面,业界常见的修正电离层延迟的算法主要包括双 频码观测量修正法和双频载波 观测量修正法,也可同时使用上述四 个观测量进行求解和修正。卫星双频技术的授时精度可

18、以达到 30n s 左右。卫星双频技术能够满足高精度源头设备性能要求,可以独立部署 应用,可作为高精度时间服务器 实现技术。相对传统单频卫星技术 来说,双频卫星技术成本较高,建议在产业化方面加大推动力度, 扩 大商用规模,降低成本。l.3 卫星共视技术可实现远距离高精度溯源卫星共视法是目前远距离时钟比对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国际原 子时合作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卫星共视法是在单向授时的基础上,主从两个站分别同时测量本 地时钟与导航系统时间的时差,然后 两个站交换测量数据,时差相减获取两站本地时间的时差,通过从站时间调整,实现从站溯源至主站。共视法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网堵T 主二 T 主-Tgnss

19、运程时闻苗至墓站勢噪:壬站1G忖號卫星图2共扌见法基本原理工.输妙亦艮告中心站终辦|KB卫星共视法本质上是一种伪距差分技术,对卫星到基准站和用户 的单向授时误差进行差分,获得优于单向授时方法的精度。目前业 界卫星共视法比对精度可达士 10ns左右。卫星共视技术比较成熟,性能较好,但无法独立部署应用,需主 从站配合使用,并配置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交互。不建议基于卫星共 视技术实现高精度同步源头,可将其用于网络性能集中监测和高精 度同步测量。2高精度同步传输实现技术2.1优化1588v2实现高精度同步传输1588v2技术是目前最成熟的高精度时间同步传输技术,在4G时 代引入到电信领域,现已在国内大 量

20、部署。目前支持1588v2功能的 传输设备,单节点时间同步精度为士 30ns,在远距离多跳传输时, 端到端性能难以满足高精度同步需求。为提升单节点精度,宜从以 下几方面对现有1588V2进行优化:打戳位置尽量靠近物理接口,减少光模块内部的半静态延时误 差和动态延时误差。信号流经过光模块,进入接口芯片后,建议在 打戳事件经过物理媒介附属(PMA )层时执行打戳动作。提升打戳分辨率,降低采样误差。打戳时的采样误差是影响打 戳精度的重要因素,例如,采用125M时钟打戳,误差至少是正负1 个时钟周期,即打戳的分辨率只有8ns。因此,需要提升打戳时钟的 频率,或者采用其他方法提升打戳分辨率。改进同步算法

21、,提升系统实时时钟(RTC )同步精度。改进同 步算法,有助于提升时间同步的精度,特别是优化系统RTC的时间 调整粒度,可以显著降低时间同步的动态抖动误差。加强模块间协作,提升系统内部RTC之间的同步精度。系统内 部存在多个RTC,这些RTC之 间的精确同步,是影响设备级时间同 步精度的重要因素,例如,时钟板RTC和业务板RTC之间的同步, 涉及到设备内部时间信号分发延时的精确测量。选取优质晶振,提升本地时钟的稳定度。本地时钟(通常采用 温补晶振或者恒温晶振)是设备进行各种同步操作的基础。提升本 地时钟的频率稳定度,有助于提升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的动态性能, 并在各种故障情况下获得更好的保持性能

22、。鉴于1588v2技术在电信网中应用规模大、成熟度高、互联互通 性好,建议在现有配置基础上通过优化实现细节提升精度,这样有 利于5G高精度时间同步网络的快速部署和成熟商用。考虑到1588v2 技 术在实际应用中易受光纤不对称性影响,建议5G时间同步网在条 件具备时尽量采用单纤双向方式进行 1588v 2的部署应用。另外, 针对1588v2开通和运维,建议引入智能时钟,增强同步网络安全可 靠性,提高运维管理效率。2.2白兔子技术尝试支持高精度同步传输白兔子(WR)技术于2008年由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提出, 设计初衷是实现亚纳秒的分布式时钟同步和具有确定性延时的数据 传输,用于加速器的同

23、步控制。WR技术以标准千兆以太网为基础,使用物理层同步以太网(SyncE) 技术实现时钟频率,使用1588v2 (PTP)实现时间同步,使用全数 字双混频鉴相器(DDMTD)将时间戳同步精度提高到 亚纳秒。针对光纤链路的非对称性问题,WR使用单纤双向技术进行解决, 通常采用波分复用(WDM )技术实现全双工通信,主节点发出的光 波长为1490mm,从节点发出的光波长为1310mm,根据不同波长的光 在光纤中的折射率不同,可以计算并补偿由此引入的延时不对称性。WR使用鉴相器精确测量数据恢复时钟与本地时钟的相差并对时 间戳进行校正,从而使基于1588v2的时钟同步技术能够实现亚纳秒 级精度。此外,

24、从节点端的鉴相器与滤波控制电路以及压控振荡器 构成了一个锁相环电路,实现从节点时钟的相位锁定和相位调整功能。WR实现了一定区域内、多节点、亚纳秒精度的高精度同步信号 分发。但考虑应用场景、协议扩展性、硬件支持能力、稳定性、成 本等多方面因素,WR 目前不适合通信网络的使用。在新的1588标准草案(IEEE 1588-2019 draft )中,引入WR 技术的一些概念,包括物理层相位同步、采用DDMTD技术等,并增 加了针对高精度应用的PTP Profile,可实现ns级高精度同步。总体来看,无论是WR技术,还是新版本1588标准,均属于全新 的高精度传输实现方案,相对于1588v2优化方案,

25、实现难度大,目 前暂时不作为高精度精度同步传输技术。3高精度同步监测技术3.1外置方式实现同步性能绝对监测 外置方式可实现同步性能绝对监测,包括两种方式:外置探针方 式和卫星共视方式。外置探针方式:在5G同步网中按需部署外置探针装置,探针装 置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获得绝对时间基准,对网络末端设备同步输出信号进行 监测,再将监测结果发送至中心网管以实现对整个网络同步性能的 实时监测。实现方式可以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其中主动式为探针设 备自身作为精确时间同步协议PTP时钟,通过PTP协议与被监测设 备进行同步交互;而在被动监测方式下,探针设备不参与网络同步 交互,采用镜像方式获取所监测

26、节点的同步交互信息,实现同步性能 监 测。需要说明的是,基站配置的卫星授时接收机也可实现外置探 针的功能,通过自动测量卫星信号与 地面信号的时间偏差,完成网 络同步性能监测,并可对线路非对称进行自动补偿。卫星共视方式:在网络适当位置部署共视主站和共视从站,根 据 4 部分第 1.3 节卫星共视技术工 作原理,以共视接收作为媒介, 通过交换数据,得到共视从站(即被监测点)与共视主站(即远端参 考基准,如溯源至UTC的绝对基准)之间的比对结果,实现对被监测 点性能的绝对监测。一般来说, 共视网络中共视从站部署于网络下 游位置,靠近网络末端,当然,也可以通过人工规划,在网络多个 点 部署共视从站,从

27、而实现可以覆盖全网的性能监测能力。3.2 内置方式支持同步性能相对监测 通过内置功能进行同步性能监测,即利用网络设备自身具备的同 步性能监测能力实现同步性能相 对监测,主要包括下述两种方式:主从监测:Slave设备在同步于主时钟(Master)设备的同时, 进行自身同步性能监测。通过 对Slave端口时间戳(Tl、T2、T3、 T4)和计算的时间偏差值(Offset)进行不同方式的统计和分析,可 以实现对同步性能的相对监测。该种监测方式的监测参数包括PTP时 间偏差实时监测、PTP延时实时监测、PTP时间偏差累加值监测等。环上被动(Passive )节点监测:利用Passive节点对其同步 侧

28、与非同步侧同步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实现监测。同步网通过BMC 算法选择时间源和同步路径,在存在多条同步路径的网络中,例如环 网或网格网,会在某个节点决策出Passive端口来避免环路。具有 Passive端口的节点,通过Slave端口同 步上游节点。通常情况 下Passive端口不会运行PTP协议,可设置该端口工作在探测模式, 使其与相 连的对端Mas ter端口,通过PTP协议进行时间偏差运算。 通过比较设备在Passive和Slave端口分别获得 的两个方向的时间 偏差的差值,借此进行性能监测。3.3基于同步参考链实现相对监测参照I TU-T8273.28 附录VII给出的同步参考链,可对同

29、步簇(相同基站所在区域)内两两相邻节点之间时间偏差进行监测,如图3所示。对于5G高精度同步, 可采用此方式实现同一基站不同AAU之 间的性能相对监测。比如, 图3中7b、8b、9可对应AAU部署位置,设置节点5为公共参考点, 则节点7b和节点9之间的相对时间误差TE9,7b可由 TE9,7b二TE9,5-TE7b,5计算得到,其中,各监测点与公共参考点时 间偏差(TEgfTEzg等)的获取方法待研究。冋歩主雀踏跖囘诧积谋廛期艶不超辺壬跳 I基本同步霉求:端到端曰览笛路的逐丸时间奪差:相对不两过別、5灯协团增强同步黑 求.:篠的节魚相対 甸步谟葺不超过 260訂咅PHTC/T-GMT SCT-TSC1. 2, . ,9 同歩跳執图3局部相对时间同步监测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