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

上传人:ba****u6 文档编号:19846736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知识总结三篇(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一地理必修一重难点学问总结三篇高一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学问里特殊重要的一环,学问点 众多,同学们在学习时有必要登记老师课堂上讲的学问点,下面就是我 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期望能关怀到大家!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1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比较平安的宇宙环境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合(平均气温为15度)由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 主)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

2、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限晨昏线(圈)与赤道的 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 阳光线垂直; 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转变: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 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毁灭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 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

3、昼越短。冬 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 区,毁灭极夜现象。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 等长,各为12小时。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状况与北半球的相反。(2) 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 日,太阳直射北回来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 时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来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此时南回来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

4、极递减。(3) 四季的转变(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转变,使 太阳辐射具有季节转变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6、地球的圈层构造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1)地球内部的圈层依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 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 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锲物质组成。(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其次章)1、岩石分三大类: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沉积 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

5、用下形成) 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 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转变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转变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 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凹凸不平。地质构造 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凹凸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固结成岩作 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积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风蚀地貌(风蚀凹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3、六大板块名称:亚

6、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 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 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 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减弱、地面增温、 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吸取作用:具有选择性, 臭氧吸取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红外线。对可见光吸取的很少。 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散射 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

7、局部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取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 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局部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 逆辐射越强。5、全球近地面有7个气压带(凹凸压相间分布),6个风带。(1)低纬度环流: 赤道低压带:由于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 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把握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 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副热带高压带:由于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 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把握的地区 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 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

8、利亚大沙漠) 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 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2) 中纬度环流: 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 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 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把握的 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 大的温哥华四周、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 亚岛、新西兰等)(3) 高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由于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 带。不过极地由于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

9、于蒸发量 的地区,为潮湿地区。 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缘由:随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中纬西风带)。(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 受赤道低气压带把握,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把握)、地中海气候(夏季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把握,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把握)。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

10、准静止锋)、气 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 大气中常会毁灭沿中心向确定方向延长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 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O7、水循环(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 径流、下渗、植物蒸腾(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 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8、洋流:(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 寒流。(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 时针流淌(与半球反

11、气旋方向全都),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淌(与南半球 反气旋方向全都)。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 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 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3)影响: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 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 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 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 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

12、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 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 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大,加快净化速度; 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第三章)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 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1) 气候的转变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 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展 光合作用。(2) 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 使化学元素迁移

13、;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渐渐演化为如今大气;改造水 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 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环境制造了生物,生物又制造了如今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 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3)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枯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 稀有,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 道

14、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转变(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 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根底的。例如:赤道四周是热带雨林带,其 两侧随纬度上升,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 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 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根底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殊是北半球中纬度 地区)从沿海到内陆毁灭: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转变,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 赤道四周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 水平自然带。(第四章)

15、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 原地区,地形比较完好、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章的多边形, 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 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 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 省建筑投资。也有的平原不适合城市的进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 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 而是巴西高原。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大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 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 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

16、程量大)。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潮湿半 干旱区,假设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削减, 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确定的影响,温度上升将削减高 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 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根底。举例:能源 利用对生产力的进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 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

17、大幅提高,20世纪 50年月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进展。5、常见的自然灾难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 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缘由 及危害。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2第一章行星地球1. 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 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的一颗一般行星八大行星: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 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根本条件:自身条件: 适合的温度、适宜的大气,充分的水格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平 安的宇宙环境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为地球供应能量太阳辐

18、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 间放射的能量。(2)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活动类型:黑子光球层,耀斑和 日珥-一色球层,太阳风-一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磁暴影 响短波通信,太阳风极光3. 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自转:自西向东,恒星日(23时56分4秒),各地相等15/小时(两极除外),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 转:自西向东,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慢,平均l/0o(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来线之间来回运 动,周期为一个回来年。(3)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个太 阳日。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19、(4)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上不偏转。(5)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那个半球昼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由太阳直射 点向南北方向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6)四季更替和五带四季更替在中纬度地区明显。夏季是一年中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两季是过渡季节。4. 地球的圈层构造(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莫霍界面平均约17km)地幔-(古登堡界面2900km)地核纵波(P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较快横波(S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较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软流层:

20、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 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2)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其次章地球上的大气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 源。a)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吸取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b)对 地面的保温效应:大气逆辐射(2) 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 简洁的形式。(3) 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那么风力越大a)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 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b)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 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 一夹角始

21、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2. 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a)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如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 力因素,如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以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为风带b)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缘由: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转变的南北移动(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a)北半球气压带被 分隔成一系列的凹凸气压中心,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而且海陆相 间分布7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北太平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副热 带高气压带被切断。1月: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北太平洋形成阿留 申低压,副极地低气

22、压带被切断。南半球气压带根本呈带状分布,由于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b)季风环流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和气压带和 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高温多雨,冬季西北风寒冷 枯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 东北风温存枯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a)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一般而言,在不同的气压带风带把握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全年处于赤道低压带把握之下,盛 行上升气流,分布于赤道及其南北侧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存潮湿。全年盛行西风。分布于纬度40

23、6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夏季酷 热枯燥,冬季温存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把握,气流下沉冬季受西 风带把握。分布于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补充:在高气压,信风和极 地风带把握下,干旱;在低气压和盛行西风带把握下,潮湿3. 常见天气系统(1) 锋与天气a)气团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 的确定范围内,物理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b)冷锋和暖锋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过境前单一气团把握,天气晴朗,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降水一般出如今锋后。例如:冬季春大风、寒潮、沙尘暴暖锋:暖气 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前单一气团把握,低温晴朗,过境时连

24、续 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一般出如今锋前。例如:春、夏南方降水(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气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垂直运动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 压(中心高,四周低),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下沉,多 晴朗、枯燥天气4. 全球气候转变(1)全球气候在不断转变之中全球变暖缘由:二氧化碳的增多 而使气温上升二氧化碳增多的缘由: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2)全球气候转变的可能影响危害:海平面上升,漂移陆地 转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各国经济构造转变(3)应对气候转变的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 益,承受

25、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 自然界的水循环(1) 相互联系的水体水以气态、固态和液态的形式存在。气态 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 高山或特殊条件下存在。(2)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a)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 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分为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b)主要环节:蒸发、 植物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c)意义:维 持全球水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整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 态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a)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 表层海

26、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确定方向进展较为稳定的流淌。b)按成因分: 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按性质分:寒流,暖流c)洋流的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北 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北 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有降温 减湿作用。b)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较大的渔场。c)对海洋航行也有 影响,寒暖流相遇形成海雾,不利航行;洋流还会携带冰山。d)既可以 使污染物因快速扩大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 扩大。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7、(1)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的封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 总量来衡量。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大洋洲最少。从国家 来看,巴西最多,其次俄罗斯,中国第六。我国不均衡,空间上南多北 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科技进步促进人水关系的 进展。(3) 合理利用水资源,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污染和 过度利用等加剧水资源短缺。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 利用。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气(1) 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 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

28、现形式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结果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地壳运动的根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以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 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垂直运动,引起地表凹凸不平和海陆 变迁(2)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积累四种方式,结果使地表 趋向平坦。(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浆岩: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侵 入作用和喷出作用,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 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 岩石变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在

29、地壳深处或地壳 以下(地幔深处)被高温熔化成为新的岩浆。2. 山地的形成(1)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a)褶皱山褶皱:岩层的一系列波状 弯曲。形成的缘由:地壳运动、内力作用。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一般是岩层向 下弯曲,成为谷地,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b)断块山断 层: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缘由:地壳运动,压力、张力作 用。上升岩体形成地垒,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体形成地堑,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 缘由断层处岩石裂开,易受侵蚀作用。C)火山岩浆沿地壳的线状裂隙 流出,形成熔岩高原;岩

30、浆沿着地壳的中心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形成火 山。(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修建本钱高,工程难度大。a)运 输线路构造:以大路为主,铁路为辅。b)线路分布格局:山间盆地和 河谷地带。c)线路延长方向:迂回前进,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一般 大于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3. 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与积累地貌a)河流侵蚀地貌:溯源侵蚀, 下蚀,侧蚀。(以河谷为例)b)河流积累地貌:洪积冲积平原(山前), 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以冲积平原为例)(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 供应了有利的条件:a)充分的生产、生活用水b)便捷的对外联系和运 输c)因地势低平

31、,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供应了丰富的农副产品。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地理要素间进展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 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相互 联系和相互作用组成的有机整体。(2) 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3)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 一局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某一要素的转变,会导致其 他要素甚至整体的转变。某一要素的转变,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产生确定的影响。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为根底,呈纬向带状分布。

32、(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为根底,呈经向带状分 布。垂直分异规律,水热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转变。影响山地垂直带 谱的因素: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阳坡、阴坡;迎风、 背风坡。影响雪线凹凸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一是0笆等温线的海拔;二是降水量的大小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高一地理必修一学问点总结3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头之节气雨水:2月18 0 20 0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头上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 气活动仍格外频繁。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头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

33、暖,气温存风的转变都较大。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宽敞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清明:每年4月5日(或4 0),气温上升,天气渐渐转暖。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立夏:5月5日或6 0O “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头 饱满,但未成熟。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保藏种子。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来线,毁灭“日北至,日长至, 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O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局部地区进入酷热

34、季节。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宽敞地区一 年中最酷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立秋:8月7日或8 0,草木开头结果,到了收获季节。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完毕的意思,至暑气即将完毕, 天气将变得凉快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格外贵重。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 天气凉快,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 露O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连续南移,北半球气温连续 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O霜降

35、: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 旬,与“霜降”季节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立冬: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概力增加,气 温快速下降,降水毁灭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 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来线,北半球昼 短夜长。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来线,北半球那么 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 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头寒冷。大寒:本文格式为Woi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