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9839949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导语】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方烧开水,在烧 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 电,很难喝到水。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 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管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xx 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 有帮助!【知识点】1、别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 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别离,别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 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

2、的遗传因子的别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 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别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组合。3、两条遗传根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遗 传因子。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 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 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5、孟德尔对别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一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别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6、减数*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的细胞*。在减数*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睁两次。减数*的结 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 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8、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9、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 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10、基因别离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

4、体上的等位基 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别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别离 和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过程中,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别离 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12、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 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1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HIV病毒)的遗传 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5、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 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苷酸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根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 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15、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那么。16、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 和酶等根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17、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 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

6、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 特异性。18、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断。19、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20、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 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2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24、中心法那么描述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主要内容是: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流向DNA,即DN

7、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蛋白质,也不能 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25、修改后的中心法那么增加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从RNA流向DNA这 两条途径。26、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 决定的,有的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一般来说,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 作用的结果。27、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进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叫做基因突变。28、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29

8、、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30、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二)31、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也可能 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 无害也无益。32、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 化的原始材料。33、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 新组合。34、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 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35、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有不同,携带着控

9、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36、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叫单倍体(例:雄蜂)。37、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就是几倍体。38、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 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39、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但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 限。常用花药(花粉)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40、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 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41、遗传病监测(如: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

10、)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遗传病 产生和开展。42、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 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43、诱变育种就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Y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 学因素(如亚*、硫酸二乙酯)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用这种方法的 优点:提高突变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大幅度改进某些 性状。缺点:盲目性。44、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 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在另一种生 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45、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

11、殖(前提)、生存斗争(手段或动力)、遗传 变异(根底)、适者生存(结果)。46、进化理论的开展:从性状水平到基因水平;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到以种群 为单位。47、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48、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全部基因,叫做种群的基因库。49、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50、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 定的方向不断进化。5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开展,这就 是共同进化。57、注意遗传系谱图的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 性。58、如果是隐性病,而有

12、父正女病,那么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 果是显性病,而有父病女正,那么可判断此病为常染色体遗传。59、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而造成的变异,不一定能够遗传给下 代(注意和遗传给下一代的变异相区别)60、三代以内的近亲是指从自己算起,向上推三代和向下推三代的同源而生的 亲属。其中直系亲属是指自己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 子女,其他的为旁系,注意亲兄弟姐妹也为旁系。【生物学习方法】 方式导入新课。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是生物教学最 常用的导入方法。教学过程中,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 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

13、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 的稳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 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 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根底。如在讲“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一节时,通过 复习茎的结构以及韧皮部、木质部的构成导入新课,为学习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作铺垫。2. 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采用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 过渡的桥梁。教师假设在教学中运用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导入新 课,可以使学生通过视觉心领神会,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泼课

14、堂气氛。如在 讲授骨的结构时,先发给学生纵剖的长骨,让学生观察,在观察时,教师提出观 察的重点,提出思考的问题:骨端和骨中部的结构是否一样?长骨骨质的外面有 什么样的结构?这种结构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么物质?这种导入方 法,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了重点,很自然 地为讲解新课长骨结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 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在新教材中把强化实验、通过实验手 段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索穿插在正式课文之中, 是课本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局部。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能帮助 学生认识抽

15、象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探索规律。 既长了知识,又学到了技能。同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动脑又动手,拓宽了学 生的思路,使课堂气氛活泼,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 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自 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为什 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根对水 分的吸收“。4. 从生产实验和生活中的一个实际问题出发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懂得学习积极 性。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现象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 感和实用感,容易引

16、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叶片的结构“时,把学生带 到室外去,叫他们轻摇小树,注意观察叶子的下落情况,重复几次后,把他们带 回教室,问小学生“叶片下落时,是正面向下,还是反面向下?“学生齐声答“正 面“。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稍停后,接着说,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片的 结构“有关,就这样很自然地转入新课。再如讲授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时就要 讲到心率、心动周期等有关知识,就可以从实际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用右手手指轻按左手腕桡骨头尺侧,摸到脉搏后,说明这是桡动脉,它的 搏动和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让学生数一数自己脉搏跳动的次数,半分钟后停止, 统计每分钟80次的人数,每分钟70-7

17、9次的人数,6069次的人数,然后提 出问题:为什么大家都静坐在教室里,而每个人的脉搏次数却不完全相同呢?心 脏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动为什么不会疲劳呢?从而导入新课。再如讲 述“植物的营养繁殖“,通过了解不少学生对果树嫁接有一点感性知识,据此可 以设问:“要使一棵苹果树上既结出国光苹果,又结出富士苹果两种果实,应采 取什么方法?“学生顿时情绪激昂,跃跃欲试,齐答“嫁接!“接着问:“这是为 什么呢?“学生对此答复不上来,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个问题。5. 用生物学史或生物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生物科学史知识是中学生物教学内容之一。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生物学史或 科学家的传闻逸事,能收到较好的教育

18、教学效果。特别是在讲述一些较抽象、难 以理解的概念或现象时,最宜采用这种方法。如在学习“细胞“一节之前,先简 介细胞的发现史: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 薄片,发现软木是由许多蜂巢状的“小室“构成的,他给这个“小室“起名叫做 “细胞。从此,细胞“一词便诞生了。其实这个“小室“是死去的软木细胞 的细胞壁,只是细胞的一局部。那么,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是怎样的结构呢?这 就是今天要讲的问题,于是引入新课。6. 用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 手段。新教材各章节的设置和安排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只要认真研究教 材

19、,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导入新课。如在讲到“组织和器官“时,我先提问学生: “构成植物体的根本单位是什么?“接着问:“微小的细胞是怎样构成一个庞大 而完整的植物体的呢?“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片刻后,我告诉学生:由细胞 构成植物体,先要形成组织,进而形成器官,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那么,细胞 又是怎样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呢?进而转入新课。7. 利用“动动脑“导入新课。新教材中,每节课的后面,都设有与过去教材中的复习题类似的“动动脑“这 个栏目,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一些紧扣教材,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只要学 生积极思维,一般均能口头答出来。尽管这是课后的习题,但有的题目也可在上 新课前提出来作为创设问题的情

20、境,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从而为 这节课的成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如讲到“茎的结构“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学 本节课文后“动动脑“中的第一题“在暴风雨中,有时大树会被连根拔起,而树 干却很难被拆断,这是什么原因?“学生比拟熟悉这种现象,但要明确答复出来, 必须在学完“茎的结构“之后,学生思索一会后,不少人答复“这是因为树干粗 大而坚硬“,我接着说:“树干的茎为什么坚硬,而小草的茎又为什么柔软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得从“茎的结构“中去找,由此导入新课。8.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新教材中,从总体设计到具体内容的安排都表达了新颖活泼、图文并茂的特色, 教材中包括封面封底的彩图,以及正文的黑白插

21、图假设干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 这些图的作用。假设用形象化、模式化、简明化的图形导入新课,学生会感到亲 切、自然,学习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在讲到“花的结构“这局部 时,因时令已进入深秋,鲜花少,不宜运用实物教学,而这局部的知识又很重要, 怎么办?我选择了课本封面的“金茶花图导入新课。一上课,我对着这幅图问: 你们知道这两朵花的结构吗?学生每节生物课都接触到这幅图,却很少有人思考 它,而现在又提出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我乘势指出:这节课我 们就一同来学习“花的结构“方面的知识。9. 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情感。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冲动

22、、愉快的情绪。学生 一进入情境,就会与画面,老师的语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起来必然有兴趣。 教师利用图画、音乐、幻灯、电视、录音等手段作为导言,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 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生存斗争一节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 而是在黑板上展示一幅“蛇岛的春天彩图等,然后再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这是蛇岛的春天,满山春色,鸟语花香,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是,你们没 想到吧?在这百花盛开的密林里却存在着残酷的斗争。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步 地分析这里的动植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出蛇岛上存在的斗争现象。或者 放一段动物世界录像作为导言,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10. 利用类比导入新课。自然

23、界中的生物都生活在生态系统中,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同一类群中的 生物往往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之处,通过类比,重现“由此及彼或“由彼及 此的联想,就可以开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讲授植物类群中的蕨类植 物时,就可以采用与苔鲜植物类比的方法进行,苔鲜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机械 组织和输导组织,蕨类植物的茎叶有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苔鲜植物没有真根而 蕨类植物有真根等。这样通过联想类比使学生获取新知识,比平铺直叙的讲解效 果要好得多。此外,还可以通过典故、谚语、仿生学、广告词等知识导入新课。总之,灵活 多样的导课方法,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至于选择何种方法,应根 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来确定。采用的方法要恰当、贴切,并能表达教材 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好奇心心理,而脱离教学要求。我想, 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 效果,使生物课成为学生欢送的一门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