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家庭作业:命题与证明试题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19838556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三数学家庭作业:命题与证明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数学家庭作业:命题与证明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数学家庭作业:命题与证明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初三数学家庭作业:命题与证明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数学家庭作业:命题与证明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三数学家庭作业:命题与证明试题大局部同学在学过新知识之后 ,都觉得自己对这局部知识没有问题了 ,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 ,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三数学家庭作业:命题与证明试题 ,希望大家练习!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1.(2019湖南湘潭中考)以下命题正确的选项是()A.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且等于第三边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等腰梯形C.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2.有如下命题: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一个实数的立方根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0、负无理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 ,那么这个数是l或0.其中错误的个数是()A.

2、1 B. 2 C.3 D.43.下 列条件中 ,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一组对角相等 B.对角线互相平分C.一组对边相等 D.对角线互相垂直4.(2019四川攀枝花中考)以下命题错误的选项是( )A.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乘积的一半B.矩形的对角线相等C.有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D.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5.假设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那么顺次连接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A. 梯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6.如图 ,在 中 ,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 于点 , 交 的延长线于点 , 那么四边形 的面积是()A. B. C. D.7.(2019四

3、川遂宁中考)如图 ,在 中 , 90 , 30 ,以点 为圆心 ,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于点 和 ,再分别以点 为圆心 ,大于 的长为半径画弧 ,两弧交于点 ,连接 并延长交 于点 ,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个数 是( ) 是 的平 分线; 60点 在 的中垂线上;A.1 B.2 C.3 D.48.用反证法证明在 中 ,假设 ,那么 ,第一步应假设()A. B. C. D.9.如图 ,将一个长为 ,宽为 的矩形纸片对折两次后 ,沿所得矩形两邻边中点的连线(虚线)剪下 ,将剪下的局部翻开 ,得到的菱形的面积为( )A. B. C. D.10.如图 ,是一张矩形纸片 , ,假设将纸片沿 折叠 ,使

4、落在 上 ,点 的对应点为点 .假设 ,那么 ()A. B. C. D.二、填空题(每题3分 ,共24分)11.如图 ,在四边形 中 , ,再添加一个条件_(写出一个即可) ,那么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图形中不再添加辅助线)12.命题:如果 那么 的逆命题是_ ,该命题是_命题(填真或假).13.如图 ,在菱形 中 ,对角线 相交于点 ,假设再补充一个条件能使菱形 成为正方形 ,那么这个条件是 .(只填一个 条件即可)14.如图 ,在 中, , 分别是 和 的角平分线 ,且 , ,那么 的周长是_ .15.如图 ,矩形 的对角线 , ,那么图中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为_.16.如图 ,在等腰梯

5、形 中 , , , , , ,那么上底 的长是_ .17.(2019山东莱芜中考改编)以下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与 互为倒数;假设 ,那么 ;梯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中位线与高的乘积的一半.18 .写一个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 定理 .三、解答题(共66分)19.(6分)如图 ,在 中 , 两点分别在 和 上 ,求证: 不可能互相平分.20.(8分) 是整数 , 能被3整除 ,求证: 和 都能被3整除.(用反证法证明)21.(8分)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 中 ,对角线 相交于点 , 过点 且分别交 于点 .求证: .22.(10分)如图 ,在 中 , , 的垂直平分线 交 于点 ,交 于点 ,点 在 上

6、 ,且 .求证: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当 满足什么条件时 ,四边形 是菱形?并说明理由.23.(10分)如图 ,在平行四边形 中 , 是对角线 上的两点 ,且 .求证: .24.(12分)如图 , , 是 上一点 , 于点 , 的延长线 交 的延长线于点 .求证: 是等腰三角形.25.(12分)如图 ,在 中 , ,垂足为 , 是 外角 的平分线 , ,垂足为 .(1)求证:四边形 为矩形.(2)当 满足什么条件时 ,四边形 是一个正方形?并给出证明.第2章 命题与证明检测题参考答案1.C 解析:因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所以选项A错误;因为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还有矩形

7、等 ,所以选项B错误;因为相等的角有很多 ,不一定都是对顶角 ,所以选项D错误.应选C.2.D 解析: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 ,但无理数就是开方开不尽的数是错误的 ,例如 ,故错误;一个实数的立方根不光是正数、负数 ,还可能是0 ,故错误;无理数包括正无理数和负无理数 ,不包括0 ,故错误;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这个数本身 ,那么这个数是l ,0或 ,故错误.应选D.3.B 解析: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知B正确.4.C 解析:直角梯形有两个角相等 ,都是90 ,但它不是等腰梯形 ,应选项C是错误的.5.C 解析:由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知顺次连接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 ,

8、即所得四边形是菱形.6.A 解析: 是 的垂直平分线 , 是 的中点 , , , 四边形 是矩形. , 四边形 的面积为 .7.D 解析:根据作图的过程可知 , 是 的平分线 ,故正确.因为在 中 , 90 , 30 ,所以 60.又因为 是 的平分线 ,所以 30 ,所以 90 60 ,故正确.因为 30 ,所以 ,所以点 在 的中垂线上 ,故正确.因为在 中 , 30,所以 ,所以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故正确.综上所述 ,正确的结论是 ,共有4个 ,应选D.8.D 解析: 与60的大小关系有 , , 三种情况 ,因而 的反面是 .因此用反证法证明 时 ,应先假设 .应选D.9

9、.A 解析:由题意知 , ,10.A 解析:由折叠的性质知 ,那么四边形 为正方形 ,11. 或 或 (答案不唯一)12.如果 ,那么 假 解析:根据题意知 ,命题如果 ,那么 的条件是 ,结论是 ,故逆命题是如果 ,那么 ,该命题是假命题.13. (或 , 等)14.5 解析: 分别是 和 的角平分线 ,的周长 .15.28 解析:由勾股定理得 ,又 ,所以 ,所以五个小矩形的周长之和为 .16.2 解析: . 在等腰梯形 中 , ,17. 解析:对于 ,因为 ,其中 分别是梯形上底的长、下底的长及高 ,而梯形中位线 ,所以 ,即梯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中位线与高的乘积.18.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10、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解析:此题是一道开放型题目 ,只要保证命题是真命题即可.19.证明:假设 可以互相平分 ,如图 ,连接 ,那么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这与 相矛盾.不可能互相平分.20.证明:如果 不都能被3整除 ,那么有如下两种情况:(1) 两数中恰有一个能被3整除 ,不妨设 能被3整除 , 不能被3整除 ,令 ( 都是整数) ,于是 ,不能被3整除 ,与矛盾.(2) 两数都不能被3整除 ,令 ( 都是整数) ,那么不能被3整除 ,与矛盾.由此可知 , 都是3的倍数.21.证明: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 , ,故 .22.(1)证明:由题意知 , , .又 , , , 四边形

11、是平行四边形 .(2)解:当 时 ,四边形 是菱形 .理由如下: , . 垂直平分 , .又 , , , 平行四边形 是菱形.23.证明: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在 和 中 , ,24.证明: , . 于点 , , , . 是等腰三角形.25.(1)证明:在 中 , , , . 是 外角 的平分线 ,又 , , ,四边形 为矩形.(2)解:给出正确条件即可.例如 ,当 时 ,四边形 是正方形. , 于点 , .又 , .由(1)知四边形 为矩形 , 矩形 是正方形.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

12、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

13、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一般说来 ,“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 ,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 ,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 ,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怎么样?上面的题你会了吗?希望看了这篇初三数学家庭作业:命题与证明试题可以帮您在学习的过程中防止不必要的错误。8 / 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