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实训指导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9833301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8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经络腧穴学实训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经络腧穴学实训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经络腧穴学实训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学实训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腧穴学实训指导(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经络腧穴学实训指导主编 沈蓓蓓 艾群 王红主审 张红 贾爱明针灸推拿教研室前 言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 论述经络系统与人体内脏、体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人体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腧 穴的关系,阐述腧穴的分布位置、作用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课程。在临床中对经络的分布规律的认识、对穴位的定取准确与否对治病的疗效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些操作技能,开设了经络腧穴的实训课。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原则制定了实验教学大纲,实训课中通过在人体上或人体模型上划经、定穴等手段以加深对经络、腧穴的认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临床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和技能操作基础。通过实训操作

2、,要求学生掌握十四经脉的分布规律、能准确地在人体中定出十四经穴和常用奇穴的位置。为更好的组织实施和顺利开设实训课,更好地指导学生上好每一节的实训课,我们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以及该课程的国家规划教材,精心编写了 经络腧穴学实训指导,指导学生实训操作。本教材与国家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一起使用。目 录实验一 经络腧穴总论1实验二 手太阴肺经6实验三 手阳明大肠经8实验四 足阳明胃经10实验五 足太阴脾经13实验六 手少阴心经15实验七 手太阳小肠经17实验八 足太阳膀胱经19实验九 足少阴肾经22实验十 手厥阴心包经25实验十一 手少阳三焦经27实验十二 足少阳胆经29实验十三 足厥阴肝经32实

3、验十四 督脉35实验十五 任脉38实验十六 奇穴40实验一 经络腧穴总论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由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在十二经脉中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组成;络脉由十五络、孙络和浮络组成。手太阴肺经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经脉足少阴肾经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任脉、督脉 经络 冲脉 奇经八脉 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别络络脉 孙络浮络其中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最主要的部分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阳明经在前 手三阳经 上肢外侧

4、 少阳经在中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手三阴经上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 少阴经在后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流注方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十二经脉流注关系和衔接规律: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周而 复始的传注系统。流注交接顺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衔接规律(交接部位):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阳经与阳 经(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腧穴的定位方法:针灸临床中,定取穴位的准确与否与治疗效果有着

5、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掌握好腧穴的定位方法。腧穴的定位方法有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一、体表标志法是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1固定标志 指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隆起和凹陷等。如脐中取神阙;眉头凹陷中取攒竹;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取膻中。又如取背部穴位的几个固定标志:俯首后项部显示最高的第七颈椎棘突;两肩胛冈内侧端与第三胸椎棘突相平;肩胛骨下角与第七胸椎棘突相平;髂嵴高点与第四腰椎棘突相平。2活动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等需要做出一定的动作才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隆起等取穴标志

6、。如下关穴张口时隆起,闭口时呈凹陷,故宜闭口取穴;屈肘,于肘横纹的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的连线中点取少海;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当肩峰与肱骨粗隆之间出现前后两个凹陷,前方凹陷取肩髃,方凹陷取肩髎等。二、“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各种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见表1)。取穴时将设定的骨节两端之间的长度折成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 1 寸,不论男女老幼,肥瘦高矮,一概以此标准折量作为量取腧穴的依据。三、手指比量法是指以患者本人手指为标准折作一定分寸用以量取腧穴位置的方法。有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三种。1中指同身寸 令患者拇、中指屈曲成环形

7、,中指指端抵在拇指指腹,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距离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腧穴的直寸和背、腰、骶部腧穴的横寸。2拇指同身寸 此法是以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 1 寸。此法用于四肢部腧穴的直寸和背、腰、骶部腧穴的横寸。3横指同身寸 此法是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以中指第二节为准,量取四指的横度作为 3 寸。又称“一夫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的直寸和背部的横寸。指寸定位法使用方便,但必须在骨度分分寸法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量取全身各部腧穴。此外,在临床中还有一种经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简便取穴法”。如 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桡骨茎突的正中上 方,当食指尖所指处是

8、本穴;两手自然下垂,掌心贴于大腿外侧,中指尖所指处 为风市穴等等。表1 常用骨度表部位起 止 点折量寸度量法说 明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 寸直寸从眉心至大椎穴作 18 寸,眉心至前发际 3 寸,大椎穴至后发际 3 寸均用于量头部的横寸前额两发角之间9 寸横寸耳后两完骨之间9 寸横寸胸部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9 寸直寸胸部和胁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据肋骨计算,每肋骨折作1.6 寸,(天突至璇玑作 1 寸,璇玑至中庭各穴间作 1.6 寸)歧骨至脐中8 寸直寸脐中至横骨上廉5 寸直寸两乳头之间8 寸横寸胸腹部取穴横寸,根据两乳头间距离折量,女性可以锁骨中线代替横骨(耻骨)长8 寸横寸横骨长为腹股沟毛际部

9、横量的标志背腰部大椎以下至尾骶21 椎直寸背腰部取穴直寸,以脊椎棘突作为标志作定位的依据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6 寸横寸用于背腰部取穴横寸上肢部腋以下至季胁12 寸直寸季胁指第十一肋端季胁以下至髀枢9 寸直寸髀枢指股骨大转子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9 寸直寸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 寸直寸下肢部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18 寸直寸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13 寸直寸髀枢至膝中19 寸直寸用于足三阳经的骨度分寸。膝中的水平线前平膝盖下缘,后平腘横纹,屈膝时平犊鼻穴臀横纹至膝中14 寸直寸膝中至外踝尖16 寸直寸外踝尖至足底3 寸直寸实验目的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

10、内容。2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3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实验内容1复习经络系统的组成。2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3腧穴的定位方法。实验标本、教具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图象实验步骤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回顾理论课学习的内容: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腧穴的定位方法。2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指出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流注规律,指出常用的体表标志和常用骨度分寸中的体表标志、分寸以及手指比量的方法。3学生互相在身体上或模型上指出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流注规律,练习常用的体表标志和常用骨度分寸中的

11、体表标志、分寸以及手指比量的方法。思考题:1十二经脉的循行有哪些特点?2手足三阴三阳经在四肢部是如何分布的?3十二经脉的循行流注有什么规律?4十二经脉逐经相接,其交接部位有什么规律?5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哪几种?简述常用的骨度分寸部位与间距。实验二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行出于腋下,向下沿着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手厥阴经的前面,经过肘,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大鱼际部,沿着鱼际的边缘,出于拇指的桡侧端。其支脉,从腕后列缺分出走向食指桡侧端,连接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腧穴分布的路

12、线体表循行:起于胸部外上方的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 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商穴。手太阴肺经腧穴取穴标志:第一肋间隙、肩胛骨喙突、腋前纹头、肘横纹、肱二头肌、肱二头肌肌腱、腕横纹、桡动脉、桡骨茎突、第一掌骨、拇指桡侧指甲角等。分布于手太阴肺经上的腧穴,从中府少商共11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胸部1穴(中府),前臂部4穴(尺泽、孔最、列缺、太渊),手部2穴(鱼际、少商)。实验目的1掌握手太阴肺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手太阴肺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胸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手太阴肺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手太阴肺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胸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13、。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手太阴肺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手太阴肺经的腧穴 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点出手太阴肺经 11 个腧穴的位置,掌握 取穴方法,从而总结本经的取穴标志。4通过点出的 11 个穴位,指出手太阴肺经的体表循行路线。5学生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1根据肺经的经脉循行和穴位的分布写出其有穴位分布的体表循行。2写出孔最、列缺的取穴方法。3为什么列缺穴可治疗头面部的病变?4中府、太渊穴在刺灸时应注意什么?实验三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

14、大肠经经脉循行:起始于食指桡侧端,沿食指桡侧上行,经第一二掌骨之间,上入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循前臂桡侧缘,入肘桡侧缘,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肩峰之前,至肩上,交会于颈项大椎穴,向前下入缺盆,络于肺, 下膈,属于大肠。其支脉:从缺盆上行颈部,经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出来绕口旁,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止于对侧鼻旁,连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分布的路线体表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的商阳穴 上肢外侧前缘肩颈面颊左右两脉交会于人中穴止于对侧鼻翼旁的迎香穴。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取穴标志:食指桡侧指甲角、第二掌指关节、第一二掌骨、拇短伸肌腱、拇长伸肌腱、腕横纹、肘横纹、肱骨外上髁、三角肌、肩

15、峰、锁骨肩峰端、肩胛冈、喉结、胸锁乳突肌、鼻孔外缘、鼻翼外缘,鼻唇沟。分布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腧穴,从商阳迎香共20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手部3穴(商阳、合谷、阳溪),前臂部3穴(偏历、手三里、曲池),上臂部1穴(臂臑),肩部1穴(肩髃),面部1穴(迎香)。刺灸注意事项: 颈部的天鼎、扶突穴注意针刺的深度。 面部的口禾髎、迎香穴不宜疤痕灸。实验目的1掌握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手阳明大肠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颈部穴位和面部穴位的刺灸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手阳明大肠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颈部穴位和面部穴位的刺灸方法及

16、注意事项。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手阳明大肠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手阳明大肠经的腧穴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指出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路径,点 出手阳明大肠经 20 个腧穴的位置。4通过点出的 20 个穴位,指出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路线。5学生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1手阳明大肠经的体表循行有什么特点?2前臂穴位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分布有哪些穴位?它们分别距腕横纹多少寸?3试述肩髃、口禾髎、迎香的取穴方法。4颈部和面部的穴位应注意什么? 实

17、验四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 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 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 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 于胃,联络脾脏。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附,进入第 2 足趾外侧端(厉兑)。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足三

18、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端。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足阳明胃经腧穴分布的路线体表循行:起于面部瞳孔直下的承泣穴鼻外侧环绕口唇出于下颌大迎处 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到达前额。 颈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 4 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 2 寸)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 2 趾外侧端厉兑穴足阳明胃经的取穴标志:眼眶下缘、瞳孔、眶下孔、口角、下颌角、颧弓、额角、胸锁乳突肌、喉结、肋间隙、胸剑联合、脐、耻骨联合上缘、髂前上棘、髌骨外上缘、外膝眼、胫骨前嵴、外踝高点、足背踝关节横纹、拇长伸肌踺、趾长伸肌腱、第二、三跖骨结合部、第二、三趾间缝纹端、第二趾外侧趾甲角

19、等。厉兑第 2 趾外侧趾甲角旁约 0.1 寸。分布于胃经上的腧穴,从承泣一一厉兑共45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头面部6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腹部3穴(梁门、天枢、归来),大腿部2穴(伏兔、梁丘),小腿部4穴(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足部2穴(解溪、内庭)。刺灸注意事项: 面部穴位血管丰富,进针要缓慢,防止出血,引起血肿。颈部穴位避开动脉,不可深刺。胸部穴位不宜直刺深刺,严防伤及心肺,造成不良后果。面部、关节部各穴不宜疤痕灸。实验目的1掌握足阳明胃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足阳明胃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面部,颈部,胸腹部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

20、足阳明胃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足阳明胃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面部,颈部,胸部,腹部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足阳明胃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足阳明胃经的腧穴 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点出足阳明胃经 45 个腧穴的位置,掌握取穴方法,从而总结本经的取穴标志。4通过点出的45个穴位,指出足阳明胃经的体表循行路线。5学生自己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1试写出足阳明胃经的体表路线。2胃经躯干部的体表循行

21、距前正中线在胸部为 寸,在腹部为 寸。3试写出距离为 3 寸的两个腧穴:天枢 上巨虚 足三里 下巨虚 上廉 下廉 曲池 手五里 关门 水道4为什么丰隆穴为治痰的要穴?5针刺承泣穴应如何针刺,刺灸应注意什么?6胸部穴位应如何针刺,注意什么?实验五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 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指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小腿,沿着胫骨后 面,交出足厥阴肝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 通过横膈上行,挟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足太阴脾经腧穴分布的路线体

22、表循行: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小腿内侧中间(内踝上八寸之前)膝股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之后)腹部旁开 前正中线 4 寸胸部旁开前正中线 6 寸止于侧胸部腋中线上第六肋间的大包 穴。足太阴脾经的取穴标志:足大趾内侧趾甲角、第一跖趾关节,第一跖骨基底 部、内踝、舟骨结节、胫骨内侧面后缘、胫骨内侧髁、髌骨、股四头肌、腹股沟、 耻骨联合上缘、髂外动脉搏动处、脐、乳头、肋间隙等。分布于脾经上的腧穴,从隐白大包共21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足部2穴(隐白、公孙),小腿部2穴(三阴交、阴陵泉),大腿部1穴(血海),胸部1穴(大包)。刺灸注意事项:胸部穴位如大包、周荣、胸乡、天溪、食窦,各穴的深部为心、肺,不宜

23、深刺。实验目的1掌握足太阴脾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足太阴脾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胸腹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足太阴脾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足太阴脾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胸腹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足太阴脾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足太阴脾经的腧穴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点出足太阴脾经 21 个腧穴的位置,掌握取穴方法,从而总结本经的取穴标志。4通过点出的 21 个穴位,指出脾经的

24、体表循行路线。5学生自己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1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有何特殊之处?2脾经躯干部的体表循行距前正中线在胸部为寸,在腹部为 寸。3请写出位于隐白穴至三阴交穴之间脾经腧穴的标准位置。实验六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从心中开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与肺连接的组织下过膈肌,络于小肠。上行支脉:从心脏的系带部向上,挟食道旁,联结于目系 眼与脑相连的系带。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行至肺,向下出于腋下,沿上臂内 侧后缘,走手太阴、手厥阴经之后,下向肘内,沿前臂内侧后缘,到掌后豌豆骨 部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的桡侧出于末端,连接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腧穴分布的路线体表循行:起于腋窝

25、正中的极泉穴上肢内侧后缘 止于手小指桡侧端的少冲穴。手少阴心经腧穴取穴标志:腋动脉、肱二头肌、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尺侧腕屈肌腱、腕横纹、第 4 掌骨、第 5 掌骨、手小指桡侧指甲角等。分布于手少阴心经上的腧穴,从极泉少冲共9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腋窝部1穴(极泉),前臂部4穴(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刺灸注意事项: 极泉应避开腋动脉针刺。实验目的1掌握手少阴心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手少阴心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极泉穴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手少阴心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手少阴心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极泉穴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

26、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手少阴心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手少阴心经的腧穴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点出手少阴心经 9 个腧穴的位置,掌握 取穴方法,从而总结本经的取穴标志。4通过点出的 9 个穴位,指出手少阴心经的体表循行路线。5学生自己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 1根据心经的经脉循行和穴位的分布写出其有穴位分布的体表循行。2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四穴之间的各相距几寸?都位于什么肌腱的桡侧?实验七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起于小指外侧端,沿着手掌尺侧,上行

27、至腕部,绕 过尺骨茎突,沿着尺骨尺侧缘直上,从肘内侧的肱骨内上髁与尺骨鹰嘴之间穿出, 再向上沿上臂外侧后缘,经过肩关节后的骨缝部,绕行于肩胛区,交会于肩部, 从缺盆进入,与心相联络,沿着食管,通过膈肌,到达胃部,归属于小肠。缺盆部支脉:从缺盆部分出,沿着颈部,上行经面颊,到达眼外角,转入耳中。面颊部支脉:从面颊分出,向上经颧骨部,靠近鼻旁到眼内角,连接足太阳 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分布的路线体表循行:起于手小指尺侧少泽穴 上肢外侧后缘肩颈 面颊止于耳前听宫穴。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取穴标志:手小指尺侧指甲角、第五掌指关节、掌横纹头、 第五掌骨基底、钩骨、尺骨茎突、三角骨、尺骨小头、腕背横纹、尺骨鹰

28、嘴、肱 骨内上髁、腋后纹头、肩胛冈、冈下窝、冈上窝、第二胸椎棘突、第二胸椎棘突、 第二胸椎棘突、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平喉结、下颌角、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 下颌骨髁状突。分布于小肠经上的腧穴,从少泽听宫共19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手部2穴(少泽、后溪),前臂部1穴(养老),肩背部1穴(天宗),面部2穴(颧髎、听宫)。刺灸注意事项: 肩外俞和肩中俞穴宜斜刺 0.50.8 寸,因穴位深部有肺脏,故针尖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导致气胸。听宫穴应张口取穴针刺。实验目的1掌握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手太阳小肠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背部穴位和听宫穴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

29、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手太阳小肠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背部穴位和听宫穴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手太阳小肠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点出手太阳小肠经 19 个腧穴的位置,掌握取穴方法,从而总结本经的取穴标志。4通过点出的19个穴位,指出手太阳小肠经的体表循行路线。5学生自己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 1根据手太阳小肠经的经脉循行写出其有穴位分布的体表循

30、行。2手太阳小肠经循行中经肩部的特点是绕肩胛骨,经这部位的穴位有哪些?位于什么部位?3手太阳小肠经中不宜深刺的穴位有哪些?什么穴位需张口取穴?实验八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起于眼内角,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 头顶部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方。 直行的主干:从头顶入内与脑相联络,回出下项部分两侧线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挟脊旁,到达腰部,从腰脊旁的肌肉进入,与肾脏相联络,归属于膀胱 腑。一支从腰中分出,挟着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经过肩胛,挟着脊旁,经过髋关节部, 沿着大腿外侧后缘下行,与上一支脉会合于腘窝中。由此再向下行,经过小 腿腓肠肌部,从外踝

31、后方穿出,经第五跖骨粗隆,止于小趾外侧。连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分布的路线体表循行:起于目内眦旁的睛明穴头 下项 沿背腰骶中线旁 1.5 ,股外侧后部沿背腰骶中线旁 3 寸,股外侧后缘 膕窝中小腿外侧后缘 外踝后止于足小趾外侧端的至阴穴。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取穴标志:目内眦角、眉头、前发际、枕外隆凸、斜方肌、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后上棘、骶后孔、尾骨、臀下横纹、腘横纹、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肌腱、腓肠肌肌腹、外踝尖、跟腱、跟骨、骰骨、第五跖骨粗隆、第五跖趾关节、足小趾外侧趾甲角。分布于膀胱经上的腧穴,从睛明

32、至阴共67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头面部3穴(睛明、攒竹、天柱),背部15穴(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膏肓、志室、秩边),大腿部1穴(承扶),小腿部3穴(委中、承山、飞扬),足部3穴(昆仑、申脉、至阴)。刺灸注意事项: 睛明穴靠近眼球,针刺时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持针紧靠眶缘直刺 0.51 寸,不捻转,不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禁灸。 天柱穴直刺或向下斜刺 0.50.8 寸。不宜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本经上背部诸穴均宜斜刺 0.50.8 寸,因穴位深部有肺脏,故针尖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导致气胸。 实验目的1掌

33、握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足太阳膀胱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睛明、天柱穴和背部诸穴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足太阳膀胱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睛明、天柱和背部诸穴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足太阳膀胱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足太膀胱经的腧穴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点出足太阳膀胱经 67 个腧穴的位置,掌 握取穴方法,从而总结本经的取穴标志。4通过点出的 67

34、 个穴位,指出足太阳膀胱经的体表循行路线。5学生自己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 1根据膀胱经的经脉循行写出其有穴位分布的体表循行。2肩胛骨下角与第几椎相平?髂嵴最高点与第几椎相平?3背俞穴均位于背部旁开后正中线旁开 15 寸的第一侧线上,如何以骨度分寸法准确地定取这一侧线?4写出曲差、天柱、心俞、膏肓、大肠俞、次髎、殷门、承山、昆仑等穴的取穴方法。5试述睛明穴的针刺方法及针刺的注意事项。6上背部穴位针刺时应如何针刺、注意什么?实验九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经脉循行:从脚小趾下开始,斜向足底心,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中;上行小腿内,出腘窝内侧,上大腿内侧后缘,通过脊

35、柱属于肾,络于膀胱。上行主干:从肾向上,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舌根旁。肺部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足少阴肾经腧穴分布的路线体表循行:起于足底涌泉穴绕内踝后下肢内侧后缘腹正中线旁开 0.5 寸胸正中线旁开 2 寸止于锁骨下缘的俞府穴。足少阴肾经腧穴取穴标志:足底二三趾趾缝纹端、足舟骨粗隆、内踝尖、跟腱、胫骨、腓肠肌肌腹、半腱肌腱、半膜肌腱、脐、第一至第五肋间隙、锁骨等。分布于肾经上的腧穴,从涌泉俞府共27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足部3穴(涌泉、太溪、照海),小腿部1穴(复溜),刺灸注意事项: 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斜刺或平刺0.50.8寸,因穴位

36、深部有肺脏,故针尖不可直刺,以免伤及肺脏导致气胸。下腹部诸穴针前宜排尿,避免刺伤充盈的膀胱。孕妇禁针。实验目的1掌握足少阴肾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足少阴肾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下腹部及胸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足少阴肾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足少阴肾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下腹部及胸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足少阴肾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足少阴肾经的腧穴 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

37、点出足少阴肾经 27 个腧穴的位置,掌握取穴方法,从而总结本经的取穴标志。4通过点出的 27 个穴位,指出足少阴肾经的体表循行路线。 5学生自己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 1根据肾经的经脉循行和穴位的分布写出其有穴位分布的体表循行。 2比较肾经、脾经、胃经在胸腹部的体表循行有何特点? 3在所学过的腧穴中,平脐部的腧穴有几个?标准位置如何?实验十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经脉循行: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 上腹和下腹,络于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向 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下向前臂,走两筋 之间,进人掌

38、中,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掌中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于 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分布的路线体表循行: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肢内侧正中掌中止于中指尖端的中冲穴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取穴标志:第四肋间隙、乳头、腋前纹头、肱二头肌、肱二头肌腱、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腕横纹、第二掌骨、第三掌骨、中指末节尖端等。分布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腧穴,从天池中冲共9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前臂部5穴(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手部2穴(劳宫、中冲)。刺灸注意事项: 天池斜刺或平刺 0.50.8 寸,因穴位深部有肺脏,故针尖不可直刺,以免伤及肺脏导致气胸。 郄门、间使、内关、大陵针刺宜在两肌腱之间,避

39、开肌腱。内关穴不可强烈刺激,以免损伤穴下的正中神经。实验目的1掌握手厥阴心包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手厥阴心包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胸部及前臂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手厥阴心包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手厥阴心包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胸部及前臂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手厥阴心包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点出手厥阴心包经 9 个腧穴的位置,掌握

40、取穴方法,从而总结本经的取穴标志。4通过点出的 9 个穴位,指出手厥阴心包经的体表循行路线。5学生自己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 1根据心包经的经脉循行和穴位的分布写出其有穴位分布的体表循行。 2手三阴经的“输穴”分别是什么穴位?它们并属哪种特定穴?分别位于什么部位? 3中冲穴的位置与上肢的其它井穴的位置有何不同?实验十一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经脉循行:起始于无名指末端,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 手背,出于前臂伸侧桡骨与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 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进入缺盆,分布于膻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遍 属于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从膻中

41、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颈旁,联系耳 后,直上出耳上方,经面颊,至眼下。耳后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 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分布的路线体表循行: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 手 背 上 肢 外 侧 正 中 肩 颈 耳 后 耳 前 止 于眉 梢 的 丝 竹 空 穴目外眦交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取穴标志:手第四指末节尺侧、手第四指掌指关节、第四掌骨、第五掌骨、腕背横纹、指伸肌腱、尺骨、桡骨、肘尖、三角肌、肩峰、肩胛骨上角、下颌角、胸锁乳突肌、乳突、耳尖、耳屏上切迹、耳郭根、颞浅动脉、 眉梢等。分布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腧穴,从关冲丝竹空共23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手

42、部3穴(关冲、中渚、阳池),前臂部2穴(外关、支沟),肩部1穴(肩髎),头面部3穴(翳风、耳门、丝竹空)。刺灸注意事项: 天髎穴直刺 0.50.8 寸,不宜过深,以免伤及肺脏导致气胸。翳风穴不宜强刺激,以免伤及深层面神经干。 耳门穴宜张口进针。 耳和髎宜避开颞浅动脉平刺。实验目的: 1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手少阳三焦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背部及耳前后诸穴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1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手少阳三焦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背部及耳前后诸穴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

43、实验步骤 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手少阳三焦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 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点出手少阳三焦经 23 个腧穴的位置,掌握取穴方法,从而总结本经的取穴标志。4通过点出的 23 个穴位,指出手少阳三焦经的体表循行路线。 5学生自己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 1根据三焦经的经脉循行和穴位的分布写出其有穴位分布的体表循行。 2写出中渚、外关、三阳络、翳风、耳门等穴的定位。实验十二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从外眼角开始,上行到额角,下耳后,沿颈侧部,行手少阳三焦经之前,

44、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三焦经之后,进入缺盆。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走耳前,至外眼角后。 目部支脉,从外眼角分出,下向大迎,会合手少阳三焦经至眼下;下边经过颊车,下行颈部,会合于缺盆。由此下向胸中,通过膈肌,络于肝,属于胆,沿 胁里,出于气街绕毛际,横向进入髋关节部。躯体部主干,从缺盆下向腋下,沿侧胸,过季胁,向下会合于髋关节部。由此向下,沿大腿外侧,出膝外侧,下向腓骨小头前,直下到腓骨下段,下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进入第四趾外侧。足背支脉,从足背分出,进入大趾趾缝间,沿第一、二跖骨间,出大趾端,回转来通过爪甲,出于趾背汗毛部,接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腧穴分布的路线体表循行:起于目外眦旁瞳子髎穴

45、 绕 耳前后 头侧 颈、胸、腹侧面 下肢外侧正中 外踝前 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足少阳胆经的取穴标志:目外眦、耳屏下切迹、颧弓上缘、乳突后上方取头窍阴,后下方陷中取完骨、腋窝中线、第四肋间隙、乳头下三肋、十二肋端、十 一肋、股骨大转子、骶管裂孔、膝腘横纹、大腿外侧面正中线、腓骨、外踝部、第四跖趾关节。分布于胆经上的腧穴,从瞳子髎足窍阴共44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头面部5穴(瞳子髎、听会、率谷、阳白、风池),肩部1穴(肩井),胸部1穴(日月),腹部1穴(带脉),大腿部2穴(环跳、风市),小腿部3穴(阳陵泉、光明、悬钟),足部1穴(丘墟)。刺灸注意事项: 风池穴,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刺伤椎动脉及

46、延髓;日月、渊腋、辄筋等穴不宜深刺,以免刺及内脏;头面部穴位,一般不宜用直接灸。实验目的1掌握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足少阳胆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足少阳胆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常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足少阳胆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足少阳胆经的腧穴 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点出足少阳胆经 44 个腧穴的位置,掌握取穴方法,

47、从而总结本经的取穴标志。4通过点出的 44 个穴位,指出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路线。5学生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 1根据足少阳胆经的经脉循行和穴位的分布写出其有穴位分布的体表循行。 2写出瞳子髎、风池、率谷、阳白、肩井、居髎、环跳、阳陵泉等穴的取穴方法。 3试述风池穴、肩井穴的针刺宜忌。4耳前三穴分别是什么穴?属什么经?具体位置在哪里? 5在胆经下肢的穴位中,为什么光明穴可治疗目疾?实验十三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行 间、太冲)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

48、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 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 部,至小腹(急脉; 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 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 (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其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其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腧穴分布的路线体表循行:起于足大趾外侧端大敦穴 内踝前 小腿内侧脾经前 内踝上 8 寸处交于脾经之后 股膝内侧 正中 外阴 肋胁 止于乳下第六肋间期门穴。足厥阴肝经的取穴标志:第一

49、、二跖骨结合部、胫骨前肌肌腱、胫骨内侧面、膝内侧纹头、耻骨联合上缘、十一肋端、第六肋间。分布于肝经上的腧穴,从大敦期门共14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足部3穴(大敦、行间、太冲),腹部1穴(章门),胸部1穴(期门)。刺灸注意事项: 右期门、章门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实验目的1掌握足厥阴肝经的体表循行。2掌握足厥阴肝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熟悉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内容1足厥阴肝经的体表循行和分布规律。2足厥阴肝经的取穴标志、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3胸胁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标本、教具经络穴位图象、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描述出足厥

50、阴肝经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人体、图象、模型、录象等讲授足厥阴肝经的腧穴的定位。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上或模型上点出足厥阴肝经 14 个腧穴的位置,掌握取穴方法,从而总结本经的取穴标志。4通过点出的 14 个穴位,指出足厥阴肝经的体表循行路线。5学生互相在身体上点出穴位所在的位置。思考题: 1根据足厥阴肝经的经脉循行和穴位的分布写出其有穴位分布的体表循行。 2写出太冲、曲泉、章门的取穴方法。实验十四 督脉督脉的经脉循行: 主干:起于小腹内,出于会阴,沿脊内上行,到颈后风府穴进入脑内,联络于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至龈交穴止。 分支:第一支:与冲、

51、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在骶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在大腿内侧的主干以及足太阳膀胱经脉相会合,一起贯通脊内,出来属于肾脏。第二支:从小腹内直上贯通脐窝,向上贯心,到达咽喉部与任脉、冲脉相会合,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于目内眦,上行到前额,交会于巅顶,入络于 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腿中,进入脊柱两侧肌肉,与肾 脏相联络。督脉腧穴分布路线体表循行: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 腰背项部正中巅顶 前额正中 人中沟 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龈交穴督脉的取穴标志:尾骨下端、后正中线、各椎体棘突、发际、鼻尖、人中沟、上唇、唇系带、齿龈。督脉腧穴从长强龈交共

52、28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尾骶部1穴(长强),腰部2穴(腰阳关、命门),颈部1穴(大椎),头部4穴(哑门、风府、百会、上星),面部1穴(水沟)。刺灸注意事项: 长强穴应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 0.51.0寸,不得刺穿直肠。哑门穴针刺时,患者体位要正确,进针方向要正确,刺入深度0.51.0 寸, 不可深刺。风府穴针刺时,患者体位要正确,进针应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 0.51.0 寸, 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背部穴位一般斜刺,头部穴位一般平刺,兑端、龈交仅限刺入 0.20.3 寸。实验目的:1掌握督脉的体表循行。2掌握督脉腧穴的位置及取穴方法,掌握哑门、风府穴的刺法注意事项。

53、3熟悉胸椎部穴位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1督脉的体表循行及分布规律。2督脉腧穴的取穴标志、腧穴位置及取穴方法。3督脉腧穴的刺灸注意事项。实验标本、教具: 经络穴位图像、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 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已学知识,启发学生描述督脉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表、图像、录像及人体、模型等手段,讲授督脉 各腧穴定位。3在老师指导下,在人体或模型上点出督脉各腧穴位置,复习取穴方法、面部 取穴注意事项。4通过点出的 28 个穴位,指出督脉的循行路线。5学生分组互相点出穴位所在位置。思考题:1根据督脉循行分别(组)写出各腧穴位置。2针刺哑门、风府时要注意什么?实验十五

54、任脉任脉的经脉循行: 一支起于小腹部中极穴下面(胞中),出于会阴,并沿胸腹正中线直上至咽喉,再上颐(下颌),循面,入目。 另一支由胞中贯脊,上循背部正中。任脉腧穴分布路线体表循行:起于会阴部的会阴穴 腹、胸、颈、的前正中线止于颏唇沟中的承浆穴。任脉取穴标志:耻骨联合、前正中线、脐中、胸剑结合部、前胸各肋间、胸 骨上窝、喉结、舌骨上缘、颏唇沟。任脉的腧穴从会阴承浆共24穴,其中常用的腧穴有:腹部5穴(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胸部2穴(膻中、天突),颈部1穴(廉泉),面部l穴(承浆)。刺灸注意事项: 会阴、曲骨、关元、石门均直刺,孕妇慎用。中极孕妇禁针。 曲骨、中极、关元均需在排尿后进针。

55、神阙禁针,宜灸。天突先直刺 0.2 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须即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 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 0.51.0 寸。实验目的:1、掌握任脉体表循行。2、掌握任脉取穴标志、腧穴位置、取穴方法及禁针穴位。3、熟悉针刺方法、慎针穴位及有关穴位的进针前准备。 实验内容:1、任脉的体表循行及分布规律。2、任脉的取穴标志、腧穴位置、取穴方法及特殊穴位的针刺方法。3、刺灸注意事项。 实验标本、教具: 经络穴位图像、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 实验步骤:1、回顾总论已学知识,启发学生描述任脉的分布规律及流注方向。2、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表、图像、录像及人体、模型等手段,讲授任脉 各腧穴定位。3、在老

56、师指导下,在人体或模型上点出任脉各腧穴位置,并复习各腧穴的取穴 方法,同时复习刺灸注意事项。4、通过点出的 24 个穴位,指出任脉的体表循行路线。5、学生分组互相在人体上点出穴位所在位置。思考题:1根据任脉循行分别(组)写出各腧穴位置。 2任脉的起穴、止穴分别是哪个穴位?具体定位如何? 3针刺天突及下腹部腧穴时要注意什么?实验十六 奇穴常用奇穴取穴标志: 瞳孔、发际、眉、外眦、耳部、眶下缘、鼻翼软骨、鼻甲、舌背正中缝、舌下系带、系带旁静脉; 后正中线、脐中、各椎体棘突、尾骨端、骶角;尺骨鹰嘴、腕横纹、腕屈肌腱、指总伸肌腱、指间关节、掌骨、掌指关节、 指蹼缘、指端、指甲游离缘;髌底、髌韧带、腓骨

57、小头、犊鼻、胫骨前缘、内踝、外踝、趾间关节、趾蹼缘、趾端、趾甲游离缘。奇穴要求掌握20穴,其中:头颈部8穴(四神聪、印堂、太阳、球后、鼻通、牵正、翳明、安眠),背部3穴(定喘、夹脊、腰眼),上肢部5穴(腰痛穴、落枕穴、八邪、四缝、十宣),下肢部4穴(膝眼、胆囊穴、阑尾穴、八风)。刺灸注意事项:球后穴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针刺操作,以免造成损伤。聚泉、海泉、金津、玉液穴一般只作点刺,聚泉穴可直刺 0.10.2寸。夹脊穴应稍向内斜刺 0.51 寸,有麻胀感即停止进针,严格掌握进针的角 度及深度,防止损伤内脏或引起气胸。肘尖、中魁、大骨空、小骨空穴一般不针刺,仅施灸。 内踝尖、外踝尖穴均禁刺,可灸。

58、独阴穴孕妇禁用。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奇穴的取穴标志、腧穴位置及取穴方法。2、熟悉常用奇穴的针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1、常用奇穴的取穴标志、腧穴位置及取穴方法。2、常用奇穴的针刺方法及刺灸注意事项。 实验标本、教具: 经络穴位图像、人体示范、经络人模型 实验步骤: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表、图像、录像及人体、模型等讲授常用奇穴的定位。2、复习和比较常用奇穴附近的经穴,明确奇穴和经穴的位置关系。3、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人体或模型上点出常用奇穴的位置,复习取穴方法,总 结取穴标志。4、学生自己互相在身体上点出常用奇穴所在的位置。思考题: 写出下列穴位的定位:四神聪、印堂、太阳、翳明、定喘、腰奇、八邪、四缝、膝眼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