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2.3《欧姆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1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98332014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2.3《欧姆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2.3《欧姆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2.3《欧姆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2.3《欧姆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沪版九年级上册12.3《欧姆定律的应用》WORD教案1(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2.3 欧姆定律的应用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短路的危害”等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测算和分析讨论,弄清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短路的危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利用所学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2教材说明本节主要内容是:应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活动1是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活动2是研究短路有什么危害。本节安排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教材的编写思路:本节教材大体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编排。“活动1”目的很明确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呢?学生根据欧姆定律,很容易想到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并能画出电路图,所以教材没有再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而是直接介绍了“伏安法”;然后教材以实物图片的形式给出了一些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方案进一步细化,如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分析论证得出有关结论。“活动2”研究短路及其危害,教材并没有采取“说教”的方式从理论上阐述分析,而是给出具体的数据,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亲自进行计算,学生在计算中发现短路时电流很大,深刻体会到短路的危害。两个活动都是在实际情景中,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与解决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的能力。本节教学重点:伏安法是测量电阻的一种基本方法,属于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理解欧姆定律和电阻的概念有重要作用,同时又给学生提供综合使用初中常用电学器材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所以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会利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节教学难点:在活动1中,根据电路图进行实物接线,并能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是本节教学的难点。3教学建议活动1 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对于“活动1”,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通过设问、点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会有新的

4、收获、新的发现,并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有趣。以下是具体教学建议。教师可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我这儿有一个小灯泡,谁能想办法测出它的电阻值?学生:只要测出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利用公式R=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阻。教师:怎样测量电压和电流呢?请画出你们设计的电路图。可以让一名学生把电路图画在黑板上(学生画的电路图一般没有滑动变阻器)。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和电路图小结: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就能算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教师提出新的问题:根据以前的实验经验我们知道,通过灯泡的电流不同其亮度也会发生变化。请

5、大家猜一猜:同一灯泡,当亮度不同时,其电阻值是否相同?学生经过讨论,可能提出两种猜想:电阻不随亮度改变,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不会随电流、电压而改变;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亮度不同,灯丝的温度不同,电阻会变化。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会引起学生争辩,这更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验证大家的猜想,须测量灯泡在不同亮度时的电阻值,那么对这个电路(指着学生画在黑板上的没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图)应作怎样的改进?学生设计出完整的电路后,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验后要讨论的问题。为保证学生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实验前,可以让学生说说注意事项,教师视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如:要根据电路图

6、,按顺序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要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要认清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并选用合适的量程;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应从电阻最大的位置开始调节,逐步调至灯泡正常发光,以免烧坏小灯泡等。以下是某次实验的数据,供参考:小灯泡为“3.8V 0.3A“。U/V0.100.200.300.600.951.251.481.712.012.292.713.033.524.00I/A0.060.100.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300.320.34R/1.672.002.504.295.496.947.407.778.38

7、8.819.6110.1011.0011.77图12-23结论:灯丝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灯泡越亮,灯丝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活动2 研究短路有什么危害活动2的目的是应用欧姆定律分析短路的危害。教学时,可先出示问题,学生通过对假想的短路现象进行计算、分析、讨论,认识短路的危害。在问题“1”中,计算出短路时的电流为12941A。为使学生对这个电流的数量级有更直观的认识,让学生进一步计算:这么大的电流相当于多少盏台灯同时工作时的电流,计算结果为:n=64705盏!还可以让学生回顾常用家电正常工作时的一些电流值,或投出常用输电导线允许通过的一些电流值(见本章课程资源之“500伏铜芯绝缘导线长期连续负荷允

8、许载流量表”),并与短路时的电流对比,认识短路的危害。关于问题“2”,假如电流表并联在用电器两端,通过它的电流将达30A,远远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会烧坏电流表。图12-244教学评价课堂测评1当电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的很大,这是因为 。2图12-24是通过两个电阻R1、R2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从中可知电阻R2的阻值为_,电阻R1_ R2(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12-253某定值电阻,当它两端的电压为4 V时,通过的电流为0.5 A;若它两端的电压增加到8 V时,则通过它的电流为( )A.0.25A B.1A C.1.5A D. 0.5 A4某同学利用图12-25所示的电路测量小

9、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发现,闭合开关以后,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的指针明显偏转,无论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且均为电源电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电流表烧坏 B.灯泡被短路C.灯泡处开路 D.滑动变阻器连接错误5要测阻值约20的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器材如图12-26所示,其中使用的电源是三节新的干电池。(1)请你在图12-26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注意:要正确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图12-26(2)根据图12-27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计算小灯泡的电阻是多大? 图12-276小刚和小红同学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记录了下面的数据:实验次数U/VI/A

10、R/160.525.50.48350.4644.50.44540.42计算出表中每次实验的电阻值。比较这些电阻,你能发现什么?尝试对你的发现作出解释。7张楠同学用伏安法测量某一定值电阻的阻值。实验过程中,由于张楠同学的疏忽,做完实验后他才发现,把测量的电流值都写在草稿纸上而忘记填入记录表格中。实验次数12345电压UV0.51.01.52.02.5电流IA图12-28请你帮助张楠同学把记录在草稿纸上的电流值对应填入表格中,并写出你所依据的物理规律是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 。8物体潮湿后电阻会变小,导电能力会增强。因此,不要用湿布擦电灯,不要用湿手触摸用

11、电器。一旦有人触电,在不能立即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应当先用干木棍等绝缘体把电线从人身上拨开,再想办法切断电源,如图12-28所示。你能用欧姆定律解释其中的原因吗?9阅读材料: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节选)表中所列作用特征,是根据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分析得来的。研究发现: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人体的电阻只有1000左右。如果人体直接与家庭电路输电线接触(电压220V),这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大?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易造成触电事故导致死亡?10有一大卷不知长度的细漆包线(细铜丝表面涂有绝缘漆),标签上标有“0.015/m”的字样,请你自选器材,设法测出这卷铜导线的长度。参考答案1电流短路时电路中的电阻很小,由

12、I知电流很大图12-29220 大于 3B 4C5如图12-29所示。 电压表的示数为4 V,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小灯泡L的电阻为:R=20。6表格中电阻值从上向下依次是:12 11.5 11 10.2 9.5 随着电压的升高,灯丝的电阻增大。因为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当灯丝两端电压增大时,灯泡的亮度增强,灯丝的温度升高,故其电阻增大。7表格中电流值从左向右依次填入:0.10 0.18 0.30 0.42 0.50 电阻一定时,流过定值电阻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或欧姆定律) 5.28物体潮湿后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的电流变大,容易引起触电事故。而干燥的木棒电阻很大,通过的电

13、流很小,不会发生触电事故。9根据欧姆定律,人体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同时碰触家庭电路的零线和火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为:I=0.22A=220mA100mA。对照表中电流对人体的作用特征,此时只要很短时间就会使人呼吸和心脏麻痹,机体组织遭到电流的热破坏,窒息以至心跳停止,即发生触电事故造成死亡。10需要的器材: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池组。测量步骤:用导线将电池组、待测细漆包铜线和电流表串联起来,组成电路,将电压表与细漆包铜线并联,测其两端的电压;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压表的示数U,根据R=求出这卷细漆包铜线的电阻;待测细漆包铜线的长度的表达式为:l=。“自我评价与作业”指导1约为12222连接电路时

14、,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电流表使用00.6A的量程,分度值是0.02A,示数为0.26A。电压表使用015V的量程,分度值是0.5V,示数为7.5V。被测电阻的阻值为:R=28.8。3图略。电压表选用03V的量程,电流表选用00.6A的量程。四、课程资源1演示滑动变阻器原理的实验装置 取300W电炉的电阻丝(直径为035mm)一段,拉直后长约90cm,木板两块(其中一块比电阻丝长一些,约1m长,5cm宽,厚不限;另一块可短一些,但要宽一些),干电池2节,鳄鱼夹2只,开关、小灯泡(2.5V、0.3A)、电流表各一个,接线柱(或用金属头帽的图钉代用)7个,导线若干,制成如图12-30的示教板。 图

15、12-30 图12-31将图12-30(a)和(b)接成图12-31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K后,改变鳄鱼夹的位置,也就改变了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小灯泡的亮度随之改变。在图12-31中使用的电阻丝是AP段,当鳄鱼夹P向A端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大,小灯泡变亮;当鳄鱼夹向B端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则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小灯泡变暗。2电阻的温度系数当温度为t时,导体的电阻率=01+(t-t0)。式中的0是0时的电阻率;叫做电阻的温度系数,其数值等于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率的增加量与原来的电阻率的比值,单位为-1。例如,铜的温度系数

16、为410-3-1,表示铜的温度升高1其电阻增加4/1000,一般忽略不计。炭的温度系数为-510-4-1,即电阻随温度上升而减小。有些合金的温度系数很小,如锰铜或康铜的温度系数约为10-5-1,常用来制作标准电阻。有些材料的温度系数较大,常用来制作热敏电阻,进行温度测量或温度补偿。“220V 100W”灯泡不工作时的电阻约为30,而工作时的电阻约为484。3欧姆乔治西蒙欧姆(Georg Simon Ohm,17871854年)是德国物理学家。生于巴伐利亚埃尔兰根城。欧姆的父亲是一个技术熟练的锁匠,对哲学和数学都十分爱好。欧姆从小就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数学并受到有关机械技能的训练,这对他后来进行研

17、究工作特别是自制仪器有很大的帮助。1805年,欧姆进入爱尔兰大学学习,后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于1806年被迫退学。通过自学,他于1811年又重新回到爱尔兰大学,顺利地取得了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欧姆靠教书维持生活。从1820年起,他开始研究电磁学。欧姆的研究工作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他不仅要忙于教学工作,而且图书资料和仪器都很缺乏,他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设计和制造仪器来进行有关的实验。1826年,欧姆发现了电学上的一个重要定律欧姆定律,这是他最大的贡献。这个定律在我们今天看来很简单,然而它的发现过程却并非如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欧姆为此付出了十分艰巨的劳动。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电流强

18、度、电压、电阻等概念都还不大清楚,特别是电阻的概念还没有,当然也就根本谈不上对它们进行精确测量了。欧姆的研究成果最初公布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并受到一些人的攻击。随着对电路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欧姆科普勒奖章,科普勒奖是当时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后人为了纪念他的伟大贡献,把他发现的规律称为欧姆定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电阻的单位。1854年7月,欧姆在德国曼纳希逝世。4欧姆定律公式的得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电阻R不变的条件下,I与U成正比;在电压U不变的条件下,I与R成反比。那么这两条结论为什么可以写成“I=”呢?其实这中间有一个科学推理的过程

19、,并且与电阻单位的规定有关系。在电阻R不变的条件下,I与U成正比,可写作:IU 在电压U不变的条件下,I与R成反比,也就是I与1/R成正比,可写作:I1/R 怎样把和式写成一个数学等式呢?规定单位: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此时导体的电阻规定为1。根据上述规定及式,应该有:导体两端的电压U/V 导体的电阻R/ 产生的电流I/ A 1 1 1 2 1 2 3 1 3 U 1 U再根据式得:导体两端的电压U/V 导体的电阻R/ 产生的电流I/ A U 2 U2 U 3 U3 U R U/R即I=U/R。此式即为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所以,将IU和I1/R写成等式理应为:I=kU/

20、R,k为比例系数。由于电阻单位的规定,使得k=1,公式最简单。凡是遵循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的物理规律,都可以经过如上类似步骤总结出数学表达式。(参考文献:物理科学方法教育 张宪魁 著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图12-325伏安法测电阻的内接法与外接法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的电路有两种。电流表内接法如图12-32所示,电流表内接时,电流表的读数与R中的电流相等;但由于电流表的内阻RA0,而具有分压作用,使电压表读数大于R两端电压,因此,由R测=算得的电阻比实际值偏大。当待测电阻R远大于RA时,电流表分压很少,采用电流表内接法误差较小。电流表外接法图12-33如图12-33所示,电流表外接时,电压表

21、的读数与R两端的电压相等;但由于电压表的内阻RV,而具有分流作用,使电流表读数大于流过R的电流,因此,由R测=算得的电阻比实际值偏小。当待测电阻R远小于RV时,电压表分流很少,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误差较小。图12-34在实际测量中,不一定都能事先知道待测电阻的大概值,也不一定很清楚电表的内阻RA和RV的大小。为了快速、准确地确定哪种接法较好,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将待测电阻R与电流表、电压表如图12-34接好,并将电压表的一根接线P空出。将P先后触碰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a、b。比较两次触碰中两个电表的读数变化情况:若电压表读数变化显著,说明电流表分压作用明显,应使用外接法,P接a;若电流表读数变化显著

22、,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明显,应使用内接法,P接b。6多用电表多用电表也叫万用电表,可以测量交流/直流电压、交流/直流电流、电阻阻值、电容器容量、电感量、音频电平、频率、晶体管NPN或PNP电流放大倍数值等。多用电表可分为指针式和数字式两种。指针式多用电表是由磁电式测量机构作为核心,用指针来显示被测量数值;数字式多用电表是由数字电压表作为核心,配以不同转换器,用液晶显示器显示被测量数值。 指针式多用电表 数字式多用电表 图12-35指针式多用电表面板结构一般包括表头、选择开关、调整定位螺丝、欧姆调零旋钮、供接线用的插孔或者接线柱等。转动选择开关,可根据具体情况测量不同的物理量、转换不同的量程。多

23、用表的使用方法:测量电流时,把选择开关打到电流挡的适当量程,将电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对于直流电,必须使电流从红表笔流进电表、从黑表笔流出来。测量电压时,选择好档位后,应把电表并联在在被测电路两端,对于直流电,必须用红表笔接电势较高的点,用黑表笔接电势较低的点。 测量电阻时,在选择好档位后,要先把两表笔相接触,调整电阻档的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电阻刻度的零位置,然后再把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的两端相连。应当注意,换用欧姆档的另一个量程时,需要重新调整电阻档的调零旋钮,才能进行测量。五、补充习题1手机电池不宜放在口袋、钱包或其它容器中,以免硬币、钥匙、回形针等金属物件与其接触,引起手机电池鼓肚和爆炸。

24、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金属物件与电池的撞击力,容易引起电池爆炸B金属物件硬度较大,容易划破电池C金属物件与电池接触时,容易使电池短路D金属物件容易跟电池发生化学反应2导体电阻的大小,跟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导体两端的电压 B导体的长度C导体的横截面积 D组成导体的材料图12-363如图12-36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将该变阻器与一个小灯泡串联后接在电源上,通电后使滑片P向左移动,小灯泡逐渐变暗,由此判断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应为()A接线柱A、D B接线柱B、DC接线柱C、D D接线柱A、B4一个定值电阻接在某段电路中,当电压为1.5V时,通过的电流为

25、0.15A;当电压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为原来的2倍 B电阻为原来的2倍 B电流为原来 D电阻为原来的5用实验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时,供选择的导体规格如下表:材 料编号长度/m横截面积/mm2镍铬合金10.5111.50.51.51锰 铜10.5111.50.51.51关于导体的选择,你认为下列最合理的一组是( )A. B. 图12-37C. D. 6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12-37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导体a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a的电阻大于导体

26、b的电阻C当在导体b的两端加上1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0.1AD将导体a接到电压为3V的电源上时,通过的电流为0.6A图12-387某同学家屋顶上安装了一个简易太阳能热水器,他设计了一种自动测量容器内水位高低的装置,如图12-38所示。其中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水位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知道水池内水位的高低。关于这个测量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量增加,R增大,水位表指针偏转变小B水量增加,R减小,水位表指针偏转变大C水量减小,R增大,水位表指针偏转变大D水量减小,R减小,水位表指针偏转变小图12-398如图12-39所示的电路中,闭合

27、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是(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C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D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小9.一段裸铜丝,对折起来扭成一股,它的电阻将变 ,这是因为:_;_。10物理课外活动小组在做实验时,需要10的电阻一只,但实验室里没有10的电阻,却有一根1.2m长的电阻丝。经过测量,该电阻丝两端的电压是6V时,通过的电流是0.2A,在这根电阻丝上截取_cm长的一段,它的电阻就是10。推力固定的金属板可移动的金属板金属弹簧金属片图12-4011图12-40为小宇同学设计的用电流表A或电压表V的示数反映弹簧

28、所受推力大小的部分电路,其中R和金属片构成滑动变阻器,a、b、c、d是四个接线柱,电流表A或电压表V及一个定值电阻R0未画出。若弹簧的电阻不计,电源电压保持不变,要求弹簧所受推力增大时,电流表A或电压表V的示数也增大,则a、b之间应接入_,c、d之间应接入_。12某实验小组用图12-41(a)所示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他们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成图(b)所示的U-I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灯泡的电阻RL=_;随着电压的增加,小灯泡的电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a) (b)图12-4113学习了电流

29、、电压和电阻这三个物理量后,某小组同学决定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他们作了如下猜想:A: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通过电阻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反比;C: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通过的电流不变。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12-42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并按设计方案测量了有关数据。请根据甲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乙图中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图12-42下表是该组同学实验中测量的数据.通过比较分析表中实验序号为 的几组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选填“A”“B”或“C”)是正确的。实验序号R/U/VI/A151.00.2022.00.4033.00

30、.604101.00.1052.00.2063.00.307201.00.0582.00.1093.00.15归纳表中实验序号为1、4、7(或2、5、8,或3、6、9)的数据可得: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的关系。请你尝试将表中每次测量的电压值除以电流值,你还能发现: 。14小明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1的阻值(约9左右),电源选用两节干电池。按照图12-43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图12-43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合上开关,可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 3V不变,你认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或_。 清除故障后,小明将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_(填“

31、增大”、“减小”、“不变”),当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表读数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R=_。15为了探究甲、乙两种材料的导电能力,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两种材料,利用图12-44所示的器材,分别测出了它们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值,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材料甲(或乙)图12-44- +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序号材料I/A U/V1甲0.212甲0.423甲0.634乙0.115乙0.226乙0.33在图12-44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各元件连接起来,组成他们进行实验的电路。 分析数据发现,通过材料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比值都相等,通过材料乙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比值也相等;不同的材料,比值

32、不同,在同样的电压下,通过材料甲的电流大于通过乙的电流。同学们把电流与电压的比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导”,用字母G表示。电导越大,表示导体的导电能力越 。甲材料的电导G甲= ,乙材料的电导G乙= (填写数据和单位)。根据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归纳出导体中的电流与其电导的关系是: 如果从甲、乙两种材料中选择一种做导线,你建议选择材料 。16相距很远的甲乙两地间有两条输电线,某一天这两条输电线之间某处突然发生短路故障,请你利用学过的电学知识,给留守在甲地的维修人员设计一个“检测故障发生地”的简单电路,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可以计算出故障发生地距甲地的距离(已知每米输电线的电阻为R0,短接点的电阻忽略

33、不计)。图12-45甲 乙在图12-45所示的虚线框中画出连接在甲地的电路图;写出故障发生地距甲地距离的表达式: 。图12-4617如图12-46所示,灯泡L上标有“12V”字样,测得灯泡的电阻为10,开关S闭合,电流表的示数为0.6A,灯泡正常发光。请你根据这些条件,通过分析和计算,至少求出3个未知的物理量。18有一种半导体,其电阻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明显改变,利用这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阻叫热敏电阻。利用热敏电阻可以用来测量温度的变化,且反应快,精度高。李明同学想用热敏电阻设计一个电路, 来检测他家蔬菜大棚内温度的变化。于是,他买来了一个热敏电阻,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12-4

34、7所示。他又到实验室给老师借来了一块电流表、一个开关和6V的电源。请你利用这些器材帮他设计一个能直接观察大棚气温变化的电路。图12-47请你在方框中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若将电流表刻度盘上的电流刻度换成相应的温度刻度,这样电流表就改造成了气温表。若电流表选用00.6A的量程,请你计算说明改造成的气温表的0应与电流表刻度盘的什么刻度对应?该气温表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多少?参考答案1C 2A 3B 4A 5C 6B 7B 8D9小 长度变小 横截面积增大 1040 11电压表V 定值电阻R0 125 变大13(1)如图12-48所示 (2)“1、2、3”(或“4、5、6”、或“7、8、9”) A (3

35、)反比 (4)电压与电流的比值等于电阻(或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个定值)图12-49图12-4814如图12-49所示。 把滑动变阻器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直接连入电路 小灯泡开路 增大 10 15如图12-50所示。强 0.2A/V(或0.2-1) 0.1A/V(或0.1-1) 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其电导成正比(或电导越大,电流越大) 甲材料甲(或乙)图12-50 +图12-51乙16如图12-51所示。 17灯泡L上标有“12V”字样,开关S闭合,灯泡正常发光,说明电源电压为U12V。灯泡中的电流。因为灯泡L和电阻R是并联的,电阻R两端的电压也等于12V。电阻R的阻值。干路中的电流为。图12-5218如图12-52所示。由图像可知: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250,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所以气温表的0应与电流表刻度盘的0.024A 的刻度对应。当电流表达到满刻度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6A,电路中的电阻为:,由图像可知,热敏电阻的阻值为10时,气温是80,因此,气温表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8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