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98181581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4.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饮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饮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饮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资源描述:

《饮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3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 县 xx 镇农饮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报批稿)xx 县 xx 镇农饮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报批稿)批准 审定 :项目负责 编写人员目录第一章、总论11.1 项目来源 11.1.1 委托单位11.1.2 承担单位与工作过程11.2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11.2.1 论证目的11.2.2 水资源论证的任务21.3 编制依据 21.3.2 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31.4 工作等级与水平年 31.4.1 工作等级31.4.2 水平年5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62.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62.1.1 基本情况62.1.2 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62.1.3 建设规模62.2 生产工艺技术介绍 7

2、2.3 建设项目取用水情况 92.4 项目退水情况 9第三章、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103.1 基本情况 103.1.1自然地理103.1.2社会经济情况103.1.3水文、气象113.1.4 区域地质113.1.5河流水系113.2 水资源概况 123.2.1 水资源量123.2.2 水质情况13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133.4 存在的主要问题14第四章、用水合理性分析154.1 设计年限154.2 各用水环节水量分析 154.2.1 设计人口154.2.2 居民生活用水量164.2.3 公共建筑用水量164.2.4 饲养畜禽用水量164.2.4 企业(乡镇企业)用水量164.2

3、.5 消防用水量164.2.6 浇洒道路绿地用水量164.2.7 管网漏失水量与其它未预见水量 174.2.8 供水规模174.3 用水合理性分析 17第五章、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185.1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185.2 地下水资源量分析 185.3 地下水可采量分析 185.4 开采后的地下水位预测 195.5 地下水水质分析 195.6 取水可靠性分析 19第六章、取退水影响论证21第七章、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227.1 节约措施 227.2 保护措施 227.2.1工程措施 227.2.2非工程措施 237.3 管理措施 23第八章、结论与建议248.1 取用水的合理性 248.2

4、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性行 248.3 取退水的影响 248.4 取水方案 258.5 建议 25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来源1.1.1 委托单位xx 县水利投资开发公司1.1.2 承担单位与工作过程Xxxxxxxxx 设计室受XX县水利投资开发公司的委托,我单位承担编制XX县XX镇饮水工程 水资源报告书。接受委托后于2019年6月组织人员实地查勘了 XX水厂和取水 点,收集有关资料、展开编制工作。1.2 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1.2.1 论证目的根据国家水利部、国家发改委2002年3月联合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 证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 要

5、求,根据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利产业政策,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对于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 建、扩建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建设项目业主单位(以下简称业主单 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报告书。第三条 建设项目利用水资源,必须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有效保护的 原则;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 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 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第五条 业主单位应当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自行 或者

6、委托有关单位对其建设项目进行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论证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用水要求,结合取水河道的水源条 件,基于论证区域调查和收集的资料,分析水源条件,论证水源的来水,分析建 设项目用水的合理性、建设项目取水后对区域水环境和其他用户的影响,提出建 设项目取水量等。1.2.2水资源论证的任务根据本工程取水用水的特征,水资源论证的任务是:从工程涉及区域水资源 时空分布特点出发,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本工程的取 水水源、取水地点、取水量、取水方式、用水指标、用水效率、用水工艺及退水 方式进行研究,论证本工程开发用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否符水资源“三条红 线” 管理要求;分析本工

7、程取水和退水对水环境和其他用水户水事权益的影响 程度。通过以上分析,论证本工程取水的合理法、可行性和可靠性,并提出水资源 保护建议,从而达到建设项目合理取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减少建设项目取 水用水和退水对周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 用的目的,从而为取水许可的科学审批提供技术依据。1.3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8);(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2000、3);(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8);(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09、8);(6) 、中华

8、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6);(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04、7);(9)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2006、2);(10) 、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第15号令) 2002 3);(11) 、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第34号令) (2008、3);(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3) 、关于加强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成果应用的通知(2008);(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2007、6);(15) 、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2001、12);(16) 、江西省水资源条

9、例(2006、3);(17) 、江西省生活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办法)(赣府令第148号)(2006、6);(18) 关于做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的通知(水利部2002145 号文 件);1.3.2 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2017);(2) 、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3) 、水文调查规范(SL196-2015);(4)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5)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6)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7)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SL34

10、8-2006);(8) 、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9)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548-1993)(11) 、村镇供水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7)(12) 、xx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2016年 4月,绍兴市市政设计院有限公司)(13) 、xx县xx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2012年5月,赣州市水 利水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4 工作等级与水平年1.4.1 工作等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程等级主要考虑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开 发利用程度、取水规模及用途、取水和退水影响及范围、水功能区管理等方面的 因素,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

11、。本项目以地下水为水源,属浅层地下水,设计解决xx镇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最大的取水流量为0.008m3/s。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GB/T35580-2017)中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分级指标,取水水源为地下水,每日 的取水量为690m3/d小于1万m3/d,属三级;日退水量为128.3m3小于1000m3属于三级;所以本工程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定为三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分析等 级划分标准及本工程分类分级详见表1-1。表1-1水资源论证等级划分标准及本工程分类分级指标表分类分类指标等级数量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取水 水源地表水取 水开发利用程 度()三3030-10W10农业取水量 (m3/s)三

12、2020-3W3工业用水 (万 m3/d)三2.51-2.5W1生活用水 (万 m3/d)三1515-5W5水库、水闸、 灌区大型中型小型水力发电工 程(MW)三300300-50W50地下水取 水开发利用程 度()三7070-50W50三级农业取水量 (m3/s)三1010-2W2工业用水 (万 m3/d)三11-0.3W0.3生活用水(万 m3/d)三55-1W1供水水文地 质条件复杂中等简单取水 和退 水用 水影 响对水资源 利用的影响对流域或区域水资 源利用产生显著影 响对第三者取 用水影响显 著对第三者 取用水影 响轻微对第三者 取用水影 响轻微三级对生态的 影响现状生态问题敏 感,

13、取水对水文情 势、生态用水产生 明显影响;退水有 水温或水体富营养 化影响现状生态问 题较为敏感; 取水对水文 情势和生态 用水产生一 般影响,退水有潜在水体现状无敏 感生态问 题取水和 退水对水 文情势和 生态用水 产生影响 轻微现状无敏 感生态问 题取水和 退水对水 文情势和 生态用水 产生影响 轻微三级富营养化影 响对水功能 区的影响涉及一级水功能区的保护区、缓冲区或二级水功能区的饮用水水源区;涉及除饮用或其他3个及以上水功能二级区涉及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为III类的涉及一级水功能区的保留区,跨地(市)级的二级水功能区;涉及2个水功能二级区;涉及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为II类的涉及单个水功

14、能二级区涉及一级 水功能区 的保留区退水污染物类型含有毒有机物、重 金属、放射性或持 久性化学污染物, 含三种以上化学污 染物,或含影响水 功能区水质保护目含有二种以上可降解的一般性污染物含有一种一般性可降解的污染物含有一种一般性可降解的污染物三级标和水域限制排污总量要求的污染物退水量采用等级三50005000-10001000m3/d的工程有一处,为xx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采用地下 水项目设计供水规模为2000m3/d,实际供水规模1200m3/d,收益人口 1000人, 现状主要受益范围为三沛村(2、3、4、5、6、7、8、9组)、百丈村(上、中、下 百丈组)、槎源村(2、3、4、6组

15、)、石付村、花门村(逆塘组)、xx墟镇。工程建 于2014年,该水厂直接从机井取水,送至清水池消毒,供给用户,水厂运行良 好,管网铺设不完善,供水普及率低,目前出水水质达标。20W1000m3/d的工程有一处,为xx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 采用地下水项目设计供水规模为2000m3/d,实际供水规模645m3/d,收益人口 7400 人,现状主要受益范围为三沛村(2、3、4、5、6、7、8、9组)、百丈村(上、中、 下百丈组)、槎源村(2、3、4、6组)、石付村、花门村(逆塘组)、xx墟镇。工程 建于2014年,该水厂直接从机井取水,送至清水池消毒,供给用户,水厂运行 良好,管网铺设不完善,供

16、水普及率低,目前出水水质达标。20W1000010000W50005000W10001000W200W200所以该工程为III型。4.2.1 设计人口设计用水居民人数 P 按下式计算p = p (1 + Y ) n + p01式中:p-设计用水居民人数,人;p0 -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其中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人。P-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根据各村镇的人口规划以及近年来流 动人口和户籍迁移人口的变化情况,按平均增长法确定。本次不计。Y -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可根据当地近年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确 定;取丫为8%。n -工程设计年限,取 15。经计算,设计用水居民用水人数

17、为7400人。其中圩镇人口 1009人,农村人 口 6022 人,师生人数 369 人。4.2.2 居民生活用水量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17)有关规定,并结合xx县实 际综合拟定,xx水厂供水范围中乡镇所在地居民用水拟定额取110-140L/ (人 *d),乡镇以下居民用水定额取70-110L/ (人*d),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定额 取70-90m3/万元,不计灌溉用水。居民生活用水量以下式计算:W = P * q/1000式中:W1居民生活用水量,ms/d;P供水范围内实际人口总数;q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规定,结合当地具体情 况,圩镇居民q取11

18、0 L/ (人*d),乡镇以下居民q取70 L/ (人*d)。经计算本工程居民生活用水量为532.53ms/d4.2.3 公共建筑用水量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 )及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且本次工程中公共建筑用水量为师生,经计算本工程公共建筑 用水量为师生人数369人,全部10 L/ (人*d),经计算W2为3.69ms/d4.2.4 饲养畜禽用水量 项目区无集体及专业养殖户,家庭备禽放养量也非常少,因此不考虑饲养禽畜用水量。4.2.4 企业(乡镇企业)用水量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及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 -2004)规 定并结合工程实际,本镇无企业

19、,本次工程不考忠此项。4.2.5 消防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农村防火规范(2011) 的有关规定确定。本次工程消防用水量定额10L/s,火灾延续时间2h。本项目区 允许时间间断供水,经计算并参照本地类似工程,消防用水量可不计入供水总规 模中。4.2.6 浇洒道路绿地用水量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等有关规范并结合实际,本工程可不考虑。4.2.7 管网漏失水量与其它未预见水量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管网漏失水量与未预见水量之和,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0% -25%计算,本工程取15%,经计算W = (W+W)*15%=80.43m3/d3124.2.8 供水规模供水规

20、模(即最高日供水量) =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饲养畜禽 用水量+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浇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及其它 未预见用水量,即W=Ks(W+W+W)=1.1*(532.53+3.69+80.43)=678.32m3/d123式中:Ks日变化系数,Ks=1.1所以本工程实际供水规模645m3/d,日最大取水量690 ms/d。4.3 用水合理性分析按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525-2011)的要求水利类建设项 目应符合相关的水利产业政策,有着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当前国家重点鼓 励发展的水利建设项目。协调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动态关系,是水资

21、源合理配置的重 要目标。在进行水资源优化管理配置时,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以保 护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 协调,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实现水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统筹处理好水资源配置过 程中流域与区域、城镇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经济与环境的用水关系。从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出发,应兼顾生活、生产和生态 用水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 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 需要。平都镇供水厂按照用户

22、的重要性供水次序,优先满足生活用水,其次满足 最小生态用水,剩余水量在工业和农业之间按供水的最低供水量的比例分配。综上所述,本期工程属于国家和地方鼓励发展的建设项目,符合相关产业政 策,在取水水源选择上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因此,本期工程取水合理。第五章、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5.1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xx 水厂以地下水为水源,共设置三个取水井位,根据对 xx 县 xx 镇石付村 龙坛地区的水文地质钻探,经钻探揭露其岩层为:1 号井位:岩性为深灰、灰色薄层状灰质泥岩、钙持泥岩夹透镜状灰岩,含 碳钙质页岩,间夹中厚层状灰岩。泥岩质性柔,易风化呈白色粘土。2号井位:第四系亚粘土,厚度16m,饱和粘土,主

23、要以粘粒为主,不含水。 岩性为灰岩,灰白色,隐晶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溶蚀发育。含风化裂隙 水及溶洞水。3号井:第四系冲积层,主要为粘土,厚度7.5m,粉粘土以粘粒为主,不含 水。岩性为灰岩,灰白色,隐晶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溶蚀发育。含风化 裂隙水及溶洞水。5.2 地下水资源量分析一号井位:根据钻探揭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深度 30.534 米的地层段,厚度为 31.6 米,其含水、透水性较好,为本次探井的主要含水层,其它地层相 对隔水层。地下水位埋深 11 米,流量 50 吨/日。二号井位:根据钻探揭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深度 4041 米的地层段,厚度为 1 米,其含水、透水性较好,

24、为本次探井的主要含水层,其它地层相对隔水 层。地下水位埋深22 米,流量600吨/日。三号井位:根据钻探揭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深度 24.727 米的地层段,厚度为 2.3 米,含水、透水性较好,为本次探井的主要含水层,其它地层相对隔 水层。地下水位埋深1.0米,流量850吨/日。5.3 地下水可采量分析一号井位: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抽水试验结果分析,地下水位埋深 11 米,水位降深6 米,单井可开采水量在50吨/日。二号井位: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抽水试验结果分析,地下水位埋深22m,含 水层段深度40-41 米,水位降深 6 米,单井可开采水量在 600 吨/日。三号井位: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抽水

25、试验结果分析,地下水埋深 1.0 米,降 深 1.0 米,单井可开采水量在 850 吨/日。按50%计算,每日的涌泉量为750t/d,可达开采资源量为37.37万m3/年。可 开采量由于储量较大,靠近xx水河补给充分,可满足取水量要求。5.4 开采后的地下水位预测由于取水量较小,该地区地下水水量较大,且地下水补给充分,开采后的地 下水位预测基本不变。5.5 地下水水质分析对该地区的水样进行采集并进行水质检测,根据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测试 中心检验报告:xx水厂取水点的水样中富含钾、钠、钙、镁、铵根离子、氯离 子,铁、亚铁、锰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但都小于国家标准,总矿化度较高, 无色无味,弱碱

26、性水,水质情况较好。采用全因子达标评价,水质达标率为100%; 采用双因子评价,达标率为100%,水质均在IIIII类水。地下水水质通过检测符 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的要求,水源经处理后达到了生活 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检测报告 见xx县农村饮水安全xx镇集中供水工程。总之,本区境内地下水水质优良。5.6 取水可靠性分析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建设,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 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变了集镇及村民长期以来饮水不卫生的局面,同时 对改善农村卫生面貌、促进农村集镇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

27、现实意 义。本工程设计规模2700m3/d,现年取水量约为23万m3,实际取水量645ms/d, 经有关勘察单位勘察,xx镇地区地下水含量较丰富,并根据抽水试验,一号井 位单井口涌水量可达 50 吨,二号井位单井口涌水量可达 600 吨,三号井位单井 口涌水量可达 850 吨。xx水厂建设在xx县xx镇距离xx镇公安局200米左右处,经度114 3049纬度27 9 48,xx水厂有三个取水点一处在水厂附近,另两处取水点 位置在xx镇圩镇潇水路附近。一号井位布置在xx镇圩镇,取水井深42.6m,井 径14cm;二号井位布置在xx镇镇圩镇潇水路公路旁,取水井深75.0m,井径 16.5cm;三号

28、井位布置在xx镇镇圩镇潇水路公路旁,取水井深40m,井径14.6cm; 三个井位取水井依据地质钻探资料布设,地下水补给丰富,取水井布设合理。钻探资料显示取水井取水位置地下水量丰富,补给充分,可满足取水量要求。 地下水水质通过检测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的要求,水源 经处理后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标准取水对周围地质 情况、村落、居民等均无不良影响,取水水量及水质可靠可行。第六章、取退水影响论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就水源地所处地理位置而言,对第三者取水基本无或轻 微影响。对生态而言无问题,取水、退水对生态影响轻微。退水污染类型,以居 民生活为主的

29、退水水质一般仅含有少量可降解污染物,不存在严重有毒、有害或 重金属污染物。退水量低于0.0025m3/s。因此,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影 响不大,对该水域纳污能力和对下游取水户的无影响。洲胡水厂取水量年内月分 配表如下:表6-1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m3)1月199954月193507月1999510月199952月180605月199958月1999511月193503月199956月193509月1935012月19995本集中供水工程的为农村居民生活供水,供水范围为 xx 镇镇下辖的 7400 余人。由于农村没有设置排水管道,居民生用水80%消耗和经过地面渗漏掉,20

30、% 废水通过地面排入田间,排入河道的水量很少,工程只对该区域产生少量的面污 染。为减少建设项目退水影响,应铺设排水管道,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这样 才能确保该地区水质管理目标。本取水工程为已建工程,以地下水为取水水源,设计规模2700m3/d,现年取 水量约为234812ms,实际取水量645ms/d。经勘察分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沛,能满足工程95%保证率的取水要求, 取水方式采用管井取水。根据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以及 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必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取水许可申请:年取水量23万m3,同时水厂在实施取水工程时,必须安装计量 监督管理机构

31、或发证机关认可的计量设施,以取得正确的水量数据,按照规定填 报取水报告书。第七章、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7.1 节约措施在饮水工程中,居民生活用水量占比最大,从居民用水入手抓好节水是今后 一项长期的任务,相对于本工程,节水措施有以下几项:1、加快推进管道节水改造,减少水量损失,加快管道续建配套改造,包括 管道衬砌采用防渗好的材料和技术;及时更新改造管道建筑物,开展居民建筑物 配套建设,提高居民用水利用率。2、推进水费改革,强化计收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首先要加大水 费征收宣传,提高灌区群众对水费征收的认识,充分理解水费征收的重要意义; 完善水费征收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完善灌区量水设施

32、。3、加強节水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自觉行动、从一点一 滴做起,形成节水光荣的社会风气。7.2 保护措施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要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用水总量控制,行业用水定额管理,纳污总量控制,严格控制工业 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达标排放。为保障经济发展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 资源,保障百姓用水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的利用, 必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7.2.1 工程措施(1)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做好区及相关区

33、域的绿化工作,尤其是施工中开 挖坡面和施工扰动区及时绿化,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防护区内严格禁止施 放化肥和农药带来的人为污染,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离,防止人群活动带来对水源 的污染。(2)运用期间要定期记录水位,水量,水质及含水量砂量的变化情况,如 有较大变化时,请及告知有关单位。水井淤塞时,及时清理。(3)运行期井内不得灌入酸、碱等腐蚀性物质,防止水体污染。(4)科学调度合理用水,兼顾环保,填下河段要加强巡查,发现干涸、断 流,水质恶化,要及时放水,保证生态环境用水,避免水环境受到严重影响。7.2.2 非工程措施(1)贯彻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 , 在井周围

34、50 米以内禁止修建高大建筑物,以免地层下沉时影响建筑物安全,100 米内禁止修建污染水质的建筑物。(2)服从水资源统管理, 依法取水。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按水行政主 管部门审批的取水规模标准依法取水。加强宣传和水行政执法力度,采用让广大 群众自觉参与和严格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使水资源保护和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的轨 道。(3)加强水库及用水管理,降低引水系统漏失水量。7.3 管理措施加強水资源管理是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是水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 为了贯彻国务院提出的水资源严格管理的号召,以下几项措施是非做不可的:(1)摸清家底,掌握动态变化;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动态变化都 是基础资料,只

35、有了然于胸,才能管好水资源。(2)提高认识,重视水源保护;对于本地区而言,水资源是丰富的,是得 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多,环境污染己成为严重的 社会问题,水源污染也日益严重;为此,水源保护是水资源管理最关键的措施。(3)统一调度,科学调配水资源是提高水资源效率的根本措施。(4)计划用水,实行总量控制。第八章、结论与建议本报告表主要依据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水利部建设项目水 资源论证导则(试行)等有关水法律、法规,结合XX县农村饮水安全XX镇 集中供水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区域历史水文、水质等资料编写而成。8.1 取用水的合理性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工程建设,有

36、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 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变了集镇及村民长期以来饮水不卫生的局面,同时 对改善农村卫生面貌、促进农村集镇精神、物质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 义。 遵照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结构优化的客观规律,依据本国国情及经济发展 阶段,以市场经济在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原则,本工程项目同 样需要高效率配置用水。而根据项目区的自然状况、水资源特征,结合投资项目 的建设管理特征,项目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筹资金,取浅层地下水,以保障项目 建设的水资源需求,符合客观实际,有利于兼顾地方发展和项目需用水的实际需 求,是解决开发项目生产、生活用水的必须途径和最佳方案。项目取用水是合理

37、的。8.2 取水水源的可靠性与可性行本工程设计供水规模2700m3/d,现年取水量约为23.48万m3,现实际取水量 645ms/d,本有关勘察单位勘察,浅层地下水可可开采资源量根据抽水试验确定, 该井水位降15.5米,涌水量1500m3/d,按50%确定为750m3/d,从而可以确定 可开采资源量为 27 万 m3在此区域成单井,可以满足本工程设计需水量要求。地下水水质通过检测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的要求, 同时也达到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的要求,检测报告见 XX 县农村饮水安全 XX 镇集中供水工程附件。综上所述,本工程取水水源具有可靠

38、性和可性行。8.3 取退水的影响本工程取水来自浅层地下水,区内附近没有其他水源工程,采用科学的管理, 合理利用,不会产生影响第三者取用地下水的可能因素,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开 发利用影响不大,对该水域纳污能力和对下游取水户的无影响。本集中供水工程的为农村居民生活供水,供水范围为XX镇集镇及周围村落。 由于农村没有设置排水管道,居民生用水 80%消耗和经过地面渗漏掉,20%废水 通过地面排入田间,排入河道的水量很少,工程只对该区域产生少量的面污染。 为减少建设项目退水影响,应铺设排水管道,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这样才能 确保该地区水质管理目标。8.4 取水方案本取水工程为已建工程,以地下水为取水水

39、源,设计取水规模为2700m3/d, 现实际年取水总量约为23.48万m3,实际取水量645m3/d。经勘察分析,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沛,能满足工程95%保证率的取水要求。本工程的取水方式采用管井取水,成三井,1号井井深42.6m,井宽14cm; 2号井井深75m,井宽16.5cm; 3号井井深40m,井宽14.6cm。根据国务院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必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年取 水量23.48万m3,同时水厂在实施取水工程时,必须安装计量监督管理机构或发 证机关认可的计量设施,以取得正确的水量数据,按照规定填报取水报表。8.5 建议(1)建议加强对工程区地下水水质及水位监测。需要及时利用新情况下的水文信息来调节用水量(2)进行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保护的目的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加强水污染治理,有计划逐步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保证经济发展和区域水资源可持 续利用。在工程上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1、投资项目要求在水资源利用和污废水排放过程中严格管理,所排污废水, 要求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水处理标准处理,以中水方式排放。2、加强陆域部分的水土保持工作。3、提倡区内修建集雨工程,充分利用地表水,节约使用地下水的利用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