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多方式运行的PLC控制剖析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98064543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12.1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车多方式运行的PLC控制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车多方式运行的PLC控制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车多方式运行的PLC控制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小车多方式运行的PLC控制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车多方式运行的PLC控制剖析(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课程名称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设计课程编号0911zy13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 级1111姓 名项目评 分 标 准评分等级得分折合分平时成绩(占20)1、态度端正,设计认真,能积极动脑思考,学习纪律好。优秀2、态度较好,较认真,能积极动脑思考,学习纪律较好。良好3、态度一般,较认真,能动脑思考,学习纪律尚可。中等4、态度较差,不够认真,不善于动脑思考,纪律较差。及格5、态度差,不认真,不动脑思考,纪律差。不及格图纸质量成绩(占40)1、绘图规范,标注准确,结构合理,图纸质量高。优秀2、绘图较规范、准确,结构基本合理,图纸质量较好。良好3、绘图基

2、本规范、准确,结构基本合理,图纸质量一般。中等4、绘图不够规范、准确,结构不太合理,图纸质量较差。及格5、绘图不规范、准确,结构不合理,图纸质量差。不及格设计报告成绩(占40)1、撰写规范,设计思路清晰,知识运用熟练,设计详尽细致,按要求完成设计。优秀2、撰写较规范,设计思路基本清晰,知识运用较熟练,设计基本详尽细致,能按要求完成设计。良好3、撰写基本规范,设计思路基本清晰,知识运用尚可,设计基本详尽细致,能按要求完成设计。中等4、撰写不够规范,设计思路不太清晰,知识运用一般,设计不够详尽细致,基本完成设计。及格5、撰写不规范,设计思路不够清晰,知识运用不熟练,设计不够详尽细致,没有按要求完成

3、设计。不及格总评成绩指导教师: 2014 年 1 月 10 日注:1、该成绩评定表每位学生一份,并装订在设计说明书的最后;2、指导教师按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评定成绩,并给出总评成绩;3、折合分:优秀9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y时,执行左行命令(即本文设计程序中的SET Y1指令);当xy时,执行右行命令(即本文设计程序中的SET Y2指令);当x=y时,执行左行命令(即本文设计程序中的RST Y1和RST Y2指令)。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不可避免的将遇到三个问题:如何在D0中存放所呼叫的站台?如何准确获取并在D1中存放小车停靠的位置?执行左行或右行命令后

4、,如何使得小车在指定站台停止,并同时记录下新的停靠位置,即更新D1寄存器的内容?对于第一个问题,直接运用mov指令即可。方法是设置四个输入继电器x1,x2,x3,x4分别表示第i个站台呼叫,当xi接通时,执行mov ki D0,(i取1、2、3,4)。对于第二个问题,解决方法是当小车停止时,即相应的到位开关SQ1、SQ2、SQ3或SQ4接通时,执行mov Ki D1,(i取1、2、3,4)。第三个问题,判断小车停止的条件是使用到位开关SQ,本文的程序里使用四个继电器x11,x12,x13,x14来表示,相见后文的设计图。至此,第一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基本清晰。由此可得到梯形图和指令如下。 模块一的

5、PLC控制系统设计梯形图这个梯形图中,引入了5个辅助继电器M100,M101,M102,M103,M104,其对应的功能如下表(模块一的设计引入各特殊元件的原因及功能)所示:继电器引入原因及功能M100本设计有启动、停止按钮,启动开始后,可以随时停止系统的运行,所以利用主控指令MC,引入M100。M101、M102、M103、M104四个输入X1X4均为按钮控制,因此当其接通后,必须能够实现自锁。其次,考虑到需要根据呼叫的站台不同对D1寄存器赋不同的值,因此需采用不同的自锁条件,进而引入四个不同的继电器。模块一的设计引入各特殊元件的原因及功能2、第二个模块:小车路过站台时指示灯的显示本文的程序

6、里用Y10,Y20,Y30,Y40分别表示第1、2、3、4站台的指示灯。根据题目要求,当小车路过站台时,对应的站台的指示灯要亮,对于第2,3站台指示灯,这个效果直接用指令LD X12,OUT Y20;LD X13,OUT Y30即可控制。但是对于第1、4号站台,要求指示灯闪烁三次,则像上面这样简单的指令是不能满足要求的,需要引入定时器(用以控制“闪烁”的间隔时间)和计数器(用以控制闪烁“3次”)。详细控制图和程序见后文。另外,考虑到这两个站台指示灯的功能相同,因此程序里可以使用子程序,以减少定时器、计数器和继电器的个数,同时亦能提高程序运行的效率和可靠性。根据这样的思路,得到第二个模块的设计图

7、及指令如下:在这个梯形图中,引入了两个辅助继电器,三个定时器和一个计数器,各元件引入的原因及功能如下表:元件引入的原因及功能辅助继电器M105为使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可靠性,在程序的编写里,使用了子程序的方法,即1、4站台指示灯的闪烁由子程序实现。因此这里引入M105就使X11和X14的接通或断开得到了统一,即输入归一化。辅助继电器M106由上,因1、4站台对应着不同的指示灯,所以若采用子程序,则不仅要将输入统一,还要将输出统一。M106的作用就是统一了Y10和Y40,即输出归一化。定时器T1,T2,T3要实现指示灯的“闪烁”,必须要设定一个合理的“间隔时间”,本文的设计里将这个时间设为0.5秒,

8、三个计数器的作用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初始值设定K5。计数器C1根据设计要求,1、4站台指示灯需要闪烁三次,因此引入计数器,设定值为K3。模块二的设计引入各特殊元件的原因及功能5.4系统调试 按要求输入梯形图,检查并编译。本次设计实验里,正确输入梯形图,编译成功。同时通过在线工作后把程序写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程序存储区,然后进行运行调试,在前面正确操作和正常进行的基础上,使PLC进入运行状态,观察运行情况,结果是本PLC设计运行正常,没有未知错误,对于多组不同站台呼叫的检测数据,小车均能够以预想的行动路线运动,即能够实现循环工作。根据以上调试情况,该小车多方式运行的PLC控制设计符合要求。第六章

9、 总结本设计在吴何畏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完成,从课题选择、方案论证到具体设计和调试,无不凝聚着吴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学习和生活期间,也始终感受着吴老师的精心指导和无私的关怀,我受益匪浅,在此向吴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PLC技术是三年级的课程,长时间没有接触,拿到课题时感觉很生疏,第一天花了一个晚上去重新温习三菱系列PLC的各种功能指令,慢慢就找到了当初学习PLC编程时的浓厚激情。通过此次课程设计,让我对PLC梯形图、指令表、顺序功能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三年级学习的PLC都是极理论的东西,所做

10、过的几个实验也都是在已知程序图的情况下学习使用编程器,这并不能提高PLC的设计水平,而这次的课程设计是从根本上让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在这种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系统设计的情况下能够让我们对PLC有更深刻的认识。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课程设计是大学学习阶段非常难得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摆脱了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状态,和实际设计的结合,锻炼了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手册的能力,而且通过对整体的掌控,对局部的取舍,以及对细节的斟酌处理,使得能力得到了锻炼,经验得到了丰富,并且意志品质力,毅力及耐力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参考文献:【1】许缪.工厂电气控制

11、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何存兴,张铁华.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4】张海根.机电传动控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谭维瑜.电机与电气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6】陈宏钧.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指导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7】石玉珍.电气制图及图形符号国家标准汇编M.上海: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8】姜培刚,盖玉先.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三菱 PLC 编程手册Z. 日本:三菱电机

12、株式会社.2003【10】钟肇新,王灏.可编程控制器入门教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附 录小车多方式运行程序的指令表LD X0MC N0 M100LD X1 MOV K1 D0LD X1OR M101MPSANI X11SET M101MPPAND X11MOV K1 D1LD X2 MOV K2 D0LD X2OR M102MPSANI X12SET M102MPPAND X12MOV K2 D1LD X3 MOV K3 D0LD X3OR M103MPSANI X13SET M103MPPAND X13MOV K3 D1LD X4 MOV K4 D0LD X4OR M104M

13、PSANI X14SET M104MPPAND X14MOV K4 D1LD M101OR M102OR M103OR M104MPSCMP D0 D1 M0MRDAND M0SET Y1MRDAND M1RST Y1RST Y2MPPAND M2RST Y2LD X12OUT Y20LD X13OUT Y30LD X11OUT M105AND M106OUT Y10LD X14OUT M105AND M106OUT Y40LD M105CALL P0FENDP0:LD M105RST C1OUT T1K5LD T1ANI T3OR C1OUT T2K5LD T2OUT T3 K5LD T3OUT C1 K3SRETMCR N0EN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